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半封闭试管理培养良好业余生活习惯列子

& 人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习题详情
99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3.7%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不用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断,鱼钩也没直,连渔竿也没弯。楚王听后很好奇,问他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②詹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靠的是专注精神。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客观等诸多方面,可专注是必备的心态。专注是一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③人生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之人,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是他们总爱在做一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他们有太多的爱好、欲望和想法,唯独缺少专注精神。若要有所成就,就应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④专注造就成功。沃伦o哈特格伦很小就做了一名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o哈特格伦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从1969年开始,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他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⑤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他的1000多个发明,涉及光、电、磁等诸多方面,他像是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反之,就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⑥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之人,确定目标后,能够凝神聚气,心不妄动,执著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使自己的能量发挥至极限。即便遭受挫折、遇到诱惑,也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第①段引用的故事是(用一句话概括):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③&。(3分)【小题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小题4】下列名言不能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A.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B.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D.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小题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示例:(1)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2)专注造就成功。(2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湖北襄阳老河口市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这道题考查的是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位置。中心论点通常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可以直接引用标题“专注造就成功”也可以引用开头部分的句子“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概括内容和分析首段的作用。方法:首先要概括首段的内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首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论题。依分答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要从三个方面来回答。①论证方法的名称;②论证方法的作用;③结合文意来具体分析其作用,即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观点。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论据使用是否恰当。四个选项所列举的都是道理论据,看四个论据是否与中心论点有关联。结果发现A项“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与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毫无关系。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谈感悟一定要结合本文的中心论点来谈,要有真实的感悟,语言要通顺流畅。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主要考察你对“鄂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沪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人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鄂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沪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人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与“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相似的题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下面语段①②③④处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翻开我们《初三o一班志》,你可以看到,①“中考”是最高频率出现的一个词,②而“希望”“彷徨”“不安”种种心情则可以从字里行间展现出来,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③班志上面,栩栩如生地展示着生动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你会发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逃过小作者的火眼金睛。老师那可敬的形象也随着故事跃然纸上:和蔼可亲的王老师,治学严谨的刘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李老师……④在老师们的眼里,是未来的希望,因为他们甘为我们呕心沥血。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前加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人类水资源现状&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小题1】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A.我国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B.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严重。C.我国污水处理率低,河流污染严重。D.世界上约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小题2】文章第③段画线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答:&&&&&&&&。【小题3】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小题4】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答:&&&&&&&&。&&&&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不用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断,鱼钩也没直,连渔竿也没弯。楚王听后很好奇,问他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②詹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靠的是专注精神。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客观等诸多方面,可专注是必备的心态。专注是一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③人生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之人,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是他们总爱在做一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他们有太多的爱好、欲望和想法,唯独缺少专注精神。若要有所成就,就应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④专注造就成功。沃伦o哈特格伦很小就做了一名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o哈特格伦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从1969年开始,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他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⑤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他的1000多个发明,涉及光、电、磁等诸多方面,他像是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反之,就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⑥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之人,确定目标后,能够凝神聚气,心不妄动,执著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使自己的能量发挥至极限。即便遭受挫折、遇到诱惑,也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第①段引用的故事是(用一句话概括):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③。(3分)【小题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小题4】下列名言不能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____。(2分)A.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B.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D.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小题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专注造就成功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不用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断,鱼钩也没直,连渔竿也没弯。楚王听后很好奇,问他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②詹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靠的是专注精神。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客观等诸多方面,可专注是必备的心态。专注是一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③人生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之人,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是他们总爱在做一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他们有太多的爱好、欲望和想法,唯独缺少专注精神。若要有所成就,就应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④专注造就成功。沃伦o哈特格伦很小就做了一名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o哈特格伦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从1969年开始,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他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⑤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他的1000多个发明,涉及光、电、磁等诸多方面,他像是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反之,就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⑥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之人,确定目标后,能够凝神聚气,心不妄动,执著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使自己的能量发挥至极限。即便遭受挫折、遇到诱惑,也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小题2】第①段引用的故事是(用一句话概括):①。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③。(3分)【小题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小题4】下列名言不能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____。(2分)A.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B.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D.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小题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相似的习题。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资料杂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案例--如何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资料杂的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以及人际交往案例--如何提高你的人际交往能力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浙江师范大学排版例子_甜梦文库
浙江师范大学排版例子
学校代码10345研究类型教育硕士专业学 位 论 文题 目: 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学 年 研科专 级:业: 学 号:究生:指导教师: 论文提交时间: 年 月 日中图分类号: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20 0 * 级 教 育 硕 士 论 文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导师: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200*年 *月 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国内外学者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多集中于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学生,这部分学 生是社会的骄子,肩负家庭和社会的期盼。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并不多见。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相关于“职教学生”的文章有 29786 篇,其中对“职教学 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仅有 29 篇,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发现,关注中职学生心理 健康的研究实在是太少了。研究较多的领域是应对、社会支持、人格、控制点,研 究的对象更多地集中在大学生、中小学生,较少针对职校生这个特殊群体。本文在 认真研究国内外涉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现状研究文献和学术成果进行大量 的检索研究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健康调查 和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实证依据,对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 心理存在的问题何原因进行研究,最终探索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 康对策研究。 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等内容;第二部分心理健康 教育研究理论依据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概念进行界 定的基础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和心理健康标准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为下文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采用问卷分析和个人访谈的研究方法对 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东莞市中等 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和心理健康分析两部分;第四部分,在对东莞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 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策 研究;第六部分,结论。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则往往由于学习成绩较差而被社会公众忽略,本文创新性的 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更多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部分I 相对弱势的群体,这在学生心理研究领域立题新颖,创意较高。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II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ABSTRACT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ncentrate to the student psychology's research in the high school stage and the university stage student, this part of students are society's spoiled child, the shoulder family and society's hope. Not sees to the dut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s research. Statistics indicated that since 2000, has been related “teaches the student in the duty” the article to have 29786, is right “the duty teaching to entertain feelings the principle health”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nly to have 29, from these two data, we discovered that in the attention the dut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s research is really too few. Research many domains are deal with, the society to support, the personality, the control point much, the research object concentrate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 little aims at the vocational school to live this special groups. This article is studying earnestly domestic and foreign involves the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 psychology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conducts the massive retrieval research in the foundation, take the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carries on the diagnosis to its health investig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and take this as the real diagnosis basis,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xistence's question what reason , explores the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finally. This article mainly divides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cludes: Research contents and so on background, research goal and significanc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research mentality and researchIII content; The second part of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research theory basis is this article rationale part, in carries on the limits to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research related concept in the founda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e research to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education research theory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standard and the weight method, lays the rationale for as follows empirical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uses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 research techniqu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the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nvestigation and the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analyzes two parts ; The fourth part, in conducts the research to the Dongguan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foundation ,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medium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xistence's question and the reason ; Fifth part of medium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he sixth part, conclusio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often are bad as a result of the academic record are neglected by the social public, this article innovative choic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psychology conducts the research,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interview inquire deepl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the guidance society public more atten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 this part of relative weak trend's community, this sets up the topic in the student psychology research area to be novel , the creativity is high.KEY WORDS: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estion; Medium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IV 目录摘 要.....................................................................................................................................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V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研究目的 ............................................................................................................... 2 2.研究意义 ............................................................................................................... 2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4 1.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 ........................................................................................... 4 2.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 ................................................................................... 5 3.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6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7 1.研究方法 ............................................................................................................... 7 2.研究内容 ............................................................................................................... 8 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依据...................................................................................... 10 (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10 1.中等职业教育 ..................................................................................................... 10 2.心理健康 ............................................................................................................. 10 3.心里健康教育 ..................................................................................................... 11 (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 ........................................................................................ 12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 ..................................................................... 12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13 3.精神分析理论 ..................................................................................................... 13 (三)心理健康标准 ........................................................................................................ 14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 16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 16V 1.调查过程 ............................................................................................................. 16 2.调查样本 ............................................................................................................. 16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 ............................................................ 17 1.东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 18 2.东莞市中职生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19 3.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 20 4.中职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 21 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2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的问题 ........................................................ 22 1.学习问题 ............................................................................................................. 22 2.人际关系问题 ..................................................................................................... 23 3.自我意识问题 ..................................................................................................... 26 4.情绪情感问题 ..................................................................................................... 28 5.个性心理问题 ..................................................................................................... 30 6.择业心理误区 ..................................................................................................... 31 7.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问题 ................................................................................. 32 (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 1.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 ..................................................................... 33 2.中职生自身存在因素 ......................................................................................... 37 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39 (一)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 .................................................................................... 39 1.创造优化的社会环境 ......................................................................................... 39 2.净化中职学校周边环境 ..................................................................................... 39 3.改变社会对中职生认识上的偏见 ..................................................................... 40 (二)学校要做好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 40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 40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41 3.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模式 ..................................................................... 43 4.加强心理辅导人员的培训,完善心理咨询部门 ............................................. 43VI (三)建立适当宽松的家庭环境,缓解中职生心理压力 ............................................ 43 1.家长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识 ..................................................................... 44 2.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 ......................................................................................... 44 3.家长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 45 4.家长要不断地营造一个和睦、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 ................................. 45 结 论.................................................................................................................................. 46 参考文献.............................................................................................................................. 47 附录 A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49 附录 B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健康自评问卷数据分析整理 ........................................ 63 附录 C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卡特尔问卷数据分析整理 ............................................ 6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1 致 谢.................................................................................................................................. 72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73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73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74VII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以下简称职校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是一个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 烈的时期,也是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复杂、充 满矛盾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 简称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品德 上的差生、学习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 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 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这个阶段,职校生经历了青春期,身体上发生着急剧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身 高、体重迅速增长,性器官(男性睾丸等和女性卵巢等)迅速发育直至成熟,出现 了第二性征。随着年级升高,他们的性格特征、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也逐渐成 熟,他们开始越来越独立地、全面地和深刻地分析问题1。在社会性方面最突出的发 展就是追求独立, 摆脱他人, 出现自我意识方面的强烈变化, 体验出一种 “成人感” , 自我开始分化,自我评价逐渐成熟,被称为“第二次诞生”2。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良好的心 理素质是必备的。职校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多事之秋”。调查表 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 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虽呈上升趋势,但并不严 重。进入9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变化。据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中心2006年抽样调 查,无论在普高还是职高学生中,出现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均超过50%。其中, 焦虑、自责、恐惧、冲动倾向已严重影响了一些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专家分析, 一些学生出现的打架、怪异行为等,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纪律问题,而是有着较为1俞国良.当代青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G].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65.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86.21 复杂的心理因素。 在学生表现出心理问题之后进行心理治疗,是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但在学生 表现出心理问题之前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提高师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控 制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专家指出,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 现在教学计划中,班主任的表彰标准应该加入心理教育的内容。现在,很多职业学 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投入很好,也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教师,但仍有一 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还需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德育需要向专业化和专门化方向发展,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 某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某城市中职生心理健康问 题的有效模式,提出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具体实施办法以及符合聊城市中职 学校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心理学家荣格就提醒人们,要防止远比自然灾害更危险 的人类心灵疾病的蔓延。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竞争加 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 面前。社会实际对待职教学生的偏见和歧视令这些学生心理不平衡,使得他们学习 热情逐渐消退,仅把学习当作谋生和应付家长的手段,而缺乏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的动力;生活空间狭窄,信息封闭,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沉迷网络,纪律观念淡薄, 学习时间不够。人无健康的心理,就没有进步。心理健康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前提, 只有在健康中求学习,在学习中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才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因此, 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国内对中职学生心理 健康的研究并不多见。 据统计, 自 2000 年以来, 相关于 “职教学生” 的文章有 297862 篇3,其中对“职教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仅有 29 篇,从这两个数据,我们发 现,关注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实在是太少了。研究较多的领域是应对、社会支 持、人格、控制点,研究的对象更多地集中在大学生、中小学生,较少针对职校生 这个特殊群体。 (2)实践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东莞 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有重要意义。 第一,本研究有利于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教育行政部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起着宏观指导、政 策支持的重要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只能通过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及早地发现一些显性或隐性问题,真正了解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 的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加强和改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避免 一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受到的困扰,使其更好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第二,本研究有利于对学校教育提供参考。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职 学校学生心理的健康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 校的声誉,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研究,以发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压力源,或者其它的问题, 采取一些措施,尽力解决好学生思想上面临的困难,满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创设 良好的人际氛围,丰富校园文化,提高业余文化生活的质量等,尽可能的做好一切 工作来缓解学生的诸多不适。只有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才能稳定其军心,增强其 信心,学习效率才会提升。通过本研究,了解职教学生的压力及心理健康现状,为 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第三,本研究有利于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自身的价值。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可以让学生个体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心理上 所面临的问题,认清所处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排除障碍,找到适合自己发 展的学习道路。并能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事实,适应变化,以变化为契机,寻求发32010 年 10 月 27 日在维普资讯网上对“题名或关键词=学生”同时时间段为 ,范围为“全部期刊” 进行检索的结果。 3 展。 第四,本研究有利于引起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重视。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整个学生教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点无庸置疑。目前,社会各界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 够,才使得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本文提出这个问题 并进行探讨,以期社会各界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关心这个问题,共同努力,为中 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高贡献一份力量,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程提供 力所能及的帮助。(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心理健康的内涵研究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 心理健康解释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 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绝对状态。” 美国健康与人力服务部(U.5.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发 表的心理健康报告 (Mental Health:A Report of the Surgeon)给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心理功能的成功性表现,它带来富有成果的活动,际关系,有 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逆境。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家庭完善人、人际关系、 社区和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学不同学派对心理健康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例如,人格特质论代表人物 奥尔波特(G.W.Allport)认为,健康人是在理性和意识水平上活动的,他们的视线 是指向当前和未来, 激励他们活动的力量是他们能够意识到的,是可以控制的。 “成 熟的人”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并且对现在和未来充满理想,生活有目的性;人本 主义心理学罗杰斯(C.RogerS)认为,自我实现的倾向是生命的驱动力量,它使人 更加复杂化,更具有自主性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或“机能完善 的人”。罗杰斯列举了机能完善者的五个特征:经验开放,时刻保持生活充实,对 自身机体高度信任,有较强的自由感,有高度的创造性。意义学者弗兰克(VICt。 rFrank)认为,人在任何情境下对自己的行为都是自觉选择的。对人生意义、理想 或目的自觉探求,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和驾驭个人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怨4 天尤人,不把自己的不幸归于父母或社会,定向于未来,献身于工作,具有给予爱 和接受爱的能力。 一些中国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登峰认为,心理健康是:了解自我,悦 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 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景 怀斌提出了五个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健康的人生观;②客观、准确地认识客观事 物的心理中介机制;③适应、和谐、发展的行为习惯;④自我感觉良好的身心状况; ⑤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黄坚厚则认为心理健康有四条标准:乐于工作;能与他人 建立和谐的关系;对自身具有适度的了解;和现实环境有良好的接触。虽然几乎每 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心理的复杂性造成了解释的多样性,每一种观点都从 自己的思路对心理健康现象进行分析。所以,不同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成立, 但都不能绝对化。2.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就国内资料来看,在中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比较 统一。夏金元在对影响中职学生群体人格的消极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 策4。王玮等通过调查证实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表明,中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 的内向及内向倾向、情绪不稳和倾向不稳定所占比例较大。5史辉认为我国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自卑、抑郁、人际交往困难;忧虑、沮丧、心 理疾病突出;虚伪、怨恨、嫉妒心理严重等。张光华,杨啸飞认为中职学生有不同 的心理状态:正面心理包括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知恩回报的心理;而负面的心理 则包括盲目自卑、自我封闭;压力较大、紧张焦虑;敏感偏执,虚荣心强;需求增 加、心理失衡;依赖他人、惰性强等6。李艳华等利用 SCI-90 量表对福州市 9 所中 职以及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得出该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中学生。 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且各项均高于普 通中学生。7程利娜的调查结果则认为:中职学生 SCL-90 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4 5夏金元.大学生弱势群体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当代教育论坛.2008 年 7 期 王玮,殷延河,刘建波,曹宁,刘悦梅,李芳.心理行为干预对中专医学生优生、差生人格、心理障碍影响的对 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91-292 6 张光华,杨啸飞.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金融教学与研究. 年第 2 期:59-60 7 李艳华,何少颖,赵陵波,段华平.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 :509-511 5 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8从有关学者 的统计表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普通中学生,中职学生存在较多的 心理问题,出现高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与周围人相处不融洽,学习上困难较多 等。3.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才开始的。 在 90 年代以前并未形成 一门独立的科学。进入到 21 世纪,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迫 切性,纷纷参与到理论研究的行列。经过 10 多年的理论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如张耀灿,陈万柏等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原理》,王敏著的《心理健康教 育接受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等,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历史 考察;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 一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国外梅奥的“霍桑实验”,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论”等西方行为科学,在行为的测量方面摸索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现 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手段。但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分析和对策探讨的研究还比较少。 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搜索并整理其相似文献,其中最具代表的有谢红燕、李 峻薇、李发生编的《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中,他们对 鹰潭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分院一年级两个班和二年级两个班在校生进行了思想道德及 心理素质调查,从中发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对当前提高心理教育实效性提出一些 观点:加强心理教育的良性互动;改革学校心理教育课程建设;加强中职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构建红色、绿色网站等9。 此外,还有马万英著《学校教育心理学》、纪大海著《心理健康教育新视点》, 以及陈延斌的《未成年人道德养成与媒体环境建设》、段安蜀的《关于中等职业学 校学生心态的调查》、李星云的《“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孙志成的《试论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陈篙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的若干思考》等,对于准确找出有关社会、教育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 因素,分析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提供了研究依据。8 9程利娜.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10) : 894-896 谢红燕、李峻薇、李发生编,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文化. 6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研究方法(1)收集资料的方法 第一,文献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图书馆、学院资料室查阅有关书籍、期 刊;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如天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学术期刊网、中国知网、 维普资讯等;通过搜索网站进行搜索,如 baidu,google,搜狐等,以“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 “学生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等为检索的关键词,按“时间”进行检索、收集相关论著,仔细研 读大量资料,检索职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从中捕捉有用信息,并对其 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疏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资料和研究现状,使之服 务于将要进行的研究。 第二,问卷法 本文的基本数据资料来源于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一 90)。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美国 著名心理学教授卡特尔(R.B.Cattell)用因素分析法编制而成。施测该问卷可以得 到 16 种主要的人格特征因素。症状自评量表由 L.R.Derogatis 于 1975 年编制,含 有 90 个项目,每项 5 级评分。测量较广泛的内容,包括感觉、情感、思维、意识、 行为指导、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做评定。测得的是一个人某段时间里(通常是最近一周)的症状水平。这两个量表 使用简便,测查角度全面。这两个问卷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调查对象为东莞市的职业高中学生,包括东莞市经贸学校、黄水 职业高中和塘厦理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基本特征,以及 16 种人格维度和 10 个心理健康维度水平。 第三,访谈法 为了深层次了解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提纲式深度访谈。通过对东 莞市职业高中学生进行个别交谈,集体座谈,了解当前东莞市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7 健康状况、受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和教育局的领导进行访谈,了 解教育局领导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的政策,这将有助于了解研究 和解决东莞市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分析资料的方法 第一,SPSS 定量分析 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其作进一步的量化处理,得出较为精确的 数据。也就是对调查问卷所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包括了对 所收集数据的信度与效度的检验、频数分析、差异性检验的分析,从中得到调查的 总体概况。 第二,质性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对访谈的具体内容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 其中包括了对职业高中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让 职业高中学生更好地适应职高教育,更好地投身到日常学习生活中。2.研究内容(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 由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与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相关,而学生的成绩又受到心理 健康的制约,因此,我们研究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整群随 机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东莞市三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至三年级各年级随机抽取 男女学生各 100 名,共计 600 名学生,进行调查取证。通过调查、个别访谈,进一 步地了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更好地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对中职学 生的生活、学习、未来发展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都有帮助。 (2)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访谈研究 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即被试的回答可能比较随意,不能反映 被试的真实情况,同时也为了从总体上了解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 康的关系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影响因素,特安排了个案访谈。我们将针对一些比较突8 出的问题和结论列出提纲,对个别的学生进行个案访谈,得到更加具体详细地谈话 记录,了解到更多有关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个调查将会有助于引起人们 对于中职学生的关注,有益于中职学生的成长。 (3)依据中职学生调查的结论进行相关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结论上来看,东莞市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学校的 学生对学习不敢兴趣,对教科书不感冒,但是对于一些娱乐新闻、体育赛事等还是 挺感兴趣的,对于杂志小说课室相当友好,甚至上课时都看。常常用手机上网,聊 QQ 和看电影,晚上有时很晚睡觉,上课睡觉是常有的事。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对于 老师的劝告一般都不怎么听,总是经常犯事而受到学校的处分。同时,东莞市处在 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环境的变化也非常快,所以,东莞市中职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 也就会此起彼浮,迫切地需要关注并得到改善。 (4)根据调查数据进行若干政策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健康对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推动作用并没有得 到重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也没有被关注。因此,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其次,深化素质教 育改革,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但,提高职校生就业技能水平;再次,积极营造一个 良好的家庭气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后,加大中等职 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力度,完善心理援助体系,包括辅导员及班主任 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开展学生工作。 这些都将有助于改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9 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依据(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概念界定1.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 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 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 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 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 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10。 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 制以 3 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 1 年为主。其课程 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物理,化学。11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一词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所提出。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 部行为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它包括了人的知、情、 意、行的健康状况,体现在理想境界,智能发展,情操,情绪,意志,人际关系等 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是:“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 态,不仅指个体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指在一 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 12。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10 11乔佳.我国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49. 任晖.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育革新,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10 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13。这一定义过 分突出了个人体验。心理学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 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 潜能 1。国内一些学者认为,所谓心理健康,它主要表现在:一是乐于工作,并能 在工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工作成就感;二是乐于与人交往,能够和 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在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 常多于负面的态度(仇恨、嫉妒、怀疑、畏惧等)14。 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 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 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 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 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 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 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 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 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 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 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 环境有什么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 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 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3.心里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 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 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 为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 提供科学、 健康、 专业的指导15。 “新13 14陈.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王丽荣, 刘晓明.心理―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价值问题的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 2010(01). 11 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 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 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 畅途。 其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 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 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是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理论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Erikosn) ,美国神经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 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 康发展的前提。这八个阶段是16: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l 岁半前)。信任在人格 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1.5-3 岁)。第三阶段:主 动创造对愧疚(3-5 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5 岁-12 岁)。第五阶段:自我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 岁),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 的时期,青少年逐渐面临升学、职业选择、交友、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在对自我 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同一起来,就会顺利地度过 青春期,否则就会感到迷惘、痛苦,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 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 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 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24 岁)。第七阶段:创造 对迟滞(25-65 岁)。第八阶段:完美无缺对悲观失望(65 岁以后)。 埃里克森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学说特点如下:第一,他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 作用,同时强调心理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第1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 12 二,他认为人格心理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只有不断了解现实社会,通过自 我调节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才能发展出健康的人格。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帮助人们克 服心理发展“危机”,发展积极良好的品质。第三,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 的、连续的而又有阶段性的统一过程17。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L.Kholberg)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他用道德两难的故事法研究人 的道德发展。柯尔伯格的研究发现,尽管种族、文化和社会规范等各方面在不同的 国家都不相同,但是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的趋势却是一致的,它包括三级水平, 并对应于六个阶段: 第一级:习俗前水平(一级)。 第一级包括:第一阶段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第二阶段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 系为定向。在这一水平,孩子们逻辑推理局限于具体直觉的思维,在具体经验和观 察中进行学习,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第二级:水平习俗水平(二级)。 第二级包括:第三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则为 定向。在这一水平上,个人力图针对具体现象进行部分的逻辑运算,孩子已经从关 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关心别人的需求, 可以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思考什么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第三级(三级)。 第三级包括:第五阶段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第六阶段以普遍的伦理道德 原则为定向。处于这个水平的个人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其认识超越了法律道 德,认为除法律外,还有更高的如生命的价值等等的原则。柯尔伯格认为,在生活 中,要让孩子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孩子的道德发展。3.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合理构造、均衡与协 凋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荣格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人类在更深 的心理层次上(他称为集体无意识)是统一的,导致现代人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17张承芬.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一是两极化思维,看待事物要么好,要么不好,两者水火不容18。解决的办法是帮助 来访者弄清对立者为何物,而后帮其认识到这种对立本身是一种假象,真实状况是 所有对立的两极在更深层次上是相互依赖和统一的。(三)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发展中的学科, 又受不同的民族特点、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经济水平、学术思想导致的不同 价值观念、认知体系的影响,致使许多心理问题迄今尚未有被世界各国、各民族公 认的科学的标准体系。但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此 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许多观点: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 年,第三届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 准包括四个方面:(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 发挥自己的能力, (3)有幸福感;过着有效的生活;(4)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 中彼此能谦让。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是:(1) 智力正常,认 知过程正常;(2) 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乐观;(3) 做事有目的,意志坚强;(4) 人格健全,能力、性格、价值观等均正常; (5)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 (6) 人际关系良好,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 奥尔波特(G.w.Allport)提出六条标准:(1) 能客观的看待自己; (2) 力 争自我成长;(3) 具有与别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 (4) 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 有生命的事物的爱 ;(5)人生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6) 人生观 的统一。 郑日昌教授列了十条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知功能良好;(2) 意志 品质健全; (3) 自我意识正确; (4) 情感反应适度; (5)个性结构完整; (6)人际关系协调;(7) 人生态度积极;(8)社会适应良好;(9)行为规范化; (10)活动与年龄相符。 林崇德教授据多年的研究提出 10 条标准19: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 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设计自我;满足自我。北18 19文萍主编.心理学理论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林崇德.中学生心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 京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登峰在 1992 年提出了有关心理健康的 8 条标准:了解自我,悦 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 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15 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现状(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1.调查过程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这一得天独 厚的地理位置为东莞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优势。东莞的产业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 作为国际性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工到东莞就业。东莞的人口 结构非常复杂,正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市拥有各类学校 574 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 4 所,电视大学 1 所,普通中学 134 所,中专、中师、技校及职业中学 21 所,小学 414 所,另有幼儿园 511 所,各 类学校(含幼儿园)专任教师 3.7 万人,基本建立起从幼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到成人终身教育的比较完整协调的教育体系。在 1995 年,全市 已普及了高中教育。2005 年东莞市户籍适龄少年入学率为 98.4%,初中毕业生升学 率达 94.1%,升入各类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有 28753 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 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为 6∶4。 此次调查以东莞市中职学校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东莞市中职学校在校生 的心理健康现状。此次调查主要采用的是分层分类施测法,即从不同的学校不同的 年级按照性别特征分别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并在心理学教师的帮助下,统一向被 试学生进行讲解宣读指导语,并说明此次测验的有关要求和目的。被测试的中职学 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并且要求被试者独立完成问卷,然后统一交卷。 另外,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采用分类分层抽样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 放问卷 600 份,收回问卷 500 份,回收率为 83.33%,经认真审阅无效问卷后,确定 有效问卷为 500 份,有效率为 100%。2.调查样本此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从东莞市中职学校中,按性别、年级等 因素随机抽取了东莞市经贸学校、黄水职业高中和塘厦理工等 3 所中职学校。抽取 有效对象共计 500 名学生,其中一年级 176 人,二年级 228 人,三年级 96 人,样本16 中中职生的年龄在 15-20 岁之间。表 3.1 样本特征发出问卷:600 性别:男:271 人 54.2% 女:229 人 45.8%回收问卷:500 年级: 一年级: 176 人 35.2% 二年级: 228 人 45.6% 三年级:96 人 19.2%回收率:83.33%(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表 3.2 东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项目调查题 号 1题目 出身日期和 年龄: (人数) 性别:(人 数) 民族:(人 数) 所在年级: 专业: 家庭居住 地: 父母是否离 异: 父亲最高文 化: 母亲最高文 化: 父亲职业: 母亲职业: 近两周你每 天睡眠时 间: 上网时间 (每周): 21 岁 20 岁 6 男 汉族 一 电脑 城市 是 文盲 大专 文盲 大专 无职下岗 教师 无职下岗 教师 &=6 小时 几乎不上 10 小时以 38 1 33 21 2 52 2 51 20 9517答案 19 岁 23 女 少数民族 二 金融会计 郊区 否 小学 大学本科 小学 大学本科 个体户 军人 个体户 军人 6-8 小时 1-2 小时 323 83 18 岁 130 229 2 228 171 28 483 45 5 115 4 196 1 164 初中 硕士及以上 初中 硕士及以上 公司职员 医生 公司职员 医生 8-10 小时 2-5 小时 222 3 294 2 105 5 152 3 72 177 公务员 其他 公务员 其他 10 小时 以上 7 163 3 124 54 高中/中 专 51 高中/中 专 187 三 电子 乡镇 96 63 145 物流 农村 44 290 17 岁 228 16 岁 107 15 岁 62 3 4 5 6 7271 498 176 222 37 178910 1112135-8 小时 125 上 14 上网的主要 内容: 你现在的学 习压力: 聊天 其他 很大 很轻 346 256 30 48 无其他疾 病 有 一般 基本幸福 467 75 216 239 无 较差 一般 425 34 88 不幸福 21 较大 65 一般 274 较轻 83 学习 53 购物 87 查看新 闻 18015 16神经系统疾 有 33 病:(癫痛) 近一年来,你感到躯体方面有问 17 题吗? 你和父母的 19 融洽 250 亲子关系: 20 你对自己家 庭幸福感: 每周参加体 育活动时 间: 你对自己学 习的满意 感: 你的睡眠状 况: 你对集体活 动的态度: 你的社交能 力: 非常幸福 非常不幸 福 不参加 很满意 很不满意 正常 积极参加 很强 142 102134 23 8 245 205 481-2 次 满意229 723-4 次 一般128 3455 次以上 109 不满意 522223 24 25多梦易醒 勉强参加 较强88 176 184偶尔失眠 不感兴趣 尚可121 89 213经常失 眠 不参加 较差46 30 551.东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由表 3.3 可见, 中职学生 SCL-90 各项评定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和中学生常 模 P(&0.01) ,说明中职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表 3.3 东莞市中职学生 SCL 一 90 各因子分均值与中学生常模比较(x 士 S)18 SCL-90 的统计结果表明,尽管东莞市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有重度心 理问题者只占少数,中职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绝大多数还只限于轻度异常,具体数 据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比重占 86.58%,有轻微心理健康问题的占 10.4%,有不同程 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中职生 3.3%。与之前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无显著差异。 总体上说,中职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和大学生心理的问题有普遍的相似性,都是 成长和发展中的矛盾。但和普通中学生比较,中职生显然更关注专业方向和就业前 景。中职教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从入学开始,他们离开家 庭和熟悉的同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就面临着对新环境的调适,接着又会面对所学 专业的适应,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和适应。然后要面对恋爱问题、择业就业问 题、继续升学问题。这是一个自我观念在高速形成、调整的过程,对于中职生来说, 非常需要心理辅导。2.东莞市中职生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是健康的,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为少数。另外,中职 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年级的上升有一定变动,特别是强迫症状因子和忧郁因子二 项指标更趋向于常态,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各个年级之间相对波动较大,一年级 症状较重,二年级最轻,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人际交往经验积累增多的缘故。 另外,三年级学生有就业、恋爱、是否继续升学等更直接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 从下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三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二年级的学生要差, 而且差距比较差异。整体来看,中职生中高年级中职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 低年级,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学生更年轻,情绪容易大起大落,控制能力和应对挫折 能力较差,盲目追求自我等。具体而论,三个年级中,按心理健康水平从低到高依 次是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这方面的差异大概与其心理发育特征和面临的实际19 情况有关。三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业,前途无着,对未来不能把握,存在着对 未来的种种担心,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一年级新生刚摆脱父母,学习环境的变迁, 学习条件和方法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 应。这是造成三、一年级学生比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相对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显 示出青少年在心理发展过渡阶段中复杂而又不稳定的特点。表 3.4 各年级学生 SCL 一 90 各因子分均值比较(x 士 S)表 3.5 东莞市中职生 SCL-90 因子得分统计结果学生 总人数 500 男 271 女 229 一年级 176 二年级 228 三年级 96因子分≥2 分 人数 183 112 71 65 79 40 百分比 36.6% 41.33% 31.01% 36.93% 34.65% 38.92%因子分≥2.5 分 人数 131 78 53 42 56 32 百分比 26.2% 28.78% 23.14% 23.86% 24.56% 33.33%因子分≥3 分 人数 18 7 11 9 7 3 百分比 3.6% 2.58% 4.80% 5.11% 3.07% 3.12%3.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异常与女生异常比例分别为 2.58%、4.80%。可见,中职女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于男生来说,心理健康状况更差一些,达到显著性差异。另 外,中职女生在以下几项因子的得分要比中职男生高,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强迫 症、焦虑、抑郁、敏感等这几项因子上,具体见表 3.6。表 3.6 男女中职学生 SCL 一 90 各因子分均值比较(x 士 S)20 男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女生除敌对外,其余各因 子得分均高于男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的差异达到特别显著性水平。 这一结果与有关中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性别 差异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社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有关。一方面,这个 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带给女生的心理困扰和适应问题较男生多,青春期的 女学生对生理的变化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加之事前缺乏成人的指导,所以常处 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害怕,更容易产生紧张感,不安感。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中往往对女生的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 策研究心、爱护比男生更多一些,甚至过于呵护,使她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 依赖性大于男生,独立性又小于男生,形成了女生胆怯、懦弱、抑郁、敏感的个性 特点,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当她们远离亲 人独立生活时更容易恐惧不安。4.中职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调查过程中发现,中职生中有 72%的人还是具有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但还 有 2.4%的中职生完全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认为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中职生占到受访者 的一半,但也有不少中职生对心理咨询有不正确的认识,有 4.2%的中职生错误的认 为只要去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病,就是不正常。21 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存在的问题1.学习问题从调查中中职生对自己在中职学校的学习压力的承受状况看,表示所受压力很 轻的是 9.8%,表示所受压力较轻的为 16.6%,有一点不能承受的为 54.8%,认为较 大的为 13.%,认为无法承受的为 6.%。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中职生在学校存在学习压 力问题。可以说,多数中职生的文化课基础都不太好。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一,但所 调查学校的多数学生入学分数都相对较低,大部分都是东莞本地的学生,对学习不 感兴趣,纪律观念淡薄,大多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教育方法、家庭教养方式 不当,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 态度。进入中职学校后,虽然中职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同以前在初中所学的课程之间 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但由于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懒散、不求甚解、应付老师的学 习作风,导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吃力。另外,相对于初中教育来说,中 职学校的学习知识量大,进度快,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要求高。由于多数中职生 适应能力不强,学习基础差,且在过去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突然应对这样高强 度的学习压力,产生了诸多学习上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力 与其他高中生相比,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的困扰。调 查问卷中显示,中职生上中职学校为了想学一门技术的占到 70.4%,想获得一个文 凭的占 13.7%,打发时间的占 4.3%,被父母强制送来的占 5.8%,无所谓的占 5.4%。 接受调查的中职生要么对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意愿很低,缺乏长 远的学习目标;要么过分追求学习上的立竿见影和急功近利,觉得学习文化基础课 和思想教育课是在浪费时间,注定将来用不上而被忘记,还不如不学。受各方面影 响,很多中职生认为自己的前途渺茫,因而缺乏学习热情。超半数的中职生对于在 中职学校的学习显得自信心不足,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习,没有制22 定学习的近期、中期以及长远目标,在学习态度上不认真,得过且过。 (2)厌学情绪普遍 一部分中职生不想上学可是又不得不上,在学校应付老师,在家中瞒着父母, 对学习有着很复杂的心理,摆脱不掉的心理压力,学的时候不能投入,不学又觉得 心理有愧。有的中职生虽然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 但由于不知道怎样更合理、更科学的学习,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再加上之前 的基础没打好,因而渐渐对学习产生抵制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不 少中职生由于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对某些课程的学习和考 试存在着严重的应付心理,导致了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厌学心理作为一种状态, 其实是很多学生潜在的共同问题,只不过中职生的厌学情况相对严重。他们大多表 现为在校学习情绪消极,学习不主动,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有 8.1%的中职生总在担 心上课老师会提问到自己而主动坐在后排。以东莞黄水职业高中为例,08 级大专班 刚入校时曾经达到 100 多人,但到 10 年 6 月份,仅剩下 60 多人,流失了三分之一 多。2.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中职生这个年龄段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 该怎样处理周围的人和事而苦恼。中职生特别希望融入到群体中并得到周围人的认 可,希望在群体生活中找到安全感。但由于各学生的气质秉性、生活习惯各有不同, 再加上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千差万别,很容易在中职生这个群体内产生人际关系冲 突。特别是一些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同学缺乏与他人交流,喜欢特立独行,造成同 学之间关系紧张。同学关系是否和睦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依据。当代中职 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主性的凸显,使原本就缺乏思想与情感交流的他们更加 封闭。中职生自身的知识经验的欠缺以及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使很多中 职生意识到了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将是自身生存发展的严重挑战,也会成为实现自 身价值的阻挡。强烈的交往动机与人际交往的缺乏形成了极大地对比,容易让中职 生因受挫产生社交恐惧和人际交往焦虑。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23 (1)家长和孩子间隔阂严重 中职生在家庭中和亲人的关系是最早也是最密切的关系,对中职生心理发育的 影响也是最大最重要的。但一些中职生的父母所关心的往往只是孩子的衣着饮食、 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思想变化等方面却很少过问,父母和子女之间的 理解和沟通又特别少。而且,不少中职生的家庭关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 都会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在问卷调查中,有 25.79%的中职生因为与父母缺乏沟 通和交流,导致很难处理好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们经常埋怨父母不尊重、不 理解他们。许多中职生认为自己在家中的生活并不幸福,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他 们不少人都不愿意回家,或者一回到家中就与父母的矛盾冲突不断。调查中只有 29.86%的中职生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爱好等,知道一点和完全不知道的占 47.3% 和 20.5%。总的看来,中职生对父母也同样缺乏理解。 (2)师生之间缺乏信任 总的来看,在中职学校师生关系的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疏远, 缺乏情感交流。在中职学校,师生冲突发生率较高。学生与教师的冲突主要出现在 课堂上,若教师认为学生没有遵守纪律,批评了学生,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 绪产生,对老师态度恶劣,师生关系日趋紧张。师生间交流困难主要是双方缺乏必 要的沟通。部分中职生对教师有疏远情绪,但又害怕老师冷落。当教师在处理与自 身有关的的问题时,如果处理不恰当,中职生会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出现逆反行为, 对教师的工作与安排不支持、不配合。有 7.8%的中职生常常感受到老师的歧视,有 32.7%的中职生很少感受到老师的歧视,而没有感受到歧视的中职生为 59.5%。在一 些中职学校,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师生间的情感联系,导致师 生关系冷漠,师生之间缺乏交往。 (3)同伴关系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 ,随着成人感和独立意向的日益增强,在交 往中出现了“摆脱”家长而趋向成年人的取向。为了寻求成年人之间的友谊,有的 中职生大都不加分析的}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