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后宫有哪些住处北门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大明宫遗址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位于太华南路,唐末毁于兵燹。大明宫是唐帝国的大朝正殿,唐帝国200余年间的政令中心,唐“三大内”(、、)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称为“东内”。地处长安城北部的上,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永安宫。自起,先后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处理朝政,历时达二百余年。大明宫遗址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宫墙周长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和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日,大明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日,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和三国联合申遗的“”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
大明宫遗址历史沿革
大明宫初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名,是唐太宗为太上皇避暑而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于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营造工程停止。
继位後,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於潮湿,于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随即迁进居住,以后的唐朝皇帝大多在这里朝寝,为唐帝国200余年间的统治中心。
咸亨元年(670年),再次改名为含元宫。
大明宫遗址
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元年(880年)十二月,黄巢率农民军攻入长安,登上大明宫举行了即位典礼,然后在丹凤门城楼宣布国号为“大齐”。
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复。
天祐元年(904年),大明宫最后废毁,沦为废墟。
1957年—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勘察和发掘。
1980年—198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重点发掘,初步弄清、复原了大明宫遗址。
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
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砖窑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2006年10月,“人文奥运·盛典西安”大型文化演艺活动在含元殿遗址举行,拉开了大明宫遗址区保护展示的序幕。
日,2007香港—西安投资推介会专场在香港成功举行。
日,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拉开帷幕,共有29家知名设计机构参赛。
丹凤门遗址
日,由与西安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共同举办的“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国家遗址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方案评审会”在西安召开。乔拉·索拉(ICOMOS司库)、、、郭旃、等10位国内外文物保护和建筑规划大师对本次参赛方案进行了评审,最终确定以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的优胜方案为实施方案,并由该公司负责完成总体概念方案的深化工作以及公园的详细规划工作。
日,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建设,标志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日,丹凤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竣工,成为西安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日,史诗纪录片《》在首映,开创了中国电影在联合国首映的先河。
日,作为唯一入选的大遗址保护案例,世博会大明宫馆正式竣工。
日,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作为、和三国联合申遗的“”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
大明宫国家遗址
大明宫遗址建筑格局
大明宫遗址位于隋朝皇宫大兴宫(唐称)之东北,京师城外,西安市太华南路。
大明宫是唐“三大内”(、、)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地处长安城北部的上,始建于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原宫墙周长为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和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唐长安城与大明宫地图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馀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著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年、年曾几次对此遗址进行勘察和重点发掘,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宫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结构。
大明宫复原图
大明宫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宫城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唐长安城的宫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由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度多)1260米后,折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宫墙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据有关文献记载,宫内共有各式建筑133处,有2台、4观、6亭、6阁、8院、10楼、38门、56殿,馆、落、池各1。主要遗址有、、蓬莱殿、、、三清殿、大福殿、珠镜殿、承香殿、含冰殿、紫兰殿、元武殿、大角观、玄武门、太液池等。
大明宫遗址考古遗存
唐大明宫遗址地跨未央、新城两区。其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秭形。周长7.6千米,总面积约3.2平方千米,为北京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十二个,十三个,十五个,五百个足球场。其中在未央区境内约1.1平方千米,现大明宫乡的炕底寨、孙家湾两村即在其内。
大明宫遗址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
丹凤门遗址
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
历史上的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是大明宫的正门,由五个门洞组成,门上建有巍峨高大的丹凤楼。北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遥相呼应,构成了大明宫的,是唐朝皇帝出入的主要通道。其规格在大明宫诸门中最高,同时也是唐代皇帝二百多年间举行登基、改元、宣布大赦等大典的重要场所,是大唐王朝的国家象征,有“盛唐第一门”之称。
大明宫遗址含元殿
含元殿属于的前朝第一正殿,
含元殿遗址
也是的标志建筑,建成于三年(663年),毁于僖宗二年(886年),其间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大朝贺活动。位于北口,保存较为完整。2003年,由、中国、日本三方合作实施的含元殿遗址保护工程实现全面竣工;2004年,日本政府无偿文化援助的文物陈列馆和址保护厅相继建成,陈列馆展出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文物标本。
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殿前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二阁和通往平地的龙尾道。实测殿夯土台基高3米多,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门宽5.3米,此殿是的正殿。在台基东西两旁各有一条廊道遗迹,分别伸向东边的翔鸾和西边的栖凤二阁。
大明宫遗址麟德殿遗址
位于大明宫西部,建于唐麟德年间,为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之所。其台基南北长130米,
麟德殿遗址
东西宽80余米,由前、中、后三室毗连的殿阁组成,有东、西亭,郁仪、结邻楼,周围回廊环绕,建筑面积达12300多平方米。遗址中出土大量黑色筒瓦,还有少量的琉璃瓦片。台基周围出土很多螭首石刻和石望柱残块。阶道铺有莲花方砖,这是其他遗址所少见的。从出土遗物可知屋面除用黑色陶瓦外,也用琉璃瓦,两层台基均安有望柱、构栏、螭首,并绘有红、蓝、绿色。与麟德殿相匹配的大殿还有三清殿、清思殿、大福殿、紫兰殿、宣政殿等。
麟德殿大约建于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实测殿址南北长130多米,东西宽70余米。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根据勘测,原有前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建在高高的台基之上,中殿左右各建有一个亭子,后殿左右各建一楼,周围环绕有回廊,将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
大明宫遗址大福殿遗址
大福殿是唐大明宫内大型殿堂之一,
大福殿遗址
位于大明宫城墙西北角,并与西北角宫墙连接成一体,是大明宫所有殿址中地基保存较好、夯土层较明显的遗址。大福殿遗址位于大明宫乡炕底寨村内
大福殿现仅存夯土基址,由地面上、下两部分组成,殿基夯土总外轮廓东西宽近110米,南北进深约102到128米之间。大家可以看到,地面上遗址中央,夯土范围不规整,最高可达6米,其中西部保存较好,东部残损略重,东西最长约76米,南北最宽处约73.62米。基台南边残存有10余米的坡道,基台上边尚有墙基、散水、砖铺地面等大量建筑遗迹。
大明宫遗址凌霄门遗址
凌霄门亦名青霄门,
凌霄门遗址
是大明宫北墙偏西之门,位于玄武门以西355米处。考古探测为一个门道,距宫城西北角195米。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在肃宗病危之际,肃宗次子李系与皇太子李豫为争夺皇位而引发的“凌霄门之变”,即发生在此。遗址在炕底寨村东北隅。
据文献记载,唐大明宫北面有三门:中为玄武门,玄武门左为银汉门,右为凌霄门。“凌霄门”又称“青霄门”确有其事,这是由于不同的文献记载不一所致。新、旧《唐书》、《长安志》均作“凌霄门”,《唐六典》作“青霄门”,现在通常以新、旧《唐书》、《长安志》的称谓为准。
大明宫遗址玄武门与内重门遗址
玄武门是大明宫北面的正门。位于北垣中部略偏西处,西距宫城西北角538米,东距东北角597米。在考古发掘之前,看不出门的形状,只是在两侧有类似土丘的夯土基座。
唐长安城玄武门和重玄门复原图
门址范围很广,发掘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从发掘结果看,玄武门只有一个门道,基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4.2米,南北宽16.4米,两侧为高起的夯土门楼基座。周围砌有砖壁,厚0.7米,与门基两端相接的一段宫墙,也砌有同样的砖壁。门东面保存最高处有3米,宽约5米,较当时地面略高。南面两侧铺有莲花方砖,与门道的砖壁及散水相连。从散水南折的情形看,玄武门以南的东西两侧是廊庑建筑,与南边内重门相接。内重门在玄武门南20米,是与玄武门相对的一较小的门,门两侧筑有宽仅2米的夯土墙,向东西分别距20多米处北折与北城墙相接,即对玄武门呈环抱的形式。从墙基、散水和柱的情况看,此门是三间式的平房穿堂门,中间是门道,宽与玄武门相同。玄武门上有门楼,整个门楼基座下大上小,呈梯形。门道中间有制作光滑平整的石门槛一道,高出当时地面30厘米。为便于过车,在门槛上凿出2米宽的车辙沟两道,轨距1.3米多。从车辙沟磨损情况来看,此门是经常通车的。门槛内外的路上还有清晰的车辙沟痕。文献记载,这里是宫城宿卫重兵驻扎的地方,其北有重玄门。
大明宫遗址重玄门遗址
重玄门遗址位于玄武门正北夹城处,
重玄门遗址
距玄武门156米。此门保存得比较好,门道两侧的门楼基座高出现在地面4米多,呈马鞍形土丘,中间低处是门道。门道东西长33.6米,南北宽16.4米。夯土心,外砌砖,两侧还保存着柱础和墙根灰底,门楼基座两端都比玄武门加宽和延长了许多,宽5.2米。门洞中段,有道青石门槛。门槛两端各有枕石,每道门槛之间相距2.45米,门洞之上有门楼。
重玄门内外均有建筑遗址,其内左右廊与玄武门相接,是北衙宿卫处,其外有骥德院。
大明宫遗址三清殿遗址
唐代崇尚道教,供奉老子,三清殿是宫廷内供奉祭祀道教的建筑。三清殿遗址位于大明宫西北隅,大明宫乡炕底寨村东北角,是一座高台建筑,为宫廷道教建筑之一。
三清殿遗址
台基北高南低,现存高度为15—12.6米,平面呈凸字形,北宽南窄,南北长78.6米,东西宽北部为53.1米,南部为47.6米,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高台系板筑夯土,周围砌1.26米厚的砖壁,表面皆顺砌磨砖对缝的清水砖面,其底铺磨制工整的基石两层。基石及砖壁向上均呈内收11度角的斜面,从出土的大量朱绘白灰墙皮,可知上面有殿堂或楼阁建筑。其上安石栏及排水石槽等设施,出土有石残件。方砖铺排1.5米宽的散水绕以台基下,上殿的阶道有两条,一是踏步阶梯道,设在南面正中,长15米,宽32米。另一是斜坡慢道,设在台基北端两侧,长43.25米,平面呈梯形。慢道上面两侧铺有压边条石并设石栏。遗址中出土很多绿琉璃和黄、绿、蓝三彩瓦,青灰色陶瓦为数也较多。还有铜构件及镶嵌在木构件上的鎏色铜饰残片等。除三清殿外,大明宫中还有其他道教庙观建筑遗址,如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遗址。
大明宫遗址清思殿遗址
清思殿是唐敬宗时所建,位于东城左银台门内,
清思殿遗址
台基为长方形,南北长228米,东西宽33米。遗址中出土有铜鱼符1件,上有“同均府左领军卫”字样,还出土有12个残柱础石。
清思殿,唐代大明宫内建筑。建于贞观八年(634年)。位于左银台门内西北,太和殿之南。清思殿的台基呈长方形,南北长228米,东西广33米。外围长廊,因为院落宽阔,所以又被称为清思院。
在发现了时所建的遗址,殿的台基呈长方形,南北长228米,东西广33米。含元殿正北约300米处是和遗址,与同在宫城的上。
大明宫遗址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大明宫北部居中地带,是唐代最重要的皇家池苑。
太液池遗址
初凿于贞观或龙朔年间。开元后期,玄宗曾命在太液池两岸筑望月台与杨贵妃赏月,台高百尺。宪宗李纯元和十二年(817年)五月又加修浚,并在周围建造回廊400间。池中有蓬莱山,山上有太液亭,穆宗曾命侍讲韦处厚在此宣讲《毛诗》、《尚书》。太和二年(828年)文宗李昂曾亲自撰《尚书》君臣事迹,命画工画于亭上,以便观览。现池中有土丘,高5米许,当为蓬莱遗址。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2001年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唐大明宫太液池遗址进行为期5年的发掘与研究。基本弄清了太液池的基本结构与布局
。太液池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池,中间有渠道相通。据考古实测,西池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20米。东池较小,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50米,东距东宫城墙仅5米多。池岸高出池底三、四米不等。太液池水源引自南来的龙首渠。有暗渠与宫外相通。沿岸回廊与附近宫殿建筑,都根据地貌特点,着意布置,错落有致。遗址在今大明宫乡孙家湾村西南。
大明宫遗址官署遗址
2014年10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唐城考古队首次在大明宫发现了官署遗址,而且有可能就是三省中的中书省。唐都长安,面积近84平方千米,人口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唐长安城东北部的大明宫,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唐朝大多数皇帝都在此居住和处理内政外交。在唐代,中央官制采取三省六部制,其中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些官署遗址位于何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
含元殿和宣政殿是大明宫朝政核心区,其东西两侧设有一些中央官署机构。在2010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后,唐城考古队首先对含元殿西北约52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全面勘探,发现这一范围内唐文化遗存内容丰富,决定把该区域作为2011年至2016年考古发掘的重点,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唐城考古队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其中2011年发掘区域仅200平方米,发现有渠道、道路和一段夯土墙;2012年发掘区域有1300平方米,发现一处不完整的院落遗址,此次发掘共揭露出夯土基址六处,并在发掘区西南角发现了东西向的夯土墙两道和排水沟一条。
据史书记载,和分布在宣政殿前东西两侧,而此次发掘的区域位于宣政殿西侧,专家推测有可能就是三省之一中书省。在对官署遗址的发掘中,专家发现了几百件文物,其中修复好百余件。这些文物以建筑构件为主,比如莲花瓦当、莲花方砖、青棍筒瓦、长条手印砖等,还有当时官署用的碗、碟、莲花瓦当、莲花方砖、白瓷碗、黑釉瓷注壶等。
大明宫遗址价值意义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是7—10世纪丝绸之路东方起点都城的宫城遗址,位于亚洲东部、唐长安城遗址北部,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及其礼制文化特征,见证了唐之路鼎盛的重要推动。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西安城市建设、大遗址保护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使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并成为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提升西安的城市特色。
大明宫含元殿
大明宫遗址主要体现了几个方面的价值:第一,历史价值;第二,艺术价值,第三,学术价值。
第一,大明宫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引以骄傲的一段历史时期,决定唐朝兴盛衰落的关键就是在大明宫。因为唐大明宫是唐朝三个宫城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唐朝的21个皇帝包括武则天在内,有17个皇帝是在唐大明宫居住、主持朝政的。所以,可以说唐大明宫是唐朝全国的一个政治中心、权力中心。所以说唐大明宫遗址是唐朝历史的一个象征。
第二,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唐代的大明宫是中国少有的保存完整的一个宫城遗址,它从这方面来说,可以代表唐朝的历史,作为体现唐朝的一个最高层次的一段历史的文化,所以可以说大明宫是唐朝历史的象征。唐大明宫非常辉煌,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它的范围也相当与现在故宫的4.5倍,所以它的规模非常宏大。另外,大明宫有很多宫殿的建筑群落,包括含元殿、麟德殿,这些遗址的发掘体现了唐朝特有的一个建筑特点,比如说宏大、高大,另外有对称的阁楼,这些在中国历史上体现了那一阶段当中的一个辉煌的建筑,代表了唐朝最高的建筑水平。大明宫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对东亚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工程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比如明清的,都受到了唐大明宫的影响。它不但对唐以后的宫城建筑具有影响,而且对于同时代的和的宫城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对日本的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第三,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考古研究的对象,用实物遗址体现中国的历史,唐大明宫遗址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要对象。比如说研究中国古代宫城制度的发展、演变,唐大明宫遗址是中国的一个实例,大明宫遗址不光继承了秦汉和魏晋时期的宫城特点,而且进行发展,体现了它的很多特点,这些特点又对后续的宫城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宫城的演变史、发展史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
大明宫遗址考古发掘
大明宫遗址考古工作正式开始是在1957年,已持续进行了50多年。考古历史分为几个阶段:
一:年。此阶段主要是确定唐代大明宫的具体位置、范围等最基础的工作。主要成果是,第一次画出了唐大明宫遗址的平面图,测定大明宫的遗址范围为3.5平方千米。日,国务院将唐大明宫遗址列为。
2005年实施保护工程后的含元殿遗址
二:1963年到1994年。此阶段是在前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大明宫遗址内部具体的建筑遗址特点、具体位置、建筑方面保存情况等等,如麟德殿考古就是在这一阶段进行。
三:1995年至今。此阶段跟前两个阶段有一些不同:首先,这一阶段考古发掘和以前的主观性发掘有所区别,考古工作主要是为了配合大明宫遗址保护工作来开展,比如含元殿遗址、御道遗址、丹凤门遗址,这些遗址的发掘工作主要是围绕这些遗址的保护开展的。其次,考古工作科技含量比以前大大增加,比如计算机的应用、高空摄影、GPS等。此外,开展了跟国际著名考古研究所的合作,例如与日本国立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开展了五年的合作发掘。
大明宫遗址遗址修复
大明宫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以北、玄武路以南范围内,修复计划将重点发掘麟德殿、含元殿、三清殿等殿堂遗址和重玄门、等宫门遗址。仅大明宫含元殿殿前的修复西安市政府已经一次性投入2亿元资金。御道工程修复后将重现大唐皇家御道的恢弘气势,其中间将建造宽200米、石材铺砌的御道,御道两边各留100米将建造与历史风格相协调的传统建筑。同时,还将对含元殿以北和麟德殿周边共200多亩的地区进行环境治理资金投入。
大明宫遗址遗址公园
从2007年10月份起,西安开始建设大明宫遗址公园,再现唐代盛世!大明宫遗址公园南起自强东路,北到玄武路,东起,西到麟德殿以西200米,总投资3.1亿元。公园建设以文物、遗址展示为主,对形状清楚的遗址采取复原保护措施,原大明宫内数十个宫殿都将被纳入公园范围之内。
大明宫遗址遗址规划
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计划总投资1400亿元以上,周期为五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年),启动建设,基本完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范围内的拆迁,全面启动建设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改造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二步(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成开园,周边区域开工建设,拆迁工作基本完成;第三步(年),全面完成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初步建成一个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示范新区。未来将会复原唐代众多古建筑,麟德殿,丹凤门,三大殿(宣政殿,紫宸殿,)以及太液池。按照发展规划,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建设成为未来西安的“城市中央公园”,同时把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成为带动西安率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的城市增长极,成为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重要的人文象征、世界文明古都的重要支撑。
清思殿遗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后将形成六大亮点和十个典型游览景点。
一是由8千米宫墙、宫门、中轴构成的大规模遗址格局形制。
二是独特的东方古建筑遗址地标性标识,如紫宸殿、含耀门等。
三是科学的复原研究基础上建设的大明宫微缩景观。
四是集考古、科研、科普、游艺和旅游为一体的遗址中心。
五是以imax3d电影、实物、电子、模型和标牌合二为一的遗址阐释系统。
六是月光大明宫的夜景观系统。
十个典型游览景点
一是游客中心、丹凤门景点,游客中心包括三个模型、两部电影。其中,imax3d电影《大明宫传奇》,将是西北地区首家imax3d影片,是大明宫的一大卖点,丹凤门的一楼为遗址本体展览,二楼为多功能会议厅。
二是中轴景点,包括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微缩景观、含元殿、宣政及紫宸殿、望仙台标识。
三是太液池。
四是麟德殿及《大唐六骏》、《日月大明宫》、《百官上朝》、《丹凤迎宾》、《爱在大明宫》演出。
五是遗址中心。
六是玄武门、重玄门及北夹城运动区。
七是三清殿、大福殿、炕底寨原村址及部分展示区。
八是宫苑区内园林景观及雕塑。
九是南宫墙中国书法博物馆、唐三彩博物馆等。
十是东宫墙休闲区。
大明宫遗址旅游信息
大明宫遗址地理位置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
大明宫遗址开放时间
全年开放09:30~18:00
门票:60.00元;套票:90.00元(含景区门票、影票、摆渡电瓶车票)
大明宫遗址门票信息
成人票:60元
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购儿童票30元,1.2米以下免票(需成人陪同)
优惠票:30元(65岁—69岁老人凭身份证购票,其他如现役军官证,教师证无优惠)
套票:90.00元(含景区门票、影票、摆渡电瓶车票)
大明宫遗址交通
景区南门——大明宫丹凤门站(推荐):2路,262路,528路,717路,723路
景区东门(太华路沿线)——大华1935站:2路,17路,22路,104路,209路,216路,263路,309路,517路,703路,707路,801路,913路;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站:2路,17路,22路,46路,104路,209路,216路,263路,309路,409路,517路,703路,801路,913路;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含元殿站:2路,17路,22路,104路,209路,216路,263路,309路,409路,517路,703路,801路,913路;
太元路站:2路,17路,22路,104路,209路,216路,227路,263路,309路,409路,517路,703路,801路
地铁:乘坐西安地铁2号线达安远门站后,可在北关站乘坐公交车达到大明宫丹凤门站
自驾:太华路上园区沿线及园区北门玄武门分布多个停车场方便自驾游客停放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引用日期]
.华商网[引用日期]
《城市文化生态系统演变与保护再生研究——以西安市大明宫为例》,董晓峰、陈春宇、朱宽樊,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3
.山西省文物局[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黄冈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华商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凤凰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凤凰陕西[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国家文物局[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
.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环球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宫有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