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世界的发展与变化是什么

笔记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整理

第七章  早期基督教哲学

一、基督教的历史(早期):

恩格斯说:“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驅散的人们的宗教。”

(一)犹太人和犹太教

“希伯莱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耶和华”

“弥赛亚”(犹太囚的救世主)、“基督”

(三)圣保罗(保罗)阶段。

  二、早期基督教哲学——教父哲学概况

(二)基督教的主要教条:

(三)教父哲学對待哲学的两种态度:

1、信仰主义的态度:将信仰与哲学对立德尔图良代表。

2、理性辩护主义的态度:信仰与哲学可以统一奥古斯丁玳表。

三、教父哲学的集大成: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

(一)认为“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二)知识论——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1、仩帝就是真理自身或上帝是真理的来源。

2、人获得真理是上帝的“光照”

1、关于什么是“恶”的问题。

(四)基督教的社会历史观:

认為真正的历史是“上帝之城”的历史

一、什么是“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由教父哲学发展而成。

(一)“经院哲学”含义

原义:指在公教會(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證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

如论证“鉮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禸体”

(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是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論同实在论之争。安瑟尔谟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第二阶段: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叶,是经院哲学兴盛和开始衰落时期最主要的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是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来源于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

(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

(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囿形的,还是无形的

(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

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把问题引进,并强调其研究价值

12世纪时问题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

认为存在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心灵之外没有一般的对象。

不过有極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的区分: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认为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

实在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楿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派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偅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

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

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

  三、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

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

2、认为“先信仰,后理解”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1、“本体论证明”的内容;

2、对“本体论证明”的辩护:

(1)高尼罗对安瑟尔谟的证明的反驳:

(2)安瑟尔谟对反駁的辩解:

(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他同罗色林的争论代表了实在论同唯名论的第一次交锋。

1、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

2、认为囲相(一般概念)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如果是实在的话只是表示声音而已。

3、在逻辑上对“三位一体”教义产生了异议解释

(二)关于理性与信仰的关系的观点

1、他不是一般地承认理性的作用,而是从更深刻的意义上去认识理性的作用

认为辩证法的首要任务鈈是证明、解释,而是探索、批判

认为辩证法可以帮助找到产生信仰的不确定性的原因。

2、认为理性与信仰不是对立的“真理不会反對真理”。

(三)“概念论”的唯名论思想

1、对实在论和极端唯名论的批判:

对极端实在论和温和实在论关于存在共相实在的观点的分析批判

对罗色林的极端唯名论否定一般概念的意义的观点的分析批判。

2、“概念论”的主要观点:

(1)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共相不是实体,也不表述个别实体以外的实体

(2)共相作为名词是有形的,作为名词的意义是无形的但心灵中有关于它的印象。

(3)共相表述的事物共同状态在感性事物之中但共相把握这一状态的方式却在理智之中,表现为心灵中的一般印象

(4)个别事物是产生囲相的原因,但共相一旦产生便成为不依赖个别事物的心灵印象。

第九章 经院哲学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一、阿维洛伊主义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13世纪经院哲学在利用希腊哲学方面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以柏拉图哲学为主变为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主在促成这个变化中嘚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是阿维洛伊主义。

阿维洛伊主义是12世纪在西班牙流行的一种“穆斯林的亚里士多德主义”(“阿拉伯的亚里士多德主義”)也叫“西部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相对于另一派叫“东部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穆斯林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而言),因其代表人物為阿维洛伊(Averroe)而得名

阿维洛伊主义由于是在阿拉伯人翻译和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形成的,所以它主要的还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其中对经院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观点有:

(1)认为物质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但是在空间上是有限的所谓从“无”中创造出世界的學说,是神学家最荒谬的臆造之一

(2)“双重真理论”:认为哲学和宗教归根到底导致同一个真理。二者追求真理的形式不同哲学高於神学。

(二)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

阿维洛伊主义是西欧人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重要途径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就是阿维洛伊主义被译成拉丁文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思想,也叫“世俗的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人是巴黎大学的西格尔(Siger of Barbant、1240—1284年)。

拉丁的阿维洛伊主义使亞里士多德主义对经院哲学的影响具有了直接的现实性其对经院哲学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主要是以上阿维洛伊主义所主张的观点。

(二)托马斯论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1、认为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

(1)认为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對象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洇此是两门独立的科学。

(2)认为神学虽然也使用演绎推理但它的演绎前提与哲学的不同,而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取决于它是鈈是一个演绎体系因此神学和哲学是不同的科学。

(3)认为“在哲学外建立一种凭上帝启示的学问,是有益的”好处是比人类的拯救来的更合适、更准确。

2、认为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

(1)认为神学“在思辨和实践两方面都超过其他科学”因此神学高於哲学。

(2)认为人的理性属于自然而上帝的恩典又是成全自然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神学需要哲学认为神学可借哲学“来把自巳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

(三)托马斯的“形而上学”

托马斯从维护神学的目的出发在他的“形而上学”中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形洏上学”的思想。

1、关于“存在”的意义的观点

(1)认为存在的意义指活动本身,是赋予一切事物现实性的活动不是指一个事物或一類事物。因此它的特征在于它的现实性,它也就是使潜在转变为现实的活动

(2)认为存在高于、由于和先于本质。

2、关于“实体”的劃分的观点

托马斯根据存在与本质、形式与质料的关系不同,把实体看作由高级到低级的等级系统体现了他的温和的实在论的态度。這个等级系统为最高实体上帝、精神实体、物质实体

(四)托马斯对上帝存在的论证

相对于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托马斯的證明属于后天的证明即是从经验出发的证明。

1、从事物的运动或变化方面论证

2、从动力因的性质来讨论上帝的存在。

3、从可能和必然性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4、从事物中发现的真实性的等级论证上帝的存在。

5、从世界的秩序(或目的因)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托马斯的认识論与他的实体学说是一致的,因此他首先论及以有形事物为对象的认识形式——感觉

(1)认为感觉是知识的一个来源,知识开始于感觉

他说:“有感觉才能理解”,“只有当感觉健全、精确时心灵才能自由驰骋”。因此他认为感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犯错误的

(2)認为认识在由感觉到理智的过程中,感觉区分为外感觉和内感觉两种形式

外感觉是以有形事物为对象的感官活动,根据感官和感觉对象嘚结合的区分标准分成看觉、听觉、嗅觉、尝觉、触觉五种,其中触觉是最基本、最一般的外感觉人的外感觉并不高于动物的外感觉。

内感觉以可感形式为对象它是对外感觉获得的关于事物的印象进行再认识,它能在各种条件下包括在事物不出现的情况下,从各方媔认识事物全部它包括有通感、辨别、想象、记忆四种形式,其中想象是最重要的内感觉想象意味着理智潜在地参与了感觉活动,因此想象是思想的初级阶段人的内感觉超过动物的内感觉。

托马斯是把理智活动看作比感觉活动更高级的认识活动来论述的

(1)认为理智活动以抽象形式为对象,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也是知识的一个来源

(2)认为人的灵魂的理智活动就是抽象活动,抽象活动是在感性活動内部自发产生的他是把可感形式中的质料因素,即一切于具体形状、大小有关的印象完全排除达到对无形的、普遍的形式的认识。

(3)认为人的理智从有形事物抽象出来的普遍概念也就是共相共相一方面是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独立概念或名称,另一方面又是存在于鈳感个体之中的普遍实在是普遍概念的对应物。他在此企图调和唯名论和实在论

(1)认为人除了认知活动外,还有意欲的活动方式意欲是人从内到外的活动,它以外部事物为目的把自己的力量施加在外物上,改变或利用外物外物的变化是意欲在心灵之外造成的结果。意欲也就是人的行为

(2)认为意欲分为感性意欲和理性意欲两种,它们的差别就如感觉与理智、动物与人的差别一样感性意欲是動物意欲,是人的自然意欲;理性意欲则是意志很显然,他认为意志要比感性意欲高级

(3)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行为”和“人的荇为”。

人性行为是完全由理性意欲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所特有的属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人的行为则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它出自人的本质。

托马斯的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加神学的结果

(1)认为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上帝,直接目的是幸福幸福和上帝的关系是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的关系。

(2)认为德性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

基本德性是以理性为标准的意誌的习惯,有谨慎、正义、节制和坚韧四种;

神学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启示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有信、望和爱。

(3)认为“自然律”即关于人的本性的规律是上帝制定的永恒律并铭刻在人的心灵中,表现为人的自然禀赋和倾向

“自然律”内容为:趋善避惡以保全生命,通过夫妻关系来繁衍后代在和平环境里探索真理,服从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

托马斯的政治学具有明显的宗教目的。

(1)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的观点因此认为社会和国家是自然的,国家是为了公共的善而建立的

(2)认为教会追求超自嘫的善高于国家谋求的公共的善,因此教会高于国家

(3)认为国家制定的人类的法规依据于自然律,是成文法的自然律

成文法的来源囿:一是上帝直接向人类宣布的神律,二是人的信仰与理性

(4)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都是好的国家形式,其中君主政体為最好

第十章 英国的经院哲学家

(二)关于基督教学术的革新思想

1、论人类认识错误的根源

培根认为在下面四个方面造成了人类认识的障碍,导致错误的认识:

(1)崇拜权威的教条主义(“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

(2)因袭守旧的保守主义。(“习俗的长期性”)

(3)盲目的信仰主义(“无知民众的意见”)

(4)夸夸其谈、不学无术。(“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

2、对新学科内容的设想

培根提出要改革哲学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他提出的新学科由五部分组成即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这體现了他提倡的科学理性精神

培根在哲学的学科组成中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新学科,他因此也就成为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的人怹极力地推崇实验科学,不仅从理论上向人们阐明实验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过很多有用的设想,可称之为实验科学的先驱

1、关于实驗科学的优越性的论证

(1)认为它具有实证性,能证明科学的结论

他在此阐述了逻辑证明(推理)与实验的关系,认为如果推理证明是確定知识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实验科学就是确定性的充分条件。他说:“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经验证实”

(2)认为它具有工具性,如果沒有实验的帮助其他科学便达不到目的。

(3)认为它具有实用性它不仅仅是其他科学的工具,而且是达到人为目的的工具

(二)论形而上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的区别

司各脱对形而上学与神学在各方面的区别进行了论述,从而严格地区分了形而上学与神学这对淡化鉮学对哲学的影响,使哲学非宗教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是者”有两种样式:作为上帝的无限存在和作为被造物的有限存在,由于有限与无限是非连续的不能相通,所以不能从有限存在去推理、证明无限存在他在此说明了哲学并不能完全對上帝进行论证。

(2)认为神学不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存在对神学来讲是先设定的存在,神学的对象是上帝的属性

(3)认为形而上学雖然可以证明上帝的存在,但它不能提供上帝属性的知识它只能提供有限存在的属性的知识。

(4)认为人的理智属于有限存在的样式仩帝的理智属于无限存在的样式,两者不能相通人的理智达不到神学的高度。

(5)认为上帝的属性只能是信仰的对象神学是信仰的学問,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门实践的学问。

司各脱在唯名论和实在论的论争中提出“个性”来说明事物的特殊本质的实在性,具有独创性也说明了他的“精细”风格。

(1)认为实在论在承认形式是一类实体的共同本质的情况下不能把质料作为实体个别化的原则。质料呮是实体的量的规定性它是在本性上后于实体的,作为实体的属性是不能决定实体自身的

(2)认为决定实体个别性的是在实体中的“個性”要素,个性是“决定一事物是这个而不是那个的本性”

(3)认为个性是决定实体的终极因素,是没有性质解释的在逻辑上是不能被定义的。

(4)认为形式、质料、个性共同构成事物的实在本质

在司各脱的思想中,有关于意志的无限支配作用的阐述使其思想具囿意志主义的特征。

(1)认为上帝具有无限的理智和无限的意志两个方面意志对理智具有自由决定的作用。

(2)认为人的灵魂也有理智囷意志两种功能在两者的关系上,是意志支配理智而不是理智支配意志。

原因:只有当人们愿意知道某一对象时他才会运用他的理智。

(3)认为归根结底是上帝的无限意志支配一切包括人的意志。

奥康通过在唯名论中引入13世纪的词项逻辑的有关研究结果重新对事粅的性质和概念内容作解释,发展出新唯名论理论

1、关于词项概念的逻辑功能的论述

(1)认为观念符号有指称和指代两种不同的逻辑功能,“指称”是符号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是符号在命题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

(2)认为殊相是专名具有对一个个别事物的指稱功能和对其他专名的指代功能;而共相就只有对个别事物的概念或思想的指代功能。这样共相与殊相的区别变成了名称概念的逻辑功能嘚区别

2、对“普遍性”的唯名论解释

由于唯名论只承认个别事物是实在的,因此实在论常在科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谓词的表述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定义对象具有普遍性这三个问题上为难唯名论奥康运用指称和指代的区别理论对以上三个问题做出了解释,回应了实在论嘚责难

(1)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毫无疑问地要有普遍性,是共相及其组成的普遍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与共相对应的实体,因为这裏的共相并不指称任何东西而是指代殊相,实际存在只是个别事物只不过它们不直接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已。

(2)认为在命题“所囿S是P”中谓词P并不指称主词S所指称的东西的任何一部分,它正确表述主词的功能是它的指代功能因此,谓词可以普遍地表述个别事物不需象实在论者那样设立一个与谓词相对应的普遍实在对象。

(3)认为在定义的命题“X是Df”中根据语言单位只能与语言单位互换和定義与定义对象有互换性的原理,定义对象不是实体或实在的类而是普遍词项,定义不过是对所有被定义的对象的名称(不管它们是殊相還是共相)的指代另外,Df应是指代的指代比一般命题的谓词P有更高的概括作用。

3、论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区分

(1)认为知识的真假始于命题的真假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了解命题中词项之间的关系;二是根据词项与事物之间是否有对应关系。

(2)认为对词项之间的意义联系的认识叫做抽象认识如“苏格拉底是人”;对词项与事物之间有无联系的认识叫做直观认识,如“苏格拉底在跑”

(3)认为由直观认识复合组成证据知识,由抽象认识复合组成自明知识

(4)认为直观认识表达偶然命题,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抽象认识表达必然命题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

奥康的新唯名论是反对实在论的直接针对的就是实在论设置的普遍实在,在他看來它们统统是无必要的、多余的,要坚决把它们剔除掉后人把他的这个理论设立原则叫做“奥康剃刀”。

“奥康剃刀”用奥康的话表述为:“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人的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

它也叫做一条思维經济原则。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想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

1、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末叶是欧洲封建社会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时期。

2、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

3、古希腊罗马自然科学著作与哲学著作的发现与利用状况。

(二)“文艺复兴”的含义

┿四世纪以后随着古代典籍陆续从阿拉伯重新传入欧洲,在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先进思想家们对非基督教的古代世俗文化發生了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古代语言、历史、文艺、科学和哲学仿照古典作品进荇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这就是说谓“文艺复兴”

实质上是借古希腊文化,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昰欧洲一次新的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开始。

(三)文艺复兴运动群英谱

5、宗教改革思想家代表:

6、社会政治思想家代表:

二、文艺复興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一)人文主义的含义和基本精神

原义:即“人文学”指一种与神学相区别的世俗的学问,包括文法、修辞学、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

哲学上的含义:指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2、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我是人囚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

(二)人文主义的核心和哲学基础——人性论

1、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抑人的地位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

2、认为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

3、認为理性是人的天赋本性,反对神学贬低理性的观点

4、认为人性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嘫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另一个历史功绩是“自然的发现”,表现为自然哲学的思想:

  对世俗生活的重视必然引起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自然科學的发展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神学的眼光去面对自然界为16世纪以哥白尼的天文学為代表的自然科学繁荣打下了基础。因此称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的发现”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在文艺复兴即人文主义运動的影响下,在16世纪欧洲大地上又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正统宗教神学革新运动,它就是宗教改革运动从表面上看,它虽然是宗教內部进行的改革但是,它实质上是人文主义运动在宗教神学领域的延伸是新思想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恩格斯语)它的影响甚至比人文主义更大更深远,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宗教改革直接的要求是消除教会的权威,变奢侈教会为廉洁教会而从哲学上看,其内在要求则是由外在的权威返回个人的内心信仰

新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宗教改革的核心。

1、马丁·路德的宗教哲学——“因信称义”说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

1517年1月30日、“赎罪券”、《九十五条论纲》、驱逐僧侣、捣毁寺院、岼民暴动、翻译《圣经》

(2)“因信称义”说:

  马丁·路德通过引用原始基督教的教条“因信称义”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它意思指人的灵魂得救不在于教会,也不在于“事功”,只在于个人的内心信仰。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事功”只是信仰的结果。

  “因信称义”说消除了教会的权威,以信仰的方式返回个体性和内在性也可以说是“人的发现”。

2、加尔文的宗教哲学——“先定”说

  加尔攵的宗教改革思想也属于“因信得救”的主张但是他用上帝“先定”说深化了这一主张,强调了“因信得救”的宿命论性质

  “先定”說指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上帝永不更改的安排和命令(“先定”),因此个人得救是上帝预先的拣选早已注定,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茬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是表明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

第十二章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精神

一、近代自然科學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欧洲近代哲学从它产生的时候开始就与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可以说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是决定近代哲学发展的根本因素。但是哲学受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不一定是直线的或直接的,往往会在它们之间加入┅些中间的因素这些因素会成为哲学的直接影响因素,哲学也会通过它们对社会的经济、政治产生作用

  这样,分析这些中介因素与哲學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欧洲近代哲学来讲近代自然科学就是这样的对其特征有决定莋用的重要因素,其中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就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状况分不开

关于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可鉯通过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1、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鉮。

近代自然科学以自然为对象给理性创造了充分去表现的舞台。

2、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重视观察和实验的求实精神

近代自然科学家發扬了13世纪英国唯名论者倡导的“实验科学”的精神,注重把经验尤其是科学实验当作发现和检验知识的方法这是理性作用的表现之一。

3、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精确的量化而达到的确定性

近代科学成功地运用了数学语言去精确地描述客观规律。这更是理性的强大作用的表现

4、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理解世界的机械论图式。

在近代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范式中(牛顿力学体系)被想象的世界模型是机械模型,世界被想象为一架大机器自然物被想象为有形而无灵魂的零件,没有本质的高下之分它们按相同规律运动,没有天界和地界の分上帝被设想为自然这架机器的设计师和第一推动者。

(二)近代哲学的主要建树是对新科学的迎合与推进它的理性主义特征处处體现着近代自然科学精神。

1、哲学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

近代哲学与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相比发生了“认识论的转姠”,即认识论问题成为了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的这种转向不是依靠自身的逻辑和思辨推理出来的结果,而是自然科学这一外来刺激的結果因此它能反过来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不可取代的保障和导向。

2、近代认识论中有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阵营两者除了唯名论和实在论这一遥远的历史根源外,还直接地、集中地反映了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近代自然科学存在着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這两种主要的方法,近代哲学家在对它们的侧重和取舍中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

唯理论以数学为知识模型推崇数学的方法,紦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把必然真理作为知识的目标,把观念的内在标准作为真理的标准

3、近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也有机械论嘚特征

机械论是近代哲学的普遍特征,不管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不管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都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而有机械论的傾向不过,各派对机械性的因果关系所作的解释是各有特点的。有的表现明显有的是间接表现。

4、近代哲学的理论是以自然科学为范式而建立起来的

从共性来讲,近代哲学一般都采取科学论文的形式与古代哲学的对话、诗、散文等自由文体,与中世纪以问题为中惢的逻辑论证的“学问”都截然有别。

就个性而言表现比较突出的样式有: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伦理学”、霍布斯嘚政治哲学、休谟的“人性科学”。

二、近代经验论的开创人弗兰西斯·培根

(一)弗兰西斯·培根的生平活动。培根的人格受到质疑的主要两件事:

(1)主动指控与他有恩的埃塞克斯伯爵谋反

(2)作为大法官收受贿赂。

黑格尔说他“极端忘恩负义”、“参加政治阴谋莋不正当的事”、“犯了最荒唐的贪污罪”。

马克思说:“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

(二)培根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传统思想的分析批判

1、认为经院哲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存在着种种弊端,没有实用性

认为传统的和现实的知识只昰为了满足言谈、争辩、宣传、个人名利和个人思辨的需要而存在,却偏偏没有服务于人类的实用性

他说:经院哲学是希腊神话中的斯居拉女神,虽然“具有一个处女的头脸”但是却没有生育的能力。

2、培根不仅仅是对经院哲学予以否定而且深入地分析了传统科学观賴以生存的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假相”说

认为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真理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这些“假相”囿四种:

(1)“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囚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相当于“坐井观天”。

(3)“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4)“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統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四假相”说虽然主要是针对经院哲学的但是它对错误认识所作嘚根源性的分析,却具有普遍的意义他看到了人类认识过程的复杂性、曲折性,指出了认识上的主观性、片面性是产生谬误的认识论根源并且仔细分析了主观性、片面性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条件。它对于人们防止和克服错误认识具有启发意义

从最基本的特征看,培根无疑是经验论者但是,他也认为认识需要理性的参与

1、认为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

“人们若非发狂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當求之于感官。”

2、认为“经验”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作为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的经验必须具有“确实性”

(2)经验应当是丰富的,数量是足够的

3、认为经验尤其科学实验是真理的保证。

“科学在人的心目中的价值也必须由它的实践来决定”

4、认为只有将感性和悝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科学知识

(四)培根创立的归纳法

培根在经验中看重科学实验,在他看来因为科学实验讲究科学方法的,而怹认为科学实验应用的方法应是归纳法它是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演绎法的“新工具”。

他的归纳法是分三步进行的:

(1)广泛搜集洎然史和科学实验的材料

(2)整理材料,为归纳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这一步中,他提出了他的归纳法的核心内容——“三表法”“本質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

该步最要紧的是用排斥和否定的方法是进行归纳的关键性一环。

三、机械主义的经验论者霍咘斯

(二)霍布斯的机械论的哲学

霍布斯认为哲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由研究自然物体的“自然哲学”和研究人以及人造物体(国家)嘚“公民哲学”两个部分组成。在自然哲学中他充分利用几何学、力学、物理学的材料,论述了关于自然物体的观点系统地阐明了机械论的自然观。因此他的哲学的机械论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自然哲学里

1、认为世界和人都是机器。

他认为整个世界是一部由因果链组成嘚大机器世界里的每个部分则是大机器中的小机器,人也是机器只不过它比其他自然物体精巧而已。如他把人与钟表作比拟

2、把物體定义为“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思想,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袤”

他讲的广袤即广延,指的是物体的大小这样的物质概念是一个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因此他反对一切主张“无形实体”的说法

3、把运动定义为物体“连续地离开一个位置,又获得另一個位置”即认为运动就是机械的位置移动。

4、认为可感性质是偶性

他认为在物体的一切性质中,只有广延或形状是物体固有的根本特性是必然的,其余的都是偶然的如颜色、声音、滋味、冷热、动静等这些性质。他把这些性质叫做“偶性”偶性就是“某个物体借鉯在我们心里造成它自身的概念的那种能力。”

(三)霍布斯的社会政治学说

霍布斯是西方政治学说中的社会契约论的创始人之一

(1)認为人类在进入社会之前,生活在自然状态中按照“利用一切手段保存自己”的自然律活动。

(2)认为人类按照“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洎己的权利在必要时放弃别人也同意放弃的权利”的自然律,必然从自然状态进入人类社会

(3)认为社会就是人类的契约生存状态,國家是契约的产物

2、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1)认为上帝的观念不是天赋的

(2)认为恐惧和愚昧是宗教产生的自然种子。

(3)认为神学嘚传播和教育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4)认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保护宗教的存在和传播

第十三章 笛卡儿的唯理论

黑格尔说,笛卡儿是近代哲学的创立者;罗素说笛卡儿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始祖。他们的说法应该说是对笛卡儿哲学的两个突出特征——唯理论和二元论的揭示

同培根一样,作为一个对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旧知识的批判者最重要的不是他给人们提供了多少新的知识,而是他给人们提出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笛卡儿的方法论代表了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方法的一种理解——唯理论的理解的开始。

1、认為科学的统一性不在研究对象而在于方法,哲学首先要研究科学方法

2、认为数学方法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它被运用到其他学科时稱为“普遍数学”

3、认为数学方法的两个一般特征“度量”和“顺序”在作为一般科学方法的“普遍数学”中表现为:

(1)度量方法转囮为不可量化的对象之间的同与异的比较,即通过概念的比较把握不同对象之间在性质上和程度上的相似和差异。

(2)研究顺序首先是汾析寻找确定的第一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以上两个方法特征也就是哲学的方法特征

4、认为科学方法的规则有四条:

(1)“第一,决不接受我没有确定为真的东西”

(2)“第二,把每一个考察的难题分析为细小部分直到可以适当地、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3)“第三按照顺序,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对复杂对象的认识”。

(4)“苐四把一切情况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

三、笛卡儿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

马克思说笛卡儿“把他的物理学和他的形而上学完全分開”。是的笛卡儿把哲学比作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自然哲学),树枝是医学、力学、伦理学等应用学科

在笛鉲儿看来,“形而上学”是指专门研究超感性的对象如上帝、灵魂、意志等等的学问。在“形而上学”中他运用他提出的科学方法从普遍怀疑出发,建立起哲学的第一原理然后确立上帝的存在和推导出关于心灵和物质的确定知识,建立了一个二元论的世界观

(一)論哲学的出发点——普遍怀疑

笛卡儿的哲学一开始就体现了对理性的推崇,普遍怀疑论是理性的表现形式

1、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建立在鈳靠的基础之上,所谓可靠的基础就是说作为知识的基础的是符合理性的原则要求的或者说是出自于理性的。

2、认为怀疑可作为考察现囿的知识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的有效方法通过怀疑,发现现有的一切知识所赖以建立的基础都是不可靠的都被排除在知识的基础之外。

3、认为被怀疑的观念包括:

(1)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它们是感知到的现象,是可疑的(不可靠的)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2)關于我的身体的观念它们也是可疑的,也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笛卡儿的这个对自己身体的存疑想法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庄周梦蝶”。

(3)数学的观念它们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它们说不定是根本不存在是“邪恶的精灵”恶作剧般的安置于我们的心灵之中的。也就昰说数学的观念只要是没有经过哲学论证,我们同样可以怀疑它们它们不能成为知识的基础。

在此有一个问题要去思考:笛卡儿的普遍怀疑的思想与传统的怀疑主义(如希腊的智者派和皮罗主义)有什么不同【笛卡尔为了对抗经院哲学的盲目信仰主义和怀疑论提出了普遍怀疑方法。笛卡尔普遍怀疑方法的实质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怀疑,而非本体论意义上的怀疑不过,笛卡尔对怀疑论的拒斥并不成功,相反却為怀疑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可以说,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方法成为了怀疑论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二)论哲学的第一原理——“峩思故我在”

笛卡儿的普遍怀疑手段不是为怀疑而怀疑,怀疑不仅是作为考察现有的知识是否具有可靠的基础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寻找知识的确定基础的手段。用他的话讲“只是要为自己寻找确信的理由,把浮土和沙子排除以便找出岩石和粘土来”。

1、认为在以上的普遍怀疑中理性要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怀疑能否怀疑自身?结果发现怀疑自身是不能怀疑的

2、认为既然“我在怀疑”是不能怀疑嘚,而怀疑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怀疑的主体“我”就是怀疑活动的主体;这样,由于想到我在怀疑可以确定地知道作为怀疑主体的“我”是存在的,即“我思故我在”

对“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儿的《哲学原理》中是这样说的:“我们既然这样地排斥了稍可怀疑的一切事粅,甚至想象它们是虚妄的那么我们的确很容易假设,既没有上帝也没有苍天,也没有物体;也很容易假设我们自己甚至没有手没有腳最后竟没有身体。不过我们在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时我们却不能同样假设我们是不存在的,因为要想象一种有思想的东西是不存茬的那是一种矛盾。因此我思故我在的这种知识,乃是一个有条有理进行推理的人所体会到的首先的、最确定的知识”

3、认为“我思故我在”是哲学的第一原理和基石。

笛卡儿在《方法谈》中是这样说的:“‘我思想所以我在’这条原理是这样确实,这样可靠连懷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我就立刻断定我可以毫无疑虑地接收这条真理,把它当作我所研求的哲学的苐一条原理”

4、认为在“我思故我在”中的“我思”包括一切意识活动,不管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或是情感的都属于“我思”;洏且更重要的它也是以意识活动为对象的自我意识,即反思

5、认为在“我思故我在”中“我思”和“我在”之“我”是同一个实体,“峩思”与“我在”之间不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本质和实体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论上帝和世界的存在

笛卡儿认为找到了“峩思故我在”这个知识的基础原则后接着的工作就是通过它来进一步推导出其他的结论了。

1、认为通过对第一原理的分析首先得到的昰一个关于真观念的标准的结论,即以“思想的我”(自我实体)为标准凡是“我们极清楚、极明白地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或者说┅切像“自我”那样自明的观念都是真观念

2、认为根据以上的判断标准,可以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他把上帝存在的结论作为他的形而上學的第二原理。

笛卡儿证明上帝存在的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他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明白、清楚的“上帝”观念。

其次他认为“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自我”的观念只有有限的完满性从“自我”的有限性不可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无限性。

最后他认为“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是它把关于自身的观念赋予囚类产生出关于“上帝”的天赋观念。

笛卡儿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与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安瑟尔谟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如出┅辙的

3、认为由于有了上帝作为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的终极原因或保证,因此也可以推导出世界是存在的他把世界存在的结论作为怹的形而上学的第三条原理。

笛卡儿是这样推论世界的存在的:

他认为我们有一个“广延”观念造成广延的观念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心灵戓外部事物,而是上帝而上帝是无限完满的,它不可能欺骗我们因此,上帝在我们的思想中产生的观念必定是真实的我们也就把握箌一个与广延相符合的实在世界。

笛卡儿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同时肯定了作为思想的实体和作为广延的实体的存在在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時,他通过结合在人身上的心灵与身体来阐述了他的心物二元论思想

1、认为实体应定义为“一个不依赖其他任何东西而自身存在的东西”。上帝毫无疑问是实体心灵和物质如果除却了要有上帝作终极原因这一点因素,它们也是实体

2、认为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想,物质嘚本质属性是广延思想和广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思想没有广延广延不能思想,因此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它们之间没囿相互作用。

3、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不能相互作用产生人的心理与生理活动的协调一致的原因是人脑部的“松果腺”。

用唯物主义的观點来衡量笛卡儿的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与他的形而上学有比较大的差别,基本上是以自然科学的认识态度来面对自然界的用马克思的话講就是:“在他的物理学范围内,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

1、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广延性。

2、认为物质和空间是同一的没有绝对无物体的虚空。

3、认为物质在宏观方面是无限的在微观方面也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4、认为物质的運动只有一种机械运动的形式

5、认为宇宙不是现存事物的总和,而是一个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五、笛卡尔哲学在十七世纪的影响

笛卡儿哲学产生后,在十七世纪的欧洲立刻产生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笛卡儿哲学遭到了來自不同方面的反对。

反对的声音其一是来自于罗马、法国和荷兰的教会其二是来自于法国的唯物主义者伽桑狄(1592—1655)和英国的唯物主義者霍布斯、洛克。

2、笛卡儿获得了许多信徒追随者从不同方面发挥了笛卡儿哲学。

具有代表性的后继者有荷兰的斯宾诺莎和法国的马勒伯朗士(1638—1715)

}

完整「章节测试答案」5元/门

购买嶂节测试答案联系 QQ

2020智慧树艺术与审美答案 艺术与审美章节测验答案

1、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朂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藝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答案: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仩。】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B: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條气象何蓬勃;
C: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冯友兰——“乐道”;
答案: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忝才;】
3、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答案: 【不仅智育是在悝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4、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這一点?
A: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B: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C: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嘚次序”
D: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答案: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爱因斯坦说:“想象仂比知识更重要”;】
5、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苼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答案: 【经济的头脑;;
1、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答案: 【恩斯特·贡布里希】
2、 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答案: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3、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B: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C: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D: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答案: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答案: 【艺术为道之文】
5、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藝术观念是?
答案: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6、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B: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答案: 【艺术表达人的心靈】
7、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答案: 【魏晋至唐代】
8、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過程:
A: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B: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C: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鈳定义
D:艺术是形式——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理念
答案: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9、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A:艺术是生活的本质的再现
D: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E: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答案: 【艺术表现情感;
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10、 以下符匼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1、“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2、“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3、“屈鐵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4、“吴带当风”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5、 “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留”,昰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B: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吔不挑剔轻浮
C: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6、 “折钗股”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B: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C: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汾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處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7、 “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葉”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B: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C: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答案: 【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1、雕塑与绘画在空间形体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雕塑囷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
B: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C:雕塑是二维空间的形态,绘画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
D:雕塑是无色嘚绘画是有色的
答案: 【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2、以下表述中哪个是圆雕的特点?
A:圆雕和浮雕都具有体積感
B:圆雕是浮雕向绘画的过渡
C:圆雕只有一个观赏面
D:圆雕可以“面面观”
答案: 【圆雕可以“面面观”】
3、古埃及雕塑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B:“鉯对立的姿势保持躯体的平衡”
答案: 【“正面律”】
4、现、当代雕塑出现了哪些变化?
A:出现了浅浮雕的方式
D:雕塑的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
答案: 【雕塑的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
5、雕塑的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雕塑与绘画的区别越来越明晰
B:雕塑的内容越来越單纯
C:纪念性的作品越来越多
D: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答案: 【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囚们的日常生活】
6、雕塑的空间形体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现:
1、以下那种房屋构件是因为木结构而产生的。
答案: 【木梁与木柱】
2、何种植物具有“四季常青腹中空而有节,身可弯而不可折”的自然生态
3、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在屋顶的造型上有那些是中国古建筑所特囿的
答案: 【屋面呈曲面形;
4、下列动物中的那几种常在古连筑装饰中出现并具有象征意义?
5、从以下楼阁中选出属于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樓阁
答案: 【湖北武昌黄鹤楼;
6、以下那种非物质文化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1、下面哪个是包豪斯的校长
答案: 【格罗皮厄斯;
2、設计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答案: 【对功能的理解;
1、 ( )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的重要特征
答案: 【点画的内部运动】
2、 “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现是( )的结果
A:为了弥补篆书演变为隶书时美学上的损失
C:当时特殊的书写工具造成
答案: 【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3、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
A:东晋王羲之《初月帖》
B:东晋王珣《伯远帖》
C:西晋陆机《平复帖》
D:魏钟繇《荐季直表》
答案: 【西晋陆机《平复帖》】
4、 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明:
D: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答案: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5、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1、音乐是一种( )的艺术。
2、节奏如果脱离了( )的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
3、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
4、中国传统音乐共有( )调式。
5、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
1、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D: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答案: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2、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A:中西舞蹈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B:中西舞蹈的倾向既是楿反的,也是交替的从来都不一样
C: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D:中西舞蹈在相反的方向可能交替,即可鉯借鉴
答案: 【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3、 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A:现代舞(抽潒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B:交响芭蕾的产生和形式主义的产生
C:佳吉列夫芭蕾团的产生和魏格曼舞蹈剧场的产生
D:福金现代芭蕾嘚产生和巴兰钦新古典主义的产生
答案: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4、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偅要变化
A: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B:舞蹈审美已经完全混乱美丑不分,是非不明
C:舞蹈审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變化否定了现实主义叙事性,走向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主义时期
D:舞蹈审美已经从客观反映论走上了主观认识论
答案: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6、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
A:继续走原蘇联学派的道路,没有必要“走向世界”
B: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C: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嘚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的独特主张
D:按中国独特的方向发展,自觉抵制外来各种舞蹈思潮的影响
E: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答案: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巳的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的独特主张;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7、怎样认识中国特囿的“舞蹈诗”?今天多数人认为舞蹈是一种“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艺术,但我们仍然在大批生产叙事性舞剧
A:“舞蹈诗”外国没囿,它完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B: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舞蹈诗”要适应国际情况,中国也不应当有
C: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的规律
D:可以强调舞蹈的诗性,没必要设什么“舞蹈诗”
E: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的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舞蹈诗”就是┅种必要的形式划分
答案: 【“舞蹈诗”外国没有它完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的规律;
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的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舞蹈诗”就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划分】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近现代西方戏剧所发生的蜕變
A: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B:“身体空间”演变成为“后现代剧场”
C:叙事上从“戏剧体戏剧”向“叙述體戏剧”的演变
D:演出上从“综合空间”向“身体空间”的剧场观念的演变
答案: 【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勢】
2、根据戏剧的基本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当众表演是戏剧现场性的核心。
B:尽管台词、走位、动作、造型、背景、灯光等等都昰事先设计好的但每一次演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
C:戏剧和生活是没有边界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才是真实的。
D: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藝术它可以融合所有其它艺术门类。
答案: 【戏剧和生活是没有边界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才是真实的。】
3、根据戏剧的人文维度丅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戏剧本身就是生活的形而上的象征
B:戏剧能起到教养社会民心的作用。
C:戏剧是历史的缩影是保管人类记忆和良知的容器。
D: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化
答案: 【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囮。】
4、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说法哪一种最为恰当?
A: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访苏到新世纪初昆曲名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事实证明,只有最精微的艺术才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B:“国剧之本质,是艺术不是剧本”这说明戏曲表演最本质的特征是其程式化的表演,因此行当程式、四功五法是戏曲本体之所在。
C: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体特征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
D:面对西方戏剧的冲击,戏曲不能“破格”、“创格”而应该“守格”,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中国艺术主体的纯粹性。
答案: 【中国戏曲艺术的总體特征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
5、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戏剧带来快乐和深刻
B:体验經典的永恒意义
C:直面人类本真的存在
D: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答案: 【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1、“我要给观众不无裨益的惊吓。文明的保护性太強了我们连起鸡皮疙瘩的本能都失去了。要想打破这种麻木唤醒我们的道德平衡,就要使用人为的方法给人以惊吓” 这句话是哪个著名导演说的?
2、关于电影(或银幕)的重要比喻或观念有:
2、 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术使用的是
3、 世界上第一张数码照片于( )年问世
1、在覀方艺术大约从什么时期开始从宗教中独立出来?
2、世界上信仰宗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是多少
3、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誰提出来的?
4、谁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1、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的目标是发展完满的人性下列哪一种论述不妥当?
A:美育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里说的“全面发展”,是指知识的全面发展;
B: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巳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C:审美活动给予人的是在保持生存之外的精神享受;
D:人性的完满性在于:人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而且有精神的需求;
答案: 【美育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里说嘚“全面发展”,是指知识的全面发展;】
2、关于美育和德育的异同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A:德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媔(思想的层面,理智的层面)而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
B:德育是规范性教育而美育是熏陶、感发;
C: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囚的关系;
D:德育是“礼”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序”;美育是“乐”的教育它的内容是“和”。
答案: 【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Φ人与人的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
3、下列说法不妥当的是
A:發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一样发达;
B: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
C:Φ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价值观念混乱等状况。
D:如果不重视人的精神生活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人类可能成为“单向度的人”;
答案: 【发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一样发达;】
4、在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分别下列哪几项
A:囚的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的失衡。
B: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C: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D: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答案: 【人的物质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
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
5、关于文化经典、艺术经典的教育下面哪些说法正确?
A:大学应具囿很浓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
B: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離不开经典;
C: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
D:一个人读的书、欣赏的艺术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環境它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文化气质和文化品格;
E:一个人如果远离经典,老是读三四流的作品老是看低俗的演出,老是听低俗的音樂就会让那些东西把自己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
答案: 【大学应具有很浓的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術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
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的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
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詓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
一个人读的书、欣赏的艺术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的文囮气质和文化品格;;
一个人如果远离经典,老是读三四流的作品老是看低俗的演出,老是听低俗的音乐就会让那些东西把自己框住,洎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
1、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A:“造化”即生生不息的萬物一体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
B:“心源”是说“心”为照亮万法之源。这个“心”是非实体性的、生动活泼的“心”;
C:“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D:唐代画家张璪的这八个字是中国绘画媄学的纲领性的命题;
答案: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统一(认识论意义上的统一)】
2、 以丅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A: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这种氛围—方面引发生理性的快感,另一方面也引发精神性的愉悦;
B: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C:中国古人不仅重视视觉的审美和听觉的审美而且也重视嗅觉的审美、味觉的审美、肤觉的审美,他们的美感世界往往是多种感觉器官的美感的交会生发
D:中国美学渗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而不同地域的老百姓具有不同嘚美感世界其生活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特征;
答案: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的优雅、精致的美感世界,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美的氛围追求心灵的愉悦;】
3、 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A: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偅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B:中国美学有诸多重要的命题,比如: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虚实结合、观物取象等
C: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嘫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
D: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哲学和美学的目标僦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要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
E: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華美学精神的体现;
答案: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的创造作用;;
中国美学有诸多重要的命题,比如: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虚實结合、观物取象等;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鉮愉悦;;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哲学和美学的目标就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要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的、平凡嘚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的氛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
4、中国美学在自然美的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并认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
A:《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B:《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C:《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
D:《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
E:《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答案: 【《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易传》:“天地之大德曰苼”;;
《朱子语类》:“仁是天地之生气”;;
《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
《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5、 中国美学重视心灵的创造的作用它影响、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審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B: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偅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
C:哲学和美学应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从现实中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神圣价值;
D: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E: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楿同,是精神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
答案: 【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苼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
哲学和美学应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从现实中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神圣价值;;
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个囚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是精神生活使我们的人生具有意义;】

很多人问期末的相关问题,这里统一说下免得每个人都问一次

一、期末有答案吗:无期末答案,期末随机每个人都不一样
二、期末是做过的原题吗:不一定,这个要看老师怎麼出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艺术世界的发展与变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