"中国的赫鲁晓夫楼"最早指谁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字号:大 中 小
戈尔巴乔夫的反腐对触动特权阶层的腐败犹豫不决,不仅使反腐斗争半途而废,也加速了他自己的垮台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灭亡。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将其特权发挥到登峰造极地步之后不久,绝非偶然。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tyle="BORDER-BOTTOM: BORDER-LEFT: PADDING-BOTTOM: 0 MARGIN: 0 PADDING-LEFT: 0 WIDTH: 420 PADDING-RIGHT: 0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BORDER-TOP: BORDER-RIGHT: PADDING-TOP: 0px" src="/p/ee80ae79e1bc4134f1f.jpg">
  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都是以改革闻名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但他们的改革指导思想迥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执政时期改革的方向和结局。
  安德罗波夫执政只有短短15个月,被称为“安德罗波夫年”。他上台伊始采取的改革措施和某些改革思路口为苏联振兴带来希望。安德罗波夫认为,在经济领域应采取根本的措施,但改革必须谨慎;政治体制的改革应在工业和农业改革取得成效后进行;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应有利于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不应违背苏联国家利益;在人们的吃穿问题解决之前,不宜“加速民主化进程”。
  在苏联腐败泛滥最严重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安德罗波夫是苏共中央政治局中极少数不讲究吃喝、不酗酒、不搞特权的政治局委员之一,他上任后开展的反腐败运动,是“安德罗波夫年”的最大亮点。他执政时期揭露、调查或处理的一大批腐败案件,特别是“乌兹别克案”、“棉花案”、“梅杜诺夫――晓洛科夫案”,在苏联引起了轰动。他还首次将反腐败的矛头指向政治局委员们的特权。
  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总书记后,以“加速”战略开始了他近七年的“改革时代”。但他的“加速”战略无异于赫鲁晓夫的“赶、超”美国战略,必然受阻和失败。之后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使改革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也在瓦解苏联执政党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在打击和惩治腐败方面,戈尔巴乔夫远没有安德罗波夫那样的决心和魄力,对引起公愤的特权阶层的腐败问题更是优柔寡断。其原因,一是戈尔巴乔夫时期任命的一大批高级官员己进入特权阶层,戈尔巴乔夫理所当然地要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二是戈尔巴乔夫自己不愿放弃他和他的家庭享受的远远超过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工作需要的一些特权。戈尔巴乔夫作了不少带头廉洁的表面文章,而实际上他一直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特权。他在苏联最高领导人位置上对特权和物质利益的追求!包括为自己营造官邸、别墅和豪宅,超过了以腐败闻名的勃列日涅夫。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将其特权发挥到登峰造极地步之后不久,绝非偶然。
  在苏联历史上,尤?安德罗波夫和米?戈尔巴乔夫都是以改革闻名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在他们执跋时期,都开展了反腐败运动。安德罗波夫执政只有短短15个月,但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开展的反腐败运动深受民众欢迎,被称为“安德罗波夫年”、“安德罗波夫革命”;戈尔巴乔夫执政近七年,他所进行的改革规模,包括改革中对苏联腐败的冲击,都是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无法相比的。但是,戈氏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安德罗波夫迥异,因而他所领导的改革和反腐败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一、安德罗波夫年
  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当选为苏共总书记,1984年2月病逝。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他采取了一系列使人耳目∵新的改革措施口向腐败官僚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一度为苏联的振兴带来希望。
  1.改革措施
  为改善经济形势口安德罗波夫执政后立即开展了一场整顿秩序和生产纪律的运动。安认为,这是改革的起点,不这样做,就不可能释放社会政治体制所蕴涵的经济发展潜力。整顿秩序和生产纪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83年一季度,生产增长了6%。1983年,国民收入增长3.1%,工业生产增长4%。但安德罗波夫清楚,整顿纪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必须在经济领域采取根本的措施,首先是改革生产管理。他拟更新整个经济机制,扩大企业和工人集体的自主权。这一时期,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工业部门和提高劳动集体作用的决议。安德罗波夫还提出了经济领域部分地分散权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弱化行攻命令、将劳动人民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产效益密切挂钩而同时又不改变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任务。安德罗波夫认为,经济改革必须谨慎。为准备经济改革,安德罗波夫批准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为此,苏共中央成立了由H.И.雷日科夫负责的专门的经济部。
  与经济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在安德罗波夫改革日程中排在第二位。根据安德罗波夫的意见,首先应改革工业和农业,取得一定成效后再着手政治体制的改革;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必须控制在一定的界限内,即不应违背苏联国家利益,有利于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潜力。对于顾问提出的“加速改革”,特别是“加速民主化进程”的建议,安德罗波夫的答复是“首先还是要解决好人们的吃穿问题”。虽然他在任时没有来得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他采取的某些措施,比如加强苏共中央工作透明度,深受群众欢迎。他上任后,定期向社会通报苏共中央跋治局活动情况。每周发布一次《在苏共中央政治局》的通报,经安德罗波夫批准,公布经济犯罪活动情况等。
  为顺利推进渐进和谨慎的改革,安德罗波夫组建了可以担负改革任务的领导集体。在他执跋期间,由地方调到中央的一批干部,包括M.C.戈尔巴乔夫、E?K?利加乔夫、B?И?沃罗特尼科夫、H.И.雷日科夫.R.A.阿利耶夫等,成为改革的依靠力量。安德罗波夫对负责改革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的挑选非常谨慎。安德罗波夫生前曾拒绝戈尔巴乔夫极力推荐的苏联驻加拿大大使A.H.雅科夫列夫在改革思想和理论方面提供服务,理由是“他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的时间太长”。
  2.反腐败――“安德罗波夫年”的亮点
  安德罗波夫上任后开展的反腐败运动:是“安德罗波夫年”的最大亮点。众所周知,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官职等级名录制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苏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以特权阶层为根基的苏联特色的腐败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执政的苏共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勃列日涅夫和他领导的政治局是腐败的最大策源地,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领导不可能采取有效的反腐败措施,解决苏联腐败的任务历史地落在以廉洁著称的安德罗波夫身上。
  实际上,早在勃列日涅夫在世时,安德罗波夫就试图利用他掌握的克格勃大权在一些加盟共和国开展打击腐败分子的行动,并在阿塞拜疆取得成功(该共和国卖官鬻爵成风,领导人被撤换)。腐败势力的保护伞勃列日涅夫去世后,安德罗波夫打击和惩治腐败官僚的行动更是如鱼得水。他执政后开展的反腐败运动:揭露、调查或处理的一大批腐败案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特别是 “乌兹别克案”、“棉花案″、“梅杜诺夫――晓洛科夫桑”等大案要案。
  “乌兹别克案”。所谓“乌兹别克案”泛指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发生或被曝光的乌兹别克共和国的一系列腐败案,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3个核心人物几乎全部卷入腐败案。根据不同的数据,莫斯科调查组没收的该共和国腐败分子的非法资金为1500万~4400万卢布。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尤?丘尔巴诺夫也卷入了“乌兹别克案”,为保护该共和国领导人的腐败活动,丘尔巴诺夫收受了巨额贿赂。
  “棉花案”。“棉花案”是涉及乌兹别克和俄罗斯联邦两个加盟共和国的苏联最大的腐败案之土。“棉花案”的要害是夸大和虚报乌兹别克共和国棉花产量,并以此骗取国家巨额财政拨款。根据对该共和国5年棉花生产情况的检查结果,共和国至少虚报棉花产量500万吨。苏联国家财政为虚报的产量支付了30亿卢布的资金,其中14亿卢布被腐败分子窃为己有。
  “梅杜诺夫――晓洛科夫案”。揭发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C。梅杜诺夫的腐败活动和在内务部发动针对勃列日涅夫的亲信内务部长尼?晓洛科夫的反腐败运动,是安德罗波太上台后惩治腐败高官的另一大行动。梅杜诺夫是勃列日涅夫红人,在担任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党第一书记时,他把所管辖的地区视为自己的私有领地。梅杜诺夫及同伙控制了以旅游业闻名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发放建筑许可证的大权。这种权力为他带来巨额的物质利益。1982年,梅杜诺夫因“越权”和盗窃巨额国家财产被免去边疆区委第一书记职务,但仍是中央委员;由于勃列日涅夫的干预,他的案子没有送交法院审理。晓洛科夫是勃列日涅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帮”的重要成员,1966年被勃列日涅夫提拔为社会治安部(内务部前身)部长。晓洛科夫和他的家庭利用职权,大肆挥霍国家钱财,包括利用内务部的资金为自己装修房屋、别墅和购置高档家具,设立专门为内务部长及其家庭成员和亲属购买廉价外国高档消费品的商店等。但由于勃列日涅夫的庇护,晓洛科夫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倒翁”91983年,即勃列日涅夫去世半年之后,安德罗波夫准备了一份关于梅杜诺夫和前内务部长尼?晓洛科夫贪污腐败的详细材料,并提交中央全会,之后晓洛科夫和梅杜诺夫被清除出中央委员会。
  安德罗波夫在全苏范围内整肃纪律和揭发高级官员腐败的行动使特权阶层恐慌不安。但安德罗波夫清楚,他开展的反腐败运动只触及了这一阶层的表皮,苏联党的机构和政府机构系统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庇护――被庇护关系。不破除这种关系,贪污腐化、滥用职权以及权贵阶层特权的膨胀无法避免。为解决“腐化无能的恶性循环”,安德罗波夫拟组建一个以沃罗特尼科夫为首的年轻技术专家组成的新政府。但由于安德罗波夫在总书记的位置上仅15个月,他的计划未能实现。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在契尔年科去世后当选为总书记,他的近七年的执政生涯,被称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时代”。由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三位苏联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民众对年富力强的新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寄予厚望。但不到两年,人们的“厚望”已变为“失望”。 ˉ
  1.“加速”改革战略受阻
  1985年4月举行的苏共中央全会,开始了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进程。在这次中央全会上,戈确定了国家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纲要,即所谓“加速”战略。“加速”战略的出发点是,由于粗放型发展的潜力已经耗尽,只有向机械制造部门大规模投资,方能保障理想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耍在国民经济部门实施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战略提出了两大必须完成的任务,其一是尽快赶上西方国家;其二,(在追赶西方国家时)要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985年,苏共制定了《1986年~1990年和2000年前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方针纲要》。根据该纲要,经过15年发展拟达到的经济潜力规模,将相当于苏维埃政权各个时期的总和,届时苏联人民的生活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但戈尔巴乔夫的“加速”战略无异于赫鲁晓夫时期提出的“赶、超”美国和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口号。1987年初己经清楚,“加速”战略要求数额巨大的国家投资,其执行使预算赤字急剧增加,加上世界石油价格下跌、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预算特别支出项目、考虑不周的反酗酒运动,国家财政形势急剧恶化。在提出“加速”战略的同时,戈尔巴乔夫又提出对现行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无论“加速”战略,还是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强调的都是发展速度和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而不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解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自1985年至1988年,出台了不少经济改革的决议和文件,但所有决议、文件的执行,无一例外的都是“虎头蛇尾”;经济体制改革则是“空转”。经济发展“加速”战略受阻和失败使本来已经“停滞”的苏联经济雪上加霜。在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时期,出现了很高的赤字和通货膨胀,这刺激了各个领域影子经济的发展。原寄生在行政命令经济卵翼之下的规模不大的影子经济,开始占领和蚕食商业部门以及商品和服务分配部门。
  2.政治体制改革引发政局动荡
  在经济改革受阻,甚至越改越糟的情况下,政治改革为主导的趋势逐渐加剧。在1998年举行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正式宣告改革转向政治领域。其基本设想包括:在苏共一党制原则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国家权力中心从党的系统向国家权力机关转移等。尽管戈尔巴乔夫表面上仍强调政治改革在社会主义范围内和在苏共领导下进行,实行“民主化”、“公开性"目的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但执行结果不仅使经济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轨道;也使整个改革和国家政治局势陷入失控状态。尽管如此,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依然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不断发展变化。以他为首的苏共领导人从对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总结”和“批判”,逐渐转变为否定和放弃苏联社会主义,放弃苏联宪法第六条,而放弃苏联宪法第六条迈出了苏共瓦解的关键一步。
  3.反腐败半途而废
  应该说,戈尔巴乔夫时期的反腐败实际上是安德罗波夫开始的反腐败运动的继续。由于实行“公开性”,安德罗波夫时期揭露的腐败案件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被彻底公开和曝光,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反腐败运动;戈上任后,契尔年科任总书记时期停止审理的案件恢复了审理并加快了工作速度;戈尔巴乔夫还派人调查和处理了哈萨克共和国的腐败问题,抓捕和惩治了外交部、外贸部和国家经济联络委员会以及苏共中央委员会机构的一些腐败干部。此外,戈尔巴乔夫还利用筹备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之机,对党员进行了一次“和平清洗”,强迫一大批高层干部退休或解除了他们的职务。进行“和平清洗”显示了戈氏反腐败决心,也使他在各个岗位安插亲信的做法顺理成章。在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60%的部长已经被撤换。1986年~1989年,州委书记、区委书记和共和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更换了82.2%。
  但总体上看,在打击和惩治腐败方面,戈尔巴乔夫远没有安德罗波夫那样的决心和魄力,在解决特权阶层腐败问题上更是优柔寡断。
  首先,一些震惊全国的大案不了了之。80年代初期揭露的乌兹别克共和国腐败案,曾导致该共和国几十个有权有势的党和国家官员引咎辞职,还有一些人被捕入狱,很多腐败官员都是在戈尔巴乔夫上任后被绳之以法的。但在戈尔巴乔夫后期,根据苏共中央的指示,停止了对该共和国腐败案件的起诉。“乌兹别克案”中的多数腐败分子刑期未满就被释放,在乌兹别克共和国获得独立后,他们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物而返回祖国。曾被指责为乌兹别克共和国腐败势力后台的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也提前6年释放。
  第二,戈尔巴乔夫始终未能下决心解决特权阶层的腐败问题。戈尔巴乔夫时期,由于官僚特权阶层的腐败不断被曝光,社会对特权的批评日益激烈,甚至出现了由人民代表组成的反特权组织。他们要求取消为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开设的专门商店和食堂,取消公车、国家别墅、机关疗养院t医院和专门建造的宅邸。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肘特权的批评浪潮,戈尔巴乔夫显得不知所措。虽然经过再三考虑采取了某些限制措施,但最主要的一些特权并没有被触动,如特供商店,为高级领导人提供的“专供食品”,其家庭成员享受的专车等。而且,享受特权的人群呈上升趋势。有人估计,在戈尔巴乔夫执跋后期,以各种形式享受特权的人数不低于1000万人。
  戈尔巴乔夫对解决特权阶层的腐败犹豫不决,其原因,一是戈尔巴乔夫时期任命的取代“停滞”时期干部的大批高级官员已进入特权阶层,戈尔巴乔夫理所当然地要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二是戈尔巴乔夫自己不愿放弃他和他的家庭享受的远远超过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工作需要的一些特权。实际上,在掌握了“绝对权力”之后,戈尔巴乔夫一直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特权。大量事实表明,尽管戈尔巴乔夫作了不少带头廉洁的表面文章(例如,将稿费捐献给某某基金会、执政初期将赠送给他的礼品交给国家贵重品保管局等),但他在苏联最高领导人位置上对特权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了以腐败闻名的勃列日涅夫。根据曾任戈尔巴乔夫助理的瓦?博尔金撰写的回忆录《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披露的材料,戈尔巴乔夫经常收到相当重量的金质、银质和白金奖章,以及用贵重金属制作的收藏硬币,这些东西他都没有上交国家贵重品保管局;他当选为总书记后,不愿在前几任总书记或政治局委员住过的地方歇息,而是在土些疗养胜地建造了新的总书记宫邸;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指示,在莫斯科列宁山为他专门建造了豪宅,其建造和工程预算没有经过政治局或书记处讨论决定,这不仅打破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来不为自己新建住宅的惯例,也打破了苏共中央所有房屋建造程序的惯例;甚至在苏联解体的前夕,戈尔巴乔夫还在加紧策划利用克里姆林宫的一些房间为他改造一套包括厨房、餐厅、客厅、休息厅、两个卧室、办公室和其他用房的住宅,只是因为发生了“8.19”事件(即以副总统亚纳耶夫为首的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旨在推翻戈尔巴乔夫的事件),才改变和动摇了戈尔巴乔夫大兴土木的计划。正是戈尔巴乔夫对自己享受特权的宽容,甚至放纵,使他无法采取果断和彻底的反腐败措施,这不仅使安德罗波夫发动的对腐败官僚的斗争半途而废,也加速了他自己的垮台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灭亡。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将其特权发挥到登峰造极地步之后不久,绝非偶然。
  三、安德罗波夫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反腐败比较
  由于安德罗波夫执政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将他15个月的改革和反腐败实践与戈尔巴乔夫时期进行全面比较。但他们的改革指导思想和个人品质与作风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执政时期改革的方向和结局。
  与戈尔巴乔夫相比,安德罗波夫更清楚地了解苏联体制中的问题和改革的艰巨性,因而他主张“渐进”和“谨慎”的改革,通过实验解决改革中的问题。戈尔巴乔夫则不然!他主张激进的改革,无论经济改革,还是政治体制改革,一味强调“加速”。戈以主观想象代替政策,对不切实际的方案和目标盲目乐观,对党和政府内主张稳妥改革的人进行打击或解除他们的领导职务。其结果,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加剧了局势的动荡,使改革陷入泥潭。
  关于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安德罗波夫主张首先应进行经济改革,然后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民主化”。他认为,无论什么改革都应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进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虽然也是从经济开始,但在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入攻治体制改革,并将政治体制改革放在首位。改革之初,戈尔巴乔夫也提出要“依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使他最终放弃了社会主义:也将苏共执政党的地位拱手相让。
  在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方面,安德罗波夫的决心和魄力也与戈尔巴乔夫的优柔寡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戈尔巴乔夫对触动特权阶层的腐败犹豫不决,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力图保护新的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和不愿放弃他自己的特权有关。安德罗波夫则不然,他不仅通过整顿纪律、撤换干部打击腐败官僚,还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与他朝夕相处的权力最高层。他上台伊始,即在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在距莫斯科50公里的范围内不许建造别墅的决议,这直接触及了跋治局元老葛罗米柯、几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利益。安德罗波夫敢于拿政治局和书记处开刀是因为他个人是廉洁自律带头人。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安是萎靡不振的政治局中极少数不酗酒、不搞特权、不讲吃喝、不钓鱼打猎、不追逐女人的廉洁的委员之一。他在任时,赠送他的所有礼品,无论轻重,都交给了国家。安德罗波夫去世后,除了一些私人物品外,几乎没有为他的亲人留下任何东西。
  安德罗波夫与戈尔巴乔夫的不同也表现在“民意”中。根据“列瓦达”社会学中心2006年4月底(即安德罗波夫去世22年之后),举办的一次“关于20世纪俄罗斯国家领导人”的民意调查,高达47%的人表示喜欢执政只有15个月的安德罗波夫,而受公民如此喜欢的另一个国家领导人是列宁。对戈尔巴乔夫给予正面评价的答复仅为20%。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俄欧亚所研究员
  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 2006年第六十七期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查看: 3894|回复: 16
苏俄两次宣布归还被占中国领土的历史真相
主题帖子积分
正六品下承议郎, 积分 34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0 积分
正六品下承议郎, 积分 343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0 积分
& & 1959年,天安门上,毛泽东与赫鲁晓夫交谈,背后已经吵架多次。
& & 中苏边界问题是长期存在于中苏两国之间的历史悬案。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中苏同盟的建立,双方都一直不曾触及边界问题。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之间裂痕不断扩大,面对苏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毛泽东开始考虑调整中国的对外战略。特别是在苏联不断挑起边境流血事件、边界冲突升级后,毛泽东便将中苏边界问题纳入其对外战略之中,作为松动对美关系、联合世界一切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个重要斗争手段。1969年中国在中苏边界的自卫反击战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直接促成了毛泽东新的对外战略的建立。
& & 沙皇掠走1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 & 中苏边界的划分始于17世纪。沙皇俄国于16世纪中叶向东扩张,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与中国发生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1727年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了两国中段边界;中俄西段边界当时无条约规定,中国西部疆界大约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俄两国在基本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初步确定了两国边界的走向。
&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沙皇俄国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涉及边界问题的不平等条约。在中俄东段和西段边界,通过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1860)、《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及几个勘界议定书,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了俄国版图。
& & 在中俄中段边界,19世纪末叶以来,沙俄政府除通过控制中东铁路,进一步向中国内地扩展其势力范围外,还把当时属于中国的外蒙古看作是自己拥有特殊利益的地区,策动外蒙古与中国分离,并武装侵占了外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1917年以后,中国历届政府曾就外蒙古问题与苏俄、苏联政府反复谈判、交涉,至日国民党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原中俄中段边界大部分成为蒙苏边界。至此,在沙俄利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了近一个世纪的蚕食鲸吞之后,中俄之间7300余公里的边界线基本确定下来。
苏俄两次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但都落空
& & 俄国十月革命后,日,列宁的苏俄政府发表了《第一次对华宣言》。宣言中提出废除的中俄条约仅指19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夕沙皇政府单独与中国政府订立的《中俄密约》(1896年)、《辛丑条约》(1901年)和俄日签订的侵华条约,并不包括19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订立的不平等的中俄条约。日,苏俄政府又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明确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这一次对待中俄历史遗留问题的立场似乎较第一次宣言进了一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 & 在以后的中苏磋商和谈判中,苏方代表始终坚持维持旧的不平等的中俄界约的立场,只是在&不坚持江左64屯归俄国保有&上表现出唯一的一次让步。1923年,苏联政府表示要以&完全承认中国在其领土上的主权&为重新签订条约的基础,但这里的&领土&指的只是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及中国政府向旧俄政府提供的租界。面对中方代表提出的&取消中国与旧俄帝政时代各约&的要求,苏方代表表示赞成,但其中有关中俄界务的应予除外。
& & 在1924年3月的中苏谈判中,北洋政府要求废弃旧约,苏方拒绝。苏方代表认为,旧约对于两国疆界极有关系,若即废止,则疆界无所依据。只是同意在新约未订以前,旧约中有违反1919年、1920年两次宣言精神及有损中国主权的概不实行。致使中方代表在给北洋政府的报告中指出:关于废弃中俄旧约问题,苏方代表&态度甚为强硬,甚至于决裂而不肯让步&。这实际上表明,苏俄第二次对华宣言中废除一切中俄旧约的声明并未超过第一次对华宣言所提出的条约范围,中俄界约未纳入废止之列。日,中苏正式签订了《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其废止旧约与划定疆界两项均同于草案。此后至1926年,中苏双方举行会谈,商议重新划界,订立新约。谈判无果而终。这样,两国疆界未能重新划定,两国平等新约未能签订,中苏边界问题成为悬案保留下来。
& & 民国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再正式提出这个问题。但苏联政府却在20年代末至40年代期间,乘中国国内混乱之机,又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地段,把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七百多个中国岛屿划去六百多个,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中苏两国还在1929年由于中东铁路利益冲突的加剧,爆发过一次中东路战争。是年10月,苏军攻陷中国边陲重地同江,11月猛攻札兰诺尔和满洲里,中国军队连连败北。12月,南京政府与苏联政府签署《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几乎全部采纳了苏方的意见。其后中东铁路恢复原状,苏方停止了军事行动并撤军。
& &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导致远东国际关系发生重要变化,1932年12月中苏恢复邦交。时至二战结束,在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缔结的过程中,中苏双方虽在东北、外蒙、中东路等问题上发生重大分歧,但未涉及两国边界问题。总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虽然中苏边界呈现中俄界约线、两国地图线、实际控制线交错并存的复杂状态,但是边境形势尚属稳定。
& &&&赫鲁晓夫利用中印边界冲突指责中国,挑起事端
& &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和物质援助。但50年代末,中苏两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对外战略上发生了根本分歧,造成中苏的严重对立。赫鲁晓夫为迫使中国就范采取了撤走技术专家、撕毁经济合同等极端措施,迈出了破坏国家关系的第一步。搁置了几十年的边界问题被重新提出。
& & 1959年9月初,苏联外交部远东司司长齐米亚宁为赫鲁晓夫访华而准备的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长达30页的绝密报告中谈到:&苏共二十大后不久,中国展开了反对教条主义和被称为‘百花齐放'的运动,‘右派分子'对苏联提出了大量的领土要求。&&尽管有过右派分子的叫嚣,中国朋友却从未在正式出版物中公开提出过所谓‘对苏联的领土要求'。&这是目前发现的苏联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对新中国在中苏边界问题上的态度的反应。尽管当时中苏关系已趋恶化,齐米亚宁还是客观地未将&右派言论&视为中国官方的态度。
& & 9月末,赫鲁晓夫访美后赶到北京参加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10月2日,在同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进行的长达7小时会谈中,赫鲁晓夫就中印边境事件对中国无理指责。周恩来反驳:你们领土问题处理得也不好,你想证实一下吗?示意中苏之间也有领土归属问题尚待解决。这是自&中苏蜜月&以来两国领导人在内部会谈中最激烈的一次相互指责。边界问题已经提到了中苏关系的议事日程上。
& & 1960年8月,苏联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地区挑起了第一次边境事件,1962年4月,又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策动六万余中国公民越境逃往苏联,并于5月策动了伊宁暴乱事件。是年12月,赫鲁晓夫针对中国与印度的边界冲突,指责中国为什么没有兴趣收回澳门和香港,而与印度纠缠。
& & 为了回击苏联,1962年12月至1963年3月,《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先后发表了七篇社论或评论员文章,其中3月8日的社论《评美国共产党声明》公开提出《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和《伊犁条约》是沙皇俄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历届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条约要按其内容承认、废除、修改或重订。对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前维持现状。声明质问说:你们提出香港、澳门这一类问题,&是不是要把所有不平等条约问题通通翻出来,进行一次总清算呢&?
& &&&毛泽东&放空炮&反击,苏联开始增兵边界
& & 此后,日,中国外交部照会苏联政府,正式提出了不平等条约问题。11月19日,中国外交部的照会又进一步明确指出&整个中苏边界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1964年2月至8月,中苏双方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中方要求苏联肯定沙皇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边界条约是不平等条约,而苏方拒不承认那些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 & 7月10日毛泽东在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佐佐木更三等人时提出:&大约一百年前,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才成为俄国领土,于是,海参崴、伯力、勘察加等地就是苏联的领土了。这笔账我们还没有算。&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对外提出中苏边界问题,引起国际上重大反响。9月10日毛泽东又对法国客人解释此事,说明这并不是一定要苏联把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中国,而只是说这是不平等条约,这样的问题还多呢。两个月后,赫鲁晓夫在9月15日与日本议员的谈话中强调:&苏联的领土是历史形成的&,&谁胆敢破坏它,谁就会遭到苏联各族人民的最坚决的反击&。10月,毛泽东在分别会见崔庸健和巴卢库时又进一步提出了苏联违犯中俄不平等界约而侵占的中国领土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现在是&采取攻势,说些空话&,使赫鲁晓夫&紧张一下&,&其目的是达到一个合理的边界状态、边界条约&。
& & 短短三个月时间里,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相互&放空炮&、&做文章&,都想争取在边界谈判中掌握主动。但苏联开始向中苏边界地区增兵,继1963年7月苏蒙签订《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的防务协定》,苏军再度进驻蒙古之后,1966年1月,苏蒙又进一步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苏联由此将武力威胁推进到了距中国首都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地方,这样就使中国感觉受到了直接的军事威胁。苏联开始在中苏边界不断制造事端。
& &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开始改变&一边倒&外交政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中苏边界东段界河乌苏里江上,苏边防军一再挑起严重的边界纠纷。1968年1月,苏军进一步动用装甲车在七里沁岛上冲撞中国边民,撞死、压死中国边民4人,制造了第一起严重的流血事件。到1968年末1969年初,苏边防军频繁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登上珍宝岛,拦截、殴打巡逻的中国边防军人;日还发生了苏军用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方向点射的严重挑衅事件,终于在1969年3月爆发了珍宝岛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中国军队通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保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 & 面对苏联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特别是不断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事端,毛泽东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出发,自60年代初即开始着手对中国的对外战略进行调整,并将中苏边界问题放入其对外总体战略中思考,从而把边界问题作为对美关系缓和、联合世界各种政治力量重点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突破点。
& & 60年代初,在美苏夹击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改变了联苏抗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逐步把&苏联修正主义&也确定为中国反对的对象,提出了建立&反帝反修&统一战线的外交战略。在&反帝&和&反修&力量分配上,毛泽东虽然明确提出主要斗争对象是美国,但是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构成威胁的看法已开始发生变化。在毛泽东看来,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强的,也是最弱的,因为它&手伸得太长&,占的地方太多,力量分散,就如同&十个手指按住了十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1961年5月,美国对越南南方进行&特种战争&以后,1962年,毛泽东在对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分析形势时就指出,在东南亚进一步出兵,美国也没有出路,把中国、北越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都闹起来了,他吃不消。
& & 1965年3月,美国进一步扩大越南战争,同时不断派飞机入侵中国领空,对中越边境投掷炸弹、发射导弹,构成了对中国的战争威胁。4月2日,周恩来请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美国总统约翰逊转达中国政府的四点立场: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战争;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所承担的国际义务要履行;中国是做好了准备的,中国的这些政策既是谨慎的,又是有准备的。如果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中国,不论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原子武器在内,它将进得来,出不去。
& & 虽然由于美方推迟阿尤布?汗的访问,中国未能直接从约翰逊处获得答复,但约翰逊关于在越战升级中美国无意侵犯中国,无意侵犯和推翻北越政权的意思,却通过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中的美方代表明确传达给了中国。来源:文摘
主题帖子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0 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0 积分
今天的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国(领土),伟大的俄罗斯的领土是历史形成的(如同今天的美利坚一样),谁胆敢破坏它,谁就会遭到俄罗斯各族人民的最坚决的反击!俄罗斯人是从来没有被征服过的民族,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做不到,以后也无人能做得到。
主题帖子积分
正七品下宣德郎, 积分 1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6 积分
正七品下宣德郎, 积分 112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6 积分
引用第1楼贵筑凌渊于 15:46发表的&&:
今天的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国(领土),伟大的俄罗斯的领土是历史形成的(如同今天的美利坚一样),谁胆敢破坏它,谁就会遭到俄罗斯各族人民的最坚决的反击!俄罗斯人是从来没有被征服过的民族,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做不到,以后也无人能做得到。
我晕,早被哲别给征服了。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photodata1//012/549/409/_png/.pn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主题帖子积分
银青光禄大夫
从七品上朝散郎, 积分 106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7 积分
从七品上朝散郎, 积分 106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7 积分
这样的历史只能是提醒我们,国家只有独立自主,才能有完整的主权,永远的朋友或者敌人在国家这个概念中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利益.盲目的跟随最终要亡国的.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Mon_36_529cb30af9fa4ba.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 考古文博府等待您与我们一起交流、探讨!!!
主题帖子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8 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68 积分
收复失土,实现大中华帝国。
主题帖子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12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 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12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84 积分
我一直不明白中国为何要在现在上届领导人任上签订中俄边界的最后条约,承认现有边界?
虽然实际控制线是现有边界,但是不应该承认前几朝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样我们只拿回了熊瞎子岛,却失去了160万的领土所有权?再说熊瞎子岛也是在中东路事件中失去的,与那160万领土在法理上没有直接关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帖子积分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积分 48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7 积分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 积分 480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87 积分
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百万领土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了清政府封锁的国门,沙皇俄国乘虚而入。遍观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不乏割地赔款的内容,但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能够侵吞如此多的中国领土。更为恶劣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其他国家占领的中国领土绝大多数都归还了中国,唯有俄罗斯不但寸土未还,反而对中国进行进一步的侵吞蚕食。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中俄签署的几个大的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以及俄国和中国历届政府的态度。从历史的角度来评判这些被俄国强占的土地的归属问题。
1856年10月(咸丰六年),英军炮轰黄埔、焚烧民宅,攻打广东城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沙俄政府感到趁火打劫的机会已到,即于1858年初通知清政府说要就中俄边界问题进行谈判。本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形势对清政府已经极为不利,而且,国内有又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军推翻清政府的战争。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趁此千载难逢的机遇,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告急,北京震动。22日,穆拉维约夫以“助华防英”为借口,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要求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沙俄武力威胁下,奕山终于可耻地屈服了,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条约》。
《瑷珲条约》共3条。主要内容为: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今俄国结雅河)东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清政府当时没有批准《瑷珲条约》,还处分了奕山等人 。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西郊,火烧圆明园。咸丰帝携后妃及亲贵仓惶逃往热河行宫(今河北承德郊外),留其弟恭亲王奕欣在京,接洽议和事宜。奉命谈判的奕欣求和心切,卑躬屈膝地请求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要求清政府同意他就领土问题所提出的要求。11月14日,奕欣被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北京条约》除了承认《瑷珲条约》以外,还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约四十万平方公里)也由共管而改为划归俄国,并规定中俄西部边界将另行重新划定 。
早在19世纪初,沙俄就开始觊觎中国西部地区。道光皇帝在位时,沙俄就武装侵占了巴尔喀什湖东南的喀拉塔勒河、伊犁河等七河地区。咸丰四年(1854)又强占阿拉木图,把伊犁河下游一带据为己有。1864年(同治三年)九月,清政府处于外有沙俄大军压境、内有新疆回民反清举事的形势下,与沙俄在塔城谈判。在沙俄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下,清政府于10月7日被迫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将中国西境的3个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连同周围广大地区,共达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4]。
这三大条约划走了中国将近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然而俄罗斯仍未满足。同治十年(1871),沙俄又胁迫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随后于光绪八年至十年强迫清政府订立了5个勘界议定书,分段重新勘定了中俄西段边界。沙俄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勘界议定书,共割占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约7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沙皇俄国除了逼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北洋政府订立城下之盟,以条约的形式侵吞中华国土外,还公然使用武力对条约规定为中国领土的地区进行吞并。
库页岛本是中国最大的岛屿,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接壤。从中国金代开始库页岛即归中国管辖。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亦规定库页岛属于中国!该岛面积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1789年,沙俄的远征军杀入该岛,赶走了岛上的原住民——鲜卑族赫哲人,独吞了岛上丰富的煤矿和油矿。
日,沙俄借口中国发生了“扶清灭洋”的拳匪之乱,出动17万大军将《爱珲条约》中划归中国的江东六十四屯围住,对数万中国居民进行强奸和杀戮;最后把剩下的男子集中到黑龙江边,用子弹逼入江中,一一射杀或淹死,偌大的黑龙江为之染红!史称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
唐努乌梁海,地处外蒙古西北部,北靠萨彦岭,南抵唐努山,是位于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贵州省那么大。1914年6月俄国公然出兵霸占了中国唐努乌梁海地区,随后宣布将其置于俄国的保护之下。唐努乌梁海的居民以汉人为主,从清政府、民国政府到新中国政府,历来都不予以承认。1953年联大表决亦将唐努乌梁海地区裁决为中国领土。
一九一七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发表对华宣言,声称:「凡从前俄罗斯帝国政府时代,在中国满洲以及别处,用侵略的手段而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一九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苏联政府又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残暴地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地归还中国。”(见《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宣言》)。列宁未及实践这一宣言就去世了。斯大林掌权后,先是否认那个「对华宣言」的存在,继而杀人灭口,将签署该宣言的外交人民委员部副部长列文.卡拉罕作为「叛国犯」枪决[7]。1950年,毛泽东主席去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想谈判《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所涉及的领土,但是斯大林不但对此不理不睬,反而胁迫毛泽东主席承认外蒙古独立。
不但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仍未终止对中国的侵吞蚕食。
1964年11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庆祝十月革命节时指出:“中俄边境纠纷一年数千起“;
1966年外长陈毅指出:自1960年至1965年,苏俄挑起“边境事件“五千起;
1970年秋,苏俄要求中国放弃黑瞎子岛,发起珍宝岛战役,驱赶中国国防军;
1978年10月中共发言人指出1960年至1969年苏俄夺走185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年在新疆伊犁夺走1080平方公里领土。同时还指出:除去中俄有争议地区,俄又霸占中国3475平方公里土地。
日中国透露:新疆20个地区俄中有争议领土约有11600平方公里至29696平方公里。
日国家主席李先念指出中俄边境有争议地区达9万平方公里,全被俄国占领。
1972年,毛泽东主席开始官方通知苏联及其大使馆,提出九不平等条约论。即毛泽东主席坚决拒绝承认俄国强加给中国的十七个不平等条约中的九个。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以后,毛泽东主席也通知联合国,中国不接受这九个不平等条约。 1972年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时说:“苏联占领我们的领土太多太多了,其中包括沙皇帝国和红色苏联占领的。这些占领的领土我们没法数清楚,有的中国政府,比如说国民党政府和清政府,声明的比我还多。我现在是以国际法声明最少的部份,那都是有清楚历史根据属于中国的地方。”
1989年5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时说“后来中苏进行边界谈判,我们总是要求苏联承认沙俄同清王朝签订的是不平等条约,承认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害中国的历史事实。”
历史告诉我们,从沙皇俄国到苏共建政,俄罗斯民族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中国领土进行巧取豪夺,而从列宁到民国政府以及毛邓等历届领导人,却从未承认这些条约和占领地的合法性。
文史问答府欢迎您!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http://p1./6000/jingyin54321/1fabd06ba05c2fb118c844dca33a2932.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主题帖子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0 积分
从八品上承奉郎,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60 积分
回5楼楼主:上任领导人中有好多是留苏的,他们的骨子里具有亲苏(俄)情节。
主题帖子积分
从九品上文林郎,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从九品上文林郎, 积分 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2 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积分 119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016 积分
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积分 119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8016 积分
说明我们的敌人仍然是沙俄和小日本
灌水探花勋章
发帖满5000贴
帝国三级功勋勋章
授予荣立三等功者
了解历史帝国
联系历史帝国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鲁晓夫与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