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前练过一段时间王羲之练书法的兰亭集序,但下笔没有力度,所以想

已解决问题
王羲之简介&&兰亭序的来历及作者的家族介绍?
浏览次数:833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大书法家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罩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我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公元到321-379年)代表作《兰亭集序》开头部分的内容。这篇序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它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什么关系呢?兰亭修禊《兰亭集序》中的&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兰亭在当时的会稽郡境内,会稽郡的治所在山阴,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兰亭就位于山阴郊区。兰亭一带山明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游览的地方。后来兰亭的建筑虽有所变更,但至今仍是绍兴的一大名胜。王羲之这次与其他名士来到这里是在夏历的三月初三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来到这里呢?原来古代在这一天要举行修禊活动。修禊是古代人们为了驱除邪恶和疾病而举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之所以选在河边,是因为水可以洗涤污秽,去灾防病。为了庆贺灾病的消除,人们便在河边宴饮,宴饮的时候让酒杯在河中随波逐流,流至哪一位的面前停住,这位便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吟诗唱曲,以增雅兴。公元前353年的这次在兰亭的修禊活动之所以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所乐道,主要就是由于王羲之为参加修禊的人们了一篇集序。这篇序言从内容看既写景又写情,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感触;更主要的是从书法的角度看,序文写得龙飞凤舞,气魄豪放,把书法艺术提高到当时的最佳境界。全文324个字,字字清晰。文中共有20个之字,各有风彩,绝无雷同之处。因此,这篇序文被后世视为珍宝。吸收与独创王羲之在东晋时曾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写兰亭序时只有32岁。一个刚过30岁的人在书法上能有很高的造诣和他自幼便勤学苦练分不开的。王羲之在六、七岁在习书法,他的叔父王廙是当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深受他的影响。王羲之又拜卫夫人为师,卫夫人更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她的书法又得到楷书字体的开创者钟繇。她说过的一句名言是,写字的时候&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在名家的指点下,王羲之学习书法简直入了迷。他整天拿着笔写,走路时不能拿笔,就用手指在自己的衣襟上比划;坐在那里和别人谈话时也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裳上比划,时间一长衣襟都被戳破了。他成名后,在给别人的一信中说过:&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之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书法家,善写行草,后人称其为&草圣&。王羲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芝曾用水池中的水磨墨洗笔,久而久之,水池全变成黑色了。要是有张芝这种刻苦精神,其成就未必比张芝差。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要比张芝大,他所下的刻苦钻研的功夫是要会超过张芝的。然而王羲之学习前辈的书法经验,并不完全是模仿和继承。他博采各家之长,经过自己的融合贯通而创新,独成一直体。别人曾这样评论王羲之的字体:&割析张公(指张芝)之草(书),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指钟繇)之隶(书),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因此,刻苦钻研,善于集各派之长而独创一家,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主要原因。书成换白鹅王羲之的家族在东晋时是个名门大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和王羲之年龄相仿的青年人有好几个。当时担任太尉的郗鉴想替自己的女儿选择一个女婿,就派自己的门生来到王家去观察。那几个年轻人听到郗家来人选婿,着实地打扮番,并摆出一副斯文的样子,令人看了反而感到肉麻。当时在王府中,惟有一个年轻人独自坐在东床,毫不在乎地埋头而食,神态极其自然。来人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地向郗鉴作了汇报,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这个年轻人正是王羲之。后世人们把&东床选婿&或&东床快婿&作为成语,形容找到称心如意的女婿。后来郗鉴的女儿郗璿嫁给了王羲之。郗璿的书法水平也很高,有的署名王羲之的书笺实际上是郗璿的代笔。王羲之年轻时的书法水平赶不上当时的名家庾翼和郗愔,可是到了王羲之晚年,别人对他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庾翼曾给王羲之写信说:&当初我曾保存有10张张芝写的草书,我认为它是我看到过的最佳作品。可是在西晋末年过江南渡时遗失了,自己非常惋惜,觉得再也看不到佳作了。前些日子我偶然看到你写给我哥哥的信,你的书法已达到|||兰亭序的来历:《兰亭序》这篇文字,是王羲之于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和一些文人举行&修契&宴会上,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王羲之家族介绍: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於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於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他的夫人郗氏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於书法,是一个闻名於世的书法世家。他的小儿子王献之,继承父学,且进一步独创天地,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以至与父齐名,人称&二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阴。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兰亭兰亭在绍兴的西南部,离城约13公里。这个古朴典雅的园子虽然不大,却为中外游人所瞩目。关于&兰亭集序&的传说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句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在兰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内碑石上刻有&鹅池&两个草书大字。相传这两个字是王羲之手书,并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在家里养了一群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有趣的曲水流觞兰亭里还有曲水流觞亭、右军祠、墨池等建筑。觞亭面阔三间,面有围廊。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地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当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当时任右将军、会稽内史,因此人们常称他为王右军。祠内有许多碑刻,正中悬挂王羲之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祠内有一水池,称为&墨池&,据说当年王羲之用这池子的水蘸笔习书,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 “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习题详情
24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6.6%
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6分)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琊,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④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答案示例:&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广东汕头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6分)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6分)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6分)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琊,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④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____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不超过70字),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40字)。(6分)①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琊,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②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13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③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向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胡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④王羲之对书法造诣极深。《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它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____________”相似的习题。查看: 3814|回复: 12
转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千古谜团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4 编辑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的千古谜团
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金融网
& &&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中国文学和书法上的“双璧”,尤以“天下第一行书”之名声闻天下。很少有人知道,这件旷世之作曾经伴随它的主人在浙东的一座大山里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最后又从这里流入外人之手,从此开始了它扑朔迷离的传承。“天下第一行书”的故事,无疑为“浙东唐诗之路”增添了新的传奇……
& && &&&在浙江省新昌和嵊州交界,有一个叫王罕岭的地方,山上有两个分别称作外湾和里湾的小村,十来户人家,生活平静而恬淡。两村之间有一座很小的“眠牛湾水库”,水库边青山耸立,风景宜人,但一年里的大多数时候,这里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没有外人打扰,如老牛高卧、沉睡正酣。不过,对于新昌县一名中学教师袁伯初来说,这里却隐藏着一个千古的谜团,这个谜团吸引着他三番五次前来考察,时间长了,村民们都认识了这个戴着眼镜背着小包的中年男子。
& && &&&这个谜团,和王羲之有关。
& && &&&兰亭之会
& && &&&对王羲之这位书圣的生平,史书记载十分有限,但他召集的那次兰亭集会,千百年来却广为传颂,因为王羲之即兴创作、记录这次盛会的《兰亭集序》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人逾越的高峰。
& &&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三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和朋友们举行了一次修禊活动,地点选择在会稽境内的兰亭。所谓“修禊”,是古代一种消除污秽的祭祀活动,一般多在农历三月三日春光明媚之时,选择水边,一方面祭神,同时大家也洗洗手脚,据说可免除邪恶不祥。这项仪式始于西周,但逐渐从最初的祭神发展到了游春赏景、饮酒赋诗的踏青活动。
& && &&&兰亭雅集的参加者,据唐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有谢安、孙绰、支遁……还有王羲之的三个儿子共四十一人,众人饮酒赋诗作文,最后由已有几分酒意的王羲之执笔为之作序。王羲之轻拈鼠须笔、铺开蚕茧纸,用他最擅长的中锋行楷,洋洋洒洒28行、324字一挥而就。在这篇短文中,王羲之既描写了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抒写了与朋友相聚的欢欣,同时也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快然自足的情怀。文章理趣深远,沁人心脾,而书法更是遒媚劲健变化无穷,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如有神助。事后,王羲之将《兰亭集序》重写了几十幅,均自叹不如原本。
& && &&&兰亭集会两年之后,王羲之就把他在《兰亭集序》中抒发的人生哲学付诸实现——誓墓辞官,带着家眷退隐田园。但他到底退隐何处?《晋书》上没有记载,从而留下了一桩历史公案。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袁伯初老师,正是孜孜探求、试图破解这桩公案的人之一。
& && &&&自然,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原本,最初也是随着王羲之辞别了纷扰的庙堂,来到了一个清静的修养之地。那么,它和主人去了哪里呢?
& && &&&金庭之辩
& && &&&在《琅邪王氏宗谱》中记录了这样一篇碑文《石鼓山王右军祠堂碑文》,碑文中写道“王右军创金庭道院于厂岭”。“金庭山”在浙江嵊州,今天的嵊州金庭镇后厂村有金庭观,气势恢宏。因为地处平坦的河谷,公路从门前经过,便捷的交通吸引了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拜,如同圣地麦加。但这里是否就是王羲之晚年归隐修炼的金庭呢?还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 && &&&唐代有一个道人裴通,在公元808年三月的一天,和几名道友游览金庭洞天,写了一篇类似考察报告的文章,其中提到一座小香炉峰,“王羲之家于此山,书楼墨池旧制犹在”。当年李白“入剡寻王许”,应该是能够看到这些王氏遗迹的。宋朝高似孙在《剡录》中说:“去观东十五里,有大湖山,峰势入天,上有赤水,丹池,旧为右军宅……”这样,“赤水丹池”就成了王羲之故宅的一个特殊标志。由于年代久远,池水早已干涸,“赤水丹池”的独特景观很少有人见到。几年前,一直在这一××察的袁伯初在眠牛湾水库却有了重大发现。1979年建成的眠牛湾水库,正好把历史上记载的赤水流淌的山涧淹没,水库有一个出水的涵洞,袁伯初正是在连接涵洞出口的水渠中发现,水渠中因为水的流淌,积淀了一层赤色的垢。看守水库的村民还说,水库放水后,还可以看到库底都被染成了红色。距离水库不远的里湾村有古寺院遗址,遗址有大量的古代碎瓦,旁有千年古柏和古杉,村民们说,这里就是王羲之隐居的金庭宅院所在。
& && &&&王羲之的宅院究竟是在新昌的王罕岭,还是在嵊州的金庭观?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根据现有史籍记载,王羲之归隐的金庭幽深险峻,被称为道家第二十七洞天。可以肯定的是,笃信天师道的王羲之晚年就是在两县交界处的这几座大山之中潜心修炼、服食炼丹,而那幅让王羲之本人都无法超越的得意之作《兰亭集序》,一直伴随主人走到59岁的人生终点。罕岭香炉峰一带,大山绵延阻隔,溪流潺潺、树影婆娑,但山中的居民都不堪其静,纷纷迁出。也许只有王羲之这样超迈脱俗之人、“天下第一行书”这样的神品,才能和这天地造化融为一体并且清心自守吧?
& && &&&一脉相传
& && &&&王羲之谢世后,《兰亭集序》的流向就成了一个谜。王羲之有七子一女,究竟谁承担了保管传承的重任?历史一下变得模糊不清,直到七世孙智永和尚这里,《兰亭集序》传承的链条才连接起来。
& && &&&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所收录唐人何延之《兰亭记》的记载,《兰亭集序》自写成之后,王羲之自己十分宝爱,决意将其传之子孙。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侄子王孝宾(法号慧欣)一起出家,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常居永欣寺阁上临写《兰亭集序》,前后凡30年。毛笔笔头用坏就扔进大簏中,每个大簏的容量都在一石以上,居然装满了整整五大簏!智永曾书写真草二体《千字文》八百多本,分施于浙东地区的各个寺院,今天尚有墨迹原本传世。二人刚刚落发为僧时,都住于会稽的嘉祥寺,嘉祥寺据说就是当年王羲之的旧宅。后来,为了方便给王羲之扫墓,就移居到了永欣寺,并将王羲之的坟墓迁移到了山阴县西31里的兰渚山下。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因为智永、慧欣叔侄二人都落发为僧,就根据两人法号榜其寺为永欣寺。据何延之的记载,直到唐代,当年智永临书的阁楼还存在。
& && &&&智永禅师一直活了将近百岁才去世。临去世的时候,将《兰亭集序》墨迹传给了弟子辩才。辩才俗姓袁,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孙,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无不妙绝。得到《兰亭集序》后,十分珍视,密不示人,在自己居住的房间房梁上掏了一个暗龛,用来贮藏《兰亭集序》,对《兰亭集序》的宝重比之智永有过之而无不及。
& && &&&唐代初年,英明睿智的唐太宗十分崇拜南朝士族文化,尤其喜爱王羲之的书法。他诏令天下,几乎访摹网罗了所有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只有《兰亭集序》没有得到。不久,唐太宗得知《兰亭集序》墨迹可能藏在辩才处,就下诏让辩才将《兰亭集序》贡献出来。可辩才坚称没有,并说自己年轻时在侍候先师智永的时候确实见过《兰亭集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唐太宗不能强拿只能智取,于是,便有了一个极富戏剧色彩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本文转自:中国书法家园网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4 编辑
王羲之到底是哪年生的?绍兴两景点怎么介绍不一样
来源:星辰在线& &发布者:叶建良
  前天,绍兴葛女士在电话里说:我们这里有两个景点,上面有关王羲之的生卒介绍是不一样的。我儿子问我,王羲之到底是哪一年生的?他这么一问,还真把我给难住了。
  记者核实:葛女士的儿子叫王一楷,今年6岁半。
  前些天,葛女士一家去兰亭景区玩。走到右军祠里,他看了看王羲之的画像,突然冒出个问题:“王羲之到底是哪年生的,怎么这里的说法和名人广场上不一样呢?”
  “你有没有记错?”葛女士瞅了瞅画像,上面写着王羲之的生卒年是“321~379”。
  “没有,名人广场上的王羲之雕塑上写的是‘303~361’。”葛女士将信将疑,当天下午,她特地带着儿子去了趟名人广场——儿子一点都没说错。
  在名人广场上,竖了很多像王羲之、陆游等名人的雕塑,下面还配着文字介绍。去年,葛女士一家就住在这附近,当时,小一楷的爷爷常带孙子去逛。
  “可能去得多了,他就记住了。”葛女士说,她又问了几个名人的生卒年,儿子都答对了。
  小小年纪,怎么记性这么好呢?
  “他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葛女士说,4岁时,他就能记下很多电话号码,“我们要翻本子看,他随口就能报出来。”5岁时,儿子就会做两位数的加减法了。
  王羲之的生卒悬疑
  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的章剑深教授说,王羲之去世时59岁,这一点史书都有明确记载,现在没有什么争议。
  但有关其生卒目前还没有定论,现在比较公认的主要有三种说法,即“303-361”、“321-379”和“307-365”。在这3个不同的生卒纪年中,有一个共同点是,王羲之享年59岁。
  福建人民出版社的编审宋志坚曾撰文《王羲之生卒年考》,昨天,他说,王羲之到底生于何年卒于何年,可以在与其同时代人的比较中寻找答案——
  公元355年即永和十一年,王羲之不甘心位居王述之下,而辞去会稽内史之职。王羲之原与王述齐名。此前,他与他的儿子们说过:“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
  这话的意思是在责怪儿子们在仕途之上不如王坦之(王述的儿子)。
  王羲之有7个儿子,老大玄之早就不在人世,最小的是王献之,那年12岁。
  倘若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21年,他辞官时才34岁。假如他16岁就生儿育女,在辞官的那一年,玄之也不过18岁,能怪他们在仕途上不及坦之吗?
  而另外两种说法因为比较接近,所以很难甄别。
  王羲之如果生于公元303年,公元355年辞官时,他已有52岁;出生于公元307年,辞官时已有48岁。而这都合情合理。
  绍兴一墓碑  揭开王羲之生卒悬疑
  据新华社杭州日电 绍兴一文物爱好者收藏的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经过专家论证,揭开了王羲之的生卒悬疑——公元303-361年,享年59岁。
  这块墓碑刻有墓主人“升平二年戍午岁四月甲寅朔七日庚申薨”字样。升平二年即公元358年,专家从碑文得知,时年王羲之56岁,并且比其夫人郗璇多活了3年,王羲之的卒年就是公元361年,卒年扣除享年,王羲之的生年即为公元303年,与《辞海》中3个版本中的一个相同。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4 编辑
嵊州把王羲之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杭州日报
  农历三月初三,各地的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在绍兴,三月初三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挥就《兰亭序》的日子。今年的这个日子,第四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简单而不失隆重地拉开序幕,并且将“王羲之”三个字进行得很彻底。
  一本 影像
  由嵊州电视台主创的文化纪录片《王羲之》,在开幕式上进行了首映式。该纪录片从2003年就已经开始策划了,历时3年多,寻访大江南北8个省市,并邀请了对王羲之颇有研究的一批专家进行录制。
  “王羲之对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这部纪录片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越地生活文化底蕴,展示了王羲之生命历程和宏大的生命律动。它将是嵊州对外传播与交流文化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嵊州宣传部负责人如是说。
  纪录片《王羲之》分《千古书生》、《骨鲠人生》、《羲之遗风》三集。
  一种 朝拜
  据说,王羲之的出生地在临沂,成名地在绍兴,而归隐地则在嵊州金庭。据史料记载,东晋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王羲之称病弃官离郡,携妻带子,来到剡县(今嵊州)金庭,因其山水秀丽留驻于此,直至终老。“归隐地”金庭也由此闻名。
  金庭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拜谒,近几年,随着国际书法朝圣节知名度的提升,每年清明前后接待前来拜谒的国际友人数量逐年增长。今年至今为止,金庭就已经接待了5个大型团队的外国游客,最近一次一个日本团就有100多位书法爱好者。在本届朝圣节上,意大利书法爱好者马可先生将中国的书法称为“一种线形艺术”,并表示它深受爱好艺术的意大利人的喜爱。
  如今,嵊州政府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后裔聚居地华堂古村等景点连成一处书法朝圣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各地来朝拜的书法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
  一场 家宴
  据说王羲之的家宴在其族谱里便有记录,“羲之家宴”的主菜便是沿用古法炮制。虽说“羲之家宴”早在前年就已经开发了,不过当时只是在招待贵宾时摆上餐桌的。现在,投资了1000多万元的“羲之山庄”已经成形。只要游客愿意,你便能在这个山庄里吃到这样一顿别有风味的家宴。
  “羲之家宴”共有八道菜,为励志牛头、华堂灵鹅、右军扣肉、鲤跃龙门、书圣素肴等。山庄老板还专门请来了越剧演员,让游客边吃边在越剧的故乡领略戏曲魅力。据说,这个才开办不久的“羲之山庄”以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吸引了不少自驾游的游客。在此次朝圣节上,绍兴、嵊州、溪口三地浙东旅游联盟成立暨“浙东诗画之旅”自驾游首发仪式也在“羲之山庄”同时举行。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4 编辑
名人佚事:王羲之妙书春联
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中国春节网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3 编辑
王羲之摹本字字超百万,估价达到2400万港元
举报 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中国经济网
& && && &即将于下月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付拍的王羲之墨迹唐摹本《妹至帖》,一露面就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这件曾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的“扛鼎之作”,长25.3公分,宽5.3公分,共17字,而估价达到了2400万港元,可谓字字超百万。
& && &&&近几年,古代书法作品在拍场频频斩获高价。隋人《出师颂》在2003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的价格优先购得,《研山铭》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以2999万元拍得。极高的文化内涵注定这些作品必定成为重量级拍品。
& && &&&“书圣”摹本堪比真迹
& && &&&去年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最吸引人的当数《丧乱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三件收藏在日本的唐摹王羲之书法。《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它于1973年在日本的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初次公开面世,属于某位私人藏家的名家手鉴。所谓手鉴,是将历代名迹切割成行,收在册页里作为鉴定古代墨迹的比较资料。《妹至帖》曾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但所用纸张和书写技法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 &&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如今已无真迹流传。唐摹本是如今存世王羲之墨迹的最高境界,《妹至帖》也是目前王羲之存世唐摹本墨宝中唯一能在民间流通者。据佳士得拍卖行专家马成名先生介绍,《妹至帖》共17字,为草书,纸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此帖未见任何题款和收藏印记,更未被收入唐宋元明各朝名家著录。但从书法风格来看,原墨迹当属王羲之所书无疑。马成名强调,即将于香港佳士得拍卖的王羲之墨迹,可用“国宝重现”来形容。
& && &&&书法经典频创高价
& && &&&说到古代书法的市场行情,不能不提2004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赵孟瞓的《心经》,以191.2万美元成交,不仅在当时创下赵孟瞓作品拍卖的最高价,也使中国传统书法作品的价值在拍卖市场中更受关注。
& && &&&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之所以在此次秋拍中推出国宝级的《妹至帖》,看中的也是古代书法作品的拍卖“钱”景。在近年的拍卖纪录中,曾有隋人《出师颂》和宋米芾《研山铭》等几件为数不多的书法经典现身拍卖会。其中,隋人《出师颂》在2003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以2200万元的价格优先购得。而《研山铭》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以2999万元拍得。
& && &&&至于古代帝王的书法拍卖价格更是在近年飞上了天,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上推出了一套原本保存在先农坛的巨型乾隆皇帝书法册页《劭农纪典》,估价280万至350万元,最终以572万元的价格被一收藏家竞得。
& && &&&独创性是价值关键
& && &&&正是由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情有独钟,最终使得王羲之走上了“书圣”宝座。梁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历代皇帝都与王羲之及《兰亭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东晋以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导致了东晋以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以王羲之书法为正宗,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妹至帖》的拍卖能够引起市场如此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 && &&&与任何藏品一样,书法要判断其价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书法的艺术独创性和历史价值是其价值的关键,这也是古代书法投资的真谛。所有在书法史上堪称大师的书法家都有超越前人的独特创新,或因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变为典型,成为后人临摹学习的字帖,这些书法作品才有市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其投资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本帖最后由 丹青散人生 于
08:33 编辑
名人轶事:书法家王羲之与“鸭儿 来源:中国书法家园 发布者:新华网
& && &&&饺子是我国南北通食的一种食品,它又名粉角,饺饵,交子、扁食、馄饨等。据《通雅》一书中的《饮食》一节说,因为它是由浑氏、屯氏发明的,故转音取名“馄饨”。这种食品,早在三国时期,魏国人张揖所著《广雅》一书中就已提到,到了南北朝时就更已成为“天下通食”。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成为我国南北广大地区春节必备食品。明代的刘若愚编纂的拥宫史·火集》记载过年吃饺子情况时说:“五更起,饮椒柏酒,吃水点心那偏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卜一岁之吉。”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里描述道:“每届初—……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留面而食之,谓煮修悻,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很及宝石等藏于悻悻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年大吉。”由此可见,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为了一年交好运,这一食俗一直沿袭下来,据有关史料考证,饺子作为辞旧迎新的食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 && &&&这种食品,内包有馅,其形有半圆,状似元宝,有如相公帽,还有花牙饺子等形状,总之,经过一千多年来,人们的聪明才智,人们的双双巧手,把它制作得花样繁多,外形越来越精巧漂亮,味道也越来越可口,饺子按致熟工序分为蒸(饺)、煮(饺)、煎(饺)三类,而以陷心分则品种众多。如三鲜饺,猪、牛、羊、肉饺,素菜饺等等,也有一些地区用莅麦、养面等面粉作皮,称为莅面饺、养面饺。说实在话,包饺子还真是一门手艺呢。  
& && &&&相传东晋文人王羲之,最终成为大书法家,还和吃饺子有点关系呢。 王羲之(321-379,、一作 303-361),字逸少。琅耶临沂 (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贵族,幼时说话迟钝,年长始显其才。索性坦率,不拘礼节。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善写文章,所作《兰亭集序》,记述了他和谢安等42名士宴集山阴兰亭盛况,抒发志趣,文笔雅致,为后世传颂之名篇。精于书法,兼取众长,自辟新任,成为独立的新体。他的书法“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质卧凤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右军书成而魏晋之风尽”的称誉,被尊为“圣”。其子王献之,亦工书法,成就不减其父,人称“小圣”,父子并称“二王”。
& && &&&王羲之研习书法,也曾自满自足过,少年时代,他的书法已笔锋初露,震惊方圆百里。一时间赞市充耳,王素之也禁不住飘飘然起来。
& &&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幅对联,分外惹眼。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这幅对联的内容很有点儿气魄,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王羲之看罢,把嘴一撇,心里暗想:这两笔字也就只配在 这等小铺门前献丑!但他又一琢磨那幅对联的口气,心想,这里是什么人的买卖,竟如此狂妄!我倒要去看个究竟,领教领教。
& && &&&走进一看,只见店铺内矮墙旁设有一口开水大锅,包好的白面饺子,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而过, 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祸中,饺子铺的伙计,忙前忙后地招 呼着顾客。 王羲之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半斤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球精巧,好象浮水馆戏的鸭子,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一咬,顿时,香气扑鼻,鲜美溢口。不知不觉间,一盘饺子,全部下肚。
& && &&&饱餐后,王羲之心想,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幅对子的字写得太拙劣了,我何不乘机露一手,为他们另写一幅,也不辜负这顿美味。想到此,他便门店伙计:“请问你们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指了下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只见一位白发老太太端坐在面板前,一个人又包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瞬即成,动作异常娴熟。更令人称奇的是,饺子包好之后,老人便随手向矮墙那边抛去落入锅中。王羲之对此三获之惊叹不已,忙上前问道:“老人家,像您这么 深的功夫,需得多长时间?”老太太答道:“熟练需五十载,要深练需一生。”
& && &&&一听这话,王羲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般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于,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王羲之不问还好,一问倒使老人生起气来。她气鼓鼓地 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只是不好请呐。就说那个刚露了点脸儿的王羲之吧,都让人给捧上天了,说句实在话,他写字的那功夫,真远不如我这包饺子的功夫深呢!常言说的好,山外青山楼外楼,人人都应争上游,一次上游就骄傲,下回定诲人后头!老人一席话,说得王羲之面红耳赤,羞愧难当,恭恭敬敬地给老人写了一幅对联。
& && &&&从此,这家鸭儿饺子铺就挂上了王羲之书写的对联,买卖也越来越兴隆了。王羲之本人呢,倒更虚心更刻苦地习书练字了,后来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
王羲之传说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诸暨网 发布者:绍兴日报
& &&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共有18项名列其中。至此,我市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0项。
& && &&&据介绍,此次我市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五大类,他们分别为民间文学类的大禹传说、虞舜传说、王羲之传说;传统舞蹈类的狴犴龙舞;传统美术类的嵊州灰塑;传统技艺类的绍兴铜雕、绍兴锡器制作技艺、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青口皮纸制作技艺、乌金纸制作技艺、紫砂烧制技艺、乌篷船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的越医文化。
& && &&&此外,我市目前有25个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申报结果将于明年6月公布。
& && &&&民间文学类
& && &&&大禹传说“大禹传说”在越地民间口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历史文献记载,最早是在西周后期、春秋战国时期。禹姓姒,世称大禹,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创立者,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治水英雄。“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他公而忘私,克勤克俭的崇高品质和战天斗地的顽强苦干精神,均为后世传颂。
& && &&&“大禹传说”的内容主要涵盖:大禹生卒地的传说,大禹会稽鸟田的传说,大禹古迹的传说,大禹治水及神话传说,大禹大会诸侯于会稽的传说,大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的英雄”的传说,大禹与越乐、歌、舞、越文化相关的传说,大禹祭典的传说,大禹后裔姒姓世谱的传说,其他相关的传说等。
& && &&&虞舜传说虞舜位列中国古代“五帝”,他的道德人格和治国安邦的思想、业绩为历代所称颂。从民间传说到历代儒家经典和史书都有对虞舜的评述和记载。上虞是虞舜的故乡,至今在上浦至百官的曹娥江两岸,还有很多虞舜的遗迹,而这一带也是“虞舜传说”最早的发源地。上虞“虞舜传说”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虞舜的出生和出生地的传说,二是关于虞舜以孝道治家的传说和成人后艰苦创业的传说,三是执政后治国安邦的传说和与之有关的地名传说。
& && &&&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尽人皆知的“书圣”,因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成就而彪炳史册,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享有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王羲之传说”以历史人物王羲之的逸事趣闻为基础,以东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主要分为王羲之学作书法类、清真风流类、钟情山水类、爱国爱民类、蔑视权贵类等,其中有许多故事还是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典,如“入木三分”、“东床坦腹”等。流传最广的故事主要有:《题扇桥与躲婆弄》、《服狐得笔》、《“永”垂千古》等,现存篇目约200余篇。
& && &&&传统舞蹈类
& && &&&狴犴龙舞狴犴龙舞,又名“犴龙舞”,是上虞上浦镇冯浦村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舞蹈,主要流传在上虞上浦镇一带。狴犴龙舞就是在祭舜时表演的龙舞,因与虞舜有关而在这一带世代流传,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民间广场龙舞。
& && &&&南宋年间,冯姓迁居渔浦村(今冯浦村)。狴犴龙舞由始居的王、胡两姓传于冯姓,至今已有800余年。
& && &&&传统美术类
& && &&&嵊州灰塑灰塑又名堆灰,是从砖雕和泥塑两种技艺派生出来的一种室外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以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内容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多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的装饰之用。
& && &&&明清时期,是嵊州灰塑的辉煌期,当时村村有庙,族族有祠,再加上富有人家建造住宅,往往在门楼、照墙及漏窗中用灰塑装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庙宇殿堂正中屋脊两端的龙形吞脊兽,正脊中央的“福禄寿”三星人物装饰及排列在正脊上的“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文字。现城隍庙,崇仁的瞻山庙、玉山公祠,长乐的大新屋等均有留存。
& && &&&传统技艺类
& && &&&绍兴铜雕绍兴铜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绍兴就有青铜器的铸造和雕刻技术。到汉代,绍兴已是全国的铜镜铸造中心。唐时,越地铜镜远销海内外。至清末民国以后,绍兴铜锡加工、冶铁等小手工业十分发达,并在绍兴、杭州、宁波一带较为广泛的流传。
& && &&&绍兴铜雕做工精致,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与继承价值。绍兴铜雕的创作题材,大量取材于绍兴水乡的地理风貌及乡土风情,同当地民俗紧密联系,同当地生活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 && &&&绍兴锡器制作技艺作为绍兴特产之一的绍兴锡纸制品,工艺精湛,堪称一绝。绍兴解放前后,锡制的水壶、茶壶、香炉、烛台、茶叶罐等锡器制品已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绍兴锡器制品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还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传统越文化特色,锡器制品上镶嵌的各种人物、花鸟走兽等图案,反映了古越先民的传统习俗和理念。
& && &&&崇仁古村落营造技艺崇仁老台门,多建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民居建筑亦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结构采用了西式建筑风格,并自成一格。留存至今,区域面积达到30公顷,精华面积3公顷,均为清一色古建筑,无一现代杂处。古村落民居建筑布局合理,结构完备,目前保存完好的老台门有154处,宗祠10处,寺庙5处,茶亭、染坊、赌场、邮局、教堂、法院等近代建筑50余处,更有古井51口。
& && &&&嵊州城隍庙建筑技艺城隍庙是嵊州2000多座庙宇中的金字招牌,其建筑技艺集嵊州几千年木雕、砖雕、石雕和灰雕艺术之精华,汇中华庙宇建筑文化之神形,凸现轴对称、依山而立、高低呼应之特色。
& && &&&城隍庙位于嵊州市鹿胎山东南麓,清代建筑。城隍庙经过历朝来的悉心经营和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形成了具有宗教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建筑特色。
& && &&&绍兴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绍兴县是中国酱文化的重要代表地。“无绍不成酱”是对绍兴酱产业、酱文化集中兴旺的概括。绍兴的制酱业起于民间,据考证,魏晋时期就开始生产,至清代晚期达到鼎盛,有“天下酱业无人不说绍,九州之内司厨鲜有不知绍”一说。
& && &&&绍兴传统酱油名称有太油、头油、顶油、上油、市油等。母子酱油更是绍兴酱油中的珍品,始创于清康熙年间。该工艺以酱油代水酱饼为子,故名为母子酱油,它亦是绍兴名酒——善酿酒的“鼻祖”,比善酿酒的历史要早200多年。
& && &&&同山烧酒传统酿造技艺诸暨同山烧的烧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同山烧”是诸暨市同山、青山一带村民用高粱烧制的一种优质白酒。古称“秣秫烧”和“高粱烧”。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高粱烧”是当时山民进贡勾践的贡品。后同山镇建制后,便以其产地命名,更名为“同山烧”。
& && &&&“同山烧”历来是同山镇的一大特色农产品,它利用当地产的优质高粱和天然山泉水烧制而成,不仅口感醇良、香气四溢,常常适量饮用,还具有活血、养神、增劲、祛风及滋补功效。
& && &&&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清时,乌干菜被作为绍兴的“八大贡品”之一运往京城,其制作极为讲究,选料十分精良,而作为传统绍式名菜——干菜焖肉更是被誉为绍兴“第一菜”,先后载入《中国菜谱》、《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浙江条目、中国菜谱浙江卷等书籍。
& && &&&绍兴乌干菜制作与烹饪技艺是绍兴先民古老的生活习俗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其色褐里透红,香味浓郁,经久耐藏,蒸煮后油光乌黑,别具风味,是绍兴有名的地方特产,也是“绍兴三乌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 && &&&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发展迅速,其中以在当地乃至江浙一带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两大豆制品品牌——崧厦霉千张和谢塘五香豆腐干最为著名。
& && &&&霉千张产于崧厦镇,早在200多年前,崧厦镇上的一家名为“蔡万盛水作坊”开始生产霉千张。霉千张奇妙在于,闻霉臭,食而香醇,让人欲罢不能。迄今上虞市境内生产霉千张的水作坊多达500余家。
& && &&&谢塘镇的五香豆腐干以传统工艺制作而成,色呈棕红,味道醇美,略有甜味,是人们饮酒消闲的最佳食品之一。
& && &&&青口皮纸制作技艺青口杨氏皮纸的制作在诸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宋时,诸暨已盛产纸,枫桥设纸局。明清时,造纸业相当发达,其中以五泄青口纸为最佳。青口杨氏皮纸是一种在蔡伦造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造纸术。它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乾隆年间,是中国造纸史上民间造纸为数极少的珍贵遗存。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青口杨氏皮纸完全是利用自然资源,纯手工制作。该纸纸质洁白坚韧,细腻耐磨,防蛀,不易溶化,能长久保存,古时被选为状纸、家谱等重要文本用纸,也常用作窗帘纸、笠帽,好点的还可糊灯笼。解放前后用来制作雨伞,现还适合书法和工笔画。
& && &&&乌金纸制作技艺乌金纸是在400多年前,由一个叫魏良再的人发明而成,并且当时只有浙江才能制作,所以曾有“天下浙地有乌金纸”的说法。就我市来说,乌金纸的制作源在上虞市崧厦镇蔡林镇。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把一张普通的黄纸制成精良的乌金纸要经过三大环节、许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力大、心细、手轻、不能大意。乌金纸主要用于制作金、银、铝箔时的垫铺。
& && &&&紫砂烧制技艺嵊州市崇仁紫砂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深厚的陶文化背景,民间陶器的烧制技术历史久远。崇仁紫砂产品有茶具、花盆、酒具、餐具、文具等12个大类、1300余个花色品种,其中以茶具和花盆最为出名。
& && &&&乌篷船制作技艺绍兴素有“水乡泽国”之称,境内河湖密布,水道成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在旧时,人们在绍兴随处都可见到一条条穿梭在古桥下、古纤道旁和社戏台前的水上“的士”——乌篷船,它几乎成了绍兴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和乌毡帽、乌干菜并称为“绍兴三乌”。
& && &&&乌篷船的制作是一项地方性传统工艺,一般分为船体、船篷和桨橹三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船篷制作。以毛竹为材料的船篷制作好后,外部常用桐油、猪血、黑粉煎熬成的“黑油”涂抹,使整个船体达到乌黑透亮的效果,又可防止雨水渗漏,这就是乌篷。
& && &&&传统医药类
& && &&&越医文化“越医”肇始于春秋,兴起于东汉,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自发端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传承历史,它不但流传于绍兴市属全境,还辐射全国乃至海外华人居住地。“越医”是浙医的代
王羲之的故事 & && && && && && &&&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吃饺子
  一天,王羲之路过集市,见一家饺子铺门口,人声喧嚷,热闹非常。尤其是门旁的那两幅对联,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写着“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十个字,横匾上写的是“鸭儿饺子铺”。但是字却写得呆板无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罢,心中暗想:这样的赖字,也配写匾?又一琢磨:“经此过不去,知味且常来”。——好家伙!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买卖,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见铺内有口开水大锅,设在一道矮墙旁边。包好的白面饺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鸟,一个接一个地越墙飞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滚沸的大锅。一锅下满,不用招呼,“小鸟”就停飞了。等到这锅饺子煮好,捞完,“小鸟”又排队一样飞来,准确无误。
  王羲之十分惊奇,就顺手掏出一些散碎银两,要了一大碗饺子,然后坐下。这时他才发现,饺子个个玲珑精巧,好象浮水嬉戏的鸭儿,真是巧夺天工的奇货!他用筷子将饺子夹起,慢慢地送到嘴边,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清香扑鼻,鲜美满口。不知不觉间,把那一大碗饺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顿饱餐之后,王羲之对自己说:这鸭儿饺子果然不错!只是门口那副对联的字写得太差,与这美味饺子实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机会为他们另写一副对联,也不辜负我来此一场——想到这里,他便问店伙计:“请问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计用手指着矮墙说:“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墙后。”
  王羲之绕过矮墙,见一白发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个人擀饺子皮,又包饺子馅,转眼即成,动作麻利极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包完之后,白发老太婆便随手将饺子向矮墙那边抛去,鸭儿饺子便一个一个依次越墙而过。
  老人的高超技艺,使王羲之惊叹不止。他赶忙上前问道:“老人家,象您这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人答道:“不瞒你说,熟练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听了这话,王羲之沉默了一会,好象在品尝这句话的滋味。然后又问:“您的手艺这样高超,为什么门口的对子,不请人写得好一点呢?”
  老人气鼓鼓地说;“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请,只是不好请啊!有的人写字刚有了点名气,就眼睛向上,哪里肯为我们老百姓写字。其实,照我看,他们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这扔饺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听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羞愧难当。于是,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这位老人。& &&&(转)
#故事 浏览(73)评论转载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有那些传世了?
参考资料:提交回答取消
16:14 满意回答 传世作品有以下这些:
行书:《兰亭集序》、《平安帖》、《奉桔帖》;
草书:《十七帖》(这是一组法帖,大约20几幅)、《丧乱帖》、《得示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初月帖》、《妹至帖》、《寒切帖》;
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
当然,这些都不是真迹。
据说《兰亭序》的真迹被唐太宗作为陪葬品了,现在传下来的是唐人的双钩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与现代书写科学
[ 录入者:烟雨天涯 | 时间:
摘要:王羲之的书法理论与实践,使汉字通过毛笔书写走上了今体书写科学的高峰。王羲之不仅是汉字书写的领军人物,更是用笔科学的典范。他走过的书写发展道路,是汉字今体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汉字书法;实用书写;王羲之;书写科学;艺术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性标志,他的书法理论更是汉字实现今体化、走向书写科学的重要里程碑。本文拟通过中国书法的产生、汉字书写发展的历史认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评价其书写的科学价值。
一、中国书法的产生及汉字迈向今体书写的历史
1.汉字书法形成的基本条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表明,汉字的最初形象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字的最初形象一致,同属图画文字。但由于后来的文字革命,使西方的图画文字变成了以抽象符号拼写的表音文字,不再有与客观事物形象有关的表现特征了。然而,中国的汉字则由于两个主要原因,发展成了具有人类文字书写最高水平的书法:其一是中国人在促使图画文字实现它简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来没有背离象形、表意的基本属性;其二就是创造汉字书写美的工具毛笔的特殊作用。
2.汉字今体书写的萌芽表现。中国汉字真正走向书写的自觉时代是汉代以后开始的,汉代作为语言记录的汉字与体现汉字书写的书体,以及作为书写艺术的书法,三者分别有了各自的内涵。由于此前的篆体文字,虽然相比图画文字简化了许多,但在实用书写上仍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急需要通过革新书写技术去满足实用书写的需要。时至今天我们仍能通过汉代帛、简、牍上的书写墨迹,看到这一进步的突出成就。如“马王堆帛书”、“湖北张家山汉简”、“居延简牍”、“玉门花海汉简”、“大通木简”、“武威王杖诏令简册”,这些作品大都是汉代人们社会交流的手写笔墨实物,一一都突出着书家的真性情。其中最优秀的是建武三年的《居延误死马驹册》,人称“有张芝之狂,索靖之峻,开拓草书长河的源头”,是最早反映汉字草写的高水平作品。另外,还有同时期的“居延建武纪年简”,风格不同于章草,当代人称为草隶,奔逸放纵,激情洋溢。两简共14字,其中两“建”、两“武”、两“年”、两“三”等字用笔结字变化极其巧妙。篇末一个“年”字,末笔的一竖占去了大半行,既大气磅礴又妙趣横生,通篇气韵生动,简直就像今人的书写。凡此种种正是我们了解此后的张芝、索靖书法形成的珍贵史料。这些洋溢着书
写快乐的作品,其实本是民间或边塞驿站日常事务者的杂记,它们不仅有着卓越的今体书写表现,更要比我们以往用来标识汉代书写形象的汉隶碑铭的《乙瑛》《礼器》《袁博》等作品在时间上还要早120至180余年。如上述事实可知,汉代碑铭之外的民间的日用杂写等许多书写现象,已从实用的今体书写这一主流表现上走在了汉隶碑铭书写的前面,不仅为后来的张芝、索靖以至于两晋以来的今体楷书、行书、草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更为其树立了榜样。
3.三国两晋汉字今体书写自觉发展的历史。三国两晋时期,由于在西汉不久已出现了章草,晚汉又出现了行书和今草,使篆、隶、楷、行、草多枝开花的书写表现局面得以迅速形成。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汉字书写在造纸术与毛笔制造两大技术的影响下走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被史学家称作“中国周秦诸子以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们已清楚地认识到通过追求纸与毛笔质量来提高书写水平的作用。驾驭毛笔尖、齐、圆、健的属性,把握好书写用纸的品质,不仅对于保证书写质量十分重要,同时对于通过书写技巧表达书家精神世界,彰显书家个性与情感,更是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表现魅力。这不仅是学习书写的技术,更是探究书法艺术的科学。有关书法的种种问题一时间成了上层文人或民间书写爱好者交流的话题,以至于清谈、著书立说中有关书法的论述之多前所
未有。我们通过读史发现,从汉末的蔡邕以至魏钟
二、王羲之书法的产生与发展
1.王羲之所在社会的书法面貌。王羲之(303~361)生于西晋之末太安二年,他的主要书法活动在东晋升平五年(361)以前上至永和四年(348)的13年的岁月里。在世时前后有其父王导、叔父王廙、姨母卫铄、其弟王洽、王荟,其子徽之、献之等著名书家以及众多的朝野书佐人才构成了一个今体书写的社会群体,他们无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王羲之书法的形成乃至光大给予了支持。其传世作品可从王荟的草书《疖肿》,王徽之的行书《新月》,王献之的楷书《洛神赋》、行草书《鸭头丸》《廿九日》《十二月》及草书《中秋》《送梨》《鹅群》略见一斑。王的行草书《伯远》及不知名书家的行草书纸本的《王念卖驼券》等优秀作品和大量不知名书人的正书砖铭墓志等作品可了然其水平与精神。他们以其今体书写的强大阵容树立了晋书发展的主流形象。
2.王羲之书法形成的社会原因。王羲之是一位楷、行、草书全面发展的书家,其楷书作品有继承钟繇书风的《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等;行书有代表作品《兰亭》《姨母》《平安》《何如》《奉橘》《快雪》等;行草书有《行穰》《丧乱》《孔侍中》等;草书有《大道》《此事》《游目》《长风》《上虞》《远宦》《十七日》等代表作品,王羲之以其崭新的时代面目及远超前人的书法成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我们在认识王羲之今体楷、行、草书的实用价值及其艺术形象时,应当通过其社会原因认识和评价他的意义。这是因为王羲之在东晋有着一个以门阀政治集团需要所形成的强大的王氏家族,其父王导是晋高祖丞相。王羲之本人更是王氏家族一致推的集团利益的代表人物且至晋右将军的显贵地位。这对于实现他书法的最高地位无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晋政权偏安一方的经营环境更为王羲之从事文学艺术的专门研究提供了极其宽松的条件。在这个可以广开思想交流的社会中,探究玄学是文人们相互竞高的交际手段。王羲之本人及其家族均是世代相继的天师道徒。信道食丹盼望长生不死是当时人们高价追求的享受。为此所形成的文化在上层文人心灵深处竟是那样的蒙昧与玄妙,可求又不可至。人们受其意识支配为其相关所付出的努力可至于剔精抉微,且屡遭挫败而毫不叹悔。以此所形成的行为观念是王羲之这位持有道徒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之突出本领。王羲之从事汉字书写的创新追求是其少年时期早有的夙愿。术好专攻、业成所长。
因长期受成、康二帝之不重,他直将仕途难解国家“倒悬之急”的政治抱负,转变成了以“弃官”为汉字书法而奋斗的热衷追求。他便游前人书法名迹,以可歌可泣的作为给中国书法史树立了一位前所未有的“书圣”形象。
三、王羲之的成就表明:今体是汉字书写科学的必由之路
王羲之书法的历史成就,既体现在他为汉字实用书写的卓绝实践中,更体现在他为汉字用笔科学作出的前无古人的实践上。他还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汉字今体书写确立了内涵中国文化精神的完美形象。这里我们可从以下议题认识其价值。
1.实用书写的领军人物。汉字实用书写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观为客观标准向前发展的。我们今天看来这是现代书家于右任先生为他的标准草书所订立的原则。其实王羲之早在他的楷书、行书、草书中已实践了这一原则。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对“字形大小、平直、偃仰、振动”“,筋脉相连”,甚至“一波、一磔、一横、一戈、一牵、一放纵……”都从书写科学出发追
求审美的标准。以往我们在评价王羲之书法时,只注意了他的艺术追求而淡化了他的实用标准。我们今天仍能很容易地从他的楷书、行书、草书的字例与此前的张芝、索靖、钟繇及后来的王献之取得比较,其书写规律所体现的简易与可供他人教习的师范特点,实是无人可比的。在王羲之看来“,结构者谋略也”,他不满足汉代隶变字体结构形象和汉隶书体的书写技巧,积极探索今体书写科学,从造字原则出发追求汉字的今体结构。以其假借、通假、改易、
2.用笔科学与结字规律研究的典范。在王羲之看来“,用笔者刀矟也”。汉字书写用笔由王羲之通过实用追求已走向了最高点。他以无白的笔法实现了中锋用笔、侧锋取势;精于使转、严于提按;有藏有露、藏露结合;有方有圆、方圆兼备;悬针垂露、“万岁古藤”;折剑、折钗以及顿、提、波转、应接等,既严守规范,准确把握结字规律,服务于写实记事,又追求“意在笔前”,彰显书家情怀,努力实践深涵表意的书写艺术理念。王羲之在其所著的《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二章》《用笔赋》等书法著作中对其思想与科学理念均有论述。其中对于楷书、行书、草书、八分结构的认识,对章草与隶书关系的分析对实现结字平正与偃仰、欹侧的对立统一关系,对字形大小与笔画长短的取舍,更以“创临”、“启心”、“视形”“、说点”“、处戈”、“健壮”等诸多篇幅作了专论。这些重要论述都是指导我们今天认识、学习和研究汉字书写的科学方法。
3.汉字书写的科学与书法艺术的里程碑。在王羲之前的汉字书写发展,由于与社会、科技及书家专研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使其走过了极漫长的发展岁月。距创造这一科学体系的华夏智者的书写自觉目标,虽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是王羲之这一领军人物的不懈奋斗与同时代书家的共同努力,使之最终走向了峰巅。字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汉字今体楷书、行书形象的定立及实用记录奠定了基础。是王羲之的书写召唤着人们快步走入书写技术大开发、大发展的时代。汉字从文字表达为主的历史走进了以充分彰显书写功能、又积极实践艺术审美表达的历程。在这个汉字书写的自觉时代里,特别是今体草书的历史性突破,使其以完美的书法艺
术形象走上了中国艺术殿堂的最高位置。书法家为追求汉字书写所表现的执著与狂热,是汉字对自身遵循书写规律所创造的语言载体与神奇的意象表现的讴歌和赞美;以其对汉字实用书写的有限表达与审美感受的无限拥有,带给创作者与接受者以精神享受;以创造者的快乐书写与接受者的心灵享受共同创造了一个惟有通过汉字才能领悟、而又不可能穷尽领悟的奥秘世界。
纵观汉字书写走过的历程,我们还发现,在王羲之身后300余年,又由唐人将其用之于实用书写创新与艺术开发的实践之中,并使其更有了光大。我们应该知道这是汉字书写科学发展必然的结果。此后,有的汉字书写速度远不在西方文字书写之下,这在王羲之时代已成了定势。且汉字的表意功能却更在西方文字之上。这正是汉字实用与审美并存之所在。它不仅富有中国道家的哲学理念,蕴存中国儒家的中庸之美,更内涵着佛家的彻悟追求。欲求其有当善其无,欲通其妙当会其玄,欲谙彻悟当安空寂。所谓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色更俱图画之美丽。中国汉字书是一门只有博学才能成就的大艺术,更是一份令人向往的事业。所谓“初谓未及,中则
过之,后乃会通,会通之际”,方有“人书俱老”之境界。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羲之练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