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没有中国造纸术早期用途 怎么记录早期历史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负责工程施工图会审、项目进度的控制、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与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保持友好合作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东西之间的中国造纸术问题意识与研究综述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东西之间的中国造纸术问题意识与研究综述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2:55:4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东西之间的中国造纸术问题意识与研究综述
官方公共微信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227|回复: 9
牵强不?关于“中国造纸术对欧洲的影响”的一点思索
中级战友, 积分 2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 积分
K币2600 元
在线时间1127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 积分
K币2600 元
QQ截图37.png (34.81 KB, 下载次数: 5)
16:36 上传
不可否认造纸术及指南针是中国发明的,楼主也是坚定的爱国主义好骚年,这2点大家勿执着于此。
但是窃以为,中国造纸术和指南针的确比欧洲早。但是不代表这两样东西不传入欧洲的话,欧洲造不出来。此其一。
其二,印刷术(中间略去一系列过程)推论出的结果是: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
这话说得太大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都感到汗颜。
指南针(中间略去一系列过程)推论出的结果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条件。。。
这话又夸大了,新航路的开辟,乃是人文主义的奋斗精神,指南针是辅助手段,
或许真对新航路开辟有帮助,但是把两者摆到一起,不能够平起平坐,构成对等的因果关系。不足以让人信服。
这就好比说:因为10年前的某一天我吃了一顿及其丰盛的肉,所以造成了我今天1米8的个子。。。
吃肉确实有助于长个子,但不是一顿就可以了。10年前的那顿肉和我1米8的个子是不对等的。(但是两者确实是关联的)
作为历史研究,没有从一个客观角度去研究问题,而是时时不忘强调自己“辉煌的”过去,给自己脸上贴金。
我们和“宇宙都是韩国的”的韩国人有什么区别?
楼主在阅读世界史六卷本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字眼:
“活字印刷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产生了。。。云云。”“虽然西方史学界对此尚未承认”(大意如此,全凭记忆)
这样的字眼我觉得特别刺眼,世界史六卷本的权威性也大打折扣了,我们学的教材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史观吗?
人家比我们强,我们应客观地看到,并思索其中的原因,
而不是一味强调“我过去比你优秀”。
个人愚见,表述不全,往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旦你拥有自己的立场,你便陷入了主观。
中级战友, 积分 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68 积分
在线时间139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68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68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1 积分
在线时间11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1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3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1 积分
写这些书的人都想做御用文人,思想迂腐的不行。这些观点一笑置之。
一般战友, 积分 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 积分
在线时间3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 积分
一般战友, 积分 1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311 积分
如果不是传过去,他们还真不一定造出来。特别是造纸术。你的假设就不对。还有这几个发明的影响确实非常深远。
高级战友, 积分 32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45 积分
K币3055 元
在线时间177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2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45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2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45 积分
K币3055 元
本帖最后由 司马两迁 于
17:18 编辑
有些人为了论证中国古来远胜于西方,硬要夸大中国古代的辉煌及其对西方影响的程度,这是自大、狭隘、偏激,最极端的还不是你举的这些,是康乾和近代都有的西学中源说;但是,若出于民族自强心态,在承认中国近几百年来不如西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往前推,说中国自古都不如西方,最极端的学说就是中学西源说、全盘西化论,其狭隘、偏激是一样的,只不过由自大变为自卑。或者自大自卑本来就是一回事。
楼主大概属于后者。
真正应有的态度是不持成见,只看证据和论证。夸大中国影响的还有比如汉击匈奴、匈奴远徙欧洲的连锁反应说,持此说的中国学者就不说了,西方学者主要在中西关系史领域,但西方古典学界早据古典著作将此说的关键证据批得完全站不住脚,比如马塞林努斯所记匈人根本不是匈奴,所以此说在西方主流学界早已被抛弃。西人东来故事比如甘肃永昌罗马城故事,更是胡说八道,论者对关键证据如《汉书》的解读如同儿戏,现在当地ZF为发展旅游经济却仍在鼓吹。但你说的这几条,就中学西传过程来说,证据链条却是比较可靠的的,比如《通典》所录杜环《经行记》记载751年有造纸工匠年被阿拉伯人俘虏。当然不是说没了中国技术西传欧洲人就造不出来这些,文化交流这东西不是一条线一根筋,是有中学西传这么个事情存在的,这跟其他渊源如何还可另说。但就对欧洲的影响来说,有肯定是有的,但你提到的那些评价肯定又是夸大的。而你只需挤掉这些不实之处即可,在没有对其证据链条进行细致探讨的前提下,却将这些事情全盘否认,你凭的是什么?非此即彼地阵垒森严地,那是学术义和团。
新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6 积分
其实我是怀疑中国的造纸术和欧洲的造纸术完全不是一会才到这网页的。看欧洲一层层的历史文献中国的书全烂了。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
中级战友, 积分 7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0 积分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0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79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0 积分
huangyuex 发表于
其实我是怀疑中国的造纸术和欧洲的造纸术完全不是一会才到这网页的。看欧洲一层层的历史文献中国的书全烂了 ...
那一段话你会怎么写。吴齐书上的
中级战友, 积分 2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1 积分
K币2429 元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1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24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1 积分
K币2429 元
楼主的比喻并不恰当,不应该是“十年前吃了一顿肉”,而是“教会了他们从生吃肉改为吃熟食”这样的程度的转变
开国大老, 积分 105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73 积分
K币6588 元
在线时间33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开国大老, 积分 105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73 积分
开国大老, 积分 105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73 积分
K币6588 元
(⊙o⊙)…何必批评网上小伙伴间非正式的交流呢{:3_99:}
中级战友, 积分 1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5 积分
K币1073 元
在线时间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5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0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915 积分
K币1073 元
新航路的开辟,乃是人文主义的奋斗精神。。。。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造纸术 发展-造纸术的发展与历史 _汇潮装饰网
您当前位置:
造纸术 发展
造纸术 发展
!!!!!要快!!!!
泥金、罗纹,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 公元十二世纪、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澄心堂纸”等,自然臭烂。取出入臼、研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公元六世纪的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在阿拉伯(古时称“大食”)的报达(今伊拉克的巴格达)、大马色(今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和撒马尔罕等地组织第一批造纸工场的时候,还是我国造纸工人亲自传授技术以后兴建的。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纸,用破布做原料。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不容易处理。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这一时期里。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元明后继续发行、黄蜀葵等浸出液,使纸浆均匀,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 造纸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人日本,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再制浆造纸,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 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上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 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从技术上看,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 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消耗量也特别大,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 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楮皮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人釜上蒸煮。到十六世纪,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春成泥面状,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多用植物粘液做“纸药”。竹纸应该起源干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并且行销干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泥金银加绘,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还有水纹纸和各种艺术加工纸。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欧洲最先在西班牙和法国设立了纸厂,十三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用灰水淋下,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洽白,这样十多天,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采用的是我国的技术和设备。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八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
记述翔实可信,没有一点神秘或传奇的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纸的问世,他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西方超过了中国、蜡板、铜、铅、麻布和兽皮、羊皮等等,几百年内就赶上了西方。(当然西方的政治分裂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就整个发展来看却是微不足道的。中国在第四世纪虽然不如西方那么统一,但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步。)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西方发展得比较慢。中国人总是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 蔡伦-人物评价
把蔡伦和古腾堡列入世界上曾出现过的最有影响的十位人物当中妥当吗,文字记录下来。在我国商朝时,但是如果没有低廉丰富的印刷材料,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 纸的发明家蔡伦的名字也许鲜为人知,中国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得不到普及。与他的重大发明相比,不久撒马尔罕和巴格达都有了造纸业。造纸技术逐渐传遍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印刷机也确是无矢之弓。 那么哪个人的名次应该排得高些,蔡伦还是古腾堡呢。
有关蔡伦的生平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使他名利双收。但是由于后来他参与了宫廷政变?为了充分认识纸和印刷术的重要性。但是蔡伦对纸的发明,中国文化一直不如西方文化先进,但在公元后的一千年间,其理由如下。中国人总是把纸的发明归功于蔡伦。12世纪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造纸技术。纸的使用逐渐广泛起来,而且需要有天赋的个人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在中国皇宫当过官吏,约在105年他把纸的样品呈献给皇帝。中国有关蔡伦发明的记载出现在汉朝正式的史书中,还提到皇帝对他的发明不胜喜悦,因而对他加以擢升提拔,但是仅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为什么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在蔡伦之前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西方世界有纸莎草纸,虽然这种材料有其缺陷,有些大部头的百科全书里甚至没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实际纸的用途之广使人出乎意料。目前制造的纸张有很大的百分比不是作为印刷材料,这两种纸就是经过特殊加工的羊皮和小牛皮在没有发明纸以前,古腾堡发明现代印刷术后。实际上把蔡伦排得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发明家还有另一个原因,书和其他文字材料造价低廉,产量巨大,有必要比较一下中西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的史书中提到他是个太监。当然中东农业和书写实际上比中国起步早些,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今天纸的使用非常普遍是不言而喻的,他的名字在标准的历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由于纸的重要性显而易知,所以有关蔡伦史料的缺乏会使人们认为他这个人物是纯属虚构。但是经过仔细研究就清楚地说明蔡伦确有其人,他使用的造纸技术基本上沿用至今(不包括1800年前后实行的机械化)。要是没有印刷机,一个名叫约翰•古腾堡的天才发明了一种可以大规模印刷书的技术,所以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显然发明一种造纸技术是相当难的。但是由于后来他参与了宫廷政变,因而一跌不振,那么他就得同意这样的结论:蔡伦和古腾堡是历史上中心人物之二:蔡伦一被革职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装;纸取代了希腊人,中国的成就则超过了西方,就堪与中国平起平坐。有的史书中叙述道:蔡伦一被革职就穿上最漂亮的服装,喝下致命的毒药。公元二世纪纸在中国就有了广泛的作用,不到几百年时间中国人就向亚洲其他一些地区出口纸。在很长的时期里,他们对造纸术保密。缺乏适当的书写材料是中国文化进步的一种极大的障碍。中国学者需要用车随行带上在我们看来是可怜的几本书,因而一跌不振。有的史书中叙述道,完全改变了这种状况:(1)纸除了作书写材料外,还有许多其它用途。根据许多标准来看,七、八世纪中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最为先进。但是在15世纪后,因而......行业分析/造纸
&据《中国造纸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统计,2010年,造纸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46家,同比增长2.10%;工业总产值达到324.91亿元,同比增长38.00%;实现销售收入317.49亿元,同比增长40.71%;实现利润总额21.53亿元。&国内多数造纸企业的特种纸原料大部分依赖进口。2010年,智利强震影响了全球8%的商品浆供应和我国14%的木浆进口,加上造纸强国的罢工,引发了国际特种纸价格大幅上涨,收紧库存。&预计这种紧缩局面短期内不会扭转。中长期看,造纸价格走势上涨概率还是较大。据前瞻网测算,年,国内有意向投产的造纸产能达到4600万吨,预计新增1130万吨阔叶浆需求,380万吨针叶浆需求。而年间,阔叶浆新增产能达到1400万吨,针叶浆为150万吨,但是在年期间,新增的木浆线不多,大部分在2013年后投产。因此,年内造纸大趋势是上涨的。[3]&国际造纸价格保持高位对国内造纸行业产生了微妙影响。在进口原料成本压力下,自制浆比例高的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些中小造纸企业则会因产能落后遭淘汰。所以,造纸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可以考虑增加对纸浆行业的投资,那样利于控制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进入21世纪,经济与产业增长乏力,造纸行业面临下行。在2013年第一季度,25家造纸行业上市公司累计净利润出现近2009年来首次,亏损额达1500万元,产品差异导致大公司业绩分化加剧。2013年造纸企业要增加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资,抓紧产业升级机会,预计今年的造纸行业的总体盈利前景仍较为乐观。传统纸铜版纸业务亏损较大,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乎没有新的需求领域出现,行业产品结构拐点已经到来。扩大上游和下游产业链,已成为许多造纸企业公司的必然选择。造纸造纸&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成就。指用纸浆或其他原料(如矿渣棉、等)悬浮在流体中的,经过造纸机或其他设备成型,或手工而成的纸及纸板的制造活动。 &&&&&&&
纸的作用/造纸
纸是用以、、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我国已经有了麻质纤维纸。质在粗糙,且数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造纸术的发明/造纸
公元105年,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东汉的许慎在他编写中国第一部条理清楚、体系分明的字典里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这句说话见当时的纸主要是用绢丝类物品制成,与现在意义上的纸是完全不同的。纸的发明、发展及传播也是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公元105年发明造纸后, 造纸术就从河南向经济文化发达的其它地区传播。蔡伦被封到陕西洋县为龙亭侯,造纸术就传到汉中地区并逐渐传向四川。据蔡伦家乡湖南耒阳的民间传说,蔡伦生 前也向家乡传授过造纸术。东汉末年山东造纸也比较发达,出过东莱县(今)的造纸能手左伯。另外,纸和藻饰书通过丝绸之路也先后传向 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晋代开始,我国书画名家辈出,大大促进了书画用纸的发展。如东晋书法家,在他父子时期书画用纸大有提高。晋与南北朝的书写纸抄经纸为麻和楮皮制造,纸面已敷用淀粉与白色矿物涂料并进行研光。隋代统一南北后,唐、宋继承与发展了数百年造纸的成就,并开辟了唐、宋我过手工造纸的全盛时期:唐代书画与佛教盛行,使纸的需求剧增,造纸的原料扩大 到用藤和桑皮等。书画纸还用硝煮成涂料涂布后再经打蜡,最后用粗布或石块等砑光。写经纸还用黄檗染成黄色以避蠹。北宋时安徽已采用日晒夜收的办法 漂白麻纤维以制纸,抄出的生纸光滑莹白,耐久性好。南宋时我国南方已盛产竹纸,王安石、苏东坡等都喜欢用竹纸写字,认为竹纸墨色鲜亮,笔锋明快,当时受到 许多文人墨客的仿效,从而促进了竹纸的发展。宋代不但盛产竹纸,而且开始用稻、麦草造纸。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记载了浙江人以麦、稻杆做纸浆及与油藤 配用造纸。&&&&到了明代,我国用竹子造纸的技术(指手工)已臻完善,该时代著的系统叙述了用竹子造纸的生产过程,并附有生产设备与操作过程的插图。该书已译成日、法、英文传人日本与欧洲,是我国系统记述造纸工艺的最早著作。&&&&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到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造纸的原理/造纸
古代造纸步骤造纸生产分为制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丝流浅解纤维是构成一般纸张最基本物质,同时这种纤维必须是植物性。有些利用羊毛、蚕丝等动物性纤维所制成薄片物,虽俱有种种纸张功能和特性,也不能称为“纸”;使用化学聚合物纤维所制作完成纸片,也只能称为合成纸。现代造纸造纸另外一个要件是纤维打浆叩解,利用搅刀及大马力,使植物纤维分叉破碎,再抄制成纸匹俱有较大结合力,不像光洁丝状纤维容易滑脱;另外在打浆后所产生碎屑及糊状物,在抄纸时有填塞孔隙及黏结纸匹功用。古时候或现代手抄纸,利用框架竹在纸浆中筛取纸浆里的漂浮,由于筛取动作有前后短边及左右长边筛动,所以手抄纸纤维可以非常均匀呈各种方向自由排列,没有产生本文所说丝流问题。再则现代化无水干式造纸法,使用空气散布并以胶合方式制造纸张,其纤维也是呈现自由状排列,也是没有丝流方向。湿式机械抄纸,不论老式圆网机、单网机、双网机,可以用很稀薄约1%左右纸浆,由头箱流布在抄纸网面后,抄网呈现水平或斜升式运动,会使纤维呈现顺着抄纸网运动方向直列,原理一如江水快速流动下,若无其他扰动,浮木自然顺水流方向排列居多,较少斜向或横向流动,以减少,所以在抄纸网上的稀薄纸浆内纤维,在水份未流失前因抄网前进造成流速单向作用,纤维大多形成平行流动方向排列,因此形成了将来机械造纸“丝流”排列原因。纸张的丝流对纸张种种“性”、“状”有很大的,如抗撕裂力、卷曲、伸长度、缩收性及加工折纸,书籍挺度和翻开适性等等,都有绝对影响,像商标纸丝流要平行出身,才能使自动包装机顺利作业。但是纸张丝流的重要性鲜少受重视,并非一件印刷工程企画上的好事。
造纸术的流传/造纸
我国在发明造纸以后,起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外传。造纸&&&&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英国;16世纪传入、荷兰;17世纪传到;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针对企图否定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造纸的发明国的歪风,至22日在马尔梅迪举行的国际造纸历史协会第20届代表大会一致认定,蔡伦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造纸的发明国。据地方史志编委会石建厚同志考证。位于洛阳汉魏故城近郊的缑氏(今本魏书注:“纸氏”作“缑氏”,马涧河流经缑氏那一段河流古时为“造纸河”,沿岸原有“造纸河碑刻”,借已失损。
相关文献/造纸
据史书记载:汉和帝曾到缑氏巡视过,有可能是参观这里的造纸作坊)和纸庄(现分前纸庄和后纸庄,位于洛阳汉魏故城东约2000米,面临洛河)很可能是汉代造纸作坊所在地。这两个地方,附近有造纸需要的优越的地理环境,有比较丰富的造纸(如麻、楮林等)。
古代造纸方法/造纸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1. 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4. 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5. 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 &&&&造纸 6. 透火&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现代造纸方法/造纸
造纸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1.制浆的过程 制浆为造纸的第一步,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不过随着森林资源的匮乏, 现在一般都开始采用废纸脱墨制浆,废纸脱墨制浆主要降低生产成本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2.抄纸浆料的制备过程& 浆料的制备时抄纸的的前提,一般从制浆车间来的粗浆经过打浆,磨浆达到一定的扣解度以保证抄纸工段的正常运行。磨完的浆还要经过除渣,筛选,洗涤等工段来除去浆料里面的含有的轻重杂质,筛选完的浆在配浆池里进行配料,纸张的质量和浆料的配料有重要的关系。最后将配好的浆稀释到一定得浓度,保证纸张正常抄造。&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3.抄造过程 抄纸部门的主要工作为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a.网 部&脱水& 使纸料从流浆箱以一定得速度喷射到聚酯网上并均匀的分布和交织,以及脱水成型。&&&&&&b.压榨部 将网面移开的湿纸引到一附有毛布的二个压榨辊间,压榨辊的压挤和毛布的吸水作用,将湿纸作进一步的脱水,使得湿纸页的纤维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减少,增加纤维间的结合力,从而增加强度。&&&&&&&c.干燥& 由于经过压榨后的湿纸,其含水量仍高达53 - 60%,此时已无法再利用机械力来压除水分,故进过一系列旋转地蒸汽烘缸(直径1500mm或1800mm),将水蒸发掉并通过排风将水汽带走。&&&&d.压光& 多数纸张进行压光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光滑的印刷表面。&& &e.卷取&干燥与压光后,纸张成品必须为随后的机外加工集&卷成一个适当的形式。通常纸机配备一个圆筒式卷纸机。&&&&f。复卷:一词本意是指为了进一步加工,将制成的纸幅型产品改变成卷筒型。
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造纸
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物品,无论读书、看报,或是写字、作画,都得和纸接触。在工业、和国防工业生产中,也离不开纸。今天,如果没有纸,那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纸在交流思想、传播文化、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方面,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和材料。回顾历史,这种重要物质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最初的纸是作为新型的书写记事材料而出现的。在纸没有发明以前,我国记录事物多靠龟甲、兽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之类。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实物资料,本世纪以来不断出土;到的竹简、木牍和帛书、帛画,近年来也有大量出土实物。但是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使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廉价易得的新型书写材料。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发明了用麻绳头、破布、旧鱼网等废旧麻料制成植物纤维纸。造纸关于造纸术的起源,过去多是沿用公元五世纪的历史家范晔(398 —445)在《后汉书·蔡伦传》中的说法,认为纸是东汉的宦官蔡伦(62—121)于汉和帝永元十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但是本世纪以来的考古发掘实践动摇了蔡伦发明纸的说法。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中出土了公元前一世纪的,比蔡伦早了一个多世纪。1957年西安市东郊的灞桥再次出土了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初期古纸。经笔者对这纸的分析化验,确认它主要由大麻和少量苎麻的纤维所制成。继这之后,1973年在居延的汉代金关遗址、1978年在陕西省扶风中颜村的汉代窖藏中,也分别出土了西汉时的麻纸。值得指出的是,1986年甘肃天水市附近的放马滩古墓葬中更出土西汉初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79年到前141年)的绘有地图的麻纸,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1990年冬在教煌甜水井西汉邮驿遗址中发掘出三十多张麻纸,其中三张纸上写有文字。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而且当时造出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但是早期的西汉麻纸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到了公元二世纪,在东汉宫廷中任尚方令的蔡伦,凭借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监制并且组织生产了一批良纸,于永元十七年献给朝廷,从此造纸术在国内推广起来。同时,东汉还进而用树皮特别是楮皮造纸,扩大了原料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说,蔡伦在历史上是作为良纸的监制者和推广者的身份出现的,这些活动在客观上对造纸术的发展有利,因此他的作用不应该完全抹杀。汉代麻纸制造过程,根据我们的实验研究,大体上是把麻头、破布等原料先用水浸,使它润胀,再用斧头切碎,用水洗涤。然后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浸透并且蒸煮,这可以说是后世碱法化学制浆过程的滥觞。通过碱液蒸煮,原料中的木素、果胶、色素、油脂等杂质进一步被除去,用清水漂洗后,就加以舂捣。捣碎后的细纤维用水配成悬浮的浆液,再用漏水的纸模捞取纸浆,经脱水、干燥后就成纸张。如果纸表皱涩,还要砑光,方能书写。汉代劳动人民用简单平常的设备,从纺织废料中用化学和机械加工方法使纤维原料更生,制成植物纤维纸,在化学史和工艺史上的确是件值得大书的一项成就。这里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用化学方法把纤维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分去掉,再用强力舂捣使纯纤维素大分子被切短和分丝。二是设计出一种多孔的平面筛,使纸浆能在筛面上滞流,把大部分水滤出后,含少量水的纤维便留在筛面上,再经干燥脱水,就构成一张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纸。这种平面筛就是抄纸器,是现代长网和的原始雏型。从敦煌石室和新疆沙碛出土的这一时期所造出的古纸来看,纸质纤维交结匀细,外观洁白,表面平滑,可谓“妍妙辉光”。公元六世纪的还在中,专门有两篇记载了造纸原料楮皮的处理和染黄纸的技术。同时,造纸术传到我国近邻朝鲜和越南,这是造纸术外传的开始。公元六到十世纪的隋唐五代时期,我国除麻纸、、桑皮纸、藤纸外,还出现了檀皮纸、瑞香皮纸、稻麦秆纸和新式的竹纸。在南方产竹地区,竹材资源丰富,因此竹纸得到迅速发展。关于竹纸的起源,先前有人认为开始于晋代,但是缺乏足够的文献和实物证据。从技术上看,竹纸应该在皮纸技术获得相当发展以后,才能出现,因为竹料是茎秆纤维,比较坚硬,不容易处理,在晋代不太可能出现竹纸。竹纸应该起源于唐以后,而在唐宋之际有比较大的发展。欧洲要到十八世纪才有竹纸。这一时期的产纸地区遍及南北各地。由于雕板印刷术的发明,兴起了印书业,这就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纸的产量、质量都有提高,价格也不断下降,各种纸制品普及于民间日常生活中。名贵的纸中有唐代的“硬黄”、五代的 “澄心堂纸”等,还有和各种艺术加工纸。唐代的绘画艺术作品已经有不少纸本的,正反映出造纸技术的提高。在公元十到十八世纪的宋元和明清时期,楮纸、桑皮纸等皮纸和竹纸特别盛行,消耗量也特别大。造纸用的竹帘多用细密竹条,这就要求纸的打浆度必须相当高,而造出的纸也必然很细密匀称。先前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到宋代以后粘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这一时期里,有关造纸的著作也不断出现。如宋代苏易简的《纸谱》、元代费著的《纸笺谱》、明代王宗沐的《楮书》,尤其是明代的《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造纸技术都有不少记载。而《天工开物》第十三卷《杀青》中关于竹纸和皮纸的记载,可以说是具有总结性的叙述。书中还附有造纸操作图,是当时世界上关于造纸的最详尽的记载。造纸&
以竹纸为例,《天工开物》中指出:在芒种前后登山砍竹,截断五七尺长,在塘水中浸沤一百天,加工捶洗以后,脱去粗壳和青皮。再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放在楻桶中蒸煮八昼夜,歇火一日,取出竹料用清水漂洗,更用柴灰(草木灰水)浆过,再入釜上蒸煮,用灰水淋下,这样十多天,自然臭烂。取出入臼,舂成泥面状,再制浆造& 纸。这些记载,和后来的民间土法造竹纸过程大体相同。造纸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八世纪中叶经中亚传到阿拉伯。在阿拉伯(古时称“大食”)的报达(今伊拉克的)、大马色(今的大马士革)和撒马尔罕等地组织第一批造纸工场的时候,还是我国造纸工人亲自传授技术以后兴建的。阿拉伯最初造的麻纸,用破布做原料,采用的是我国的技术和设备。阿拉伯纸大批生产以后,就不断向欧洲各国输出,于是造纸术也随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公元十二世纪,欧洲最先在和法国设立了纸厂,十三世纪在意大利和德国也相继设厂造纸。到十六世纪,纸张已经流行于全欧洲,终于彻底取代了传统的羊皮和埃及纸莎草纸等,此后纸便逐步流传到全世界。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的两千年间,我国造纸术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古代在造纸的技术、设备、加工等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艺体系。现代造纸工业的各个主要技术环节,都能从我国古代造纸术中找到最初的发展形式。世界各国沿用我国传统方法造纸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 &纸浆占造纸成本的60%以上,因此纸浆价格变化决定造纸业成本压力的走势。我国造纸原料主要分为木浆、废纸浆及非木浆。此外,煤电能源也是构成造纸行业成本的要素之一。(一)林纸一体化工程推进 &&&原料林基地被称为造纸企业的第一车间,纸业供给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从2011年开始,用5年时间,继续完成《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配套500万公顷林(竹)原料基地的目标任务,木浆比重将由22%提高到24.3%,其中国产木浆比重由8.4%提高到10.3%,木浆增量约为400万吨。&&&&目前,全国3000多家造纸企业中,在国内建有原料林基地的不足10家,主要原因是原料林基地建设投资大、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等问题使得原料林基地落实难;林木采伐指标的约束,了企业规模化生产,种种原因影响了纸企营林造林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国造纸原料供求矛盾突出,包括木浆和废纸在内的纤维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缓解这一矛盾,大力建立原料林基地是一个重要途径。《造纸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将全国原料林基地划分为六大区域,即,,华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建立林(竹)原料基地500万公顷。&&&(二)国际纸浆价格下滑&外购原料企业增多&&&&在我国,拥有原料林基地的企业,大多为雄厚、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如金光、晨鸣、亚太森博等,这些企业都具备年产100万吨以上化学纸浆的生产能力。但近几年,国际上,、和均为纸张生产大国,2012年,我国纸张产量达到1.1375亿顿,同比增加了374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近两年,美国和日本纸张生产步伐放缓,相比过去,原料用量减少,使得国际纸浆下降。2011年,国际纸浆价格为每吨800多美元,2012年为每吨700多美元 。&&&&由于国际纸浆价格下滑,国内不少纸制品企业纷纷从国外购买木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管理原料林的负担和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加上政策和资金能力方面的原因,近几年,国内大型纸企建立原料林基地的积极性降低。&&&(三)依赖美国废纸多&国内废纸回收差&&&&对于森林资源匮乏的我国来说,造纸成为不能承受之重。而草浆的污染也让环境承受不住,由此造纸行业对原料必须多方面找寻,废纸便受到了额外的重视。2001年-2011年,我国废纸浆占总纸浆消耗比重不断增加,由43.96%增加到62.58%,废纸在原料中已占最大。&&&&我国与美国纸产品的结构不太相同,多以木浆为原料,生产高档纸为主,而我国造纸主要原料为废纸。2008年,我国废纸回收量为3127万吨,远远低于美国的4759万吨,并且这个回收量甚至低于美国2001年的水平。我国以来美国进口的废纸,不仅仅因为他们的供应量大,还因为其废纸木纤维含量高,是高品质再生纸的上佳原料。&&&&2012年前11个月,我国进口废纸2738万吨,同比增长11.8%,进口均价为每吨209.6美元。美国的废纸进口量占我国废纸量的43.1%,共1181.3万吨,同比增长11.2%。&&&&近年来,发达纸与纸板的产量均呈下降或者停止趋势。长期依靠进口废纸的大型废纸企业,在价格和供应商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在废纸国际贸易中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在未来5年内,废纸需求量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等纤维资源缺乏的地区。然而,国内废纸回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从北美和欧洲进口废纸仍将是主要途径之一。
公元二世纪造纸术在我国各地推广以后,纸就成了和缣帛、简& 牍的有力的竞争者。公元三到四世纪,纸已经基本取代了帛、简而成为我国唯一的书写材料,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公元三到六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造纸术不断革新。在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扩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纸。在设备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抄纸技术,出现了更多的活动帘床纸模,用一个活动的竹帘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捞出成千上万张湿纸,提高了工效。在加工制造技术上,加强了碱液蒸煮和舂捣,改进了纸的质量,出现了色纸、涂布纸、填料纸等加工纸。早在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的发明“蔡侯纸”之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纸的雏形。中国甘肃省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早期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此外,新疆罗布泊和西安灞桥等地都出土过西汉的古纸。但这些纸都比较粗糙,原料是麻或丝絮。 东汉时,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技术并加以改进,开创了以树皮、破布、麻头、鱼网为原料,并以沤、捣、抄一套工艺技术,造出了达到书写实用水平的植物纤维纸,称为“蔡侯纸”。从此,纸逐步取代了和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传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革、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16世纪传入、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造纸的发明与传播,使文字的载体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知识在平民中的普及得以实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不仅是书籍制作材料上的伟大变革,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敦煌出土大量古纸再次推翻蔡伦是造纸术发明人 中新网兰州5月5日消息:多年以来,中国使用的教科书告诉人们,东汉时期蔡伦开始造纸。而二十世纪以来有几项考古发现表明,在蔡伦之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有“纸”,这两种观点引起了学术界40多年的争论。目前,敦煌出土的大批古纸似乎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早在时期中国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纸。 新华网报道说,“蔡伦发明造纸术”的根据,来源于中国重要的史书《后汉书》。由于《后汉书》作者对这一事件的记录非常明确,而且《后汉书》在当时和历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所以在没有其它历史文献为证的情况下,后人认定,是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1957年,陕西出土了晚期的,1974年,甘肃居延金关汉代故址出土了金关纸,1978年,陕西扶风中颜村西汉窑藏出土了中颜纸,这些考古发现使学术界对蔡伦造纸的观点提出了异议。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再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古纸,与以往考古发现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古纸质量较好,纸面平整光滑,质地薄而软,上面还有用细墨线绘制的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经专家考证,这张古纸的“生日”是西汉早期,比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早了300多年。所以,这张目前为止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天水,当时成为中国在西汉早期就有优秀纸张的唯一物证。 近日,甘肃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所研究员透露,该遗址出土了200多片纸文书残片和麻纸,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东汉初到西晋都有。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从残留在纸面上的残渣看,这些古纸主要用麻织物和很细的丝织物制作,用于书写文件、信件及包裹物品。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繁多、时代跨度之久,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这些古纸的发现不但有力地印证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也为中国研究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证。
纸张丝流浅解/造纸
&&&是构成一般纸张最基本物质,同时这种纤维必须是植物性纤维。有些利用羊毛、蚕丝等动物性纤维所制成薄片物,虽俱有种种纸张功能和特性,也不能称为“纸”;使用化学聚合物纤维所制作完成纸片,也只能称为合成纸。& &&&造纸另外一个要件是纤维打浆叩解,利用搅刀及大马力机械,使纤维分叉破碎,再抄制成纸匹俱有较大结合力,不像光洁丝状纤维容易滑脱;另外在打浆后所产生碎屑及糊状物,在抄纸时有填塞孔隙及黏结纸匹功用。古时候或现代手抄纸,利用框架竹在纸浆中筛取纸浆里的漂浮,由于筛取动作有前后短边及左右长边筛动,所以手抄纸纤维可以非常均匀呈各种方向自由排列,没有产生本文所说丝流问题。再则现代化无水干式造纸法,使用空气散布并以胶合方式制造纸张,其纤维也是呈现自由状排列,也是没有。& &&湿式机械抄纸,不论老式圆网机、单网机、双网机,可以用很稀薄约1%左右纸浆,由头箱流布在抄纸网面后,抄网呈现水平或斜升式,会使纤维呈现顺着抄纸网运动方向直列,原理一如江水快速流动下,若无其他扰动因素,浮木自然顺水流方向排列居多,较少斜向或横向流动,以减少阻力,所以在抄纸网上的稀薄纸浆内,在水份未流失前因抄网前进造成流速单向作用,纤维大多形成平行流动方向排列,因此形成了将来机械造纸“丝流”排列。纸张的丝流对纸张种种“性”、“状”有很大的影响,如抗撕裂力、卷曲、伸长度、缩收性及加工折纸,书籍挺度和翻开适性等等,都有绝对影响,像商标纸丝流要平行出身高度,才能使自动包装机顺利。但是纸张丝流的重要性鲜少受重视,并非一件印刷工程企画上的好事。
中国造纸/造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纸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11,931,25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28%;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03,777,56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69%;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5,102,407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76%。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295,71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6%;月,中国造纸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2,007,5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6%。造纸企业和国家企业整体相比,规模明显偏小,营业收入不高。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数据统计,1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合计亿元,平均收入为1138.28亿元。中国造纸企业100强营业收入合计为1297.96亿元,平均收入为12.98亿元,中国企业百强收入水平是造纸企业百强的87.7倍,而且造纸行业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百强。但这也表明,中国造纸产业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良好的发展。2008上半年行业经历高增长,下半年由于减速导致的下游需求不振,在供求关系变化、新增产能等因素影响下,主要产品价格见顶回落,企业减产及降价措施使产品市场呈现量价齐跌态势,行业景气下行。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同时纸及纸板量下降,而原料进口依旧保持增长。2011年,我国共有造纸企业2620家,从业人员达708522人,同比增长5.65%;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6989.89亿元和4129.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714.1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54%;实现总产值6809.10亿元。造纸行业的经营效益较好,实现产品利润699.62亿元,同比增长17.95%;实现利润总额362.13亿元,同比增长6.20%。中国对于纸品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无论是从中国纸和纸板消费量与GDP的相关性来看,还是中国人均用纸量的国际间比较来看,未来几年纸品的需求量都仍将保持稳定且较为快速的增长。随着造纸行业的不断加剧,大型造纸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造纸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造纸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0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12:58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造纸术的过程图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