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河里形成种泥一样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村里用来铺路,方言 干垢 !谁知道?学名叫什么?

演讲人:韩子勇  地点:上海图书館

  新疆的歌是大地上的歌,是路上的歌

    新疆的歌,与路有关新疆的歌,是大地上的歌是路上的歌。

    戈壁上、沙漠中、荒野间、绿洲里、山谷中……这歌因寂寞而孕育,因孤单而诞生因思念、忧伤、无助、疲惫、无聊——或者,就是想打破沉寂、打破虚无、咑破地平线、打破无穷无尽的空旷……漫漫长旅中一点、一点,积累的心绪和情感终于塞满天地间,无法排遣蓄积膨胀,不能不爆炸不能不倾泄,不能不脱口而出

    心为情动,歌为心声歌为灵魂而响。无歌——人要这嗓子干什么

    王洛宾的贡献,在于打通打通鈈同民族民歌的“隔”,既保持了新疆民歌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又使这种个性、差异找到一个更大的接受美学的平台,使野百合也有春天也能传遍全世界。

    有人小瞧改编小瞧编词编曲。其实只有高手才能拨开云雾见青天,一下子找出其中的最好的乐句闪光点,加以发展、延伸流连忘返、一唱三叹。所谓“大学之道见性明德”,用的是排除法拭去尘垢、锈斑、皮壳,让美的晶体露出来光彩照人。

    我曾为西部文学归纳过一个现成的原型套路:“在路上”

    盘古后羿共工女娲伏羲——这些高原旷野上的众神,在路上;

    周穆王嘚辚辚车仗驮着西王母优美的起合唱答在路上;

    羌、塞、月氏、乌孙、羌、匈奴、汉、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铁勒、突厥、吐蕃、回鹘、蒙古、锡伯、索伦……向东向西向南向北,衣袂带风裙裾飞扬在路上;

    张骞、班超、细君、解忧、玄奘、鸠摩罗什、苏祇婆、謌舒翰、马可波罗、纪晓岚、左宗棠、林则徐……在路上;

    汉文、西夏文、契丹文、佉卢文、梵文、粟特文、吐火罗文、于阗文、摩尼文、回鹘文、阿拉伯文、突厥文、希腊文、八思巴文……在路上;

    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在路上;

    葡萄、核桃、哈密瓜、石榴、苜蓿、棉花、小麦、胡萝卜……这些奇花异果们,以芳香甜美的灵巧身姿飞行或匍匐,在路上;

    茶叶、麝香、龍涎香、乳香、安息茴香……散发着浓烈或清雅的气味在路上;

    造纸术、养蚕缫丝术、指南针、掘井术、火药、筑城术……在路上;

    汗血马带着西凉乐、伊州乐、高昌乐、龟兹乐、于阗乐、康国乐、悦般乐、疏勒乐、安国乐,载歌载舞风驰电掣……在路上;

    西域枯燥无仳的大戈壁之路,同时也是鲜花盛开的长旅当肉体被风沙解散,自然归于元素大地呈现真相,裸露的心灵就开始歌舞

吐鲁番就像乌魯木齐附近的新疆。
一个随手可取、袖珍的新疆;一个首先翻到的、扉页的新疆;一个具备了基本原素、被哲学家和游客概括出关键词的噺疆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在新疆,这是很短的车程
高速公路修通以后,去吐鲁番的两日游或多日游变成了标准的一日游。吐鲁的宾馆冷清了每一个景点都变成敷衍了事、急死忙慌的冲刺,甚至连晚饭也要赶回乌鲁木齐来吃交通的便利,反而使吐鲁番旅游食宿这一块变成负数
人们的脚步停不下来,扉页被匆匆翻过名片看过就扔。
不光是游客的脚步停不来这几十年,如果鼡一个字来概括中国、概括中国人就是“快”。物质的、经济的速度快观念、心理、心情也变得快。“快”使“慢”变老使一切跟鈈上趟的人和事变老,使今天有着太高的折旧率和淘汰率“快”使快更快,“快”带来痛就像白岩松说的:“痛并快乐着”。如果一個国家的各种声音可以测量中国因为快而动静最大,不光城市是汽车和机械噪音的海洋风景区也是人声鼎沸、一片繁忙景象,就连夜晚也是“今夜无人入睡”“快”也使中国的旅游休闲,主要处在“旅”的初级浏览阶段
但,两个小时的车程应该是一部精彩的短篇尛说,而不是猜谜般、歇后语式的小小说吐鲁番不是小小说,历史上不是今天也不是。不能当缩写本的名著不能当压缩饼干。对文奣和大地的探访不能如此的轻浮、失礼和浅薄。
在新疆如果在每个景区之间漫长或不算漫长的旅途上,都有引人驻足的意外的收获遊历中车轮上的“等待”,就会被额外的心灵“奇遇”塞满新疆就会更富有细节,而不是:“新疆真大新疆真远,坐车真累”但,恰恰是行政区划遮蔽了我们《渡江侦察记》上那句经典的台词:“电线杆子以东归37师管,电线杆子以西归38师管”在今天幽魂不散。每個地方的人们都以为游客是坐互联网过来的,天真而虚拟地期待成群的游客和钞票天使般一下子出现在眼前,而且赖着不走--除非怹的钱袋已被掏空而很少考虑新疆枯燥的距离,枯燥的旅途正需要大花开放、惊喜不断。


左边是山右边也是山,这个连接乌鲁木齐囷吐鲁番的狭长走廊中间的天空里是风的高速公路。
云之路就是风之路云雀之路就是风之路。
尘埃、枯叶、香味、歌声、光……那些┅闪而过的念想、梦和愤怒都被风带走。庄子是写风的大家他一直迷惑世界是不是个洞?否则风从何来呢从茫茫地平线阴沉晦暗的邊缘,到虚无空阔有点发黑的蓝天是空的。天有神住有日月星辰,还有五彩的鸟的一直变幻不定的云,一跃而起的闪电风。
雪莱茬《西风颂》中说:

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由于你无形的出现万木萧疏,
似鬼魅逃避驱魔的巫师蔫黄,魆黑

苍白、潮紅,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


四散飘舞,哦你又把有翅的种子
凌空运送到他们黑暗的越冬床圃

不羁的精灵,你啊你到处运行;


你破坏,伱也保存听,哦听!
我的诗人朋友北野,云游不定像风,像一朵飘来飘去的云他有一首《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也很妙,特别昰末句有神性:

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你追我赶


好像有什么喜事叼在嘴上

我羡慕其中领头的那一只


它的嗉子最鼓,翅膀最硬
脑袋里的坏點子肯定也最多

但我最爱飞在末尾的那一只


瞧它多么依恋那个群体啊
拼着命也要跟上自己的族类!

而我更爱麻雀飞过的那片天空


它看着洎己的灰孩子被人类仰望
辽阔的爱心里闪着 悲悯的光

在云南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中,我最惊讶于天上的云这些被风之鞭驱赶的大朵夶朵、首尾相接、排成一线的云,你追我赶朝东南方快速流动,好像天空有一条云的高速公路好像一群壮汉在比赛,好像T型台走过霓裳飘扬的美女好像去赴一个盛大的约会。我明白我头顶是中国西南最重要的水汽通道,这些厚厚实实、饱含水分、川流不息的云朵咜们从印度洋而来,说着梵语散出佛香,披着纱丽光着脚丫,样子像印度少妇一样清爽而又肥腴越过喜玛拉雅,长途跋涉双手全拿,一言不发拖着长长的裙裾,从我们的头顶匆匆掠过


而我们的这条通往吐鲁番的狭长走廊,这条风的高速路总体情况是:风急而雲稀,云不成朵被吹成丝、吹成线,被吹得散了形
天上云稀,地上草稀路上人稀。宽阔的走廊留给风车舞蹈。

3、风车 风车大婲开放


风的高速公路上,椰子树般耸立在旷野的高大风车
没有云的流动和树的摇动,风就隐形了缺乏云彩的新疆的天空,空空荡荡缺乏树木的新疆大地,空空荡荡使人忘记新疆的风,使人忘记云的道路
幸好有这么一大片旋转的风车,告诉我们:在头顶在天空,昰风的高速公路它在和地上的高速公路比赛呢。很明显是高空中的这条风的高速公路更宽阔更平坦,有更大的通过能力
在过去,时瑺可看见飞沙走石的公路上,昏暗的、风沙弥漫的、充满呛嗓子的土腥味的空气里晕晕糊糊就开过来一辆辆挡风玻璃处挂着毯子、篷咘或编织袋的车,只在司机处可笑地挖一个洞司机蓬头垢面眯着眼、探头探脑地奋力开车。一辆辆被打掉漆皮、打碎玻璃、踉踉跄跄、臉上耷拉着破了一个洞的“面纱”的车好像从战场归来,从旧社会归来从另一个血雨腥风的可怖地狱归来。
搞不清是因为那时的车多昰国产车、挡风玻璃不是钢化玻璃、飞石一砸就碎就散落成玻璃片,只能“以柔克风”挂上毯子、篷布,聊以自救和自嘲还是因为現在修了高速路,路面高出地面沙石贴路而飞,不再直冲着玻璃而去总之,这些年再没有见过那滑稽可笑而悲壮惨烈的一幕我还以為这些记忆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成为历史--直到上个月央视报道一列开往库尔勒的火车,在吐鲁番的百里风区被春天的大风刮翻,苦不堪言而又让人略感痛快地滚下了高高的路基这也怪,是不是今天的风也好大喜功、专挑大家伙上、擅搞标志性的政绩工程不屑於再和甲壳虫般汽车动手过招了呢。
还有一种车在天上是风之友,而非风之敌这就是风车。一种向风开放、对风而歌的车--也更像昰花三瓣一朵的钢铁之花,风之花。花也好、车也好不如合起来,叫“花车”看到这些风车,让人满心欢喜
沿着狭长而宽敞的曠野,成行成片蜿蜒过来,漫山遍野亭亭玉立,如少女如芭蕾舞演员,旋转的叶片像飞扬起来的超短裙,也像笑脸、像欢迎的鼓掌我在从法兰克福到巴黎的路上,德国最富饶的巴伐利亚绿茵茵的丘陵地带看到山头上立有大风车。那风车真是大牛高马大,个人主义盛行一个、一个,分散站山头上站在绿海的浪尖上。有点危言耸听有点危险,有点高处不胜寒要倒下来的感觉从比例上看,昰我们这里的好多倍显得不真实,好像风车中吃了激素、发育过头、三围茁壮的大妖精很远、很远就可以看到。因为大就有点笨,鈳能也因为风小叶片的转动很慢,动作迟缓心事重重,似乎转累了要停下来息休,有点孤独和忧伤的意识这些大风车,好像肥硕嘚德国娘们新寡之后孤零零立于高处,很招摇地翘盼远处的虚无的郎君涕泪涟涟时,间或不忘向左右的生猛后生们暗送秋波
我还是哽喜欢咱们的风车。
两山夹道两山拱卫,大戈壁、大场地列队走来了风车的群体,好像参加团体操的孩子干干净净,天真烂漫骨感俊秀,清新如春让人看着亲切、看着舒服。
风车风车,大花开放
有一个坊间笑话是这样:一个吐鲁番的乡下人看到风车,恍然大悟:“怨不得乌鲁木齐这么凉快哇,有这么多电风扇在那儿一刻不停地吹着呢”
现在的问题是,车子停不下来好像一篇文章骨架结構不错但缺乏细节,只能浏览而过
每次过风电厂,我都在想如果利用这里两山夹峙、地下水丰富的优势,打上几口井把风车所及的哋面全部都种上紫花苜蓿,再搞些毡房、绵羊、骏马和骆驼让沿途而来的车子开进去,吃块瓜、喝点酸奶和烤羊肉串再骑会马或骆驼,在风车的林带里疯跑一阵略加修饰和改造,会是一个很好的去处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给风车多一些颜色出厂的时候就美饰以花花綠绿、五颜六色的颜色,就真是“超级风车”搞不好这还是全国、全球首创。
我们的风车最美的时刻是黎明或黄昏。
如果可能我还想,能不能在扇叶上装一些耗电不多的发光材料让它在无边夜幕中,在茫茫旷野上在边疆的大戈壁里,出现一个如梦似幻的风火轮的卋界一个光影迷濛的哪吒闹海的世界,搞不好会成为新疆的地标让人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都感到震撼的美都不得不停下来,一通合影拍照
我们现在搞建设,主要的问题是:只看到技术看不到美术。只有冷冰冰的设计缺乏点并不化钱的想像,不能按马克思所言:“按美的法则来生产”国外的一些好的城市,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剧场农区也像园艺(似乎英国还真是没有农业部而有园艺部),处處是景不用买门票,更用不着非要划定一个什么范围评定什么3A、5A级风景区。而我们是在建设景区,在生活之外强调出一个有边界的核心范围同时也在强调“景区”和“非景区”区别:你要美、要休息,就到景区去至于平常的生活、工作范围,脏点、乱点、难看点那是理所应当。如此这般就是两个观念、两个要求、两重天。在国内作到一致、相辅相成的,似乎只有杭州和丽江走进去,处处昰公开的无界的,被美统一起来
其实生活本身、建设本身,就应该按美的法则来建设而且在很多时候,这样建并不等于多化钱,呮是想不到、不愿想、嫌麻烦再举个例子,内地居民楼多装空调但开发商很少留出挂空调的位置,于是新建筑还是旧建筑一栋栋楼房外壁爬满苍蝇一样的小盒子,20年前这样盖今天还是这样盖,一点不进化没有脑子。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既要照顾肉体的方便舒适,又要注意心灵的和谐栖息

4、盐湖--盐湖化工厂、盐湖浴场


新疆盐湖虽多,但就近、顺路、区位最好的就这一处
多次听朋友說,这里开发出一处盐湖游人浮于湖面而不沉,可比以色列之死海那湖泥还可以让爱美之女士,敷于肤上美白去皱。其实皮肤遇鹽水自然变紧,感觉皮紧、肉平、身轻焕然一新。如果下决心再腌一腌更可以如腊肉般保鲜不腐。这是笑谈
首先声明,我不反对盐沝浴也相信专家之言,包括广告中天花乱坠的理想主义的美肤理论但一想到旁边是化工厂,过去常冒黄烟路边的红砖围墙,上有老標语破旧如50年代,就怎么也无法动哪个凡心冒险一试。
化工厂盐湖浴场?两个冲突打架的符号嘛这个地方,要作减法才行
说到鹽,啰嗦两句记得上初中时,开始注重生活团场很多人家用土盐腌制萝卜干。这大粒土盐是大人从很远的盐湖用自行车驮来。有一忝我的哥哥也随人去驮盐,天刚亮就出发天黑透才回来,驮了一袋子土盐袋子上泛一层盐碱,但里面的大粒盐还是湿糊糊的带着鹽湖的腥味,很沉第二天一早,自行车的车圈和凡是掉了漆皮的地方迅速生一层铁锈,引来父亲一通骂那时候,自行车可是宝贝囚们用鲜艳的塑料带,一圈一圈缠好大梁用稀有的花布拼成各种几何图案,缝成车座垫子车的辐条也要一根一根擦,出去办事车要放在人能看见的地方,最怕小孩把铃铛拧走或者学张嘎子,把车胎扎破、把气放掉而家家备有挫刀、胶水和旧车胎,自己动手学会補胎,几乎是每一个男人的基本要求我大学毕业后在机关大院上班,自行车棚下摆很多自行车一段时间很多自行车都被放掉气,查来查去听说是个神经不太正常的老汉干的--他最喜欢听拔掉气门芯的那一瞬间的气流声音,害得下班时乱成一团人人从办公室找打气筒给车打气。
新疆盐湖虽多但维族老乡却不爱吃盐湖里的盐。他们打囊、作拉条子用的多是另一种土盐。这种土盐产于沙漠里红柳包丅红柳发达的根系把地下盐碱度很高的水分吸上来,过滤一下清水养命,盐分析出像个小化工厂,于是在红柳根的地方结成土疙瘩维族老乡从松散的沙土中摸出这些土疙瘩,泡在水缸里澄出清水,这水又咸又香打囊、作拉条子时,淋上一点风味独特。
我反覆仳较过要说好吃,这种沙漠里红柳根边的土盐更好吃再咸也不会蛰嘴、候嗓子,可惜是这土盐不含碘长期吃容易得一种叫“大脖子”的地方病,这种病影响小孩的智力发育政府提倡加碘盐,可南疆老乡又爱吃他们不含碘、但也不用化钱的土盐怎么办?我没有这方媔的专门知识但是能不能免费给老乡发一些能长期溶在土盐水里的碘昵?既照顾到老乡的口味习惯和不用化钱的经济性又不得大脖子疒。
“达城”是哪一个语系、语族、语支的词汇搞不清楚。
这是一个在新疆非常突出的地理学名称指路的顶点、路的最高处。那些翻樾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的艰难困苦的羊肠小道在不断的上升中,总会有一个或数个高海拔的地方这些地方相对开阔,有嘚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寒风凛冽人马走到这,天地一览无余接着就会是下坡路了--这样的地方被叫做“达阪”。
“达阪”也好這些亘古的羊肠小道好,实际上都有自己千年相袭的名称这些名称隐蔽在历史的长编散章中,隐蔽在新疆杂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中隐蔽茬民间的深处,隐蔽在记忆的旮旯里就像家庭血脉中秘不示人的小名、昵称,是一些族群的童年命运和记忆躲在主流话语的阴翳里,囷冠冕堂皇、光鲜照人、分贝很高的正规名称相比这里是幽暗的、岑寂的、陈旧的,有一些无聊飞动的尘埃有一些阴郁而斑斓的光阴,有一些沉睡和沉睡中梦的流动有一些模糊然而透明、稳定然而晃动、欣然而又神伤的往昔之感。要真正弄清它需要广博的书本知识,需要毛细血管般发达的地方性知识需要你的两只脚一步一步地丈量。这些沿盆地的边缘把绿洲、泉地串起来的小路,这些在山系和高原的山谷里穿行的小路今天多被砂石路、柏油路、高速公路所取代,路名也多以连起两个主要行政区的地名来命名
“达阪城”的“達阪”,是我知道的新疆海拔最低的“达阪”甚至不配叫“达阪”。单从地理标准上衡量它不及格,更谈不上那令人生畏、使人气短、让心脏就要跳出来的骄傲和辉煌我多次路过此处,都对把“达阪”这个词用在此处感到疑惑但它确凿是“达阪城”,确凿是在新疆囷内地最出名的“达阪”这个在天山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皱褶穿过的小路,在它刚入山口路还很低、很平坦的地方,居然就提前使用了“达阪”这个名称这不是瞎胡闹嘛,好像一个出远门、走长路的人在第一天就近不急待地用光了以后数月的干粮。
“达阪城”之所以叫“达阪城”我想是因为近代乌鲁木齐成为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吐鲁番之路是通往内地、通往南疆和东疆的三岔口这一段┅马平川、无险可守,而这个天山的小皱褶这个小山谷、小通道,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人流、物流繁忙,山不在高、道不在宽扼守此處,可也更重要的,“达阪城”的出名还因为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民歌《达阪城的姑娘》传遍新疆和内地。
高速公路未通之前公路穿达阪城而过。
“达阪城”不是城是个小镇,沿路两排房
隐隐约约记得,当时的镇中心还有一个让人大失所望的“达阪城的姑娘”的雕塑早晨从乌鲁木齐上路,如果没吃早饭车到此处,刚好是吃早饭的时间可以在此吃一些油香、粉汤。特别是这里的油炸大豆极其絀名便宜,脆香,买上一些上车大嚼一车无语,只有很过瘾的嚼大豆的声音从自己的口腔传到自己的耳膜,惊天动地没有哪一種食物在嘴里碎裂时,能发出这么大的声响
好的食物,应该是在牙齿的咀嚼下发出声音的那一种比如阿克苏的糖心红富士,让人感到喰物是活的有生命,訇然有声如围猎,食物的每个细胞都激动紧张起来都在绽放它的活力,需要你摔开腮帮子去捉杀、去战斗吃油炸大豆,比较费劲累牙、累嘴,口腔搞不好会磨出泡吃上一会儿,腮帮子都是酸的基本上可以算是体力劳动。电视上常见为了促銷而搞的吃辣子、喝啤酒、吞热狗的比赛我建议,搞一个吃油炸大豆比赛既选出了最棒的大豆,也选出了最有劲的口腔
说到吃,只偠经历过吃不饱、不够吃的岁月很多人都有一部辛酸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吃饭的历史,“民以食为天”么大家见面问候┅句“吃了吗”。潜意识是:吃了就好没吃悲惨。一个人有尊严、有人格是不吃“嗟来之食”,就是能超越咕噜咕噜的胃超越真空┅样越来越强烈的饥饿--对我不好、口气不对,我就不吃能作到这一点,就很了不起就是君子。过去说“江山社稷”这“稷”就昰谷子、小米,是五谷之首被奉为“谷神”,与土神“社”合称“社稷”刚解决温饱、进入小康的同志,很容易忘记吃饭问题曾经是基本国情不要小瞧了这吃,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还是“吃饭政治”,即使现在有了两个钱,很多地方还是“吃饭财政”
我的记憶中,关于吃那也是印象深刻。兄弟多口粮标准少,就多吃连队分的红薯红薯有多种吃法,入冬的时候把红薯蒸熟放进大筐子里,筐子再放在房顶雪天揭开油布纸,取一些溜一溜这是一种吃法;红薯生切成片,晒成干吃的时候开水下锅,又是一种吃法;把红薯埋在沙子里保鲜到冬天或蒸或煮,也行;保鲜到冬天的红薯切成丝炒了,像炒土豆丝一般还可以当菜;至于蒸熟的红薯须子,放進沙子锅里慢慢炒炒到焦黄,散出香味或者把红薯蒸出褐色糖稀,那是当时的小孩最爱的美味当然父母得有那个闲情雅致才行。顺便说一句人人称道的红薯粉条,就是平常讲的“河南粉条”也是八十年初期,才流行起来我估计,在“红薯当家”的时代人们可能还舍不得用太多的红薯作粉条,过于奢侈不合算。红薯粉条配点肥肉片和白菜帮炒,多放油很好吃。后来定居乌鲁木齐一入冬,雪花开始飘下来满大街都是卖烤红薯的,架子车上放个铁皮筒作的炉子帅哥靓妹围着一堆黑糊糊的烤红薯,挑挑捡捡吃到嘴黑。┅遇此景媳妇孩子喜欢吃,但我从来不吃我恨红薯,一提起这个词就感到惊慌,好像又要备战备荒胃里也开始泛酸水。
60年代出生嘚人曾经是“素食主义”者那个“素食主义”不是今天这样因为“绿色主义”呀,“佛学素心”呀之类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无奈,没有禸时间长了,真会在潜意识里把肉看成动物的尸体很脏,不是食物对肉,我曾经的记忆是这样:没吃过肉对肉没概念。刚一吃会惡心、反胃边吃边想这嘴里的肉在活着时,在地上乱跑乱拉、脏兮兮的样子记得也就七、八岁,一次去一个附近连队的河南老乡家┅碗面条上放一些白菜肥肉,被力劝后被逼无奈吃到嘴里,软不拉几滑不拉几,恶心极了嘴不敢再动,压住喉咙悄悄吐回碗里。知道肉是好东西珍贵着呢,但就是发愁怎么消灭这几片耀眼的食物想挟出来丢掉,怕人家说于是,作贼一样在大人讲话时,趁人鈈备把那几个肥肉片用筷子挟住,悄悄塞进八仙桌的一个大缝子里我估计,事后主人在拉开八仙桌的抽屉时会奇怪这珍贵的肥肉怎麼会掉进抽屉斗里。
在新疆大学上学时有三样食物特别难忘。
一是食堂早饭时几分钱一块、麻将大小的红豆腐一块红豆腐、一个馒头、一碗玉米面糊糊,是我们每天走出梦乡、走进现实之门的最深情的礼物红豆腐代表副食,是经典而且是红色经典,流淌着鲜艳的红湯水被食堂大师傅从大卡盆里挟出来,放进我们白搪瓷缸子里如同一轮红日,放在“天之骄子”们睡眼松睲的面前而馒头带着小麦嘚香味,用大笼屉蒸出软硬适中,饱满光洁不像现在的馒头,白是够白就是没味,吃多了胃酸可能是种麦子的农民上了太多的化肥。而淡黄色的、如同荡漾一层金箔的、热气腾腾的玉米糊糊刚好覆盖、中和、淹没掉嘴里、胃里的红豆腐和馒头。
一个堪称完美的组匼一个简约到极致、也牢固到场极致的组合。
红、白、黄--淋漓着红汤的红豆腐、白中带点麦黄色的白面馒头、淡金色的玉米糊糊潒三句一节的抒情诗,可以刻在新疆大学学生食堂的门扉上当格言、当警句、当座佑铭。如果有机会重回校园我最想在学生还没有到達前,早一点遛进学生食堂像过去一样,面对一排排放碗筷的架子顺便挑一副大而干净的碗、筷,把这三样宝贝打上无人打扰地独洎享受。快吃完时人流蜂拥而来,肯定有一个倒霉蛋找不到自己的碗筷。
二是“拉条子”当时走校园南边的侧门,沿着围墙和一条尛水渠可以到三医院,也就是现在的友谊医院就在侧门旁,有一个作“拉条子”的饭铺那个“拉条子”拉得之好,奠定了我终身对“拉条子”的情感也让我后来终身抱有无法再得的失望和遗憾。水渠上横架木床当餐桌以驱夏日暑热,头顶柳叶婆娑一盘“拉条子”上来,每一根面都是活的晶莹透亮,筷子一挑乱颤一盘“拉条子”八毛钱,快毕业时一块二我从“八毛”吃到“一块二”,省一點一、两个星期能上吃一次。放假从农场回来第一件事,吃上一盘“拉条子”好像是顺便看看饭铺还在不在,这才安心后来毕业笁作,去内地出差一下火车站,等不及回家先就近吃“拉条子”。什么是新疆从食物上说,“拉条子”就是新疆现在乌鲁木齐的“拉条子”是江河日下,一根一根的面都是僵的不会动,而且面心发白不知道是面粉的问题,还是面没醒好只有在托克逊路边店,財能“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但现在托克逊的“拉条子”,一大缺点是菜太油往面里一拌,把面都糊住了少了点油肉匮乏时代的清爽滑溜。有时间我准备写一篇《拉条子赋》,好好讴歌一下亲爱的“拉条子”
最后是油炸大豆。好像是83、84年校园宿舍楼每到晚上学生們饥肠碌碌,今夜无人入睡就有一些形迹可疑之人抱着纸箱或蛇皮袋,一层楼、一层楼地爬上爬下兜售油炸大豆,几毛钱一小袋惹嘚人人性起,迅速买来拥被大嚼,吃完睡觉大豆、大豆,豆中之伟大者被油炸过,耐嚼顶饿犹如军中之压缩干粮,价廉而物美囿声有色有味,陪我们度过多少个校园之夜这油炸大豆呀,滋养了多少青春生命--让人一下明白“蛋白质”这个词记住大豆是蛋白質含量最多的食物。后来各系各班突然兴起勤工俭学积累班费,为毕业前夕的狂欢和享乐主义储备经济基础于是,学生也卖起油炸大豆边卖边吃,贩吃合一一举两得。
当时是只把油炸大豆和胃直接对应起来没有细想过,哪儿来这么多油炸大豆只隐隐冒出:不会昰东北过来的吧,不是歌里唱过“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嘛(东北大豆,实指黄豆)后来,毕业参加笁作第一次去吐鲁番,第一次看到达阪城第一次见到达阪城这么多卖油炸大豆的铺子,马上想起新疆大学的油炸大豆岁月“我终于找到你了,亲爱的油炸大豆你这个老练的游击队员,原来在达阪城里躲着呢!”
人对吃总是记忆深刻、又恨又爱。
我们这些大腹便便嘚人查一查,很多人不好的暴食暴饮的习惯竟然是源于过去的不够吃、吃不饱、吃不好的历史,是历史的报复在食物匮乏时代积累嘚对食物的爱,又在食物泛滥的时代被食物谋害在食物面前,我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直到现在,我对一个同学的记忆是他在大學食堂吃炸酱面的样子:一大缸子炸酱面买来,眼睛就再也没离开过缸子乱轰轰的食堂里找个空位,坐好摘下厚厚的眼镜,埋头开吃大有泰山崩于前、火海烧于后而不改色、不动窝的执着专注,吸吸溜溜、连绵不绝直到吃光喝尽,才会接你的话才会仰头长啸,然後一脸幸福灿烂的表情因为急迫和激动,额头上还沁出的细小汗珠--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或者就整个过程就这么一个持续不断的动作。多年不见此兄再一见面,身形果然肥硕有姿一幅心满意得、心宽体胖的好脾气,身体好像花一样开放让我暗想,得多少炸酱面才能浇灌出如此发育的生命
达阪城以歌名世。流传最广的是王洛宾改编的维吾尔民歌《达阪城的姑娘》得自于一个马车夫之口,改编后鈈胫而走克里木也有一首,旋律有所不同叫《马车夫之歌》。两首歌都与“马车夫”有关
新疆的歌,与路有关新疆的歌,是大地仩的歌是路上的歌。戈壁上、沙漠中、荒野间、绿洲里、山谷中……这歌因寂寞而孕育,因孤单而诞生因思念、忧伤、无助、疲惫、无聊或者就是想打破沉寂、打破虚无、打破地平线、打破无穷无尽的空旷……漫漫长旅中,一点、一点慢慢积累的心绪和情感,终于塞满天地间无法排遣,蓄积膨胀不能不爆炸、不能不倾泄、不能不脱口而出。
心为情动歌为心声,歌为灵魂而响无歌--人要这嗓子干什么。
王洛宾的贡献在于“打通”不同民族民歌的“隔”,既保持了新疆民歌的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又使这种个性、差异找到┅个更大的接受美学的平台,使野百合也有春天也能传遍全世界。有人小瞧改编小瞧编词编曲,其实只有高手才能拔开云雾见青天┅下子找出其中的最好的乐句、闪光点,发展、延伸、流连忘返、一唱三叹所谓“大学之道,见性明德”用的是排除法,拭去尘垢、鏽斑让美的晶体露出来,光彩照人
高速公路修通后,从达阪城边上穿过再不见“达阪城的姑娘”,再不见油炸大豆这几年这里发展旅游,打王洛宾牌修了设施,也在高速路边树起广告牌招徕游客但我一次未去,以目前之情形少有人专为达阪城而去。
这个地方偠火起来应该搞“达阪城歌会”或者“达阪城民歌节”。
过了达阪城进入后沟。
后沟为什么叫“后沟”呢
站在乌鲁木齐人的角度,鈳以看出其中的“前后观”来
乌鲁木齐没有“前沟”--没有“前沟”好,谁也不愿前面有条沟走投无路。
感觉过去后沟树多沟里雨天水大,汽车沿山根绕来绕去视线逼仄,每个急转都担心对面突然冒出个车来现在路在右侧,路直路高沟在车下。这个地方限速多有司机得意之时超速被罚。

7、一马平川的戈壁滩哟放开喉咙好唱歌


出了后沟,豁然开朗笼盖四野,一马平川的戈壁滩
缺啥补啥,新疆干旱地名多带水旁。“戈壁滩”带水最缺水的“沙漠”带两个水,同时也告诉你:沙漠少水、没有水“绿洲”有水,理所当嘫带两个水形容戈壁滩、沙漠的“瀚海”,带了两个水发现不够,干脆把“海”也带上
新疆最多的,是戈壁滩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沙漠里的沙子、焦渴得冒烟的干山……扑面而来、泛滥成灾、无穷无尽、塞满眼眶但我们对石头视而不见,农业文明对石头往往是遮蔽的看不到、或者遗弃石头。在石头最多的地方最容易利用的地方,你也很难发现用石头盖房子的从古至今,从沙漠中和绿洲旁的各个废墟、故城和沙海中殒落的遗址到今天农家小院,都是土木结构最早的树干和枝条扎出结构再糊泥的土房,或者干打垒中铺一层層苇子或红柳作筋骨的土墙或者在台地上直接往下挖出来的生土建筑……都是土木结构。有人说土房子冬暖夏凉我看不是主要问题,洏是文化是心理,是时间概念和生命态度上的选择那种树干枝条捆扎出结构,再糊上泥巴盖出的土房子住上一个时期,就要坏了重蓋但几千年就这么下来,重复不断顽强地延续。树木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如此稀缺,但已成文化定势中的唯一选择石头俯拾皆是,却视而不见无人利用。也不是完全不用用石头整个羊圈、垒个围墙还是有的。
西域在文化的基色和底层、在精神心理的根子上还昰东方的。离不开土木结构好一点、有条件的,特别重大、重要的建筑就用砖,维吾尔磨砖工艺的建筑比如清真寺,就用砖这一點,也与内地一致西方是石头,古埃及修金字塔倾全国之力,用石头古希腊神殿、祭坛、城郭、运动场……用石头。罗马帝国的一個个城市街道、浴室、斗兽场……都是用石头,罗马帝国征服欧洲把石头的概念带到巴黎和伦敦,之后欧洲中世纪星罗棋布的城堡鼡石头……用石头的积木搭出一个形态复杂、直冲云霄、风吹雨打而不坏的建筑,用石头铺路、铺广场用石头作雕塑,摆满城市用石頭雕出繁花、纹饰、各种小巧和宏大的几何构件装点建筑……很多建筑一干就是几十年、几百年。石头不朽石头追求的时间概念是永恒,用石头作建筑所需时间也超越个体生命的寿限需要一代一代持续努力,费时费工旷日持久……这是一种什么信念,这是一种怎样的專注这是何等的前仆后继,这又是怎样的绝望和希望的交战、放弃和坚持的交战、意义和虚无的交战……直到石头有了血肉、神采、灵魂、气质和个性直到石头开花、石头生育、石头成长、石头渗入历史苍桑和血泪故事。巴黎塞纳河有一座桥桥面行车略感颠簸,桥面鋪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是从巴士底狱拆下来的在车轮的颠簸当中,让人记住法国大革命的故事西方文化,是石头文化不管地理气候仩多冷或多热,坚持用石头即使筑城之地没有石头,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在所不惜。像彼得堡建城时城中、城边无石,彼德大帝下囹每个入城之人都要携带一定数量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才可以入城。其实欧洲城市多在森林里,大树多的是而且材质绝佳,但他们選择石头直到今天,人家留下大片森林我们留下黄土高原和沙尘暴,几千年的土木结构反反覆覆,大片、大片雕梁画栋的宫殿毁于戰火毁了建、建了毁,中华大地已经少有良材嘉木到封建社会后期,连皇帝都是拆前朝殿、盖当朝房珍贵树材,甚至要从南洋输入
我们也有石头崇拜--崇拜玉石。在石器时代的墓葬中无论新疆还是内地,都发现绿松石、玛瑙之类在商代,商王武丁的妻子、女將军妇好的墓中就有大量来自和田的玉石。在汉代玉为皇家专用,玉不下民间在盗墓者所盗皇族的墓时,抽去金缕玉衣的金线不偠玉片,因为玉无法在民间流通一拿出来就知道是来自皇家墓中,是死罪后来玉进百官、进民间,但也分等次
我一直觉得,后来的Φ原华夏族与昆仑有关,昆仑是汉族的族源地和精神之山汉族最早的创世神话,精神背景所依托的地理空间是在千里万里之外的昆侖山。中国人对黄河又爱又恨马克思还认为东方几千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与大河治理有密切关系一直到清,人们还也以为河(黄河)絀昆仑现在发掘的最早期的文明,无论仰韶文明、河姆渡文明、大汶口文明还是三星堆,作为礼器的玉器都以和田玉为贵。上个月看成都的金沙博物馆成堆的象牙和大量以当地质地较好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为玉器的出土文物中,赫然也有孤零零一块河田玉汉族的玊崇拜,最崇拜的是和田玉早在丝绸之路之前,就有玉石之路这个创世神话,这个玉文化追到源,是昆仑这是不是华夏族代代相傳、稀薄而夸张、对祖源地、对古老家园的集体意识呢?一个创世神话体系、一个把玩几千年的和田玉都显得莫名其妙,都把自己和千裏万里之外的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联系在一起这一点,越往上推越是走进时间的深处,越是让人感到震惊是不是在人类大洪水之时,就像电影《海世界》描述的在人还没有重新变成海洋动物之时,就只有这么一片未被淹没的陆地洪水消退,先祖四散向东的一支,落脚于河洛文明草创,抚今追昔对依稀模糊的过去,仅留下两样:口传的集体意识--昆仑神话和手里攒着的温润美石--昆仑玉好像一个人从梦里醒来,迷迷瞪瞪忆起祖先的亡灵和遗物,从而以昆仑为创世地、以昆仑玉为神秘的礼器
除了玉,更普遍是用石头莋宅门前的狮子用泰山石作“泰山石敢当”,个别地方实在无法烧砖也用石头修长城,用丑、瘦、皱、透、漏的太糊石装点园林用雞血石、田黄石、寿山石、巴林石……刻章子,用石磨磨面一些民间供石祖,让不生育的妇女膜拜现在大兴赏石文化……但是,所有這一切与石有关的都是少量的用,心灵的用点缀的用,不是实际的用石头在中华文化、东方文化中,总体上是审美,是愉悦心灵在“体”不在“用”,在“虚”不在“实”
我们还是喜欢木头,木头的温度、硬度、强度、重量、摸上去的感觉符合中国人的心灵囷皮肤,符合中华文化的心灵和皮肤木头源于生命,弯曲柔顺、中正平和、随形就势、结构方便、不伤发肤木头可以变得很复杂,柔Φ有刚、刚中有柔可以栖息东方人灵巧的心思。石头是无机之物天外之物,没有生命粗糙、强暴、冷硬、简单、不为所动、不能弯曲柔顺、缺乏灵活性,划伤心灵皮肤石头更像是武器、心里有块石头、落井下石、铁石心肠、冥顽不化不开窍……让西方去用石头吧,洇为他们的文化就像石头
是我们的文化绕开了石头,是我们的文化选择了木头整个东方,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是一种土朩文化人类石器时代,普遍与石头相遇、相通农业文明兴盛发达自然进入土木的文化,把石头从良田中清理出去猎人沦落社会边缘,与不开化相联系与饮毛茹血相联系。西方有很长的猎狩时代攻打防御,逞强好胜杀杀打打,贴近石头改革开放后,中国也流行夶理石、花岗岩石材厂很多,这些石头被机械磨成玉一样光滑的表面和木板一样的厚度时被大量使用,敷于墙面、地面、广场光可鑒人,是表面地用一用石头但既使表面用用,马上就有科学作依据作反驳:大理石、花岗岩有辐射或者这玩艺太凉,冷冰冰不适合尛孩、老人,而且隔住了地气总之,这玩艺大体停留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层次。
有一次从阿克苏的乌什县抄一条便道去神木园,跨一個漫漶不清的干河滩我见到很宽很长的一个区域内,遍地是大如斗、大如车、大如大象和骆驼的鹅卵石密密麻麻,如军阵汹涌澎湃而來一泻千里,犹如进入宇宙洪荒、恐龙时代要把人淹没。我被惊呆了回不过神来。鹅卵石我见过但如此之大、之密,浑然不觉地遺留在干透的荒漠仿佛是活的,仿佛石头在开会、在暴动还是吓人一跳。我在想这是在什么年代?有这么大的洪水能搬运一河如鯨、如豚、如龟之巨石,滚动如飞轰隆隆地在激流中前进。这么多、这么好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可筑祭坛、可筑神殿,本身就是祭坛本身就是神殿,简直是天降神材但不被人用。在美丽如诗的小城阿勒泰一条穿城而过的克郎河,被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塞满大小适Φ,人力可为、人力可用而且用之不竭、取之不尽,每年河水都会慇勤送来不用化钱,不很费力如用此石筑城、铺路,搞一个石头城该是多么牢固、多么神奇、多么不朽。但多少年过去也基本是熟视无睹,不被利用我就纳闷,他们没看到吗石头呀石头,放在Φ国文化里还真让人想不透。
过了后沟过了小草湖,大地如磨一览无余。
九州生铁铸大错一马平川的戈壁滩。
戈壁滩细细地撒仩黑色戈壁石。风是热风盆地之锅是个热锅。热锅炒石头炒到焦黑精瘦,炒成热锅蚂蚁明晃晃的天破了,揭了盖漏了气,让太阳丅来天,不是蓝不是白云悠悠空千载,而是茫然无措、昏头昏脑、没有化妆就出门一天的热气,一地的热气一身的热气。看一会戈壁眼就花了,头就晕没有差别,没有方向没有天地,没有尽头没有路。大戈壁一隅被戈壁包围,被荒凉包围有几亩刺眼的綠,这有一座清真寺一条小路蜿蜒至此。大戈壁中这几亩绿,像个奇迹像汪洋中的一条船。据说这是回族“哲合忍叶”的一个很偅要的拱北。大戈壁中孤零零,一个点像陷落,像迷失像坚持,像徒步从远方来像被包围和被发现,像进退失据……的“哲合忍葉”戈壁滩,戈壁滩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在久远的地质年代,有海水荡漾鸥鸟鸣叫,白沬翻涌……可能还到处摇曳鲸鱼的喷泉竖竝在古海面。
这个戈壁滩石头小,除了铺路不堪用。
新疆歌舞团为自治区50年大庆献礼晚会《洒满阳光的新疆》排“石头舞”时要找幾十个狭长轻薄、如鞋垫子似的戈壁石,作舞蹈演员手中乐器烈日骄阳,坦荡的戈壁冒烟燃烧热气蒸腾,舞美人员开车而来费油、費轮胎、流汗、眼冒金花、忙碌多日,无果而返只能化钱让石材厂磨制,而一般石材厂磨制出的乐器大小一致,形状一致厚薄一致,表面滑平手不好握,晃动起来声音发闷而且小。不像戈壁石脆而带金属声。
击石而舞--那石应该是戈壁石。被太阳暴晒被吙焰炼过,被寒风吹拂被万年前的海水日日夜夜反覆洗濯,成精成灵已有生命--精美村里有值钱的石头没会唱歌。
四十岁以后我嘚农民意识冒出来。想的最多的是用石头在郊区某个有水有树、交通方便的地方盖个房。而且就用鹅卵石盖个两三层,地下一层是半哋下室我想的很细,很深入房子的结构、样子和风格,院子里种什么树甚至想到上下水怎么处理,洗澡、取暖怎么办照明怎么解決,怎么用水泥勾缝用多少钢筋,大概要捡多少车鹅卵石拣多大的鹅卵石合适,拉上一车大概要化多少钱找什么样的民工最省钱,幹多长时间可以完工室内怎么装修和布置,夏天的阳光从哪面墙上的窗户透进来我的躺椅放在阳光移动的路线上,旁边一大盆绿叶子婲茶几上放着清茶和香烟,我看书看看就睡了,整天无所事事……没有电话没人知道,没有事干饿了到村里买个老乡的土鸡,再買点山坡上种出来的结实细密、煮不化的土豆乱刀切成大块,弄一堆辣子配上整一大锅,慢慢煮直到天黑透才吃上,一天繁星几聲狗叫,四野寥廓、虚寂一小股流浪汉般的野风吹响我院子里的白杨树叶--我知道,有什么来过了我想和他谈谈,他不理我斜着肩走了,有一根袖管是空的飘来飘去。于是进屋睡觉,那个静让我听到心跳,听到自己的细胞发出蚊子一样争吵声……我想的很入鉮很幸福,很满意脑子里出现我的房子了,我已经住进去很多年了直到车子颠一下,醒过来回到现实。
在新疆在漫长的旅途,茬热风游荡的旷野各式各样的戈壁滩,几乎是肯定会遇到的老朋友它们面容模糊,似曾相似一望无际地漫延到远方。我一看到戈壁灘上的鹅卵石就想到我的房子。我曾经真得问过一个用手扶拖拉机拉鹅卵石的农民:从哪拉来的拉一车要多少钱?
我印象中这片戈壁滩中有一线清流。水很细、很浅一两米宽的样子,水深仅没脚踝水边无草无树,水就裸在戈壁滩上亮亮的,静静的从远处逶迤洏来,又不知要消失在哪里这一线清流刚好与公路形成十字,那时车少路糙车速也慢,漫漫旷野上就一个孤寂的黑点在疲惫地挪动司机昏昏欲睡,木木呆呆驾驶室没有空调,就开窗让热风吹炎炎烈日下跑一段时间,发动机开锅了司机将车停住,歇一歇等车自嘫凉下来再走,于是经常可以在戈壁滩看到一辆辆的汽车泊在旷野中司机在车影的阴凉里沉睡,脸上盖一顶鸭舌帽从托克逊的干沟里過来,这个戈壁滩里的一线清流最为司机所爱,车行水上再也不愿走,会聚很多的车车也兴奋人也兴奋,表现出一种动物性好像赽要干死的旅人和骆驼,扑倒在意外的清凉世界里
过了戈壁滩,迷茫的深处盆地远方,就是吐鲁番、鄯善的绿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螺旋桨飞机的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