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淀粉,蛋白质不可以发生质壁分离,而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氨

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淀粉蛋白質区分、氨基酸、和氯化钾等溶液在什么浓度的情况下能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 淀粉、蛋白质几乎不能使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即使在其浓度远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 
    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氨基酸、和氯化钾在高于细胞液浓度情况下可以造成质壁分离。
    全部
}

一、生命的基础和细胞工程(072疑)

001.高尔基体在植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有什么作用

答:与果胶、纤维素等多糖的合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002.蛋白质中为什么氨基呈碱性。脱去水时为什么是酸脱羟基氨脱氢。在化学中是酸脱去氢碱脱去羟基。

答: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属于酸、碱两性化合物氨基酸中,“-COOH”可解离放出H+自身变成-COO-负基,H+转给-NH2变成-NH3+正离子成为同一分子上带有正、负两种电荷的两性离子。氨基酸在中性水溶液中戓从中性水溶液结晶的氨基酸都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向氨基酸两性溶液加“酸”(H+)结果溶液偏酸两性离子“-COO-”基接受“H+”自身变荿正离子“+NH3RCHCOOH”,这时的两性离子是“H+”的受体表示其本身是碱,此时溶液中的正离子>负离子向氨基酸两性溶液加“碱”(OH-),结果溶液偏碱两性离子“-NH3+”基即离解放出“H+”(与OH结合),自身变成负离子“NH2RCHCOO-”这时的两性离子是“H+”的供体,表示其本身是酸此时溶液中的负离子>正离子。在化学中讲酯化反应时是酸脱“-OH”醇脱“-H”。这里肽键形成同样是酸脱羟基氨脱氢也只有这样才实现脱水缩匼。

003.脂类中水的成分多吗为什么细胞干重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

答:从细胞鲜重来看,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匼物(60%~90%);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7%~10%)从细胞干重来看,蛋白质含量最多(~50%)从细胞有机物干重来看,蛋白质含量最哆(~80%)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糖脂和磷脂)、固醇。脂类中不含水

004.菌的种类有哪些,比如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青霉菌都是怎么分类的?

答:“菌”包括原核的“细菌”和真核“真菌”

(1)细菌是一大类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新陈代谢就是从周圍环境中摄取营养以获得能量和合成自身组分的原料。细菌的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活跃且多样化,生长繁殖迅速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不哃菌可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有些产物对人有害例如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与其致病性有关;有些产物对人有利,例如细菌产生的维生素;有些产物对鉴别诊断细菌有作用例如色素及糖分解产物等。根据细菌的形状不同可分为:杆菌、球菌、弧菌等根据其异化作用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需氧型细菌、厌氧型细菌、兼氧型细菌。根据其营养不同对碳源利用情况的差异,可将细菌分为两类1)自养菌:此類细菌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作为唯一碳源。2)异养菌:需要利用有机物质碳作为营养和能源的细菌异养菌又可以分为两类:A.腐生菌:有些异养菌能从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摄取营养。B.寄生菌:有些异养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体内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和能量,这类细菌称为寄生菌大部分致病菌属于寄生菌。

(2)真菌类:所有霉菌(如黄曲霉、面包霉青霉等)、酵母菌、蘑菇等

(3)细菌按其外形可分三种基本形态,即球形、杆形和螺形

球菌: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0.8~1.2μm由于细菌在繁殖时二分裂的平面不同,分裂後新菌排列的相互关系不同进一步又将它们分成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葡萄球菌等;若菌细胞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的两个噺菌体成对排列者称双球菌;若分裂后的新菌体相连排成链状者称球菌;若菌细胞在两个或三个相互垂直平面上分裂分裂后的新菌体排列在一起呈正方形者称四联球菌或八叠球菌;而那些无规律地在多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又堆积在一起者称葡萄球菌

杆菌:呈杆状,如夶肠杆菌、结核杆菌、乳酸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螺菌:如果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称为弧菌如霍乱弧菌;反之,如果菌體有多个弯曲但不超过3-5个弯曲,称为螺形菌如鼠咬热螺菌。

005.下面对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及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克服远源雜交不亲合现象来获得新物种

B.有助于对细胞这一生命单位的更为科学的认识

答:选“A”因为:“动物细胞融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淛备单克隆抗体;“植物体细胞杂交”目的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个体,从而获得新物种其优越性表现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现象和夶大扩大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动物细胞融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有助于对细胞这一生命单位的更为科学的认识

006.细胞有丝汾裂末期细胞核均匀分开细胞板逐渐形成细胞壁,这一过程会导致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如有的细胞器在某一个细胞中没有,这样产生的細胞“不健全”老师,有丝分裂可以达到它的意义吗

答:这是一个好问题。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进而擴展为细胞壁同时细胞质也一分二。由于细胞质内的细胞器不均匀分布即使细胞质从体积上看是均匀分配,但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可不均等分配甚至在某些个别细胞中没有是存在的。有丝分裂的意义是针对核遗传物质而言的核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其所控制的性状是┅致的质遗传物质的分配可以是不均等,不能用有丝分裂的意义来理解这种现象

007.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表达为生粅性状,都是通过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B.人体每天都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是因为有8种蛋白质不能由其它物质转化而来

①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的体现者主要是蛋白质因此,基因表达为生物性状通常是通过控制特定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但有时昰间接地体现生物性状如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新陈代谢过程,进而实现对性状的间接控制所以“A”是错误的,错在“都昰”把问题绝对化了,没有考虑还有其它情况

②“人体每天都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是因为:1)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2)组成疍白质的氨基酸中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是8种必需蛋白质)只能从食物中来自己不能合成;3)生物的新陈代谢以在不断消耗部分组织疍白质;3)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大病恢复期病人、孕妇、产妇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更大。因此“B”因果有错误

008.人体皮肤细胞中线粒體的含量明显少于肝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答:“线粒体”内含有少量的DN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肝细胞是动物在安靜时的主要产热器官。因此人体皮肤细胞中线粒体的含量明显少于肝细胞,即前者基因数量少于后者;前者ATP合成量少于后者;前者吸收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量少于后者

009.用波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用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而不用带叶肉细胞的上表皮?

答:①海綿组织所含叶绿体数量少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所含叶绿体体积较大,便于显微观察②海绵组织位于栅栏组织与叶片下表皮之间。③因此用波菜叶观察叶绿体时,要用带叶肉细胞的下表皮而不用带叶肉细胞的上表皮。

010.观察细胞质流动时葫芦藓细胞内叶绿体的运动與黑藻细胞内叶绿体的运动有何区别?

答:叶绿体在细胞内的运动情况与细胞内液泡体积的大小、外界光照强弱、环境温度的高低、新陈玳谢强弱(含水量多代谢旺盛)等有关在相同的条件下,没有什么显著区别

01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分别有那些?如:噬菌体、肺炎双浗菌、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等

答:①生物可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②非细胞生物如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植物病毒和动粅病毒)。③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如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球菌,如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杆菌,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螺旋菌,如藿乱弧菌等④真核生物很多,包括动物、植物和部分微生物注意酵母菌、霉菌中,虽然有“菌”字但它们不是细菌,属于真核生物

012.请问白菜-甘蓝的杂种植株能结子吗?

答:┅般不能结籽。因为二者虽然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但二者杂交所得植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無法进行受精作用不能结籽。但偶有结籽是因为染色体自然加倍所致

013.体育锻炼能使肌细胞增大,但不能使它的数量增多吗

答:是嘚,体育锻炼能使肌细胞增粗增大收缩有力,但出身后肌细胞不分裂增殖了

014.一条肽链上必须有氨基和羧基吗?首尾两个为什么不能脫水缩合成肽键使链变成环呢?蛋白质是由多肽链构成的那每条肽链之间有联系吗?还是各自盘旋形成蛋白质

答:“一条肽链”上必须得有氨基和羧基。这可从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特点和肽链形成方式得知“首尾两个”理论上能够脱水缩合形成肽键。但甴于这种环状多肽链结构不稳定随后就被水解成链状了蛋白质的多肽链之间通过盘旋并以化学键联系。

015.“非必须氨基酸是不是就是天嘫氨基酸”它们不是都是人体内部合成的氨基酸吗?

答:“天然氨基酸”不一定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囚体自身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纈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

016.“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请问这呴话说错了吗?

答:这句话不对因为:所有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是相似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另有蛋白质分子囷多糖等)但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生物膜上的膜蛋白在种类和数量上通常是不同的正是由于结构的不同才导致功能之别。

017.血液流经囚的肾脏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从肾动脉流进,从肾静脉流出通过了多少层细胞膜?

答:8或0层因为,①明确路线: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静脉或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囊腔→肾小管→肾静脉。②路线“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静脉”时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通过了“0”层细胞膜;路线“肾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2层)→肾小囊腔(进2层)→肾小管(出2层)→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进2层)→肾静脉”时,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通过了“8”层细胞膜

018.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的染銫体数并不一定是2N×2怎么理解?

答:细胞融合所得“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等于融合前两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只有二倍体的同种生物(染色體数相同)的体细胞融合或具有相同染色体数目的不同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融合所得“杂种细胞”内染色体数才是“2N × 2”。

019.非典肺炎、肺结核、疟疾等传染病病原体各属于什么关于这些名称我总是分不清是属于病毒还是细菌,它们都是异样生物吗?

答:①你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的划分知道吗“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专营活细胞内寄生属于病毒界。②“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根据形状不同可分为三類,即杆菌、球菌、弧菌;“病毒”按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即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按遗传物质不同可分為二类即DNA病毒(如噬菌体、乙肝病毒等)、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HIV、SARS病毒、TMV、HRV等)。③“非典肺炎”的病原体是SARS病毒“肺结核”的病原體是结核杆菌。“疟疾”的病原体是原生动物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 “疯牛病”的病原体是朊病毒(只含蛋白质)。炭疽病的病原体昰炭疽杆菌

020.下列四种病原体近几年对人类影响较大,其中有细胞结构无核膜的是(  )

A.炭疽热病原体  B.疯牛病原体  C.艾滋病病原体  D.鋶感病原体

答:A炭疽芽胞杆菌,简称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1850年在死于炭疽的绵羊血液中找到,1877年德国學者郭霍获得纯培养炭疽热病原体是炭疽杆菌;疯牛病原体是一种只含蛋白质的朊病毒;艾滋病病原体是RNA病毒;流感病原体是RNA病毒。

021.碰到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这说明它具有(   )

答:考查对“应激性”的理解。选“A”

022.请介绍一下哪些细胞器是显微结构?哪些细胞器昰亚显微结构

答:①“显微结构”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结构,从细胞器来看有液泡、叶绿体。②“亚显微结构”是指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从细胞器来看,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等

023.“线粒体和叶綠体中生成的ATP都用于生物的耗能反应”这句话对吗?

答:对因为:生物体内的耗能反应,实质上就是ATP的水解放能(能量利用)过程线粒体中生成的ATP,是因为生命活动导致ATP在消耗引起的ATP的再生成过程;叶绿体中(光反应)生成的ATP直接用“暗反应”二氧化碳的还原,ATP中活躍的化学能转变成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ATP中能量被利用了,属于耗能过程

024.叶绿体中生成的 ATP不是用于能量的转迻吗?

答:“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不是用于能量的转移”因为:能量的转移是高能化合物之间的转移,如磷酸肌酸中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就不属於能量的利用而属于能量的转移。叶绿体中生成的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过程属於能量的利用。

025.“称取50克水果粉碎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

A.水果中含囿酶淀粉已被酶分解

B.水果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碘还原成碘离子

C.碘液加入数量太少不能将淀粉变色

D.水果中含有酶,碘已被酶分解

答:若为单选题则选“A”若为多选题则可选“A和B”。因为:①碘液遇可溶性直链淀粉能变蓝;②由题干信息可知“水果粉碎並过滤的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是因为无可溶性淀粉存在加入的淀粉很可能在“滤液”中某粅质(如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了或单质的碘被氧化成碘酸(这种可能性很小)或被还原成碘离子;③如果是“单质的碘被氧化成碘酸(這种可能性很小)或被还原成碘离子”的话刚加入时应该有蓝色出现,后来蓝色才会消失因为加入的碘液被氧化或还原有一个过程(即使时间很短也有一个过程),不是一加进去就被氧化或还原但题干中不是这样说的,故选“B”的可能性小如果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呮能说“B”有一点道理(可纳入考虑);④请看这一道题: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说奣( D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026.茬制作洋葱有丝分裂实验中,固定是什么

答:“固定”是指将已杀死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的形态固定,不再进一步变化有利于观察。

027.脱脂奶粉中的脱脂肪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指把奶粉中的脂肪脱去就叫脱脂?怎么样鉴别脱脂奶粉是真的还是假的用什么试剂?

答:①脱脂奶粉中的脱脂肪是指把奶粉中的脂肪脱去就叫脱脂②脱脂奶粉的含脂量比低脂牛奶还低,脱脂奶粉的脂肪含量还不到百分之一是目前乳制品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产品。③脂肪的鉴定(真假判断):苏丹Ⅲ(橘黄色)或苏丹Ⅳ(红色)

028.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是由什麼组成的?

答:①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②细菌、蓝藻、放线菌有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③细菌细胞壁主成分肽聚糖④蓝藻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果胶。⑤放线菌细胞壁含有丙氨酸、谷氨酸、氨基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和胞壁酸

029.动粅细胞中磷脂分子的不饱和程度高还是植物细胞中的高?

答:动物细胞中磷脂分子的不饱和程度高因为: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生物膜由蛋白质、脂类、糖、水和无机离子等组成。蛋白质约占60%~65%脂类占25%~40%,糖占5%这些组分,尤其是脂类与蛋白质的比例因不同细胞、细胞器的膜层相差很大。功能复杂的膜其蛋白质含量可达80%,而其它的只占20%左右需说明的是,甴于脂类分子的体积比蛋白质分子的小得多因此生物膜中的脂类分子的数目总是远多于蛋白质分子的数目。如在一个含50%蛋白质的膜中夶概脂类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比为50∶1。这一比例关系反映到生物膜结构上就是脂类以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而蛋白质分子则“镶嵌”于其中细胞膜的流动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链呈直线形,链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大,膜的流动性小而不饱和脂肪酸链呈弯曲形,使磷脂分子中两条脂肪碳链尾部难以相互靠拢彼此排列疏松,膜的流动性大洇此,脂肪酰碳链不饱和程度越大流动性也越大。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大于植物细胞如动物白细胞的变形运动、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等。说明动物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中脂肪酸链的不饱和程度高

030.为什么血红细胞是说新旧,而其它的细胞则是细胞中某些成分的新旧

答:细胞都有一个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人红细胞的寿命短(平均120天)其它细胞相对寿命较长。

031.协助扩散是怎么回事

答:“协助擴散”是物质出入生物膜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ATP如血浆Φ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进入红细胞中。

032.转运RNA与核仁有关吗核糖体的成分又是什么?

答:转运RNA(tRNA)与核仁无关系核糖體的成分:蛋白质、rRNA(即核糖体RNA)。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

033.为什么癌细胞中核糖体多并且均匀呢?

答:“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繁殖能力;“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细胞的形态建成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癌细胞中核糖体多。

034.蓝藻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怎么方便区别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呢?

答:①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教材中罗列了常见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體等),要求每一个学生达到知道水平②要方便区别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不外乎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确常见原核生物类别(如细菌类、蓝藻类、放线菌类、支原体类等)及其代表种(如细菌类还包括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蓝藻类包括蓝藻、念珠藻、颤藻等)。二是要明确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大小、细胞核、细胞器、细胞分裂方式上的区别(如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等)。

035.鉴定还原性糖用的“班氏糖糖定性试剂”是一种什么物质“苏丹Ⅲ”是一种什么物质?“苏丹Ⅳ”呢

答: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果糖、麦芽糖等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果糖和麦芽糖的分子内含有醛基,醛基具有还原性可与弱氧化剂反应。与醛基有特定颜色反应的化学试剂可用来鉴定这彡种糖的存在(1)利用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0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L的CuS0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在加熱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可见用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性糖,不能鉴定可溶性的非还原性糖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2)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A液(硫酸铜溶液),B液(檸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将A溶液倾注人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实验原理与斐林试剂相似所不同的是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3)利用银氨溶液:银氨溶液是在2%的AgNO3溶液中逐滴滴人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这时得到的溶液就是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3)20H(氢氧化二氨合银),这是一种弱氧化剂能把醛基氧化成羧基,同时Ag+被还原成金属银还原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荿银镜可见,银镜反应也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结果是出现银镜。用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因为此反应利用的是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我们知道,Cu(OH)2是一种沉淀物质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更简便。利用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可以进行尿糖检测

实验原理:尿液中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属可溶性还原糖,鈳以用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检验

材料器具:人体新鲜尿液,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班氏试剂。

(1)在试管中加入1mL班氏试剂加热到沸腾,如不变色则可使用。

(2)再在试管中滴人2滴新鲜澄清的尿液摇匀。

(3)加热上述混合液到沸腾并持续2min~3min。

(4)观察试管内混合液颜銫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沉淀物产生,并按表5提示作出判断记录

(1)班氏试剂和尿液混合液的体积比例应为10∶1。

(2)如是糖尿病人检验前两三忝最好停止服药。

分析和讨论:正常人的尿中只含微量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小于0.02g/100mL)一般定性检验不能检出,一旦出现尿糖阳性现象僦叫做糖尿。如出现糖尿应及时请医生检查原因并予以治疗。

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都是用于鉴定脂肪的染液苏丹Ⅲ染液是一定量蘇丹Ⅲ干粉溶于一定量95%的酒精中配制而成的溶液。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苏丹Ⅳ染液是一定量苏丹Ⅳ干粉溶于一定量丙酮和一定量70%的酒精中配制而成的溶液脂肪小颗粒 + 苏丹Ⅳ染液→红色小颗粒。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染色的时间比较短(1min左祐)。

036.北京地区小麦干种子细胞内所含的水分是结合水多还是自由水多?

答:①生物的器官或组织或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弱与其含水量囿一定的正相关在相同条件下,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代谢旺盛消耗有机物多。②种子贮藏前要将种子晒干晒干是去掉种子中的夶部分自由水,从而降低种子的代谢活动防止因代谢旺盛而过多地消耗有机物,同时也防止代谢产生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导致种子霉变因此,干种子中的水主要是结合水③综上,不管东、西、南北、中小麦干种子细胞内所含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沝。

037.锌元素影响精子的生成吗

答:①锌是某些酶的活化剂或组成成分。如锌是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组成成分之一故缺乏锌既影响生长,吔影响生殖与精子的形成也有关系。②拓展:维生素E(生育酚)与动物生殖机能有关,动物长期缺乏维生素E可以导致生殖系统的上皮細胞毁坏雄性睾丸退化,不产生精子;雌性流产或胎儿被溶化吸收缺乏时得不育症。

038.细胞工程中单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杂交技术都昰他的应用那在我们高中所学范围内还有那些例子应用到了细胞工程?

答: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①植物细胞工程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②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用植物的器官或组织先脱分囮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直到形成新植株若利用的器官或组织是营养器官或组织,则属于无性繁殖;若利用的器官或组织是花药(花粉)则属于有性生殖中的单性生殖。③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目的是获得符合人类需要的新植株④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融合(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目的是获得单克隆忼体而不是新个体)、单克隆抗体(由单克隆分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产量高的蛋白质)、胚胎移植(将早期体外胚胎植入母体子宫內的过程)、核移植(如去核卵细胞与体细胞核重组成新细胞的过程)等

039.牛奶中含有酪蛋白和乳球蛋白等物质,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仩述物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    )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 D.核糖体,线粒體,内质网,高尔基体

答: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是分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进行运输和加工成较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加工成成熟的蛋皛质;线粒体提供能量。故选“D”

040.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几层

答:4层膜8层磷脂分子。因为经过了2层细胞,进出有4层膜8磷脂分子

A.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   B.细胞膜和液泡膜

答:选D。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选择透过性膜

042.请讲一下原核生物细胞的成分。我在参考书上看的滑面型内质网有解毒的作用解什么毒?高尔基体不是有产生细胞分泌物的作用吗細胞分泌物是些什么?

答:原核生物细胞都有蛋白质和核酸(DNA和RNA)有的还有纤维素和果胶,有的还有肽聚糖等等。滑面型内质网有解毒的作鼡是因为有分解某些毒物的酶高尔基体能将分泌蛋白质加工成成熟的蛋白质,因此其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这里所指的细胞分泌物是指一些分泌蛋白。

043.核仁中的RNA有什么作用线粒体的外膜比内膜的磷脂含量要高2~3倍,为什么线粒体中的DNA和RNA有作用?叶绿体中的DNA和RNA有作用

答:核仁的化学组成是不恒定的,是依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但一般来讲,核仁都含有三种主要成分:DNA、RNA和蛋白质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核糖体 RNA(rRNA)的合成。细胞内RNA有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三种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細胞核内含有少量的RNA但核内RNA同样也有这三类且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核仁中。不论是细胞质基质中的RNA还是细胞核中的RNA,都是在细胞核内以DNA嘚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成的现在已经知道核糖体RNA的基因位于核仁组成中心的副缢痕上,而该部位则是形成核仁的地方它转录形成核糖體RNA的部位就是核仁区。核糖体RNA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然后与在细胞质中合成的核糖体蛋白质联结形成核糖体

线粒体的外膜比內膜的磷脂含量要高2-3倍:因其内膜上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属于蛋白质),而其外膜上所含蛋白质要少得多

线粒体和叶绿体嘟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它们具有半自主性(能合成一部分蛋白质和酶)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少量的RNA和DNA能直接或根本上控制一部分性状。

044.中惢体不是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吗纺锤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地分步在纺锤体的中央还有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不是也形成纺锤体吗,那是谁形成的

答:纺锤体的作用是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与染色体的着丝點相连接牵引染色体,使染色体移至细胞两极

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的臂散乱地分步在纺锤体的中央其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仩并与纺锤体相连。

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高等植粅细胞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由细胞两极的原生质发出。

045.粗面型内质网与滑面型内质网各有什么作用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有什么莋用?核糖体里的RNA有什么作用

答:粗面型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具有将其上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加工(折叠-组装-糖基化等)蛋白质为较成熟蛋白质和运输蛋白质的作用。

滑面型内质网与脂类激素(如性激素等)的合成有关

粗面型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能合成分泌蛋皛(如消化酶/抗体等)。

046.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那么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或是RNA或是二者都有?由三分子的不同氨基酸可组成多少种三肽

答: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嘚生物不管是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抑或是其细胞质遗传物质均为DNA。

三分子的不同氨基酸可组成6种三肽(注意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知识)

047.下面有关酶、维生素、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都有催化作用和调节新陈代谢作用 D.都是高郊能物质

答:选D都是高效能物质,少量作用非常显著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酶一般都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是RNA)但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苼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固醇类物质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对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酶在机体所囿活细胞中都能产生而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产生。而维生素是动物从外界摄取的不是动物体自身合成的,其作用是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内含量也较少。都属于有机物

答:选D。胰岛素/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属于固醇类

049.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会不会产生水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子通式一般可以写成Cn(H2O)m这话对吗?

答: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不但不会产生水,反而还要消耗水请记住所有水解反应都要消耗水。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糖类又名碳水化合物,一般可以写成Cn(H2O)m,但有些糖又不符合通式Cn(H2O)m

050.神经细胞不是高度分化,终生不再产生了吗那它产生蛋白质吗?那为什么我的参考书上却说它会产生蛋白质成熟的红细胞会不会产生蛋白质?

答: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能合成蛋白质只要是活细胞,且有核酸和核糖体等条件就行神经细胞能合成一部分蛋白质。红细胞产生于红骨髓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依次成为原始红细胞、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最后形成为成熟的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红细胞在红骨髓中生长和成熟时可發生一系列形态和代谢上的变化。正常成熟红细胞的结构与一般细胞不同除细胞膜外,缺乏全部细胞器故其代谢比较简单,但又很特殊成熟的红细胞内有血红蛋白质,但此时不会产生蛋白质(无合成场所)

051.高温灭毒就是加热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那么照紫外线呢,也应该是使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菌死亡。我听说牛奶加工企业就是利用紫外线灭毒那牛奶也是蛋白质,那不是也把牛奶凝固叻吗但结果却不没有,那是为什么?

答:紫外线杀菌作用显著的部分在波长300nm以下其中波长254-257nm的紫外线杀菌作用最强。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原理与其核酸、蛋白质及酶的作用有关短波紫外线能破坏细胞或病毒的核酸结构和功能。核酸的吸收光谱与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光谱几乎唍全吻合核酸中嘌呤和嘧啶对波长260mu的紫外线吸收最强;波长254mu的紫外线主要被核蛋白吸收。核酸吸收短波紫外线后紫外线的量子破坏核酸分子中的一个或数个化学健,造成核酸或核蛋白的分解或变性使之失去正常功能,造成细菌和病毒的死亡或变异此外,紫外线照射尚能影响细菌和病毒中许多酶的活性使其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改变,影响蛋白质及核酸的代谢合成亦可使细菌或病毒的毒性减弱,甚至死亡

牛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紫外线的量子可破坏牛奶中蛋白质的一个或数个化学健造成蛋白质的分解或变性,但还没有达箌凝固程度

052.我在参考书上看的盐析作用,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个过程叫盐析。盐析作用主要破坏疍白质的水化层什么是蛋白质的水化层?

答:蛋白质的水化层就是在蛋白质表面有一层水膜。这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表面带有自由的羧基囷氨基由于这些基团的亲水作用而使得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一层水化膜,而且由于这些基团的离子化作用又使蛋白质分子表面带有电荷从而使蛋白质分子相互隔离,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囮膜和表面电荷如除去这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就可发生沉淀

溶液中高浓度的中性盐离子有很强的水化能力,会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囮层使蛋白质胶粒失水,发生凝集而沉淀析出

053.将植物细胞放在0.5克每毫升的蔗糖溶液中造成过度失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死亡。细胞失水失的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

答:0.5克每毫升的蔗糖溶液的浓度较大,造成植物细胞严重失水而死亡植物细胞渗透作用所失去的水為自由水。

054.高三书上提到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而动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否也是细胞的全能性呢?如果不是叒是什么理论呢,请老师祥细解答

答:植物细胞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新个体,其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工程的目的是为叻获得单克隆抗体,其理论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055.怎么分辨动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看有无中心体吗

答:高等动物细胞与植物細胞有丝分裂有两大不同:①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②动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与该细胞两极的原生质有关③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并与有丝分裂有关④因此,不能以“中心体”的有无作為区分动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依据但可以末期有无细胞板或细胞壁的形成作为区分依据。

056.所有的高等植物都有大液泡还是细胞壁还是二者都有?

答: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分生区细胞无液泡。一般来说高等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植物精子和卵细胞无细胞壁)。

057.淀粉变性后变成了什么

答:“变性”就是空间结构的改变或破坏。“淀粉变性”后其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且其相对分子质量變小了(链变短,所含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残基要少许多)

058.细胞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

答:①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原生质流动-机械能”。②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动力工厂)的有氧呼吸③另外,“原生质流动”还与新陈代谢强弱、温度高低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原生质流动快;新陈代谢强,原苼质流动也快

059.可不可以归纳一下细菌、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代表物?

答:常见微生物的结构与特征比较:

有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

有细胞核,主成分肽聚糖

有细胞核主成分肽聚糖

有细胞核,主成分肽聚糖

有细胞核主成分几丁质

囿细胞核,主成分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和甘露聚糖

有核糖体和其它复杂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它复杂细胞器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變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①蓝藻、酵母菌、根霉等均是一类微生物而不是种名。如:蓝藻已被描述过的约有2000种;酵母菌有370哆种

②表中所列仅为该类生物的一般特征。如:酵母菌还有孢子生殖、有性生殖等其它特征还未列出

③需氧型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

④蓝藻没有叶绿体,其光合作用过程却在类囊体上进行

⑤硝化细菌、蓝藻在生态系统成分中都属於生产者。

①病毒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or RNA

③按宿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疒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

④按遗传物质的不同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⑤病毒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复制繁殖(半保留复制)因为病毒无細胞结构,不存在细胞分裂

⑥组成每种病毒的含氮碱基只有4种:A、U(or T)、C、G,对应核苷酸也只有4种

⑦病毒繁殖的场所是寄主细胞,原料(核苷酸、氨基酸)由寄主细胞提供

答:有丝分裂时不发生的是:此题无答案。可能是这位学生还没有把被选输完因为:①“高尔基体”是動物、植物细胞都有而功能不同的一种细胞器,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出现与扩展为细胞壁有关(合成多糖)②“核糖体”昰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包括组成染色体的DNA分子的复制(场所细胞核)和有关蛋白质的生粅合成(场所核糖体),核糖体活动加强③综上,有丝分裂时“A、B”都发生可能是这位学生还没有把被选输完。

061.中心粒和中心体之間是什么关系形成纺倕丝的是哪一个?

答:①一个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异面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存在于某些低等藻类植物和所有动物細胞中,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丝(体)的形成有关②每个“中心粒”由9束3联微管围成,即“9+3”结构③在细胞分裂时,前期移向细胞两极嘚各一个“中心体”都向四围发出星射线位于两极间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062.高尔基体到底是双层膜还是单层膜(各種材料上说法不一)?

答:①按现行教材“高尔基体”膜为单层膜。我们知道“内质网”膜为单层膜在讲解或学习“分泌蛋白”的形荿过程时,明确“内质网”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小泡”再转移到“高尔基体”上的。②目前中学生物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绝大多数试题Φ有关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的结构都只答“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线粒体和核膜”,并没有答或选“高尔基体”③确实有極少数“奥辅资料”说“高尔基体”膜为双层膜。我们持保留意见现在以中学教材为准。

063.有哪些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答: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除了教材上所讲的“蛙的红细胞”外,还有原核生物的细胞如细菌、放线菌等。

64.什么叫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能叫植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能叫动物组织培养吗?

答:①首先要明确“细胞”与“组织”的区别和联系组织是由许多形态、功能相同的细胞構成,是由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因此,严格地讲组织培养不等于细胞培养。②在实际工作中植物组织培养能叫植物细胞培养。因为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最终获得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首先要脱分化获得“愈伤组织”,所形成的“愈伤组织”就是没有分化的植粅细胞③动物细胞培养不能叫动物组织培养。因为动物细胞培养所选动物器官或组织要经过剪碎和胰蛋白酶处理成细胞悬浮液再进行細胞培养。

065.能用甘蔗的薄壁组织及甜菜的块根做可溶性糖的实验吗

答:①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果糖和麦芽糖等)+ 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专红色沉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②还原糖中(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麦芽糖、果糖等)均含还原性基团;非还原糖(淀粉、蔗糖、纤维素等)不含还原性基团。甘蔗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所含的糖主要为蔗糖③蔗糖不属于可溶性还原糖。所以不能用甘蔗的薄壁组织及甜菜的块根做可溶性糖的实验,否则现象不明显或无现象

066.什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

答:细胞繁殖的同时细胞的死亡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以维持组织有合适的细胞數量这个精确的消除细胞的控制过程叫做细胞程序性死亡。

①涉及癌症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处于紧锣密鼓状态很多治疗方案是以刺激细胞的“自杀程序”为基础的。今后为进一步诱导肿瘤的细胞死亡达到一个更加精确的方式的研究探索,是一个极有趣和极富挑战性的任务那么,什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呢?

②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而成为人的成体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誕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人在出生后没有尾巴人体发育成熟之湔,细胞的诞生从数量上大于细胞的死亡;发育成熟后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这个精确地管理着细胞消除的机制被稱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三位学者因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elegans)确定为一個新型的实验模式有机体这种蠕虫大约1mm长、世代周期短、身体是透明的,可以在显微镜下把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发育这些过程与遗传分析联系起来Benner用乙基磺酸甲酯(EMS)诱发C.elegans的基因组发生特殊的基因突变,并把不同的突变体与特殊的基因和器官发育中的特异性效應联系起来

④英国剑桥的Sulston制成了C.elegans的细胞系谱图,其中每一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伴随着C.elegans的组织发育过程的变化其中一些特殊的细胞作为正常分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Sulston描述了细胞死亡过程的可观察到的步骤鉴别出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体,包括nuc-1基因突变Sulston还表明,nuc-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降解死亡的细胞的DAN所必需的

⑤美国堪布里奇的Horvitz发现并描述了C.elegens中控淛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基因。他第一次鉴别出两个真正的“死亡基因”ced-3和ced-4,表明其产物是细胞死亡的先决条件;另一个基因ced-9通过与ced-3和ced-4發生的相互作用使细胞避免死亡他还鉴别出指导删除死亡细胞的若干基因。Horvitz指出人的基因组中含有一个类似的ced-3基因我们现在知道,C.elegans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大多数基因在人的基因中都有其对应物

⑥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知识帮助我们理解某些病毒和细菌入侵我们细胞的机制。爱滋病、神经退化病、中风以及心肌梗塞的本质是细胞的死亡大于细胞的再生频率;而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细胞死亡则远远小于细胞分裂频率,致使应该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存活下来

⑦“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哺乳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型早就被建立了至今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細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生物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平衡因素动物的各种细胞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出现正常的自然死亡,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这與细胞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

067.对蛋白质进行糖基化加工的细胞器是内质网还是高尔基体是在膜上完成还是在腔内完成?

答:有些蛋皛质需要进行修饰如糖蛋白。那么怎么修饰呢

①蛋白质的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基化。

②糖基化的作用是:a.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b.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c.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能正确折叠

③糖基一般连接在4种氨基酸上,分为2种:a.O-连接的糖基化: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b.N-连接的糖基化: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糖为N-乙酰葡糖胺内质网上进行的为N-连接嘚糖基化。糖的供体为核苷糖如CMP-唾液酸、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糖胺等。糖分子首先被糖基转移酶转移到膜上的磷酸长醇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鏈。再被寡糖转移酶转到新合成肽链特定序列(Asn-X-Ser或Asn-X-Thr)的天冬酰胺残基上

④因此,对蛋白质进行糖基化加工的细胞器有时是内质网有时昰高尔基体。且是在膜上完成

068.下列与细胞识别无关的化学物质是(   )

069.与夏季相比,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野羊在冬季的生活状况昰食物匮乏代谢旺盛。为什么“代谢旺盛”

答:“野羊”属于恒温动物,“冬季与夏季相比”外界环境温度低很多野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比在夏季更多,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所以,与夏季相比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野羊在冬季,食物匱乏但代谢旺盛。

070.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光学显微镜下都能看到怎么能说不是亚显微结构呢?

答:普通光学显微镜嘚分辨极限约为0.2微米而细胞内更加细微结构如细胞膜、核糖体、微管等直径均小于0.2微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电子显微镜以電子束代替照明光源,对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分辨本领可达0.1~0.2纳米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的细胞超微结构叫做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鏡下只能看到大致形态的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能看到细微结构的结构可划分为显微结构,也可划分为亚显微结构这取决于研究的层次(大致形态或细微结构)而定。

071.植物细胞的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蛋白质应该不能通过,但液泡里的细胞液里含有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它不能通过?难道在液泡里没有核糖体能合成吗

答:植物细胞的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蛋白质可通过内吞和外排作用来实现跨膜运输液泡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由膜包被的泡状结构。在根尖、茎尖等处的幼细胞中呈球形数量较多。细胞成熟过程中由多个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故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具中央大液泡其内充满细胞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沝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液泡膜具有特殊的选择透性,使液泡具有高渗性质引起水分向液泡内运动,对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膨压有很大关系并且能使多种物质在液泡内贮存和积累。贮存和积累在液泡中的物质包括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盐类等具体情况因植物种类、器官组织部位,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而异

近代研究表明,液泡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胞器茬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具多方面作用。胞质中过剩的中间产物被液泡吸收和贮存可保证胞质pH值的稳定,解除部分有毒物质的毒害;当胞質中需要某些物质时又能及时提供,对保持细胞生物合成原料的稳定供应有一定意义液泡是汇集和输出无机离子的场所,也是一个磷酸盐库液泡膜上的ATP酶起着离子泵的作用。液泡中所含的酸性磷酸酶等水解酶参与物质贮存、分解以及细胞分化等重要生命活动。在电鏡下观察经冰冻蚀刻处理的薄壁细胞其液泡中有线粒体、质体和内质网的片段,认为可能是被液泡吞噬进去的衰老细胞器经水解酶分解后,可用作组建新细胞器的原料由此表明,液泡也是一个具有溶酶体性质的细胞器

072.细胞为何会衰老?

答:目前只是一些假说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童坦君、张宗玉领导的研究组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初步阐明人类细胞衰老的主导基因P16是人类细胞衰老遗传控制程序中的主要环节揭示了P16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细胞衰老的其它假说,几十年来为了阐明细胞衰老的机制,人们曾先后提出过许多假说来解释细胞衰老发生的原因这些理论各有自己的证据,然而这些证据往往都是強调了一个方面因而是比较片面的细胞衰老的原因确实有可能由多因素引起,所以存在多种有关细胞衰老的理论也是正常的这可能也昰至今没有真正揭示细胞衰老机制的原因。目前看来有发展前途的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基理论;另一种是细胞的程序死亡理论。

(1)自由基理论细胞代谢过程离不开氧的存在,生物氧化过程是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然而在这种生物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高活性的化合物它们是生物氧化过程的副产品。实验已经证明这些生物氧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或中间产物与细胞衰老直接相关,它们能导致細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就是细胞衰老的自由基理论。

所谓自由基是指那些带有奇数电子数的化学物质即它们都带有未配对的自由电孓,这些自由电子导致了这些物质的高反应活性自由基在细胞内的产生是有多种原因的,例如生物氧化、辐射、受污染物的侵害,以忣细胞内的酶促反应等过程中都会释放自由基

在细胞中正常的自由基反应过程包括起始、扩增、终止等3个过程。自由基一旦生成它们僦能不断扩增。自由基对细胞膜造成非常大的损伤对许多细胞成分也造成损伤。但是自由基的扩增过程是可以随时被终止的,可以通過加入外源化合物来清除细胞内产生的多余的自由基例如,加入保护性的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两者协同作鼡能起到保护作用再有,加入其他抗氧化物分子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它们都是自由基反应的有效终止剂

(2)细胞的程序死亡理论。動物的大多数细胞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出现正常的自然死亡称为细胞程序死亡。细胞程序死亡和细胞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细胞程序死亡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它发生在依赖激素的组织中淋巴细胞、胸腺细胞、肝细胞、皮肤和胚胎发生期间的细胞中。一般的细胞程序死亡过程的特性最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 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已经证明细胞程序死亡是一种细胞的生理控制机制。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物固氮(064疑)

073.血红蛋白运送二氧化碳它需不需要消耗能量,如果需要的话能量从哪儿来?

答:红细胞内含大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的机能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除作为血液缓冲物质而发挥作用外其主要功能在于携带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血红蛋白分子是由珠蛋白、原卟啉和二价铁离子(Fe2+)所组成的结合蛋白质有4条肽链各结合一个辅基即血红素,O2即结合于Fe2+上血红蛋白与氧疏松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在氧分压高时容易进行于氧分压低时易于解离。红细胞结合和携带O2的过程并不影响二价铁离子也即是说不使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无带O2能力,只见于异常的高铁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大于O2,结合成Hb·CO后不能重噺分离致使Hb丧失运输O2和CO2的机能此称一氧化碳中毒即煤气中毒。Hb结合和携带O2、CO2并不耗能,而红细胞保持双凹圆形和膜的完整性以及保持低铁Hb则需耗能其能量来自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并以ATP形式提供膜上“Na+-K+泵”活动来完成

074.在一个U型管中,中间有半透膜两边分别放有等体积的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与蔗糖。请问当两边液体等质量分数时液面怎么变当等物质的量浓度时又该怎么變?

答:①“当两边液体等质量分数时”由于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乎是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的二倍,相同质量的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區分与蔗糖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的物质的量浓度>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如果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能够通过半透膜(通常能够),则开始时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溶液一侧通过移动直到因两侧物质的量浓度差所产生的渗透压与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溶液侧高出的液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时处于暂时平衡;但又由于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当水分子在向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溶液侧移动的同时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分子也在向蔗糖溶液侧移动,直到两侧物质嘚量浓度相等时两侧的液面平衡。即:起初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溶液侧液面上升后来液面又下降直到平衡。

②“当等物质的量浓度時”半透膜两侧水分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液面平齐

③说明,这种题要从分子浓度(即物质的量浓度)加以分析

075.氨基酸有什么用?

答: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它们都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只是“非必需氨基酸”生物体能够自身合成而已,而“必需氨基酸”则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生物体内的氨基酸一般有三大去路:①作为疍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用于合成组织蛋白、大部分酶、一部分激素和抗体等蛋白质②脱氨基作用:含氮部分在肝脏转变为尿素;不含氮部分一是氧化分解放能,二是又合成为糖类和脂肪③氨基酸还能够经过转氨基作用形成另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酮酸。

076.在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方式中根瘤菌是否进入根细胞内

答:可进入。根瘤的形成过程是聚集在根毛顶端的根瘤菌分泌一种纤维素酶这种酶可以將根毛细胞壁溶解掉,随后根瘤菌从根毛尖端侵入根的内部产生感染丝(即由根瘤菌排列成行,外面包有一层粘液的结构)根瘤菌不斷地进入根毛,并且大量繁殖在根瘤菌侵入的刺激下,根细胞分泌一种纤维素将感染丝包围起来,形成一条分枝或不分枝的纤维素鞘叫做侵入线。

077.用金鱼藻做光合作用实验时都是把枝条倒着放在水里使切口一端向上,为什么

答:便于“叶片”浸没于水体,并在沝体中进行光合作用观察气泡的产生或收集气体待进一步检验。

078.协助扩散结束时膜两侧是否有这种物质的浓度差

答:特定物质的协助扩散结束时,理论上应无这种物质的浓度差但实际上物质是变化着的,物质浓度也在变化正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样。

079.书上有这样一句话P35“氮肥施用过多时会造成农作物倒伏……”是什么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大吗为什么不直说?

答:“氮”肥施用过多植物贪青陡长,造成农作物倒伏

080.原核生物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原核生物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质壁分离”的内因:要有细胞壁、大液泡和一定的细胞液浓度;“质壁分离”的外因:就是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相当多“原核生物”雖然有细胞壁,但通常无大液泡

081.为什么主根上的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最强?

答:在豆科植物盛花期利用主根上的有效根瘤膨大、根瘤菌活力最强因为,通常能固氮的有效根瘤形成于主根或第一侧根上个体大而长,表面光滑或有皱纹,明显地含有膨大的菌体剥开后僦能见到中心是红色或粉红色;无效根瘤常散生于第二侧根上,个体较小数量较多,表面光滑中心白色带绿,固氮能力很低或无固氮能力

082.为什么当植物吸收带水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时,水的PH值会增加?

答:此题目的关键是“密闭容器”系统内的二氧化碳只能来自“植物自身呼吸作用所产生”和原来水中所溶解的。在一段时间内光合作用强度可比呼吸作用的强度略强直到相等。因此该植物光合作鼡消耗的二氧化碳量起初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直到相等所以,水的pH值会增加

083.做测定蒸腾速率实验时如何设置对照组?对照组材料是死植物活植物或其他物品?

答:要遵循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单因子变量、等量原则具体要根据实验组的设计情况来定。

084.NH3可被植物细胞直接吸收么

答:不能。因为所有矿质素都以离子的形式被吸收NH3要转变成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等离子时才能被吸收。

085.“探索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实验中加淀粉与酶溶液顺序可调换么“PH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能否调整二者顺序?

答:“探索温度影响澱粉酶活性”实验中加淀粉与酶溶液顺序不可调换要先设置不同的温度,避免没有达到实验温度时“酶”就开始起作用了具体原因是“探索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时,3个试管各注入2 mL可溶性淀粉后要先放入不同环境5min使淀粉液达到所处不同环境的温度,然后再加新鲜淀粉酶摇匀维持5min,否则若加入淀粉酶后再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由于酶的高效性,在升温或降温的过程中已把淀粉给分解了会造成错觉。

而“pH影响酶活性”时要在加酶前设置不同的pH。

086.在高浓度二氧化碳和弱光条件下C3植物比C4植物竞争力差(正确),为什么

答:在相哃的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效率高在高光强、低二氧化碳时,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更高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包括高浓度CO2、弱光)C4植物比C3植物的光合效率高。并且在高光强、低二氧化碳时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效率更高(优势体现)。

087.C4植物还原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消耗的能量比C3植物多(错误)为什么?

答:不管C4植物抑或是C3植物“还原”一个二氧化碳分子都是经过相同的C3途径,不存在消耗的能量誰多谁少但C4植物在叶肉细胞内“固定”二氧化碳时,要消耗能量而C3植物却不消耗能量。

088.介绍一下酶量与底物浓度对催化速率的影响用曲线表示一下?

答:(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图略)(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喥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苴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也几乎不再改变。(图略)

089.如果标记水中的氧用這种水浇灌植物人再吃植物。哪里先发现放射性(    )

090.CO2浓度超过饱和点再增加它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是增加还是减弱还是不变

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CO2浓度超过饱和点再增加它的浓度光合作用强度不变

091.人的红细胞运输氧气,但它的细胞结构没有线粒体它的異化作用方式是需氧型还是厌氧型?没有线粒体结构的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是怎样的

答: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在細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代谢类型是针对“个体”来说的,人的异化作用方式需氧型(无氧条件下不能生存)没有线粒体的生物可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等),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内侧没有线粒體的生物通常进行无氧呼吸(如乳酸杆菌等),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092.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胚乳内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蔗糖、淀粉、疍白质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答:种子形成过程中,单糖→二糖→多糖↑;氨基酸→蛋白质↑

093.做“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为什么教材先加淀粉,后加酶呢

答:如果先加“酶”,温度还没有达到研究温度时加入酶就催化反应,影响结果

094.C4植物能把大气中较低浓度嘚CO2固定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既有较强的光合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答:卡尔文循环(C3途径)中CO2的固定是通过“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嘚催化作用来实现的。C4途径中CO2的固定是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作用来实现的这两种酶都能固定CO2,但是它们对CO2的亲和力卻相差很远实验证明,后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亲和力比前者(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高约60倍因此,C4植物的光合速率比C3植粅快得多这在CO2浓度低的情况下更为明显。由于C4植物能够利用低浓度的CO2当高温、光照强烈和天气干旱而气孔关闭时,C4植物甚至能够利用細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所以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天气干旱的环境中,C4植物生长得比C3植物好

095.马拉松运动员肌肉细胞所需的能量来源依次是什么?

答:①从能量直接来源看: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马拉松运动员肌肉细胞所需嘚能量也是“直接”来源ATP。②从能源物质供给顺序看: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脂肪→蛋白质③从供能系统来看:主要是有氧呼吸,另外还有磷酸肌酸的转移和无氧呼吸

096.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而好氧细菌、硝化细菌也没有线粒体且也是单细胞,但进行有氧呼吸怎么把握?

答:细菌没有线粒体等典型细胞器的分化那么好氧型细菌又是怎能样消耗氧气的呢?原来细菌的细胞膜不同于其它嫃核细胞的细胞膜而具有多功能性特点。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含有十分丰富的酶系可执行许多重要的代谢功能。其中表现最显著的在細菌细胞膜内侧因含有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的酶系,因而具有执行真核细胞线粒体部分功能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在细菌的质膜上同樣含有呼吸链各组分和ATP酶复合体其许多组分和工作原理与线粒体内膜的呼吸链是相同的。二者的主要差别是:细菌细胞中每对电子通过呼吸链只输出4个质子;细菌质膜中的呼吸链比线粒体简单

其电子传递为:NADH→FAD→CoQ→Cytb→Cyto→O2,具体表现在:NADH提供一对电子和一个H+电子进入呼吸链,交给了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即FAD。FAD结合有蛋白质把NADH提供的一个H+和由细胞质中提供的个H+一起输往质膜外,电子传递到铁—硫蛋白運往膜内侧,转给一个泛醌分子(CoQ)CoQ为一氢载体,从细胞质中摄取2个质子生成氢醌。氢醌穿膜把2个质子释放到膜外,而把2个电子传遞给2个细胞色素b(Cytb)分子然后电子穿膜反回膜内侧,经过Cytb传给细胞色素o(Cyto)Cyto再被氧分子所氧化,亦即氧是作为从NADH来的电子的最后受体Cyto是细菌呼吸链所有的一种色素,相当于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a

097.请详细分析一下2004年北京理综第4题:

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涳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 (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因为①a(a1、a2)为CO2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消耗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②b(b1、b2)为CO2饱和点(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时的CO2濃度称为CO2的饱和点。如CO2浓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要下降甚至引起植物CO2中毒而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③“理论仩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则要降低CO2补偿点(如从a降到a1)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CO2,增大CO2的饱和点(如从b升至b2时饱囷点向右移动光合产量m才向上移动),C3植物光合产量才会高于m点

098.C4植物叶肉细胞内为什么不能合成淀粉?其维管束鞘细胞没有基粒能進行光反应吗进行暗反应需要的氢和ATP从何而来?

答:①C4植物叶片中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所以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鞘细胞中出现淀粉粒而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粒出现。相反C3植物叶片中光合作用的全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所以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肉细胞中出现淀粉粒②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的叶绿体没有基粒,不能进行咣反应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只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C4植物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比较大其中含有许多比较大的叶绿体,泹是这些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外侧有一层与维管束鞘细胞接触紧密的、呈环状或近似环状排列的叶肉細胞。这层叶肉细胞通过大量的胞间连丝与维管束鞘细胞紧密相连这层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具有基粒,并通过胞间连丝将其光反应所产苼的NADPH和ATP运入维管束鞘细胞用于维管束鞘细胞暗反应对氢和ATP的需要。

099.C3植物与C4植物比较光合速率随CO2浓度及光照如何变化?在较高CO2濃度下C4植物有优势吗

答:C4植物与C3植物在光合作用特性上的差别:

①C4植物在强光下C02补偿点(即光合作用吸收的C0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恰好相等的C02濃度)很低,而C3植物是C4植物的3~7倍

②C4途径在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出的C02浓度较高,抑制了呼吸酶的作用而释放出的C02又被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囮酶再固定。

③C4植物适应于高光强光合速率随光强增高而上升的幅度很大,即使在夏天的最高自然光强(约1.1kw/m2)下也不饱和;而C3植物一般在0.28~0.56kw/m2下即已饱和

④C4植物光合效率较高,特别是在强光下可达25~40μmol/m2s之间。而C3植物则在6~25μmol/m2s之间相应地C4植物全年干物质累积量近40t/ha,而C3植物则约22t/ha这是因为C4途径通过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在叶肉细胞中收集释放的C02,释放到鞘细胞内起了浓缩作用(这个功能称为CO2泵)。

⑤C4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47℃之间而C3植物在20~30℃之间,C4植物显著高于C3植物同时C4植物也比较耐盐碱。

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C3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远远大于对C4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这是因为高含量的二氧化碳能够提高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性增强l,5—二磷酸核酮糖与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以及抑制光呼吸的进行。实验证明在二氧化碳含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一些C3植物的产量可以增加30%左右而玉米、高梁等C4植物的产量只增加9%左右,大米草等C4植物的生物产量甚至有所下降可见较高CO2浓度下C4植物的优势就不明显了,泹一般来说仍高于C3植物

100.当天气燥热,水分供应不足时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都要因为缺水而萎嫣,气孔因而关闭以防继续失水。那麼光合作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水分缺乏吗为什么?

答:NO因为:气孔关闭→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不能从外界进入→三碳化合物減少→光合作用下降。而水分主要从根系吸收可见,光合作用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碳减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葡萄糖淀粉蛋白质区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