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解:第9课 汉武帝时代代是酷吏太狠还是“人人可杀”

汉武帝:旅游,朕想和司马迁谈谈_突袭网
当前位置&:&&&&汉武帝:旅游,朕想和司马迁谈谈
热门标签:&
汉武帝:旅游,朕想和司马迁谈谈
编辑:李利平
在这里,读懂中国旅游经典在两千年前亚欧大陆的版图上,并存着两大帝国:西方罗马,东方大汉,相互比拼着实力。要想富,先修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第一条罗马大道,是运盐的“盐路”。罗马士兵打仗,发的工资居然是盐(salt),所以,英语中,薪水叫salary,沙拉叫salad,都是“靠盐吃饭”。无论中西,盐是国之大宝,天下税赋,盐利居半。生活有盐有味,事业有言有位。汉武帝决定一招致富,于是,“盐铁专卖”成就大汉帝国的空前强盛。除了国内盐语,还得有世界话语权,汉武帝决定出去巡游天下!01 马踏匈奴,中国国家旅游标志中国旅游的标志是“马踏飞燕”,还是“马踏匈奴”?“马踏飞燕”是郭沫若取的名,形容天马飞过燕背的凌空飞速。但人们觉得,论速度,燕子不算什么好鸟,能超过燕子也不是什么好马,应该是龙雀或者飞隼,才配得上这匹汗血宝马。铜奔马出土的墓葬主人是东汉开国功臣张将军,在镇守张掖期间,还从事文创产业,为朝廷铸造青铜器,获得“金马张”的雅号,名副其实的汉朝非物质文化传人。作为将军兼设计师,首先考虑的不应是什么“鸟事”,而是如何展示大汉雄风。否则,匈奴太凶,令汉朝汗颜。和亲,娶了媳妇,照打;送礼,收了礼物,照打。公元前200年,竟然将刘邦围困在山西大同,史称“白登之围”。堂堂汉高祖竟然贿赂单于老婆,才得以逃脱。匈奴首领甚至写信给吕后,想和她谈一场草原之恋。汉武帝上任后,铁腕外交,图制匈奴,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匈奴驱赶至玉门关外,歼敌4万余人,奠定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底气。在霍去病墓前石刻中,最有名的是“马踏匈奴”,昂首的战马,四足踏着手握弓箭而表情绝望的匈奴首领。匈奴出土的鹰型金冠,代表着对鹰的图腾崇拜。所以,“马踏飞燕”的造型,应该是马踏匈奴的艺术表现形式。威震匈奴的汉武帝,一不小心催生了中国旅游logo。02 丝绸之路,历史张开肩掖,今天拥抱世界河西走廊,犹如中原通往西域的一叶方舟,悬挂着祁连山脉的冰雪云帆,乘渡绿洲沙浪,羌笛启程,春风不逝。将匈奴赶出河西走廊后,汉朝的版图,向西推到玉门关以外,东北包含朝鲜中部,南部越南中部。昔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变成了“春风十里不如你,芬芳还在我怀里”。河西四郡的建立,昭示着大汉气魄,自东向西,武威――“武功军威”,张掖――“张国臂掖”,酒泉――“甘泉若酒”,敦煌――“敦大煌盛”。河西走廊是“西北建瓴”的十字路口,宋元之际,西夏崛起,吐蕃北望,蒙古南征,中原风雨。西夏统治时,取张掖的甘州和酒泉肃州的字首,设甘肃军司,成为甘肃的源头。(李小波,甘肃之源,大美甘州,《中国国家地理?甘州特刊》2015)汉武帝奠定的丝绸之路,长袖善舞,破茧成蝶,让汗血宝马裹挟着历史烟云,伴随着敦煌飞天和酒泉卫星基地,古今穿越,天地飞越。西汉疆域图(张其昀《中国历史地图集》)2014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批准为世界遗产,33处遗迹(河南4处,陕西7处,甘肃5处,新疆6处,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构成的跨国之旅,古今一体。100年前,英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写下《历史的地理枢纽》,首先指出,欧洲的历史是反抗草原部落进攻的历史。然后提出他著名的“陆心说”理论。“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二战时期,希特勒的战略家豪斯浩佛是麦金德的忠实粉丝,他认为如果不占领东欧和苏联的欧亚腹心,就无法统治世界。于是,欧洲第二战场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斯大林格勒展开。面对强大的德军,朱可夫元帅制定了城市内贴身巷战的计划――“拥抱敌人”,誓死卫国,催人泪下。汉武帝与麦金德,丝绸之路上的东西对话麦金德的“大陆腹心”,包含了从东欧到中国新疆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世界的两大阵营,一是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一是海上的合围地带。二战后,苏联和美国的争霸格局,正是麦金德的百年预言。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历史的地理枢纽,今天的大国崛起,海陆之间的中国,舍我其谁!历史张开的臂掖,今天拥抱世界!参加9-3阅兵式国家分布图,黑色代表大陆枢纽,红色代表海洋新月03 成也旅游,败也旅游汉武帝是一个喜欢旅游的皇帝,到全国巡游29次,最长的一次在外面度假长达5个月,这个记录前无古人。但是,旅游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烦恼,源于他和司马迁的恩恩怨怨。众所周知,司马迁为在匈奴被俘的将军李陵辩解的几句,汉武帝真不愧叫刘彻,一刀把人给切了!作为皇帝,你“出此下策”,作为史官,我“下有对策”!你想名垂青史,我就秉笔直书,司马迁把汉武帝的“功绩”主要记在《史记?封禅书》里。“封”就是在泰山山顶祭天,“禅”就是在山下祭地,皇天后土,君权神授。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祭祀山川,无可厚非,司马迁也说,自古以来受天命为帝王的人,何尝不封禅?“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史记?封禅书》)同时还引用孔子的话说:“知E之说,其於天下也视其掌”,意思是懂得了祭祀的道理,看天下如同看自己的手掌一样。但是,写到汉武帝对五岳的祭祀时,司马迁的笔锋一转,画风大变。你汉武帝以祭祀为名,寻找仙人!主题思想是: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第一个骗子叫李少君,自称70多岁,一点不显老,标榜和张作霖一样――老帅,自称活了几百岁,汉武帝一直以为他是个仙人,结果后来居然挂了,汉武帝就把他消号了。第二个骗子叫少翁,说可以把武帝死去的宠妃李夫人召回来,就是那个“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倾国倾城”的音乐美少女。结果,人鬼情未了没促成,oh, my love, my darling,I've hungered for your touch。汉武帝悲从歌来,让少翁见鬼去吧!第三个骗子叫栾大,名如其人,皮肤白皙,长的高大,古人也喜欢这种傻大白,栾大自称与仙人们关系很好,把他们请来后,可以堵住黄河决口,可以炼成黄金,可以拿到长生不老之药。武帝一高兴,封他为五利将军,结果栾大获区暴利,也将了一军,汉武帝怒而杀之。第四个骗子叫公孙卿,比前面几个更能忽悠,鼓动汉武帝象黄帝一样封禅成仙,并牛哄哄的震慑汉武帝:你要求仙人,不是仙人求你,你必须相信自己。汉武帝激动的说:I believe I can fly,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真要能像黄帝一样,升天成仙,我愿意把老婆孩子当破鞋扔掉”。反正后宫几千人,很久才扔得完。这几个仅仅是众多骗子中的佼佼者,司马迁无语了,“羁縻不绝,冀遇其真......方士言神祠者弥众,然其效可睹矣”,你的智慧,难道被阉割了?这些骗子最可恶的是,络绎不绝,前赴后继,组团行骗一个人,众人皆醒而武帝独醉。汉武帝的巡游,奠定了五岳的神圣地位、地理格局和祭祀制度,还设计了中国园林“一池三山”的蓬莱意境。至汉宣帝时,正式颁布诏书,确立了五岳国家祭祀法则。汉武大帝的是非功过,成也旅游,败也旅游!我真想和司马迁谈。End大百科旅游版权归匠心蜀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匠心蜀韵,让景点成为经典
更多精彩 >>>汉武帝时代是法家酷吏太狠还是“人人可杀”?&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未必全对,仅供参考,有些内容是在曲解法家,法有度而昌,法无度,人人可杀,为乱为祸。&
封建社会儒家思想的人有个特点,亲戚朋友门生故吏相互勾结盘踞,豪门氏族不断地膨胀,结为死党,相互攻伐,党同伐异,打击报复。赵匡胤和杨坚都是在朝廷拉关系,最后篡位成功,在政治上聚拢了一批死党。法家不是不讲情,只是公私分开,情归情。法家蒙恬一族受秦始皇家族恩惠,也是讲感情,不谋反,被乱法的赵高诛杀。秦始皇为什么敢于将三十多万精锐和王子都托付给蒙恬,一面是法,一面是情,一面是能力和品格。秦国灭亡,有一个皇亲一直没有率军回去,就是赵佗,宗室将领,作为副将,领了五十万精锐秦军南下,看到胡亥诛杀宗室亲族和法家肱骨大臣,只好自守,自立为王,为南越王。
依法治国,人人可杀也不对,小错误可以放,大错误也有原则的办,按规定办,该杀的绝不留情,不能什么错误都一律杀,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改造的,杀人过多不好,真正的法家也不是杀出来的,而是法威慑,培养法治青年。
&汉武帝时代是酷吏太狠还是“人人可杀”?&
&作者:刘三解&
喜欢串联戏剧性的文人墨客看到这样的桥段,总会感慨“酷吏”不得善终。事实上,张汤被陷害自杀,其子张安世在汉宣帝朝统揽军政大权,一门三侯,传国八代,安度王莽篡汉,二百年间未遭谴黜。与张汤一同编订律令,让汉武帝朝法令愈发刻薄寡恩的赵禹也得享天年。
(张安世(?-前62年)西汉汉武帝到汉宣帝时代的政治人物。是著名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武帝时为尚书令,汉昭帝时,为右将军,以辅佐有功,封富平侯。宣帝时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
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汉宣帝赠给他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为“敬侯”。
2008年,其墓地在西安凤栖原被发现,其墓葬级别非常高。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历史上小人物的戏份很少,往往挤在字缝里,抠出来未必是个故事,却可能隐藏着真相。
汉武帝即位后,田蚡和窦婴两个外戚斗法,中间夹着个配角灌夫,配角总是不甘心,闹事抢戏,在田蚡家的婚宴上闹事,把自己和窦婴都闹进了监狱,不久后,灌夫死、窦婴死,田蚡也被他俩的“鬼魂”吓死了。
男人的三角关系,很有戏剧性吧?如果往深了说,还有窦太后、王太后的婆媳关系;汉武帝朝的新贵和文景旧臣的关系;乃至于窦太后信奉的黄老学说和汉武帝崇尚的儒家思想的关系等等。
但是,这些关系对于汉武帝重要吗?放到他的一生来看,根本不重要。
早在灌夫在田蚡的宴会上作死之前,田蚡已经收集了灌氏家族在老家颍川郡(在今河南省)横行霸道的证据,并向汉武帝申请立案,汉武帝的回复是:“这是丞相的职责,申请什么?”
简言之,随你便。反倒是灌夫更狠,直接掐住田蚡的短处,让门客去谈判,两方各退一步。直到田蚡借机拿下了灌夫,逼着窦婴出头为朋友保命,汉武帝的态度就更有趣了,直接为窦婴开“东朝廷辩”。
东朝是在王太后的地盘上,廷辩是召集三公九卿一同论事,窦婴此时有爵无官,却敢于盛赞灌夫的功劳,进而反诘丞相田蚡诬告、犯罪,一群公卿不但没有替丞相接招的,还有主爵都尉、内史两人支持窦婴,御史大夫则说两边都没错,请您自己决定。这符合剧本吗?
从汉武帝大怒离席来看,绝对不符合。他搞这个民主形式的目的和王太后说得很清楚:“两边都是外戚,所以搞朝会辩论,否则,一个狱吏就能办了!”没想到民主了半天,没人愿意担责任,那就只好集中了。
紧接着,郎中令就“为上”别言两人事,然后是皇帝要求御史追责窦婴在为灌夫辩护时撒谎的问题,并予以逮捕。皇帝自己赤膊上阵,灌夫和他的家人自然死定了。
那么,灌夫为什么必须死?有这么几条:
(1)资产数千万,偏偏喜欢结交豪侠,广蓄门客,每天靠他吃饭的食客能有上百人;
(2)宗族、宾客在老家颍川置办产业侵犯小民利益,搞得当地儿歌都在唱:“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这里的族是族诛、族灭,也就是死全家,可见有多招人恨;
(3)欺凌宗室、侵犯骨肉,这个情感问题是王太后无法容忍的,当然汉武帝恐怕也不愿意自己舅舅被一个白丁欺负。
人情的问题我们不能否认,但前两者实质上是政治问题,而且是西汉初年最严重的政治问题之一,对于汉武帝而言更是龙之逆鳞,触之者死。
《史记·平准书》中盛赞文景之治的国富民饶之后,直接触及这个问题:
“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
什么意思呢?自汉文帝开始,官府执法宽平,承袭自秦朝的法律秩序,在皇帝的刻意松弛下愈发粗疏,(大部分百姓贫穷日渐)少数百姓财富积累迅速,成为富人、豪强,不断通过兼并等手段,开始横行乡里,争夺国家的执政主导权。
其中甚者,已经到了“二千石莫能制”的地步,汉景帝时“酷吏”郅都的成名之战,碰到的就是济南郡(在今山东省)的瞷氏,同姓同宗有三百多家,仗着家里丁口多为非作歹,郅都一到任,直接族灭了瞷氏的首恶,全郡震惊,作奸犯科的人赶紧逃亡。
在治理宽平的时代,郅都这样的人当然可怕,相邻的十几个郡的太守吓得都把他当领导一样恭敬着。
他其实只是个开头。
汉武帝即位后,面对遍布整个帝国的豪强,整治的手段不断升级,先是在旧的廷尉-太守的司法体制下入手,后来又增加了刺史巡部,甚至派出相当于后世钦差大臣的“绣衣直指”,杖斧巡郡,遇到盗贼、豪强不法可以直接调兵攻杀。
在旧的法律体系之中诛灭豪强的名臣,司马迁和班固都将之放入了《酷吏传》中,不过这个“酷”字可不是残忍暴虐的意思,其本义是“酒的味道过于醇厚”,试问,酒该不该有酒味?
答案不言自明,所以对于酷吏们在地方上屠灭豪强的行为,司马迁这个当时人的态度其实是支持的,只是觉得有些过度,所谓“虽惨酷,斯称其位矣。”
比如王温舒。
汉武帝时,王温舒被派提拔河内郡(在今河南省)做太守,还没上任就早早侦查了当地的豪强大族,九月份到岗就下令准备五十匹快马,从河内到长安沿线自设交通站,开始抓捕当地的“豪猾”,也就是大流氓。
接下来就是人咬人、狗咬狗了,各种违法乱纪的事儿牵连出一千多家,定案奏报走他自己的通讯线路,两三天就得了批复,大罪灭族、小罪砍头,杀人杀到流血十几里,杀到郡内大治,街无夜行之人,野无犬吠之盗。
就这么杀到春回大地,必须封刀了(注:当时规定秋冬行刑),王温舒竟然跺脚感叹:“唉!要是能让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哥的大事就圆满啦!”
那么,他的大事是什么呢?杀人。
虽然大事未足,汉武帝对王温舒的成绩还是很满意的,升官接着杀别处。不过王温舒不像郅都、张汤这些前辈,杀人不少,德行却差,不但自己贪出了千金之富,手下人跟他几年也“多以权富”,大老虎带出了一群小老虎。
可惜王温舒受贿被人告发,畏罪自杀不算完,全家还被族灭,两个弟弟和两个亲家也犯法被诛,当时人评价,古时有“夷三族”了,王家更惨,落了个“灭五族”。
喜欢串联戏剧性的文人墨客看到这样的桥段,总会感慨“酷吏”不得善终。事实上,张汤被陷害自杀,其子张安世在汉宣帝朝统揽军政大权,一门三侯,传国八代,安度王莽篡汉,二百年间未遭谴黜。与张汤一同编订律令,让汉武帝朝法令愈发刻薄寡恩的赵禹也得享天年。
&酷吏们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于豪强大族的反扑。
&《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原、上党两郡聚居了大批晋国的公族后人。自汉朝初年开始这地方就出了名的难治理,朝廷只好派敢杀人、好杀人的太守过去震慑。问题是,春秋战国的游士传统犹存,你太守敢杀我的父兄,我就敢去上访诬告你犯法,告不动,我就去杀你的家里人,反正一报还一报,看谁不怕死。
从结果上看,绝大部分太守、县令肯定是怕死的,否则汉武帝就没必要再派刺史遍天下公费旅游。
汉武帝规定刺史的“六条问事”头一条就是:
&(纠察)“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剩下五条,则全部针对二千石的各类不法行为,而且规定刺史只许监察太守、国相这个级别的高官,可见刺史本身只是对旧的行政体系的一个补充,是悬在二千石头上的一只鞭子。
归根结底,在秦汉的法律约束社会的体系下,除了皇帝本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所有人都是这个体系的螺丝钉,无论是三公身份的御史大夫,还是最高司法官员廷尉,或是治政的二千石太守,甚至是最基层受理诉讼的啬夫,都是这套体系里可替换的部分。
同理,作为一台机器,其中妨碍运行的零件,比如豪强、巨商,或是游侠、盗贼,都需要被挫平,乃至消灭。旧的司法体制完成这个任务困难,那就由刺史拿着鞭子督促你来做。地方出了民变,则由皇帝派出“绣衣直指”发兵攻杀,一次性斩首甚至达到一万多,为叛民提供饮食的也要连坐,一处反乱能够牵连数郡,再杀数千人……(这就是问题,叛民其实就是那些被逼的家破人亡的,遇到什么天灾,一着急就造反了,没饭吃,另一部分就是土地兼并的良民大家,逐步崛起为世族豪强,一味的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事实证明,不合适的零件是杀不绝的。民乱一起,小吏怕抓捕不着,自己掉脑袋,干脆就不报告,偶尔有到了地方政府的信息,地方领导也怕担责任,干脆也不报,上下勾结,反正过一天算一天。
西汉帝国此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这是酷吏的错误吗?
肯定不是。
西汉的法律社会体系来源于秦,其基础是原子化的小家庭乃至个人,通过细致到刑徒的口粮该吃多少、精确到10分钟的业务计时、物资转运的里程明细等等的律条规范,构成了一个以大分散农业为主体,以国营刑徒工厂为辅助的耕战机器。
秦朝的速亡,让汉朝的开国君臣充满危机感,这才有了萧何更订汉律九章,才有了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时代的无为而治。
此时,原本贴合得严丝合缝的机器零件在具体的行政中被放开了,财富在自由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制度间的灰色地带,豪强、巨商、游侠这些被秦法深恶痛绝的东西也在野蛮生长,直到将他们的藤蔓伸到黑色或白色的地带。
此时,依法治国,人人可杀。
中国法学先行者张汤:从小审老鼠的天生法律人
&【审老鼠出身的大法官】
张汤是今陕西长安县人,从小受父亲影响,熟悉法律条文,很有法律天赋。因为偶然的机会,他得到提升,在审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一鸣惊人,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之后与赵禹一起编定《越宫律》、《朝律》等书。
张汤执法严酷,但很会做官。他审理案件时,一方面注意法制影响,一方面总打着儒家经典的大旗,因此很得汉武帝赞赏。作为御史大夫,张汤参与了汉武帝时期的很多重大改革,比如货币改革、盐铁国营等。汉武帝对他十分信赖,一度架空了丞相,国家大事基本上是由他和汉武帝一起商量裁断。不过,树大招风,张汤也因此受到诬蔑,最后不得不自杀。他死后大家才发现,他的家产都是依靠薪水积累而来,是个难得的清官。
&【审判老鼠的断案神童】
汉代的县丞是县里头掌实权的人物,虽然职务比县令低,但却掌管一县的民政、财政、司法、教育等各项工作。张汤的父亲曾任长安县的县丞,张汤整天跟随着父亲,把县丞的行为处事暗中学了不少。
有一天,张父出门,让年幼的张汤看守家门。年幼被人欺,没想到连老鼠也欺负人,张汤在家的时候,家里的肉被老鼠偷吃了。张父回来之后十分生气,把张汤狠打了一顿。张汤挨了打,马上找到老鼠洞,一边用烟熏,一边开挖,终于捉住了老鼠,老鼠洞里还有不少吃剩的肉。
张汤把老鼠大打了一顿,然后学父亲审讯犯人的样子,记录下口供,还核对证据,一套审讯程序和经验丰富的老狱吏写的没有一点差别。张父又惊又喜,以后便让儿子帮忙写判案文书了。
张汤虽然算是神童,但他的家庭背景让他难以因此获得出路。张父死了以后,张汤依靠父亲的关系,在长安县做了个小吏。
【烧冷灶打入权贵圈】
& 长安县紧挨着首都,所以时常会关押某些重要的囚犯。张汤因此结识了一些权贵。
周阳侯田胜担任九卿时,因获罪被关押在长安县。张汤没有嫌弃他是犯人,还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尽力帮助他。后来田胜不但被释放,还被封侯。因为这段危难之交,他很看重与张汤的友谊,也了解张汤的才华,便到处推荐他,把他引入到权贵圈子里。
朝中有人好做官,张汤因此职务不断提升,先后在内史府和宁成两个部门任职,表现优异,便被推荐给了丞相,工作也调到了茂陵,负责建造皇帝的陵墓,这可是个肥缺。
张汤在各个职位上都表现得很称职,因此,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时,便延聘张汤做秘书,后来又把他推荐给了武帝,后者让他担任御史,主要工作是处理诉讼。
恰好当时发生了著名的陈皇后巫蛊事件,武帝希望能长生不老,对诅咒自己的人极端痛恨,张汤处理案件时雷厉风行,严究了所有涉案的嫌疑犯。案子审理完毕,张汤马上得到了武帝的认可,同时升了官,担任太中大夫,负责制法。
在这段职务生涯中,他结识了另一位法官赵禹,两人一起制定了许多法令,来监督官员的行为。武帝对此很满意,张汤和赵禹因此都被擢升,前者担任廷尉,后者担任少府,照料皇帝的日常生活。两人的职位都属于九卿之一,十分尊荣。
&【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官】
张汤是从底层爬上来的官员,待人接物十分老到,即使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笑脸相对。在工作上,张汤也从不马虎,他用心揣摩武帝的心意,力争让上下全都满意。
武帝时代统治的特色是外儒内法,表面上说的是儒家的一套,但实际施行都是按照法家路子来。张汤知道这一点,因此在组建廷尉府的时候,招揽了不少儒士,尤其是学习武帝喜欢的《尚书》、《春秋》等著作的人。对于大案件,总用这些经文来解释。
上奏给皇帝的案件,他一定把案件的由来以及断案的依据写得清清楚楚。如果判罚获得武帝肯定,他便把判决写下来,并写到法令里面,以备后来参考,同时也能显示出武帝的睿智。如果武帝认为判罚不公正,他便揣摩武帝的意思,说自己的下属里有某某曾经如此建议过,可惜自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过错。倘若某个判决得到武帝的赞扬,他也从不居功,总是如实说这是某个部门的某某写的,用这样的方法,他向武帝推荐了不少人才。
张汤手下的官员,有的人执法严厉,有的则比较温和。遇到案件时,他就揣摩武帝的心理,武帝厌恶的人,他就让执法严厉的人主持工作;武帝想要宽免的人,他就让执法温和的人处理。因此他的发落总能让武帝满意。
张汤很注意官场礼貌,礼尚往来从不缺礼数,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办案时对豪强世家特别严厉,对待小家小户则常施恩惠。因此虽然他执法严酷,但名声还不错。在他的引导下,他手下的酷吏都懂得与经学大师拉关系,丞相公孙弘对此甚为满意。武帝对他也信任有加,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 【武帝的法制专家】
汉武帝时期的法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王国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内需要打压诸侯王、豪强权贵,对外需要对抗匈奴。北方的匈奴长期威胁着王国的安全,汉武帝之前一直靠和亲屈辱来维持,即使这样,仍不时会遭到抢掠。汉武帝再也难以容忍匈奴了,觉得和亲政策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是养虎为患。不过,打击匈奴之前,先要把朝廷的反对声音消除。对此,习法的张汤对于汉武帝就异常重要了。
另外,打击匈奴需要钱,张汤提出许多经济政策,比如制造银币、发行五铢钱,以及由国家垄断利润丰厚的食盐和钢铁生意,发布了许多打压排挤大商人的法令等等。张汤提出的方法类似现在的国营企业,效益不高可以想像,但这种手段让汉武帝赚了不少钱,因此张汤很得武帝的青睐。张汤生病时,汉武帝亲自跑去看望,可看出对他的重视程度。
匈奴在汉代总是骚扰一段时间就跑来要求和亲。有次,匈奴人又来提亲,儒家博士狄山大谈和亲的好处,又抨击汉武帝征讨匈奴花费太多,得不偿失。张汤马上指责狄山没有见识,看不到征伐的好处。为了压制内部的反对声音,汉武帝把狄山派去守卫边塞,后者去了不到一个月,就被匈奴人给杀了。从此以后,再没有大臣敢提和亲了。
【清廉法官也有弱点】
& 张汤受宠时间不是很长,他担任御史大夫七年以后,就被抓了起来。
张汤有一个政敌叫李文,经常故意找张汤的碴。张汤的心腹鲁谒居查访到李文身上不干净,便匿名告发他。李文的案子落到了张汤手里,他轻易地判了李文死刑,消灭了这个死对头。因此,张汤对鲁谒居十分器重,后者生了病,张汤不但亲自去看望,还为他按摩脚。
张汤审理的案件太多,得罪的大臣不少,这些人千方百计打击张汤。上述事件张汤虽有过错,不过最多算公报私仇,李文自身也确实有罪。不过,毕竟这让反对他的人得到了一个突破口。
赵王刘彭祖依靠造铁发财,张汤提倡的造铁国营方案得罪了他,他一直盯着张汤,告发张汤与下属鲁谒居关系过于亲密。当时鲁谒居已经死了,鲁谒居的弟弟误解了张汤,因而揭发张汤与其兄联手加害李文。因此,武帝派人调查张汤。
这时,张汤的另一个政敌丞相庄青翟也出手了,他指使自己的三位长史,诬蔑张汤与朋友田信一起囤积居奇,利用职权牟利。汉武帝听了以后很生气,派人去训斥张汤。
汉代的法令不仅严酷,也很奇怪。官员犯了罪,不管是贪污也好,什么都好,如果在皇帝抓他之前能够自杀谢罪,一般便不会再追究他的责任,因为大家觉得他还有骨气。
正是这种习俗,让张汤不得不自杀。他死了以后,家中财产竟未超过五百金,证明了他的清廉。汉武帝知道了以后,马上派人去调查诬蔑张汤的人。朱买臣等三个长史都被处以死罪,丞相庄青翟也畏罪自杀。
汉武帝觉得对不起张汤,因此对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多加照顾。张安世后来被封为"富平侯",一直受到汉武帝的宠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刘三解:汉武帝时代是酷吏太狠还是“人人可杀”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16:42
  接下来就是人咬人、狗咬狗了,各种违法乱纪的事儿牵连出一千多家,定案奏报走他自己的通讯线路,两三天就得了批复,大罪灭族、小罪砍头,杀人杀到流血十几里,杀到郡内大治,街无夜行之人,野无犬吠之盗。  就这么杀到春回大地,必须封刀了(注:当时规定秋冬行刑),王温舒竟然跺脚感叹:“唉!要是能让冬天再延长一个月,哥的大事就圆满啦!”  那么,他的大事是什么呢?杀人。  虽然大事未足,汉武帝对王温舒的成绩还是很满意的,升官接着杀别处。不过王温舒不像郅都、张汤这些前辈,杀人不少,德行却差,不但自己贪出了千金之富,手下人跟他几年也“多以权富”,大老虎带出了一群小老虎。  可惜王温舒受贿被人告发,畏罪自杀不算完,全家还被族灭,两个弟弟和两个亲家也犯法被诛,当时人评价,古时有“夷三族”了,王家更惨,落了个“灭五族”。  喜欢串联戏剧性的文人墨客看到这样的桥段,总会感慨“酷吏”不得善终。事实上,张汤被陷害自杀,其子张安世在汉宣帝朝统揽军政大权,一门三侯,传国八代,安度王莽篡汉,二百年间未遭谴黜。与张汤一同编订律令,让汉武帝朝法令愈发刻薄寡恩的赵禹也得享天年。  酷吏们真正的危险反而来自于豪强大族的反扑。  《汉书·地理志》记载,太原、上党两郡聚居了大批晋国的公族后人。自汉朝初年开始这地方就出了名的难治理,朝廷只好派敢杀人、好杀人的太守过去震慑。问题是,春秋战国的游士传统犹存,你太守敢杀我的父兄,我就敢去上访诬告你犯法,告不动,我就去杀你的家里人,反正一报还一报,看谁不怕死。
相关搜索:...
->->【热点推荐】简版| | ----3g.ifeng.com18-04-16 12: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吏家的小娇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