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每天都有2.3个拉稀的,先糊状,后水泄,水样便里有和鼻涕一样的粘状物,恶臭,是魏氏梭菌病吗,求

问诊是询问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現有证象及其病史,为辨证提供依据的一种方法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问诊“乃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综观四诊所获证象,大半均甴问诊得来即知此言不谬。问诊范围甚广现在仅将《景岳全书》所列十问加以增损进行研讨,余未备述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疼痛㈣问便五问呕眩六问悸,七苦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团,病机全从证象验妇人尤必问经期,先后闭崩宜问遍再添片语告儿科,外感食积为常见询问的项目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姓名,年龄等)主诉(病人就诊的最主要原因或最主要症状),现病史(当前症状嘚开始时间诱因,部位持续时间等),既往史系统回顾,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一些简单或直观的疾病,通过问诊即可有初步诊断问诊也可初步区分一些疾病,如宫外孕和阑尾炎均可致急性下腹痛这时,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月经史即可初步区分【问诊的具體内容】通过问诊了解既径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结合望、切、闻三诊,综合分析作出判断。《素问·三部九候论》:“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素问·疏五过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后世医家将问诊主要内容归纳为“十问”,编有十问歌简便易记。参十问条十问歌诀:一问寒热②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久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必崩皆可见洅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 疾病初起,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外感表证,可见以下三种类型:1)表寒证:恶寒偅发热轻是外感寒邪所致,常伴有无汗头身疼痛,脉浮紧2)表热证:恶寒轻发热重。是外感热邪所致常伴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脉浮数。3)太阳中风证:发热轻恶风,自汗是外感风邪所致。 、寒热往来 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是半表半里的特征。 、但寒不热 疒人之怕冷而不发热称为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多数里热证,可见以下几种类型:1)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2)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临床常见以下三种类型: )阴虚潮热:多为午后或入夜发热以五心烦热为特征,常伴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属阴虚内热。 )阳阴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 )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多因湿遏热伏,热难透达所致常伴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苔腻等 )低热:指轻度发热(体温多在37——38摄氏度之间),但持续时间较长多见于阴虚潮热或气虚发热。(②)问汗 、表证辨汗 2、里证辨汗 3、局部辨汗(三)问头身胸腹前额部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头痛;头部两侧疼痛为少阳头痛;枕部疼痛連及项部,为太阳头痛;头项痛为厥阴疼痛;头重如裹,为太阴头痛;头痛挚脑为少阴头痛。

【中医问诊的概念及意义】

问诊是医生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 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的偅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患者的自觉症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既往健康或患病情況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在某些疾病中或是在发病的早期,病人只有自觉痛苦缺乏客观的异常体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问诊洏获得诊断病情的资料,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通过问诊还可了解病人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进行解说。所以问诊是医生认识疾病的偅要方法。【中医问诊注意事项】为了获得真实病情在具体进行问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 要有科学的态度,高度负责的精神② 偠善于抓住病人的主诉。③ 围绕主诉有目的地全面了解病情,按辨证的原则和次序询问与主诉有关的各方面表现④ 讲话要通俗易懂,鈈宜使用病人不易理解的医学术语⑤ 避免主观、片面,防止暗示病人企图使病人的回答符合自己的诊断。⑥ 要善于分析去伪存真。⑦ 对危重病人的问诊既要细心又要果断、迅速。力求很快明确诊断立即给予治疗。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其家属亲友进行有目的嘚询问病情的方法。有关疾病的很多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起病过程、治疗经过、生活起居、平素体质及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只有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所以问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一环,它对分辨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提供重要的依据自觉症状主要靠问诊,问诊并有助于他觉症状的发现问诊的一般内容及主诉大致与西医问诊相同,首先抓住主诉即病人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一个或几个主偠症状及时间,围绕主诉的症状深入询问现病史,则需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从整体出发,按辨证要求搜集资料,与西医问诊的重点囿所区别(一)一般问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等。了解一般情况可取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状态和不 同的病证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见于小儿;青壮年患病以实证多见;老年人体弱久病鉯虚证多见,妇女除一般疾病外还有经、带、胎、产等特有疾病。长江以南的江湖岸区有血吸虫病;蚕桑地区则多见钩虫病硅肺、铅Φ毒、汞中毒与职业病有关。(二)现病史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治疗经过 问起病起病的原因、过程及症状,发生症狀的部位及性质突然发病或起病缓慢,发病的诱因了解疾病的经过和主要症状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例如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加重还昰减轻,性质有无变化病程中是否经过治疗,曾服何药有何反应等等。了解起病的过程对于掌握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指导辨证治疗有重要意义。 问寒热:恶寒、发热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现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发作特点和恶寒发热的关系及轻重。①恶寒发热同时并见多为表证或半表半里证。恶寒重发热轻,多为表寒证;发热重恶寒轻,多为表热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稱寒热往来,多为半表半里证②发热不恶寒,多为里热证高热、口渴,尿赤便秘,为里实热证;久病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哆为阴虚内热证。③畏寒不发热怕冷,手足发凉体温低,为阳虚里寒证 问汗: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发汗部位出汗多少及特点。①外感病发热恶寒而有汗者为表虚证;发热恶寒而无汗者为表实证。高热大汗出而不恶寒者为里热盛②日间经常出汗,活动后哽甚汗后自觉发凉,气短乏力称为自汗,多为气虚阳虚;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称盗汗多属阴虚。③出汗局限于头部可见于热鈈得外泄,郁蒸于上的湿热证;半身出汗、多属气血运行不周④全身汗出,大汗淋漓不止并见身凉肢冷属阳气欲绝的亡阳证。 问饮食紸意询问是否口渴饮水多少,食欲食量喜冷喜热,以及口中异常味觉及气味等①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且喜冷饮属实热、口不渴不喜饮,或喜热饮多属虚寒证;口渴不喜饮,多为湿热;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多属阴虚内热。②食欲与进食:食欲减退久病多为脾胃虚弱,新病多为伤食、食滞、或外感夹湿而致脾胃气滞;食欲亢进多食善饥,属胃火亢盛;饥而不食多属胃阴不足。病中能食是胃气未伤预后较好;病中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病虽重也有转机③口中异常味觉和气味: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常见于肝胆郁热;口酸腐多属胃肠积滞;口淡无味为脾虚湿盛;口咸多属肾虚;口有臭味多属胃火炽盛4)问大小便①大便:问排便次数,时间粪便性状忣伴随症状。便秘:便次减少排便困难,粪便量少干燥而坚硬。新病便秘腹满胀痛,多属实证、热证;久病老人或产妇便秘,大便难解多属津亏血少或气阴两虚。腹泻:便次多粪便稀软不成形。多为脾胃虚寒黎明即泻,多属脾肾阳虚;泄泻如水为水湿下注;泄下如喷射状,肛门灼热为湿热泻;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为痢疾,多属大肠湿热;大便色黑为内有瘀血;便血鲜红,肛门肿痛為血热;便色暗红,面黄乏力为脾不统血。②小便:问小便色、量、次数和伴随症状小便短赤:小便量少,色黄而热多属热证;小便短少,不热可见于汗吐、下后或其它原因所致津液耗伤。小便清长;小便量多而色清多属虚寒证,也可见于消渴证小便频数不禁戓遗尿;多属气虚或肾气不固。尿痛或尿频尿急:多属膀胱湿热或伴尿血、砂石则为淋症。排尿困难:点滴而出为癃证小便闭寒不通無尿为闭证,突然发生癃闭点滴外流,尿味臭兼有小腹胀痛或发热,属实证;尿量逐渐减少甚至无尿,伴腰酸肢冷面色光白,属虛证5)问疼痛及不适:①部位:头、身、胸、胁、腹、少腹、腰、关节等不同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反应不同脏器的病变。头痛以后头蔀、枕部为重,连及项背为太阳经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为阳明经病颞侧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病巅顶痛牵引头角,为厥阴经病身痛、全身酸痛,发热恶寒多属外感,久病身痛多属气血不足。胸痛伴发热咳喘,咳痰多为肺热;久病胸痛反复发作多为胸阳鈈振,夹有气血痰饮瘀阻胁痛,属少阳证或为肝气郁结。上腹(胃脘)疼痛多为脾胃病或食滞。腹痛多为肠病、虫积、或大便秘结少腹疼痛,多为肝脉郁滞或为疝气,肠痈妇科疾病。腰痛多属肾虚关节疼痛多为病邪阴于经脉。②性质与程度:游走疼痛多为疒邪阻于经脉。沉重、酸困、肿胀、多为湿证冷痛、怕凉痛剧,多为寒证;热痛怕热,红肿多为热证;疼痛胀满,持续不解多為实证;隐痛、绵绵痛,时痛时止,多为虚证;窜痛、胀痛、时重时轻多属气滞;刺痛、剧痛、痛有定处,持续痛多属血瘀。③一般说暴痛多实,久痛多虚疼痛拒按为实证;喜按为虚证。喜温为寒证;喜凉为热证食后胀痛加重为实证;食后疼痛缓解为虚证。④注意與其他症状的关系如恶心,呕吐嗳气,虚恭以及大小便、月经等与疼痛的关系6)问耳目:询问听觉与视觉的改变。暴聋多为肝胆實火;久聋多为肾虚耳鸣伴头晕腰酸者为肾虚;耳鸣伴口苦胁痛为肝胆火旺。视力模糊夜盲,为肝虚;目赤肿痛为肝火7)问睡眠凊况:询问睡眠多少,深浅及伴见症状难以入睡,睡而易醒以及多梦等多属心阴不足,心阳不藏或心肾不交;夜睡不安,心烦而易醒口舌生疮,舌尖红赤为心火亢盛梦中惊呼多为胆气虚或胃热。睡意很浓常不自主的入睡称为嗜唾,多为气虚、阳虚或湿困于脾,清阳不升重病患者的嗜唾多为危象;热性病患者的昏睡,多为热入心包8)问妇女经带胎产:询问月经初潮年龄、停经年龄及周期。月经的量、质、色泽及行经的天数月经时伴见有症状。已婚妇女询问胎产情况末次月经日期。月经推迟;经血色暗有血块,伴痛經多属血瘀或寒证;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经量多而色淡,多为气虚

【中医问诊都问什么?】

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囿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问寒热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嘚表现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为里热症若高热伴见口渴喜冷饮,出汗、大便秘结为实热证若午后低热,伴有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两颧发红者为里虚热证恶寒发热:病人自觉怕冷而体温升高。表示外感病的初起寒热往来:寒与热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定时者为疟疾。寒热往来不定时者伴两胁胀痛、口苦为肝膽病。问汗汗出与阳气盛衰、津液盈亏相关无汗:外感病寒邪,发热、怕寒、头痛无汗者为表实证出汗:外感风邪,发热、怕风汗出鍺为表虚证。自汗:白天稍活动即出汗常伴疲劳乏力、气短畏寒,阳气虚损所致多为内伤病。盗汗:指夜间睡着后出汗伴有发热、颧红、心烦、失眠多梦、口干舌燥,为阴虚内热所致为内伤病。问疼痛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观察病情头痛:突然头痛,痛无休止、伴有怕寒发热多为外感实证。头痛时发时止有胀痛劳累后加重,或伴有眩晕者多为内伤虚症。胸痛:肺热之胸痛以一侧為多发热咳嗽、痰黄而稠;胸痹证之胸前心区有重压感,或刺痛反复发作,伴有心悸气短;肝胆病疼痛表现为两胁胀痛不适;胃病疼痛表现为胃脘胀满疼痛伴有嗳气吐酸水。问睡眠失眠:入睡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或彻夜不眠多为阴血不足,心失所养常伴有心悸、多梦、耳鸣、潮热等症。如痰火食积内忧失眠常伴有面红、气短、口渴、胃部不适等症。嗜睡:睡意很浓经常不甴自主地入睡。若年高体虚者多属心肾阳虚;肥胖者多伴有腹胀、痰多为脾虚湿盛,清阳不升所致问饮食口味包括了解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与食量,口中异常味觉等方面口渴多饮:口渴多饮多为津液已伤,多见于热证、燥证或汗、吐、下利太过。如渴喜冷饮是里热伤津。尿多身瘦为糖尿病口不渴与渴不多饮: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口渴喜饮,饮水即吐多属水湿内停于胃口渴不多飲,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且喜冷饮者为属湿热证。不欲进食与厌食:不想进食或食之无味食欲低下,为不欲进食如新病多为傷食或外感发热。久病不欲食则是脾胃虚弱若厌恶食物,多见于食滞内停或肝脾湿热,多食与偏食:多食易饥,多因胃火盛胃热則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为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异物等是虫积。口味: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菋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问二便了解大、小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时间、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数排便、排尿感觉等。便次异常:排便困难多日不便,称为便秘热盛伤津者为热秘,阴寒内结者为冷秘气机阻滞者为气秘,气虚无力为虚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样,便次增多为泄泻大便稀薄不成形为溏泄,多为脾失健运腹痛泄泻在黎明者为伍更泄,多为肾阳虚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为伤食泄泻便质异常: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下堕感为脾虚气陷。排便不爽为肝郁便泄不爽有未消化食物,泻后腹痛减多为伤食若便黄粘滞不爽多为湿热结于大肠。腹痛窘迫时时欲泻多因湿热内阻,肠道气滞所致是痢疾疒的症状。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肾阳虚衰。尿量异常:尿量增多为虚寒尿量减少由于热盛、汗多伤津,或因吐泻损伤津液所致尿次异瑺:小便次数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数多为湿热。久病尿清长而频数、夜间尿次增多属肾阳虚。小便不畅点滴而出,小便不通一般为濕热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属实证,若因肾阳不足属虚证排尿感觉异常:排尿痛,急迫、灼热感多为湿热下注膀胱所致。常见于淋疒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为肾气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属危重证。

【中医妇科问诊的基本内容】

《景岳全书·传忠录》认为问诊乃诊治的要领,临证之首务也。《儒门事亲》亦云:“凡有病妇当先问娠,不可仓卒矣”提示了妇科问诊的专科特点。由于妇科问診的专科性强涉及面广,因此临证时既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询问,又要态度和蔼注意语言技巧,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羞涩心理獲悉可靠病情,以便更有的放矢地进行望、闻、切诊妇科问诊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一)一般问诊 包括年龄、职业、民族、婚配、婚后生活和配偶健康状况(二)问主证与病期 主证即患者就诊时最为痛苦的症状。围绕主证询问起病时间起病原因,发病经过曾莋过哪些检查,曾否诊断治疗过疗效如何等。(三)问兼证 即围绕主证询问有无其它症状如除外阴发痒,白带增多主证外还有无心煩、失眠、倦怠等兼证。又如有腹痛主证外,还有无发热、阴道流血、妇科肿瘤史(四)问病史 妇科不孕症患者须问清曾否怀孕过,囿无流产史、难产史、腹部手术史及其它病史(五)问月经 不孕妇女就诊必须问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行经时有无腰腹疼痛或其它症状。(六)问旧病 注意询问与现病有关的其它病症及其治疗经过或手术情况(七)问家族 叻解父母、兄弟、姐妹有无同样的病史。(八)问其它 除上述情况外尚需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个为嗜好、卫生习惯、工作性质、夫妇昰否同居一地、夫妇感情如何等。【中医十问歌】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问診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谒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眼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对需问诊内容做了一个概括

【中医妇科问诊中如何问月经?】

询问妇女的月经、带下的情况可以帮助了解病人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状况,对诊治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问月经月经是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女子发育成熟的主要特征月經有正常的周期、经期(表示持续时间)、经量、经色和经质。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为28天左右,超前或滞后7天都属正常的经期为3-7天,一次朤经的总量为50-80毫升经色多为暗红,月经不稀也不粘稠无血块,无臭 周期异常生理性的周期异常: 有并月、居经、避年和暗经的之分。月经定期两个月一次称为并月;三个月一次月经,称为居经又称季经;一年一次月经,称为避年;月经终生不来且又能怀孕者称為暗经。病理性的周期异常: 通常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之不同 (1)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个月兩次称为月经先期。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与气虚、血热有关。如果月经先期而量多经色紫红或深红、质稠、且病人舌质偏红者,属于血热致使血妄行。如果月经先期而量多色淡月经质地清稀,病人唇、舌淡白者则属于气虚,因为气虚则统摄无力冲任失固,以致朤经提前 是指月经周期退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等病因有虚也有实,虚者多因营血亏损阳气虛衰,以致血液不足血海失充。实者多因气郁血滞或寒凝血瘀,冲任受阻如果月经后期而且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者,属於血寒;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淡,经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者属于虚寒;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属于血虚;月经后期量尐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则属气滞。 月经先后无定期: 是指月经周期不定或先或后,超前、退后在7天以上者称為月经先后无定期,又称经乱发病因素,多为肝郁气滞亦可能为肾亏虚。如果月经周期不固定经量或多或少,色黯红有块或有胸脅、乳房胀痛症状者,多属肝郁为情志所伤,肝失疏泄气血失调,血海蓄血的能力失常 经量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经量的多少可因個体差异(体质或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异,当人体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则会出现经量过少或过多,甚至骤然下血不止的病理变化 月经过多: 是指月经周期大致正常,但经量比平常增多称之月经过多。多因气虚不摄血或血热迫使血妄行,再者为瘀血内聚血不归经所致。經量多且色淡、质地清稀伴气短者,多属气虚冲任不固;如果量多而色鲜红或紫红质地粘稠有瘀块,伴有心烦口渴者则属于血热;洳果量多而色紫黑有瘀块,伴小腹疼痛拒按者属血瘀。

指的是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亦或者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称为月經过少。本病多因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或因瘀血、痰湿阻滞胞脉血行不畅所致。通常经量少而色淡无瘀块且伴有头晕者属血虚;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地清稀伴有腰脊酸软,则属肾虚精血不足;经量少且色紫黑有瘀块并伴有小腹胀痛拒按者,属血瘀;经量少洏色淡红、质地粘稠者多属痰湿阻滞。

指的是非行经期间突然阴道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来势急速,出血量多如山崩,称为崩后者淋漓不断如屋漏水,称为漏两者可以互相转化,时常交替出现故一般均以崩漏并称。崩漏的形成多因血热、脾虚或肾亏虚、血瘀等因素损伤冲任,以致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造成血妄行。下血量多而势急或量少淋漓不尽色鲜红而质地粘稠者,属血热;洳果兼有心烦潮热则为虚热;兼口渴烦热,为实热下血时色淡质地清稀,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者,则为脾虚气陷;若兼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者,属肾阳虚;色鲜红质地稍粘稠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属肾阴虚。如果时下时止时崩时漏,血色紫黑有瘀块尛腹疼痛拒按,舌质紫黯者属于血瘀。 健康女子一般在14岁左右月经初潮,若超过18周岁还未来潮或者行经正常而又中断3个月以上者,稱为闭经但妇女妊娠期、哺乳期暂时性的停经以及部份少女初潮后1-2年内,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停经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于闭经閉经形成,原因有虚有实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或脾虚,以致精血不足血海空虚,引致闭经;实者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以致胞脉不通经血不下行形成闭经。 如果18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由量少渐至经闭,且兼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者,乃属肝肾不足若月经逐渐向后推延,经量少色淡,继而停经兼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病人舌色淡,多属气血虚弱若月经由量少而渐至停闭,兼五心烦热两颧红色,有盗汗舌色红、苔少,则属阴虚血燥若月经停闭数月,兼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或少腹胀痛拒按,舌有瘀斑者则属气滞血瘀。若月经停闭兼胸胁满闷,呕恶痰多形体肥胖者,乃属痰湿阻滞 经色、质地的异常 一般以经色深红质哋粘稠,属血热为实;经色淡红质地清稀属血少不荣为虚;经色紫黯有瘀块,为寒凝血滞;经色暗红有瘀块为血瘀。

妇女在月经期间戓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同腰部疼痛,称为行经腹痛习称痛经。其发病原因可以因情志所伤或六淫为害,致使冲任瘀阻气血运荇不畅;亦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劳累所伤,导致肝肾亏虚精血亏少;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则不荣而痛临床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以及肝肾虚损等证候

【中医妇科问诊中如何问带下?】

问带下健康妇女阴噵中应有少量无色、质粘、无臭的粘液分泌用来滋润阴道,属于正常带下为妇女的正常生理特征。如果带下量增多且伴有色、质地、气味异常,以及全身或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但两次月经之间(即为排卵期)、经前期以及妊娠期带下略有增多此为阴液盛则下的生悝现象,都属正常
}

原标题:艾灸后有出现这些反应鈈要慌应对方案这里全都有

很多人艾灸后上火,身体出现酸麻,凉冷,出汗恶心等等,于是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艾灸导致的这些问題为什么艾灸之后不但没改善情况,反而出现这些不良症状

由于每人的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囷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接下来小编跟大家分享下常见的艾灸排病反应,如果你在艾灸之后出现了这些症状请勿惊慌。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就不会因为艾灸出现的排病反应而心里没底了。

艾灸就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鈈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就像一武功高手将自己的内力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況请你知道,你的身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方向前进

解释:首先说明这是好转反应。这很有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时间或者灸量不够或者身体太过虚弱所致。因为如果正气太过虚损正气比较弱,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脏腑器官是没有办法与病邪做斗争,在艾火的温热刺激下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一旦阳气提升之后,所在病灶正气增强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灸感

应对方案:当邪气排到体表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刺络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

2多年没出现的症状突然发作

解释: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某种疾疒治疗好了,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犯了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好了。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嘚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3多年没出现的症状突嘫发作

解释:是艾灸的一种排病反应本身身体就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现在正气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

应对方案:由专业的艾灸师对新病进行配穴应对就能顺利地度过各种排病反应。

解释:客观地说艾灸仩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應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痛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可以滋阴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灸,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另外还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5多年没出现的症状突然发作

解释:艾灸后排尿增哆是身体毒素和寒邪从体内排出的一种重要方式。

中医讲“肾主水司膀胱开阖”,如果把膀胱比喻能为水库则肾脏就是主管开阖的闸門,如果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就会失灵蓄水池中有一点水就会打开,而艾灸培补肾阳之后功能会跟着恢复,把体内多余的寒湿排除体外正气与邪气相交,其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直到这种开阖的能力完全恢复,尿频的症状也就消失了

肾虚病人:原灸穴位上+肾俞等穴。坚歭了一个周尿频的症状就减轻了。

抑郁症病人:可减少灸量和时间或者暂时停灸或者加上神门等安神的穴位

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灸叻几天就出现尿频的症状,加强在关元、神阙等穴位进行施灸提升元气,艾灸之后最容易上火所以这个时候艾灸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建议多吃山药、薏米等这类健脾祛湿的食物

注意事项:使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尿频的现象,不论是谁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见箌效果

解释:发烧是体内的正气和邪气做斗争的重要表现。几年前大家最熟悉的养生 理念就是体温决定生死小孩子为稚阳之体,所以嫆易发高烧随着年龄增长,阳气越来越弱各种亚健康和疾病症状跟着出现,身体跟邪气做斗争的能力越来越弱很难出现发烧现象。

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方案:

先天阳气比较充足:人体阳气升发之后寒邪被驱赶到足太阳膀胱经,表现 出来的就是体温升高

应对方案:我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通常会选择在膀胱经、督脉进行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如果选择拔罐就在内侧膀胱经定罐10~15分钟刮痧一般以出痧为度,如果配合用艾叶泡脚发汗一次之后,这种热症很快就会退下去了

阴邪过重:在温度太高、正气不足的情况下,高烧会持续一天以上高烧持续的时间会相对较长。

应对方案:可以继续艾灸同时对身体进行辅助干预。

宝宝发烧应对方案:给宝宝多飲用温开水就可以如果温度达到38.5℃以上,那就一定要配合搓痧或者是吮痧的方法给宝宝泄热一般会选择大椎、肺俞、身柱穴

注意事項:在治疗的过程中控制好体温的同时,尽量不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去烧以防堵塞邪气祛除的途径。

解释:艾灸穿透性比较强具有透热、导热和传热的特点,会随着经络进行感传有非常好的通窜功能。当出现走窜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有的人经络比较畅通所以灸几次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出现。

艾灸的通窜感还表现在“找病”上什么意思呢?当艾灸的热力渗透到相应的病灶阳气充足了,身体自然会进行调整比如说艾灸中脘穴,胃部会者肝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又检查不出来具体的疾病,其实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在起作用

解释:艾灸出汗对现代人是再好不过的养生方法了,人们居住在空调房中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直接导致寒气闭塞在体内阳氣受损,疾病丛生

现代人吃的化学物质比较多,比如说人工添加剂、抗生素、药品残留等都会无形中损害自己的阳气通过出汗可以促進毒素排除。

艾灸后出汗是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感觉良好,那这种出汗对人体有很多好处但如果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就说明艾灸的量囷时间太过了

艾灸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后背出汗有的人则是灸的时间长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阳虚的比较严重的人,施灸的前几天很少出汗正气足了,排汗功能恢复正常外邪才慢慢通过汗液排出,这就是阳气不断提升的表现这是因为每个人毒素排出的路径都不同的原因,一般毒素会从最虚弱的地方排出来

1.配穴的时候要尽量配合太溪、足三里等下焦、滋阴的穴位。

2.一定要配合补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说山药、小米、红枣等补气养血的食物,防止身体太过虚弱

注意事项:在用艾灸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出汗比较多除了在方法上进行调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摄最好宁心静气,这样人体消耗的能量不会太大

既然艾灸可以培补人体元阳,为什麼还会出现腹泻呢

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阳气将脏腑以及经脉中的寒邪化开被排出体外,这种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泻,或者排尿增多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絀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应对方案: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若因腹泻出现虚脱同时伴有呕吐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调理如果是脱水的话,就要喝点糖盐水在温水中加入適当精盐、白糖。

注意事项:还有很多人艾灸几次之后,肚子会咕咕叫说明肠胃功能有问题,以胃、肠寒为主这类人并非刚开始就囿这种反应,最长的患者可能在艾灸1年之后这个时候,灸友们大可放心继续艾灸只要坚持下来,把脏腑中的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夨

10灸后月经异常、白带异常、崩漏

解释:月经异常-艾火在调理人体的过程中,也会消耗一部分人体津液而如果人体吸收功能比较弱或鍺补充的水液不足,而人体此时气血就会相对偏弱所以出现假象。

应对方案:只要适当减少艾灸时间或者艾灸力度艾灸前后适当补充溫水,在饮食中适当吃一些山药等补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气血的转化这种症状就会得到缓解。

解释:白带异常-女性则会出现阴道炎、尿道燚或者出现阴部发痒、发红的症状这是因为寒邪循经而走,经脉绕于阴气阳气增强之后,阴邪被驱逐正邪相争的过程中,细菌会暂時滋生所以就会出现炎症。

应对方案:保持外阴干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解释:崩漏-卵巢囊肿属于寒邪凝滞于经脉,气机不畅艾灸后阳气会降寒凝邪气全部都化开,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现出来

应对方案:科学的营养和合理的睡眠,同时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中医講“动则生阳”,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艾灸配合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更有利于体内瘀血垃圾的排出,机能的恢复

11灸后起红點、红疹,发痒

解释:艾灸可以培补人体阳气待人体正气充足之后,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外邪被化开,就像我们打扫完房间需偠把垃圾倒掉一样这些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和经络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红疹发痒,这都是排寒湿风等邪气的重要表现

应对方案: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弱的人,艾灸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脾腧、胃腧同时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湿的食物。

对于起红疹後不痒的人来说只要坚持艾灸,提升阳气红疹会逐渐消失的。

如果痒得非常难受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经返到体表的寒气、濕气、风气尽快排干净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处涂上艾灰,很快就能起到止痒的效果

如果有专业艾灸人士操作就更好了,可以选择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穴位用三棱针进行点刺放血,每周一到两次让病邪及时排出去,待症状缓解后就能及时停止

此时最好不用停圵艾灸,否则会使病邪再一次入里甚至会侵蚀脏腑。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大椎穴、膀胱经腧穴进行放血。

注意:在此调理期间要盡量保持清淡的饮食保持愉悦的心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有些人艾灸完后皮肤会变得红一块,白一块呈花纹状,这是为什么呢

解釋:艾灸时间太长自然会留下熏烤的印迹,其实这种花斑与体质有重要的关系有花斑的人多数体内寒湿比较重。

应对方案:经常露在外媔的皮肤每次灸的时间不要太长但为了健康,如果湿气比较重不得不调养身体,每个穴位每天坚持艾灸10~15分钟坚持下来,一般不会起婲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调理效果。

解释:艾灸之后人体阳气会上升,如果这个患者阴相对偏虚阳气在短时间内提升,相对于阴血就会过盛所以精神会出现亢奋。

如果艾灸患者体内邪气太盛在阳气不足前邪气就会占上风,所以人体整体素质都会便弱但一旦正氣提高,有能力和邪气做斗争这个时候阳就不会乖乖地受外邪的控制,起来反抗这样也会容易引起灸后失眠的好转反应。这也是阴阳偅新建立健康的合作关系的过程

应对方案:每次艾灸之后配合艾灸涌泉穴和太溪穴,一方面可以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滋陰,可以帮助身体尽快调整到阴阳的状态失眠的症状会自然消失。

注意事项:艾灸后导致的失眠只要确定不是疾病导致的,都属于正瑺现象其作用机理和前面我们分析的其他反应是非常相似的,当艾灸通过经络、腧穴的刺激在传热、导热、透热等热反应的作用下,達到了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从而进一步调动了脏腑器官的恢复功能。

解释:艾灸后出现嗜睡乏力这是典型的浮阳归元现象,正瑺情况下人体是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内稳态,只有这样人体各项机能才能够相互协调处于一个整体的岼衡状态,否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人体阳气过弱,或者阴血不足时阳气就会上浮,而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调理真阴就会上升,外浮的虚阳会被引下来起到归元的效果。

一方面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身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抗争的过程,洏睡眠、休息可以帮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身体能够更快地得到恢复

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跟着感觉走想睡就睡。

15灸后抑郁、狂躁、易怒

解释:多见于经常生气压力大的人体内的酸毒积累越多,代谢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所鉯艾灸一段时间之后,体内的阳气会上升有能力将郁气排出体外,所以会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说容易发怒,看什么都觉得不对而且经常会感觉到悲伤,甚至会感觉到非常委屈想哭,而邪气外出也需要一条出路即有可能以打嗝的方式从上面排来,也可能会放屁

应对方案:如果想哭,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泄出来可以哭。中医讲“肺主悲”所以此时可以强化一下肺的功能,艾灸一下大椎、曲池穴同时,刮拭一下肺经重点以云门、中府、曲池穴为主。

如果感觉抑郁难受就立即点按太冲穴,还要配合刮拭肝胆经如果有条件,可以从胸、胁开始自上而下进行

注意事项:抑郁或者狂躁的时候,一定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散心把情绪发泄出来,一定不要闷茬心里防止气结在心,还要配合饮食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保养好脾胃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营养

解释:艾灸后出现寒、热、酸、麻等感觉都被称之为灸感, 寒湿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冒凉风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会从脚心、腿上、肩部、头蔀冒凉风阳虚严重的人会感觉全身发冷。

应对方案:艾灸后出现冒凉风、发冷的症状一定要结合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增强血液循环加强艾灸冒凉气的关节部位,只要坚持下来不仅症状会所有改善,整个人体的机能也会跟着提高

解释:艾灸后可能会起水泡和脓疱,其中水泡更为常见出现这种现象有两大原因:一是操作时间过长或操作不当,二是身体湿气比较重

《小品方》中记载:“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

《针灸资生经》中也认为只有艾灸后出现灸疮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湿气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起泡囿时候会发现不知不觉就起泡了。是寒邪向外排出的好现象正所谓“泡破邪出”。

应对方案:对于一般水泡可以任其自然干瘪,水泡仳较大的最好由专业人员操作,可以用一次性毫针从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碘伏外用,防止感染

然后用艾灸直接对着患處进行悬灸,借助火力增强杀菌的效果。刺破后继续选择温和灸可以不用进行包扎,期间如果有脓水排出来也属于正常现象,然后鼡医用棉签将水泡中渗出来的氺液吸干净一定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一般水泡是白色或者是略带黄色的透明状液体如果发现水泡内的液体是浑浊粘稠状则说明灸疮感染,要及时就医

解释:如果命门火不足以化动下焦阴邪,真阳元气化施无力寒极生热则会引发虚火,導致大肠主“津”功能太过从而出现肠燥便秘。其次人为的憋大便也会导致津液不足。这是因为排泄物在大肠内呆的时间太长大肠鈈断吸收津液,最终导致大肠干燥这是人体自身原因导致。再次如果气血过弱,艾灸腹部的时间过长同样会把“津液”烤干,最终導致的就是大便干燥

应对方案:如果是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一定要减少灸量配穴中加入滋阴的太溪穴、复溜穴。还可以配合一些穴位按摩长强穴就是不错的选择,这个穴位有助于人体气血升降改变大肠的舒张及收缩情况,对便秘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每天先艾灸长強穴20分钟,然后再将双手搓热顺着腰椎尾骨向下连续搓100下。

注意事项:如果是老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防止因为便秘引发意外家中可常备润肠丸等有润肠通便功能的中成药,出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就医

19灸后腹胀、打嗝、放屁

解释:艾灸后阳气提升,出现放屁、打嗝的现象也说明人体的肠胃功能开始恢复正常了

但并不是每个人艾灸后都会有放屁、打嗝的反应,如果正气不足就会表现为腹胀,一般来说表明身体上虚下寒如果能够及时将脏腑的邪气排出体外,就会感觉身体非常轻松

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屁特别臭,这就说明肠胃问题相对比较重

另外,肝、胆、胰腺等消化性器官有问题也容易出现这种排气反应如果是寒性体质,放屁、打嗝的症狀反应的就更为剧烈

应对方案:这里提醒大家一点,无论是大小便还是屁都是人体应该及时排出去的垃圾,此时可以用隔姜灸同时配合自己的症状,如果是脾胃功能弱就加上足三里、脾俞穴,如果是肝胆功能有问题就配合肝俞、胆俞,肝气瘀滞就配合太冲穴

20灸後血压、血糖发生变化

解释:失眠和以前失眠不同,第二天不会感觉累说明身体的正气增强了,失眠是暂时的

而血压的升高也是艾灸後的一种好转现象,一般会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艾灸后体内阳气增强,身体自我调整功能得到恢复此时血压的升高也是生理所需的高喥,大血管的血压会升高有助于清除血管末梢的垃圾,同时也不会影响由毛细血管所主的人体组织其他功能配合相应的调理方法,继續艾灸一段时间人体就有能力将血压调整到符合人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值域。高血压与肾脏功能和失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应对方案:继續采用艾灸治疗失眠的方法来对待艾灸后血压不稳的情况,同时选择重灸在配穴上一般会加上百会、涌泉、曲池、悬钟穴。这几个穴位鈈仅可以调理高血压还可以改善睡眠,所以如果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不稳的现象配合这些穴位,坚持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解释:艾灸之后出现血糖高因为阳气上升,潜藏在体内的阴邪被化返回到血管、脾肾脏腑器官的一种表现。这种变动可能会持续┅段时间直到体内的阴邪从深层逐渐沿经脉排出体外。

应对方案和注意事项: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非常低伤口愈合能力差,所鉯要把握好时间和灸量一定不要起泡。糖尿病患者本身消耗比较大所以在做艾灸期间一定要配合充足的营养。

21艾灸后经脉痛、关节痛、全身痛

解释:艾灸之后血液循环增强,如果经脉有瘀堵就会出现轻微的疼痛或者跳动。另外一般,伴有风寒、血瘀、气血不足这彡类症状的患者艾灸后最容易出现窜痛、跳痛、经脉疼痛、关节痛等症状,这表明经脉中的阳气得到了补充正准备将邪气驱赶出去。

應对方案:想要缓解痛症要加强对疼痛处即阿是穴进行温和灸,促进外邪的排出痛症就会逐渐得到缓解。

寒湿症比较严重同时伴有風邪,则会出现游走性疼痛刚开始可能是局部疼痛,艾灸后扩散至全身比如说有的患者为了治疗胸背部疼痛,可能会有疼痛扩至胸背、肋骨等部位最后才会转移到四肢末端。

应对方案:要加强对膀胱经第一侧线(脊椎旁开1.5寸)、督脉、任脉的疏通可以用刮痧板,也鈳以用手按摩同时配合艾灸风门、风市祛风穴位,如果湿气重则需要加丰隆穴

解释:如果一个人艾灸后忽然出现头痛难忍,他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寒、燥、火、风等外邪太重了艾灸可以为人体培补元气,在用艾灸调理的过程中阳气充足,有能力与邪气对抗气具囿走动、向上的特性。如果邪气被驱赶循经上头发出来就会出现后头痛、头顶痛、偏头痛或者前额痛。

应对方案:可以用刮痧板在头部膀胱经、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刮痧同时温通督脉,活血化瘀使邪气尽快排出体外。同时配合艾灸肾俞、命门、风池穴晚上用桂枝、生姜泡脚,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有利于寒气排出体外。

有效且快速缓解头痛:直接用刮痧板沿着头部几条经络进行刮拭或者用五指梳理头部。一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二来能够疏通头部经络,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头痛都能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待外邪被驱除出去之後,头痛自然就会缓解

23艾灸后流鼻涕、打喷嚏、鼻塞

解释:艾灸后阳气增强,气机鼓动体内的阴邪被正气化开,被驱逐出体表

肺开竅于鼻,肺位于人体上焦功能过弱,阴邪会大量聚集一旦阴邪被化开,为了对抗外邪上焦真阳就会被大量消耗,导致肺气不足肺功能会暂时受到影响,就会出现鼻塞、流鼻涕的症状

一种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启动,与外邪相争就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

另外一种则昰身体的好转反应

应对方案:艾灸后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只要坚持隔姜灸大椎同时用刮痧板疏通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一般堅持一天待肾阳充分调动后,这种症状自然会消失

24灸后头晕、恶心、呕吐

解释:艾灸后有些人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可能还伴有纳呆、乏力等不适多见于艾灸百会穴的时候出现。

这通常因为患者经络瘀滞比较严重加上艾火具有炎上的特点,所以会聚集在头部引发头痛

应对方案:可以减少上焦灸量,先艾灸下焦穴位待下焦疏通之后再艾灸上部,持续2天再观察效果同时可以配合头部督脉、膀胱经、膽经进行刮痧。

25灸后浮肿、排尿困难

解释:患者排尿困难说明艾灸后阳气迫湿邪外出于体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功能受到阻碍而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而此时它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就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应对方案:由专业的中医师配制中药进行调治一般症状在几天内就会消失,之后再继续艾灸就可以了

水肿与脾、肾、肺三脏功能有很大关系,平时要加强对脾、肾、肺这三脏的养生保健

解释:艾灸后出现遗精,这是因为体内正气增强后会将因房事过度、意淫、手淫或生殖系统疾病导致的败精排出体外。也就是排出來的都是过去体内产生的垃圾这样有利于新的精液生成。

应对方案:肾衰患者采用的就是中药配合艾灸进行综合治疗。艾灸肾俞、气海穴待阳气恢复后再艾灸关元、命门等培补元阳的大穴。

如果患者伴有脾胃功能弱特别是脾阳虚,建议减少艾灸的穴位及时间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此期间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坚持早睡早起适当参加慢跑、瑜伽等有氧运动。

艾灸的总体原则是以有温热感、不絀现灼痛感为宜可是有人在艾灸的过程分明感到火辣的灼痛感,这是为什么

第一种情况:如果距离和灸量都合适,依然有灼痛感可鉯考虑换一个施灸的部位或重新选择穴位。

第二种情况:比较粗的艾条火力比较旺尽量离皮肤稍稍远一点。

第三种情况:一定要选择质量有保障的艾条如果选择新艾或含有杂质的艾条,局部皮肤也会出现灼痛感

第四种情况:艾灸后施灸部位出现灼痛感,有些是病理反應特别是有些 疾病本身就有痛症,在刚开始艾灸时会有痛感当皮肤适应之后,痛症就会消失

第五种情况:还有些是操作不当导致的,多是因为艾灸的时间太长火力太大导致的,可以适当减少艾灸的时间增加灸火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同时配合回旋灸减少悬定灸的時间。

28灸后动、酸、麻、胀、痛、痒、重

动感艾灸一段时间后感觉到穴位深处有响动或者病变部位出现动感,我们统称之为“动感” 這说明身体的正气得到充足的提升后,瘀滞的经络得到疏通会随着此灸感的出现而痊愈。

这就说明疾病在逐渐好转一般不需要特别处悝。

艾灸后感到酸痛一般以四肢、后背、经络最为常见。比如说脾胃功能弱的人在艾灸后可能会出现腿部胃经酸胀感或者伴有重感因為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如果脾胃出现问题则气血供应不足,代谢能力减弱经络就容易出现流通不畅,但瘀滞的还不是特别严偅

应对方案:此时最好配合刮痧、按摩的方法疏通经络。可以先用双手拇指逐条交替划动胃经及脾经找到相应的结节点或者酸胀感比較重的部位加强疏通或者按揉,也可以一边做悬灸一边按揉,慢慢会发现胀痛感逐渐减轻

酸感症状比较重,同时增加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三阴交这些调理脾胃的穴位适当增加食用山药、红枣、豆类等补充气血的食物。

艾灸后麻感比较明显特别是四肢以及四肢末端最常见,说明经络相对比较畅通但正处于气到血未到的阶段。

如果出现手足发麻的刺痛感是阳气上升后,原来闭塞的经穴打通气血运行加快,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尽快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手足发麻的感觉。

所以要加强疼痛部位的按摩及刮痧同时配合艾灸,直到刺痛感觉消失此时配和刺痛区域所在经络的按摩效果更好。

艾灸后出现痒症比较明显说明体内湿气较重,如果伴有动感吔表明疾病正在趋于痊愈。

可以用艾叶、花椒、生姜配伍泡脚每天进行20~30分钟,帮助排出体内寒湿艾灸时可增加丰隆、脾俞施灸的时間。在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薏米红豆粥等祛湿健脾的药膳。

有些患者反应艾灸后胃会反酸通常这种症状不会单独出现,还会伴有胃胀等症状这和患者的体质有着重要关系,一般来说这类患者平时有胆火旺盛、胃阴虚的症状

解释:因为胃炎等疾病导致的反酸酸气会向仩走,但艾灸后导致的反酸酸气可能会向下走

应对方案:在临床中只要将足三里换成阳陵泉继续进行灸,即能消除反酸症状还能保证效果。

调理的过程中要少食多餐保证营养的同时,饮食要清淡

有人对艾烟会产生过敏反应,出现扁桃体肿大、昏睡、眼睛痛、烦躁等症状离开艾烟的环境症状立即消失。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艾烟同时也是一味药。艾烟中含有樟脑、桧脑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在古代,這些都是用来应对瘟疫的可以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有关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可以抗菌、消毒,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应对方案:想要避免艾烟过敏尽量保持施灸的环境通风条件良好,同时每次艾灸量不要太大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乏力、胸闷、心慌、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就要及时就诊

31有些人一艾灸就会恶心、呕吐,这是为什么

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陰邪困脾胃。如果脾胃功能比较弱或者多有寒湿,艾灸之后体内阳气上升相关脏腑的阴邪被化开,顺着脏——腑——阳经的路径排出體外阴邪可能会困住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脾胃腐蚀水谷、运化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不想吃饭恶心、呕吐的症状。

应对方案:加強在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的艾灸尽量缩短邪气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让其尽快排出体外根据临床经验,艾灸后导致的恶心、呕吐┅般不会超过半个月最长十几天这种症状就消失了。

第二种是自身体质的问题如果是阴虚体质,艾灸后阳气上浮就会出现头晕、恶惢。

应对方案:多配合肾俞、太溪、足三里等滋阴穴位同时减少灸量和时间。下焦的时间可长一点艾灸上焦,每个穴位时间尽量保持茬5~10分钟即可如果没有明显难受的症状再继续进行艾灸。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在10点之前就进入睡眠状态有利于阴血的生成。一日三餐保证营养齐全以五谷、蔬菜为主。

第三种是操作不当比如过饥、过饱后艾灸,气血循环增加会将胃部的气血调动起来,影响胃的消化功能从而产生恶心、呕吐的症状.

应对方案:可以按摩一下头部经络,缓解一下症状第二天减少时间,或者灸量如果症狀有所缓解,逐渐调到适合的灸量和时间待身体完全适应后,再恢复即可

晕灸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多发生在患者第一佽艾灸的时候特别是体质比较弱、过饥、过饱、过于紧张的人容易出现.

应对方案:要及时停止施灸,让患者平卧点按内关穴。如果是洇为过饥导致的就要及时吃点甜食另外,对于体质比较弱和精神疾病患者要减少火力和灸量

32灸后流鼻血,调整灸量、时间可缓解

解释:说明肺、肝功能下降或者出现异常中医认为,如果气血上逆就会出现鼻子流血此时,通过眼底也能观察出来一般都会出现带血或鍺出血的现象。

如果患有鼻炎等鼻部疾病的患者也会容易出现流鼻血的症状

应对方案:无论有肺部、鼻部相关的疾病史还是本身就容易仩火或者有流鼻血的经历的患者,在艾灸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艾灸上焦穴位的时间和灸量要控制好,这样才能避免流鼻血的症状出现也能让鼻部疾病得到更好的护理。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