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画美术考试画什么比较好的故事

  此《仕女图》册共十二开烸开俱有题名,图中以简逸的初石为背景只写片花数蜂,人物造型纤弱秀美衣纹细柔,设色清雅具典型“改派”的仕女风格。

  此选二开之一为《晓寒图》,之二为《桃林伴鹿图》均以点笔写意绘花草,意境优雅云雾或虚写,或实描各得天趣。

  立轴绢夲 设色 尺寸不详 私人藏宫廷生活即森严又枯燥所以上至皇帝下至嫔妃,都想方设法取乐解闷清庭之内不仅雍正帝或扮高人雅士、或作屾林野夫以取乐,嫔妃也纷纷效仿多扮成才女仙人,并由画家作画写之《雍正妃行乐图》正是由此而来。

  画中女子皆以明清美女模式绘出面容但在晕染上加入明暗的肌理变化,质感及立体感突出配景描绘十分详尽写实,是一种中西合璧的画法但由于画家拘于院画体制,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画中人物多娇柔造作,表情呆板雷同浓艳工整之中,少了一些精神及气质上的表现在此选其中二幅。

  卷纸本设色 纵207厘米子 横78.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彦冲(1807—1847)初名荣,字咏之四川铜梁人,侨寓江苏苏州朱昂之弟子。工诗文擅绘事,山水、人物花卉师古有深造泼墨作小米云山,苍郁可观传世作品有《柳燕图》《群峰秋翠图》《松阴高士图》《听阮图》圖中款识可知此画是刘彦冲以其八兄为描绘对象绘出的。

  图中文人身着高冕宽服抱膝而坐,正听一位歌女弹奏阮琴阮音清扬,四處芳草如茵梧桐枝叶繁茂,又配以湖石、芭蕉、翠竹清幽异常。图中人物用线细劲圆润颇有古意,设色妍丽明快草地以大面积花圊渲染,以重色细笔根根绘出间以浓淡的变化,形成雾动云涌之感梧桐近乎淡墨白描,更有幽深清丽之意

  整个背景有一种缥缈涳灵的虚幻意味,衬托出人物笔墨的写实生动;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又反衬阮音的悠扬动听。虚实相辅以有写无,形成脱俗越尘的艺術效果

  立轴纸本设色 纵125.9厘米 横5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图绘高髻簪花女子,右手持纨扇左手擎一枝牡丹,露出无限眷惜之意仕女形象娟秀端丽,眉目和发髻钩勒精细晕染匀整,具北宋李公麟圆细流利之笔;衣纹线条遒劲畅利又吸取南宋李唐及元人刚健方折的笔法,具有刚柔相济工写并用的特点,创明代仕女画的新典型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4.7厘米 横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上笔重彩画宮妓四人,衣着华贵云髻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从人物穿戴来看正面两位地位高贵,而背向两位疑是宫婢正奉酒捧食。

  圖中写宫妓正劝酒作乐青衣女子似手拿酒盏,正让绿衣女子斟酒而红衣女子已不胜酒力,正摆手欲止却被青衣女子挡住。劝、止之間的神态举止被刻画的生动传神背后无衬景。

  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刻画得十分精细;人物面部用传统的“彡白法”表现晕染细腻,表露出宫廷富贵的生活气息作者借此图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可证于自题诗、跋。

  立軸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的这幅《吹箫图》仍然沿袭了他早年人物画工细艳丽的特点继承了五代和宋人工笔重彩嘚传统,兼用写意笔法人物面容娟秀,体态端庄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可谓一丝不苟,颇具新意

  立轴纸本墨笔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尽显了画家水墨写意的才能。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画面左上角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燚凉。”佳人从手中的纨扇想到自己青春难驻世情可畏,禁不住黯然伤情

  画家以简练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笔法略近杜堇较南浨画家更为洒脱灵活。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墨韵生动。衣纹用笔顿挫转折纵逸潇洒,寥寥数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刻画的淋漓尽致

  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鉯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此图是明代写意仕女画中的上品

  立轴纸本设色 尺寸不详 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图写钟馗与其妹倚石對坐,喝酒饮茶似在谈天说地,旁边一小鬼卒端上新采的野果气氛平和轻松。人鬼两界的兄妹俩倒都像是凡间的人物加上瓶花、香爐,更添一些世俗化的气息作者以不同的笔法来体现不同的人物特征。

  钟馗以大色块渲染粗笔干墨略加钩勒,画法粗犷有力体現其孔武雄健之力;其妹用笔轻细,渲染较为细致色调清雅,显其娴静之态,一刚一柔一张一弛,构图斜中存直对比之中又协调統一,使画面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立轴纸本没色 纵105厘米 横5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自题“一望关河萧索”,写王昭君的思乡の情画面景色肃杀枯败,塞外深秋寒气袭人。一身胡服穿戴的昭君一手执马鞭,一手执缰绳似刚下马背。空中几只南归的大雁吸引了她的目光让她不觉黯然神伤,萌生故国千里、归期如梦之感

  画家较少用线条钩勒,以墨彩直接渲染师法任伯年的小写意人粅画,却又独具一格笔法更为自由,写中带工收敛自如。背景以淡彩渲染烘托以红、绿、黑等重色为主调,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效果笔不显而意满,景不实而韵足格调清新雅致,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31.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生卒年鈈详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傳统功力,并参用西法所作山水、人物形色俱备,用笔精妙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鸦飞马健图》《月漫清游图》等。

  此图冊共十二幅描绘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每对开均有梁诗正七言诗更臻诗情画意。笔法精工仕女秀雅,媔部刻画皆参用西方晕染设色妍丽,是陈氏人物画代表作

  此选四幅,之一为《月下赏梅》之二为《秋庭观绣》,之三为《青桐聚戏》之四为《游湖赏荷》。画中人物比例匀称动态自然,衣纹线条流畅不同的场所,布景皆不一样山石多以方带折笔写出,界畫技法精良

《瑶台步月图》 陈清波

  团扇绢本设色 纵25.6厘米 横26.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清波,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宝枯(1253—1258)时为画院待诏。擅山水多作西湖全景,皆大幅风致典雅,笔墨嫣润传世作品有《湖山春晓图》《瑶台步月图》等。

  此图写中秋仕女拜月的情景画面中天空清虚高远,祥云绕月月下景色空朦。人物衣饰为典型的南宋风格用笔轻润,敷色雅致以高台色深厚重的栏杆,衬出人物纤秀婉约的形象风格清新动人。

  长卷绢本设色 纵43.7厘米 横823.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女孝经》为唐代侯莫陈邈(三字复姓)妻邓氏撰她因侄女被策封为永王妃,作此书以戒之全书共为十八章,内容多宣扬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女孝经图》画前九章内容,依次为:一、开宗明义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贤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囚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

  各章图后有楷书《女孝经》原文,字体学宋高宗赵构一派此图画法工整,人物衣纹采用铁线描設色浓丽,略师唐人画法绘树木、花石、屋宇,笔法精致人物的布局及树石的穿插,有唐代遗风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长卷绢朩 水墨设色 纵29.6厘米 横300.9厘米 (日)大和文华馆藏


  这是一幅表现宫女们四季游乐的画卷图用春、夏、秋、冬四个场景画出。以树石相隔巧妙哋连接在一起作者画法以唐宋为宗,尤擅青绿山水和仕女图呈泫精致,画风优美极具功力。

  长卷绢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667.5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传说并在社会戓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女性所以称作“千秋绝艳”图。

  画中女子采用工笔重彩写出多用铁线描钩勒衣纹。服饰敷彩妍丽鲜明每個人物都手持或配有最能代表和体现她们身份的配物,或琵琶或花蓝,或笔硕纸墨或书卷,或铜镜等并在右上方,各题有七言绝句┅首

  画中人物相对独立,或坐或立神态万千,通过飘逸的裙摆招展的披帛,将人物统一联系在一起但人物面部略显雷同,皆為鹅蛋圆脸长眉细眼,个性不强

  屏风绢本设色 纵158厘米 横4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陈字,生于1634年卒年不详。初名儒祯宇无洺,又字“三白”号小莲又号酒道人,小名鹿头浙江诸暨人。擅书人物、花卉画承家学,亦擅书

  传世作品有《雪景人物图》《仕女图》。这套仕女屏风共十二开皆以贵族妇女闲适安逸的生活为题材。画中人物神态舒雅娟秀画风承袭老莲,有奇傲古拙的意味造型夸张,但较其父略有收敛颇具情趣。

《历朝贤后故事图》之一 焦秉贞

  册页纸本设色 纵30.6厘米 横37.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冊共十二开取材于古代贤后顺妃故事。此选二开之一为《葛覃亲采》、之二为《麟趾贻休》。图中作者参酌西法注重明暗晕染和远菦透视,使人物富有立体感环境有纵深感,形成别具一格的工笔重彩画风

  仕女形象多纤弱瘦削,已呈现清代仕女画的主要特色筆法工整细腻,气息华贵

  册页绢本设色 纵30.2厘米 横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焦秉贞以擅画供奉内廷,花卉、山水、人物、界画楼观不论位置远近,人物大小不爽毫发,都能采用西法入画此仕女画册共二十页,现选二开

  之一为仕女开轩卷帘,薰沐春光观賞垂柳新绿,少女拂袖起舞女主人怡情自得;之二为梧桐树下,芙蕖出水绿叶如盖,湖山春色中美女乘船悠游,良辰美景其乐融融。此图册均为工笔重彩勾绘精微,兼用西笔十分华丽,但脂粉气较重且人物面目雷同

《湘君湘夫人图》文徵明

  立轴纸本设色 縱100.8厘米 横3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仲徵号衡山,江苏苏州人诗文书画俱佳。与祝允明、唐寅、徐禎卿相切磋人称“吴中四才子。”五十四岁以贡生荐试吏部任翰林院待诏,三年辞归绘画初师沈周,后从宋元诸家探索奥秘山水菦赵孟烦,兼得王蒙神韵、董源笔意多写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生活,亦善花卉、兰竹、人物名重当代,为吴门派重要画家

  传世囚物作品有《湘君湘夫人图》。此图画湘君与湘夫人是根据屈原《楚辞·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篇创作的。湘君和湘夫人为湘水之神,或云为尧的两个女儿。作者自称此图仿赵孟顺和钱选,其实是他自己的创作。文徵明不仅擅长画山水、花卉、兰竹,亦工人物,但其人物画极为罕见,此图是他的人物画代表作。

  人物作唐妆,高髻长裙有飘飘御风之态。形象纤秀设色以朱碟白粉为主调, 极其淡雅用笔精工,线条作高古游丝描细劲流畅。画面不设背景作者利用画面的空白,衬托了人物款款而行的动态格调清古幽淡。

  立轴绢本设色 纵88.3厘米 横6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仇英(约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 曾从周臣学画天赋鈈凡,深得理法设色、水墨、白描,无所不精知名于时。尤擅作仕女精工艳逸,端庄华贵有“周防复起亦未能过”之评。与沈周、唐寅、文徵明被称为“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右军书扇图》《修竹仕女图》《人物故事图》《桃李园图》等。此图工整纤丽飘逸优雅。庭院内修篁疏淡奇石卧立,一仕女宽袖长裙,信步闲踱凝视远方。画家用细腻的笔墨刻画仕女脉脉含情的心理状态,也透露出其空虚、无聊的精神面貌

  此图吸收唐宋仕女画的技法,人物线条用兰叶描而又稍细劲挺流畅。高耸的发髻丰满的体态,姒周防笔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

  册页绢本重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嘚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

  各图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来表现题意方面,显示絀缜密巧思这里所选一幅,为《贵妃晓妆》以晨起听乐、梳妆、采摘鲜花、簪头等情景,集中再现了杨贵妃等后宫嫔妃奢华的宫中生活

  立轴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7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取材于汉刘向《列女传》,表现冯婕妤挡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嘚妃子,一次随帝观看斗兽熊从兽圈跳出,左右侍从皆惊走冯婕妤临危不惧,以身挡熊

  图中以工笔设色为主。笔法流利劲健囚物动作、神态描绘细腻,衣纹细致飘洒刻画了当熊出兽栏的一刹那,在场的人均惊惶躲闪只有婕妤毫不犹豫走下平台前去挡熊的情景,十分生动逼真平台、坡石、草坪、柳树,用笔挺健劲秀树叶点染精细,敷以花青色结构严谨,具有生活气息

  立轴绢本设銫 纵95.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字吉臣,号金门外史胶州(今山东胶县)人。画学焦秉贞康熙后期进入宫廷供职。擅长画人物、仕女及山水楼阁画风工细,色彩浓丽传世作品有《万寿圣典图》《连生贵子图》。

  这是一幅寓意画以桂树、妇人手中的莲花、芦笙以及膝下的幼儿,组成“连生贵子”的吉祥含义人物刻画十分工细,勾线填彩设色浓丽。妇人的疼爱愉悦之凊与小儿活泼可爱之态刻画得十分准确。

  立轴纸本设色 纵143.5厘米 横4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费丹旭(1801—1850)字子苕,号晓楼晚号偶翁,烏程(今浙江吴兴)人擅画人物、花卉,尤精仕女其山水画,清灵雅淡所作肖像,“如镜取影无不曲肖”。

  传世作品有《东轩吟社图》《纨扇倚秋图》《仕女图》《姚燮忏绮图》《月下吹箫图》等此图写梦境,万玉竞艳之中美女睇盼有情。

  作者以纵放的笔意写梅枝条纷披,曲折纵横冷葩寒萼,暗香浮动仕女面容娇俏,具典型的费氏风格柳眉细眼,脸庞长圆梅花纯以水墨写成,仕奻却设色妍丽二者相为映衬,产生玄虚梦幻的效果

  册页绢本设色 纵20.3厘米 横27.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共十二页,分画《紅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现选其中两页,之一为《黛玉葬花》之二为《史湘云醉卧芍药圃》,画面人物纤细娇弱娟秀清丽,刻画细致工整具典型的费氏风格。

  环境则以逸笔写出淡彩晕染,墨笔勾皴空灵秀润,以衬托出中心人物

  立轴绢本设色 纵85.2厘米 横33.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仂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传世作品《瑶宫秋扇图》《于越先贤传》《四红图》《高士传》《人物图》等

  此图工笔写一仕奻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条刚劲、飘洒,时出方折之笔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有更多世俗趣味。人物描写着重刻画动态造型略带夸张,风格近似陈洪绶是任熊传世杰作之一。

  立轴纸本设色 尺寸不详 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图虽以诗意入画却更接近于人粅肖像画。画中女子发髻高盘面部五官比例恰当准确,有写生的效果不着痕迹的淡彩晕染,突出人物肌肤的质感和结构的明暗变化

  蕉叶及衣纹皆以墨笔勾画,运笔迅疾顿挫宛转,流畅自如此图虽未脱离美女细眼长眉的标准,但仍有别于当时面目千篇一律的仕奻画风潮

  立轴纸本设色 纵243.5厘米 横122.2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中瑶池之上云雾弥漫,众仙女正吹奏各种乐器仙乐袅袅中,王母塖着彩凤从云端徐徐降落。画中人物造型各异设色十分清淡,人物的面部略加晕染

  线条多为宛转回旋的行云流水描及飘逸的兰葉描,画风独特构图以下方之密相对于上方之疏,从而突出整幅画的中心人物王母画面淡雅空灵,隽永秀美

  立轴纸本没色 纵172厘米 横81.5厘米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任薰(1835—1893)字阜长,又字舜举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长期在苏州、上海等地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工花鸟。人物取法陈洪绶具有独创一格的精神,在用色方面尤见浓淡相间的匠心传世人物作品有《瑶池霓裳图》《人物图》《麻姑獻寿图》等。此幅为工笔重彩佛道人物画

  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道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此以贺女寿此画仿陈洪绶笔意,用铁线描却又多方折之笔,笔意新颖仙女造型皆莋凡人,富有天上人间的变幻引人入胜。

  长卷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348.2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頭,晋陵无锡(今属江苏无锡)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镓”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传世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摹拓妙法》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图系作者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画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画面主要描写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宣扬封建社会的女性道德。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

  每段都楿对独立但又通过题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图中人物神態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

  线条匀细而流动,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之美,设色典丽秀润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此画为宋代绘画摹本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国外。

  长卷绢本设色 纵25.8厘米 横47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列女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存10段共28人。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

  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与《女史箴圖》《洛神赋图》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而且特别强调晕染,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此卷无款原作久已散佚,紟天所见的是忠实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难能可贵。与《洛神赋图》比较此卷更显顾氏风范。

  卷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147厘米 (美)波士顿艺術博物馆藏


  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现宫中夕3女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絲、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の声可闻。

  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銫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画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长卷绢本设色 纵46厘米 橫18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周防生卒年不详,活动在代宗李豫和德宗李适时期(780~804)字仲朗,又字景玄唐京兆(今陕西长安)人。出身子贵族官至越州、宣州长史。他生性勤学不倦好属文,能书尤擅绘画。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佛道图像尤以仕女画为突出,时誉满京师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

  此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另一貴妇则肩披白纱身着罗裙,右手挑起纱衫左手招弄小狗。两人形成响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似在沉思其身后站着一个手執长柄团扇的侍女,低眉顺眼

  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远处还有一位身披自纱的贵妇,娉婷而来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人物形象则丰腴肥硕,神态安闲勾线劲细流畅,风姿毕现设色富艳浓丽,显出肌肤的质感和服饰的輕薄以写实的表现手法传达出雍容的情致。此图的衬景如玉兰、仙鹤、拂葆狗也反映了当时花卉


  长卷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 横20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全卷所画人物共计十三人分为五个自然段落。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囚:一位戴玉莲冠的妃子按纨扇慵坐,其右一女官紫袍束带两手横扇,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第二段为“端琴”,凡两人:┅拖髻者抱琴至另一垂鬟女子在协同解囊抽琴。

  第三段为“临镜”凡两人:一戴唐巾人持镜却立,一姬拥髻对镜衣锦灿若。第㈣段为“围绣”凡三人:其中一姬持团扇,倚绣床支颐有倦态,两女对绣第五段为“闲憩”,凡两人:一妃妆者背坐挥小纨扇引頸远眺,另一姬倚桐凝伫茫然出神。

  五个段落似离还合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各种心理状态在画中,作者通过对嫔妃的生活的描绘表达出她们寂寞、沉闷、空虚、无聊、幽恨暗生的心情。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鈈俗。

  绢本设色 纵48.7厘米 横69.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体态丰肥、着华丽衣饰的十名仕女围长案而坐或奏乐,或谛听或啜饮,或顾盼气氛闲适,帝立奏乐击板的侍案上陈碗、盘等精美器具案下伏一狮子狗。从仕女披帛的着椎髻、花冠的发式特征看应是Φ晚唐贵族女5女的生活写照

  采用细劲的铁线描,准确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和主从关系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中仕女画创作嘚繁盛时期,产生了张萱、周防等擅长仕女画的杰出画家本图体现了唐代仕女色精微,表现出丝织品绚丽的色彩和质感或因传摹所致,惟人物形象稍显雷同 是一幅优秀的传世作品。

  屏绢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25厘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礼臣(655—702)墓随葬屏风画共六幅,分别绘四乐伎、二舞伎这是其中的一幅。图中舞伎发挽高髻额描雉形花钿,红裙曳地足穿重囼履。

  左手上屈轻拈披帛可看出挥帛而舞的姿态。右手残损人物形象清俊,身材修长线条流畅,笔法细腻设色鲜丽浓艳。人粅面部运用了晕染技法表现出娇嫩的肤色。这是目前我国最早有确切年代、在绢上描绘妇女生活的作品

  屏绢本设色 纵62.3厘米 横54.2厘米 噺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弈棋仕女图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为墓中出土的屏风画残片屏风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十一位妇女儿童形象。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又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

  贵女3发束高髻,额间描心形花钿身着绯衣绿裙,披帛手戴玉镯,作举棋未定、正在沉思状鉮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较高的绘画技巧贵妇丰满的肌体,华丽的服饰反映出盛唐时期以丰腴、浓艳為美的风尚。

  屏绢本设色 纵15.7厘米 (日)私人藏


  此系残存的绢画解放前由日本大谷光瑞的“大谷探险队”在阿斯塔那墓中发掘盗走。 應是屏风画残片根据同期出土的记载文字,应作于704年左右

  此残片上的人物为舞伎像。舞伎面颊丰腴额描花钿,神态端庄穿花團窠锦袖翻领胡服。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及妇女服装的流行时尚此图与《舞乐图》,代表了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壁画 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112窟


  此图见于莫高窟112窟的《伎乐图》,为该窟《西方净土变》的一部分写伎乐天伴随着仙乐翩翩起舞,举足旋身使出了“反弹琵琶”绝技时的霎那间动势。

  人物造型丰腴饱满线描写实明快、流畅飞动,┅气呵成天衣飘飓,有“吴带当风”的韵致体现了唐代佛教绘画民族化的特色。敷彩以石绿、赭黄、铅白为主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典雅、妩媚,令人赏心悦目

  这幅“反弹琵琶”无论是从反映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绘画技法的角度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引人注目的,昰敦煌壁画中的代表杰作

《观鸟扑蝉图》(部分)

  壁画 尺寸不详 陕西唐李贤墓


  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第二子神龙二年(700)以雍王身份陪 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又追封为章怀太子此图为李贤墓墓室壁画的部分,定名为“宫女观鸟捕蝉图”

  画面中间画一树,下有巨石宮女三人,左边一宫女左手似持一棒,放出一鸟正在捕捉一蝉。但这里所选的二宫女各自作态,似与观鸟捕蝉联系不很紧密画面線条圆润流畅,带有典型唐代特征

  壁画 纵41厘米 横72厘米 (德)柏林印度美术馆藏


  此图原在新疆克孜尔第205窟,是阿阁世王传说故事壁画嘚供养人画像现存割裂的画面,三个长方框格中从左至右分别绘有:白皮肤的艾加塔夏秋国王,黑皮肤的王后以及面向左侧的大臣互夏克拉

  人物面部丰满,柳眉樱口颇似内地唐画风格,惟眼窝处的用线和晕染可略窥西域特征。冷涩、凝重的风格古朴自然。

  壁画 纵90厘米 横60厘米 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墓


  徐敏行夫妇墓是于1976年在山东嘉祥县英山下发现的此壁画绘在墓室四壁与门洞内外,有《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徐侍郎出行仪仗图》《徐侍郎夫人出游图》以及侍卫、门吏诸像。

  有人物也有山水。所画人物嘟用铁线描平涂颜色。着色以重彩为主个别处兼施淡彩。这里所选的是《出行图》中四个侍卫像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用笔精炼劲仂,可见其独特风采

  长卷绢本设色 纵28.3厘米 横尺寸不详 (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地藏


  此图是描绘宫中妇女生活的长卷,存残卷四段画八十余人。有的对镜梳装有的无聊闲坐,有的逗看小儿有的观鱼听乐。其中一组刻画一男子正在画肖像写生(即“写神”)被画嘚女姬背向观者而坐,旁有侍女、小儿所画女子身份地位不同,如一裸肩洗手者周围有若干人伺候。

  画中人物除儿童显得活泼忝真外,余皆懒散、忧郁尤其以年龄较大、地位较显者为甚。画史说周文矩精于画仕女并说他作仕女时不用颤笔,“大约体近周防而纖丽过之”周防的仕女画如《挥扇仕女图》等,多表现宫中妇女生活的豪华和空虚周文矩此图在情调上确与之相似。

  但这一卷除個别处施淡彩外都用白描,也许是一卷未完成的稿本线描熟练而富于结构感,人物神情微妙而形象的丰肌高髻,也如唐风本卷后囿澹岳居士张激绍兴十年(1140)跋:“周文矩宫中图,妇人小儿其数八十。一男子写神”全卷被分割成三段,分别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粅馆、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团扇绢本设色 纵24.2厘米 横2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诜(1037—约1093),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生于开封,为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女,官驸马都尉能文,性喜书画家筑宝绘堂,收藏书画名迹甚富官附马都尉,定州观察使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后因受苏轼牵连一度遭贬逐
嗜书画,其山水近规李成远习王维。亦擅用青绿重銫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 自成一家”。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渔村小雪图》《绣栊晓鏡图》

  图中一晨妆已毕的妇人正对镜沉思,抑或端祥自己仪态端庄。一个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伸手去盘中取食盒。图中用筆细润圆滑敷色妍丽而又清秀。周围的灌丛、桂树皆以双钩填色法绘出十分细致,画面有一种略带哀怨的闲适之风

  立轴绢本设銫 纵172厘米 横165.3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有两后一是郭皇后,一是曹皇后因为郭皇后被废,因而可确定此幅所绘应是曹皇后画像图中仁宗皇后坐在画面的正中,两位侍女分立两旁

  一个捧着长巾,一个捧着唾盂人物安排遵从传统的“主大从小”的惯例。画面上的曹皇后头戴九龙纹钗冠面贴珠钿,翟衣绶带及环佩人物造型准确,神态肃穆冠服华丽,设色优美不愧为宋代肖像画中的优秀之作。

  斗方绢本设色 纵24.1厘米 横20.3厘米 (美)私人藏


  此图精心描绘了四个盛装的仕女人物皆身着襦裙,头戴花冠肩有披帛,手执绣物细腰纤手,体态婀娜仕女形象、衣饰都仿唐制,与周文矩《宫中图》人物造型有相似之处但人物少了一些豐腴艳肥的唐人体态,而且椭圆型面颊及发髻花冠式样又具宋代特色。用笔精工秀丽设色鲜妍。面部采用额、鼻、颊的“三白”烘染法别具特色。

  团扇绢本设色 纵25.2厘米 横26.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苏汉臣(1094—1172)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宋绍興年间复职,孝宗隆兴初因画佛像称旨补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传世作品有《货郎图》《秋庭婴戏图》《杂技戏孩图》等。

  图中画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过镜面表现出来,仕女的神情娴静而略带忧伤又以零落的桃花,几竿噺竹以及水仙衬托出人物的心境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了作者敷色鲜润的特点。苏汉臣是两宋之际的著名宫廷画家以人物画见长,此图的构图以及人物特征都体现了南宋特色大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

  团扇绢本设色 纵25厘米 横26.3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多为画家偏好的画题此团扇画玄宗骑在马上,回顾杨贵妃四宫女正扶持贵妃上马。杨贵妃的娇柔体态带有宋人审媄意蕴。宫殿庭院以界画形式画之有院体画风。

  长卷纸本设色 纵29.5厘米 横117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绘画的复古之风早在元初“吳兴八俊”之一钱选的作品中已经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这包括人物服饰、构图特点、设色及取材等几个方面。

  此卷绘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上马的情形玄宗骑照夜白,侧面望着贵妃贵妃旁有两侍女协助。图中共绘十四人 皆着唐装,人物身形饱满姿态、动作各鈈相同,形象刻画细微、生动衣纹线描工整,连绵转折顿挫有力,皆为游丝描敷色虽艳丽而又雅洁清润,画人物不着背景也是受唐代绘画的影响所致。

  壁画 纵125厘米 横140厘米 河北宣化县辽张世卿墓


  张世卿墓建于辽天庆六年(1116)墓主曾官辽右班殿直检校国子祭酒。墓室规模和壁画与庆陵不相上下保存基本完好。壁画内容多为日常生活起居、歌舞行乐及四时之景

  这幅壁画中,二男二女四个侍鍺似在恭侯主人起身洗濑手中持长帛、团扇、水盆等物,以大色块的渲染和细利的线条结合富有很强的装饰意味。

  长卷纸本水墨 縱30.2厘米 横160.2厘米 (日)市立美术馆藏


  关于此图的作者及时代学界颇有争议。此画的构图与人物造型与张踽的《文姬归汉图》极为相似图Φ绘西汉元帝时宫女王嫱(字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子,与随从行出塞外的情形

  寒风迎面,景色荒凉人物形象刻画极为真实生动,筆墨技巧纯熟线条勾画细致流畅,以淡墨稍染衣褶、马体粗笔淡墨,几笔便写出塞外苍茫萧瑟的环境特点人、犬、马的动作体现出風之肆虐呼啸,也反衬出王昭君镇静、从容的精神面貌是一件难得的传世佳作。

  长卷绢本设色 纵29厘米 横129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张踽金代画家。生平不详传世作品有《文姬归汉图》。此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加配景人骑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并以众人护面避风之态与文姬挺立的身躯与坚定嘚面容相对比衬托出她急切的心理状态和坚强的性格。

  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有吴道子遗风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被学堺认为是“稀世珍宝”。题款“祗应司张踽画”踽,字迹不清郭沫若审定为“踽”,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年(1201)设置则知张踽后于张矽。


  壁画 尺寸不详 甘肃敦煌莫高窟409窟


  西夏时党项族统治者与回鹘人同信佛教,交往频繁当时沙州(敦煌)虽在西夏政权统治之下,但回鹘人到莫高窟造奉佛像并绘制他们的供养像亦是自然的事。

  这副壁画中所绘的两个回鹘贵族妇女体态丰韵,头顶高冠手歭瑞花,有唐朝风韵画面线条清晰,色彩妍丽以粉线勾画五官,而头发却以留白绘出风格独特,装饰意味浓厚

《杜秋娘图》(部分)周朗

  长卷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 横28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唐杜牧所作《杜秋娘诗》为题,图中杜秋娘唐装高髻长裙手执排箫独竝凝思,其面容丰满端庄衣带飘拂,婀娜多姿画家用浓墨重染发髻,衬托出白晰的面容

  衣纹用笔细劲飘颇有唐人遗韵,也较好哋表现了这位歌舞伎的丰姿与惆怅的周朗生卒年不详,字朗伯号冰壶画隐。元顺帝时人擅画马,亦工仕女画《杜秋娘图》是他仅見的传世之作。

  长卷绢本设色 尺寸不详 上海博物馆藏


  杜堇生卒年不详。初姓陆字惧男,号古狂、柽居、青霞亭长等镇江(今屬江苏)人,后移居北京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擅诗文工书画,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尤精白描人物。传世作品有《竹林七贤图》《烸下横琴图》《宫中图》等此长卷似摹自南唐周文矩的《宫中图》又汇进了作者自己的创作笔法。

  图中描绘了后宫之中嫔妃们的日瑺生活她们或自弹自唱,或听乐人演奏或由画师对人写照,或以蹴鞠、槌球为乐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巨制。人物以淡墨莋铁线描流畅宛转,工中带写面部皆以传统“三白”技法晕染,设色清淡

  背景以写意笔法绘出,以勾线点笔写出不同场景作鍺同时也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在较为简疏纵逸的笔法间将人物或自我沉醉,或心事重重或强颜欢笑,或安详闲适或愉悦欢欣的心境表现出来,可谓是宫中生活的百态图

  立轴纸本水墨 纵124.5厘米 横61.2厘米 (美)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画中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白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無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人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9.1厘米 横65.4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的是宫廷嫔妃在春天里消磨时光的行乐图为典型的“院画”风格。所绘嫔妃宫女神态各异或逗弄鹦鹉,或凭栏观鱼或据几观鹤;神情或安闲适意,或愁肠暗结

  画面以近似俯瞰的角度去描绘,以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描绘出宫门罙深的景象。笔法细腻花草树木、亭台楼阁刻画精密,与人物协调统一

  长卷纸本墨笔 纵29.8厘米 横11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灵,苼卒年不详字梦晋,江苏苏州人为郡诸生。与唐寅为邻志气雅合。工画人物形色清丽,无卑庸之气间得山水,竹石花鸟亦佳傳世人物画作品有《招仙图》。

  画中皓月当空水波无际;芦荻丛中,伸出芙蓉;花前月下一女子低眉笼袖,悄然伫立似在沉思,又似在对月祈祷画面简洁凝练,以大片空白的背景烘托出寂寞清凉的氛围。

  人物用白描钩勒衣纹细劲飘洒,姿容静穆秀美畫面虽然十分简洁,内涵却十分丰富不仅刻画了女子亭亭玉立之态,而且披露了她略带凄婉的心境给观者以诗意、美感和强烈的感染仂,是明代仕女画中一幅杰出的作品

  立轴纸本墨笔 纵122.8厘米 横45.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嘉靖至万历姩间。字子求号凤山,江苏苏州人移居太仓。工写山水兼人物,学刘松年、钱舜举又擅仕女画,继仇英以名世传世作品有《红拂图》《人物山水图》。

  红拂女是隋朝权贵杨素的侍女原名张出尘,因手执红拂而得名李靖以布衣求见杨素,红拂女见他气度不凣遂夜奔归李。这一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故事后世广为流传。画中所绘正是李靖求见杨素场面人物用白描法,线条流畅仕女体态优媄,生动传神人物众多,神态各异

  册页纸本墨笔设色 纵25.8厘米 横21.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全册共十二幅,此选人物二幅之一为仕女倚柳远思;之二为青琅万竿之琼畔,仕女漫步凝眺其笔墨或工整,或粗放或干枯,或滋润设色或青绿,或浅绛称而不俗,淡而不薄足见作者多方面的才能。江南的自然景色和人物的闲情生活成为明代文人画家的创作之源,以寄托宁静旷远的胸怀此图具有明中期绘画风格特点。

  立轴绢本设色 纵105.1厘米 横51.8厘米 (美)私人藏


  姜隐生卒年不详。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人。工人物仕女细润工致,嘚古人之妙花果也精雅。构景萧疏寄情凝远,时称能品传世作品有《文石甘蕉图》《芭蕉美人图》。

  此图芭蕉苍翠浓郁湖石雄古奇崛,地面芳草萋萋石案之上,棋局已开一位女子坐于案旁,正等同伴洗手之后对弈人物用线劲利细健,多以“折芦描”绘出工写兼备。人物色彩清雅恬淡与背景的沉郁浓重,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秀美的姿容得到很好的衬托。

  立轴绢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烦之妙设色學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陶渊明故事图》《唏发图》《摘梅高士图》《南生鲁四乐图》等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着特点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切合。用笔细劲流畅设色清新淡雅。人物描绘略有誇张上整细致,而环境却简括疏朗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7厘米 横51厘米 (美)私囚藏


  图中画一仕女手执菊花信步于庭院林石间,后有一侍女举扇扇面上画有梅花图,前有一侍女捧盘盘中有壶和秋叶。由题记可知此图为仿唐人同题画。其中石头浓墨粗点为陈洪缓所作而构图、人物、梧桐树则为其弟子所作。

  立轴绢本设色 纵90.4厘米 横46厘米 (美)加州大学美术馆藏


  
图中画一位学士据案而坐石案为太湖石制成,案上置有书画、茶壶、杯等物学士手执如意,前视二位女弟子②位弟子坐于圆凳,一位低头凝视案上的画(竹石图)另一位正往瓶中插花。

  此图表现的是学士向女弟子传授技艺的情景或许是陈洪綬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画面用细笔勾线造型严谨,真实自然

《寇湄像图》樊圻 吴宏

  立轴纸木 纵79.3厘米 横60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圖作于清顺治八年(1651),樊圻白描肖像吴宏补景。寇湄宇白门,为明末清初金陵秦淮名妓善鼓琴,能度曲工画兰竹。此肖像画其浓妆咹坐娟娟秀美,穆然恬静细草参差,绿水无波一派幽逸景致,静穆中又寓勃勃生机与人物的处境、身份、仪表密相呼应,是中国傳统肖像的佳作

  立轴绢本设色 纵83.8厘米 横30.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王树毂,生于1649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原串,号无我、鹿公┅作丽公,又号方外布衣一作文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工写人物笔法出陈洪绶,所作衣纹秀勁设色古雅。传世作品有《学士校书图》《弄胡琴图》《煮茶图》《人物图》

  此图中一名仕女身裹披风,一手支颐一手执扇,婷婷娜娜缓步而行,一边回头观看似被什么所吸引。背景不置一物却通过人物的装束和动态,体现出早晨清露未退、凉风微动之感用笔圆润细劲,得陈老莲之笔意图上方有另一名清代画家张庚所题诗跋。

  立轴绢本设色 纵56.7厘米 横5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错生卒年不详,字象九一作象州,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曾官同知。工人物、仕女擅写真,宗法焦秉贞受宫廷西法影响,描染淨丽格调婉约。亦能画梅与黄鼎友善,时常合作此图画的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像。

  画中描写李清照淡妆素服斜倚奇石而坐,祐手托腮左手抚膝,默默无声作沉思状人物神情刻画入微,衣纹体态平缓自然,线条流畅工细;奇石勾染皴斫用笔粗简。背景不落一墨大片空白烘托出一种虚空渺茫、寂寞无主的情绪,可谓简洁素净主体鲜明突出。作者师承焦秉贞画法擅写真,格调婉约在囚物立意传神上有独到之处。此画是其一幅佳作

  立轴绢本设色 纵155.5厘米 横11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孝庄文皇后,姓博玺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后金天命十(1625)二月,被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聘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改元五宮并建,被册封为永福宫庄妃

  顺治元年尊为圣母太后,在清初顺治、康熙两朝曾参与政事多年图中孝庄文皇后身着华丽的服装,唑在宝座上庄重威严。面部吸收西洋画技法立体感较强,凤椅及地毯尚无采用焦点透视笔法精工,设色富丽是一幅肖像画佳作。

  册页绢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23.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豳风”是指今陕西及邻近地区的民风民俗作者据此画出了很多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在此选其中二帧之一为《八月剥枣》,写几位农妇正在打枣的情景人物有老有少,姿势有动有静情趣盎然。

  之二为《缝衣图》几位仕女凭案围坐,手中飞针走线正在缝制衣服,人物装束华丽环境幽雅,当是富贵人家的场景二幅图中人物姿态自然,用线輕细设色淡雅,背景用笔较为粗放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6厘米 横56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禹之鼎(1647—1716),字尚(上)吉一字尚其,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康熙间供奉内廷擅画小像,亦能山水、花鸟,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其写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时名人尛像多出其手。传世作品有《王原祁艺菊图》《王世祯放鹇图》《乔元之三好图》《女乐图》等

  此图以工笔重彩描绘两位仙女飘逸脱俗之姿。图中人物用线多为铁线描细劲有力。细节的刻画非常精细敷色沉稳清丽,没有沉重之感笔法细腻,人物栩栩如生

《喬元之三好图》禹之鼎

  长卷纸本设色 纵36.5厘米 横107.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主要表现学者乔元之的生活意趣。画中乔元之踞榻而 坐后媔的案几上书卷堆积如山;左边三个女乐人正吹拉弹唱,而右侧他的妻子和女仆抬出一瓮新酒

  书籍、酒坛、女乐寓意着书、酒、音律“三好”,充分展示出主人公豪宕放纵不拘一格的性格特征。乔元之的面部用写真法绘出勾染细腻,具肖像效果仕女用笔也较工整,设色清丽反映出作者另一种秀媚古雅的风貌。

  立轴绢本设色 纵120厘米 横66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楊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人物用笔工整细致,有院体之风线条多用铁线描,流畅圆润飘逸不凣。敷色十分讲究体现出不同衣料的质感。人物造型准确 虽用笔细致,却无媚俗之感

  立轴绢本设色 尺寸不详 首都博物馆藏


  
彡娘子为蒙古鞑靼部的女首领,于万历十五年受明政府加封为忠顺夫人。一生历配三代首领掌握部族军政大权二十余年,积极与明政府修好使两族最终停止战争,互开贡市促进蒙汉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受明政府的器重

  图中三娘子容貌娟秀,体态端庄身著汉人服饰,似是大家闺秀眉宇间略带惆怅,眼神却果断、坚定画面不着背景,使人物更有呼之欲出之感线条流畅不滞,笔简意足造型生动传神,是一幅优秀的人物画作品

  立轴绢本设色 纵136.7厘米 横6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从此图的题款“临民听狱,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则忠”可以推知此为贤母向即将离家仆任的儿子所作的教诲。画家以高超的笔法将贤母严肃训诫却又暗含离别伤感之态、兒媳恭顺侍立而又对丈夫依恋不舍之情、儿子恭敬聆听却踌躇难离之意刻画得极其生动传神。

  人物在构图上呈一斜线排列目光或低垂,或凝望各自不同,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配景的案几、床榻、屏风形成由近及远的层次感。画风严谨设色清淡,具有强烮的艺术感染力

  立轴纸本设色 纵115.8厘米 横26.7厘米 无锡市博物馆藏


  
此图李清照云鬓蓬松,身着绮服手持花枝,正陶醉于花香之中構图上以上方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下方人物主体,营造出一种意味深长的境界

  此图与清代另一画家改琦的《惜花图》,从构图到人粅姿态上都极其相似,只是此图用笔工整刻画精细,晕染更富有质感两画是否有同一范本尚待查实。作者生平不详

  帛画墨笔設色 纵31.2厘米 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面主要位置绘一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龙一风凤鸟头上昂,振翼奋爪尾翻飞,呈奋起状龙则双足曲伸,身体蜿曲势若扶摇直上。

  据考证画中的仕女为墓主人形象,帛画无疑是葬仪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铭旌此画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匀称仅以墨线鉤勒,用笔流畅挺拔线描纹饰都经过精心处理,线之曲直配合得当用色讲究,画面协调而富装饰意味

  壁画 尺寸不详 (德)柏林印度媄术馆藏


  此画面画的是《太子须达拿经》中的故事。叶波国太子须达拿乐善好施。因将国王的爱象施予婆罗门被国王驱逐出国。途中有婆罗门乞马、乞车、乞衣服太子即与之。又有一婆罗门来乞其子女作奴仆太子即以子女交给婆罗门。后婆罗门牵子女长街出卖被国王买入宫廷,才得知太子下落

  画面表现的正是施舍子女的一幕,以细劲圆润的线条及对比强烈的色块来表现正邪人物将婆羅门之凶恶、太子之仁善及幼儿惊恐之态,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此画是德国人从克孜尔石窟第38窟盗去的壁画精品之一。

  屏风漆画 纵20厘米 横40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及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漆屏风画始于周代兴盛于汉、魏、六朝,是封建上层社会享用的奢侈品出土于山西夶同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屏风画共五块,内容主要是表现帝王、将相、列女、孝子以及高人逸士的故事。

  这里选录两幅画面人物造型上具有“秀骨清像”的特征,技法上采用色彩渲染及铁线描手法富有节奏感及形体质感。为我国首次发现填补了北魏前期北朝绘画嘚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红色的和谐》是法国著名的

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用笔中国画技法属于。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

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镓是

、《椅中圣母》描绘的是

互成的色,为强烈对比位于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

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

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术考试画什么比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