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还用输液吗?还抗生素口服与输液药品消炎吗?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宝宝3岁患了支气管炎,输液还是吃药呢?
宝宝3岁患了支气管炎,输液还是吃药呢?
患了支气管炎,看了医生打了两天针,做了两天雾化。但是还是有时会咳嗽两声,今天又去看了医生,说支气管炎根本没有好,还有痰,咽喉红肿,让我们给孩子输液,不知道是该输液呢?还是给孩子吃消炎药和咳嗽药?
孩子支气管炎最好还是要输液的。听医生的好些。小儿气管炎、肺炎经有效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大多数病儿能治愈,但不少小儿肺炎恢复期仍咳嗽不止,肺部罗音不消,并伴见食欲不振,精神差等。这时候再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不明显了,每到这时候,医生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开了一堆口服药回家,等待自愈。而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体质弱,抗病能力差,恢复时间很长,过了很久上述症状都没有完全消失,这时期如果再次感冒,病情会再次加重。
目前最好的气管炎、肺炎恢复期的处理办法,是以补气健脾,清肺化痰止咳的中药疗法为主,辅助吃少量的抗生素。
中药:小儿清肺口服液、清宣止咳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由于小儿用药的特殊性,还可以同时贴服效果不错的中药外治膏药“百草琼浆益气贴”、“三九贴”等。
饮片:以“党参、白术、陈皮、桔梗、枳壳、川贝母”等为主的方剂。
抗生素:希刻劳、阿奇霉素、阿莫仙等选择一种辅助配合。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孩子是否输液要看医生,由病情决定。通常情况下,孩子的气管炎多是病毒感染。处理原则:急性期正规就诊,及时排除、处理危险情况,能吃药不打针。
哎,宝宝可伶了,要好好的去正规的医院哦,最好是基础治疗,宝宝还小
要在输液的同时口服益生菌宝乐安,保护肠粘膜,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输液吧,宝宝好得快点,我家宝宝两个半月的时候就得急支炎,住了十天院才好
最好输液,好得快、消炎也快!
尽量不要打针,当然也要看具体的情况,可以先吃点小消炎药看看然后再决定是否输液!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承德人你知道吗,普通感冒等这53种疾病原来不需要输液!
承德人你知道吗,普通感冒等这53种疾病原来不需要输液!
木拉奇趣的儒雅天下
原标题:震惊!这53种疾病原来不需要输液!孩子一有感冒咳嗽,就想打点滴的家长们注意啦: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上呼吸道感染根本不需要输液!不仅仅是孩子的疾病,成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原则上也不需要输液治疗哦~什么?难道这些年的液都是白输了吗?新华社记者刘羽佳 摄7月28日下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注射室内,部分患者在进行静脉注射。在日前下发的《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中,广东明确,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等53种常见病多发病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专家说,不合理使用静脉输液会带来医药费用上涨、就医时间延长、医疗风险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还傻傻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吗?还不知道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吗?小新课堂开课啦!大家快搬好小板凳,新华社记者邀请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专家一口气为你解释清楚。“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为什么要控制静脉输液?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基层指导处调研员史明丽说,一直以来,我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静脉注射比例较高。201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提到,2016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药品给药途径分布中,静脉注射给药占59.7%。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而在广东,部分地区的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院等,都有输液大厅。目前百姓对输液危害还没有好的认知。现在国内的医院对于控制输液遵循得不够好,不合理的地方还较多,所以才要加强静脉注射管理。若规定得以落实,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使他们养成合理用药的习惯,引导老百姓形成对静脉输液危害的意识。——输液为什么危险?滥用静脉输液有哪些危害?广州市越秀区白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健英:输液对于部分适应症是必要的治疗手段,但滥用静脉输液对人体是会造成危害的。在药品原料生产、运输、消毒、插管、注射等过程都可能产生微粒进入到药品中,目前我国虽对各环节的控制越来越多,但即使生产工艺再好,也无法达到“零微粒”。若经常输液,不可避免会有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等微粒进入人体,久而久之,对人体会产生危害。此外,老年人在心脏不好的情况下,若输液速度没有调整好,可能会导致心衰。而输液所用药品中有很大部分是抗生素类药物,这会导致人体细菌出现耐药的情况。无论是医疗还是其他科学领域的发展,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输液这种治疗方式的发明,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优势。但经过多年的观察后,我们就发现,原来反复注射会造成巨噬细胞吞噬输液药品中携带的微粒,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总结、研究,调整医疗行为。相比之下,口服更安全。口服药物经过了消化道的屏障作用和肝脏的代谢作用;而注射剂是直接进入体内,虽然达到了起效快的目的,出现不良反应的机会也有可能增大。——为什么出现滥用静脉输液的情况?陈健英:我们逐步认识到过度输液的危害,但医务人员还在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群众也还存在认知误区:许多老年人会想要通过输液来通血管;也有宝宝发烧,父母认为要给孩子补液;有些年轻人因为第二天要上班,认为输液比较快……其实很多情况是不需要输液的,大家对输液的危害认识也不清晰。为什么你在这种情况下既不需要输液,也不需要抗生素?——为什么类似于普通感冒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陈健英说,人的一生可能会得很多次感冒,如果每一次感冒都要去输液的话,那我体内要积聚多少微粒呢?如果可以通过天然的途径去对抗疾病,为什么不用呢?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角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能用窄谱的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能用一种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2、能吃药就别打针,能打针就别输液。3、不要“一咳嗽就用抗生素,一感冒就吃抗生素,一拉肚子就吃氟哌酸,一有炎症就输液”。——患者日常抗生素使用有哪些误区?首先,“抗生素=消炎药”是最大的误区。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无效,如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第二个误区,是“一旦有效就停药”。抗生素的使用有周期性,用药时间不足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影响病情。第三个误区,是“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优劣,三代未必比一代好,应因病因人个体化用药。而且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不良反应也较明确。——滥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滥用抗生素,可能让细菌的耐药性急剧增强,超级细菌就是这样产生的,它的出现可能让未来面临“无药可用”的危机!首先,抗生素有毒副作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损伤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抑制骨髓造血机能。第二,可能有过敏反应:青霉素、链霉泰都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第三,可能造成二重感染:抗菌药物抑制或杀死敏感细菌后,不敏感细菌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第四,可能导致DNA污染: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部分细菌耐药性急剧增强,情况恶化会无药可用。这种耐药性既会被其他细菌获得,也会遗传给下一代。7月28日下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处,进行静脉注射的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新华社记者刘羽佳 摄究竟哪些疾病需要静脉输液?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对静脉输液“谈虎色变”,以后需要对它敬而远之?Too young too simple!(敲黑板,划重点!)专家说,不能“一刀切”地反对静脉输液,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静脉输液是可以使用的: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具体使用指征如下:1,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用于治疗烧伤、失血、休克等。2,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3,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等。4,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5,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6,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7,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8,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根据《通知》,门、急诊原则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如下:一、内科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9.高血压亚急症10.慢性浅表性胃炎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13.轻度结肠炎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17.急性膀胱炎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19.单纯的房早、室早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二、外科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3.轻度软组织挫伤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5.浅静脉炎6.老年性骨关节炎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9.慢性劳损性疾病10.慢性膀胱炎11.慢性前列腺炎12.前列腺增生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14.精囊炎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三、妇科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宫颈炎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4.前庭大腺囊肿5.阴道炎、外阴炎6.原发性痛经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四、儿科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内容来源:新华社记者(肖思思、刘羽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木拉奇趣的儒雅天下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奇趣的儒雅天下,每天不一样的新奇
作者最新文章怀孕吃了感冒消炎药和打点滴两天了还能要吗?
来自妈妈帮社区:
应该没什么事吧,我现在怀的也是之前不知情的时候吃了妇科药,医生说这药怀孕是不可以吃的,如果我真的要,那就要订期产检,所有要做的产检我都做了,医生说没什么事什么都正常,如果你真怕的就去问医生怎么说
想要就做足产检!六个月做个四维看看!
孕初期吃感冒药就是不怎么好了,很容易得先天性心脏病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只是身边有几个朋友吃了后造成这种情况!不过有些感冒孕妇也可以吃的只要不是孕妇禁忌的药就无关系啦!到时候照个三维/四维通过了就安心了。
没关系,我当时也吃过药,医生说那些药影响大,叫我流产,现在孩子倍健康!
还是别要吧,万一有个什么的,对宝宝和你都不好的
要看迟的是什么药
应该没事的
可以要的,我不知道怀孕因为感冒也吃了药,孩子也生了很健康
我比你还惨呢,我也是不知道怀孕了还吃了妇科药和消炎药,还有阴道塞药,用了一个星期呢,我也在担心,还没问医生怎么样,我现在两个月了
我刚怀孕时也感冒了 吃了好多药都没好
最后查怀孕了
而且有许多药还是孕妇慎重用的呢
我也纠结过要不要孩子
现在快五个月了
该做的检查都做了
半个月没关系的,医生说那时候胚胎还没着床好像。我差不多也那时候吃过药挂过水。现在快36周。检查每次都挺好的
应该没事的,我那时候拔牙吃药,还吊水十三天,宝宝现在五个月了挺好的
我也吃了很多药 不知道我有没有怀孕 最近想吐 肚子不舒服 不知道是不是得了风
我们情况差不多,当时也是各种纠结!后来看了很多资料,大夫,基本都说孩子没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才半个月宝宝还没开始发育,基本不会吸收药物,后期定期做产检观察。宝妈加油!
没事的,孩子很坚强的
我怀孕的症状就是感冒,吃了5.6天感冒药!知道怀孕问医生,医生说要优生优育,必须把吃过的药拿去做检查!看一看对身体的反映!不过现在有好多人都在怀孕初期吃过药!
可以要的,早期怀孕吃药不影响孩子的,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别自己吓自己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怎样用药更好?能口服不肌注 能肌注不输液-中新网
怎样用药更好?能口服不肌注 能肌注不输液
  生病打针时,你是选择打屁股针还是吊瓶;发现病情缓解了,你有没有自行减少药量;吃药前,你认真阅读说明书了吗……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这一国家层面的“用药小贴士”,让用药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生活中我们闯入了哪些用药误区,又该如何正确用药呢?临床药师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打屁股针vs吊瓶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昨日上午,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输液室里,坐满了打着吊针的患者。附近的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和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也是如此,输液室人满为患。
  近期,南宁市气温骤降,感冒发烧患者有增无减。正在打吊针的苏先生说,到了年底工作量特别大,只有身体赶紧好起来才有精力完成。所以,他选择了静脉输液。
  “输液感冒好得快点。”有苏先生这样想法的患者不在少数。患者李女士说,小时候都是打“屁股针”,但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生病就“打吊针”了。
  记者连日走访发现,“打屁股针”的现象很少。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药学部主任黄振光也证实,肌肉注射确实比十年前明显减少。
  黄振光说,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或者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等情况下,例如破伤风、苯海拉明、氯苯拉明、复方氨基比林等都需要注射。静脉注射是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若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很快,也可能更严重。
  “肌肉针减少跟患者的需求有关,一方面是因为疼痛和隐私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想好得快’主动要求输液。”黄振光介绍,国家提倡的安全合理用药,不是仅指注射方式的改变,而是倡导人们不要过度用药,不要在不需要用药的情况下用药,无论是口服、注射还是输液。
  黄振光还表示,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慢,但并不意味着口服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口服药也会产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能不用药最好不用。
  遵医嘱用药vs自行加减药量
  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目前市民在合理用药方面有很多误区,比如大部分市民嫌去医院麻烦,自己跑去药店买药;小病小痛仅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地买药;或者听朋友推荐听信广告就买药。其中自行服药,甚至是滥用抗生素最为突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临床药学科副主任李健哲如是说。
  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
  李健哲说,现在很多人把抗生素当“常备药”,感冒、腹泻时随意用。多数人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抗生素可预防感染,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贵的抗生素比便宜的好等。很多人多年形成的习惯是一感冒就吃消炎药,一发烧就吃退烧药。而在国外,感染发烧要高于38.5℃才建议用药,其他一般采取物理降温、大量饮水等方式即可。因此,对于病毒性感冒,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如发热体温较高可用少量退热药物。
  除了擅自服用抗生素,还有些病人自行停药、加减量;当停不停、换药随意或自行增加药物种类。李健哲说,他就曾遇到一个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感觉血压有所稳定,决定不吃药了。谁知过不久,因天气变化,患者血压突然飙得很高,不得不再次送到医院就诊。
  事实上,擅自停药可能产生停药反应,严重的会促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剧,甚至出现原来疾病所没有的奇特症状,并可能危及生命;随意减少药量、用药疗程,可能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贻误病情;随意换药,会使治疗复杂化,出了问题难以找到原因;自行添药若配合不当,会发生对抗作用,以致降效、失效或招致毒性反应;而当停不停,则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凭经验服药vs细看说明书
  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生病吃药时,你会事先认真阅读说明书吗?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去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
  黄振光说,可别小看了药品说明书,上面的用法用量、禁忌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都是必读内容。有的药品会注明孕妇或儿童禁用;有的感冒药会注明不能同时服用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否则药效叠加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等,掌握这些知识对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很有必要。因此,市民服药前,须仔细看药品说明书,同时应养成保留药品说明书的习惯。
  在家里储备药品,是多数市民都有的习惯。很多家庭储备的常用药品种类齐全,可却不太重视药品的储藏,甚至有人认为过期药“对健康损害不大,吃总好过不吃”。
  对此,专家提醒,药品真正的有效期可能比包装上标注的要短,而恰当的保存方法能延长其有效期:开瓶后,立即丢弃干燥剂;大瓶药用小瓶分装;“板装”药最好用深色小玻璃瓶保存,避免受潮。市民如发现药品过期,应毫不犹豫地放弃,否则可能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其中需要提醒的是,眼药水对无菌要求较高,最好能在1个月内用完,并按说明提示的温度保存。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
  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以免变质或失效。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记者 蓝彬彬
【编辑:蒋妍】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带药品输液协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