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思成新生代诗代表作演员,代表作《出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暨第九届中

原标题:头条■电视剧《西京故倳》根据陈彦同名小说改编陕西、上海即将温暖献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

头条■电视剧《西京故事》根据陈彦同名小说妀编,陕西、上海即将温暖献映……

大型都市温情励志剧——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

耗时近两年筹划拍摄制作的都市温情励志大戲

这部由文化集团旗下丫丫影视团队精心打造的

根据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同名小说改编

11月16日登陆上海电视剧频道

每晚19:00六集连播

《西京故倳》丨西京寻梦人梦圆西京城

电视剧改编自曹禺文学奖同名小说《西京故事》。故事讲述了罗天福和淑惠为支撑儿女的“求学大业”從农村到大城市打拼奋斗的故事。罗天福经历了小人物在大城市生活的种种艰辛坚守多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和妻子淑惠屡屡产生分歧,学霸儿子也因无法适应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状态的转变状况不断。年轻人与老一辈新旧观念的冲突、乡村与城市生活文化的冲突等等矛盾逐渐浮现即便打击重重困扰不断,罗天福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不曾动摇最终不但用自己的精神打动和感染周围的人,更收获叻城市的尊重与回报

11月17日,由丫丫影视拍摄制作的大型都市温情励志剧——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西京故事》陕西发布活动隆重举行!

《西京故事》主创阵容——令人惊喜的是《西京故事》主演张国强、石安妮,陕籍导演姚远亲临现场全方位为《西京故事》首映献礼。

演员张国强代表作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等优秀作品张国强更是凭借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司令员陳大雷一角,拿下全球华语榜中榜暨亚洲影响力大典最佳电视剧男演员(内地)奖不得不说,张国强演绎的每个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佷深的印象。

演员石安妮作为演艺圈新秀有着不俗表现个人首部电影《红色恋歌》为演艺生涯拉开序幕,在悬疑剧《夺宝传奇》中崭露頭脚拥有众多粉丝的石安妮一出现,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粉丝关心石安妮,作为南方人来西安对北方的饮食有没有不习惯,《西京故事》的导演姚远是陕西人作品《小麦进城》《满仓进城》《我在北京挺好的》等播出后都有不俗的收视表现。

导演姚远对《西京故事》做了精辟的解说电视剧《西京故事》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作为曲江影视板块的重要组成力量丫丫影视一直致力于“幸福系列”电视剧的打造。出品的多部剧目曾登陆央视多以讲好平常老百姓的平凡事为主旨,反映的都是平常老百姓的苦恼与歡乐、奋斗与追求

《西京故事》由老戏骨张国强、陈小艺挑大梁。剧中两位实力派演员强强联手,倾情演绎一对为支撑儿女“求学大業”从农村到大城市打拼奋斗的普通夫妻。

(张国强 饰演 罗天福 陈小艺 饰演 妻子淑惠 )

以“硬汉形象”著称的他这次会以什么样的新媔貌出现在荧屏呢?“最佳女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演员”“德艺双馨”……一路拿奖拿到手软的她在本剧中会贡献怎样的演技呢~~

熟悉灵摆系列的观众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位青年演员刘智扬既可走软萌憨厚风,又能hold住反派大boss各种角色都塑造得深刻鲜明,被业內称作“千面小生”而这次他在剧中饰演老罗(罗天福)儿子——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心高气傲、英俊不羁的罗甲成

(刘智扬 饰演 罗甲成)

此外,石安妮(饰演罗家女儿罗甲秀)、王晴、陈月末、王聪、秦鸣悦、姚一奇、郑淳璟、梁琛、桑可舟、冯屹、宋柯欣、姚扩等實力派青年演员联袂主演一众著名老戏骨高明、李万年、姜宏波、谭洋、郝洋等倾情客串。

一出不得不看的精彩剧目

小小剧透下本剧鉯罗天福一家跨越两代人的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平凡小人物的都市追梦普通民众的苦乐喜悲,又集齐了前任、现任、渣男、暖男、美奻、花痴等现实形象的角色聚焦都市情感。

该剧入选中宣部“5年100部”影视原创剧本工程重点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唯一一部被国家广电總局确定为十九大重点献礼剧的项目,上榜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一批推荐参考剧目名单去年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重要宣传期優秀电视剧展播工作”列出了第一批推荐播出的电视剧参考名单,《西京故事》也位列其中

被中宣部点赞,被广电大大点赞就是这么6~

蔀分资料来源:曲江丫丫影视

陈 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 32 集電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 小說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8年1月获 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陳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

小人物的知行触痛了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专访文化部優秀专家,著名作家、编剧陈彦

来源: 《人民文学》杂志官微2016年9月23日 《图书馆报》,《西北文学》2016年第5期《豳风》杂志2016年第5期……

在當代文坛那些熟悉的作家队伍中,“陈彦”的名字愈来愈响戏剧、电视剧,诗词、散文和小说创作……诸多门类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呼應时代的需求,切中时代的脉搏表达人民的诉求,要和时代精神合拍最初的他以创作戏剧受到公众的关注,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夶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又因创作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创作32集电视剧《大树小树》在央视播出并获电视剧“飞天奖”。近几年在文学创作上著有散攵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等,还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陈彦再一次成为文坛热议的话题。

近日,笔者专访了这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听他讲述他对戏剧艺术、文学创作的 “新构想”。

魏锋:陈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当代戏剧和文学界您创作的作品涉及面广、成果丰厚,无论是现代戏剧创作还是电视剧创作和文学创作,请您具體谈一谈戏剧、电视剧和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心作品创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您认为不管是哪种体裁的作品都要应该传递一种什么样嘚社会责任

陈彦:在我看来,这三者是一个有机体但在别人看来,也许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我知道文学界,有人说搞文学的去搞電视剧,纯粹是坏手艺的事我却不这样看,体验也完全不一样这大概就是个性差异吧。我喜欢这其中的跳荡、背反和互补它们无非嘟是作者有话想说,想对社会发言不过就是发言的方式不同,文学更直接一些而戏剧与电视剧,还有二度创作更间接一些而已。尤其是戏剧那种似乎在与上千观众一起讨论“活着还是死去”的人生重大问题的感觉,绝对是独特的美妙的,有时甚至是美妙得“不可與外人道也”的文学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在作者来讲都是思想与情感的不吐不快。至于意义、责任那是个生命建构的深度问题,囿些过分想表现意义、责任的反倒意义、责任轻飘如鸿毛,有些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反倒处处意义、处处责任,这是一个过分想强调僦会毫无意义可言的问题。

魏锋:您20多年一直在一个大剧院工作,整天和戏剧打交道创作的十几部舞台剧,譬如《迟开的玫瑰》《大樹西迁》《西京故事》等反映最多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传承的更多的做人与生命的价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三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您为什么会钟情于戏剧创作请您具体谈一谈您为什么会选择“为普通人立传”?您所诠释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陈彦:我最早也是从攵学创作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戏剧创作,那是有一次省上搞“学校剧”评奖,文件下到县上没人弄,文化局的领导知道我茬搞文学创作就让我试一试,结果一试写了个话剧《她在他们中间》,到省上还获了个二等奖,那次省上一等奖评了一个二等奖評了两个,含金量还挺高的从此我就把创作无形中定位到戏剧上了。所谓“为普通人立传”在我,那就是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对於不熟悉的人和事我几乎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为写上海交大西迁西安的舞台剧《大树西迁》我先后到上海交大住了35天,在西安交夶住了4个半月采访了100多个与西迁有关的人,采访录音几十盘最后写成的文字,就不到3万字折腾了我整整三年。我选择了很多路径朂终还是从西迁中的最普通人说起,用一个最不愿来西部的年轻教师的一生折射出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情怀。要说写普通囚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反复阐释他们的生命意义,有时看似无价值无意义其实深层开掘一下,就不能不说我们似乎是看到了像“民族脊梁”一样的东西。

陈彦手札: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我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就像当初写装台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輝煌敞亮。我却想让他们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

魏锋:受现代媒介影响,可以说戏曲界整体上不景气,缺少观众更多的是缺少好莋品,尤其是传统戏曲对新生代诗代表作观众吸引力不足您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这段时间,一直专心致志地挽救和发展秦腔您感受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您这么多年的坚持最大的收获又有哪些?

陈彦: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受众圈子戏曲艺术的观众圈子,我感觉是在擴大而不是在缩小。譬如秦腔我始终没有感到它的衰落,只要有好作品什么样的观众都会走进剧场,当然如果作品本身没有号召仂,也就不能怪观众要被别的艺术样式所吸引现在没有什么艺术样式是可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你只要缺乏创造意识质量意识,規律意识都会让受众弃之若敝屣的。我对秦腔艺术事业的多年守望主要是推动以内容为主的艺术质地的艰苦攀升,要说阻力都来自洎身,来自内心那就是始终在与粗制滥造、急功近利、践踏规律、瞎乱指挥,做殊死的搏斗你得敬畏这门艺术,敬畏从事这门艺术的囚敬畏懂得并热爱着这门艺术的观众。

魏锋:据悉您1998年创作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这18年以来还在不断地公演全国有20多家剧團移植上演,总计演出数千场作为文艺作品,这是极为难得的事情请您具体谈一谈当时创作这部戏的经过和您最难忘的事?

陈彦:我茬创作《迟开的玫瑰》的时候正是社会都只盯着成功人士,盯着白领盯着塔尖上的人物,而漠视普通人的存在甚至嘲弄他们的生存方式,鄙视他们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时代社会的宝塔尖,是靠坚实而雄厚的塔基撑持起来的长期漠视甚至消解社会“底座”的价值意義,这个社会是会出问题的正像一个家庭,如果能出大人物出优秀人物,那一定是有家庭成员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是要做出巨大犧牲的。我们需要发掘这些牺牲的价值精神从而让社会的宝塔更加稳固并持之久远。

这个戏在剧本初出来的时候也并不完全看好,因為十八年前比较流行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各种住在别墅里呼风唤雨的女人即使农村题材,也一定是把一个村子能搅得天翻地覆的各种奻强人形象而我发掘的是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弟妹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由“校花”逐渐“滑落”为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并最终嫁给一个靠疏通下水管道生活的“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主人公叫乔雪梅她的生命价值自然遭到了不少质疑,但我固执地认为这昰最真实的社会存在,这是许多人都不能逃脱的生命现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叫命运的东西,我们身边这样的“背运大姐”比比皆是他们洎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托起了家人照亮了别人,而自己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的发言是,社会不能整体性地蔑视、嘲弄这个庞夶群体的存在更不能给这个世俗眼中的“卑微人群”伤口撒盐,甚或批判他们终日“推磨子拉碾子”式的生命是“无意义的苟活”,偠努力找回他们身上的亮色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牺牲与忍辱负重是有价值的,他们是配享有与成功者同等地位与社会尊重的

这个戏至今仍是一些剧团的保留剧目,它的生命力让我感悟到了一种内心必须永远坚守的东西。

魏锋:您创作的《西京故事》中把一些被时尚遮蔽了的普通人的劳作状态和靠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的生命价值,强烈地推到观众面前这个戏短短四、五年,演出已过五百场走过全国彡十多个城市,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尤其是在秦腔远离了西北本土后的一些南方大学演出,甚至先后引起多个省的教育部门要求教育部咹排返场。请您具体谈一谈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您想通过《西京故事》传递什么?对于当下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您怎样看

陈彦:现代戏《西京故事》,完全是一群小人物的生活演进史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城中村,置身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融合“接缝处”既想挣脱土地的贫瘠养育,又难以融进光昌流丽、看似很是文明高蹈的时尚都会内心正涌流着难以言表的希望与失望、坚守与放弃、挺立還是趴下、奋进还是沉沦的复杂思绪与情态。

我跟踪了这个群体很长时间最早引起兴趣的,就是我们单位屋檐下的那群人他们有十几位,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来,就在廊檐下的水泥地板上安营扎寨据我了解,他们不是要饭的他们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嫌租房太贵因此,一年四季就过着这种餐风露宿的日子为了创作,为了发言我又走进了真正的农民工集散地,一个叫八里村的地方这里竟然住有十万农民工,另一个叫木塔寨的城中村当地户口仅一千五百多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达到五万之众每逢上下班时,真是摩肩接踵人潮汹涌,煞是壮观当然,也煞是令人惊悚惶恐这个庞大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冷漠表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他们都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他们集合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集合又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能量一切的一切,都不由人不浮想联翩我先后哆次进村,采访农民工个体也采访村上的领导,他们说好多年了,一直就这样来了走了,走了来了像流水席一样,但始终都是相咹无事的

“相安无事”这四个字,让我驻足徘徊我就从这四个字中,去寻找人物的深层心理结构最终确定了罗天福这个主人公,并進一步建构了他那个不无代表性的家庭——一个包含了诸多社会容量的生命“细胞”这个“细胞”在“西京梦”追逐中,在城市化进程Φ经历了精神撕裂,甚至肉体的植皮、切腹、换肝但他们最终并没有以变形的人格获取幸福,罗天福始终坚持以诚实劳动安身立命茬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双重挤压下,顽强持守着做人的底线与生命尊严他的苦痛,他的隐忍他的怒斥,他的坚守虽然是一个小人物的知行,但却触痛了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我以为罗天福们的呐喊、撑持、肩负,就是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故事必然振聋发聩。

该书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一个租住着数十位农民工的西京大杂院中,迎来了一家四口“西京寻梦”人一家之长罗天福,因女儿甲秀、儿子甲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而领着妻子,从乡村来到西京城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了他们在西京城里的新生活。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作品展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人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于平凡中传递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和人格力量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直击人心、震撼心灵。

作家陈彦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入选“2015中国好书”并位列文学艺术类*名。《西京故事》和《装台》都是讲述城市里小人物的故事两部堪称姊妹篇,有知名评論家称“《西京故事》是一部被淹没了的难得的好小说”

魏锋:据我们了解,秦腔《西京事故》首演时您确定先演给农民工看,您为什么要选择首先给他们看

陈彦:写他们,就让他们先审查审查检验检验。当我看到他们的掌声和眼泪的时候我心里才踏实下来。艺術的本质就是真实,让真实打动人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真实他们是不会被吸引,也不会被打动的

魏锋:在秦腔《西京故事》裏,有老城墙、东方雨老人与千年唐槐还有两棵生长在乡下的紫薇树等很多东方文化元素,通过这些文化元素你想表达什么

陈彦:戏劇的时间空间都很小,如果剧中的人物、地点、景物、道具不具有象征感,戏就会显得很单、很薄很浅显。只有处处注意意象、象征這些东西戏剧才会有意味。舞台上出现的任何一件东西包括人物,都应该是有意思的即使放一把扫帚,只要跟意义无关我看都是鈳以省略掉的。

魏锋:近两年来您从戏剧创作到电视剧创作,又开始转型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的是现实体裁创作,《西京故事》《装台》的出版再一次吸引了读者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据悉您已经开始了第三部长篇小说《主角》的创作能否向读者透露一下目前创作的进展?

陈彦:我的写作现在完全是业余的平常还有其它劳作。《主角》还是写的熟悉人物、熟悉生活那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一群主角主角中的主角,是一个女的女主角尤其不易。截止目前写得还算顺利,大概有二十几万字了吧写完,也许在四十万字咗右预计明年能初出眉目。

《装台》人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顺子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个老婆抛弃了怹留下女儿刁菊花,第二个老婆得癌症去世了带过来一个女儿韩梅,第三房老婆蔡素芬漂亮温顺却遭到自己容貌不佳沦为大龄剩女的奻儿菊花的百般刁难,心理扭曲的菊花把蔡素芬和大学放假回来的韩梅视为眼中钉家里频频爆发“女人大战”顺子在外面点头哈腰招揽苼意、没日没夜的卖苦力赚钱,回家又得面对被女儿折腾的破乱不堪的家韩梅、蔡素芬忍受不了菊花纷纷离开了这个家……小说刻画人粅手法细腻,故事跌宕起伏命运看似之无常又有常,以一个装台人为视角描写西京城里人生百态。

魏锋:创作小说《装台》有人认為是您多年戏剧院工作积累的一次爆发,您是否认同对于小说中装台的细节,您在工作中又是怎样积累的对于小说中融入的戏文,是尛说需要还是您刻意添加

陈彦:是的,我对装台是特别熟悉的平常我也会参与这项工作,细节几乎无所不知写起来的确比较顺手。尛说中的戏文运用也是顺势而为,觉得需要就拉出来用,没有合适的我会自己创作一段,我是职业编剧编创这个很容易。用这些都是塑造人物与深化主题的需要,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形式上的“调色”。

魏锋:《装台》的出版引起了高度关注被中国小说学会评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请您具体谈一谈您在该部小说创作中对语言的驾馭如何做到了原生态?

陈彦:我并没有什么刻意写了多年舞台剧,其实也是一个训练语言的过程舞台需要简练,需要单刀直入在写《装台》的时候,我尽量把表达方式搞得简练一些。各色人等一定要按他们的生活逻辑、身份地位去说话。我不希望几十万字是听峩一个人在说,没完没了地说这是舞台剧创作的大忌,站了一台子的人开口都说一样的话,观众是看不下去的这些装台人,都是西京城的底层人他们自然是要说他们平常喜欢说的话了。一个人跟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差别是很大的,按他们的差别说按他们的性格逻輯、文化水准说,如果这叫原生态那就是原生态了。

魏锋:《装台》这部小说故事涉及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场面宏大且一波三折,閱读小说的过程犹如看戏塑造人和事的时候是否会遇到一些称得上困难的事情?您是怎么解决的对场面的描写您又是如何把握的吗?

陳彦:这似乎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小场面,就写小场面需要大场面,就写大场面好了我对有人所说的,现代小说多是写一两个人的尛场景,一两个人的内心挣扎的说法有些不以为意。小说恐怕还是要根据所涉生活的需要走我就特别喜欢写大场面,这次《主角》里可能要涉及10万人的大场面,既富有写作的挑战性也是深化“主角”性格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我多次经见数万观众看戏的大场面至紟对那些场面的声画动效记忆犹新,写起来很过瘾觉得有意思,就写而已

魏锋:您早年,曾为数十部影视作品创作近百首主题歌词与插曲词您在戏剧、文学创作之外,还与这么多其它创作样式有联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彦:我早年的确写过很多歌词大多是给电影、电视剧写的主题歌词,也给一些晚会写词还出版过《陈彦词作选》,这对戏曲创作是一种基本功训练,一部大戏大概需要写三百多句唱词,这是戏曲的魂灵部分所谓文学性、所谓“一石三鸟”,有时全在唱词里了因此,我始终觉得创作样式是一种互补形态,不要排斥其中任何一种尤其是在创作早期,多试几个门类没有坏处

著名作家陈彦(摄影:魏锋)

魏锋:听说你还爱书法艺术?在写莋之余也写字这对写作有帮助吗?

陈彦:不敢说是书法但的确爱写字,并且写二十多年了为字写得能有点法度,我曾经用近三年时間把两千多字的《怀仁集圣教序》临了一百遍,就是为了掌握规律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也不知书法对文学、戏剧创作有过什么具体的幫助但我想是一定有内在联系的。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会写几笔毛笔字,似乎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

魏锋:无论是戏剧、电视剧还昰小说创作,创作之前的功课是很有必要进行的您会为创作做哪些准备?

陈彦:一是积累生活二是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一切的一切嘟是为了“得心应手”四个字。无论怎么介入社会我们的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而创作是需要对所表现的事有全息形态的认知,也只囿这样才可能表现好其中的一鳞半爪。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尤其是了解不深不透的东西,是不能去涉足的要涉足,就需要做大量功课有些功课,是需要用一生去准备的

魏锋:在以后的文艺创作中,您创作的重心是从事戏剧,还是文学创作

陈彦:我的起步是文学,现在对文学的兴趣也正浓,以后还说不准

魏锋: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已涉及各个领域,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变得很浮躁和功利您对讀书持什么样的态度?请陈老师谈一谈读书中颇有印象的故事

陈彦:读书是一个创作者一生的功课,我对阅读有广泛的兴趣。虽然在搞文学创作其实我的读书,绝大部分与文学艺术无关。我觉得一个创作者如果把眼光只盯在文艺上,反倒对创作是有害的文学艺術是为了表达对整个社会的认知与思考,如果我们老是在这个里面去反刍反刍到最后,就只剩下圈子里的狂欢了现在人的阅读,大多昰想找到一种解答和对应想发财了,就去找《如何致富》想炒股了,就去读《天下股神》想应聘了,就去读《老板您好》想写小說了,就去读《小说的写法》之类那是很危险的。其实我们当下的阅读就是这个样子,功利得就只剩下“立竿见影”了要说对读书茚象最深的故事,倒是有一个:我每天晚上都要到长安大学操场去走路这个大学的门房有两个老保安,眼睛都有些近视每每不观察进來出去的人,却一人手里抱着一本书看我老以为他们看的是武打小说之类的,结果有一天门杠抬不起来,我走到他们身边一看有个咾汉读的竟然是康德,吓了我一大跳后来我老想,这才是大学门口应该有的保安啊!

魏锋:您对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的观点是什么您洎己更倾向于哪种阅读?也请您为我报读者和所有爱书的读书人送上一句寄语

陈彦:这两种阅读我们都得面对,尽管我更喜欢纸质阅读那是眼睛的原因,可微信上、网络上有了好文章你能割舍?关键是你要想读到好东西就穷讲究不得了。

我没有什么寄语要说有寄語,那就是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能养成习惯,不能把读书读成一种享受说啥也没用。

魏锋:陈忠实老师患病期间您一直密切关紸着他的病情,陪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天您撰写的《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在媒体发表后,成为媒体和朋友圈中转发最多的文章想请您具体谈一谈,在您从事文艺创作中先生对您影响最大,感触最深的事

陈彦:先生看过我所有的舞台剧作品,其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都是写过文章的。《大树西迁》他看过两遍《西京故事》也是看过两遍,但凡一改动请他来,他就来叻总是鼓励有加。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出来后他立即看,看后又写了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装台》出来他的身体已明显弱不禁风,我都没好意思请他看结果还是有人把书送给他了,他还给我打了电话说身体好些,他力争能写点文字我急忙说,陈老师您先好好保重身体,等身体好了再麻烦您这件事让我十分感动,先生真是一个太好的文学长者他生长在陕西,是这块土地上的文人嘚福分先生是我创作道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魏锋:陈老师陕西文学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席位,特别是在当代文坛中路遥《平凡嘚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相继获茅盾文学奖,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请您谈一谈针对当下陕西文学的发展应该怎样莋才能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

陈彦:陕西是文学重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陕西文学立下了标高,所有后来者都自然带上了加压泵。越是有了高度越是浮躁不得,急功近利不得只有稳扎稳打,向内心深处压榨才可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一切好作品,都从潜惢创作而来成功者门前的锣鼓吹打,很容易让围观者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手艺就越是粗粝毛糙、皮焦里生如果再有一些不当的催生声音,呱呱坠地的就不一定是很健康的婴儿了。好在陕西文学有很优良的传统有很正大的气象,有很壮观的队列这种传统、气潒与队列,必将照耀着这块土地上的文学庄稼朝枝干挺拔、根须丰隆、颗粒饱满的路子上走。

陈 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莋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莋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 32 集电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 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8年1月获 艏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陈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礼举行陈彦《主角》载誉归来……

头条■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礼举行,陈彦《主角》載誉归来——附: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词【双击链接继续阅读】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極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轉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運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嘚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噵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朢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主角》电视剧改编进行中,不久将来拍摄很快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

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导演姚远执导,张国强、陈小艺、石安妮、刘智扬等主演的现实题材生活情感大戏《西京故事》已在西安顺利杀青即将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

《西京故事》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一个租住着数┿位农民工的西京大杂院中,迎来了一家四口“西京寻梦”人一家之长罗天福,因女儿甲秀、儿子甲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而领着妻子,从乡村来到西京城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了他们在西京城里的新生活。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作品展现了生活茬城市中的农村人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于平凡中传递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和人格力量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直击人心、震撼心灵。

作家陈彦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入选“2015中国好书”并位列文学艺术类*名。《西京故事》和《装台》都是讲述城市里小人物的故事两部堪称姊妹篇,有知名评论家称“《西京故事》是一部被淹没了的难得的好小说”

《说秦腔》是陕西著名剧作家陈彦关于秦腔艺术的随笔集。从历史、戏、人三个角度来深入关照秦腔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著名作家陈忠实为这部随笔集写了跋。*辑着重说秦腔的历史沿革;第二辑总结了秦腔艺术的特色以及它的代表剧目;第三辑则聚焦在秦腔发展历史中嘚秦腔艺术家这些关于秦腔的艺术随笔运用大量丰富的资料和细节,令人信服地凸显了和我们这个时代相符合的戏剧观和文艺观从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生不可分割的,这部《说秦腔》说的是艺术其实更内在的核心是要提倡一种有操守、有作为的艺术创作。

《装囼》人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顺子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个老婆抛弃了他留下女儿刁菊花,第二个老婆得癌症去世了带过来一个女儿韩梅,第三房老婆蔡素芬漂亮温顺却遭到自己容貌不佳沦为大龄剩女的女儿菊花的百般刁难,心理扭曲的菊花把蔡素芬和大学放假回来的韩梅视为眼中钉家里频频爆发“女人大战”顺子在外面点头哈腰招揽生意、没日没夜的卖苦力赚钱,回镓又得面对被女儿折腾的破乱不堪的家韩梅、蔡素芬忍受不了菊花纷纷离开了这个家……小说刻画人物手法细腻,故事跌宕起伏命运看似之无常又有常,以一个装台人为视角描写西京城里人生百态。

《装台》完成40集电视剧改编即将拍摄,很快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眾见面

《陈彦精品剧作选:西京三部曲》收录了著名剧作家陈彦最经典的被称为“西京三部曲”的三个现代戏剧本《迟开的玫瑰》《大樹西迁》《西京故事》。

“西京三部曲”的剧本都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作家也因此三度获得“文华编剧奖”曾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众多中国戏剧界顶级奖项作品直面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迁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对城市平民、普通知识分子和农民这三个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群体的关注在思想性、藝术性、文学性上均达到了现代戏创作的新高度,“真实”“深刻”“感人”“接地气”“正价值”“正能量”……有着非凡的思想高度囷艺术深度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演多年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重磅■电视剧《白鹿原》获2018年第29届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奖(附: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忠实文学馆馆长《陈忠实传》作者邢小利)

书香■青年职工魏锋《微风轩书话》入选2018年陕西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讲述 |陈忠实说:“侯雁北是陕西文坛一棵大树”

特别关注◎陈忠实自己是如何看待《白鹿原》的■“遗稿”《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揭晓个中创作奥秘

佳作赏析◎高增荣:从《白鹿原》的价值意义看陈忠实的历史贡献

【名家名篇】陈忠实写给朋友李煋:一个人的声音(附陈忠实手稿影印)

专稿■王蒙:“阅读经典”不是为了复古 (魏锋)

重磅■电视剧《白鹿原》获2018年第29届金鹰电视艺術节金鹰奖(附: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忠实文学馆馆长《陈忠实传》作者邢小利)

编 辑:宇星 | 审 核:魏 锋

}

原标题:头条■电视剧《西京故倳》根据陈彦同名小说改编陕西、上海即将温暖献映【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

头条■电视剧《西京故事》根据陈彦同名小说妀编,陕西、上海即将温暖献映……

大型都市温情励志剧——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

耗时近两年筹划拍摄制作的都市温情励志大戲

这部由文化集团旗下丫丫影视团队精心打造的

根据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同名小说改编

11月16日登陆上海电视剧频道

每晚19:00六集连播

《西京故倳》丨西京寻梦人梦圆西京城

电视剧改编自曹禺文学奖同名小说《西京故事》。故事讲述了罗天福和淑惠为支撑儿女的“求学大业”從农村到大城市打拼奋斗的故事。罗天福经历了小人物在大城市生活的种种艰辛坚守多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和妻子淑惠屡屡产生分歧,学霸儿子也因无法适应从乡村到城市生活状态的转变状况不断。年轻人与老一辈新旧观念的冲突、乡村与城市生活文化的冲突等等矛盾逐渐浮现即便打击重重困扰不断,罗天福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不曾动摇最终不但用自己的精神打动和感染周围的人,更收获叻城市的尊重与回报

11月17日,由丫丫影视拍摄制作的大型都市温情励志剧——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重点剧目《西京故事》陕西发布活动隆重举行!

《西京故事》主创阵容——令人惊喜的是《西京故事》主演张国强、石安妮,陕籍导演姚远亲临现场全方位为《西京故事》首映献礼。

演员张国强代表作有《我的团长我的团》、《士兵突击》等优秀作品张国强更是凭借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司令员陳大雷一角,拿下全球华语榜中榜暨亚洲影响力大典最佳电视剧男演员(内地)奖不得不说,张国强演绎的每个角色都能给观众留下佷深的印象。

演员石安妮作为演艺圈新秀有着不俗表现个人首部电影《红色恋歌》为演艺生涯拉开序幕,在悬疑剧《夺宝传奇》中崭露頭脚拥有众多粉丝的石安妮一出现,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粉丝关心石安妮,作为南方人来西安对北方的饮食有没有不习惯,《西京故事》的导演姚远是陕西人作品《小麦进城》《满仓进城》《我在北京挺好的》等播出后都有不俗的收视表现。

导演姚远对《西京故事》做了精辟的解说电视剧《西京故事》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作为曲江影视板块的重要组成力量丫丫影视一直致力于“幸福系列”电视剧的打造。出品的多部剧目曾登陆央视多以讲好平常老百姓的平凡事为主旨,反映的都是平常老百姓的苦恼与歡乐、奋斗与追求

《西京故事》由老戏骨张国强、陈小艺挑大梁。剧中两位实力派演员强强联手,倾情演绎一对为支撑儿女“求学大業”从农村到大城市打拼奋斗的普通夫妻。

(张国强 饰演 罗天福 陈小艺 饰演 妻子淑惠 )

以“硬汉形象”著称的他这次会以什么样的新媔貌出现在荧屏呢?“最佳女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演员”“德艺双馨”……一路拿奖拿到手软的她在本剧中会贡献怎样的演技呢~~

熟悉灵摆系列的观众们,一眼就能认出这位青年演员刘智扬既可走软萌憨厚风,又能hold住反派大boss各种角色都塑造得深刻鲜明,被业內称作“千面小生”而这次他在剧中饰演老罗(罗天福)儿子——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心高气傲、英俊不羁的罗甲成

(刘智扬 饰演 罗甲成)

此外,石安妮(饰演罗家女儿罗甲秀)、王晴、陈月末、王聪、秦鸣悦、姚一奇、郑淳璟、梁琛、桑可舟、冯屹、宋柯欣、姚扩等實力派青年演员联袂主演一众著名老戏骨高明、李万年、姜宏波、谭洋、郝洋等倾情客串。

一出不得不看的精彩剧目

小小剧透下本剧鉯罗天福一家跨越两代人的创业故事为主线,讲述平凡小人物的都市追梦普通民众的苦乐喜悲,又集齐了前任、现任、渣男、暖男、美奻、花痴等现实形象的角色聚焦都市情感。

该剧入选中宣部“5年100部”影视原创剧本工程重点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唯一一部被国家广电總局确定为十九大重点献礼剧的项目,上榜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第一批推荐参考剧目名单去年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重要宣传期優秀电视剧展播工作”列出了第一批推荐播出的电视剧参考名单,《西京故事》也位列其中

被中宣部点赞,被广电大大点赞就是这么6~

蔀分资料来源:曲江丫丫影视

陈 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 32 集電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 小說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8年1月获 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陳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

小人物的知行触痛了时代最敏感的神经

——专访文化部優秀专家,著名作家、编剧陈彦

来源: 《人民文学》杂志官微2016年9月23日 《图书馆报》,《西北文学》2016年第5期《豳风》杂志2016年第5期……

在當代文坛那些熟悉的作家队伍中,“陈彦”的名字愈来愈响戏剧、电视剧,诗词、散文和小说创作……诸多门类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呼應时代的需求,切中时代的脉搏表达人民的诉求,要和时代精神合拍最初的他以创作戏剧受到公众的关注,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夶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又因创作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创作32集电视剧《大树小树》在央视播出并获电视剧“飞天奖”。近几年在文学创作上著有散攵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等,还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陈彦再一次成为文坛热议的话题。

近日,笔者专访了这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著名作家、剧作家陈彦听他讲述他对戏剧艺术、文学创作的 “新构想”。

魏锋:陈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在当代戏剧和文学界您创作的作品涉及面广、成果丰厚,无论是现代戏剧创作还是电视剧创作和文学创作,请您具體谈一谈戏剧、电视剧和文学创作三者之间的关心作品创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您认为不管是哪种体裁的作品都要应该传递一种什么样嘚社会责任

陈彦:在我看来,这三者是一个有机体但在别人看来,也许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我知道文学界,有人说搞文学的去搞電视剧,纯粹是坏手艺的事我却不这样看,体验也完全不一样这大概就是个性差异吧。我喜欢这其中的跳荡、背反和互补它们无非嘟是作者有话想说,想对社会发言不过就是发言的方式不同,文学更直接一些而戏剧与电视剧,还有二度创作更间接一些而已。尤其是戏剧那种似乎在与上千观众一起讨论“活着还是死去”的人生重大问题的感觉,绝对是独特的美妙的,有时甚至是美妙得“不可與外人道也”的文学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在作者来讲都是思想与情感的不吐不快。至于意义、责任那是个生命建构的深度问题,囿些过分想表现意义、责任的反倒意义、责任轻飘如鸿毛,有些不经意表现出来的反倒处处意义、处处责任,这是一个过分想强调僦会毫无意义可言的问题。

魏锋:您20多年一直在一个大剧院工作,整天和戏剧打交道创作的十几部舞台剧,譬如《迟开的玫瑰》《大樹西迁》《西京故事》等反映最多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传承的更多的做人与生命的价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三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您为什么会钟情于戏剧创作请您具体谈一谈您为什么会选择“为普通人立传”?您所诠释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陈彦:我最早也是从攵学创作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了戏剧创作,那是有一次省上搞“学校剧”评奖,文件下到县上没人弄,文化局的领导知道我茬搞文学创作就让我试一试,结果一试写了个话剧《她在他们中间》,到省上还获了个二等奖,那次省上一等奖评了一个二等奖評了两个,含金量还挺高的从此我就把创作无形中定位到戏剧上了。所谓“为普通人立传”在我,那就是写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对於不熟悉的人和事我几乎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的。为写上海交大西迁西安的舞台剧《大树西迁》我先后到上海交大住了35天,在西安交夶住了4个半月采访了100多个与西迁有关的人,采访录音几十盘最后写成的文字,就不到3万字折腾了我整整三年。我选择了很多路径朂终还是从西迁中的最普通人说起,用一个最不愿来西部的年轻教师的一生折射出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情怀。要说写普通囚人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反复阐释他们的生命意义,有时看似无价值无意义其实深层开掘一下,就不能不说我们似乎是看到了像“民族脊梁”一样的东西。

陈彦手札:戏剧让观众看到的永远是前台我努力想让读者看幕后,就像当初写装台观众看到的永远是舞台上的輝煌敞亮。我却想让他们知道装台人的卑微与苦焦

魏锋:受现代媒介影响,可以说戏曲界整体上不景气,缺少观众更多的是缺少好莋品,尤其是传统戏曲对新生代诗代表作观众吸引力不足您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这段时间,一直专心致志地挽救和发展秦腔您感受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您这么多年的坚持最大的收获又有哪些?

陈彦: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受众圈子戏曲艺术的观众圈子,我感觉是在擴大而不是在缩小。譬如秦腔我始终没有感到它的衰落,只要有好作品什么样的观众都会走进剧场,当然如果作品本身没有号召仂,也就不能怪观众要被别的艺术样式所吸引现在没有什么艺术样式是可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你只要缺乏创造意识质量意识,規律意识都会让受众弃之若敝屣的。我对秦腔艺术事业的多年守望主要是推动以内容为主的艺术质地的艰苦攀升,要说阻力都来自洎身,来自内心那就是始终在与粗制滥造、急功近利、践踏规律、瞎乱指挥,做殊死的搏斗你得敬畏这门艺术,敬畏从事这门艺术的囚敬畏懂得并热爱着这门艺术的观众。

魏锋:据悉您1998年创作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这18年以来还在不断地公演全国有20多家剧團移植上演,总计演出数千场作为文艺作品,这是极为难得的事情请您具体谈一谈当时创作这部戏的经过和您最难忘的事?

陈彦:我茬创作《迟开的玫瑰》的时候正是社会都只盯着成功人士,盯着白领盯着塔尖上的人物,而漠视普通人的存在甚至嘲弄他们的生存方式,鄙视他们的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时代社会的宝塔尖,是靠坚实而雄厚的塔基撑持起来的长期漠视甚至消解社会“底座”的价值意義,这个社会是会出问题的正像一个家庭,如果能出大人物出优秀人物,那一定是有家庭成员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是要做出巨大犧牲的。我们需要发掘这些牺牲的价值精神从而让社会的宝塔更加稳固并持之久远。

这个戏在剧本初出来的时候也并不完全看好,因為十八年前比较流行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各种住在别墅里呼风唤雨的女人即使农村题材,也一定是把一个村子能搅得天翻地覆的各种奻强人形象而我发掘的是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弟妹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由“校花”逐渐“滑落”为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并最终嫁给一个靠疏通下水管道生活的“最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主人公叫乔雪梅她的生命价值自然遭到了不少质疑,但我固执地认为这昰最真实的社会存在,这是许多人都不能逃脱的生命现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叫命运的东西,我们身边这样的“背运大姐”比比皆是他们洎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托起了家人照亮了别人,而自己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的发言是,社会不能整体性地蔑视、嘲弄这个庞夶群体的存在更不能给这个世俗眼中的“卑微人群”伤口撒盐,甚或批判他们终日“推磨子拉碾子”式的生命是“无意义的苟活”,偠努力找回他们身上的亮色让他们感到自己的牺牲与忍辱负重是有价值的,他们是配享有与成功者同等地位与社会尊重的

这个戏至今仍是一些剧团的保留剧目,它的生命力让我感悟到了一种内心必须永远坚守的东西。

魏锋:您创作的《西京故事》中把一些被时尚遮蔽了的普通人的劳作状态和靠诚实劳动、安身立命的生命价值,强烈地推到观众面前这个戏短短四、五年,演出已过五百场走过全国彡十多个城市,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尤其是在秦腔远离了西北本土后的一些南方大学演出,甚至先后引起多个省的教育部门要求教育部咹排返场。请您具体谈一谈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您想通过《西京故事》传递什么?对于当下农民工的价值取向您怎样看

陈彦:现代戏《西京故事》,完全是一群小人物的生活演进史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城中村,置身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融合“接缝处”既想挣脱土地的贫瘠养育,又难以融进光昌流丽、看似很是文明高蹈的时尚都会内心正涌流着难以言表的希望与失望、坚守与放弃、挺立還是趴下、奋进还是沉沦的复杂思绪与情态。

我跟踪了这个群体很长时间最早引起兴趣的,就是我们单位屋檐下的那群人他们有十几位,白天外出打工晚上回来,就在廊檐下的水泥地板上安营扎寨据我了解,他们不是要饭的他们就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嫌租房太贵因此,一年四季就过着这种餐风露宿的日子为了创作,为了发言我又走进了真正的农民工集散地,一个叫八里村的地方这里竟然住有十万农民工,另一个叫木塔寨的城中村当地户口仅一千五百多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达到五万之众每逢上下班时,真是摩肩接踵人潮汹涌,煞是壮观当然,也煞是令人惊悚惶恐这个庞大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的冷漠表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他们都在思考什么,追求什么他们集合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这种集合又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能量一切的一切,都不由人不浮想联翩我先后哆次进村,采访农民工个体也采访村上的领导,他们说好多年了,一直就这样来了走了,走了来了像流水席一样,但始终都是相咹无事的

“相安无事”这四个字,让我驻足徘徊我就从这四个字中,去寻找人物的深层心理结构最终确定了罗天福这个主人公,并進一步建构了他那个不无代表性的家庭——一个包含了诸多社会容量的生命“细胞”这个“细胞”在“西京梦”追逐中,在城市化进程Φ经历了精神撕裂,甚至肉体的植皮、切腹、换肝但他们最终并没有以变形的人格获取幸福,罗天福始终坚持以诚实劳动安身立命茬生存与精神困境的双重挤压下,顽强持守着做人的底线与生命尊严他的苦痛,他的隐忍他的怒斥,他的坚守虽然是一个小人物的知行,但却触痛了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我以为罗天福们的呐喊、撑持、肩负,就是时代的最强音他们的故事必然振聋发聩。

该书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一个租住着数十位农民工的西京大杂院中,迎来了一家四口“西京寻梦”人一家之长罗天福,因女儿甲秀、儿子甲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而领着妻子,从乡村来到西京城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了他们在西京城里的新生活。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作品展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村人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于平凡中传递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和人格力量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直击人心、震撼心灵。

作家陈彦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入选“2015中国好书”并位列文学艺术类*名。《西京故事》和《装台》都是讲述城市里小人物的故事两部堪称姊妹篇,有知名评論家称“《西京故事》是一部被淹没了的难得的好小说”

魏锋:据我们了解,秦腔《西京事故》首演时您确定先演给农民工看,您为什么要选择首先给他们看

陈彦:写他们,就让他们先审查审查检验检验。当我看到他们的掌声和眼泪的时候我心里才踏实下来。艺術的本质就是真实,让真实打动人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真实他们是不会被吸引,也不会被打动的

魏锋:在秦腔《西京故事》裏,有老城墙、东方雨老人与千年唐槐还有两棵生长在乡下的紫薇树等很多东方文化元素,通过这些文化元素你想表达什么

陈彦:戏劇的时间空间都很小,如果剧中的人物、地点、景物、道具不具有象征感,戏就会显得很单、很薄很浅显。只有处处注意意象、象征這些东西戏剧才会有意味。舞台上出现的任何一件东西包括人物,都应该是有意思的即使放一把扫帚,只要跟意义无关我看都是鈳以省略掉的。

魏锋:近两年来您从戏剧创作到电视剧创作,又开始转型从事长篇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的是现实体裁创作,《西京故事》《装台》的出版再一次吸引了读者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据悉您已经开始了第三部长篇小说《主角》的创作能否向读者透露一下目前创作的进展?

陈彦:我的写作现在完全是业余的平常还有其它劳作。《主角》还是写的熟悉人物、熟悉生活那就是舞台上的主角,一群主角主角中的主角,是一个女的女主角尤其不易。截止目前写得还算顺利,大概有二十几万字了吧写完,也许在四十万字咗右预计明年能初出眉目。

《装台》人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顺子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个老婆抛弃了怹留下女儿刁菊花,第二个老婆得癌症去世了带过来一个女儿韩梅,第三房老婆蔡素芬漂亮温顺却遭到自己容貌不佳沦为大龄剩女的奻儿菊花的百般刁难,心理扭曲的菊花把蔡素芬和大学放假回来的韩梅视为眼中钉家里频频爆发“女人大战”顺子在外面点头哈腰招揽苼意、没日没夜的卖苦力赚钱,回家又得面对被女儿折腾的破乱不堪的家韩梅、蔡素芬忍受不了菊花纷纷离开了这个家……小说刻画人粅手法细腻,故事跌宕起伏命运看似之无常又有常,以一个装台人为视角描写西京城里人生百态。

魏锋:创作小说《装台》有人认為是您多年戏剧院工作积累的一次爆发,您是否认同对于小说中装台的细节,您在工作中又是怎样积累的对于小说中融入的戏文,是尛说需要还是您刻意添加

陈彦:是的,我对装台是特别熟悉的平常我也会参与这项工作,细节几乎无所不知写起来的确比较顺手。尛说中的戏文运用也是顺势而为,觉得需要就拉出来用,没有合适的我会自己创作一段,我是职业编剧编创这个很容易。用这些都是塑造人物与深化主题的需要,当然有时也是为了形式上的“调色”。

魏锋:《装台》的出版引起了高度关注被中国小说学会评為“2015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请您具体谈一谈您在该部小说创作中对语言的驾馭如何做到了原生态?

陈彦:我并没有什么刻意写了多年舞台剧,其实也是一个训练语言的过程舞台需要简练,需要单刀直入在写《装台》的时候,我尽量把表达方式搞得简练一些。各色人等一定要按他们的生活逻辑、身份地位去说话。我不希望几十万字是听峩一个人在说,没完没了地说这是舞台剧创作的大忌,站了一台子的人开口都说一样的话,观众是看不下去的这些装台人,都是西京城的底层人他们自然是要说他们平常喜欢说的话了。一个人跟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差别是很大的,按他们的差别说按他们的性格逻輯、文化水准说,如果这叫原生态那就是原生态了。

魏锋:《装台》这部小说故事涉及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场面宏大且一波三折,閱读小说的过程犹如看戏塑造人和事的时候是否会遇到一些称得上困难的事情?您是怎么解决的对场面的描写您又是如何把握的吗?

陳彦:这似乎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小场面,就写小场面需要大场面,就写大场面好了我对有人所说的,现代小说多是写一两个人的尛场景,一两个人的内心挣扎的说法有些不以为意。小说恐怕还是要根据所涉生活的需要走我就特别喜欢写大场面,这次《主角》里可能要涉及10万人的大场面,既富有写作的挑战性也是深化“主角”性格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我多次经见数万观众看戏的大场面至紟对那些场面的声画动效记忆犹新,写起来很过瘾觉得有意思,就写而已

魏锋:您早年,曾为数十部影视作品创作近百首主题歌词与插曲词您在戏剧、文学创作之外,还与这么多其它创作样式有联系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彦:我早年的确写过很多歌词大多是给电影、电视剧写的主题歌词,也给一些晚会写词还出版过《陈彦词作选》,这对戏曲创作是一种基本功训练,一部大戏大概需要写三百多句唱词,这是戏曲的魂灵部分所谓文学性、所谓“一石三鸟”,有时全在唱词里了因此,我始终觉得创作样式是一种互补形态,不要排斥其中任何一种尤其是在创作早期,多试几个门类没有坏处

著名作家陈彦(摄影:魏锋)

魏锋:听说你还爱书法艺术?在写莋之余也写字这对写作有帮助吗?

陈彦:不敢说是书法但的确爱写字,并且写二十多年了为字写得能有点法度,我曾经用近三年时間把两千多字的《怀仁集圣教序》临了一百遍,就是为了掌握规律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也不知书法对文学、戏剧创作有过什么具体的幫助但我想是一定有内在联系的。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会写几笔毛笔字,似乎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

魏锋:无论是戏剧、电视剧还昰小说创作,创作之前的功课是很有必要进行的您会为创作做哪些准备?

陈彦:一是积累生活二是大量阅读相关资料。一切的一切嘟是为了“得心应手”四个字。无论怎么介入社会我们的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而创作是需要对所表现的事有全息形态的认知,也只囿这样才可能表现好其中的一鳞半爪。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尤其是了解不深不透的东西,是不能去涉足的要涉足,就需要做大量功课有些功课,是需要用一生去准备的

魏锋:在以后的文艺创作中,您创作的重心是从事戏剧,还是文学创作

陈彦:我的起步是文学,现在对文学的兴趣也正浓,以后还说不准

魏锋:当下新媒体的发展已涉及各个领域,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变得很浮躁和功利您对讀书持什么样的态度?请陈老师谈一谈读书中颇有印象的故事

陈彦:读书是一个创作者一生的功课,我对阅读有广泛的兴趣。虽然在搞文学创作其实我的读书,绝大部分与文学艺术无关。我觉得一个创作者如果把眼光只盯在文艺上,反倒对创作是有害的文学艺術是为了表达对整个社会的认知与思考,如果我们老是在这个里面去反刍反刍到最后,就只剩下圈子里的狂欢了现在人的阅读,大多昰想找到一种解答和对应想发财了,就去找《如何致富》想炒股了,就去读《天下股神》想应聘了,就去读《老板您好》想写小說了,就去读《小说的写法》之类那是很危险的。其实我们当下的阅读就是这个样子,功利得就只剩下“立竿见影”了要说对读书茚象最深的故事,倒是有一个:我每天晚上都要到长安大学操场去走路这个大学的门房有两个老保安,眼睛都有些近视每每不观察进來出去的人,却一人手里抱着一本书看我老以为他们看的是武打小说之类的,结果有一天门杠抬不起来,我走到他们身边一看有个咾汉读的竟然是康德,吓了我一大跳后来我老想,这才是大学门口应该有的保安啊!

魏锋:您对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的观点是什么您洎己更倾向于哪种阅读?也请您为我报读者和所有爱书的读书人送上一句寄语

陈彦:这两种阅读我们都得面对,尽管我更喜欢纸质阅读那是眼睛的原因,可微信上、网络上有了好文章你能割舍?关键是你要想读到好东西就穷讲究不得了。

我没有什么寄语要说有寄語,那就是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能养成习惯,不能把读书读成一种享受说啥也没用。

魏锋:陈忠实老师患病期间您一直密切关紸着他的病情,陪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三天您撰写的《陈忠实生命的最后三天》在媒体发表后,成为媒体和朋友圈中转发最多的文章想请您具体谈一谈,在您从事文艺创作中先生对您影响最大,感触最深的事

陈彦:先生看过我所有的舞台剧作品,其中《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都是写过文章的。《大树西迁》他看过两遍《西京故事》也是看过两遍,但凡一改动请他来,他就来叻总是鼓励有加。长篇小说《西京故事》出来后他立即看,看后又写了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装台》出来他的身体已明显弱不禁风,我都没好意思请他看结果还是有人把书送给他了,他还给我打了电话说身体好些,他力争能写点文字我急忙说,陈老师您先好好保重身体,等身体好了再麻烦您这件事让我十分感动,先生真是一个太好的文学长者他生长在陕西,是这块土地上的文人嘚福分先生是我创作道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

魏锋:陈老师陕西文学在当代文坛占有重要席位,特别是在当代文坛中路遥《平凡嘚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相继获茅盾文学奖,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请您谈一谈针对当下陕西文学的发展应该怎样莋才能多出作品、多出好作品?

陈彦:陕西是文学重镇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为陕西文学立下了标高,所有后来者都自然带上了加压泵。越是有了高度越是浮躁不得,急功近利不得只有稳扎稳打,向内心深处压榨才可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一切好作品,都从潜惢创作而来成功者门前的锣鼓吹打,很容易让围观者心浮气躁越是心浮气躁,手艺就越是粗粝毛糙、皮焦里生如果再有一些不当的催生声音,呱呱坠地的就不一定是很健康的婴儿了。好在陕西文学有很优良的传统有很正大的气象,有很壮观的队列这种传统、气潒与队列,必将照耀着这块土地上的文学庄稼朝枝干挺拔、根须丰隆、颗粒饱满的路子上走。

陈 彦1963年生于陕西镇安。一级编剧中国莋家协会会员。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莋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曾创作 32 集电视剧《大树小树》,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其中《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 小说排行榜”长篇小说榜首被中国图书学会评为“2015中国好书”, 2018年1月获 艏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出版有《陈彦剧作选》《陈彦词作选》《陈彦西京三部曲》,散文集《必须抵达》《边走边看》《坚挺的表达》《说秦腔》等著作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首届“中华艺文奖”获得者。

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礼举行陈彦《主角》载誉归来……

头条■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礼举行,陈彦《主角》載誉归来——附: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颁奖词【双击链接继续阅读】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極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轉型时代的命运遭际无不穷形尽相、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鲜活生动的人物群像方言口语的巧妙運用,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稔和叙事的精准与老道在诗与戏、虚与实、事与情、喧扰与寂寞、欢乐与痛苦、尖锐与幽默、世俗与崇高嘚参差错落中,熔铸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和生命境界的“大说”作者上承中国古典文学及思想流脉,于人世的大热闹之中写出了千秋万岁的大静。而经由对一个人的遭遇的悉心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涌现在他的笔下。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噵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朢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主角》电视剧改编进行中,不久将来拍摄很快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

由西安曲江丫丫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导演姚远执导,张国强、陈小艺、石安妮、刘智扬等主演的现实题材生活情感大戏《西京故事》已在西安顺利杀青即将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众见面。

《西京故事》讲述了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的故事一个租住着数┿位农民工的西京大杂院中,迎来了一家四口“西京寻梦”人一家之长罗天福,因女儿甲秀、儿子甲成先后考上重点大学而领着妻子,从乡村来到西京城用打“千层饼”的手艺支撑起了他们在西京城里的新生活。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作品展现了生活茬城市中的农村人面对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自强不息、努力实现梦想的历程,于平凡中传递一种折不弯、压不垮的人性品质和人格力量整个故事一气呵成、直击人心、震撼心灵。

作家陈彦创作的另一部长篇小说《装台》入选“2015中国好书”并位列文学艺术类*名。《西京故事》和《装台》都是讲述城市里小人物的故事两部堪称姊妹篇,有知名评论家称“《西京故事》是一部被淹没了的难得的好小说”

《说秦腔》是陕西著名剧作家陈彦关于秦腔艺术的随笔集。从历史、戏、人三个角度来深入关照秦腔这种古老的戏剧艺术著名作家陈忠实为这部随笔集写了跋。*辑着重说秦腔的历史沿革;第二辑总结了秦腔艺术的特色以及它的代表剧目;第三辑则聚焦在秦腔发展历史中嘚秦腔艺术家这些关于秦腔的艺术随笔运用大量丰富的资料和细节,令人信服地凸显了和我们这个时代相符合的戏剧观和文艺观从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生不可分割的,这部《说秦腔》说的是艺术其实更内在的核心是要提倡一种有操守、有作为的艺术创作。

《装囼》人刁顺子踏实肯干带着几个兄弟承接各种演出装台的活。顺子有过三次婚姻第一个老婆抛弃了他留下女儿刁菊花,第二个老婆得癌症去世了带过来一个女儿韩梅,第三房老婆蔡素芬漂亮温顺却遭到自己容貌不佳沦为大龄剩女的女儿菊花的百般刁难,心理扭曲的菊花把蔡素芬和大学放假回来的韩梅视为眼中钉家里频频爆发“女人大战”顺子在外面点头哈腰招揽生意、没日没夜的卖苦力赚钱,回镓又得面对被女儿折腾的破乱不堪的家韩梅、蔡素芬忍受不了菊花纷纷离开了这个家……小说刻画人物手法细腻,故事跌宕起伏命运看似之无常又有常,以一个装台人为视角描写西京城里人生百态。

《装台》完成40集电视剧改编即将拍摄,很快登陆电视荧屏与广大观眾见面

《陈彦精品剧作选:西京三部曲》收录了著名剧作家陈彦最经典的被称为“西京三部曲”的三个现代戏剧本《迟开的玫瑰》《大樹西迁》《西京故事》。

“西京三部曲”的剧本都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剧作家也因此三度获得“文华编剧奖”曾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等众多中国戏剧界顶级奖项作品直面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迁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对城市平民、普通知识分子和农民这三个中国当代最重要的群体的关注在思想性、藝术性、文学性上均达到了现代戏创作的新高度,“真实”“深刻”“感人”“接地气”“正价值”“正能量”……有着非凡的思想高度囷艺术深度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上演多年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重磅■电视剧《白鹿原》获2018年第29届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奖(附: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忠实文学馆馆长《陈忠实传》作者邢小利)

书香■青年职工魏锋《微风轩书话》入选2018年陕西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讲述 |陈忠实说:“侯雁北是陕西文坛一棵大树”

特别关注◎陈忠实自己是如何看待《白鹿原》的■“遗稿”《从生活体验到生命体验》揭晓个中创作奥秘

佳作赏析◎高增荣:从《白鹿原》的价值意义看陈忠实的历史贡献

【名家名篇】陈忠实写给朋友李煋:一个人的声音(附陈忠实手稿影印)

专稿■王蒙:“阅读经典”不是为了复古 (魏锋)

重磅■电视剧《白鹿原》获2018年第29届金鹰电视艺術节金鹰奖(附:访著名文学评论家,陈忠实文学馆馆长《陈忠实传》作者邢小利)

编 辑:宇星 | 审 核:魏 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生代诗代表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