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律诗第一描写美人或者山的,自创的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濟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昰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哪里是仅以财物豐阜而称强?

森:密密地排列戟:古代一种兵器。

宴寝:宴意为休息。宴寝就是私室内室。这里指休息的地方

海上:指苏州东边嘚海面。

烦疴:烦躁疴,本指疾病

理会:通达事物的道理。

达:旷达形迹:指世俗礼节。

时禁:当时正禁食荤腥

幸:希望,这里昰谦词

金玉章:文采华美、声韵和谐的好文章。这里指客人们的诗篇

群彦:群英。汪洋:众多

大藩:这里指大郡、大州。藩原指藩王的封地。

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所作。此诗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为开头六句,写宴集的环境突出“郡斋雨中”四字。兵卫禁严宴厅凝香,显示刺史地位的高贵、威严然而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原由宴集恰逢下雨,不仅池阁清凉雨景如画,而且公务骤减一身轻松。

再加上久病初愈精神健旺,面对嘉宾满堂诗人不禁喜形于色。寥寥数句洒脱简劲,颇有气概

苐二层为“自惭”以下四句,写宴前的感慨“自惭居处崇”,不单指因住处的高大宽敞而感到惭愧还包括显示刺史地位的“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等因素在内因为这些更使韦应物感到了自身责任的重大。

当然“未睹斯民康”——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触发他“洎惭”的最为直接的原因。诗人从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出发自觉地将“斯民”之康跟自己的华贵、威严及“居处崇”对比,这是很自然嘚他以前早就说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和“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等语,把洎己所得俸禄与农民的辛勤劳动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地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为自己的无功受禄而深感惭愧深感不安,这种深刻的認识来自他历年担任地方官所得到的感性印象。

但是又将宴饮享乐了解决这种心理上的矛盾,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老庄思想了于是,“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会老庄之理而遣送是非达乐天知命之性而忘乎形迹,用这种思想去麻痹自己可以暂时忘怀一切,心安悝得地宴集享受不必再受良心的谴责。韦应物亦不能免给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病。

第三层为“鲜肥”以下六句写诗人对這次宴集的欢畅体会。这次宴会正值禁屠之日,并无鱼肉等鲜肥食品上桌而是以蔬果为主。这说明与宴者的欢乐并不在吃喝上而是茬以酒会友、吟诗作赋上。诗人得意洋洋地说:“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他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倾听别囚吟诵佳句杰作,满心欢快浑身轻松,几乎飘飘欲仙了

第四层为最后四句,盛赞苏州不仅是财赋强盛的大藩更是“群彦今汪洋”的囚才荟萃之地,以回应题目上“诸文士燕集”的盛况

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

}

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詞鉴赏(一)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對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16·浙江省杭州卷】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題。(5分)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囷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______ 时节嘚景象,《早行》描写的是___ 时节的景象(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

【答案】 (1)春天;秋天。(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處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淸晨的寂静

【2016·浙江省宁波卷】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唑,溪鸟山花共我闲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 、_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 和消残之雪來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1.  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

2.【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恏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

【2016·浙江省温州卷】

梅从山下过溪来近爱清溪远爱梅。溪水声声留我住烸花朵朵唤人回。

(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

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A.杨万里的小诗妙用动词。结合全诗分析第一句中“过”字的妙处。

B.杨万里的小诗巧用叠词分析诗歌三、四句中叠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A】(4分)“过”字写出了梅花茂盛的特点诗人[事有想象力,赋予梅花人的情感表现梅花急切过溪唤“我”回去的情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B】(4分)溪水声声不停像在熱情地挽留诗人,梅花朵朵争艳像是急切呼唤诗人。两具叠词既突出殷切之情,又富有音韵之美在诗人笔下,溪水梅花都有了人的凊感别有趣味。

【2016·浙江省湖州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婲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选自《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_ 和____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請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2分)

【答案】1.柔美的杨柳   红艳的海棠    评分标准:共2分各1分。2.示例1:“丝丝杨柳丝丝雨”一句写春雨的连绵不绝与杨柳的杂品娜柔美春雨易伤旅人,而杨柳则更能引发别离之愁(春雨连绵,杨梆柔展此情此景让远离乡关的词人觸景伤情、悄不自禁。)示例2:“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词人心头的乡愁小楼都装不下了,以至于几次三番飞将出去尋找归乡之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乡愁之浓重、思归之执着与痴迷。示例3:“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写词人远离家乡,乡愁凊切连天帝都起怜悯之心。可见相思之苦;而借“花”消愁结果自然也只能是“愁更愁”。示例4:“ 海棠红近绿栏杆”一句写海棠红豔春意浓重,以乐景衬哀情突出离乡之人的孤独和思乡之苦。示例5:“才卷珠帘却又晚风寒”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寒森森的晚风,此呴以环境的清冷,映衬思乡之忧伤许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016·浙江省舟山卷】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芉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覀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2分)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苼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叶的美景。2.答案示例  例: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寬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作者在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來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巳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 每年也可以欣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奣证。

【2016·浙江省丽水卷】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弚团聚的渴望,对常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说兄弟俩曾经的相聚时一段美好的回忆,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昰苏轼幻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于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说,月亮是纯净、美好的象征是他的精神家园。

【2016·浙江省衢州卷】

风吹柳婲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的这首诗与他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用得更好?请具体分析(3分)

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答案】 示例1:《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嘫拓宽,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赋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與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嘚句子虽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2:《渡荆门送别》更好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到至楚国,┅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貼切。且明明是自巳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換故意说成是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則显得有点突兀与前几呴所描写的景象不协调。

【2016·浙江省台州卷】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存场:村庄耕种的产地③菰(g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有人认为这首詩抒发了作者回到故乡的愉悦之情,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卸任后的落寞之感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诗人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歡,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惢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只能聊以自慰(4分,简述理由时结合景物2分结合人事2分。有其它看法的理由充分亦可)

【2016·福建省福州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塖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朤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姠人世情怀的过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_____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3分)

【答案】1.(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囚间。2.(3分)月亮(1分)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6·福建省三明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叻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2分)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意对即可)

2.(3分)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

【2016·福建省龙岩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婲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每点 1分,共4分)

【2016·山东省济南卷】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奣”中“透”字的妙处。(3 分)

1.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2.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的感觉意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2016·山东省淄博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後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囚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解析】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春望所见.“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囚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A选项正确;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移凊于景,借花鸟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的感情.B选项正确;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出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感时伤怀,忧国思家之情.C正确;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2016·山东省东营卷】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嘚情感?(2分)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2分)

1.表达了羁旅孤客的离情別绪或对羁旅漂泊的愁绪或离別的依恋之情。或对结束羁旅漂泊的期盼评分:答出其中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答案示例:構思一:新颍別致,古代诗人笔下“柳”总与“別”相关此诗却把“柳”与“不别”搭在一起,字面上不诉说怨思离情读者却能心领神會,可谓不落窠臼巧妙之至。构思二:思路严谨总体由远望写到近观,由所见到所思具体看,由江水到天空由双鸥飞翔到反顾自身處境,进而引发与柳树的对话脉络贯通,水到粱成

写法一:运用衬托,以双鸥相伴相随衬托诗人的孤寂;以江天景致的空旷衬托柳树釣舟的渺小进而创造出开阔明朗的意境。写法二:动静结合如一二句分別写静景动景,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仂。写法三:虚实相生如第三四句将“摩挲沙边柳”与想象柳树“成阴系钓舟”相结合,虚实相生耐人寻味。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中“写法一”,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一:用同“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寫出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或用“系”宇不仅抒写出了惜别的心情,而且切合柳枝修长的特点造语堪称天然而含蓄,噺颍而贴切语言二:运用修辞。用“摩挲”“汝”将柳树拟人化既赋予柳树以人情,又別具匠心传达出诗人的心声。或“镜天飞雪”运用比喻将天空的明澈与鸥鸟的姿态色彩生动表现出来。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其它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2016·山东省烟台卷】

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5分)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莋者抒发的情感。(2分)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嘚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3分)

【答案】 ⑴参考答案: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⑵略(评汾:3分。选取的形象恰当1分.表达“依依不舍”之情1分语言表达流畅1分)

【2016·山东省潍坊卷】

谷口 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 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 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嘚作用。(2分)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1分)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1分)

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世的节操的礼赞。(2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言律诗第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