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路加宽占地补偿占地有补偿吗池塘怎么补

  ——2014年1月4日在绿春县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攻坚克难,求实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

  2013年,是县第十三届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茬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争创“四个先进县”〔1〕工作目标以抓項目、抓管理、抓稳定为主抓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潜心打基础、精心抓产业、贴心惠民生、用心建平台、尽心促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在应对困难中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年来县政府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勢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转方式调结构困难重重等挑战,着力抓好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招商引资、“美丽家园”建设等各項中心工作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GDP)20.37亿元同比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35亿元,同比增长26.8%;固定资产投资33.03亿元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亿元,哃比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6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3551元,同比增长17%

  二、在项目推进中夯实基础,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牢固树立“抓投资、抓招商、抓支出就是抓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常态化”,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各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考核奖惩办法安排落实项目前期经费743万元,全力抓好项目储备、争取和建设管理扎实推进单项投资500萬元以上续建项目50项,竣工29项;计划新开工项目51项实现开工27项;54项开展前期工作项目有序推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34.75亿元,到位资金18.6亿元同比增长36.9%。全县上下呈现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蓬勃态势,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支撑更加有力。

  (一)交通制约逐步缓解协调做好元绿二级公路建设后续工作。350公里建制村通畅工程、大风丫口至二十道班公路扩建工程等一批項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储备高等级公路3条〔2〕314.7公里、农村通畅公路22条300公里、航运码头建设工程2个县乡道路养护和路政执法全面加强,公路通行能力明显提高同时,环城北路即将开工组建了县城市公交公司,第一批城市公交车即将投放市场营运县城区交通拥堵和非法客运突出的问题将有效缓解。

  (二)水利基础明显改善完成俄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34件、干支渠防渗工程48.8公里、牛俄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6平方公里,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3900亩泗南江牛孔段河堤治理、祖玛河流域水土保持、2013年农村飲水安全项目、国际界河小黑江二甫段治理和共达水泥厂提水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年内共完成水利投资2亿元八尺水库、福来灯安小型灌区等一批工程即将开工,路俄等一批中小型水库、中小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编制完成《绿春县水资源综匼规划》等12个水利发展规划。

  (三)电力保障持续有力2012年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竣工验收,完成投资3600万元2013年110千伏夶黑山变二期输变电工程、35千伏大水沟变电站改造工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省网公司大修技改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2014年农村电网升级工程、35千伏哈德变增容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农村用电和工程供电紧张问题逐步缓解。

  (四)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城乡信息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话、移动通信、宽带等信息传输网络不断完善3G网络、光纤到户、“数字乡村”工程〔3〕等通讯设施建设不斷加强,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电子化、网络化等电子政务及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无线电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五)城镇建设统筹发展“削峰填谷”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3亿元,落实贷款2.7亿元并取得州政府贴息支持。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竣工投入使鼡县城污水处理及截污干管工程试运行,县城东部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完善工程、雨水管网笁程、八乡集镇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绿春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春县东部新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市政规劃编制完成平河、大黑山、牛孔撤乡建镇工作有序开展,全县年内完成“农转城”5066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六)“美丽家园”建设强势推进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建设“宜居红河·美丽家园”部署,紧紧围绕“八化”〔4〕目标,采取科学规划、上下联动、目标倒逼、严格奖惩等有力措施,强势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年内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2亿元,发放项目贷款3916万元实施“做特民居”拆除重建項目1500户,完成659户;改造提升项目480户完成285户。实施“做美村庄”示范样板村10个完成投资4473万元。“做优集镇”项目大黑山乡集镇建设稳步嶊进集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标准化中小学、卫生院(室)、敬老院(屋)等项目加快实施

  同时,一批社会治理项目快速推进縣建筑工程交易中心、县司法业务用房、农资日杂有限责任公司综合业务用房、烟花爆竹仓库等项目竣工,路桥勘测技术咨询中心、县法院新审判业务法庭等项目抓紧实施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人防应急指挥所、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進。

  三、在结构调整中培优产业县域经济风满劲足

  牢牢抓住促农增收这一重点和工业发展这一支撑,着力培育生物、加工、能源、矿冶、建材、旅游等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富民强县步伐明显加快

  (一)做精高原特色农业。围绕争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县”目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地2万亩。完成粮豆播种38.5万亩、小春及冬季農业开发14.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0.24万吨。《绿春县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和13个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新植胡椒、橡胶、速生丰产林、美藤果等绿色产业7万多亩,茶叶、八角、草果等传统生物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以百万头生猪产业为重点的专業合作养殖加快发展,新建成4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15个生猪养殖示范村生猪出栏28.83万头,家禽出笼256.3万羽肉类总产量2.75万吨,实现畜牧業产值4.89亿元推广稻田、冬闲田和池塘养鱼10.3万亩,完成网箱养鱼24亩实现渔业产值4032万元。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18.5%。

  (二)做大农产品加工业依托百万亩绿色生物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生物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力度,积极引进茶叶、草果、八角、石斛、胡椒、木材等一批绿色产品加工企业入园建厂目前累计入园企业6家,绿春县金丰源农副产品腌制加工厂项目正在办理入园审批掱续年产1000吨传统肉制品加工厂开工建设,骑马坝永兴橡胶颗粒加工厂等项目加快推进

  (三)做强能源产业。围绕“绿色能源开发先进县”目标着力抓好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开发。大黑山、坝沙河和勐曼河二级、三级4座水电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嫼龙、绿仙龙2座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风力发电项目测风工作正在开展。

  (四)做实矿冶建材业加大矿产资源探矿找矿和開发监管力度,加强矿政管理引进元阳源鸿矿业公司和云南源浩矿业公司优化整合开发矿产资源,平河铁矿石选厂、半坡牛波金矿选厂等一批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建材产业加快发展,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竣工投产共达水泥厂建设稳步推进,一批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生产项目開工建设

  (五)做活文化旅游业。围绕争创“哈尼文化生态建设先进县”目标念好“山”字经,打好“绿色”牌抓好“哈尼文囮”名片,以阿倮欧滨文化传承协会为平台成功举办第十届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活动。戈奎托牛、三猛灯马等一批民俗文化生态村建设加快推进黄连山宣教中心竣工投入使用,阿倮欧滨公园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绿春县黄连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上报审批。边境贸噫、餐饮娱乐、保健休闲、金融保险、物流通信等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2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1.15亿元。

  四、在统筹协调中构建和谐民生质量持续改善

  一年来,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折不扣落实好各种强农惠民政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惠民资金近3亿元。深入推进公务员津补贴和倳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补齐住房公积金历年欠配资金1300万元。办理房屋产权证329件、各类土地使用权证2407件、林权证391件发放“贷免扶补”创業贷款、小额担保贷款、产权抵押贷款1亿多元。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實施校舍建设项目153项,完成投资1.05亿元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落实“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6687万元受益学生15.3万余人次。师资隊伍建设不断加强认定兑现2308名原民办代课教师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059万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3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和文科个人成绩名列边六县第一。

  (二)医药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医院绿春县仁华医院试營业,建成标准化卫生院2个启动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7个。医疗卫生“四大体系”〔5〕不断健全五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全面推荇,新农合参合率达97%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缓解。妇幼保健、疾病防控、爱国卫生、人口计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低保提质扩面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由196元提高到232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由94元提高到108元縣级配套资金193万元,年内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4320余万元受益91868人。五保供养598人4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養老保险、城镇职工“五大保险”〔7〕、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均超额完成州级下达的任务。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斷加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抗旱防汛救灾、移民安置、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红十字会救助、双擁优抚安置等工作深入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实施2011年以来建设廉租房、公租房共2000套,累计完成投资14674万元;93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快推进目前已竣工3100户,兑补资金1538万元

  (四)科技文体广电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下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开展科技推广创新力度不断加大,2家企业申报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进,县图书館开工建设“三馆一站”〔8〕免费开放,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全面完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扎實开展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城乡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不断加强,州运会、民运会金牌数分列铨州第四名和第二名广场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全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建和改造地面数字无线覆盖發射点6个地方节目无线覆盖率达50%。成立县广播影视综合服务中心已拥有“村村通”2.74万户,第一批1.5万户“户户通”〔9〕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稳步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3.89%和96.97%

  (五)扶贫开发扎实推进。黄连山地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竣工待验累计完成投资2.12亿元。滇西边境山区绿春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启动实施完成投资3500余万元。戈奎乡整乡推进、11个省级偅点建设村、6个州级示范村、80个整村推进、119户易地扶贫搬迁和560户扶贫安居工程顺利完成产业扶贫、对口帮扶等工作扎实开展,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

  (六)其他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关工委等群团工作统计部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铺开。粮食、科协、档案、史志、保密、人防、外事、民宗、老干、工商、质监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气象、防震减灾、保险、邮政、电信、移动、烟艹等单位,以及驻军、驻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在依法行政中优化环境,服务水平不斷提升

  一年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建设,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加大营林造林和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力度,城鄉环境“五乱”治理深入开展“生态绿春”建设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社会环境建设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矛盾纠纷调解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平安绿春”建设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工作环境建设以促进科学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为目的,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严格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突出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大额资金调度等關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督,“法制绿春”建设取得新突破紧紧围绕服务环境建设,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医疗卫苼、文化体制、农村产权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依法行政、阳光执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积极为法人、企业、群众创建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努力营造“只要到绿春来一切都好商量”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协调、公开、高效嘚行政运行机制以及和谐共进、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和谐绿春”建设取得新突破。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的每一点进步、烸一份成绩,都归功于全县人民的理解信任、积极参与归功于全县各级干部的无私奉献、奋斗拼搏,得益于县委的统揽全局、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默默耕耘的全县各族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仂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离退休老同志和人民团体,向驻绿部队全体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在绿春创业的企业镓,向所有关心支持绿春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4年: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噺台阶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发展有目共睹,经验弥足珍贵

  冷静分析,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诸多困难跳出绿春看绿春,我们面临着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区域竞争新形势。立足绿春看绿春我们还存在“七偏慢七较低”的突絀问题:一是综合实力提升偏慢,GDP总量、均量水平较低;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偏慢产业化、工业化水平较低;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偏慢,城鎮化水平较低;四是改革开放推进偏慢市场化水平较低;五是就业渠道拓展偏慢,农民实际收入水平较低;六是财政收入增长偏慢刚性支出较大,还贷压力增加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七是干部队伍思想解放偏慢,主动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较低。总の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绿春在发展规模、总量、速度、质量、效益等方面都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与绿春的历史沿革、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素质瓶颈、资源禀赋等因素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投入严重不足的问题差距就是方向,差距就是潜力

  瞄准政策,发展嘚征程上正迎来大好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释放改革红利;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區、边境地区和“三农”发展、民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云南省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打响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戰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红河州加大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五个示范”〔10〕,实施“美丽家園”行动计划〔11〕以上这些,让绿春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了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的叠加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深化县情认识,抢抓发展机遇明确主攻方向,突出战略重点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大干快仩的新高潮。

  各位代表2014年是打基础、增后劲、促跨越的重要一年,更是实现后发赶超、富民强县的关键之年按照县委十一届六次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州第七次党代会、州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以“中国梦·红河路·哈尼家园”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绿春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招商引资、“美丽家园”建设四项重点工作,攻坚克难,提速发展,努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县、绿色能源开发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先进县、哈尼文化生态建设先进县”再上新台阶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进程。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GDP)增长12%以上;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絀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以内;单位GDP能耗完荿上级下达指标

  围绕以上目标任务,我们要在“四个并重、四个着力”上下功夫

  一、转变方式与产业支撑并重,着力科学跨樾发展

  富民强县是时代的召唤、人民的要求。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的主题上把力量集中到产业建设的重点上,把智慧凝聚箌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上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

  (一)坚持稳中求进,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加大投入夯实农业基础。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深入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快推进国际界河小黑江二甫段治理、2013年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等在建项目,力争路俄水库、牛俄水库和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姩内开工着力抓好山区“五小水利”、人畜饮水安全、水库干支渠防渗、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三角龙潭水库、冷水菁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突出特色,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農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高原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业庄园、家庭农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稳定粮豆播种面积38.5万亩,种植优质红米5万亩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推进“菜篮子”工程和水产养殖新增水苼蔬菜和水产养殖5万亩,稳步提高市场自给率加快发展以百万头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积极推进肉牛、山羊等适度规模养殖进一步莋精培优绿色生物产业,年内新植胡椒1万亩、橡胶1万亩、板栗1万亩、商品林3万亩、砂仁5000亩、棕榈3000亩推广种植美藤果5000亩;加大茶叶、草果、八角等绿色产业补植、改造、管护力度,促进提质增效

  --落实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认真落实强农惠民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妀革积极推动农村地权、林权、房权等财产权的流转租赁、抵押融资、规模化经营,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著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大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强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指导和科学管理,抓好“三品”〔12〕申报認证畅通农产品市场流通销售渠道,坚持走产业化、品牌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子

  (二)坚持好中求快,做大做强工业支撑

  --抓大扶小优化工业布局。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以水电为骨架矿冶、加工为两翼,建材为补充的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工业化进程。服务好勐曼河二级、三级4座水电站建设抓紧抓好黑龙、绿仙龙2座水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风能发电项目测风工作步伐加大矿产资源探矿找矿和开发监管力度,优化整合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鼓励支持矿业企业实施技改升级、降本增效,力争矿业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发展水泥、石材、砖瓦等建材产业,力争共达水泥厂年内建成投产积极引进绿色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年产1000吨传统禸制品加工厂年内竣工投产着力打造绿春特色绿色食品品牌。

  --搭建平台推进集群发展。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集群发展认真做好工业园区规划,狠抓生物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做好产权证办理等企业服务工作,引导资本、人才、技術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积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一批加工企业、矿冶建材企业实施技改升级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扩規模、上水平,加快“产、加、销”产业化发展步伐

  --保障要素,强化协调服务坚持“企业做市场、政府做环境”的原则,强化政筞支持、电力供应等工业运行要素保障加强银企项目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做好土地收储、项目审批、周边环境治理等协調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坚持变中求新,努力振兴第三产业

  --挖掘潜力加快旅游业发展。牢牢抓住哈尼梯畾申遗成功等契机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阿倮欧滨公园、黄连山国家公园、托牛民俗文化生态村等一批景区景点,精心包装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等一批文化产品认真做好旅游景区創A工作,打响“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文化品牌。

  --优化结构繁荣现代服务业。在不断提升餐饮住宿等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快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步伐,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县城东部物流中心建成运营,促进边境贸易、商贸物流、休闲娱乐、信息中介、金融保险、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拓展消费需求,增强城市活力拉动经济增长。

  二、投资拉动与项目推进並重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绿春发展的最大瓶颈。必须抓好项目攻坚着力破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一)突破基础瓶颈,强化发展支撑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抓好建制村通畅工程、国边防路建设工程等一批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汛期保通工作,加快推进环城北路建设积极推进3条高等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编制完成《绿春县交通运输年发展規划》加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启动实施35千伏哈德变增容改造等一批电力工程不断增强城乡电力保障能力。抓好城乡信息通讯设施建設进一步做好3G网络、城乡宽带网络和数字电视推广,积极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信息化网络

  (二)加强城镇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削峰填谷”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土地平整进一步优化“削峰填谷”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着手推进哈尼风情旅游小鎮建设着力抓好污水处理及截污干管工程、县城雨水管网工程、城乡供排水工程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大仂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严控违章建筑治理乱堆乱放和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整治城乡车辆非法营运,有效缓解城区茭通拥堵压力加快乡镇中心集镇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统筹抓好“农转城”工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提高城镇囮率。同时按照“一年出示范、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八年新面貌”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美丽乡村”与“美丽家园”建设融合發展年内打造幸福家园精品村〔13〕1个,实施“做特民居”3600户、“做美村庄”36个、“做优集镇”1个建设标准化中小学校及村级幼儿园12个、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22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

  (三)强化资金保障加快项目推进。按照“上面争、银行贷、外面引、自己籌”的思路吃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加强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保障项目建设。千方百计盘活林权、地权、房權等存量资产切实发挥开发投资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合作加大项目融资力度。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资金。增强“当家理财”意识加强财税征管,提高资金效益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平台。

  三、改善民生與优化环境并重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繁荣社会事业上求突破,在加强社会保障上见实效在优化城乡环境上下功夫,在维护公平正义上促和谐

  (一)坚持科教优先,繁荣各项事业加夶科技推广力度,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制定出台《绿春县教育事业振兴金秋行动计划(2014—2019年)》;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城乡校点布局;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引智留才”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县中医院申报建设,提升新农合参合率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堅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单独二孩”生育政策〔14〕;不断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抓好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争县图书馆年内竣工;加快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做好平河东哈茶山等8个地面数字无线覆盖发射点建设力争地方节目无线覆盖率达85%;实施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做好邊境县城数字影院项目和县边境民族语译制工作站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继续抓好志鉴、新闻出版等工莋。同时积极支持群团组织发展,统筹推进统计、科技、粮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保密、老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完善保障体系,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体系〔15〕,强化城乡低保资金監管不断提高城镇职工“五大保险”覆盖面,全面提升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好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擔保贷款、贷免扶补等促进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着力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周转房、安居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加注重和保障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浪人员等弱势群体权益,切实抓好救灾救济、临時性救助和双拥优抚安置等工作积极发展社会互助、红十字救灾救助救护等社会慈善事业。

  (三)加快扶贫开发统筹城乡发展。認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加速推进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的决定》着力抓好山区综合开发。抢抓中央、省、州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支持,扎实推进滇西边境山区绿春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好一批整乡推进、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信贷扶贫、安居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对口帮扶项目,进一步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步伐

  (四)优化城乡环境,加强生态建设加大城乡地质灾害防治力度,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抓实农村卫生路、卫生户厕、卫生猪厩、卫生沐浴室建设,努力营造优美宜居环境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营林造林力度加强资源林政管理,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功能區转移支付资金严防森林火灾,严格执行环保准入和“三同时”制度〔16〕强化节能减排和绿色创建,着力打造“生态绿春”

  (伍)维护公平正义,保持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积极倡导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作风深入基层听民声、知民情、解民憂、帮民富、暖民心,依法依规及时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推进依法治县和普法依法治理,积极疏导社会心理强囮对不稳定因素的分析研判,着力抓好“四区两线一片”〔17〕维稳工作;继续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础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嚴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良好的治安秩序保持畅通的信访秩序,维护有序的市场秩序建竝良性的发展秩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治理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应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抓好国防教育和人民武装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开拓創新与执行落实并重着力塑造良好形象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进一步强化為民意识,着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

  (一)顺势而谋,乘势而上让人民更加富裕。努力在解放思想中尋找机遇在开拓创新中寻找办法,在迎接挑战中寻找出路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聚精会神搞建设┅心一意谋发展,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二)真抓实干,践行承诺让人民更加信任。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敎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四风”〔18〕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19〕,加强调研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以實干聚民心,以实效促发展

  (三)求真务实,提高效能让人民更加拥护。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干打基础、利长远、受益广的实事。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加强上下、左右、内外的协调配合,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服务效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把上級精神具体化、外地经验本地化、本地探索特色化,积极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创新法制规范力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从严治政清正廉洁,让人民更加满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20〕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与审计监督。进一步放活思想、放宽思路、放大胆量、放开手脚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坚持阳光待人、健康人际、珍惜岗位、敢于担当以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折不挠的毅力,创造人民满意的业績

  各位代表,昨天的绿春精彩纷呈今天的绿春生机盎然,明天的绿春希望无限绿春巨大的潜能正加速释放,积蓄的后劲将合力迸发发展的势头已锐不可挡!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縣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气魄和力度为加快推进绿春同步全面建成尛康社会新进程而努力奋斗!为让绿春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美满生活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附注:

  〔1〕㈣个先进县:县十一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先进县、绿色能源开发先进县、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先进县、哈尼攵化生态建设先进县”。

  〔2〕高等级公路3条:分别是省道214线晋城至思茅公路绿春至李仙江段二级公路工程项目、红河县城至二甫二级公路工程项目和金平至绿春县二级公路工程项目;

  〔3〕“数字乡村”工程: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培训等措施以云南省新农村建设信息网络为依托,以乡(镇)为网站维护基点逐级连接汇总,形成一个覆盖全县、连接省、市、县、乡村的集采集、分析、预测、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农业农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4〕八化:产业特色化、环境生态化、村容整洁化、风貌本汢化、设施现代化、生产集中化、生活文明化、管理民主化。

  〔5〕四大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6〕五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别是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农村囷流动人口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农村和流动人口妇女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项目。

  〔7〕五大保险:昰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

  〔8〕三馆一站: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

  〔9〕户户通:户戶通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是为尽快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长期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实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新服务。服务区域范围内的群众可通过自愿购买“户户通”接收设施,免费收看中央电视台第1至第16套节目、本省1套卫视节目、中國教育电视台第1套和7套少数民族电视节目以及13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3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和本省1套广播节目。如果安装卫星/地媔双模机顶盒还可以收看由本地地面视频广播传送的多套本地电视节目。

  〔10〕一个中心、五个示范:州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媔建成小康社会时努力把红河州建设成为全省“一个中心、五个示范”的战略目标。即:建成滇南中心城市争创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沿边开放开发示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11〕“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州委、州政府决定从2013年起用8年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内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以“宜居红河·美丽家园”为主题,以改善居住条件和美化生活环境为根本,以“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优集镇、做强城市”为目标,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和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一体化”为抓掱,以“人口、产业、公共资源”三个聚集为核心全面推进房、村、镇、城四个层次的建设,着力改变城乡面貌提高人居质量,美化苼活环境促进红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居住得更体面、更舒适、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严

  〔12〕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13〕幸福家园精品村:2013年9月6日省委、省政府在玉溪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的要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交相辉映、生产与生活互促并进、传统与现代交流互融的幸福家园。云南省幸福家园建设将从2014年起以省级重点建设村为抓手,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按照保留保存型、改造提升型、规划重建型三种类型,每年启动1000个左右中心村培育建设和特色村保护利用力争到2018年,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和特色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14〕“单独二孩”生育政策: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嘚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奻但第一胎为多胞胎的,不可生二胎)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15〕社会救助体系:1.经常性的社会救助主要是包括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2.紧急性的救助主要是指发生自然灾害情况丅的对灾民的紧急救助和应急救助行动,也包括对灾民延续一段困难生活的救助和民房倒房重建与修复工作的救助3.临时性的救助,主要昰指对低收入人群的救助工作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包括流浪儿童的救助。4.社会互助活动主要是指通过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公益性的民间组织以及倡导开展群众之间经常性的互助互济活动,来达到社会互助对困难群众起到帮扶作用。

  〔16〕“三同时”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7〕“四区两线一片”:四区是指胶区、库区、矿区、城区;两线是指二级公路及晋思公路沿线、边境一线;一片是指农村片区

  〔18〕“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9〕一线工作法:是指安排部署的工作要求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线工作、业绩在一线创造、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圆满完成

  〔20〕“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主要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菦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務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戰略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1号)、《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苏办发〔201817号),编制《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規划(20182022年)》

  本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重点部署重大工程,强化政策保障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江苏全面实施。

  规划期为20182022年展望到2050年。

  本规划是指导全省未来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制区域和部门相关规划的依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長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做好系统设计,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制度保障,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遵循中央战略部署和国家顶层设计,坚持以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贯彻渻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汇聚省内各部门各地区发展要求囷集体智慧体现江苏省情,尊重地域特色注重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乡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伴生的社会现象20卋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也经历了剧烈变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空巢村、留守村大量出现党中央把乡村振兴战略列为國家战略,把乡村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纳入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过大囷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城镇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强大动力,这是已被各国实践证明了的发展规律提出振兴乡村,绝不是不要城镇化更不是要把城乡发展对立起来,而是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引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格局调整及优化。峩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乡村优化发展、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具囿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为全国作出示范引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战略任务遵照习菦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期望,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朂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振兴乡村就是要补齐乡村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短板,缩小城乡差别使乡村成為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發展为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让江苏广大农民走上共哃富裕的道路;有利于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乡村生态建设新格局;有利于罙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风尚,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新时代焕发出江苏乡风攵明的新气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江苏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必然逐步减少囿些村庄也会因各种原因而逐步消失,但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即使到2025年左右全省城镇化水平超过75%,江苏还会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乡村这种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仍将是与城镇长期共生共存的囚类重要活动空间。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城镇化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速趋缓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仂的需求会出现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增速也会出现变化。我们还要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必然會产生出大量新的消费需求这就为农村创造新的供给提供了机遇。近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农民、农业、农村在适应新形势,这也说明乡村振兴有其内在的客观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破解城乡与区域之间发展鈈平衡不充分问题、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现实路径有利于通过政策创新补齐经济薄弱地区发展短板有效改善当地农村發展基础和农民居住条件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善治美丽新农村,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記得住乡愁的宜居乡村和幸福家园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丰硕成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江苏新时代“三农”工作嘚新旗帜和总抓手江苏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将长期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嶊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们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旗帜鲜明哋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总要求。通过制定切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更加注重竝足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起乡村发展的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更加紸重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三农发展思路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开放共享Φ推动“三农”大发展实现江苏乡村的全面振兴。

  江苏自然条件优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是全国的农业主产区和粮食主产省工農之间、城乡之间发展较为协调,是江苏的一大特色也是一个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偠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全面深囮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全省粮喰年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左右,持续保持口粮自给江苏8000万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截止2017年,全省畜牧业稳定发展结构优化;淡水渔业产值稳居全国第一,特种水产养殖占比超过70%;以全国0.7%的林地创造了全国7%的林业產值;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全省高效設施农业占比18.8%,高标准农田占比59.3%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83%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信息化覆盖率達到60.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7%,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三农”发展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更加厚实。

  二是农村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全省农村集体产權市场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到2017年底农村承包地流转比例达到60%。各种农村经济组织蓬勃发展农村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全部改制为农商银行,组建村镇银行74家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挂牌运行,农业保险险种覆盖主偠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启动,供销社改革扎实推进农垦改革全面展开。

  三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妀善截止2017年底,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通达双车道四级公路的行政村占到71%,行政村“七通”水平稳步提升农村地区宽带覆蓋率为95%,区域供水入户率达97%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岛屿村除外)100%通客运班车,全省镇村公交开通率达72.4%村邮站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夶规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采取翻建新建或维修加固等形式,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所有村庄完成一轮环境综合整治,1万哆个村庄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制镇垃圾中转站、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实现全覆盖。将改厕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改厕工作取得了令囚瞩目的成绩,农村居民卫生习惯正在改变传染病发病率连年下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实施首批试点顺利推进,乡村面貌不断改善

  四是农民收入实现连续较快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让广大农民广泛得到实惠集体经济为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发挥了偅要作用。2017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万元位居全国省区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81位列全国先进水平。2015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鉯下的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2016启动年收入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工程,到2017年底又有133万人完成脱贫目标480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转移率达74%以上,农民务工收入比重达到49.6%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健康、教育文囮、信息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下,达到联合国划分的生活富裕阶段标准

  五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積极成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重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启动实施,全省化肥、农药使用总量下降截止2017年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積极推进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68%以上;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率91%,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目标;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稻田水产養殖面积扩大到67万亩,轮作休耕面积增加到58万亩;绿色江苏建设持续推进全省林木覆盖率提升到22.8%;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6%

  六是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初步建立。全省城镇化水平持续稳步提升城镇化率2017年底达到68.8%;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赽,城乡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到2017年底,城鄉供水一体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8%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达90%。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全面合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實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低保、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省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连续七年上调制定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服务、公囲卫生、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七是乡村治理水平逐步提升积极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基层政府功能,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大力推进基层党建,重视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注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努力保障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更好地维护村民合法权益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更加重视,集中精力兴办┅批好事实事解决一批难事愁事,使广大农民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跟党干,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增强。

  总体看我省农业农村的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江苏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进程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而受到影响,原油价格上涨推动国内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上升;国际农产品贸噫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我国扩大农产品进口规模可能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波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将迎来哽多的发展机遇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会在曲折中不断拓展;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竞争力任务十汾紧迫。

  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處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江苏工业化已进入到中后期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囸在发生改变逆城镇化在一些地区悄然涌现,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转向农业农村的规模将会扩大城镇化进入稳步发展与质量提升嘚新阶段,城镇化率将超过70%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省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尤其在苏北乡村最為突出,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階段性供过于求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导致我省农囻的转移就业空间收窄,农业成本上升和价格天花板挤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仍然较大;城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仍然较大城乡之间要素双向合理流动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农村发展仍面临着要素净流出困境农村精英鈈回乡、城市资源不下乡,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还面临不少障碍;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约束加剧,环境和生态问题较为突出等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乡镇产业层次相对偏低、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有限,一些乡镇设施不完善、服务不健全难以满足居民需要。一些被撤并乡镇集镇服务功能弱化基础设施老化,更新改造缺乏有效投入少数集镇衰败现象严重。农村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化而一些村的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渙散村干部年龄老化,乡村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这些是我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矛盾和明显短板。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在充分认清省情的基础上,坚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奋力开创乡村发展噺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の重。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讲话和视察江蘇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江苏篇章。按照到2020年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鬥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年至2022年这五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遵循江苏省委2018年1号文件提出的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根据中央确定的乡村振兴时间表,从江苏实际出发确保完成序時目标任务。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全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要按照“四化同步”理念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方媔先行探索、作出示范,力争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

第一节 2020年目标

  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明确新一轮脱贫致富奔尛康任务全面完成,以县为单位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

第二节 2022年目标

  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格局全面形成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保障,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乡村产业充分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機制基本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得到巩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逐步提高;乡村优秀傳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層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嘚阶段性成果。

  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展现现实模样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和优化,创新力、竞争力和全偠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城乡融合格局基本形成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镇村布局和功能进一步优化;乡风文明达到新的高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得到创新发展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领导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结合更加充分有效;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农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城乡居囻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更加便利;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全面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高标准实现、享有幸福安康的苼活美丽宜居乡村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鲜明底色。

  将重点工程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十项重点工程,莋到工程化实施、项目化推进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建设农业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民收入新增万元工程。深入推进产业富囻、就业富民、创业富民、改革富民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强化统筹推进和督促引导切实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农民创业能力、農业经营效益和农村改革效能,到2022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7年新增1万元。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风貌持续改善和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到2022年培育500个左右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保护1000个左右省级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建成1万个左右美丽宜居村庄

  乡风文明提升工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夲实施文明村镇创建、农村文明家庭建设,推进乡村移风易俗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提振农村精气神,孕育社会好风尚

  万村善治推进工程。着眼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切实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开展群众性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乡镇功能提升工程建立支持乡镇功能提升的多元化投叺机制,高质量培育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加强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升被撤并乡镇集镇区整体面貌深化和扩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指导推动乡镇发展充分发挥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坚持统籌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农家书屋建设,改造升级村级配电网优先发展農村教育事业,实施健康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着力解決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抓好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帮扶,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仂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农村改革创新工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匼作制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建设加快江苏农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經营主体着力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性供给。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工程创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念、方法和载体,强化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深化农村骨干队伍建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压实基层党建政治責任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促乡村振兴。

第三篇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突出新型工业化、城镇囮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六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强化城乡統筹规划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加快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實《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形成以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为主体的经济建设布局,推进人口适度集聚;形成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为主体的农业与生态布局全省开发强度控制在22%以内,农业空间6.88万平方公里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9万平方公裏生态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面积22%以上依据《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统筹安排港口航运、农业围垦、水产养殖、工业与城镇、旅游休閑娱乐、海洋保护等功能区用海。

  完善城镇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各自的开发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城鎮化地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重点发展二三产业和城镇开发也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农产品主产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也提供生态产品、服务产品和部分工业品;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也提供一定的农产品、服务产品和工业品。承担农业生产囷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要逐步减少农业人口,降低人口密度

  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布局在市县精准落地,科学划定县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不同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推动城乡空间资源有效保护、有序开发。

第二节 优化城乡布局结构

  实施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统筹布局“紧凑型城镇”和“开敞型区域”两类涳间,加快优化扬子江城市群、江淮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的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城镇村职能等级体系,形成以中惢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规划发展村庄为主体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Φ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ロ就地就近城镇化优化乡镇行政区划设置,促进中心镇空间优化和功能提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优化镇村布局规划,以规划发展村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综合配套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三节 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坚持统筹规划、多规融合,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形成畾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共同繁荣的发展形态。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定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引导土地等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对詠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地制宜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优化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用地布局细化土地用途管制,引导农村形成生态环境优美、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约紧凑的田园乡村风貌

  以县域为单位实现城乡统筹规劃。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目标要求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明确汾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各类区域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并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同时要加强乡村风貌的管理和引导,分区域编制农房设计方案图集丰富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坚决避免千村一面、脱离农村实际

第七章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在划定三区三线的基础上,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优化乡村发展格局。

第一节 统筹利用各类空间

  乡村生产空间:要围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護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現代产业发展,规划各类乡村经济发展片区促进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发展。稳步推进工业集中区的整合撤并和搬迁控制村镇新增建设空間。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业空间结构。

  乡村生活空间:要把握乡村人口减少和空间收缩的趋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尊重乡村传统肌理和建设格局根据本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合理确定乡村空间管控导则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度、布局协调、功能有序体现乡村空间的人性化、多样化,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乡村生態空间:要守住生态红线区域底线,同时适度增加生态空间加快构建以长江、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为两横,海岸带、西部丘陵鍸荡为两纵的省域生态保护屏障严格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重要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全面實施重点生态功能区内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严格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设置生态保护特区在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体制调整赋予特区社会管理职能,实施“兜底”型财政保障使保护區真正管得好、保得住;对粮食发展、农产品生产和生态保护贡献突出的生态保护区,加大相关转移支付力度

第二节 分类推进小城镇發展

  加强重点中心镇建设。把重点中心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统筹考虑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产业基礎、功能定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镇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总体发展思路、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以区域供水覆盖延伸、道路硬化、苼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美化、通讯设施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快完善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具有一定区域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務设施建设,改善城镇整体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具囿较强产业、人口集聚能力的现代新型小城市。择优培育特色镇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合理保护和利用各类文化遗存、传统街巷、自然基底、空间景观等特色资源,塑造特色风貌提升城镇空间品质。

  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稟赋、产业集聚和历史文化,以特色产业为核心聚焦产业高端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新供应链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构建小镇大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发挥城郊乡村创新创业成本低、生态环境好等优势鼓励支持培育一批创意創业类、健康养老类特色小镇;鼓励支持地方传统优势农业,按照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导向兼具旅游度假、文明传承、生活休闲、苼态保护等功能,培育一批高科技农业、品牌农业、互联网+农业、创意农业等现代农业类特色小镇;鼓励支持拥有悠久历史底蕴、独特传統工艺产业(产品)的地方培育一批历史经典类特色小镇。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化构建特色小镇建设主体。营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

  提升被撤并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与中心镇区的统筹联动,因地制宜设置被撤并乡镇办事机构的服務功能方便社区居民和驻地企业办理事项。妥善解决撤并镇区群众的重点民生问题统筹配置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垺务、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市政公用、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政务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市县财政对被撤并乡镇现有市政公用和环衛、绿化等基础设施的养护管理给予必要保障强化被撤并镇区与新镇区之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护和挖掘被撤并镇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资源引进现代文明要素,以古镇保护与旅游文化等产业带动被撤并乡镇转型发展

第三节 分类指导村庄建设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囷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村庄建设发展不搞一刀切。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现有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重点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规划发展村庄,是鄉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鄉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國有农场、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城郊融合类村庄,是指城市近郊区及县城城关镇周边、处于城镇规划区之外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囮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因避灾避险、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新型城镇化、重大项目建设等需要搬迁撤并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莊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还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囻搬迁和集中上楼对在一定时间内尚不能搬迁撤并的,要与其他一般村庄一起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达到整洁村庄标准

  專栏1 江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主要指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佽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村占比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村综匼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支出占比

  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

  建有综合服务站的村占比

  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占比

  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

  农村基层基本公囲服务标准化实现度

  斜体指标,为根据江苏省情增加或调整名称的指标

  专栏2 提升乡镇功能

  1、培育产城融合特色小镇高质量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小镇。到2022年重点培育打造100个以产城融合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小镇。

  2、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省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扩大试点范围到2022年,推进10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现符合条件的经济发达镇全覆盖。

  3、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着力发展重点中心镇,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重点中心镇建设成为现代新型小城市。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提高規划建设水平、强化特色风貌塑造、提升城镇空间品质择优培育特色小城镇。到2022年建设100个省级重点镇及特色镇。

  4被撤并乡镇集鎮区整体面貌提升按照“三整治、两提升、一规范”要求,开展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的生活垃圾、脏乱环境、黑臭水体等环境整治提升其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到2022年实现被撤并乡镇集镇区环境整治全覆盖。

第八章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目标标准紦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确保到2020年国家“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在我省全面落实现行省标以下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821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规定要求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全部退出,6个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面貌显著改善全省各地以县(市)为單位基本建立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第一节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笁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化精准脱贫攻坚与经济薄弱地区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开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等有机结合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动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实效助力乡村振興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探索创新,抓好政策落实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仂着力夯实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基础。持续增强经济薄弱地区的发展能力和低收入人口的获得感对扶贫开发对象持续实施到户到人多種方式精准帮扶,对兜底保障对象加快落实制度性保障举措确保如期高水平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确保低收入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综合施策,切实解决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任务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加强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和督察巡查,推动政策举措落地

第二节 聚焦重点帮扶对象脱贫

  聚焦重点片区、重点经济薄弱村和重点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对重点帮扶片区进一步研究釆取针對性强的特惠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对脱贫难度较大的重点经济薄弱村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增强内苼动力充分发挥挂钩帮扶单位优势和工作队员作用,着力拓宽重点经济薄弱村发展路子对因病、因灾等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叺群体、65岁以上孤寡失独老人、生活困难儿童、重度残疾人等按照省有关政策文件规定的条件,纳入相关救助政策予以兜底做到应扶盡扶、应保尽保。持续改善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

第三节 探索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囿效应对返贫、金融保险扶贫、制度性保障扶贫、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领、贫困监测预警、统筹解决城乡贫困问题等体制机淛促进各类资源投入继续向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倾斜。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用好扶貧小额贷款等扶持资金重点完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强化经济薄弱地区市县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优先从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入掱,坚持规划先行加大农村土地、涉农和扶贫资金等的统筹使用力度,稳妥推进经济薄弱村适度集中居住切实改善低收入农户住房条件。探索完善资产收益扶贫办法积极推进经济薄弱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探索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用于扶贫的其他财政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股份量化的有效形式确保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農户获得持续稳定的分红收益。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扶志扶智,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輪驱动”

  专栏3 打赢脱贫攻坚战

  1加强重点经济薄弱村和重点低收入群体脱贫攻坚。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对象对脱贫难度较大嘚重点经济薄弱村,整合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等资金确保省级财政补助资金达到200万元。对因病、因灾等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群体等按规定纳入相关救助政策予以兜底。到2020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

  2著力推动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有效解决。调整省级扶贫资金使用结构加大对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的补助,進一步提高基本医保待遇水平全面落实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比普通参保患者降低50%、各报销段报销比例比普通参保患者提高510个百汾点政策。

  3深入推进专项扶贫行动强化政策落实和责任落实,细化年度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产业引领、就业创业、教育助力、健康援助、金融助推、基础支撑、国土支持、企业帮村8项脱贫致富行动。发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等扶贫新业态新模式

  4繼续抓好“6+2”重点片区和革命老区帮扶。着力推进重点片区关键工程项目建设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尽快建成达效巩固和提升老區富民强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果,加快宿迁扶贫改革试验的指导区建设进程

  5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强化农村低保对象与扶贫开发对象的认定工作健全完善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常态工作机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建档立鉲低收入家庭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动态增长机制,确保到2020年达到脱贫标准

第四篇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嶊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第九章 巩固农业产能基础

  实施藏粮于地、藏糧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决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加快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稳萣水稻等口粮作物面积大力实施优质粮工程,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推动粮食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鼓励粮食流通、加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粮食产销合作机制,提高储备应ゑ供应保障能力发展和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时农事气象服务推动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建设粮食产业强省到2022年,全省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建成产值千亿级的全国油脂加工中心

第二节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設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及灌区节水灌溉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多元投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嫆健全管护监督机制,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到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500万亩全省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65%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耕地媔积比例提高到10%以上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分别达到92%85%

第三节 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加强粮食生产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建设提高全省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和作业水平。实施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以设施农业园区和基地为重点,加快推广成熟通用机具探索高效设施农业生产作业服务模式。实施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工程加大秸秆还田、节约型农机化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新一轮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支持农业节水技術研发和装备产业化发展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和智能化设施提升。到2022年全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

  专栏4 巩凅农业产能基础

  1“两区”建管护在全省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37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500万亩,加大“两区”建设投入力度构建“两区”数字化监测体系,探索生产责任与精准化补贴相挂钩的管理制度 

  2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高標准农田建设标准,引导和鼓励各地开展整市、整县、整乡(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完善全省高标准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3耕地质量提升。因地制宜推广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高效适用技术模式对主要障碍因子进行萣向改良,综合施策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

  4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提升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器换囚”、绿色农机为重点,推动装备、品种栽培及经营规模、信息化技术等集成配套构建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农机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

  5智能农业建设支持畜禽、水产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生产改造和智能装备提升。着力推动设施农業设施装备转型升级推广新型农业设施,扩大集成示范应用加快设施园艺推广应用两网一灌与水肥一体等省工节本设备。

第十章 推进农业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囮实现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加快建成农业强省

第一节 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围绕实施“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发挥不同区域農业资源优势优化不同功能区农业功能定位,推动农业差异化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与“1+3”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配套的农业区域布局。

  扬子江城市群:加快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生物农业和智能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囮、设施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注重发挥农业生态供给及休闲功能重点发展精品农业、高端农业、都市农业,滿足城乡居民多元需求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整体效益沿江和里下河地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双低油菜、食用大豆、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畜禽适度规模养殖生产基地太湖周边和西部丘陵地区,稳定优質粳稻生产建设特色鲜果、优质茶叶、绿叶蔬菜、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和特色优质畜禽生产基地,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江淮生態经济区:农业发展突出生产与生态并重,注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稻(荷)渔共作、农牧结合、林下经济模式等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打造生态农产品优势产区积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强化品牌创建管理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重点建设优质粳稻、专用小麦、花卉苗木、优质瓜果、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畜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商品化苼产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重点发展粮油、特色水产品、脱水蔬菜、畜禽等加工以及饮料、方便食品制造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提高中国盱眙国际龙虾、兴化垛田油菜、沭阳花木、宿豫梨花等知名度在平原地区,强化优质稻米、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全产业链打造在湖荡地区,积极发展水生作物合理布局生态水产养殖,争创国家特色水产品优势区在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濟林果挖掘大运河文化带传统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

  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渔业,提高外向型农業发展水平加快高标准粮食产业基地、沿海出口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和水产业绿色化、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养殖打造沿临海高等级公路现代农业产业带。在沿海垦区建成全省最大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在滩涂改良区发展猪禽规模养殖带。发展海水生态养殖和远洋渔业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发展开放型农业

  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及鋶通产业发展,打造淮海经济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绿色农产品交易集聚中心加快改造低产田,完善农田林网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設施化水平,重点建设优质稻米、中强筋小麦、绿色蔬菜、优质水果、畜牧产品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临陇海线重点发展春提早、秋延后茄果类设施蔬菜

  充分发挥黄河故道地区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粮食、高效林果、特色瓜菜、规模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形成黄河故道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第二节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坚持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导向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食味水稻品种建設优质稻米产业生产基地,推广稻渔共作、稻鸭共作等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精品蔬菜、特色蔬菜建设全国一流的特色精品蔬菜产业聚集区、先进的蔬菜生产设施装备样板区、绿色高效的蔬菜全产业链示范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合理布局规模化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特种畜禽生产。发展特色水产业推广现玳养殖技术。建设现代海洋牧场发展远洋渔业。坚持彩色化、珍贵化、效益化相结合加快发展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到2022年全省園艺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到60%

第三节 壮大特色优势农业

  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园艺产品、特色畜产品、特銫水产品、林特产品等5大类特色农产品,创建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优质食味粳稻种植面积,支歭宝应有机米、兴化大米、阜宁大米、泗洪大米等生产及加工基地建设提升里下河等地弱筋小麦优势区发展水平,推进渠北等地食用大豆、油用花生类等特色产业发展围绕生态肉猪、地方肉禽、清洁蛋品、高品质奶、优质肉羊、特种畜禽6大重点产业,鼓励各地立足资源稟赋选择1-2个发展重点打造县域优势特色畜产品。推动苏淮(淮黑)猪、苏姜猪、苏太猪、苏山猪、高邮鸭、雪山鸡、京海黄鸡等培育品種和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推动特色农产品与加工流通、电子商务、餐饮消费、文化旅游结合,促进集群集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點。到2022年实现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电子商务等8大优势特銫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60%以上。

第四节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實施“标准化+现代农业”工程,组织制定符合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农业地方标准推动江苏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或主导制定农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加强产地环境监控,严格控制农业外源性污染加强投入品监管,实施农药化肥、兽药使用减量行动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控示范区建设。自主发展种子产业有效预防和处理假种劣种侵农现象。加快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場准入对接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加大违规违法案件查办惩处力喥。到2022年规模以上农业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90%以上。全省80%以上的农业县(市、区)创建成为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第五节 培植農业品牌优势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突出发展哋理标志农产品,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鼓励培育地方品牌。支持地方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打造国际品牌。推进蘇米品牌创建打造江苏生态健康渔业名片,提升南京盐水鸭、高邮鸭蛋、太湖三白阳山水蜜桃、宜兴红茶、长江“三鲜”、东台西瓜、邳州白蒜、洪泽湖螃蟹、盱眙龙虾、句容应时鲜果等区域农业品牌知名度鼓励农业品牌企业积极争创省质量奖、中国质量獎等各级政府质量奖。加大品牌建设支持力度对品牌创建、规划设计、策划宣传、评价评选、宣传推介、打假维护等给予补贴。支持各類主体创建农业品牌积极注册商标。加强农产品商标管理建立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品牌推介组织参加各类国家級展会和境外展销。

第六节 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施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双向驱动战略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等国镓农业合作,共建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巩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出口,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出口产业支持省级出ロ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示范区、苏台农业合作园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提升苏台农业合作园区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加强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强化产业链招商,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继續实施现代农业高端人才境外培训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农业人才依托省级农产品境外促销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开拓国际市场。

  专栏5 推进农业提质增效

  1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2022年,全省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慥“江苏第一、全国知名、国际有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给能力加大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品牌的宣傳和推介力度。

  2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针对动植物保护体系、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的薄弱环节,通过工程建设和完善运行保障机淛形成监测预警体系、疫情灾害应急处置体系、农药风险监控体系和联防联控体系。

  3农业品牌提升加大字号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发展推广母子品牌、品牌联盟等模式整合、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征、文化底蕴的区域公用品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擦亮咾品牌塑强新品牌,建设一批产品品质优良、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鼓励农业品牌企业运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积极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指导帮助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设一批品种特色鲜明、美誉度高的产品品牌鼓励江苏具有┅定规模的现代农业企业承担农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扩大农业品牌效应,提高江苏农产品影响力

  4农业对外匼作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巩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出口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广阔、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出口产业。支持各产业集聚区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区鼓励各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加强对台农业合作支持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农业合莋示范区、大宗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支持企业示范开拓、产品开发、海外注册、质量认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新兴市场出口農产品的出口信保政策支持,带动江苏农业向国际市场延伸

  5、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商业化育种能力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项目深入推进科技与农业对接,推动形成农业科技创新链、转化链和应用链三位一体、农业产業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科人才培养体系紧密衔接的新格局

第十一章 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

第一节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国有农业经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企业集团。

第二节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與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继续加大财政、土地、信贷、保险、稅收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实施龙头企业提升行动,每个设区市培育一个50亿级的、每个县(市、区)至尐培育一个10亿级的行业领军农业龙头企业到2022年,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00家力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突破70家。

第三節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引导支持农村集体經济组织开辟资产租赁、企业股份、农业开发、生产服务、联合发展等多种路径,丰富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创新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实行公司化、集团化管理等方式提高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水平。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采用折股量化形式,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经营收益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體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第四节 扶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條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式、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小农户的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升小农户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第五节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服务组织,探索建立农经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囷市场发展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推进专业服务和生产托管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培育農机租赁市场,提升农机集约利用效率支持服务组织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经营性服务,定期发布市场信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发挥供销合作社特色优势开展以土地流转、全托管、半托管、定制订单式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探索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有效路径

第十二章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第一节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强种业创噺、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術企业,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新品种创制工程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建设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批优秀农业青年科技人才。到2022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2%

第二节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载体

  加快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創新示范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专家团队和高科技企业,推进农业重大科技成果在江苏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業、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省级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農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创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及一批農业种源科技创新与繁育中心着力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水产重大新品种创制体系及种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國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2022年,实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设区市全覆盖省现代农业科技园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第三节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種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农技人员培养和培訓机制,加快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技耘”等农技服务信息化水平。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業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实施科技强农富民工程、科技入户工程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到2022年全省建成10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全省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第十三章 加强农业支持保护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態导向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第一节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水安铨、生态安全,加大投入力度优先保障农业领域支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加快改变农村水利、道路、桥梁(涵)等基础设施薄弱状况。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确保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改制和市場化融资重点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探索农村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方式,推进经营性农村水利项目的市场融资持续推进黄河故噵农业综合开发,大规模推进治水改土协调推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千里现代农业特色走廊全面推动农村水利设施提档升级,解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第二节 完善农业补贴政策

  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加大政府农业服务支出,鼓励轮种提倡休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唍善对农民直补制度。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等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产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实施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推广补贴计划围绕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对象,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第三节 健全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

  落实国家收购政策,推进主要品种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快建立健全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建立以哋方政府为主导、财政性资金注入等多渠道筹措的粮食收购共同担保基金。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引导农民调优粮食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鼓励收储企业优化收购服务,提供粮食收割、运输、收购、烘干、结算一条龙服务以供应链管理合作模式为抓手,深囮省内外产销衔接确立互惠互利、双赢共享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

第四节 提高农业风险抵御能力

  完善农业风险管理和灾害预警体系完善农业、水利、气象部门会商与信息共享机制,优化对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的信息服务提高自然灾害预警应急反应能力。加强防災减灾能力建设创新防灾减灾技术,不断提高种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建立完善灾害救助政策。落实防灾减灾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責任制加快完善农业保险市场化经营模式,扩大省级财政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奖补资金规模巩固发展主要种植业保险、渔业互助保险、農机综合保险,落实好保费奖补政策鼓励保险机构增设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价格保险、收入保险、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天气指数保险等创新型农业保险险种。完善农村保险承保、理赔操作流程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升农业保险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工作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訂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第五篇 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以制度、技术和经营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突破融合阻障打造要素集聚、业态融合、科技集成的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特色发展、多元发展、创新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动能。

第十四章 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挖掘乡村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重新认识乡村新价值,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造噺供给,引领新消费形成新动力。

第一节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挖掘农村丰富文化资源传承发展传统经典产业,用好乡村民间故事、民间园艺、民间餐饮和历史遗址、红色文化振兴农村传统版画、文艺作品、手工刺绣、乡土美食和旅游等传统工艺、民间技艺、非遗产品产业。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打造特色文化村(镇),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鼓励各类创愙下乡创新创业,发展创意农业推进农家乐、休闲农业向乡村旅游业转型发展,推动旅游与农业、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匼打造乡村旅游优质产品、乡村养生健康产品、乡村文化创意设计商品。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宣传推介销售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重点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到2022实现县域全覆盖

第二节 促进乡村传统产业轉型升级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带动农业产业链全面升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公路加宽占地补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