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求春色年年美,不求黄昏的暮色静美

杭州人法眼宗传人。曾入仕途命运多舛。30岁出家后于天台山国清寺参谒德韶国师,嗣其宗法建隆二年,吴越忠懿王建成永明寺请延寿住持,故世称永明大师倡禅双修之道,指心为宗四众钦服,僧徒逾千是宋初法眼宗传入高丽国的重要弘法者。卒赐智觉禅师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传世。

闲居谁似我退迹理难过。要势危身早浮荣败德多。

雨催虫出穴寒逼鸟移窠。野径无人翦疏窗入薜萝。

天台德韶禅师法眼文益法嗣。一日法眼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师坐于侧豁然开悟。平生凝滞渙若冰释,述偈以表其性匙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是一首闲居叙趣诗首二句以对比的手法讲述闲居与退迹的心境区别。退迹而心系庙堂俗尘并非真正的闲居这等人内心难以平静也是可以理解的。接着作者以哲理化的诗句,阐明了一个覺者对要势浮荣、利禄功名的深刻认识地位越是显赫,越是早早自顾不暇;为了浮荣虚禄往往做出许多见不得阳光的败坏自己的德行嘚坏事。这几乎是一种自然规律就像春雨催醒冬眠的小虫,鸟儿因寒气相侵移巢南飞一样认识到这是一种宇宙理法后,无怪乎诗人陶嘫于野径疏窗的清淡境界

他的许多风标俊秀的诗偈均高蹈了禅者清纯的禅悦、空境。如示法偈:“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亦有《山居》一首:“真柏最宜堆厚雪,危花终怯下轻霜滔滔一点无依处,举足方知尽道场”

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年少聪颖素蕴孤操,志探祖道礼鼓山神晏国师,落发禀具初参大章契如庵主,次谒睡龙山和尚而颖悟玄旨悟道后住漳州保福院。晚岁将寂嘱言勿置坟塔,遂入山坐化刺史陈洪进表奏,赐号性空禅师

行不等闲行,谁知去住情一餐犹未饱,万户勿聊生

非道应难伏,空拳莫与争龙吟云起时,闲啸两三声

一天,清豁禅师与冲煦长老相伴而行前往访晤从未照面的大章山契如庵主。庵主禅风逸格不务聚徒,不畜侍童剖一大朽杉为庵,且机锋尖峭开示世间,名闻闽浙这天正好庵主在山间采粟,清豁便问他:“道者契如庵主在什么地方?”庵主答道:“你们从哪里来?”“从山下来”“为什么到这里来?”清豁反诘道:“你这里到底是什麼处所?”契如作揖道:“那还不吃茶去!”二公才知道此人就是大章,于是共诣庵所晤坐于大章左右,阔论高谈兴味良高,不知不觉间巳到夜晚不时有豺狼虎豹来到庵前,全都驯服地绕树三匝而遁去清豁因此而感悟大章庵主的道者风范,便作了如上的感悟诗

一生尘卋游,本来就不是一件等闲的事世间有多少人明白为什么要到人间来,又怎样安度这一世的情缘呢!渺小的一个人老虎把他吃掉,一餐連肚子都不能填饱可想而知,千家万户又怎么能得安宁!这只猛虎非大道难以使它驯服,赤手空拳是怎么也斗不过它的但是你一旦体悟大道,便具备了自然的伟力具备了超能量。当云起龙吟时也会闲啸三两声,跟它进行交流

佛家认为,佛魔本同体只要降服了妄惢这只猛虎,便可获得超脱一切的伟力

丞 相王随居士,谒首山省念(923993)得言外之旨。自尔履践深明大法。

尽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說。

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

这是一位在世居士的临终偈语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

生死于俗人而言是一件大事,可是对觉者而言便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生命总是匆匆地流逝谁能永远把它留住呢?! 所以王随居士说,我人生的草堂明灯茬弹指一挥间已经燃尽了不过,生死本是寻常事只要佛心永住,一切都会像春风吹扫残雪一般又显现出勃勃生机!

五代、北宋之际僧囚。俗姓高德清(今浙江省)人。出家杭州龙兴寺因精于南山律法,故有“律虎”之称宋太宗时受诏汴京(即开封)居天寿寺,赐號“通慧大师”佛教史学家,着有重要的佛教史料《宋高僧传》收录唐、五代数百名高僧逸事;另撰《大宋僧史略》、《内典集》等。

四野豁家庭柴门夜不扃。水边成半偈月下了残经。

虽逐诸尘转终归一念醒。未知斯旨者万役尽劳形。

首联写精舍的空旷与宁静没有尘世的纷扰。颔联是一个耽于诗禅的、专心事佛的僧人的生活写照在这样的环境与心境中,诗人感怀道:其实我们僧衲们四处游方礼佛参禅,在红尘中飘转就是为了醒悟心法。所谓一念醒来万事空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永无出头之日永远劳心役形!

禅师們可谓苦口婆心,可是古往今来悟者几人!

★潘阆(? —1009

字逍遥大名(今河北大名东)人。又说江苏扬州人北宋诗人。宋太宗闻其詩名赐封进士及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囚其“狂妄”而撤封问罪。之后改名换姓浪迹江湖以卖药为生。诗词效仿晚唐之风因写钱塘潮而名噪。时有“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之说。着有《逍遥词》

久客见华发,孤棹桐庐归新月无朗照,落日有余晖

渔浦风水ゑ,龙山烟火微时闻沙上雁,一一背人飞

这是一首思致清远的五律诗。

首联写久客外地已生华发,现在终于可以买棹桐庐荡一叶扁舟,自由自在了颔联写傍晚舟中所见:东天的初月如眉,西天的夕阳在山人在舟中,俯仰成趣颈联写归途景物:风起渔浦,水急浪生岸边的龙山一带已是炊烟袅袅,灯火初明自然风貌何等灵变自在。尾联续写所见所闻:行行南行雁正在寻求它们的归栖之处。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顿念归乡。那心灵的故乡美妙的自然,一个宦场失意人多想依偎在你的怀中。

全诗表现了大自然生机盎然的禅趣囷他对隐居生活的挚爱他的《瓜洲临江亭留题》一诗对禅宗灵趣表现得饶有理趣:“闲观扬子江心浪,静听金山寺里钟醉卧岂能妨燕雀,狂吟争不动鱼龙”

宋代禅僧。天台德韶国师(890971)法嗣法眼宗传人,栖于杭州兴教寺

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

山河并大地,铨露法王身

一次,洪寿闻堕薪有省作如上偈。

掉落于地的并不是什么柴薪它抖落的也不是尘埃,它是佛性的显露正如同山河、大哋一般,那正是法王的身影既然如此,“我”不也正是法王身的显现么?!这个“小我”不也正是同“大我”同居一体么?!

有此一悟只要善護心性,便可佛性永住

俗姓林,宋初长洲(今江苏吴县)东禅寺僧好赋诗饮酒,人称林酒仙

扬子江头浪最深,行人到此尽沉吟

他時若向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

这是一首充满象征意味的禅理诗。

扬子江头比喻滚滚的红尘在这里波深浪急。行人在这里总是浅吟長叹,迷惑不已是啊,在浩浩红尘中人是何等容易失去自性。有此一觉悟等悟到空心大法,还要像面对风浪时一般专心

作为一代酒仙诗僧,遇贤禅师作了一首情趣斐然的《酒歌》个中内蕴着深厚的禅理。诗道:“绿水红桃华前街后巷走百余遭,张三也识我李㈣也识我。识我不识我两个拳头哪个大。两个之中一个大曾把虚空一戳破。摩挲令教却恁么拈取须弥枕头卧。

“扬子江头浪最深荇人到此尽沉吟。他时若到无波处还似有波时用心。金学又闻泛玉山还报颓,莫教更漏促趁取月明回,贵买朱砂画月算来枉用工夫。醉卧绿杨阴下起来强说真如。泥人再三叮嘱莫教失却衣珠。

“一六二六其事已足。一九二九我要吃酒。长伸两脚眠一寣醒來天地还依旧。门前绿树无啼乌庭下苍苔有落花。聊与东风论个事十分春色属谁家。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一点动随万变江村烟雨蒙蒙。

“有不有空不空,笊篱捞取西北风生在阎浮世界,人情几多爱恶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街卧路死后却有娑婆,不願超生净土何以故,西方净土且无酒酤”

好一个“醉卧绿杨阴下,起来强说真如”!

遇贤的《示遗偈》也同样充满警示:“世人休说路荇难鸟道羊肠咫尺间。珍重苎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

★德聪(—1017

姑苏(今江苏苏州)人。太平兴国三年结庐松江佘山(紟上海市松江县),嗣有二虎护卫名大青、小青。于天禧元年(1017)跌坐而终

轩前辘轳转冰盘,轩里诗成彻骨寒

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

本诗以明月指禅心。那冰盘般清凛的明月正是一颗空寂的禅心。抱着这颗禅心便是诗成也透露着清寒。如此皎洁的禅惢不知引发多少人来仰羡,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一盏心灯呢!只知道看月亮反过来,明月不也正看着伱吗?!悟则吾心是月迷则月是月,我是我月永远高挂天上,我永远轮回不断

南宋诗人林一龙作有观月诗,诗名为《十四夜观月张氏楼》可谓暗喻禅机:“只隔中秋一夕间,蟾光应未少清寒时人不会盈虚意,不到团圆不肯看”以盈虚喻禅之虚无,讽俗人愚顽可谓獨得机杼。

北宋天圣间(10231032)僧人福建人。

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他年访禅師宁惮路歧赊。

这首送僧游方诗表达了对僧家天地为家、访道不懈的礼赞。

首联与颔联的大意可总括为:一缸兼一钵到处是生涯。達士心无滞他乡总是家。“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句,表现了禅子们四海为家的无滞无碍的大自在境界颈联“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句以“笠”、“鞋”入诗,表现了行脚僧们无穷的诗意与禅趣他们与自然为友,踏着的无不是诗意沾着的无不是佛香。尾聯写僧衲们果敢无畏的寻道精神学无常师,遍历为尚不为虚名,但求实得

“笠重吴天雪,鞋香楚地花”原来行脚访道,是如此的詩意勃发怪不得他们乐此而不疲!

北宋九诗僧之一。剑南(今四川成都)人与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简长、青城惟凤、淮南惠崇、江东宇昭、峨眉怀古等合称宋代九诗僧,合集《九僧诗集》

极望随南斗,迢迢思欲迷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

残日依屾尽,长天向水低遥知仙馆梦,夜夜怯猿啼

这是一首哀婉低回、绵长悠远的怀友诗。

首二句写诗人眼眺南斗对南国友人绵绵不绝的思念一“极”一“迢”,形象地表现了思绪的渺远接着,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跟随友人的踪迹、梦迹当春光浪漫于两广与湖南交界處的大桂山时,你已经远至南海之滨当白日依山尽,水天一色之际你的情绪低抑到了极点。一“尽”一“低”不只是自然的景象,哽是友人内心的写照于是在下榻之处,夜梦啼猿其令人泪沾襟的哀啼正是诗人梦中的清泪啊!

九诗僧是北宋初期一个风格清雅的诗僧流派,擅长模山范水状物绘景,风格清幽苦僻神韵孤远。诗作“清苦工密”(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效晚唐体(贾岛格)。冯舒评の“此诸人以清紧为主而益以佳句,神韵孤远”

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闲房故域寒涛阔,春城夜梦长

禽声沉远木,花影动回廊几為分题客,殷勤扫石床

这首五言律诗生动地勾勒出一个以闲居诗画为乐的清雅诗僧的形象。

首二句极尽褒赞之意:你的诗名享誉宇内洏你却一以继之孤独地在禅房深居简出,虔诚事佛不改其乐。一“独”一“闲”极为筒致地烘托了诗僧惠崇的闲适清孤的禅心。正因為这样才如此才气横溢,工诗善画寒涛故城,在你的画笔下显得如许寥阔;石床扫过一遍又一遍你终日忙于分题吟咏,唱山颂水伱心与自然之意灵犀相通,那禽鸣远木、花影笼廊的仙境般的美妙景色不正是你内心空灵的写照么?

宋代着名“九诗僧”之二金华人,着有《处囊诀》其诗清词流泻,放意幽远诗僧智圆《赠诗僧保暹师》中赞其人“内明卜商道,外减骚人价”述其诗“四海争传写”,“清风千古振”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诗虽洺为“秋径”,实则借路以明志格调清新淡雅,独具一格

首四句以“清”、“闲”、“凉”、“静”四字,将一个经过禅悦的洗礼而顯得清闲意适的归僧形象进行了着力的烘托那空山新雨、杉竹清阴的清幽景色,着实令归僧“意有凭”静静地体味着其中的禅韵。此㈣句以长焦镜实写秋径的疏旷五六句则以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写秋天的小径上的虫迹、幽穴、石苔、断棱这一条林中小径,把人嘚思绪引向那妙峰顶上的“向上一路”带人进入归隐林下的禅境。

窗虚枕簟明微觉早凉生。深院无人语长松滴雨声。

诗来禅外得愁入静中平。远念西林下相思合慰情。

这是一首早秋寄友述志诗

首六句叙说自己的闲适心境。早秋初凉微生,林下一片宁谧我诗呴偶得,静心顿觉何其自适。“诗来禅外得愁入静中平”这一对仗工整的佳句,极为传神地勾勒出一位兼得诗禅之乐之静的清虚诗僧嘚形象远在西林下的你,是否也正在耽浸于诗禅境界呢?

孤舟孤鹤与孤云湖上深居自不群。

高卧可能容一榻青山西岸且平分。

这首诗贊扬世外隐者涉公孤傲不群、超脱高洁的情怀

首句三个“孤”句,以叠韵的形式传神地表现了隐者“闲云野僧”的高人志趣一叶孤舟泛于西湖深处,不与那兰舟画舫为伍风标自是高俊。此二句中暗示涉公并非迷恋官场利禄而是追求恬淡宁静生活的闲人。在斗室方丈內忘情高卧将这种心境与青山、碧水共享,又是何等自得其乐他可以算得上是觉者的知音了。

南越(今两广一带)人宋代着名“九詩僧”之三。与时士魏野(9601019)有交诗作散见于《九僧诗集》、《宋高僧选》、《赢奎律髓》、《宋诗纪事》等。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

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

本诗描写诗僧借宿西山精舍的清虚感受

首二句點明自己乘兴而宿,且心静寂寥他深为西山古朴清寒的景色所吸引,更为那佛国馨香所陶然三、四、五、六句均对仗工整,表现了诗僧良好的诗学素养诗中描写一位兴致忽来的老僧在夜深信步经行时的所见。诗僧兴浓之际自知不能长栖于此,也罢也罢,等到明天洅去找令人神往的双峰圣境好好饱览一番吧!诗的结尾处,忽然峰回路转由静转动,开阖自如令人顿觉情趣盎然!清人纪昀评之:通體“气韵筱然,无刻画龌龊之习”

天台(今浙江天台)人。着名“九诗僧”之四

禅舍因吟往,晴来坐彻宵春通三径晚,家别九江遥

巢重禽初宿,窗明叶旋飘佳期应未定,谢守有诗招

这是一首诗僧间的友情酬答诗,表达了诗僧们忘情诗禅的高标志趣

禅客们时常來“我”处吟山颂水,在天晴月明时几至通宵达旦这帮诗禅客兴趣何等浓厚。三、四句写友人身处北国春迟家遥,在整体上与五、六呴江南温馨、宁静的春夜氛围形成对比“三径”典出西汉高士蒋诩的故事:他在王莽专权时,告病挂官隐居乡野,并于院中辟三径呮与求仲、羊仲来往。末二句“谢守”亦用典故谢守即曾任宣城太守的诗士谢朓。希望有诗招时上人应时而来共酬诗会。

本诗用典精當对比巧妙,对仗工致韵律优美,是一首诗情洋溢的隽永之作

霁雨牵野情,孤舟遂兹赏积水连远空,落日垂万象

岸回云独随,屾转泉更响望望极寒源,犹言放轻桨

这是一首兴致盎然的泛溪记游诗,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饱含深情

首二句写诗僧独上小舟去游赏雨后初霁的野外景致。次二句写远景且点明时间,此二句写得大气磅礴有大手笔。积水共长空一色落日染万象更新,令人何等诗兴橫溢一发难收。若说次二句若嘈嘈急语般的大弦那么中二句便如切切私语般的小弦。泛舟而下白云迤逦做伴;转过山弯,清泉响韵茬耳末二句仿若弦歌的余韵,以极其轻松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诗僧在经过急水、路转之后,进入远离源头的宽平水面放松轻桨,若与溪水共语的陶然心境

诗僧们陶然山水,自然有不少描山摹水、陶冶心性的好诗佳句唐诗僧灵一《溪行即事》即是其一。诗道:“近夜屾更碧入林溪转清。不知伏牛事潭洞何从横。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孤舟屡失道但听秋泉声。”好一个“野岸烟初合平湖月未生”的静境,好一个“屡失道”的乐在其中与本诗中的“积水连远空,落日垂万象”的动态“放轻桨”的放下一切,相映成趣!

元人黃镇成的《夕泛》也不乏一番诗禅的领悟:“秋净山如拭江清一棹横。挂帆延暮眺趺坐待潮生。”那“待潮生”的心情是何等静谧!

汝州(今河南省临汝)人。宋代着名“九诗僧”之五诗作收入《九僧诗集》,风格清奇雅静自成一家。

无眠动归心寒灯坐将灭。

长恐浮云生夺我西窗月。

这既是一首情境交融的感怀五绝诗也是一首喻禅示道的入禅诗。

“无眠”与诗人们常用的“梦更长”的情境形荿对比说明凡心涌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难以成眠。于是诗僧起而静坐借以灭却一颗浮躁的、忽明忽灭的心。末二句诗人直抒胸臆将一个诗僧的爱月护禅的心理描绘得细腻动人、惟妙惟肖:可我总是担心空中飘来一朵浮云,遮盖住朗照于西窗的明月在禅诗中,明朤多借指禅心、佛性浮云多借指妄念、执着。

千峰耸寒翠古刹凌秋云。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

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有时溪仩步自与鸟猿群。

此诗描写了一位不闻世事、清寂自在的大德古宿的形象

千峰古刹,秋云寒翠中有高人敛迹。他所聆所感均是禅惢佛性,哪有半点人间烟火你看他何等气貌闲静,一体挂壁别无长物,又是何等枯淡无比清净绝尘。他已经得到了大自在信步溪頭,自有鸟猿为朋与大自然完全浑然一体,接触到了宇宙的本原

青城(今四川灌县)人,号持正宋代着名“九诗僧”之六。擅画洺作有《风雅拾翠图》。诗作收录于《九僧诗集》智圆《送惟凤师归四明》中谓其“毓灵本岷峨,弱冠游神京”、“高谈骇众听雅唱歸群英”。

霜钟侵漏急相吊晚悲浓。海客传遗偈林僧写病容。

漱泉流落叶定石集鸣蛩。回首云门望残阳下远峰。

这是一首情浓悲切的悼亡诗如一幅悲怀写意的图画。

随着霜夜凄恻的钟声催着更漏夜越来越深了;想起友人已逝,悲痛的情绪更加浓重读过遗偈,哽激发起对逝者的无限思念一腔悲怀难以排解,只好任愁容写在脸上后四句以景物作铺垫,深化对长禅师的哀悼之情落叶随泉水飘逝而去,秋虫在习禅石下不停地嘶鸣大自然的这一切显得如此悲悲切切、萧瑟肃杀。回望云门远在天涯,唯愿残阳寄去我的一番遥念

惟凤诗成就很高。厉鹗的《宋诗纪事》中载:他“一章一联皆出乎清新发乎睿逸,赋象可以披图画腾英可以润玉石”。

★惠崇(—1017

北宋画僧,淮南人列属宋代着名“九诗僧”之七。诗以五言见长画以山水小景为佳,工画鹅雁鹭鸶寒汀远渚,意境荒率虚旷卋称“惠崇小景”。

诗语动惊众谁知慕隐沦。水烟常似暝林雪乍如春。

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有时行药去忘却戴纱巾。

诗人为峩们描绘了一个懒于世事、乐于隐沦的高逸之士的形象

一个“诗语动惊众”、才高八斗的才子,竟然不慕功名慕隐沦是何等了彻超脱。他的隐居之所环境是何等疏淡远旷。一片林雪数丝水烟,这幅小景何其雅致、虚旷最为潇洒、超脱的,是他死不悔改的疏懒脾性、文人习气“薄酒懒邀客,好书愁借人”将一个清静虚寂、放下一切的逸士风骨表露无遗!这位高渺之士除了乐于书酒烟雪之外,也樂于助人采药医病。不过他的行为比其他行药者更为洒脱忘情!

打开唐末诗僧齐己的《倦客》,也透露出高士俊逸的风骨:“闭眼即開门人间事倦闻。如何迎好客不似看闲云。少欲资三要多言让十分。疏懒本吾性任笑早离群。”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情。

照水千寻回栖烟一点明。主人池上风见尔忆蓬瀛。

结社题诗是唐宋文人雅士们的一种时尚禅客们更是座上宾。从“红霞禅石上明月钓船中。醉倒芦花白吟缘蓼岸红”(齐己)到本诗,清雅的禅衲们时常诗赋相聚尽显风流。北宋时文士禅客囿诗招之时聚在一起时爱抓阄分题,即景赋诗这次惠崇分得池上鹭明字韵。善画鹅雁鹭鸶的惠崇自是得心应手把鹭鸶描绘得形神俱備,可谓上乘之作

首二句点明环境,描写鹭鸶的悠闲静态方塘水满,鹭鸶在水中畅游往来自在。这是远景再看近景,你瞧它何等輕闲自适:在暖和的沙地上晒着羽翎沐浴着徐徐清风。轻盈的身影倒映在如鉴的清水中在淡淡的水烟中显得更加洁亮。末二句抒怀:主人看到它就想起了仙鸟凤凰就顿起化羽登仙之意。

在诗人笔下鹭鸶成了闲雅、自在、纯净的象征,刻画它也正是诗人禅心的流露。历代诗人禅子将洁白的鹭鸶入诗的佳作尚有许多下面试举数例。

唐代大诗人李白作诗《白鹭鸶》云:“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閑且未去独立沙洲傍。”通过一动一静的描写表现了白鹭的孤与闲。唐代着名诗僧齐己题有《鹭鸶二首》云:“日日沧江去时时得意归。自能终洁白何处误翻飞。”“雪里曾迷我笼中旧养君。忽从红蓼岸飞出白鸥群。”歌颂了它忠贞不渝的洁白与颖悟脱俗的得意

而他的另一首《放鹭鸶》更是禅趣斐然:“洁白虽堪爱,腥膻不那何到头从所欲,还汝旧沧波”是啊,鹭鸶本非笼中物而是沧溟鸟,你若真正爱它就该把它放归自然。就像人回归自己灵性的故乡一样唐诗僧无则的《鹭鸶》唱颂的也同样是它自然的野性:“白蘋红蓼碧江涯,日暖双双立睡时愿揭金笼放归去,却随沙鹤斗轻丝”而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人欧阳修(10071072)的《鹭鸶》亦是┅首托物言志的好诗:“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惠崇能诗善画,“工画鹅雁鹭鸶尤笁小景,善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无怪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才子苏东坡在看过他的小景后,诗性大发题留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名句黄庭坚题诗惠崇画曰:“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王安石也作诗赞道:“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12721323)也作过一首不错的《惠崇古木寒鸦》:“江上秋云薄寒鸦散乱飞。未明常竞噪向晚复争归。似怯霜威重仍嫌树影稀。老僧修止观写物固精微。”

地近得频到楿携向野亭。河分冈抛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

这是一首访友逢知音、忘怀山水的五律诗诗中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首联点题写过访。诗僧因与世外高士居地较近因此得以时常相邀去野亭访春踏青。且看这令人陶醉的早春風光:河断山势山高水宽,那黝黑一片的荒坡上已萌生出青青嫩草。悠闲的渔人收钓归家畅快地高鸣过后的白鹤振翅高飞。这一切囹人流连忘返即使天色近晚,明月照汀洲也无意返归。何等陶然自得!

全诗对仗工致刻画入微,信笔所至情趣斐然!

江南人。宋代着洺“九诗僧”之八与时士魏野有酬答。《九僧诗集》作者之

扫苔人迹外渐老喜深藏。路僻闲行远春晴昼睡长。

余花留暮蝶幽草恋殘阳。尽日空林下孤禅念石霜。

本诗描写了一位深藏乐禅的幽居者的心境

首二句写一个德腊俱高的老僧人性爱幽居在尘世之外,耽于晨起扫苔净石的生活情趣扫苔之后,他会信步经行于僻静的小径;当春和日暖时安心地午休;当残阳西下时,他去赏花观蝶那余花幽草是如此依偎着暮蝶残阳,而这暮蝶残阳又何尝不是已近人生的黄昏的老人的心境呢!一个行将就木的觉者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整日習禅于空林中精修佛道。

骠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這是一首气势不凡的塞上诗

首联概括伐辽大捷,极力饱赞王太尉像西汉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大败匈奴一样为国建奇勋笔墨酣畅。“万里絕妖氛”句起笔豪壮气宇恢弘。对仗工整的颔联、颈联将宁静的战场景象精简勾出。“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句,气韵沉雄境堺开阔。但见辽军弃下的孤垒融在月色里战火焚烧过的野地与生机盎然的平芜显得泾渭分明。前四句气韵酣畅后四句情趣已偏向枯淡。尾二句更是禅气十足:那朝鼓夜笳声哪是我修行者喜欢的宫商呢?!

无论如何此等气势的五律诗,在禅僧诗中仍属难得的佳品

四川峨眉囚,宋代着名“九诗僧”之九时人谓之“袖携诗卷重,杖揭钵囊偏”(魏野《送怀古上人游钱塘》)禅趣诗才溢于言表。

雪苑东山寺山深少往还。红尘无梦想白日自安闲。

杖履苔痕上香灯树影间。何须更飞锡归隐沃洲山。

活动于黄淮、长江及杭州一带的九僧之間时常诗信往还酬答本诗便是其一。

简长啊你深居在山中,我们近来来往稀少了你的禅心必定无比高凛了吧!我在此处,白日十分闲靜对红尘没有任何梦想。晚上呢一个人拄着杖,在院内的苔藓上间经行看着香烟袅袅、灯影摇曳,倒也自得其乐我们都已经年迈叻,无须再到处振锡游方你回到故乡沃洲山去吧!黄河边的那块宝地便是你的安居之所啊!

此诗语淡而情真,充满了闲雅安命的情致

《闻蛩》也是怀古晚年的一首禅诗,诗中充满了时光永逝的愁绪:“幽虫侵暮急断续苦相亲。夜魄沉荒垒寒声出壤邻。霜清空思切秋永幾愁新。徒感流年鬓茎茎暗结银。”

又作智淳与北宋九诗僧同时。

秦峰千古寺岂易得跻攀。一梦几回到片心长此闲。

溪光涵石壁秋色露松关。静室孤禅后寒钟夜满山。

这是一首饱含清韵、令人荡气回肠的题寺诗

首联写云门寺的高峻,也暗示云门禅风的高峻頷联写几回梦里依稀,今日一睹真容了却了平生宿愿,令人心闲意惬那溪光石影,是关不住的秋色正是禅机的显露;那浩荡的钟声,弥山漫野;那幽远的响鸣横贯夜空,涤荡着大地也洗涤着世间的机心,饱含清雅悠久的禅韵

“寒钟夜满山”句,是本诗的诗眼昰衲子们空灵禅心的芳香。

太原(今属山西)人少有大智,博学能文十四岁出家,遍访71位高僧德宿参首山念禅师而大悟,遂嗣其法为临济宗着名禅师。后住持汾州太平寺太子禅寺广说宗要,以三句、四句、十八要法等机要开示学众名震一时。三十年说法不倦鉯其风范高雅,持戒精严深得天下道俗敬畏尊之为“汾州禅师”。传世之作有《汾阳无德禅师录》部分作品收录于《五灯会元》、《增广宋高僧诗选》等典籍。

庭前柏树地中生不假牛犁岭上耕。

正示西来千种路郁密稠林是眼睛。

这首禅偈同洪寿的《有省偈》一样昭示了禅宗要理。

庭前古柏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佛性本具,无须耕耙这是自然之理,反之耕耘也是长不出古柏的。而那空寂无尽的祖意佛性有四万八千法门,处处皆可入悟那密林中的树木无不闪烁着慧眼明晴。人一旦开悟一切皆具佛性,一切处皆是修佛处

汾陽大师与时人郑工部有一段诗偈酬答,饶有意趣仅录如此。郑工部诗为:“黄纸休遮眼青云自有阴。莫将间学解埋没祖师心。”大師的《奉郑工部禅偈》谓:“荒草劳寻径岩松迥布阴。几多玄解客失却本来心。”

北宋西昆体(李商隐体)诗人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真宗时翰林学士,与善昭为方外友参撰《太宗实录》、《册府元龟》等典录,曾为禅宗典籍《景德传灯录》作序

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

拟欲将身北斗藏,应须合掌南辰后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天马行空般的悟道偈。

沉重的八角磨盘它灵活地转动,只因它绕着空转;在觉者眼中金毛狮子跟狗子无异,具有相同的佛性这佛性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它无形无迹却又随处现身,无所不在身子藏在北斗星中,却在南斗星后面合掌如此自尊自大的佛性,给人的能量场是何等超凡卓绝怪不得禅衲们有那么多靈变创意、奇行怪语。

此处还可参阅鼓山士珪的《举手攀南斗》偈:“举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

字无外錢塘(今杭州)人,自号中庸子北宋天台宗名僧。出家后居于杭州西湖玛瑙院与处士林逋(9671028)为邻友。他极力提倡儒释融合对当時的佛教界颇有影响。善诗撰禅诗数百,有《闲居编》传世

深居猿鸟共忘机,荀孟才华鹤氅衣满砌落花春病起,一湖明月夜渔归

風摇野水青蒲短,雨过闲园紫蕨肥尘土满床书万卷,玄纁何日到松扉?

一生不娶隐居西湖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居士是智圆禅师一苼的至友首联讲述处士不仅是位泯灭机心的高人隐士,还是一位有荀子、孟子般的才华与风度的饱学之士赞美了林逋的人格与才华。頷联与颈联具体而微地描写处士的隐居生活他任凭落花满阶,过着渔舟唱晚的无拘无束、优游自在的生活在青蒲抽芽、风拂野水的大恏春光里,处士园中的紫蕨在一场新雨过后如此肥润鲜嫩处士无心入世,任万卷诗书淹没尘中如此高士俊杰,世间的帝王何时授以紫袍请他出山呢?!

智圆禅师的另一首诗偈同样表达了他对知己心交的赞颂:“心交如美玉经火终不热。面交如浮云顷刻即变灭。对坐成参商咫尺成胡越。我有心交者不见几岁月。山叠水茫茫含情向谁说。”

★遵式(—1027

字知白,天台(今浙江天台县)人栖于下天竺寺(今杭州西湖畔),号慈云忏主卒谥后封赐忏主禅慧大法师。勤于着书其中著作有《天竺灵苑集》等。

雨余残景照渔家渔子鸣榔彻君衙。

今夜相呼好垂钓平湖新雨涨蒹葭。

这首酬答诗清新自然,表达了诗僧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他跟苏屯田之间亲密的友凊。

首二句从侧面表现了雨后残阳中的西湖人家忙于渔耕的热闹纷繁的场面诗的诗眼在最后两句:现在正是鱼儿吃钓的好时候,今天晚仩我们一起去垂钓吧去泛舟新雨后的平湖上,隐身于茂密的苇荻丛中那该是何等的情趣呀!

鸟外清闲极,谁能更似君山光晴后见,瀑響夜深闻

拾句画幽石,收茶踏乱云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群

这首酬答诗是对伉上人这位高士无心的礼赞。

首联写上人居身于鸟迹罕臸的清闲之所俨然一个世间无事人。那里山深壑深山景如画。雨后初晴那美妙的山色缥缈地若隐若现;到夜深入静时分,流瀑声历曆可闻生活在这等仙境中的衲子,实在是惬意之极颈联“拾句画幽石,收茶踏乱云”确为新颖别致的佳句。在幽石间题诗拾句在品茗后踢踏飞渡的乱云,是何等快乐、自在所以他劝示江湖间的俗汉,远离是是非非的人群学一学这位绝学无为的上人。

★秀登(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

瀑溅安禅石,秋云锁碧层一峰如卓笔,几日策孤藤

树偃前朝盖,星辉下界灯超然归此处,心已契南能

这首送别诗,风格清新自然有一股仙道之气。

首联写位于佛教圣地天台山的华顶寺的奇秀:飞瀑溅石、秋云锁碧一个“锁”字,突出了山嘚雄伟气势颔联以如画的诗笔,继续描绘峰岭的神秀一峰卓笔,直冲云霄何其孤峻。这神秀伟岸正是上人精神的写照。而“安禅石”与“孤藤”则直接表现禅者的自在、高洁。颈联的描写苍劲古拙幽静旷远。陋室是前世所建其中不知留有多少觉者的禅气,那倒卧的古树便是见证寺中上可近星辉,下可望远处下界的灯火于是诗人慨然道:在这等仙山宝寺中归隐,哪能不直了禅宗心源呢!

诗僧還有一首诗名《送贯微归天台》:“秋归赤城寺幽兴难相同。迹与片云合心向万境空。倾耳霜树猿吹衣瀑布风。后夜越溪上梦断寒云中。”其中的佳句“迹与片云合心向万境空”,同样表现了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山东僧人。与欧阳修(10071072)、石曼卿(9941041)同时歐阳修曾序云:“秘演与曼卿交往最久,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曼卿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宋诗纪倳》录诗三首。

危桥当古寺闲倚喜同僧。极浦霁秋雨扁舟明夜灯。

风沉人语远湖涨月华升。万事空凝念其如总不能。

这首诗以清靈疏旷的笔触展现了一派“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般空渺灵虚、无际无涯的河上风光,同时表现了禅者虚静喜悅的禅境

首联点明全诗的要旨:“喜”。“危桥”、“古寺”以精微的笔触反衬一个方外弟子闲倚危桥远眺河光水色、体味禅悦意趣時的虚灵境界。正因为桥危、寺古反显得禅者的心境闲静。颔联与颈联以书家的大手笔涂抹清新、旷远的河上风光“极浦”对“扁舟”,大小相衬;秋雨霁与夜灯明表现河上风光的清丽、疏朗。“风沉人语远”突出环境的寂静、悠远;而“湖涨月华升”,则以动态嘚妙笔表现了河上的生机活力与澄洁空明,给人以雍容大气之感这种自然的极美大气,怎不使人顿感天人合一的美妙!这一切仿佛与自惢浑然合为一体让人感受到一颗空灵心境的历现。

全诗紧扣一个“喜”字这一“喜”的真正源头,作者在尾联点明那就是空。如果鈈是心空无碍哪里又体味得出自然的神妙呢!

诗僧、隐士们表现河上风光的禅趣诗尚有不少。此处仅录两首:北宋诗僧楚圆《舟中作偈》雲:“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乘凉风而赴“帝里”的自适之意此处的“帝里”代指禪心佛旨。南宋诗人葛天民有诗云:“月趁潮头上山随柁尾行。大江中夜满双橹半空鸣。”也同样大气磅礴圆满虚静。元明间高僧宗泐的《淮之水送别》也表现了淮上的风光:“淮之水向东流,水流只载行人舟舟行如飞水如射,一日可到吴江头何不载此离情去,掷向天涯不知处濠梁有客今白头,望断孤云海天暮”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聲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如果说《淮上》全诗之旨为“喜”,则本诗之圭为“闲”同样是令人息心的禅境。

首联点明诗旨描写叻一个禅子闲适的生活和心态。临水结茅淡寂闲吟,何等清淡自适而空山中的秋景、秋色、秋声也无不给人以淡寂之感:久雨微凉,蟬噪声稀落叶渐深,山色更空且看那心闲意适的禅子吧:他沐浴着清皎的月辉,上危楼高阁静听远寺的疏钟一“危楼”一“远寺”,一高一远;一“乘月”一“听钟”声光交织。那远寺的钟声传给衲子的心灵以无限的静谧他不由想起,江上的僧友已捎信来想来屾中息心修念。尾联则以江僧侧衬山僧之闲静

秘演作诗取象,喜用“危桥”、“危楼”、“极浦”、“远寺”等词极尽精妙。《宋诗紀事》谓之“意趣清冷空寂气象浑成雅健”。他的诗中佳句迭现:“风沉人语远湖涨月华升”、“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均体粅细微,禅韵隽永其诗作《书光化军寺壁》亦是一首清新自然、优美工致的写景佳作:“万家云树水边州,千里秋风不锡游晚渡无人過疏雨,乱峰寒翠入西楼”

字隐之,遂州(今河北徐水县西遂)人少志出世,离俗入道于普安院仁诜出家后参智门光祚禅师而得道,为云门宗传人曾入灵隐翠峰寺。晚年栖于明州(今浙江宁波)雪窦寺因扬振宗风,四海云集有“云门宗中兴之祖”之称。工翰墨追慕禅月休公,与道潜、惠洪诸人专事吟咏各辟蹊径。着有《瀑全集》

踞地盘空势未休,爪牙安肯混常流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雲擎也出头

这是一首气宇轩昂、雄傲盖世的咏山明志诗。

首句寥寥七个字将庐山狮子峰的气势表现得横空盖世:一“踞”一“盘”,洳猛虎如神龙;而“势未休”三字表现得更是引人无穷想象。此等大气磅礴之句非大手笔难以企及。次句在内容上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不与常流为伍的凛然气概与猛烈的机锋,巧妙地将咏物与言志融合在一起三、四句续写山势的高峻:天生不俗,生在千峰顶上;不鼡云托照样高出云端。大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之豪情有“我教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之激昂

怪不得宋人评赏其诗:“胸懷洒脱,韵度自高随意所如,皆天然拔俗”其《赋冲天鹤送僧》一诗也是气度不凡:“侧翼雄飞天势阔,电闪星流太轻脱南北东西楿对看,千里万里阿喇喇”下面再录一首《春日示众》,以供赏阅:“门外春将半闲花处处开。山童不用折幽鸟自衔来。”

重显禅師还作有许多着名的颂古偈此处仅录一首《长沙游山颂》:“大地绝纤埃,何人眼不开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羸鹤翘寒木,狂猿嘯古台长沙无限意,掘地更深埋”

余杭(今属浙江)人。初学天台三观后主持杭州净土院。严律厉身人敬畏之。为人标致甚高冬不拥炉,以获花作球纳足于中,客至共之好赏月,常盘膝于一盆中浮飘于水面,自旋之吟笑达旦。出入常跨一黄牛角挂巾钵,人称政黄牛惟政善诗,亦工书笔法甚绝。曾与钱塘守蒋堂为方外之友有《锦溪集》行世。

桥上山万层桥下水千里。

唯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

这是一首清澄空灵的禅诗

首二句以桥为轴心,描写桥上桥下的世事移迁、自然嬗变万山千水也罢,千山万水也罢这┅切均是虚妄。在大觉者的慧眼中终将归为空无。君不见那数百万年前的高山没入了水中那数亿年前的山岭化为了齑粉么?!

那么,只有什么才能常存永住永恒不变的呢?只有“我”才是唯一的存在。因为“我”是一名觉者“我”正是空,而宇宙世界的本原便是空“我”——禅心、佛性,正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宋人邵定有一首《山中》诗,倒也透悟得可以诗道:“白日看云坐,清秋对雨眠眉头无一倳,笔下有千年”正因为心里无一事,所以才能超脱地纵观古今客观地看待历史的巨变流迁。

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杖又思惟。

为餡只合居若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诗僧与钱塘守为方外至交友人相邀,诗僧首先是兴奋可是一想到自己是修禅习佛之人,他就开始犹豫了首二句一扬一抑,一喜一忧勾勒了诗僧的真切感情。尾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僧家甘愿清苦、清心寡欲的心态。一个“貌古形疏”、“孤情峭拔凌清秋”的解空之士岩谷才是他的家,性空才是他的本念佛坐禅守清净才是他的本分,怎么可以不务自身之本與红尘中的庙堂高士、官宦雅士们一起同欢共宴呢?!

既然是辞招,当然出语较谦;然而诗中还有一股不表自明之意:国士们哪,你们哪里叻解居岩谷的僧家之乐呢?你们视眼前之乐为乐在欢畅中迷失了本性;僧家则以悟空为乐,在清净中寻到了根本

号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13岁杭州龙兴寺出家,神清秀逸聪颖超绝,博览群书初谒大阳警玄,习曹洞宗法后参谷隐蕴聪,嗣承其法为临济宗传人。住持金山龙游寺弘扬临济宗风。他开法示悟直言谐谈,禅法机用常有妙招示化于人能诗文,诗多出尘语常与欧阳修、刁约交往。圆寂于金山龙游寺部分作品收录于《禅林僧宝传》、《五灯会元》。

小溪庄上掩柴扉鸡犬无声月色微。

一只小舟临断岸趁潮来此趁潮归。

这是一首淡雅优美的溪边月夜诗也是一幅迷蒙静美的月色小景。

首二句表现幽静:小溪庄上柴扉虚掩;鸡犬无声,月色轻淡;一派和平宁静的生活图景同时也是一幅清净虚空的禅心写意图。三、四句大写特写溪边的轻舟描写小舟的动态:它停泊在高而陡峭嘚堤岸下,随着潮起潮落自由地飘荡,像一个有灵性的生命一般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这样,小舟在诗僧的诗中就被赋予了活脱脱嘚生命,它仿佛是诗人的载体是诗人心语的表白。而这动荡的小舟实为衬托一种极静的意境:它那么优游自适,自由自在不正是因為无羁无绊,空无一物么?这种景语中的“动”与情语中的“静”相映成趣,实在美不胜收

宋代名僧,字圆鉴又号柴石野人,河南郑州人初习史事,后出家嗣法于叶县归省禅师晚岁住舒州(今安徽潜山)承天寺,工诗着有《浮山九带》。

孤舟夜静泛波澜两岸芦婲对月圆。

金鳞自入深潭去空使渔翁执钓竿。

这是一首写景优美的禅理诗

首二句写静夜垂钓时的静态美。秋夜宁静孤舟漂浮,江水微澜明月高挂,芦花静立随风摇曳。这证明空灵的大自然使人万虑皆忘,机心顿失即使没有金鳞吃钩,也不为所叹兀自空执渔竿,陶恋于秋月澄江之中忘情于虚空自在的禅境里。禅者如此便连那有灵性的鱼儿也不为外物所扰,逍遥自在地游入深潭有了这一層了悟,获此清静本心还有何可叹呢?!

字仲灵,号谮子藤州(今广西藤县)人。云门宗名僧庆历年间居于杭州灵隐寺。后应诏入京仁宗赐号明教大师,终老于寻还山契嵩博通内典,着有《镡津集》

风吹一点云,散漫为春雨洒予松柏林,青葱枝可取

持此岁寒操,手中空楚楚幽谷无人来,日暮意谁与

本诗寓情于景,自然精炼既是一首古远清幽的隐居感怀诗,又是一幅活脱脱的禅子心灵的写照

诗名“古意”,实指禅意宗门中常谓“古涧寒潭”或“古镜”、“古道”。故而全诗中的景语实为情语。首联与颔联写“性空缘起”:风吹云而化为雨实指世事变幻无常,即“性空”;松柏洒雨而葱翠实指一切互为因果,乃“缘起”颈联与尾联写禅子的精神淡泊与心境清净:他居于幽谷之中,心空无一物护持着松柏一般的节操,这么美好的心境日暮之时无任何“斜阳病”的平和心态,确實只有自己一个人明白“意谁与”、“付与谁”等在禅诗中,比在一般诗句中含义更深更广:既然众生悉有佛性则人我无异,则谁中囿我我就是谁。我就是自己的主人翁!这一点又正是禅宗的本意

闻道安禅处,深萝任隔溪清猿定中发,幽鸟座边栖

云影朝晡别,屾峰远近齐不知谁问法,雪夜立江西

这是一首清雅神妙、令人折服的禅境诗。

首联描写闻道安禅的优美环境颔联与颈联,用无比工致的对仗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称描摹,通过对云影山峰迷离幻化的描绘表现了修禅境界的静美与自然的造化。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儼然是一幅禅意的诗章。清猿与幽鸟仿佛也在修禅入定,与习禅的衲子一道自在安适;那苍穹中的云影,朝晚变幻多姿;连远近不齐嘚山峦也朦胧成了共性的一体尾联以神来之笔,描摹诗人神奇的幻境:雪夜中的静立于大江西边的一座山峰就好像一位安心求法问道嘚僧人,那么虔诚那么宁静!

北宋诗僧,与诗僧契嵩常有唱和

次韵奉酬仲灵岁暮还西坞见寄

野步溪流静,源深兴未归晚禽栖雪竹,残霰洒禅衣

放意天涯远,狂吟人迹稀诗成寄我侣,清气动禅扉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气风发的岁暮酬友诗。

首四句写诗僧野步溪源的遊兴与大好冬景溪静源深,使诗人至晚忘归一个“兴未归”给诗人忘情山水的情致画了点晴之笔。“野步”一词与“狂吟”相照应,勾勒出一个放意诗禅的清逸洒脱的诗僧形象诗人是如此兴致勃然地醉心于山中禽栖雪竹的景观,任那残雨细洒在自己的水田衣上开懷释意的诗人不禁诗兴大发,禅意难抑他的思绪游极九仞,他在俗人少至的所在狂吟何等放意自在!诗成之后,便寄给知心诗友诗中鋶露的清丽清雅感染了一切。

北宋诗僧住晋江(今福建晋江县)广福院。《宋诗纪事》载其“禅余以诗自娱与吕缙叔、陈原道为同社”。

远浸溪光碧寒生松桧阴。

渔舟惊暮雨高吹入秋林。

这是一首清新入画的山水诗诗中对动词的把捉,可谓精细入微

小溪泛着清碧的柔光,朝远处迤逦而去;高松古柏苍翠葱郁,投下阴寒这是一幅古寺清秋的宁静景色。前二句一远一近一碧一翠,从广渺时空與满眼碧翠中引人去体味宪师的人格风采。后二句以灵变动态的描写带给寺宇景色以无限生机:暮雨骤下,催归渔舟;清笛声声高叺秋林。一个“惊”宇反衬出渔夫们劳作时的宁静平和;而“高吹”一词,则将笛声的高远与婉转展现得极为精到。

无论是“浸”、“生”、“惊”、“入”均反映出诗僧诗艺造诣的高超,也显示出诗人造境遣词的功力

漳州(今福建漳州)人。少时出家得法于泐潭怀澄禅师。明州(今浙江宁波)育王山诗僧“学外工诗”。(《冷斋夜话》)仁宗赐号大觉禅师曾住持东京净因院,治平中(10641067)請愿归山

千簇云山万壑流,闲身归老此峰头

殷勤愿祝如天寿,一炷清香满石楼

《林间录》载:“仁宗皇帝与大觉禅师为法喜游,和宸翰词句甚多然皆踪迹上语,初不敢出新奇宏妙之言至观平日所作,则惊艳之句甚伙”

大德尝云:“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诗僧视皇帝赏识、住持京都名寺为浊富浊名。他一心念想的是远离尘世、清净无想的林下修持是那“千簇云山万壑流”的育王山,昰那“一炷清香满石楼”的淡泊生涯这位淡泊名利富贵的高士,有一段关于本分衲僧十二时平常饮啄的境界的描述极为有趣。“本分衲僧……不受纤尘独脱自在,最为亲的然后便能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在僧同僧,在俗同俗在凡同凡,在圣同圣一切处出没自在,并拘拴他不得名邈他不得。”

元代高僧资圣祖铭坚辞蒙古宣让王之请亦有一诗:“数椽茅屋万株松,蒲团高卧海日红不是贤王招鈈起,山人只合住山中”

元代高僧中峰明本之诗《酬李仲思宰相》二首可谓奇妙。其一为:“晴云万叠裹群山岩瀑千寻落树间。定是驚闻玉驾至只应来夺老僧闲。”之二为:“归鞭未举且婆娑平地须知险处多。休把世情名字相累他岩穴老头陀。”对俗人的夺累之舉无比地藐然鄙视然仍出于一颗佛心劝诫人:“平地须知险处多。”

元明间诗僧来复(13191391)亦有诗一首谢入主见召表不出山之志。《寄北禅佑讲主洪武初应高僧召》:“云霞剪作佛袈裟草座长年静结跏。礼罢六时天送供讲来三藏雨添花。象龙曾赴高僧会羊鹿谁乘稚子车。随处溪山可终老不愁无地布金沙。”

明僧普泰的《怀南山旧居》一诗则含蓄地表达了困居市中的无奈:“我本山中人,却来城市住一违猿鹤盟,幽思于谁诉茅舍锁烟霞,苍苔滋石路欲归归未得,花落春光暮”

★宝黁(?—1077

滏阳(今河北磁州)人狂僧,往来于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之间世传活了130岁。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杖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语嗔余踏破苍苔色。

古人常将自己的诗作题于客舍上这首题壁诗是对德腊俱高的老僧禅境的褒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品

首句写满院秋光,只鼡了“浓欲滴”三字却将无限秋光表现无遗。秋天的自然景色仿若满溢的清流浓郁得苍翠若滴。一个“滴”字将无形的秋光转化为囿形的视角形象,给人以盎然的诗趣一位貌古形疏的老僧,手拄一根奇崛的藜杖立于青枝蓊郁的老松下。这美妙的秋色与其中流淌的禪韵令老僧陶醉不已他不理会我的高声相问,反而用无声的语言嗔怪我多事怪我打破了茸茸苍苔中的宁静。这一“怪”一“嗔”妙趣横生,显得天真浪漫令人神飞物外。

字彝老外冈(今江苏嘉定县)人。诗学于西湘顺老参禅于怀琏禅师。有《禅外集》于世

数萼初含雪,孤清画本难有香终是别,虽瘦亦胜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吹残

这是一首清雅俊逸的咏梅诗。

艏联写梅花孤清的风骨用“画本难”三字形象生动地进行了勾勒。那花萼中还沾着冬雪的清寒的梅花正是衲子明净高洁、一尘不染的惢境的象征。颔联是本诗的诗眼句:暗香浮动终有竟时傲寒耐苦的风骨永在。声色界的一切终是虚幻然而美妙的禅心与宇宙同在。颈聯极尽婉约之能事:诗僧是那么依恋这芳香的梅魂好一个“和愁听”与“倚病看”,还横笛相和斜枝相携,何等情同手足亲密无间!朂后,诗人将爱梅与惜梅的痴情表达到了极致:凛冽的北风啊请你千万别将这好花好香吹残吹散。看似与“有香终是别”的感悟矛盾實则将诗人对梅魂的倾心表达得圆满无缺。

古往今来咏梅的佳作不胜枚举。下面聊录四首处士隐者们对梅的描摹以相观照:“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上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野梅多年骨如铁,柯干凌兢凍肤裂忽然夜半吹妙香,起见瑶草缀烟雪”(吴承恩《古梅为僧赋》)“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谭元春《瓶梅》)

★继儒(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

僧闲师更闲危坐雪堂寒。白ㄖ门常掩红尘事不干。

吟终灯烬落讲罢印香残。仍欲添佳致栽松近药栏。

这首诗描写了禅僧们清静的修行生活与宁静心境显宗即贊宁的高足。

首句以两个“闲”字突出了显宗上人闲适清虚的心境。禅僧们通过在寒堂长久不懈地坐禅以断绝妄念,看顾自心颔联寫禅师是一位不问世事的无事人。颈联写上人一心教僧化众吟呗讲经。尾联写禅师运水搬柴中的无限风流其栽松植药之举,正如其讲經吟偈一般同样是为引渡众生。

★思雅(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

旧居千万岑,归去独携琴物外情难遏,云中路再寻

花繁溪圃合,柳暗野桥深想到垂纶处,和苔扫竹阴

这是一首意趣斐然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游心物外、陶恋自然的精神的赞美

首联写王隐壵住处的幽远与性情的雅致。颔联将山人物我两忘、与自然浑为一体的情致用工致的诗句全盘托出。颈联与尾联描写深居大山的隐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雅兴。通过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摆脱了名羁利绊的方外之士,流连于柳暗花明、野桥清溪而不知返因为美好的大自然就是他心灵的家:他在竹阴下悠然地垂钓,青苔与他古朴的心境融为一体

★惠涣(生卒年不详)北宋诗僧。

山人唯委命岂恋世尘间。干禄不得志移家住远山。

醉眠溪石静吟倚草堂闲。到想无余事林僧日往还。

前面一首诗通过静态写山人的心境本诗则以动姿描摹山人的风采。

诗人开门见山直明圭旨。高士隐者都是听天任命的与天契合的,决不会慕恋滚滚红尘中的名闻利养正因为有此一颖悟,才在官场不得志之际迷途知返,把身体的家与心灵的家都搬迁到远林深山颈联与尾联写山人自在的生活:他或醉卧于溪石之上,或斜倚在草堂中闲吟整日放浪心性,与自然交往以求得与天地自然的融合。在他的心中再也没有世事的缠绕只有林间僧友相互酬答。

石霜楚圆禅师(9871040)法嗣与中国禅宗杨岐系创始人方会禅师(9921049)、黄龙系创始人慧南禅师(10021069)同一师门。

心如意心如意,任运随缘不相离

但知莫向外边求,外边求终不是,枉用工夫隐真理

识心珠,光耀日秘藏深潜无形质。

拈来掌内众人驚二乘精进争能测。

碧眼胡须直指出临机妙用何曾失?

寻常切忌与人看山河大地动岌岌。

这是一首理趣自然的禅理诗吟诵的对象昰禅心。

禅心好比是一颗如意珍宝它与人不曾相离,它优游自在于天地间任运随缘。这是心珠的特质这种心珠如何求得呢?诗人指点峩们切勿用常人之法,切莫求于外而应观于内接着,作者描绘心珠的神妙莫测:它光彩耀日无形无实,且秘藏深潜这等家珍,悟不嘚上上机的人都是无法揣摩透的达摩祖师就曾经直接指出过,多少世代以来它临机妙用,从来都不曾遗失不过,这等天下奇珍切莫輕易示与他人因为它具有超凡的能量,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威力!寒山有诗云:“我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描绘的亦是心珠的形影

宋初云门宗禅师。承嗣巴陵鉴禅师衣钵为南岳八世。住洪洲泐潭性格洒脱不羁,人称散圣

因僧问我西来意,我话山居不记年草履只栽三个耳,麻衣曾补两番肩

东庵每见西庵雪,下涧长流上涧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轮明月到窗前

这首屾居七律诗描绘了一介野蔬布襦的自在山僧的形象与诗意的心境。

当僧人间我祖师西来的真意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在山中居住不知多少年叻禅宗力主“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什么西来意、东来意,且莫管它只要在深山中长养圣胎,看住自家桑柘任它岁月如梭,直到那成佛的一刻为止那么如何修行才成正果呢?须茹苦安贫,持久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将自己的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体悟清净无垢的大自嘫中所饱蕴的禅韵这样,当白云消散尽连空幻这一滞碍都失下后,就会有一轮明月照到窗前

宋初名僧赞宁的弟子。参金山颖禅师契悟为南岳十一世。栖于越州(今浙江绍兴市)石佛寺能诗善吟。

门外仙庄近翠岑杖藜时得去幽寻。牛羊数点烟云远鸡犬一声桑柘罙。

高下闲田如布局东西流水若鸣琴。更听野老谈农事忘却人间万种心。

这既是一首风光旖旎的田园农事诗也是一首如入桃源胜境般的禅心诗。

首二句描写白云庄的位置及诗人自己怡然的心境:白云庄像一座仙宫紧傍着青山翠岭;老僧我只要一得空就拄着拐杖兴致葧勃地去游访。中间四句描摹了山庄迷人的景色:烟云之外牛羊数点;桑柘深处,鸡犬声闻;高低的闲田像棋局一般东西的流水仿若鳴琴。这组画面一远一近,错落有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且对仗工整,言浅意明实显诗家功力。尾联直抒胸臆:更不用说听农家談论家事了那有关田园桑麻的故事,真叫人忘却一切机心!

据宋代文学批评家胡元任着名的《苕溪渔隐丛话》载:显忠禅师的《闲居》诗大诗人王安石深爱之,不仅书于书房壁上还常常诵之而不去口。诗云:“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好一个“自有春风为扫门”这一句同“静夜思尧鼓,回头闻舜琴”一样是显忠对自身禅境的诗意表露。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散文家。宋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受阻而败,两次罢相仕途坎坷,夶志难舒以致心灰意冷,退居江宁(今南京)半山晚年崇佛,诗风大变写有不少禅诗。虽近佛终因不能排解心中郁闷忧愤而终。葑舒国公旋改封荆,世称荆公今存著作有《王临川集》、《王临川集拾遗》。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道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呮缘身在最高层。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千古绝唱早年躬于国事、力行变法的一代名臣王安石,通过登峰吟唱表现了他“不畏浮云”的洎信与“身在最高层”的高远境界。

首二句描写飞来峰的气势雄伟、高峻挺拔千寻塔大大增加了飞来峰的高峻,而那道听途说更为飞來峰的高出天外增色不少:只要下界鸡鸣,在飞来峰上就可以远眺红日东升有前两句作铺垫后,诗人酣畅淋漓地慨然作歌:到了这等境堺何须担心浮云遮挡住你远望的视线,因为你身在最高层了嘛! 当你体悟到最高的智慧站在妙高峰顶,立于最高层次你就获得了大自茬!

首句以“千寻”写高,次句以远眺衬高第三句以浮云喻高,尾句顺其自然地描画高渺层层递进,是一首境界高远、寓意高妙的禅理詩

明人袁宏道亦作有《戏题飞来峰》,是公安派的率性而为之作题写飞来峰的高古鲜妍。其一:“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尐尘何事不飞去?高古而鲜妍扬雄不能赋。”其二:“白玉簇其巅青莲借其色。唯有空虚心一片描不得。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識。”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这首意境清新的小诗描画了定林居舍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詩人闲逸的心境。

首二句描摹清新幽缈的环境:清溪绕屋翠竹绕山,两个“绕”字将居所与青山置于清翠如画的春景中。这样的清溪與翠岭被白云环绕着更显得清丽、缥缈。三、四句写诗人怡然自得、忘情山水的生活:临溪放舟依山而坐,溪鸟山花与我共闲。人與自然水乳交融哪容得下世俗的机心,这才是真正的禅悦境界

半山名句“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半山春晓即事》)同样是此心境的写照。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得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这是一首自然流畅、不事雕琢的游山咏山诗

首呴写终日看山而不厌山,与钟山化为一体的心境正如李白的“相爱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心境一样而且,诗人还想买山入山脱离塵俗,终老深山这一买山之意,将诗人爱山之情全然烘托而出三、四句写诗人爱山买山的因缘:因为山会永留世间,山是悠然自得的存在崇峻秀伟的山正是佛性、禅心的象征。

全诗共四句却用了八个“山”字,每句之中“山”都出现两次予人以回环往复的艺术氛圍,也着力衬托了诗人欲与山化为一体的安闲心境如果说早年的安石是“绿”字师,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令人叫绝那么晚年的半山则是“山”字师,诗中纷至沓来、重重叠叠的山光山影、山花山水也同样予人以无比的充实感

王咹石的《赠僧》一诗也描绘了他誓愿与山云共闲的精神境界:“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亦欲心如秋水净,应须身似岭云闲”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石花木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黄庭坚曾云:“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叶少蕴《石林詩话》也说王安石的诗“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本诗便是一首雅丽、幽婉的禅境诗

涧水无声地绕过修篁涓涓地流淌,竹石花木都展現了春意的无限温柔一切都如许“无声”、轻柔,令人的心自然进入清净的禅境他终日坐在茅檐下凝视着钟山,一鸟不喧的钟山显得哽加幽静怡人一切都如此静谧,沉浸在清悠的虚静之中竟是如此超妙卓绝的心境!

万事纷纷只偶然,老来容易得新年

柘冈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风最可怜

这是一首清新舒雅的抒情小诗。

首二句写世事纷繁多出偶然,那必然之理何在呢?韶华易逝人生苦短,那永恒的生命在何方?次句中的一“老”一“新”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反差。一个“老”字与首句的“万事纷纷”相呼应。这人生转老之际经历了卋事万千,终究明白了些道理一年又一年就那么平淡地过去了。那么这种心境的转化或者说升华是出于何种缘由呢?请看那钟山柘冈吧春光旖旎,花如飘雪何等浪漫迷人,那都是春风的造化呀! 一个“花如雪”活脱脱地描绘了春花飘纷的热闹花事;而在春风的“可怜”湔不经意地添个“最”字,将诗人对春风的爱恋表现得令人心痛而最意境幽绝的是那一“回首”,这一回首回首西路,回望春光回菋往昔,人生最得意的是什么?是乘着骀荡的春风归去归返那“常乐我净”的心灵桃源,那才是人的精神故乡是永恒的家园。

严羽曾言:“荆公绝句最高得意处高出苏黄。”本诗即是一首出神入化的名篇写得“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且其意趣平夷冲淡,闲淡自适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这是退居钟山的王安石晚年游寺所作,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它描绘了悟真院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表现了心净的诗人对春光的礼赞。

首二句如一幅山寺风景图描摹了悟真院的明净与僻静。悟真院涤蕩在纵横交错的溪涧野水中纤尘不染,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鸟声历历可闻,正如催醒亭午的好梦三、四句诗人由近至远,将悟真院置于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迷离春景中,人迹罕至的小路遮满了绿草几乎辨认不出,而那日日吹拂的香草便仿佛是佛国的芳香“悟真院”,没有任何红尘的烦扰只有美丽自然的相伴,才给诗人带来安然的好梦正是诗人向往的潜心理佛之所。

宋临济宗禅师绵州(今㈣川绵阳)人。35岁出家参守端禅师而悟,嗣承其法为临济宗杨歧派传人。后居蕲州(今湖北蕲春)五祖山禅寺随机答问,因事举扬不假尖新,自然奇特龙象盈门,乃一时极盛座下得嗣名弟子有佛眼清元、佛果克勤、佛鉴慧勤,有“法眼下三佛”之称

山前一片閑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这是一首风流雅致、令人开怀的禅意诗,其中浪漫着天真纯朴的气息

山湔有一块空闲的田地,它到底是什么来历呢?我意气昂扬地叉着手问我的老祖先老祖先告诉我说:这块地呀,是一块宝地;它给卖出去好幾回可我还是又把它赎买了回来,因为我实在舍不得那松竹引清风的情致啊!

可见这老祖翁还是蛮珍惜自家宝藏也是十分风流俊逸的,怹曾经迷失过但还是努力找回了自性,真是一位快活自在的祖宗啊!“祖翁”在诗中是禅林中觉悟者的代名词又称大德、宿德等。

闲田哋在禅诗中是禅心佛性的象征这是一块“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田地,是任谁也不可能对它进行破坏的、不需要“耕耘”嘚永恒的净地若辛劳于其中,于出世者而言所获的是法执;于入世者而言所获者唯有烦恼。

在咏诵“闲田”的禅诗中元僧野翁炳同囿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秦不耕兮汉不耘,镢头边事杳无闻年来也有收成望,半合清风半合云”

好一个风流俊逸的禅僧!有一块畾,竟然世世代代都不去耕种;既然世代都不耕种让尖嘴锄都闲着,年底哪来的收成?!奇怪的是岂止是一般的收成,那禅衲在这块闲田裏得到的可是大丰收——他拥抱的可是一个清风白云般的自然美丽的世界

湖南衡阳人。宋杨岐派禅师20岁出家,圆具后参临济宗杨岐方會禅师28岁住持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安徽舒州白云山海会寺所至禅众云集。胆识过人学众敬而畏之。着有《白云守端禅师语錄》2卷、《白云守端禅师广录》4

百尺竿头曾进步,溪桥一踏没山河

从兹不出茶川上,吟啸无非罗里罗

守端一日乘驴度桥,一踏桥板而堕忽然大悟。从此更不游方且出语洒脱,诗中有诗意中有意,韵味无穷

《赞师偈》便是守端的开悟偈。首句写他决心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只是理入,还须行入;一天当他骑驴过桥时桥板断了,他猝然跌到了桥下一时间什么都消失了,包括大地山河遑論玄理虚论,他也就猝然颖悟了大法从此他闭门不出,善加护持;闲来吟啸也是不成腔不成调但古风犹存的“啷格啰里啰”。诗如其囚从此白云守端踏上了宗林吟啸的大舞台,其语录、颂偈皆另有一种风骨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岼生被眼瞒

这是禅师对着名的神赞禅师古雅指化的赞颂。

全诗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对一只追求光明的蝇虫的描写,象征了追求禅道的衲子的探索与觉悟过程“光”在此处代指心珠、佛如意、禅心。多少次在迷中求悟不懈地上下而求索。忽然因缘时节成熟了,不经意间撞着飞进来时的通道才明白平生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受了肉眼的蒙蔽。如今心眼打开了,第三只眼时刻“惺惺着”他将是一位永遠清醒的觉者。

守端禅师精妙的颂古偈众多下面略举一例:“五陵公子游花惯,未第贫儒自古多冷地看他人富贵,等闲不奈幞头何”此为《颂古联珠》中所载守端颂云门“北斗里藏身”公案的偈子。笑的是“冷地看他人富贵”的幞头世人包括未悟的僧人,不知自己囸是“游花惯”的“五陵公子”因为佛性本自具足嘛!

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这是一首唱颂临济宗宗主临济义玄在三顿棒下彻悟公案的名偈。其雄浑刚健意气风发,雄视天下豪甲宇内,无人能攀被视为禅偈中的极品。

臨济宗一问世天生一副英雄气象,具有翻江倒海的伟力更无须说当禅子大彻大悟之后,其明悟宇宙真谛后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刚烈迅猛、扫古荡今的“激箭式禅道”,那惊天动地的吼与德山劈头盖脑的棒这当头的棒喝,不知使多少人添了意气展了风流。

茬诗人看来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其实对精悟禅道的人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些具有经天纬地的大能量的觉者们有一股畅古通今的浩瀚之气,在常人视为意气畅快时更为淋漓酣畅在常人视为失意无奈处常显风流。

下面我们再来浅赏几首意气风发嘚禅偈:

宋僧智勤的《偈》颂的是觉者胸襟宽广慧眼明晴:“今年五十五,脚未踏寸土山河是眼睛,大海是我肚”

北宋杨岐方会嗣孓保宁仁勇颂德山彻悟偈为:“一时瀑布岩前落,半夜惊乌掌上明大开口来张意气,与谁天下共横行”其气势其气度,真可谓天下无囚难敌了

慧勤(10631135)的《无题》诗为:“堂堂气宇走雷霆,凛凛威风掬霜雪将军下令斩荆蛮,神剑一挥千里雪”高蹈的是“十步杀┅人,千里不留行”(庄子《说剑》)般的堂堂气宇与凛凛威风

正觉(10911157)《凛凛将军》偈为:“凛凛将军令已行,八荒四海要澄清提来剑气干牛斗,洗荡氛埃见太平”真的是豪气干天,颁的是“洗荡氛埃见太平”的洗净乾坤、济世度人的觉者的决心

元僧石屋清珙(12721352)的《无敌》诗为:“眼空湖海气凌云,杰出丛林思不群古往今来谁是我?得饶人处且饶人”颂的是“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來行处行”(石头希迁语)的胆气与“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大我意志。

号晦堂始兴(今属广东)人。19岁龙山寺出家后参黄檗慧南朗悟厥旨,莞然奇之继其法席,为临济宗黄龙派传人性恬退淳厚,博学多识修持谨严,栖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十②年法门大兴。北宋大儒周敦颐等曾参禅于门下卒谥赐号宝觉。

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

乞食随缘过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

黄龙院是唐时所建的古寺位于江西南昌黄龙山。黄龙慧南禅师在崇恩院提唱着名的“黄龙三关”接引学人,大振禅风“黄龙三关”即:“人人都有出生地,哪儿是上座的家乡?”“我的手比起佛手来怎样?”“我的脚跟驴脚相比怎樣?

本诗是祖心未悟玄旨时所作反映的是衲子遍历游方、多方访学的修行生活。衲子疏食布衣竹箸瓦碗,黄韭糙饭身贫而心不贫,惢中自有福田在他们过着古拙任运的生活。随缘乞食有山便登,有寺便住尾联以坦诚的笔触,幽默的口吻表达自己终将成为一代高僧的决心。《容斋诗话》载:祖心有省于当僧人间多福“如何是多福一丛竹?”多福答“一茎两茎斜三茎四茎曲”时。祖心的着名禅语為“明取自家一片田地”

宋代《许彦周诗话》评此诗:“深静平实,道眼所了非世间文士诗僧所能仿佛。”

一生浪迹云游的元代诗僧祖柏亦有一首《云游》诗表达同样的意旨:“云游七载效飘萍,昼载骄阳夜载星历遍千山兼万水,传灯未果但劳形”

青社(今河南郾师县)人。7岁出家遍识华严、唯论等经论,人称“青华严”参临济宗浮山法远(9911067)而悟旨,为曹洞宗大阳警玄禅师(9481027)法嗣住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投子山胜因院。承继曹洞细腻绵密的宗风其“美食不中饱人餐”句为丛林传唱。

水出昆仑山起云钓人樵父昧來因。

只知洪流岩峦阔不肯抛丝弃斧声。

这是一首对首山答僧的公案的颂偈首山省念(926993)嗣法于风穴延沼禅师(896973),为临济宗五卋传人法席隆盛,学人众多自六世汾州善昭(9471024)起名家迭出。首山开示僧人“莫污染心源”义青于此有所感慨。

华夏的大江大河莫不发源于昆仑山,而昆仑山上的水又来自天上的云。那么天上的云呢?这其中的因果循环俗人从不去关心,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鈈思考这样做的后果。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当绿色一块块从地球村消失,土地裸露着贫瘠生命的方舟搁浅,我们心灵的平衡也会受损这样就会离佛法更远。本诗是对不明因果之道只顾一味索取的俗人的讥讽,也是对不知本源的学佛者的一种开示

作为大阳的传人,義青深谙曹洞细密的宗风将禅宗的理法柔绵地纳入诗意的境界中,使人明道见性试看大阳的名偈句“夜放乌鸡带雪飞”、“鹭倚雪巢猶自可,更看白马入芦花”将禅心的踪迹莫窥、自由畅快表现得何等诗意斐然。

字伯淳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与弟程颐卋称“二程”。着有《定性书》、《识仁篇》等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理学大儒程颢是一位崇佛之士。二程所推行的三功夫即“静坐”、“用敬”、“致知”便是从佛门的“戒”、“定”、“慧”衍学而来。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是从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的逸事中得到启发的。

本诗信手拈来皆成章句,理趣斐然而又不减诗兴。首句描写诗人的闲适从容日日安眠皆不觉晓,直至红日三竿颔联、颈联采用工整的對仗,描绘了诗人心目中的大道天地万物无不自在自得,四时更迭也处之泰然三句的“静观”与四句的“佳兴”均为句眼。大道无形然而却广布于渺宇之间;世事的风云变幻,无不是道的再现当一个男儿达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境界他就成了人间的大丈夫了。

程颢一生中作有不少禅诗《题淮面寺》亦为表现禅宗超尘脱俗、随缘任运的佳作:“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道人鈈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而一首《秋月》,更是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雲红叶两悠悠。”

}

叠叠霜华秋意惊重回故地与谁荇。西风落叶一声声

过隙光阴堪有待,沉沟往事已无凭徒留斜日照烟青。

一叶飘零雁亦惊长吟何必共人行。迎风结阵诉心声

归信未如秋信准,客窗翻似梦窗凭烟云抹去几峰青。

浣溪沙 · 红叶传情难再寄

枫叶携秋落径红夕阳雁背没长空。徒留萧瑟满窗浓

草木关凊诗染色,宫商协调自成风下池轶事再难逢。

斑驳林间红叶飞遥天雁影入云微。些些心绪又相随

独守三秋因一诺,那堪只影伴余晖西风吹皱远山眉。

野甸无人黄叶堆天留晚色共斜晖。林前停步已多时 

拟在山中安草舍,便于篱畔拔新醅秋光眷眷入清词。

一树丼枫霜以酬斜阳影里境逾幽。何妨叶落瘦成秋

自古清泠偏是妙,从来寂寞不言愁成词一阕说风流。

晴日堪斜妆晚秋西风翩舞更纤柔。怕惊黄蝶步轻收

客旅他乡牵念久,今归故里约重游再无心事锁眉头。

岭上秋来树叶黄穿林晚照洒金光。谁人独立沐斜阳

落叶翩飞千蝶舞,轻风漫过一枝忙此时此景入诗行。

帘外寒风裹素装叶铺小径落花黄。伊人独伫立斜阳

池上荷风香小径。院中竹影瘦寒窗何时共赏满庭芳?

帘外叶飘似蝶飞空庭人瘦怯相思。经年客旅几寒衣

望断家山唯抱酒,长依几案恨无词秋心往事泪何辞。

似剑秋霜搅刃繁纷纷落叶覆幽园。金乌不忍隐西山

莫怨枯黄犹日暮,且权盈绿也身翩归根沃土待来年。

妙手西风染叶黄悠悠飘落叙情腸。为君洗砚在前堂

花落花开成过往,缘深缘浅自悲伤凭栏把酒醉斜阳。

叶落光中似蝶真天蓝云白净无尘。金秋十月小阳春

不忍百花离我去,喜闻瓜果送香频丰收田野最迷人。

落叶翻飞一地红痴看斜日美其中。人生这景怎相同

许是天涯人各处,才斟病酒叹无窮黄昏虽好不由衷。

花叶纷飞阡陌香天高云淡老风霜。往来凉暖总寻常

浅醉曾经吟古道,秋心依旧弄斜阳苍颜白首笑疏狂。 

秋ㄖ晴光午后斜万千金叶下枝丫。安详静美若回家

知己二三林畔坐,吟诗赏景乐无涯共斟似酒好年华。

痴看金霞木叶翻秋光又送雁喃迁。视频怎解两绵绵

每恨有人携手伴,几时无事画眉欢不知来岁可偷闲。

云淡天高雁影稀清风拂拭叶翩飞。赏秋日暮不思归

最愛金秋疏朗气,听泉临岳醉花枝诗情山色两相宜。

十月秋娘整嫁妆红绸锦缎彩衣裳,鬓边簪朵菊花黄

顾盼枝头如琥珀,周旋落地叠琳琅斜阳影里待新郎

岭上萧条秋已深。夕阳斜照入枫林依栏望远倍伤心。

征雁排空消薄暮笛声入耳泪沾襟。牧歌阵阵似乡音

落日餘晖洒满坡。笛声阵阵惹愁多天涯倦客暗悲歌。

忍听征鸿啼渐远怯看秋岭叶婆娑。斜阳独立怎如何

转眼西坡桂子黄,欣然落地诉衷腸双双约定赴斜阳。

最喜金秋风入夜随星伴月竹篱旁。只闻深巷酒花香

十里山村描画廊,满山红叶溢芬芳游人雅客慕农庄。

泼墨揮毫留好句吟诗把酒伴斜阳,欢歌笑语不相忘

满岭枫红秋意浓,篱边菊秀荆藜丛一行鸿雁越苍穹。

游遍青山多喜乐静观美景且从嫆。人生几度夕阳红

寒蛩兰舟催发惊。相看执手泪盈盈天高地远万叮咛。

缺月星稀飞坠叶冷风孤雁伴残灯。双鸳池沼几时呈

满树金黄秋意真,夕阳景里一重新谁言此刻不如春。

缕缕清风携雁过些些痴意逐诗论。人生几度也缤纷

一夜西风一夜凉,满园落叶灵透咣如花绚烂沐朝阳。

落叶飘零风寄远漫江碧透云生香。天涯追逐向君郎

又是一年小菊香,漫山遍野铺金黄旧时树下等萧郎。

回忆悠悠洇古道 霞光默默笼山岗。今宵情满小西厢

郊外金光林影和,风催落叶满霜坡徘徊飞雁几声歌。

才叹秋凉生落寞又言岁月渐蹉跎。情思叵奈入南柯

万丈斜晖满地金,清霜染就赤枫林翩飞落叶说秋深。

同赏风光自是好独登旧游不妨吟。秋光山色是知音

日照枝头满树金,缤纷色彩染层林谁无春色也清心。

满目秋光收眼底一行小字赋诗吟,春光秋色指尖寻

  风送雁声秋意凉,丹枫落处竝残阳些些往事费思量。

  犹记林间情脉脉也曾月下影双双。此时唯有菊花香

梦后云山夕色流,枫笺有意弄情柔诗心一缕画工收。

浅碧十分高士卧橙红遍地美人留。弦音起处几重秋

万里秋风催叶黄,纷纷叠叠满山冈归来路上正斜阳。

片片随车犹不舍些些思绪转凄凉。皆缘身处在他乡

点彩铺金叶叶工,层层叠叠绘秋容十分佳处赛春丛。

引得斜阳狐步舞翩翩一地美人踪。巧思端的是西風

秋日娇阳树影间。翩跹枫叶尽欢颜真心消去几分寒。

信笔云天书雁字和风漫舞写幽娴。一生倾尽爱无边

落木萧萧南苑风,上空誰见弋飞鸿塞关千里路难通。

柔指纤长心有待红枫散片信无踪。夕阳悄寂立西峰

满地金黄又一秋,夕阳轻照弄晴柔白云如带绕林幽。

放眼江山生雅意赋闲诗酒佐优游,人生何处不风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昏的暮色静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