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道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什么影响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析道教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宗教。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道教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思想来源也比较复杂。道教与其他文化现象处于共生状态。在长期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影响、吸收的过程中,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其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7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3版:理论·实践
&& 往期回顾 & && &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华夏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季方:&&&&道教是汉族土生土长的宗教,缘于中国本土,以老子为主要崇拜对象,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为基本信条,以众多神仙系统为崇奉内容的多神教。道教信仰主要来源于道家思想和古代神话,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儒家思想和佛教精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宗教建筑和宗教用品,都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历史悠久,道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深刻地发掘包括道教文化在内的宗教文化的内涵,吸收、利用其中积极、健康的方面,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道教对中国民俗有何影响
中国有句俗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说民俗极为繁杂而广泛。其内容涉及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节庆等各个方面。一般地说,道教主要与民间信仰习俗关系密切,通过与信仰习俗的联系,进而影响到岁时习俗、娱乐习俗等。资料图(图片来源于网络)道教神灵贯穿民间文化首先,道教所尊崇的神灵是虚幻的产物,然而又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好些赫赫有名的道教神灵,查询其根底,都是起源于民间。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道教俗神,如雷公、风伯、关帝、文昌、门神、灶神、城隍、土地、妈祖、瘟神、蚕神、药王、财神等等,原本都是流传于民间的,后被道教逐渐吸收成为道教神祗,并被贯上各种名号。这既是道教不断扩大影响的一种方式,也是它吸引群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就是说,道教把民间俗神集中到自己的信仰中来,成为道教神仙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过来,道教又利用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经过道教化的神灵又返回到民间,更深、更广地影响着民间的神灵祭祀活动。像城隍、土地、灶神,一般的民众对它们都是无比敬畏的,对这些神灵的崇拜祭祷,实际上也就成了一种民俗。道教特有的一些神灵如八仙,财神,福、禄、寿三星,也得到民间的普遍祭祀。道教法术深入民间习俗道教的法术也深入到了民间,常常与民间的巫术结合而对民众生活发挥重大作用。道教法术有相当部分渊源于民间巫术,经过道教的改造发展,使之更加系统化。道教法术内容也是很多的,如祈雨、疗病、延生、送死、超度、祈梦、求签等道术都与民间巫术结合在一起,使得道教借助民俗而普及,这一点是民间风俗与道教相联系的重要环节。道教影响中国节日风俗民间的各种按固定时间进行的民俗活动,道教也深入到了其间,如春节这个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道教的影子就随处可见,有的风俗沿袭至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请僧道看经,备果酒送神,烧合家替代钱纸,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照虚耗’……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纸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卖乾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以备除夜之用。自入此月,即有贪者三数人为一伙,装妇人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其中所述敬灶神,“打夜胡”,贴门神、桃符及钟馗画像等,都是涉及道教的。民间重视道教神仙诞辰道教神仙诞辰的庆典活动,在民间也极有影响。如吕洞宾、老君等诞辰日,民众多要到道观烧香礼拜。而且,道教的这些庆典、节日,也掺杂了许多民间娱乐方式,变得非常世俗化。这时,有关的宫观就成了民间娱乐的中心,大家所熟知的“庙会”就是此种情形的表现。这也是道教与民俗相关联的重要方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道教文化对中国民俗的影响--《中国宗教》2015年12期
道教文化对中国民俗的影响
【摘要】:正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土生土长的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极深。这种影响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既表现在道教的教义、哲理等思想层面,又表现在道教宫观、道教仪式等宗教层面,同时也表现在具体的世俗生活层面。相较而言,道教对于世俗生活的影响,与大众的关系最为紧密,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中国民俗的影响。道教文化的元素已经融入到中国人娱乐节庆、婚丧嫁娶等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958【正文快照】:
“元宵节”的习俗就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按照道教的说法,主管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其中“天官喜乐”,所以上元节要燃灯,由此也衍伸出后来元宵节观灯的习俗。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土生土长的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继禹;[J];中国道教;2000年05期
卿希泰;[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牟钟鉴;[J];中国道教;2000年06期
吴洲;[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卿希泰;[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黄永锋;[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J];中国道教;2001年03期
卢世菊;[J];中国道教;2001年05期
章伟文;[J];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02期
丁培仁;[J];宗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卿希泰;;[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张应超;;[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张金涛;柔弱;;[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冯可珠;;[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张应超;;[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马腾云;;[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盖建民;;[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李刚;;[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李似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李刚;;[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赖晓莉;[N];成都日报;2006年
孙浩然;[N];中国民族报;2006年
宋文英;[N];联合日报;2009年
李光照 本报记者
袁弘;[N];成都日报;2009年
蓝希峰;[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牟钟鉴;[N];中国民族报;2014年
浦东新区政协委员
浦东新区道教协会副会长;[N];联合时报;2014年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N];中国民族报;2014年
贵州省道教协会会长
张崇新;[N];贵州民族报;2014年
侯志华;[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闵丽;[D];四川大学;2003年
袁瑾;[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张子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香凤;[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陈笛;[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苌乾坤;[D];安徽大学;2012年
杜莹;[D];辽宁大学;2013年
李西林;[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黄欣;[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王梦珺;[D];云南大学;2013年
陈崇研;[D];山东大学;2008年
赵爱民;[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杨波;[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道教文化与艺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