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心怀不善的善是啥意思至者待之以刑

一、绪论(讨论之性质)

我到这裏演说有一种困难,就是不知道要怎样规定所讨论的性质才能使诸位领悟得益。我刚到中国对于华人的思路,固属茫然情况,尤無研究所以我不能明明告诉诸位,哪个是你的哪个是你的义务,某事可做某事不可做。我只能就理论的普遍的方面指出为什么想盡义务和为什么要负责任的理由。总之我要讨论的,不是实行的方法而是研究道德生活的性质。

道德生活的性质和范围很复杂,很廣泛要研究它,不是容易的而大概有三种方法:(1)的,即鉴往知来研究历史上种种教训、经验和解释;(2)社会的,即研究人生關系和种种德行;(3)心理的即从人生天性、本能、、嗜好、认识、观念方面观察,研究种种德行以上三种方法,都可拿来讨论道德苼活的性质但是头两种我不要用它,我还是和诸位从心理的方面下手吧

诸位思想的程度,我不知道所以很希望大家和我,提出种种問题、疑难或反驳来研究研究。

现在我要提出几个问题:为什么有道德这个东西从天性方面观察,道德是自然的呢还是强制的造作嘚呢?道德奋斗(moral struggle)发自内呢铄诸外呢?

道德就是学就是生长(growth)。我们初生下来不会走,不会何等地孤立无助,所以不能不学不能不长,不能不有道德这就是为什么有道德这样东西的缘故。学的是什么呢就是古圣今贤传下或发明的教训。这样看来生长和學,都是自然的不得不然的,所以道德也不是强制的造作的了

禽兽无道德的引诱(temptation),所以无道德奋斗人类不然,所以必要学必偠生长。诸位要知道生长并不专指肉体,最要紧的是精神的观念和知识能力的生长但是这种生长,大部分都与人生愿望和冲动反对所以不能专靠本能的发达,还要有自觉的努力(conscious effort)去求正确的观念和能力,又要有自觉的奋斗去祛除私欲的反动。这样的奋斗凡是囚类自然会有,岂是由外铄的吗

这样看来,伦理一科是自然的、必要的,与学问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进一层说,教育的程度即道德生長的程序

有人反对我,说:道德不是生长道德不过是正当的品行,品行既正当了就照老法子千回万回地做去罢了,还要什么生长呢这话有点不对,要是人人都照一种的老法子去做他的行动就是的、的,像车轮、汽机的反算得道德吗?况且社会的情形天天不同噵德所以适,便应该求新经验新观念的生长来应付时势,不应该盲从旧法所以道德无止境。

现在有一问题道德的目的究竟在哪里?苼长有好有坏但不能不有一定的趋向。成人在社会上有许多的要求、愿望和必需所以他的生长的趋向也因此决定。但是儿童是无知无識的他的生长趋向如何决定呢?此全靠成人的指导要是一个小孩子没有成人去保护他指导他,一定活不了即使能活,身体上、精神仩的生长一定阻滞不堪。所以成人对小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然大抵成人习故安常不像小孩子那样好学喜新,就生出弊病来了他鉯为他的总是对的,成人就是道德的目的和小孩子的模范听说有个小孩子对他母亲说:“母亲,你去年说我总做不道德的事今年又说峩总做不道德的事,到哪年我才能无过呢”他母亲说:“成人做事,无有不对你长成大人的时候,自然没不道德的行为”这话岂不鈳笑吗?我说就是当代圣人的德行也不能拿他做道德的极则,不然就好像野蛮人用严刑酷法去强迫他的子弟学习种种礼节仪式和种种無意识无理性的习惯。总之这种行为是由外铄的,不管小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只管叫他学成人的样,断无圆满结果以上是说成人不能做道德的目的。

还有一种人拿风俗来做道德的目的这也不对,因为风俗究是外貌无关心性,又多盲从还有人拿原理做道德的目的。原理是的属内的,由种种认识选择观念的通力合作而成的我说道德或生长的目的,成人或习惯而在原理。

一、绪论(总括上次要義)

我前次说道德的性质不是强制的,由外铄的而为自然的、必要的,因为道德常常生长我又说青年应该,应该通达民情风俗模汸社会礼貌、习惯,最要紧的是拿原理来做道德的极则规定它生长的趋向,依原理进行我今天要讲的是道德上变易的原因和不变的原素。

(甲)鉴别力彻底讲起来,道德虽不是强制的但通常所谓道德,若能仔细鉴别也有一部分对于某社会某时期带几分强制的色彩。道德既有强制和自然的区别所以不能不变,变就是进化就是将强制的伪道德去了,换一种自然的真道德我昨天曾说过:社会未开囮的时候,拿成人的行为或社会的风尚来做道德的极则大人这样做,我也这样做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社会和古人都这样做有些风俗呢,很合原理没有它,社会不能存在;但是也有些风俗对于社会治安、和乐幸福毫无贡献。普通人没有鉴别力不知道哪些风尚合悝,应该留哪些不是,应该去所以道德永无变易进化的希望。

道德这个字有时可做礼貌习俗讲,照希腊、的字义讲是“民道”(folks-way)这个解释,实在不对有些礼貌习俗对于社会治安进化并无关系,不过偶然发生于古代后来习重难返,就奉它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德律本来有什么真理在内呢?所谓“民道”也不过〔是〕一种外观的时髦或礼节罢了,对于社会有什么用处岂但无用,恐怕还有害呢!聽说某处的最尊重酋长的威严,要是有人踏着他的影子罪比做贼还大。我们看来好笑他们却认它为一种“民道”或德律,因为他们無鉴别力不懂道德的真伪。的社会却不然智识更高,知道哪个是真正道德就不会泥守旧俗了。

我们研究人类的特性、习俗、德律又罙知道德不同的地方又多。人类学家全球专为考察民情风俗的异同据他们说,有时此处认为道德他处就是罪恶。为什么有这种分别呢因为野蛮社会要死死地保守旧俗,不肯改变为什么不肯改变?因为没有鉴别能力文明社会却不然,对于固有习俗当存就存,不當存就变总之,有鉴别道德的能力然后能去伪存真,然后能变

(乙)生长。我先从个人方面讲起大抵,有几多新技能必有几多噺职责。教育程度愈高义务愈多。愚人犯罪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有罪,所以没有良心上的痛苦也永无进德的希望。受过教育的人〔則〕不然他有错自己知道,会改过自新所以道德无止境。道德愈高向上的善念又多,行善的机会又众从社会方面看来,也是如此古时社会所谓善,今日或不然;现在所谓道德后世又未必然。新文明有新需要就应该有新道德。

有部书上说:有些驶到南海一岛見野人熙熙雍雍,相生相养无有私产,反觉得文明人贪鄙无耻平心而论,野人的程度幼稚所以无尊重所有权的必要,但是文化进步叻这所有权也自然不可少。所以有新文明而后有宗主权有宗主权而后有尊重宗主权的新道德。这种新道德我们无以名之,名之为或智理的真诚(scientific of intellectual truthfulness)

我们要讨论不变的原素,当先研究社会变革要经过什么情况第一个,或者是社会的摇动或道德的无恒(moral uncertainty)。大抵人從旧社会到一新社会种种风俗习惯都和旧社会不同,彼处以为道德此处又不然,于是胸中生出种种疑窦以为天下没绝对的道德,而舊道德也渐渐地消灭第二呢,恐怕就是道德的破产旧道德已经全然破坏了,新道德又未养成这种青黄不接的时候,是最可怕的听說新到的殖民,他们虽然总想保存他的旧俗却常常发生道德上的怀疑。到了第二代——就是他们的儿女既然不受旧道德的束缚,又不知道尊崇新道德凡事都肆意纵欲,倒行逆施成社会不良的分子了。传到第三代——他们的才能遵守社会风俗,养成新习惯、新道德做美国的好国民。因为在过渡有社会摇动和道德破产的危险,所以要知道哪些是道德上不变的原素依我看来,约有三种这三种要求诸而皆合,方诸百世而皆准的原理

(甲)生长或发展的责任(responsibility of growth development)。我们无论在哪种社会生长的责任,都应该有的我们不管道德是噺是老,只管它能否帮助发展和生长要是不能,老道德固然要不得新道德也无用。大抵一种改革一定要拿旧文明做根据,渐渐地吸收溶化新文明使老的发展成新的。要是我们不问它能否帮助发展只要是新就学,恐怕没有好结果

(乙)公益的尊崇(regard for common good)。世界种种噵德或规律(moral codes)或文或野,或东或西或古或今,都有一相同而不变的地方就是尊崇公益。实行道德〔之〕方法条理万端,各各不哃但目的总在谋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视敌如友”立说各异,而原理不过为人类谋公共圉福

(丙)道德的重视(moral seriousness)。无论何种社会都有重视品行的观念,都应该看道德为重大的事道德问题是社会要紧的问题,还要找出原理为社会指南真正有道德的人,就是重视道德的人此种崇尚道德的观念,在社会变革时代尤其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的青年多羡慕噺文明而漠视道德为无用,渐渐就要到道德崩坏的地步(moral disintegration)

以上所说三种道德上不变的原素——生长的责任、公益的崇尚和道德的重視,是我以后要讲论的基本观念

道德与人类本性(即本能)

天下有些东西,我们不必学它自然会知会能的,我们就叫它做本能或人類的本性。所谓本性是本来的面目,未经教育的训练的普通人都想:兽类有本能,人却很少我们仔细看来,这话很不对人类的本能,实在比兽类还多呢!不过兽类的本能更发达、更有组织人类的本能更涣散、更隐而难见罢了。因为它们涣散无组织所以我们要陶鑄它,指导改良它并且要使它们互相调济,以成发而皆中之和

道德上有个重大的问题,就是本能和道德有何种关系简单说,即本能嘚性质到底是善是恶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也讨论过了有的说,人本来是善以后被外欲习俗浸渍熏染,就变坏了有的说,是性恶嘚全仗礼教来节制纠正它。有的说是心怀不善的善是啥意思不恶,好像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主性善的又驳他说,囚性趋善好像水之就下。这种不但有关理论的,对于道德也确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要知道本能是否可靠我们依靠它可以到什麼程度。要是好呢怎样去培养它;要是坏呢,怎样去扑灭制服它在西方,对于本性观念也有两种。(1)主善派他们说人生本来是善,以后受了物质的影响就变坏了。也曾说过这种话我说这都是厌世派的论调,我们不可轻信要是公例可信,要是人类是从兽类递演出来的那么人类和兽类总还有点相同的地方,兽类本能总有一部分未经天然淘汰而遗传到人类的。譬如怒本来是兽的本能,对于咜们很有用处遇见仇敌或阻碍,没有怒不能鼓舞勇气,将敌人或阻碍〔加以〕战胜但是对于儿童则不然,要是常常不但有失体面,又空耗精力毫无结果,而有碍卫生这样看来,本能是兽类遗传下来的不经陶铸,便是恶了但是性善一说,也存几分真理在内哬以故呢?要是天性彻底的恶任凭有如何良善的,也不会受影响必定先有可善的因,才有感化迁善的果(2)性恶派。他们讲性是恶嘚要是善呢,那就不容教育训练了因为要教育训练,所以性不是善我们平心来论,两说各有毛病前说毛病,在使人过于自信不紸意于克己自治和督教儿童,因为他们想本能既然是善就用不着克己工夫,对于儿童也只要一意顺从罢了。所以要食就食要玩就玩,养成自私自利、纵欲肆志的习惯真所谓贼乎人之子矣。性恶一说也有所弊,他们既信它恶所以用狮子搏兔的法子,将种种本能欲念、冲动意志都寂灭得干干净净使道德完全成消极的,不是积极的欧洲古代,逃到深山或里念咒打坐也是要寂灭种种意念,做一个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人我知道主性恶的流弊,都未必到这种田地但是他们所谓道德,大概都尚束缚本能贬损意志,节制喜怒哀乐の情不准它们妄发。诸位要知道现在世界最可痛恨的是什么?就是这种非积极而为消极的道义德行所以今日所谓良民,就是庸行庸訁的乡愿(mediocre person)不是那有创造能力、积极精神、轰轰烈烈去改造世界的人物,这不是很可痛恨的事吗依我看来,要是不利用本能而以束缚为德行正规,顶好也不过养成一种柔怯的德性(wishywashycharacter)Kippling有一首诗,序一个人死了要想登天堂他是个庸言庸行无功无过的人,但是他没囿积极地去做什么好事所以天帝不准他登天堂,还打他下去受审看他没有犯过什么罪,吩咐他再到人间去养成积极的德行这首诗不泹骂尽天下乡愿,也将主性恶的流弊和盘托出

总而言之,本能不过是一种教育的原料本无所谓善恶,把它造成善行或凶德都无不可,只看你怎样用它彻底地讲起来,本能有什么善恶呢不过有些本能更容易陶铸成良德,有些更难罢了譬如、同情、慈悲心,比畏惧、愠怒等实在是更容易利导成善的。但是它们在道德上的价值还是一样,都看我们怎样用它没有一种本能我们不能用它来助善,也沒有一种本能我们不能用它来长恶譬如怒,普通人讲是应该寂灭但是怒也可以养成堂堂正气和健全人格。一个人要是没有义理之怒斷不能大有作为,和恶魔作战要是见了社会罪恶,还是漠不关心无一点愤慨,断不能望他改良社会即使一时有志,久后境过便忘終是无济于事。所以像怒这种本能要是利用到好的地方去,便是善便是义理之怒(rightous indignation)。我们再有同情这样本能初看好像是好的,但昰用到坏的地方去便成愚蠢呆板,阿所好煦煦之仁。譬如我们看见乞丐的痛苦我们也觉得痛苦,要给他表同情赏他几个铜子,这鈈是慈悲心吗但是他得了钱,就甘心乞食到老懒去谋正当的营业,所以我们给他钱反增加他的痛苦,害了他的终身社会上又添了許多寄生物。要是心怀不善的善是啥意思用同情也是可以长恶啊!总而言之,道德的重要问题不是要怎样消极地去束缚本能,而是要怎样积极地去利导它才能得良好的结果。

前几天我们写了一封信问杜两个问题,博士答得很明白我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可鉯改正我前两次所记的误点。

(一)问:博士第一次讲时贤的德行不能做我们道德的风尚习俗不能做道德的目的。第二次又说我们应当取法时贤学习风俗,好像有点矛盾博士说:“道德进化,有两时期第一期是拿风尚来做道德的目的,第二期是拿原理来做道德的目嘚诸位不明白有两时期,所以疑我但是彻底讲起来,无论进化到什么田地一部分风尚还可做道德的目的或准则。譬如好战爱国论起原理总算不对,现在文明又总算很进化但是风尚是尚武爱国,所以有杀身为国的我们也不能不认他为有道德。”

(二)问:什么是科学的真诚它和道德上第二种变易的原素有什么关系?博士说:“科学的真诚不但要说真话,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找出真理做我们道德的规范。道德无止境科学的真诚,就是帮助道德的生长这便是它们的关系。但是我并没有说Changing Element我是说Cause of Change,恐怕诸位听错了”(案:博士要是不讲,我们断不会记也断不会都记错。况且他自己写出来的大纲上明明说Constant and Changing Elements in Morality但是都不关紧要,我们还是照他改成Cause of Change吧)我前两佽所记的,真是自欺欺人罪莫大焉,所以要拿博土的答案来更正但以后博士都有简要的大纲发给我们,这次演说就是照大纲记的,戓者少错一点

我今天要讨论情绪在道德上所占的地位。诸位一定要问:什么是情绪我也不能下一适当的定义,只好举几个例来解释它譬如本校运动员要同他校比赛,运动员一定要有精熟的技术、伟大的能力娴于规律,神于机变勇于决断,才配代表全校但是还有┅件最要紧,就是气就是情绪。未赛以前各运动员必异常激动,发扬踔厉有跃跃欲试之慨,这种兴慨叫做情绪。情绪带理智作用故与肉体运动不同。又根于本能故与冷静判断不同。那般运动员想自己受了全校的付托,自然希望得胜看见敌队的精强,又自然會坐而生畏胸中患得患失,又喜又惧都是为情绪所激荡的缘故。就是参观的好像完全中立,不管谁胜谁负也不能不有情绪。普通囚有好奇心看见竞争激烈,自然兴趣勃发会运动的,见猎心喜更不觉手之舞之了。比赛完了得胜的心满意足,欣然有喜色甚至歡呼狂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失败的一定怅然失望,扫兴而归甚至羞愤忧郁,垂头丧气我再举一个例。我们得了佳音不知鈈觉地要高兴起来;接到噩耗,又不知不觉地悲哀起来以上种种经验,都叫做情绪情绪能激动我们,启发我们束缚驰骤我们,我们鈈能不跟他走情绪如希望、憎恶、喜、怒、爱、恶等,对于人生添上多少色彩,增加多少生趣热力;要是没有它何等地奄奄无生气。即使有智理能知能行,也像机械造物算机加数,成不喜败不忧,索然没趣了所以人生有兴趣,有价值因为有情绪,不然就苼也像死了。

二、情绪在道德上之地位与节制之必要

我前段所讲有两个要点,我现在特别提出申论(1)性根(instinctive basis)。最普通、最强烈的凊绪都根于本能,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或年长就有,不假思索考求自然会发现的。因为情绪根于本能所以势力极大,能支配激發我们使我们不能自主,一定要受它的指挥什么责任都难担负了。所以人做了坏事往往自辩无过,说他不能负责一时为情所驱,雖欲遏抑而不可本来毫无恶意。这样看来人简直成了情绪的奴隶、工具或傀儡了。(2)原动力(motor force)情绪若善用它,有绝大的好处普通人都有知而不行的毛病,情绪的用处就是激发人、驱迫人去行他的知。简直可说人是机械情是原动力。他的势力好像习惯。我們走路一步一步往前去,毫不费力为什么呢?因为受习惯的支配我们做一件事,能踔厉奋发孜孜不辍,也是受情绪的支配

因为凊绪根于本能,有绝大的神力能驱迫人去倒行逆施,也能〔激〕发人去孜孜为善所以节制情绪,就成道德上一重要问题你看管汽机嘚人,进退迟疾左右纵横,无不如意他并不是节制各部机械,是调和宣泄那蒸汽人像机器,情绪像蒸汽节制各部肢体运动,不如節制情绪情绪一正,自然动定合礼了要是不然,任凭情绪自由心里虽然深思熟虑,想不爱不憎却不得不爱不憎,想不喜不怒却鈈得不喜不怒,任凭怎样激战还是没用。因为情绪好像蒸汽有绝大的神力,意志百体都受它的支配,所以节制情绪就是防于未发,所以正一切行为之始

节制情绪的必要,既如上述所以自治克己的人,就是克制情绪的人人能做情绪的主人,克服它利导它,我們就〔赞〕许他能克己复礼要是做它的奴隶,自己毫无主权我们就骂他殉情逐物。我们通常所谓社会恶习如嫖、赌、酗饮等,都是洇为不能克己纵情恣欲,就不觉流连忘返人为什么要赌,有的靠赌为生自然没有情绪作用;但是普通人大都想赢钱,好争气情绪葧发,不可阻遏人为什么要喝酒,并不是因为味美也是为情所驱,有的饮酒助兴为欢有的饮酒消遣解闷。其余都可类推以上所论,可以说明情绪在道德上之地位与节制之必要。

什么是节制情绪什么是正当的节制情绪?这是应当讨论的问题我前说情绪根于本能,诸位却不要误会它们是一样东西它的同,就是都可不学而能;它的异就是情绪带有理智观念等作用,本能〔则〕没有我且举个例。譬如小孩猛见得怪兽张牙奋爪他便惊骇反走,这是本能要是日里听了许多鬼语神话,夜里独坐房中追想前话,不胜战栗就是情緒。因为情绪由追想观念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养成正确的观念思想,情绪就不致妄用也不必节制了。

喜悦、爱情、痴情、憎恶、忿恨种種情绪都很强烈,我们要克服它一定很难,不如利用它到好的地方去更易为功。我上次讲过消极的道德,不如积极的道德束缚夲能,就是消极;利导本能就是积极。情绪也是如此不应该消极地去扑灭它,应该积极地去利导它譬如我们讨厌一个朋友,一举一動都猜忌他,疑他心怀恶意他成功,就妒嫉他他失败,就冷笑他幸灾乐祸,恶感日深要将这种不良的情绪,消极地寂灭得干干淨净是很难的,不如从积极方面下手吧我们应该去勉强爱他,想他的好处念他从前待我怎样好,时常给他讲话游戏种种误会,都鈳解除所以要直接扑灭情绪,不如间接地引起良美情绪去代替不良情绪,使他无形消灭我再举一个例。譬如人受社会恶习熏染贪財好货,要将贪利的热情完全打消并非不能,但是总觉很难有个更容易的法子,就是以爱财之心爱国以好货之心去好仁,爱国、好仁之情强爱财、好货之心就无形消灭了。

总而言之所谓自制,不是要用狮子搏兔的法子去歼灭情绪是要培养他,使他又强又好还偠利用他到好的地方去,使他以正确的思想观念为标准故养成正确的观念,即所以节制情绪所谓克己,是要引起优美情绪去驱逐那鈈良的情绪,换句话就是要思想和情绪得其均衡罢了。正当行为即有理性的行为,但是那种冷静呆板死理性也是要不得的。极有理性的人要是没有情绪,遇事一定左思右想迟疑踌躇,终是知而不行我们最好是要有理性,同时又要有强烈真挚的情绪激发我们,詓孜孜为善欲罢不能。有人视情绪为道德之仇我只说要调和思想与情绪,使得其均衡一切问题〔便〕都解决了。

年龄和情绪成反仳例,年愈长情绪愈弱。小孩子最富于情绪故易哭易笑;青年人稍逊,但是很强烈;老年人暮气奄奄故事事都讲理性。诸位都是青姩青年时期,情绪最强若能养成正确的观念,真是终身受用不尽中国青年,若能以正确明锐之观念发扬踔厉之情绪,求进步谋公益,一步一步踏实做去,前途大可乐观要是偏重思想,即使把新思潮一一注入脑里也是枉然,因为没有情绪就不能奋发踔厉地詓行,即使行也易为外诱所惑,无坚决的操守不能有始有终。总而言之观念和情绪,若能联合调和那情绪一定容易节制,并且能莋实行的原动力

我上次讨论情绪在道德上的地位,是普遍的今天所讲,是社会的情绪是人对人互相起激动的情绪。这种情绪人类朂富,禽兽没有初生的小孩,不到几个月看到许多人围着他,就会微笑他笑以前,并没有人教训他、命令他他自己也并没有想到笑了有什么好处,不笑有什么坏处所以才张口来笑。他的笑是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笑,不用思考不须教练,天然流露出来的笑所鉯社会情绪,根于本性与生俱来,势力非常强大在道德上的地位,也非常重要我今天要讲三四种社会的情绪之性质,和它们对道德發生的影响

这个词是从拉丁文出来的,原训队训群譬如说一群羊、一队牛等。牛羊虽是兽类却也好群,喜欢走在一块取一致的行動,一个要吃草大家也跟它吃草,一个要喝水大家也跟它喝水。这种一唱百和、乐群恶独的天性就叫做群性。再看一队小鸡每个楿互攀援,互相排挤往队心里钻,好像要使前后左右都是同类才觉愉快,这也是群性的作用群性的反面,就是孤独我们说一个人富有群性,即是说他恶独乐群是天性,恶独也是天性因为孤独无邻,是世间第一惨事人人都不喜独,所以人人都有群性群性是先忝的、自然而然、不得不然的趋向,并没有想到合群的利益、幸福或不合群的痛苦。人类聚合成家、成市、成国、成天下也像牛羊成群、雏鸡往队里跑。所以幽囚是世间第一惨刑被囚的人,独坐暗室有话无处说,有耳无处听卧不是,站不是虽然有饭吃,有衣穿不久就要中风发狂,失却常态了所以我说他是最惨的刑罚。我们无时无地不与人相处反觉得社会于我无功,要是离群索居就知道群的乐了。以上是群性的性质和势力讲到它在道德上的地位,实在很重要从积极方面说,它是一切社交、友谊的基础社会能结合团凅,相生相养通功易事,立约缔盟全靠群性。群性根于先天与生俱来,不假思索不用训练,所以为道德的要素

达尔文著《人种論》,讲宇宙是一大战场无时不战,无地不战新陈递嬗,物竞天择最适者、最强者才能生存。后来哲学家见达氏立论不无流弊所鉯说适者、强者能生存的原因不在战,而在互助互助是生存、进化最有势力的元素。试比较现在人种的优劣就知道了。大抵人类文野、强弱都可以乐群和不乐群做个标准。要是最富有群性聚千百万人,通力合作如同一人,文化一定很高国家一定很强,断不受天嘫淘汰要是割裂好争,自相残杀文明程度一定很低,国家一定很弱所以说互助乐群,是进化的元素但是从他方面观察,群性也有壞影响就是长人依赖心,事事都靠社会帮助自己成了寄生物。雏鸡往队里钻一半怕冷,要取温一半怕敌,要躲避人类要往城市裏跑,是要得理智上、道德上的温热和保障但是这种保障,往往戕贼个性降伏人格。大抵群性过强便成盲从,社会怎样做我也怎樣做,阿世媚俗不敢立异,自己的理想、主张、观念一概牺牲了。

我尝说文明进化的历史是特立独行之英雄的历史。他们看自己的囚格个性比社会还重,只要认得理真对得起良心,就单刀匹马独来独往,即使和世界的人挑战他们也不怕。他们这样的反抗社会并非故意立异,为文明进化不得不如此。要是人人都事事从众阿世媚俗,新思想新改革就没有立脚地社会还有进化希望吗?所以峩说群性固然有利但有时也会戕贼个性,使人无道德的责任心要是人人都毫无情操,心里虽然有点怀疑因为怕人家骂,不敢明目张膽地讲出来只好糊里糊涂随着潮流走了。天下最可怕的是俗论(mob idea)是多数人心里上的误解。它的势力异常强大谁也不敢反抗,名为囻意民声实则倒行逆施,这不是群性的流弊吗

总而言之,道德问题是要调和社会的情绪和个人理想、主张,使它得其均衡一方面偠善用群性,一方面又要主张魄力不失个性。凡是有思想的人受过教育的人,遇着问题发生或从众,或特立独行都能合于义理。茬潮流急湍、举世若狂的时候最能表现个人的胆量魄力。一国有无领袖只看有无有魄力胆量的人。事事从俗阿世媚俗,是假领袖;嫃领袖有高尚理想坚决主张,言人所不敢言行人所不敢行。因为盲从是进化的阻力要进化不得不另排俗论。贯彻自己主张使天下嘟翕然从我,这才算是道德的表率(moral

这个词原出希腊训感训与。同情是普通的社会情绪人类感情好像电,最易传达人喜亦喜,人忧亦忧见人得福,心里觉得愉快见人遭灾,心里觉得哀悯何以故,有同情故至于它在道德上的重要,积极方面人人都知道,不必細论只要把同情和不同情两相比较,利害更明了假使一个人没同情,心肝冷似铁石他人得福,他不庆幸〔他人〕遭灾,也不怜悯;大家对他笑对他哭,他总总不理这不是惨刻少恩吗?他虽然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好像无功无过但是那种木石灰冷的态度,就可表明他毫无心肝所以同情是社会的膏灰,所以交结人群使他通力合作,喜相庆灾相恤。但是最要紧的是智理的同情。智理的同情不但见人受苦心里要难过,还要设身处地研究他受苦的原因想出种种法子去划除病根,才算真正的仁人志士真正的表同情。

同情是凊绪也是本能。势力很大能支配一切,能驱迫我们做善也能驱迫我们造孽。譬如看见一个乞丐褴褛憔悴,可怜他给他钱,心里僦好过一点但是那些乞丐,以为可以乞食终老不去谋正业了,这不是造孽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智理的同情,见他人受痛苦不但要發慈悲心,为煦煦之仁还要将所苦的祸源,斩草除根才好我再举一个例。譬如一个人病在医院气息奄奄。他的朋友去看他坐在床邊长吁短叹,泪流不停总算很厚于友道了,但是他没有一点救他的办法哭死也无用。况且病人见他哭得哀痛心更难过,病更加重呢!要是医生看见病人危险一定不慌不忙,态度冷静比较那啼啼哭哭的朋友,好像太无慈悲心其实他胸有成竹,能起死回生这就是智理的同情和盲目的同情的异点。

这两种社会的情绪在心理学上稍有分别但通常讲,好像一样我们都叫做“柔情”(tender emotions)。它和同情却囿点分别:爱是永久的同情是一时的,一个是触景生感一个是发自心中。爱的势力最大所以在道德上的地位也最重要。我曾再四申論讲消极的道德不如积极的道德,降伏种种情绪不如利导它们。所以仁民爱物的心和兼善救世的愿望,是一切积极道德的根源有些人记着许多圣经贤传,高谈正心诚意齐家治国,但终是言不顾行一无所成。为什么呢无积极的情绪驱迫故,无仁民爱心、救世宏願故所以爱是改革社会最重要的原动力。有爱然后能知行合一大公无私,现社会之休戚荣辱如己之休戚荣辱,谋公家利一如自谋,救公家灾一如自救。但是爱情也要成智理的才好不然,心里想仁民爱物却不知道怎样去仁民爱物,有志去改革社会却不知道怎樣去改革社会。所以徒然有爱也是无用。爱的反面就是私,知道私的害就明白爱的重要了。

爱国心也是一种社会的情绪不过更复雜,智理作用多本性作用少。它是由数种情绪凑合而成的包括群性、同情、恋爱在内。我们知道爱国的价值就知道其他各种情绪的價值,明白群性等在道德上的地位就明白爱国心在道德上的地位。但是爱国心也要有智理作用因为情绪是靠不住的,还要理性和观念詓利导它纠正它,才能真正造福国家要是率意妄行,不但无益恐怕有害呢!

总而言之,我今天所讲的要点是情绪为行为的原动力。社会情绪又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这原动力,应该用思想观念去利导它使它趋归正道。

上次所讲种种社会的情绪即仁慈、友爱、乐善、恤灾等情感,都可拿同情来概括它同情的反面,即私心即不管旁人,只谋自家快乐、利益、幸福或牺牲大己以为小己的癖性。洎私的意向虽不是天性但是它在人心里,根深蒂固很难铲除,所以有些理学先生讲它是万恶之本因为自私,遂不惜牺牲一切以为一巳纵欲恣情,无恶不为了这说近乎过当,但是自私的势力也可想见一斑了。我今天就要讨论自私的性质

若从名学方面着想,自私實在愚悖无理若能明察事物,超脱小己从旁边观察,就知道自己不过是社会一分子人我都平等,所以我的利益断不是比人家的利益偅要了人类的智能权望,各各不同但是总是一个人,哪能自尊抑人呢!这种理谁不知道一到实行,就不然了看别人像蚁虫,自己潒神圣大千世界,唯我独尊自己利益是最重要问题,其余都为次要了所以理学先生以不自私,视人犹己为道德的根本。但是我们偠研究的是为什么人要利己?为什么人有自私的趋向有些人讲,自私是根于天性不能免的,人不能不为我也不得不自尊大,自尊為我是人生最上目的,自卫是天演公理这话实在无理,但是有许多大思想家都尽力发挥这种学说所以我要详细讨论。

有人问为我派說:人既自私何必乐善好施呢?他就答:乐善好施也是自私是开明的自私(enlightened selfishness)。英国俗话说:信实是顶好的政策何以叫做政策呢?鈳见有私利在内信实就是为我的手段了。欺诈骗人终久为社会不齿,要受痛苦所以聪明的人,开明自私的人要人我兼顾,双方得利这种自私,谁说不好!愚笨浅见的自私才是不好啊!那些人目光如豆,只见近利谋虑不出数时数日,无深远计划所以吃亏不小。善于为我的人见到好吃的菜,会有节制因为怕食多伤胃。愚笨人就大嚼起来不管后患了。愚而自私的人说:有利快夺不必迟疑。智而自私的人说:利不可专有我靠人的地方很多,眼光不放大他人就不理我了,我助人人才助我。所以开明的自私也是自私的變相。我们不但靠人的帮助的地方很多还希望人家说我的好话,受社会的敬仰因为名声也是人生乐事。愚而自私的人惑于近利,一萣被社会鄙弃唾骂终是得不偿失。你想:人为社会不齿还有什么可乐呢?

以上所论都是那些为我派解释好施也是为我、为我是天演公例的话。这种学说实在不明自私的性质。他们说为我根于天性尤其荒谬。同情、怜悯、慈悲、互助才是天性呢!这是心理学、生悝学上的实事,彰彰可考的不但人类,禽兽也是如此禽兽也能牺牲自己,保养它的小鸟或乳兽还有些禽兽,简直能牺牲性命去保护咜的同类这样看来,禽兽有互助的天性人就没有吗?禽兽能牺牲自己以保同类人反不能吗?依物竞天择的公例能互助能合群的动粅,就占胜利人类既然能经过自然选择,战胜万物那种能牺牲能互助的天性一定格外地发达了,还能够说为我是人类的天性吗所以夶多数人,天性都喜欢做好事谋公益,不喜欢自私自利譬如战争,好男儿离家室捐资财,抛却头颅为的什么?也是为谋公益战爭没有牺牲性的本能去鼓舞兵卒,是打不成的

我这样反复解释,并非好辩因为有两个要点。第一个为我派说自私根于天性,是不对嘚我们还要找出别种解释,才算满意第二个,开明的自私和愚昧的自私固然有别因为一个纯然为我,倒行逆施无所顾惜;一个勉強助人,好名怕骂还有忌惮。虽然彼善于此还是五十步笑百步,因为为自私而乐善好施不是积极的道德。

然则自私是什么呢为什麼有呢?我说苦思积虑要自私的人一定很少。我们一定不会对自己说时机到了,快乐是我们专有的不容旁人染指。这种凉血头脑的囚实在很少。所以自私断不是从那里来的天下最普通的自私,不是处心积虑要自私的自私是粗心暴气一时大意的自私。詹姆士在他嘚心理学书上举的一个例很好。他说有一所房子,里面好多椅子只有一把很精美很安适。头一位进来的人就不知不觉地要坐在那紦椅上,他去坐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私,也并没有思想到夺去他人的安乐所以自私的根源,是智的缺乏是太大意,是无理想眼光和想象力的缘故有想象力,一定会设身处地体贴人情自己不去占便宜,也会自私了我们对于他人的利害,何以漠不关心呢就是物诱嘚缘故。人被物欲缠绵什么也不管了。要是一个好朋友病了我们一定会去看他,安慰他;假使要去的以前有外诱纠缠也就忘了。人為什么要独占好椅呢也是心为物惑无暇他顾的缘故。

自私既然是从无思想无想象力来的那么,想除去私心自然当从发达想象力做起叻。所以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怎样去防备引诱,使我们不会忘却他人的利害有人说,礼节可以防止自私譬如独占好椅,讲礼貌的人┅定不会做的但是礼节也不过是一种藩篱纲维,还不是根本解决要根本解决,非发达想象力不可想象力发达,才能设身处地见得箌他人的利害,才能忠恕为心视人犹己。

上次我曾解释自私的性质讲自私并非有处心积虑、审思详察而来的,是由太大意无想象力,一时为物诱所惑就不觉利己忘人。今天和下次我要讨论自为与为人这个问题,理学先生讨论得很详细Egoism这个字,原出拉丁〔文〕訓我。Altruism也出拉丁〔文〕训他。我们可以译它做利己和博爱自爱博爱,自尊尊人为己谋,为人谋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所以道德的问題是要调和自为和为人总要兼顾两全,一举两得才好真正自为,并不是自私自私不可有,自为不可无人人都有自爱的义务,都应該爱自己的铁体尽力养护;都应该爱自己的心灵,尽力发达自己财产、权利、名誉,都有爱惜保护的天职所以对人对己,都有责任应当审思详虑,权度利害才能得折中之道。()

二、一般人对于克己的误解

什么是克己自损、牺牲自己有些理学家说,它本身就是道德这话有点偏激,因为他们对于利人、博爱看得过重,以为欲利人必先自损,欲博爱必先牺牲,人、我不能两全所以不得不舍此铨彼。还有些人的议论更进一层说自为是罪恶,对于自己无义务之可言。所以那苦行真修的僧道衣粗褐,食藜藿绝饮食,离群索居摒去一切娱乐,寂灭种种情绪甚至锥股戕形,自贪痛苦以为如是才算克己,才算牺牲这种流弊,都从以自损为道德之学说来的这种人在今日自然很少,但是社会上还有人以为娱乐伤性应该避乐寻苦。我尝见两个美国小孩讨论苹果的仁和肉孰好。他们说仁的菋苦所以好,肉味甜所以不好。这也可谓避乐寻苦了啊!

反对前说的大约有三种理由。

(甲)己达然后达人己立然后能立人。若專从事自损一己都不能自立,还能有益社会吗况且自损是消极的,不能积极去创造建设更觉无用了。自为和为人并不是绝对的相反,实在是相成譬如我们保重了自己身体,练成精悍的躯干那么,不但自己受益社会上也多一个有用的人才了。要是体弱多病不泹自己受损,社会多加一分负担了又大抵体弱多愁,最易动气别人看到,更觉讨厌自己爱惜肉体,就有这许多利益若自己爱养精鉮,利益更可想见了牺牲自己,克己自损的真义到底是什么呢?我说牺牲并非牺牲自己是贬损个人若干的幸福罢了。譬如人不吃肥咁他并不是自损,是损食是牺牲他食肉的娱乐罢了。又如饱了不多吃也不是牺牲自己,是牺牲自己剩下的菜饭罢了这种牺牲自损,有常识有判断力,不惑近利而乱大谋我们不但要窥见未来祸害,牺牲一时娱乐以自利还要想到社会幸福,贬损自己权利以利人財算真正的牺牲自损。譬如别人有病或读书的时候我们断不能在他旁边弹琴、吹笛去扰乱他。所以我们吹弹的娱乐是因为想到他人幸鍢而牺牲的。世界娱乐实在很多,我们不能都享受一定要择,既有所择便有所去了。娱乐的价值又不一样,有远而大的近而小嘚,最要的次要的,我们更应该选择了因为娱乐不能尽取,要慎择所以不能不牺牲一部分的权利了。

(乙)牺牲自己是矫饰不自嘫,好像有点拂逆人性要是人想到牺牲,也一定想到报酬牺牲愈大,报酬应当愈厚不在其身,必在子孙不在现世,必在来生望報而行善,就非真正的道德了况且这种矫饰勉强的人,生活也很无聊性情也一定刚躁,使人讨厌他

(丙)自爱的才能爱人,要是不愛自己的人格还能爱他人的人格吗?自尊的才能尊人自为的才能为人。世界上所受的痛苦头一个是自私,第二个是不自尊不自尊僦不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不能谋新发展、新生活社会就永无进步的希望了。假使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价值社会一定有变化,有进步所以自尊自为的人,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教育、财产权利还要有积极的自表(self-assertion)。

我们常常自问:为什么我要生为什么要生在这個世界?我既然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有我们固有的地位和我们固有的责任天生人,各有特长各有异能,并非像两片豌豆形状功用,都一样的我既然和〔别〕人不同,自有我应做的事自然要堂堂地做一个人,要独自表异要表出个人的个性。彻底地讲起来我们並非独自表异,是表白我们的理想主张和信仰罢了譬如四马驾一车,一车趑趄不前它不但荒弃应尽责务,还阻止他马的进行社会也昰如此,要想进步一定要人人勉励奋发、急起直追才好,不然就成害群之马了。有些人说独自表异近于躁进无礼,但是自表并不是恏露头角是要表白贯彻一己主张思想,使人家都归于正道有什么无礼的地方呢!要是怕人嘲骂,就改变信仰还能算堂堂丈夫吗?

自澊也是尊他自己的理想主张要实行贯彻,嘲骂毁谤一概不管。人有反对我们理想的我们也可平心和他讨论,但断不可舍己从人因為自尊者,人恒尊之要是人不自尊,任人鱼肉就养成弱肉强食的风气。美国文豪哥克说:“人家要打我我愿意让他,不过我让他打他就以为别人也可欺,要得寸进尺了所以为保护别人起见,我就不能让他了”所以自尊是一种社会的道德,要自尊自表才能保护怹人的权利。总而言之自损和牺牲,算不得道德积极的道德,是自表自尊自为自表自尊自为,是我们对己对人应尽的天职

上次讲洎为和为人的比较——自私和博爱的关系,今天要继续讨论我上次说自为并非自私自利。自私是损人为己垄断权利。自为是自尊自表是积极的德行,是排俗论倡正道。所以自为自表是个人的天职。但是还有一件要紧就是自培自发(self-cultivation and selfdevelopment),培养自己的性情好恶发展自己的能力特长,换一句话说就是求教育。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有个富翁要出门,把银子吩咐三个家人管理两个拿钱去经商生利,一个把钱锁在箱里主人回来,自然要奖励那两个能生利的仆人天才(talent)这个字,在希腊文原训银钱以后才有天赋的才能、资秉等解释。天赋我们才能好像主人付托我们银钱,要利用去经商生息所以天才也要发展扩大才好。教育的功用就是发展天才,所以人人嘟应该培养、锻炼、发展、利用他的天秉要是一大部分人都想受教育,都有求学向上的志愿世界进步不更快吗?要是人人有智理的奢朢发扬踔厉,自培自发社会进化不更快吗?譬如两个社会一个姑息懒惰,假仁假义;一个努力自爱各展天才。我想努力自爱的社會进步一定更快。

六、折中自为和为人之标准

前段和第七次演辞都讨论自为。总而言之自为的人,第一要保重身体第二要自尊自表,第三要自培自发现在要讲为人了。要讲以前我还有几句话说,就是自为为人难得折中之道。自表自尊过当便是自私,便是侵犯他人利权蔑视他人人格。为人过当便是姑息养奸。煦煦之仁反足害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情绪就是以不得社会的赞美为羞耻。偠是受了社会的攻击就牺牲自己主张,去博社会的欢心知耻虽然是德的基础,但是有时也能戕贼个性束缚思想,丧失自尊自爱的观念我讲社会的情绪时,说真正的领袖、大改革家、科学家、社会家都有特立独行的情操,力排俗论牺牲虚名浮誉,以贯彻他的主张不肯阿世媚俗。阿世媚俗的弊病多从为人过当生出,所以为人太过也能阻滞进化。自为、为人的折中之道实在很难,没有个最良嘚标准我现在提出两个要点,或者不无小补(1)应该鉴别社会的近利和远利。譬如我们介绍一种新学说起初虽然遭人笑骂,好像不利但是后来总能得人信仰,造福社会(2)应该了解为人的真义。有些人心面不一假爱人的名,行自私的实圆滑诡诈,怯懦好名奣明是阿世媚俗,他还说和光同尘明明是畏讥避谤,他还说谦冲好让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注意两件事:第一要牺牲社会的近利以成社会的大福;第二,要真正的为人不可夹杂一毫私意。

仁爱、慈善、博爱等都是为人。为人有三种方法(1)各尽本职。我们尽本分就是间接服务社会的妙法。工程师专心建筑就是服务社会。他不容想到为人造福要是想到,心分意乱房子也盖不好,社会受害更夶了医生也是如此,要是苦心劳意地想救人病也医不好了。所以为人不必念念存仁只要安分守己地去做他应做的事。(2)通功易事慈善事业,有利有弊专去救贫恤灾,常常使人自暴自弃专靠旁人帮助,养成依赖的习惯所以给乞丐钱,就是制造新乞丐那些乞丐,除了疯老残疾大概都是不爱自重,好食懒做你给他钱,你自己得了个慈善的好名那些乞丐可就受害不浅了。所以要助人最好能使他自助、自立、自救,不要旁人的帮助现在是社会改造的时候,一切制度都受批评。我们对于一种制度应该发一问题,这种制喥是助人呢还是使人自助呢?使人独立自食其力呢还是教人依赖做寄生物呢?英国有句俗话说“天助自助者”。所以慈善事业并不昰真正的仁爱通观以上两种要点,可得一个结论:要是非疯老残疾非遭意外危险,万万不能帮助他顶好的慈善事业是通功易事,互楿帮助我们助人,虽然不望他报我的德也盼望他能助人,能做社会有利的分子不然,受恩的仍然生依赖心施恩的也得不偿失了。岼常的人做了一点慈善事业,就趾高气扬因为有望报的心,有自私好名的心算不得慈善。慈善是助人自立是通功易事,是改良境遇使贫富贵贱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使贫的有正业有职务,能自食其力爱国不专靠当兵打仗,各能尽其职或通功易事,改良境遇僦是爱国。(3)团体合作即是聚拢许多人各尽其职,一心一意去谋公共利益他们有公共的目的,有组织的分工有秩序的进行,所以彼此都得利益他们虽然没想到帮助人,却间接地助人不少以上所讲的三种方法——各尽其职、通功易事和团体合作,都是间接的慈善倳业总而言之,自为为人并不是相反。各尽本职不但是为己,也是为人通功易事,改良境遇和团体合作都是人我兼利、一举两嘚的事。

是非、善恶、德行、罪过都是讨论道德时常用的惯语。是非二字多用以批评行为。善恶二字用以论人论行都可。德行和罪過多用以表人品性。品性好就是德不好便是过。德是种种正当行为的基础过是一切暴行邪说的本源。德行到底有何标准呢我从前巳说过了,道德有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以风俗为道德,是非善恶都以社会风气的向背为标准;第二时期以明心见性为道德;第三时期,可算进化的道德不但修己,还要正人还要改良普遍的道德。

一、以风俗为标准之道德

这是道德发达最幼稚的时期凡是为社会欢迎、赞美的,都是善都是德行;凡是受社会攻击、厌恶的,都是恶都是罪过。这种观念和近代全然相反我们赞美一行为,因为这行为昰善他们承认一行为是善,因为这行为受社会的赞美嘉善嫉恶是人类的天性。人家做的事虽然不关我事,我却常好批评是非议论長短。要是人家的行为很合我的意便微笑,或夸奖他勉励他。要是不合我意便蹙额,或嘲骂他攻击他。所以我说赞善嫉恶是人类嘚天性德(virtue)这个字,在罗马文训人所以德就是成人之道。罗马人最尚武好战所以他说的成人之道,不过是勇敢、强毅、坚忍、忠義罢了过(vice)字在罗马文有削弱个人的意义。凡是削弱、消磨或铲除个人的品性、勇敢、强毅、忠义、坚忍心、丈夫气的都是罪过。羅马风俗尚战就以能战为道德。举国上下一致赞扬。但是那种道德是以风向为标准所以流弊很多。

二、以风俗为道德之流弊

据我看來这种道德有三个缺点。

(甲)这种德行是偶然的(accidental)罗马人好勇善战,是偶然的事他们以善战为道德,也是偶然的事并无理性嘚根据。他们为什么要好战呢好战是不是合理呢?即使合理他们是不是因为战争合理就要好战呢?我想他们要战并非说战争合理,鈈过是偶然的事罢了因为这种道德是偶然的,无一定的标准所以那班奸雄豪杰,就造作种种风尚去笼络人心,愚弄社会美洲土人囿两种德律:一为勤俭、友爱、助人等;一为尚武、忠君。那些酋长大概都有力好战,常常耀武扬威使人怕他,称赞他拿他当道德嘚标准。虽然他有好些愚蠢残忍的行为那些土人总以为他有过人的才能、体力,可以尊敬因为风俗是尚战、忠君的。当君主的不但自巳耀武扬威还要使他人耀武扬威,勇敢善战的奖励他,重赏他;文弱怀安的告诫他,责罚他社会为赏罚所笼络羁縻,就变成君主嘚器具、牛马君主有了这些器具、牛马,势力日大就成贵族专制。萧伯纳(Bernard Shaw)说:大抵社会以为好子弟就是那般绝对恭顺父母的子弚。要是不恭顺就叫他逆子。专制政府对人民好像父母对子〔女〕,恭顺就是良民违命便是叛党。所以养成讴歌圣德、粉饰太平的風气一切谄媚、懒惰、苟安、卑鄙的恶习,都成天经地义或积极的德行服从原理,固然是德行;服从君命便有时成罪过。这都是因為道德是偶然的无一定的标准,所以君主能够造作假道德去牢笼人心

(乙)这种道德不能见人意志。既然以风俗为道德的标准所以鈈问居心,只管结果结果合风尚,居心虽恶也是善;结果不合风尚居心虽善也是恶。譬如有人撞我一下我自然要发气。要是那人是被旁人拥挤或是失意,我就不能责他因为他不是居心要撞我。凡是文明的人都要先考究居心,才能判善恶辨是非,定毁誉但是囚类的天性,总喜欢以结果定是非于我有害,总是坏的于我有益,总是好的居心如何,都不管就是文明如希腊人,也有此种误解传说有一〔棵〕树倒了,压死一个人人将此树搬到法庭受审,判定死罪当众焚毁。在现代眼光看来实在可笑。但是普通心理都鉯害己的为恶,利己的为善譬如中了彩票,就说彩票好赢了钱,就说赌博好论结果不论居心,还有一种流弊就是以成败论人,侥圉成了非也成是,不幸败了善也成恶。

(丙)这种道德不能超脱习俗勇敢、强毅、坚忍是很好的品性,但是罗马人赞美这些品性是洇为好战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勇敢、强毅的真正价值。因为不能超脱习俗所以风俗尚战的社会,有强毅、坚忍诸刚德;风俗好和的社会有恭顺、服从诸柔德。刚柔都因习惯定德性的真正价值,实在没有了解

这种道德,不是以风俗为标准是根据良知良能,用省察工夫找出原理,去辨善恶、定是非这种趋向,发生很早远在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诞生的时候,诸圣对于道德都有有条理、有系統的研究,影响后世很大柏拉图在欧洲思想界的势力至今不衰,耶稣教采择他的议论尤多据柏氏学说,有四种基本德行(cardinal virtues)罗盘有東、西、南、北四点,叫做基本方位四点能总摄一切方向,就像四德能概括一切道德四德即智、义、勇敢、节制。因为当时的希腊人偠拿原理做道德的标准所以最注重理性。要注重理性不能不注重智识,所以智为四德之首柏拉图说:“愚昧为最大罪过,为万恶之源”要是人有智识,自然能知善知恶能知善知恶,自然能行善去恶所以智为众德之源。有一次柏拉图问门人什么是德门人说:“對君为忠,对父为孝对夫妇、朋友为和与信。”他说:“这是德的标本不是德的本源。要是人问我什么是蜂我给他一群蜂看,说这僦是蜂我今问什么是德?你说忠孝也是以蜂说蜂啊!德的本源,就是智”义和智有点关系。要是我们是个智者自然能权衡物理的價值,哪个绝对有价值哪个没有,哪个大哪个小。善恶是非都以价值为标准,所以褒贬赏罚恰如其分,这就是义个人无义,是非不明;国家无义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国家必乱。赏罚明然后轻重得平;智愚有分,然后国治勇敢和节制没有智、义那样重要。智、义是抽象的道德勇敢和节制是对痛苦与快乐的态度。痛苦使人害怕不敢冒险去行义,勇敢就是不怕痛苦的态度快乐使人纵欲,鈈能专心去行义节制就是抑损肉欲的态度。以上四种德性是一切良善健全的品性之基础。

我上回讨论品性之善恶哪种宜受赞扬,哪種宜被贬斥我又提出希腊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基本德行,即智、义、勇敢、节制而此四德之中,智识尤为重要其余三德,俱依靠它怎样讲呢?义是褒贬轻重,恰当其分要是我们无智识,不能权衡物理的价值便不能褒贬得当了。勇敢是大无畏。要是我们无智识不能辨别当怕和不当怕,只一味逞强便不成勇了。节制是抑损快乐。要是我们无智识去辨明哪种乐当损哪种不当损,只一味节制便不成节制了。所以柏拉图以智为诸德的中心知善知恶为百善之始。今天我要提出和柏氏相反的学说

他们说道德的中心,不是智识是情绪或感情。他们对于柏拉图学说根本攻击的地方,就是说智识是贵族的限于少数,不是人人能有的求智识不是容易的事,第┅要有闲暇第二要有钱财,第三要有天才有才无时不能学;有才有时,无钱去买书也不能学;就是三样都全,还要兀兀穷年才有荿就。可见求智识是不容易的啊!智识既然非人人能有的而道德又不可须臾离。下愚孩提智识很浅薄,就可不讲道德吗所以我们应該提供普遍的道德,使人人能享受无论老少男女,上智下愚都能注重道德,无须钱财时间也不必兀兀穷年。感情是人人都有的不經训练、与生俱来的。好像希望、憎恶、畏惧、同情、慈爱等情绪若能利导它们,真是百善之始柏氏自己也承认智识是少数人专有的。所以他要智者在上做君做师,愚者在下唯命是从,天下就治了柏氏虽然能自圆其说,但是更足表明智识是贵族的不是普通平民嘚。这是反对柏氏派最有力量的理由耶教势力蒸蒸日上,能凌驾希腊哲学也是这个缘故。希哲重智耶教尚情,一个以智识为道德的Φ心为少数人说法,所以受影响的也居少数;一个以慈爱为道德中心为大多数说法,所以受感化的也居大多数除了慈爱,最要紧的昰信——信条、信任、信仰人人未必能知善知恶,却都能信他所信的,又未必是他知得透彻的譬如人信上帝,他并不知道上帝是个什么东西只是诚心地信,他能信上帝自然能实行道德了这种道德有两点胜过柏氏的学说:(1)情绪人人都有;(2)不必经过多年的训練。柏氏四德也可包括在内。譬如我信正道欠几多钱我还他几多,他有功有罪我赏他罚他,就是义我信原理,愿牺牲性命财产去保障原理就是勇。我信真理孜孜地求它,就是智我信卫生,知足不贪饮食有时,便是节制

我提出这两种学说的本意,在引起下列的问题:智理和情绪有什么关系知的势力和情的势力在道德上居何等地位?道德自然是普遍的要使那般愚蠢贫苦、不能求学的,都能乐道好善才好要是以智识为道德的中心,大多数人都不能自立自行要依赖他人的指导,就带着贵族的色彩了但是感情也靠不住,洇为盲目易迁人受了感情的激刺,常常发狂倒行逆施,便是盲目有些人易笑易哭,今天趾高气扬明天垂头丧气,便是易迁英国攵学家常常比感情做波浪,时起时落变化万千。我们不能在波浪上造房子所以也不能拿感情做道德的基础。两种学说各有利弊,我們应该求个折中之道使智理、感情调和得中才好。以下两个要点我们应该注意。

(甲)求智识与用智识都靠动机(motive)的鼓舞那些专偅致知穷理的人,不知道致知也靠动机的鼓励我们没有求知若渴的情绪,哪能去致知穷理呢!感情是行为的原动力有些人求智识专为智识自身的缘故。有的求智识因为爱智识有的求知识因为要使自己的前途远大。譬如想做律师、商家、官僚一定要求知识,因为知识昰为自身谋幸福的工具有的求知识因为好名。有学问的人受人尊敬,所以想在文坛上露头角的不能不学。这种自私自利和沽名钓誉嘚动机我们虽然不能绝对地骂它,却也不敢赞成这些动机,为自己谋幸福、钓名誉也不是坏,但是总不是顶高尚的动机顶高尚的動机是同情的动机(sympatheic motive)。什么是同情的动机呢就是对他人表同情,我求智识因为要增长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这种动机,不但更高尚結果也更好。那些为自己谋福利而求智识的所得的知识也不真。即使是真也用在自私自利上,有什么价值呢那些为沽名钓誉而求智識的,也是如此他们对于他人的利害,总是漠然无情要是人为同情而求智识,所得的知识一定真实,也一定能用它去造福社会所鉯智理和感情不是立于反对的地位,不是相反是相成;不是仇敌,是朋友五四运动以来,我想学生比前当更热心求学他们因外交问題,激动爱国心所以有新动机、新兴趣,对于学问自然更亲切有味了。爱国的动机又大欲救同胞之心又切,对于进德修业自然欲罷不能了。总而言之智理和情绪,不是相反是相成。情绪能帮助智理鼓动智理,不至流于空虚或知行不一。智理能启导情绪坚凅情绪,不至流于盲目妄动或虎头蛇尾。富有强烈感情的人往往轻举妄动,欲益反损英国有个著作家说:贤者造祸,智者救之贤鍺就是指那些有情无识、欲益反损的人。说到爱国也要情智互用才好。救国救国谈何容易!方法万千,各须专识能够纯依感情做事嗎?要是纯有感情而无智识想讲卫生而不知怎样防止疾疫,想做买卖而不懂怎样经理店务还有成功的希望吗?所以感情必须受智理的啟导若说感情在智理之先,未尝不对因为感情是行为的原动力,但是一到实行智识就更重要了。我们都知道情易变化忽冷忽热,恏像炭上加油碧焰一现,俄顷即灭所以使感情坚定,要有智识看得事理明,然后能终始如一

(乙)实行就是求知。识知识要经过實验的陶炼才能正确中国大政治家孙逸仙先生说:“知之非艰,行之维艰”两句话贻祸中国不浅,就是使人怕事偷懒养成泄沓昏沉の风。这话实在很对我们虽然不能逆料成败,却不能不冒险去行多行一次,就多一番经验;多一番经验就增一度智识。所以智识和信仰——一种情绪——有密切的关系要是有信仰,一知便行行了智识自然增进。要是先求智识的完全然后去行,恐怕终生也无机会詓行呢!英国有句话说:陆上学泅水那些求知不实行的人,就好像学泳不入水此次学生运动,也是因为诸位有信仰能冒险,才能成功才能得许多新智识、新经验。所以信仰和智识或情绪和智识,不是相反是相成。

今日是本期伦理演讲的末次我的讲学也要告一段落。所以我把往日所讲的总束起来和东方思想比较但是我并非要度长较短,尊彼抑此道德本应环境而起,某种道德对于某种环境为善对于他种环境又不然,所以东西〔方〕道德实无长短之可言。我所讨论是智理上的比较,是东西思想的对照我对于东方学案,毫无研究议论有错,还请原谅据我看来,东西思想有三种异点

(一)东方思想更切实更健全,西方思想更抽象更属于智理的譬如伍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是健全的、确定的、切实的、天然的人生关系人人都有父,有子有夫妇、昆弟,人人都昰一国的臣民或君长人人都有朋友。所以东方的圣人就规定五伦的德律,教人怎样做君臣做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西方的思想卻不同大概西方的主要观念为直(justice)与慈(benevolence),都是抽象的观念并没有指实哪种伦常事物。换句话说直和慈都是从智理推究出来的。切实的道德观念有种好处,就是有确定的标准教的省得麻烦,学的容易领悟弊病就是因确定生执拗,因切实成拘泥习故安常,鈈能通权达变以适应时势。智理的抽象的道德观念能权能变。譬如直和慈应用到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都可。臣对君要直囷慈君对臣也要直和慈,不像东方臣对君要忠君对臣就不要忠了。所以西方道德是平等的、普遍的、活的能权能变以适应环境,环境变观念也变。大抵事物愈确定变化愈难。譬如说臣要忠就使数千百年的臣民都要忠了。原理愈普遍变化愈易,虽然有含糊的毛疒却能通权达变。

(二)西方伦理根据个性东方伦理根据家庭。这种异点人人都知道的。它和第一个异点有密切的关系,简直是②五和一十西方人不承认人伦有何种确定的关系,好像君臣等他们只知道有我,有个人所以没有尊卑的分别,直和慈对父对子都鈳以的。东方经书所说的五伦有三个属家庭(即父子、夫妇、昆弟),其余君臣是父子的变相朋友是昆弟的变相。所以东方的道德观念简直可说全然根据家庭。所以经书常说孝是德之本而孝的范围也最大,不信不诚败坏家声,可算不孝;建德立功扬名显亲,就鈳算孝

(三)西方伦理尊重个人利权,东方伦理蔑视个人利权西方一二百年来,个人利权最受尊崇所以个人有行动自由的利权,他囚不得干涉;有保存财产的利权他人不得强取;有养护身体的利权,他人不得毒打;有保全荣誉的利权他人不得败坏。凡干涉他人自甴强取他人财产,破坏他人荣誉的都是不道德。后来这种利权观念渐渐推到政治美国宣告独立文中,开宗明义就说人人有生命财產和自求多福的利权。从道德方面说个人不能侵犯他人利权,所以从政治方面说政府就应当保护人民的利权了。这就是个人主义的真表现人人都是多种利权的中心点,社会一切平等父有利权,子也有利权君臣同有此种利权。君不尊重民权和民不尊重君权一样地鈈道德。有人说尊重个人利权好像有点自私自利。道德应当根据义务不当根据利权。东方道德就是专重一己对人应尽的义务所以没囿西方道德自私自利的毛病。但是尊重利权并非蔑视义务。况且义务、利权本非二事,所谓义务不过是尊重他人的利权罢了。假使峩们拿个人做中心认我们的利权为神圣不可侵犯,那么推己及人,自然会尽义务自然会尊重他人的利权了。所以你的利权就是我嘚义务;我的义务,就是你的利权这种政治上的个人利权之尊重,是民治主义的基础所谓行动自由、言论自由、择业自由、民族自决等,都从这里演出五伦是不平等的,是严尊卑、定上下蔑视个人利权的。所以君上臣下父尊子卑,夫妇兄弟也是如此,只有朋友┅伦是平等的所以君、父、夫、兄有利权,臣、子、妻、弟就没有西方社会一切平等。子要服从父亲是因为父亲经验知识更高,若論到利权子和父站在同等的地位。所以民主〔政〕体的国民无尊卑贵贱贫富,都是绝对的平等利权和直道,有密切的关系你尊重峩的利权,我尊重你的利权就是直道。所以可说直道等于利权(justice-rights)

利权和慈善实在没有关系,因为乐善好施纯出自个人慈悲心,受施人并没有利权去要求譬如乞丐向我们讨钱,并非要求利权所以慈善观念和直道观念没法去联络他。但是真正的慈善是直道。要是乞丐有生存的利权他也有受社会保护的利权。他是疯、老、残疾社会自然应当保护他;要是好吃懒做,社会就应该教育他使他能自喰其力。能自保其利权才算真正的慈善。所以直道是利权的保障慈善是间接帮助直道去保障利权的工具。

欲望之性质与其对快乐之关系

一、欲望(desire)之性质

欲望意义太简单微之又微,无从解释要解释它,只好举几个例我们对于某件事物,想念它渴望它,用种种方法费多量心血,去求它求不得,心里便郁郁不乐这就是欲望。人人都有欲望人人的欲望都不同。看人的欲望便知道他人品的高下。有些人的欲望是知识有的是声色、财富,有的是威权、荣誉或结交合群。要是所欲不得便觉怏怅不乐。所以欲望在道德上的哋位是很重要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尽力去行。比方心欲读书一定会尽力读书,要是说心想读书却懒读书便是自欺欺人的话。我们的观念好像灯我们的欲望好像火。灯能烛是非火能增热力,鼓舞我们去行鞭策我们前进。凡人对于是非利弊虽然看得透彻,要是没有欲望的鞭策终是知而不行。精算学的虽然知道怎样加减乘除,毫厘不爽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或同时而有发财的欲望这个人做生意一定不会老实。精会计的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一定会利用他的专门知识去掩饰他的乾没〔〕。53所以徒有观念而无欲望对于我们嘚品行,毫无影响空谈性理,道听途说是没用的。有些人智识很高思想很正确,但是他的言行终不一致甚至饰过文非,借才济奸外观好像正人君子,内德反不如禽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正当的欲望要想改变品行,观念的改变固然要紧欲望的改变尤為重要。

二、欲望和快乐(happiness)之关系

西方谈理学的当把欲望和快乐相提并论。我们想要的东西一日不能获得,便一日不乐大抵人对於寻常已得的东西不会想要。想要的一定是奇异未得的东西。所求不得我们自然会忧闷;要是所欲都遂,自然会踌躇满志世人为什麼营营遑遑、不知满足呢?因为他们各有所求

欲望应否寂灭,是个大问题哲学家的意见,各相背驰有的说:人类苦恼,大半由于多欲要是将种种欲望寂灭干净,自然天真泰然百体从命了。印度先哲以降伏欲望、心意宁静为大智慧甚至谢绝饮食。罗马苦修家也主張淡泊宁志苦身乐道。总之他们的主张,是不寂灭欲望便无快乐,立说都未免过激

反之,英国某诗人又说:欲望是不可少的因為欲望能鼓励我们努力去改进环境。人无欲望便蠢如鹿豕。因为有欲望才能不满意于现状,才能发扬踔厉去从事改造事业所以奢望為进化发展和改革之本源。有人问某德国社会改造家说:什么是改良社会最大的阻力他说:就是难使社会不满意于其现状。因为不满意才能有改良的欲望,才能努力去行

说句平心话,这也是片面之词不满意、不知足的人,也有许多毛病就是愤郁多忧,难与为欢戓吹毛求疵,得陇望蜀和世人多龃龉。又这种人必浮躁易怒责人重而自责轻,或自私自利不顾公益。所以有欲无欲各有利弊。无欲望便不能奋发去行。有欲望而常不知足于必妄于非分,徒劳无功总之,欲望(或不知足心)万不可寂灭因为不知足的目的,是偠唤起努力改进环境。要是能善用不知足心利益很多,要是操之过激便贻祸无穷了。

所以逸乐(pleasure)和快乐有分别求逸乐和求快乐吔不同。比方小孩得糖果不过一时欢喜,未必永久快乐要是我们得个电报,说某人送我一万块钱心里只是狂喜,也未必能快乐要想快乐,还要善用此宗进款欲望和快乐,关系密切不知足的人,未必就不快乐比方人欲求知识,精益求精不自满足,虽未必有成心中总觉快乐。又如人想做大商家或大工程师虽备历艰辛,也觉愉快逸乐是偶然的、一时的、来自外的。快乐是悠久的发自心内,从努力辛苦中得来的赴宴、会友、听戏,都是逸乐逸乐的有无,都随机缘我们不能支配它;但是快乐发自心境,所以支配由人營求逸乐的人,往往大失所望即使侥幸获得,也不能久情过境迁,有如泡影况且欲壑难填,逸乐常少痛苦常多呢!哲学家主张寂滅欲望,就是这个缘故我说外物之欲不可有,义理之欲不可无假使求道若渴,努力向上虽境遇艰险,事与愿违心中也觉快慰非常。

总之理学家对于欲望有三种主张。(1)主张寂灭种种野心、欲望不忮不求,浮沉人海随遇而安。此种人有如死水枯木世界上有怹不多,无他不少恰像算学上的零号。(2)主张增大野心、欲望醉心逸乐,得陇望蜀只图贯彻自己主张,不顾他人权利幸福(3)主张培养欲望,但是他只管耕种不问收获,不计成败只知努力。他不像野心家妄于非分,牺牲他人;也不像淡泊家万念灰冷,有洳零号他只知道求进步,奋发踔厉努力往前,即使所求不遂他心中仍然快乐,因为人事已尽成败他自不容管了。此种折中主张極为持平。人不能过于知足太过,便成死灰枯木也不能过于野心,太过便郁闷多愁,或自私自利我们应该一面常不知足,一面又能随境而安我们还应该不计利害,努力去满足我们的欲望给他们畏难却步的一个好教训。

今天我想继续讨论欲望解释它和物诱的关系。物诱即从欲望中生出来的流弊是一种向恶的趋势。欲望本身实在很正当很自然他的满足也属正大,不过常人操守不坚容易走入歧路,欲望就变成物诱大背本来主旨了。现在我把最普通最强烈的几个欲望来解释我这段议论

饮食是天性,是很正当很自然的欲望鈈但自然,并且必要因为人人每天都要饮食。我们饥得食渴得饮,心中觉得无限的满足和快乐这种满足和快乐,是正当的、合理的并非邪恶荒淫之事。但是这种欲望要是不小心防范容易走出正道。譬如饮食的目的不过充饥解渴,要是饮求醴泉醇酒食求粱肉珍饈,便纵欲伤生了小孩饮食的目的是充饥,快乐不过吃时一种附带品但是我们常轻重倒置,喧宾夺主以快乐本身为目的,忘了充饥嘚本意所以大嚼鲸饮,每夜宴会费钱荒时,还是小事甚至戕生伤性,贻害终生这种人真是饭桶,他不是为生存而食是为食而生存。充饥解渴何必食肉喝酒呢不过纵欲寻乐罢了。

饥渴和色欲都是天然的情欲,饮食和男女居室都是正大光明的事。不过常人往往鉯快乐为目的就堕落邪恶,大背饮食伦常的本意了这种人大概分两种:(1)纵欲,以满足肉体的欲望为目的;(2)徇情以满足更高尚更文雅的欲望为目的。纵欲的人专寻满足肉欲的快乐,所以荒淫无度戕生伤性。徇情的人专寻精神的愉乐,所以沽名钓誉粉饰矯虚。譬如要做英雄豪杰一定要有做英雄豪杰的毅力,作出轰轰烈烈的功业要是不去想怎样立功,只梦想做英雄如何快乐便是徇情叻。人人都有崇拜英雄的情感都有做豪杰的欲望,所以喜欢读英雄传略但是他们应当模仿他,作出些轰轰烈烈的事业才能满足他想莋英雄的欲望。要是关上门一味妄想他将来得志的快乐荣誉,人家怎样颂扬他便是徇情矫饰、沽名钓誉了。有些人虽不纵欲却很徇凊,即求满足高尚欲望的愉乐爱国心也是一种情感,我们要是不去做爱国的事业只空想爱国的快乐,也是徇情有时文人学士的徇情仳鄙夫野人的纵欲还厉害。总之徇情和纵欲,虽然彼善于此终是五十步笑百步,都悖满足欲望的本旨

好权心是什么?人家为什么要詛咒它说它是祸根罪府?我说好权心的本身极为正当,不过是善用他天赋的权能罢了譬如有人特别聪明,聪明便是天赋的权能他┅定要用这权能到读书上,心里才觉得快乐其余像有音乐权能的人,喜欢唱歌;有敏辩权能的人喜欢演说。有些人又有社会的权能即交际的天才,人家见到他都很和蔼可亲。这些天赋的权能自然应该培养。利用权能本是极自然极正当的事,但是专以好权为目的就大悖利用权能的本旨了。大抵有天赋的权能的人未必就能发扬他的权能。所以有音乐智慧、美术才能的人未必都是音乐家、学问镓或美术家。但是他总想得权以得权为目的,所以无论在家在国,在学校在社会,都要争位攘权了人类的权能或能力,虽然大小鈈同却个个都有一点。但是发扬它实在不容易所以往往走入歧路,用许多阴谋诡计去满足他揽权的欲望大抵秘密是揽权第一的妙法。他不把态度表明方针宣布,只是暗中进行所以能倒行逆施,为所欲为政客、官僚为什么受一般社会的诅咒呢?因为他们怕受民间批评或攻击一味阴谋揽权。

好利心也是欲望的流弊不是本来的面目。好钱的人并不是喜欢钱,是喜欢由金钱换来的东西现在是金錢万能的时代,有钱什么都买得到他的势力更大,人家爱他更甚了要食肉饮酒和冶游,或满足他种欲望都靠金钱。况且金钱就是权好权更不能不好利了。

我们大抵都有实行的欲望但是遇着阻力,往往畏难却步有始无终,因为实行的欲望没有怀安的欲望大有些囚因为劳碌太甚,动极思静要暂时休息。这种暂时的怀安是自然的、正当的。不过休息愈久觉得苟且偷安愈乐,奋斗劳动愈苦便懶去谋生了。苟安心和好权心常有密切关系有苟且偷安的人民,才有揽权作威的政府政府敢好权,就是因为人民好苟安所以好苟安嘚人比好权的人更多,好权的不过是少数野心家或梦想家普通社会,都喜欢安逸虽然有向上的机会,他总是瞻前顾后不敢去行。所鉯懵懵懂懂度过一世,有什么远大计划都不管了。

我去年演讲本能的时候已经说过:群性是天然的本能拘囚是最惨刑罚。好群的欲朢是人类的必要不过他也会生出流弊,祸害可也不小所以好群的人,往往喜欢出风头媚世从俗,沽名钓誉或般乐遨游。大抵喜欢宴会冶游的人不是专为满足饮食或女色的欲望,大半由于喜群恶独他们般乐会宴,专以团聚快乐为主旨并没有别的正当目的。

以上所举的几种欲望是最普通最强烈的,欲望和本身和欲望的满足,都是自然的、正当的、不可不有的但是外诱很多,往往领我们走入歧路物诱所以有这么大魔力能诱惑青年,因为它从自然的正当的欲望生出外面好像是善的。要是物诱显然是恶人家断不会为它所惑。总而言之我们应当保守自然的欲望,不应该走入歧路为外物所诱惑。

这次我还继续讨论欲望研究它和风俗制度的交互关系。就是解释社会上风俗制度如何发生于欲望欲望又如何为风俗制度所陶铸或改变。

一、风俗制度发生于欲望

什么是制度呢我不必下定义,让峩举几个例家庭就是一种制度,世界民族或文或野,都不能不有家庭生活虽然组织各异,大致总是相同因为它都发生于几种普遍嘚通常的欲望。财产私有也是一种制度我们有田、有屋、有衣食、器具、金钱,受法律的保护所以他人不得侵犯我们的权利。宗教也昰一种制度无论文明人、野蛮人,都有的虽然信仰不同,组织各异大体总相仿佛。政府也是制度到处都有的。凡是民族都有一種裁制,规约个人行动:何事可做何事不可做。有人说战争也是制度因为它有判决争端最后的手段。况且它是最普通最平常代代皆有嘚叫做制度也未尝不可。总而言之家庭、政府、宗教和财产私有,是社会上四种重要的制度

以上四种制度,为什么到处都有呢它們发生在什么地方呢?我说它们发生于欲望人想满足某种欲望,才创造某种制度;某种制度就是某种欲望的表现。人同此心心同此悝,所以到处都有家庭、宗教、政府和财产私有等制度譬如家庭制度,就是发源于多种欲望第一是色欲。由色生爱由爱成夫妇,然後有父子、家庭所以家庭的基础,就是色欲第二是儿女恩爱、逸乐、保护等欲望。人类想生育儿女或找一栖迟逸乐的地方,所以才建设家庭禽兽也有巢穴,以避风雨御外侮,谋安乐、休息巢穴即是禽兽的家庭。第三是求财的欲望家庭是财产的中心,有家庭才囿储蓄财产的地方财产在家中,不但安全还可传之子孙。所以求财的欲望也是家庭制度的基础。第四是好权心在古代社会中,男囚比妇女成人比孩童,有更大的威权在男统的家制中,家长都有裁制权要妻子绝对地服从他,甚至操生杀之权虽在现代文明世界,家庭专制日见消灭但是家长还有一部分裁制权。人类想满足他的好权心所以有家庭制度。

财产私有的制度也是发生于多种欲望。儲积是人类的本能小孩积聚许多竹屑、木片,都没有什么价值不过〔因〕人类有储积的本能,便不知不觉地要去找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所以储财的欲望是财产私有的基础。人类不但有储财的欲望还有好权心和巩固的欲望。什么是巩固的欲望呢就是要巩固自己的地位鉯备意外的危险。恐惧是人类的本能祸福又无常,家中有财产然后老病危险,都不要紧他的地位自然巩固了。所以巩固的欲望也是財产私有的本源因为人人都想巩固他自己的地位,以备不虞所以财产私有的制度在社会上、历史上根深蒂固,很难废除俄国过激党鋶了多少血,才能暂时的废除俄国这种试验能否有良好的结果,能否满足人类天然的冲动还是一个疑问。无论如何财产的欲望极为強烈,文明国家都不能不有财产私有的制度假使俄党果然成功,那真是世界空前地大变更了我们知道俄党的事实很少,不能预断它的命运据我看来,人类的本能冲动和欲望是很难变更的,与其废除财产私有违反人性,不如均分财产使人人能满足他财产私有的欲朢。听说俄国现在已经有这种倾向俄国为什么有革命呢?并不是因为财产私有是因为农夫太苦,赤贫无有所以只要给他们土地,也算达到革命的目的了何必主张财产公有,想铲灭人类好财产的欲望呢好权心和好财心也有密切的关系。积财愈多权势愈大,所以好權的人也好利美国人好财心尤大。人常说美国人要钱不要命欧洲人常叫美国人做逐利人。我说美国人爱钱并不是爱钱的本身。美国囚用钱比别国人都更慷慨,所以爱的不是钱是钱所发生的权势。从欧洲新到美国的殖民都很吝啬,住了好久受了美化的影响,才肯多用几个钱所以欧人比美国人实在更爱钱。美国人的爱钱是爱权势,有了钱就能执商务的牛耳,受社会的钦仰间接地能支配政府。所以好权心也是财产私有的基础总而言之,种种制度都是从欲望发生出来的。

二、欲望又为制度所陶铸

不但制度发生于欲望欲朢又为制度所陶铸。英国罗素是个革新家英国守旧的阶级很不满意他。他讨论社会政治问题常说人类有两种本能或冲动:(1)贪求的夲能(acquisitive);(2)创造的本能。纯粹科学真理的发展,建筑、试验、美术、音乐等都属创造的本能。现在制度不良就是过重贪求性的發展而不顾创造性。这些制度只是发达人的贪求性,使人褊狭不全创造的本能就没有表现的机会了。所以财富分配的不均不但大背公道,还能窒塞创造性的生机物质主义受人攻击,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罗素著了一部书,叫做《改造的原理》就是拿这种眼光去批评社会上种种制度。社会主义也受他的攻击他说:社会主义,只知注重人类贪求的本能不知建设能发展创造的本能的社会,未免轻重倒置我们为什么要改造社会?不是要增大创造力使人奋发有为吗美术家的著作,并不是贪求金钱不过求创造罢了。

战争在罗素的书上也算是一种制度。战争何以很难免除呢因为它并不是纯从邪恶的欲望出来的。战争虽然表现低下的欲望敌忾、猜忌、排外等恶感,泹是也能表现爱国心和同情战争的时候,怨恨仇敌心固然日深对国内或友邦的同情心或仁爱心,亦更发达所以,说战争使人性堕落吔可说战争增高人性也可。有人说战争是必要的因为它能发达同情心,使患难相救试看联合国当大战的时候,何等互助的精神和友愛的情感!这话也有片面真理不过战后这些精神都消灭得干干净净,自己吵起嘴来了有人说地球〔上的人〕要是和火星〔上〕的人打起仗来,大同世界立刻实现因为同舟遇风,吴、越也会相救如左右手某年旧金山地震,房屋财产都被焚毁,人民赤贫无有倒还相愛如兄弟,解衣衣人推食食人。所以灾祸、战祸都能表现人类良好的本能。冒险心好动喜变心,都随着战争流露出来人生碌碌如瑺,没惊魂动魄的事一定枯燥没趣。有战争才能陶铸人类的冒险心和勇敢心。有一次我在车上遇着一个老人他说他16岁时,曾加入美國南北战争从军的时候,艰难万状但是还觉得非常快乐。我引这段故事并不是主张战争,不过要证明罗素的话说战争能表现良好嘚本能罢了。爱国心、公德、仁爱、勇敢、冒险都靠战争的陶铸,才能表现但是罗素的结论,并不承认战争有存在之必要他说:我們应该创造新社会,即能表现良好本能的社会去代替战争,因为同情、爱国、勇敢、仁爱没有战争,也能表现家庭制度,本来是爱凊的表现但是也能养成贪求的欲望。有家庭然后贪求的欲望愈大,不但贪财求货就是妻妾儿女,也当做货物支配生死,一任家长叻总而言之,战争能陶铸良好的欲望也能养成不好的欲望。家庭制度能表现爱情也能养成贪求的欲望。有一种制度便能陶铸一种欲望。

我们想批评一种制度要问它所陶铸鼓励的是哪种欲望,所降伏铲除的又是哪种欲望一种良制度,一定能激发好欲望又能使人囚都有表现的机会,不致互相残害民主制度的好处,就在使人人都有平等的机会都能表现良好的欲望,却不致互相冲突互相残害。

仩几次我曾讨论过人性和制度的交互作用大抵说制度发生于人性,人性复为制度所陶铸人性能否改变,是个问题有些人说战争不可免,和平是梦想因为人性好战,人性不能改变所以战争也不能废除。这种论调虽然言之有故,持之成理却有个根本误点,就是不匼事实人性是能改变的,且已经改变了人类既能由野蛮而进为文明,为什么不能由今日之文明更进而为更高尚更完善之文明呢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语言文字,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用具何等简单风俗何等蛮悍,但是他们的子孙渐渐改变了蛮性,已经进囮到现代的程度那么,我们谋将来的改造也不是妄想了。人性为什么能改变呢因为制度能陶铸人性。制度的价值就在教育。有些囚没有进过学堂知识却很高,因为他受了种种文明制度的陶铸学校不过是教育工具的一种,他种制度都有教育的作用。要是一个中國或法国的小孩在野蛮社会中生长,他一定成个野蛮人因为他所居的环境,所见的制度都是野蛮的。所以不但学校凡是文明的制喥,都能教育人民都能改变人性。批评一种制度也可以拿它的教育的作用做标准。想比较两种制度最好是发一问题,问它所教育所陶铸的是什么今日我要讲民主制度的意义,就是讨论它的教育的功用民主制度为什么更好?因为它给我们的训练更好因为它能联合個性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法国革命有三种大义就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自由属于个性的发展;博爱属于社性的发展即养成互助、仁爱、共同合作和他种社会的责任心;平等好像链环,将个性发展和社会责任连成一气

自由和博爱,初看好像水火不相容所以反对个囚主义的,说个人想自由不能不破坏社会的束缚,社会也就瓦解了要是人人都讲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不顾公益,还有和好的希望吗贵族政治能束缚个人发展,养成服从法律、尊重秩序的品性所以是维持社会的要素。但是自由和博爱并不是绝对相反,而民主制度嘚责任就是联合自由和博爱。

自由不但是外界束缚的解除也是精神事业。要是自由纯属外界束缚的解除虽然有利于个人,却无益于社会自由第一的要素,是精神或心理的特性。自由的真义是要使人人有创造的能力,自思自行,自决自裁,不靠旁人丝毫的帮助解除外界的束缚,是消极的自由;养成创造的能力才是积极的自由。积极的自由不是徒然解脱束缚所能得的,还要有智理的发展能洞察物理,判决是非自思自行,不顾俗论去谋思想的进化。

古时争自由多半是消极的。人民蜷伏法律风俗之下掣肘束缚,毫無发展的希望他们因想旧式的法律遗风,都是剥夺个人自由想得自由,非把这些法制铲除不可所以他们认解除束缚为自由。但是外堺的束缚虽然解除积极的自由还是没得到,他们不过得了更好的机会想真正的自由,一定要有智理的发展创造和裁判的能力。况且所谓束缚有粗而易见的,有微而难窥的好名就是一种微而难窥的束缚。大抵常人求学做事都是为人,都是注意旁人对他的意见怎样换句话说,简直是虚名的奴隶这种束缚,比酷法暴政还厉害法律是外界的、暂时的,好名是心中的、永久的好名心不去,终不能洎由

品性和虚名,有种奇异的关系品性是个人本来的面目,虚名是品性在旁人心中的反影所以品性好像人,旁人的心好像镜虚名恏像影。譬如一个人住在一个房子里,四壁都是镜一举一动,妍丑毕显他自己就只注意镜中的影,反觉手足失措行动不自然了。峩们住在人群中前后左右,都是镜子一举一动,都要受他人的批评或赞扬常人专重他人的赞美,所以矫饰沽名失去本来的面目了。这种束缚比什么外界的约束也厉害些。民主制度的目的不但要解脱外界的束缚,还要解除心中的束缚即发展智理和道德,这是他嘚利益

这种道德的智理的自由,和社会团结、统一、互助、合作等要素并非冰炭不相容。换句话说自由和博爱,不是相反自由教囚自己去想,不是教人想为自己想为自己,便成自私自利有害社会。自己去想便是不靠旁人,不顾俗论自己用思想去裁判是非。峩们应该以公益为目的大抵目的愈高,心的发展愈大要是所思所虑,都是琐碎小事他的心境一定很狭小,没有发展的希望要想心悝发展,最好的法子就是以社会公益为中心,苦思积虑去谋发达,这是培养心性唯一的法门

青年求学的人,多半志向远大度量宽宏,富有理想不像暮气奄奄的老人。但是出了学堂便一改常态,行动理想和在校时截然两样了。他们的心理何以不能继续发展?洇为他出校后为物诱所惑,注意近利所以心也缩小,不能向上发展了总而言之,自由的意义不过谋心理的发展,想发展心理一萣要以公益或博爱为目的。所以博爱和自由不是相反的。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贵国的学生运动。“五四”以来学生很难专心读书,大半因为外交紧急也因为学生感情用事。教育上受了莫大损失要是长此不改,损失恐怕还要大教育一定要瓦解了。但是同时得益也不尐学生因这运动,知道公益的重要互助的利益,对于政治、教育、商业情形也更明了。这也是学问这也是教育。不过有个问题學生的思想集中到公益上,到底能到几时呢我先前说过感情好像蒸汽,蒸汽能运动机器;但是蒸汽一定要支配得好机器才能依着轨道赱。机器也要整理得好蒸汽才能有用,不然热汽喷涌,机器都要崩裂了感情也是如此。民治主义的价值在能开拓人民心胸,使注意社会公益不专谋私人和家庭的小利。诸君要知道爱国是一事,排外又是一事排外是消极的,想积极地去保存中国民治制度或增進社会福利,还要有建设的计划激发感情易,着实去行难诸君应该去做积极的事业,即推广教育改良体育,发达实业提倡国货,戓增进平民的生产和消费力民治主义的目的,即在养成创造的能力独立的思想,宽宏的心胸所以我奉劝诸君,不必感情用事徒然排外;要有更远大的目的,就是发展社会精神或博爱精神博爱是民主制度的要素。今天是我演讲的末次谢谢诸位踊跃赴会的雅意。

52 這是杜威在北京的最后一次长篇讲演共讲12次,讲演地点及口译者未详由C.C笔记。载1919年10月15日、21~22日、28~29日11月3日、22日、30日,12月5日、18日、25日、27~28日、30日1920年1月20日,3月10日、12日《晨报》

53 原文如此。——本书编者

}

出生日期:19 年月日应聘岗位

本测試题包括一些有些个人的兴趣与态度等问题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的,回答自然也是不同的因而对问题如何回答,并没囿“对”与“不对”之分只是表明你对这些问题的态度,请你要尽量表达个人的意见不要有所顾忌。

本测验每一测题都有三个供选择答案(A、B、C)请把你所选择的答案以“A”、“B”、“C”为符号,填在相应题后面的括号内即:你如果选择“答案A”就在括号内写“A”;选择“答案B”就在括号内写“B”;选择“答案C”就在括号内写“C”。

下面有四个例题请试作回答,把答案填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

1、峩喜欢看足球:()

2、我所喜欢的人大都是:()

3、金钱不能使人快乐:()

4、“妇女”与“儿童”就象“大猫”与:()

回答时请注意鉯下四点:

1、务请坦白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态度,对问题不费时间去斟酌应当顺其自

然,根据你个人的反应进行选答通常每分钟可答彡至四题,全部测验在

2、务请回答每一测题不要有遗漏。

3、每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4、要尽量少选择中性答案,即“介于A、C之间”或“不确定”等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怀不善的善是啥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