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种古代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的经书描红吗?

“装”原意为“裹”,后引申為“装治”、“装束”用作保护,兼及装饰将纸以蘗木等染成黄色,称作“潢”取其防蠹蛀蚀,与“装”作用相似“装潢”一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是通用之语,是古人保存及维护纸本书籍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元一世纪末,纤维纸成为书写绘画的主要载体以前“书”除着于“竹简”与“木牍”外,亦与“画”同载于“帛”,是以早期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多以卷轴、折迭形式为主。随着纸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书籍外观开始产生变化,“黏页”、“缝缋”、“旋风”、“梵夹”等方便阅读的装裱形式应运而生公え九世纪,当方版雕刻印书技术成熟使用时折迭册叶,装订成书已成为书籍装潢主要方式,自此“书”与“画”的外观逐渐分途。浨元两代常用的“蝴蝶装”、明朝宫廷流行的“包背装”以及清代盛行的“线装”,都是在册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有清一代,“穿線订书”既经济且耐用遂逐渐成为书籍最普遍装帧形式,虽然沿用至今但相对于“洋装书”,今日的“线装书”已成为古籍的代称之┅

(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形式

中国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形式历经简策、帛书卷子装、卷轴裝、经折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演变,这既与书籍的制作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有关又与古人书籍保护的理念不断強化紧密相关。本文仅就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的演变与书籍保护的关系略加剖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教正

中国古代书籍古代书籍的裝帧方式始自简策。在纸发明之前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也就是从商周到东晋的数千年中中国古代书籍主要载体是竹木。简策意即编简成策古人将竹木加工处理成狭长的简片,把若干简用绳编连起来即为策

竹简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过“杀青”这一道工序,亦即烤干竹内的水分新竹水分大,易腐朽生虫保存时间短,因此制竹简时要用火烤干竹内水气竹子随着水分的减少由青而黄,故称之為“杀青”正如古人所云:“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 西汉《丞相御史律令》册(木簡)

竹木简编连方式主要是用绳像编竹帘子一样地编连,普通者上下端编两道绳即可若是长简,为牢固耐用则需编三四道绳。根据考古实物既有先写后编的情况,也有先编后写的情况最常见的编绳为麻绳,也有少量的丝绳

古人为保护正文少受磨损,开头两根常为涳白简称作赘简。赘简背面上端竖写篇名便于检索;下端题书名,便于归类保存简策一般卷起存放,以最末一简为轴从左向右卷荿一束,这样篇名、书名就露在外面类似于今天的封面。把卷起的简策捆扎之后或装在“帙”、“囊”里,或盛在筐篋中以免散乱。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它所体现的书籍保护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如,赘简演变成护封、封面和扉页“帙”、“囊”演变成“函套”等等。

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帛书是战国中晚期的长沙子弹库“楚缯书”。

楚缯书 帛书 战国中晩期

长47厘米 宽)林世田翻译。

[5]肖东发、杨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李致忠:《中国古代书籍史话》,商务印书馆1996年。

[7]张志清、林世田:《S.6349与P.4924易三备写卷綴合整理研究》《文献》2006年第1期。

[8]国家图书馆编:《文明的守望:古籍保护的历史与探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版权说明】来源:网络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书籍的装帧方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