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式录音机机的历史

录音带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录音带是的一种,按外形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盘式、卡式和盒式三种。我们通常所说的录音带是指卡式录音带(如右图所示),其专业英文名称为Compact audio cassette(紧凑盒带)。
录音带历史
录音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磁带。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
司研制成盒式录音带。1973年,日本研制成功Avilyn包钴磁粉带。1978年,美国生产出金属磁粉带。由日本日立玛克赛尔公司创造的MCMT技术(即特殊定向技术、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技术)制成了微型及数码盒式录音带,又使录音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使记录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中国在60年代初开始生产录音带,1975年试制成盒式录音带,并已达较高水平。
录音带保存时间
录音带保存时间在干燥、低温情境下为10年左右。
录音带内部
优质的可以保质30年音质不变。
录音带保养方法
①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处,免受阳光直射,并避免高温。
②不要将磁带快卷之后保存,以免快卷之后太紧而变形,应在录音或放音后保存。
③长期贮存不用的磁带最好放在密封容器内,每三个月应快进走带一次,以避免粘连。
④磁带不宜放置在磁性物体周围,以免磁带被或退磁。
⑤磁带使用前应检查一下松紧度。过松应用小棒转紧,过紧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即可。磁带使用过程中,必须让磁带完全停止转动后再快进或快倒。
⑥使用磁带时,忌用手触及磁带,以免玷污磁带。
⑦发现磁带断裂,应及时用粘好后再使用。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9:23:34来自:Dia;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1878年1月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1885年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1887年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日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
世界录音技术发展史
19:23:34 来自: Diana(I'm on my second drink...)
法国发明家斯科特(Scott)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1877年 7月18日 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一种录音装置。可以将声波变换成金属针的震动,然后将波形刻录在圆筒形腊管的锡箔上。当针再一次沿着刻录的轨迹行进时,便可以重新发出留下的声音。这个装置录下爱迪生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D玛丽抱着羊羔,羊羔的毛象雪一样白‖,这总共8秒钟的声音成为世界录音史上的第一声。
1878年 1月 爱迪生成立制造留声机的公司,生产商业性的锡箔唱筒。这是世界第一代声音载体和第一台商品留声机。
美国发明家奇切斯特?贝尔和查尔斯?吞特发明了gramophone(留声机),这是采用一种涂有蜡层的圆形卡纸板来录音的装置。
旅美德国人伯利纳(Emil?Berliner)获得了一项留声机的专利,研制成功了圆片形唱片(也称蝶形唱片)和平面式留声机。
1888年 5月16日 伯利纳制作的世界第一张蝶形唱片和留声机在美国费城展出。
伯利纳研制成功以虫胶为原料的唱片,发明了制作唱片的方法。
爱迪生成立国家留声机公司(National Phonograph Company),生产、销售用发条驱动的留声机。
伯利纳在伦敦成立英国留声机公司,并将工厂设在德国汉诺威。
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发明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磁性录音机(钢丝录音机)。
圆筒式录音被淘汰。
马克斯菲尔德和哈里森设计成功了电气唱片刻纹头,贝尔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电气录音,录音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世界上第一架电唱机诞生。
美国无线电公司(RCA)试制成功33 1/3 转/分的密纹唱片(Long Play,简称LP)。
英国台卡公司用预加重的方法扩展高频录音范围,录制了78转/分的粗纹唱片(Standard Play,简称SP)。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大批量生产33 1/3 转/分的新一代的密纹唱片
(Microgroove),成为唱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RCA也推出自己的另一套系统--45转的EP(Extended Play)与之抗衡。
德国柏林的通用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使用塑料磁带的磁带录音机。
荷兰生产音频盒式磁带。
1996年 8月 飞利浦、索尼、东芝、松下等公司就新一代高密度光盘DVD(Digital Video Disc,后改为Digital Versatible Disc)统一格式,制订DVD规格书(Ver.1.0)。
11月7日 松下DVD-Video播放机作为DVD商品在全球上市。
1人 喜欢 喜欢
19:24:15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
一.最早的圆筒留声机录音
1857年,法国发明家斯科特
(Scott, Leon )发明了声波记振仪(Phonautograph,参见图1),尽管这种仪器只能记录声波的D图像‖,而不能再现出声音本身,但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1877年前后,爱迪生在他的D圆筒留声机‖(图2)上录下了他亲自朗读的《玛丽有只小羊》的歌词,这短短数秒的声音成为了人类录音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声。不过,这项成果没有立即得到足够的推广,在随后几年的时间里,这位大发明家的兴趣转到了电照明等方面,只零星地留下了一些实验性录音。
19:24:36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
直到1887年左右,爱迪生才将改进后的留声机真正提升到商业应用阶段,与此同时,另一种被称为Graphophone的改进型留声机(图3)也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逐渐推入市场。遗憾的是,这些新产品更多的仅被用于办公室的语音听写,19世纪保留下来的音乐录音非常稀少,尤其是古典音乐。钢琴家兼发明家霍夫曼(Hofmann, Josef )可能是第一个录音的古典音乐家。1887年,这位年仅11岁的天才在爱迪生的工作室里很愉快地录制了一批卷筒录音,听到自己的琴声,小霍夫曼激动地告诉爱迪生:D真的非常棒‖。德国指挥家兼钢琴家彪罗(Bülow, Hans von )则完全相反,据说他在第一次听到自己弹奏的肖邦玛祖卡时差点晕过去。有记载说,爱迪生还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为彪罗录制过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完整演出,但这些录音都遗憾地没有能够保存到现在。19世纪留存下来的最珍贵的声音要数日爱迪生的助手旺格曼在维也纳用圆筒式留声机为勃拉姆斯录下的《匈牙利舞曲第一首》演奏片断与一段讲话。
19:24:54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
早期的圆筒留声机录音流传很少的主要原因在于还没能解决拷贝复制的技术难题。当时,如果要录制小乐队演奏的商业录音,就必须使用10台左右的大喇叭留声机同时工作,即使乐队有足够的耐心把同一曲目反复演奏
20遍,也不过仅能得到200份圆筒拷贝。可以想象,这样的制作成本非常高,更糟糕的是如果是为独唱(奏)家录音,那么由于音量较小,最多就只能使用三四台留声机同时录制,如此小批量的低效生产,必然导致圆筒录音异常昂贵且难以推广。事实上,在1890年前后,这些精贵的圆筒主要只在宾馆、酒吧和药店等公共场所的投币机器里使用。
19:25:10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
如此局限的市场范围加之技术上的诸多缺陷,造成最早一批圆筒录音的曲目范围也较为狭隘,主要是一些流行歌曲、国歌、民谣、歌剧咏叹调改编曲、短小通俗的进行曲、波尔卡和圆舞曲等。愿意进行商业录音的正统音乐家也少之又少,例如在哥伦比亚公司1898年全年的圆筒录音目录里就仅能找出一位古典音乐表演家,
还只是在大都会歌剧院跑龙套的法国男中音而已。即便如此,一些大音乐家还是在一开始就对录音技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柴科夫斯基认为录音技术D是十九世纪所有发明中最惊人、最美丽也是最有趣的一例。‖安东?鲁宾斯坦更是顶礼膜拜的把爱迪生推崇为所有表演艺术家的D救世主‖。也许,录音技术对音乐表演艺术真正的救赎和影响要到20世纪初前后,母盘复制技术逐渐成熟,唱片录音渐渐取代圆筒录音以后才算正式拉开序幕。
19:25:51 Diana (I'm on my second drink...)
二.声学录音时代
1894年左右,美国开始出现一种播放蝶形唱片的留声机(gramophone,图4),唱片录音最大的优势在于复制起来非常容易,用母盘制作好摸具以后就可以不断地浇铸拷贝,具有很好的商业应用前景,此后,圆筒式录音就逐渐被淘汰。1902年,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胜利者公司z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决定合作经营唱片式录音的专利技术,人们开始越来越认真地看待音乐录音。
20世纪的前二十年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录音,特别是一批作曲家兼演奏家或指挥家诠释自己作品的D权威版本‖,例如埃尔加、拉赫玛尼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克莱斯勒等等。法国作曲家福雷(Fauré, Gabriel 1845 C 1924)认为D由作曲家本人演奏的录音……能够避免过去的很多争论……将毫无疑问地成为千秋万代的指南‖,德彪西在1904年也指出,录音技术将确保音乐能够具有D完整无缺且一丝不苟的不朽性‖。不过,当我们以今天的眼光审视这些大师在上个世纪初的录音时,常常会觉得离心目中的理想状态有相当的距离,比较直接的原因恐怕在于那个阶段的录音条件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图4 蝶形唱片留声机(gramophone)
1.独奏作品的录音状态
在1925年开始运用电声技术以前,音乐基本上只能用一种纯D声学‖(acoustic)或者说纯D机
械‖(mechanical)的方式来录制:相对集中的声源通过一个或几个大喇叭来拾取,然后被传送到机器,再通过机械装置将声音的波形刻制在松软的蜡质碟片上面(早先是圆筒)。由于没有任何信号放大的可能,要录制微弱的声波就只能通过把演奏家们的乐器聚集到狭小的空间内,并尽可能贴近喇叭口来实现。要做到这一点,独唱家们显然具有灵活机动的优势,事实上,有时候他们甚至直接把脑袋探入到喇叭口里面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十世纪早期的录音中声乐作品比例偏高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某些种类的器乐家们来说,这种窘迫的贴面状态不亚于是一场恶梦。
首先不妨先来同情一下为声乐家们伴奏的钢琴家,通常,他们必须挤在一个和独唱家的脑门差不多高的小阁楼上弹奏特制的立式钢琴,以期拾音的大喇叭能够尽可能捕获到一些声音。这与在舒适宽敞的舞台上或是在家里弹奏自己熟悉的音乐会大钢琴简直有着天壤之别,钢琴家马克?汉伯格(Hambourg, Mark )描述他在年录音使用的钢琴就像D老的锡罐头……是我弹过的钢琴中声音最糟糕透顶的‖。有时,为了让声音最大化的散发传播,钢琴的面板和背板还会被卸下,只留下必不可少的机械装置和音板,这意味着(如果钢琴家需要看谱的话),还必须要有个人站在旁边手拿乐谱。
相对于钢琴,弦乐的音量要小得多,却又需占用比单簧管或双簧管大得多的演奏空间(不可能非常贴近喇叭口也不可以在过于狭小封闭的聚音空间里演奏),特别是小提琴。为此,德国发明家Augustus Stroh专门为录音改制了一件外形奇怪的乐器(图5),看起来有几分类似现代的电子小提琴:狭窄的琴颈和琴声连接在一块振动板上,木头的共鸣箱则被一个可以转动的金属号角所取代,这样不仅音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且还可以调整号角的位置来指向拾音喇叭的方向。当然,代价是小提琴本身的音质受到了严重的扭曲,正如外形上像一个小号和提琴的杂交物(因此也被称作号角提琴),这种乐器的声音接近于劣质低档小提琴的音质再加上点铜管乐器的泛音。好在这种乐器似乎更多的只在合奏的情况下被使用,1904年的报纸评论曾如此向人们担保:D库贝尼克录制两张唱片时使用的是他自己的斯特拉迪瓦利(Stradivari),而不是Stroh!‖
图5 仿制的Stroh小提琴
其实,听众倒并没有必要过分在意到底是斯特拉迪瓦利还是Stroh,因为在当时的录音条件下,两者的音质差别恐怕很难明显区分。人耳能够听到大约20到20,000赫兹的声音,而声学录音只能捕捉到差不多200到2,000赫兹,在频谱表上仅仅是非常有限的一小部分,音质失真非常严重。因此,录制的钢琴声又细又脆更接近于吉他之类的拨弦乐器,拉赫玛尼诺夫觉得他在1919年4月的第一次录音听起来正像俄罗斯的balalaika三弦琴。缺乏中高频泛音的润色使得所有的乐器和人声听起来都干瘪而空洞,更糟糕的是声学录音不仅频响范围有限,在振幅和动态方面的表现也令人沮丧:过高的音量会让录音唱针割坏蜡盘,而稍微弱一些的声音又很难被记录下来,且机器还对各个音高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于是,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位女高音不得不在演唱的同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71录音发展史等内容。 
 录音机发展史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录音机 话说当年丹麦有位年轻电机工程师 Valdemar Poulsen, 他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 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  电影录音技术演变史《公共场所》
17:11:23 阅读 141 评论 0 ...这是电影声音发展的一个较平稳的阶段。 1977 年,两部采用杜比立体声(Dolby ...  经过大约 30 年的发展,到 20 世纪 30 年代,SP 唱片已经发展的日臻成熟,加上音箱、功 率放大器的发明、技术改进,录音的高保真时代来临了。在笔者听过的 SP ...  中国录音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中国录音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录音棚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  全球及中国专业录音设备行业发展回顾与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年) 报告编号:1928572 中国产业调研网
专业录音设备 全球及中国专业录音设备行业发展...  中国录音留言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中国录音留言笔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年中国录音复制市场研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共十二章,包含年录音复制行业发展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年中国录音复制行业投资风险分析,2015...  年中国录音复制行业评估及发展前景报告_经济/市场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年中国录音复制行业评估及发展前景报告,2014年录音复制行业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  中国录音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_纺织/轻工业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中国录音机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http:/...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录音技术发展历史.ppt 2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电影声音艺术发展史 无声电影 有声电影 1927年,以《爵士歌王》的公演为起点,电影开始了有声片的时代。 其实,电影从一开始就是有声音的。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院在放映影片时,总有音乐伴奏。或者用唱片,或者请一名或数名乐师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为内容做相应的音乐伴奏。 《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1927年由华纳影片公司出品,严格地说该片应该是第一部有对白的影片,因为在该片之前,很多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只是有音乐伴奏或者是有解说员在幕后解说。 在一开始音乐伴奏只是为了遮掩一下放映机发出的噪声,后来才被一些电影导演加以利用,表现和影片内容相关的主题。解说员的解说也是为了帮助观众理解影片的内容。因此,电影对声音的使用早在1927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电影声音技术发展史 模拟录音包括:
机械录音 光学录音 磁性录音 数字录音: 光学录音和磁性录音后来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因此光学录音和磁性录音都有模拟和数字之分。 数字录音还包括目前逐渐流行的硬盘录音和光盘录音、半导体芯片录音。 随着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影制作的数字化趋势不可阻挡; 电影声音的数字化制作技术更是发展迅猛。 1.“史前时代” 1876年,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它的原理是使声波震动受话器的薄膜,从而使磁铁波动产生电流,再把电流通过电线送出去。这就对电话的听筒和受话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形成了麦克风和扬声器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爱迪生从记录声波的科学仪器入手,于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从此声音开始了机械录音方式。
2.机械录音 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和留声视镜 蜡盘录音和还放 1930年,明星公司与百代公司合作录制了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明星公司为摄制此片历时6个月,先后进行5次试验,方获得成功,他们将自己的腊盘配音设备叫作“百鸣风”。日,该片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 1930年,联华公司试制了一部蜡盘发声的电影《野草闲花》,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扮演者金焰和阮玲玉演唱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据导演孙瑜回忆,因为当时只有他最熟悉剧情,为了准确地将腊盘上的发音对准演员的演唱,影片开始上映的时候,他每天要去电影院为《野草闲花》播放腊盘配音。 3.光学录音 机械录音是随着唱片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机械录音在初期曾将电影推进到了有声的时代,但是最终还是被光学录音完全替代。 3.光学录音 1928年迪斯尼片厂上演了 《Steamboad
wilie》(《汽船威利号》)才有了完整的声音(音乐,效果和对白),并记录在光学声带上与画面同步放映。 3.光学录音 声音最终要从腊盘转移到电影胶片上,和画面结合到一体。光学录音的电影拷贝是一种声画合成拷贝,它不仅简化了拷贝的加工过程,而且简单地解决了放映时地同步问题,给发行和放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光学录、还音技术的进步,光学声带一直保留到了现代。 3.光学录音 光学录音也叫感光录音,是利用声、光、电之间的相互转换原理和胶片的感光特性,将声波的振动记录在胶片上的一种方法。 3.光学录音 录音过程:
还音过程:
3.光学录音 在光学录音的过程中,关键元件是光调幅器,它将由声波控制变化的电信号转换为由光感控制的光信号,使感光胶片受到不同曝光量的曝光,形成声音的影像。 在还音过程中,关键元件是光电管,它将胶片上不同曝光量所形成的声音影像,变成相应变化的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还原成变化着的声信号。 3.光学录音 由于不同的光调幅器控制曝光量的方法不同,在胶片上形成的声迹影像也就各不相同。这种由影像构成的光学声迹,可分为变密式和变积式两种。 3.光学录音 1933年9月,由我国电影先驱司徒慧敏参加研制的“三友式”电影录音机,取得了实验上的成功,并用它先后为《渔光曲》、《大路》、《新女性》和电通公司的四部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和《都市风光》进行了录音工作。这是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录音机,改变了中国电影录音技术和器材完全依赖外国的局面。 3.光学录音 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由“三友式”录音机录制完成的,并且在当时还发行了单曲唱片广为流传。 4.磁性录音 磁性录音的发明早于机械录音,1862年,爱迪生实验了利用铁丝来作录音载体。1898年,丹麦人维尔德曼·普尔森用声音的交变磁场将一根钢琴弦磁化,利用剩磁来记录声音。这是最早的磁性录音方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技术限制,没能立即投入使用。 4.磁性录音 由于光学录音所用的载体——感光胶片,是一次性记录材料,一旦曝光后不能再重复使用。并且再拍摄现场进行光学录音之后,无法即刻听到录制的效果,必须要等到光学声片冲洗之后,才得以知晓声音的实际情况。 4.磁性录音 在后期制作阶段,使用多台光学还音设备对不同的声音素材进行还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录音机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