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婚礼摄像车半个月了感觉还是什么都不会

婚礼摄像是婚礼中极重要的部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婚礼摄像是婚礼中极重要的部分
&&婚礼摄像是婚礼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场地的大小到取景的角度以及适时的取景都有不同的要求。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婚礼摄像技巧
我的图书馆
婚礼摄像技巧
春天到了,小编周围的朋友N多都要准备结婚了,真实“春光无限”“春风得意”啊~那把这份“春意”保留下来以供未来YY之用,都需要做些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KAO~说过不许打我的……我新换的衬衫啊~我要用汰渍-_-b)&
  婚礼摄像是婚礼中极重要的部分,每一个珍贵镜头都不容错过。这就要求摄像师有极好的现场把握能力,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能有两个摄像师同时拍摄,远景近景,多侧面,多角度,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婚礼当天的盛况。对于新人们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从前那种流水帐式的纯记录片的拍摄方法。而是追求内容更加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夸张的娱乐片的形式,以期带来更多甜蜜的回忆。一年半载的看上一回,还能增进夫妻俩的感情呢。
  在拍摄歌舞场面时,把燃着的香烟放到镜头前,可产生一定的烟雾效果。镜头的变化要模仿人眼的运动规律,因为人眼不会象镜头一样推来拉去。变焦可造成异常的视觉感受。极快速的和极缓慢的变焦相对中速更适合人的视觉习惯。在具体拍摄时,由被摄主体发生移动,给镜头变焦提供动因。在镜头变焦距的同时移动摄像机可使摄像机产生的动作掩饰变焦距的动作。&
  拍摄项链、钻戒等首饰时,可以让灯光师划圈,不要太大,以能让首饰发出闪光为宜。
  特写镜头不同于远景、中景、近景,它好比是用放大镜对人物的观查,实际拍出的物体甚至比真实的还要大。在对人物做特写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出美点。美点因人而异,一般比较常用的特写部位有眼、口、颈、肩、胸、手。或分别拍摄,或连贯拍摄。&
  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两个人的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温,亲吻的镜头若表现的过于真实便缺乏美感。可以采用新娘薄薄的头纱将部分遮掩,或者使用“剪影”的拍摄手法。缩小光圈,并在较亮的背景下,只能看见两个人的影子逐渐合拢。&
  由恋爱走向结婚,就好象辛勤栽培的小树结出了硕果。他们此时此刻喜悦的心情可以用一曲轻快的音乐配上一段动感十足的画面来表达。动感画面怎样拍,大家可以用电子学里或门的概念来理解:人物静+镜头动;人物动+镜头静;人物动+镜头动。怎样动感才最强烈?那就是人物动正+镜头动反,比如拍摄新娘左手扶着树绕树逆时针转圈,摄像师就要顺时针绕树拍摄。&
  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道具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比如向下洒落的玫瑰花瓣,向上飘浮的肥皂泡。&
  出去拍外景,也许遇到下雨的天气。最理想的状态,是下毛毛雨。朦胧而浪漫,新郎新娘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尽量选择暗一些的背景。用间接的手法,例如拍摄沿着树叶滴落的水珠,来表达雨的效果。如果下小雨:首先选择不会被雨点打湿镜头的机位,再选择浅色或透明的雨伞(当然是给新郎和新娘准备的)。看着雨点落在水面激起的一圈圈涟漪,听着雨点拂上绿叶那美妙的声音,感觉时间都好象凝固了。碰上下大雨也不错,找最适合欣赏雨景的所在,你能拍到平时拍不到的镜头。比如拍摄新娘推开窗户,望向窗外,因为大雨的清洗,环境非常洁净。树木的绿意更浓,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郎端来一杯茶,飘着热气,新娘接过水,心中充满暖意。&
  我的一位电视台的朋友,用过一种通过回忆转场拍摄两人从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年代花前月下的一组镜头,是他们恋爱时的真实写照。摄像时为新人导演一些剧情,让恋爱时的浪漫再现,我把它叫做“电影剧情式摄像”。例如:拍摄中可采用八十年代最常用的女跑男追的镜头。用“ADOBE&PREMIERE”拉成慢动作,效果挺不错。又如两个人看到一片艳丽的花朵,新娘喜形于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花刺扎到手指,新郎心疼的抓住新娘的手,张口吮吸,新娘娇羞的缩回手指,把脸转向一旁。观众看到前面的片断,有时能够猜测出后面的剧情。如何避免落于俗套,这就要求摄像师平时多接触生活,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与众不同的剧情。例如新郎从酒店里走出,门童拉开大门,新郎猛然发现大门两边各站一个一模一样手捧鲜花的新娘,新郎左右仔细打量,终于发现其中一个是真的新娘,这时假的新娘慢慢隐去(此法的关键在于用数码特技功能先预存一个新娘的图象)。再如第一个镜头拍摄右方一个小伙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左方。第二个镜头拍摄左方一个小伙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右方。这时观众一般会认为下一个是两个人握手的镜头。但是,你看到的第三个镜头却是两个人碰面后在用力的摇着新娘子的手,嘴里说着:“恭喜,恭喜”。&
  一本好的带子,除了画面精彩,还要有内涵。比如临上车前可以让新娘拉着妈妈的手,妈妈一般会交代女儿几句话:“乖女儿,嫁了过去要孝顺公婆,要象对爹妈一样——”,这时新娘往往真情流露,热泪盈眶。大家簇拥着新娘离开家走向彩车的时候回头望上一眼,能够使观众体会到她依依不舍的心情。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去寻找他们的共鸣点,从而产生思考。&
  让观众有参与感,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妙招。例如:拍摄新郎和新娘手拉着手旋转的镜头。在拍摄其中一个分镜头的时候,可以右手执机,用左手拉着新娘的手旋转拍摄。然后下一镜头用左手拉着新郎的手旋转拍摄。再例如:拍摄新郎给新娘献花的镜头。先拍新郎手拿鲜花走向新娘,然后下一个镜头摄像师左手持花在画面下部露出,右手持机走向新娘,走到新娘面前蹲下,将手中花递给新娘。第三个镜头拍摄新娘接过新郎手中的鲜花。三个镜头一气呵成,您看了之后,是不是会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第一次拍摄出来的带子画面可能会比较晃动,看的时间长了,观众会感到头晕,降低欣赏的欲望。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多,手上力量得到了加强,稳定度就会越来越高。在某些场合,比如新郎和新娘追逐嬉闹的场面,适当的晃动能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具有动感。有些婚礼会在典礼上安排一些歌舞,在拍摄比较活泼的现代舞时,应适当加入一些左右或上下的抖动,并配合一点快速的推拉。有条件的话,多看看MCM或[V],一定会有所启发。&
  婚礼摄像和拍照最大的不同处在于一动一静,所以在摄像时主要是通过动作和声音而要少用造型来表达。和拍照一样,要保持画面的完整和构图的完美。
标和美的视觉效果,前期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很重要。本文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摄像机,开发利用其隐藏功能,利用各种拍摄技巧,实现创作意图,体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正确曝光
拍摄中首先要确保正确曝光。对于前期曝光不准的电视素材,后期往往很难校正准确。曝光不足,电视画面发暗;过曝光又会使电视画面产生“限幅”,高亮部分缺乏灰度层次。摄像师要根据光源条件、拍摄对像,对摄像机进行光学和电子调整,使拍摄的信号幅度尽可能接近标准幅度,但又不超标。&技术上,用波形示波器观察摄像机输出信号幅度,可以方便地了解曝光和波形幅度之间的关系。
(1)曝光正确:&信号波形幅度平均为0.7V(即100%),且不大于0.8V(更准确地说,亮度信号的瞬间峰值电平≤0.77V,复合信号的最高峰值电平≤0.8V,黑电平为0~0.05V)。最佳曝光范围在70~80%附近(准确地说为0.49~0.56V),对人物脸部的拍摄应在最佳曝光范围内。
(2)曝光不足:信号弱,图像暗。平均信号低于0.4V。
(3)过曝光(又叫白限幅):图像高亮部分(信号≥0.8V)被切割,即白切割,图像高亮区成为一片白色斑块,缺乏灰度层次。
实际拍摄过程中如果没有波形示波器可供使用,如何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下面介绍两种较实用的方法。
a.&用寻像器
具体做法是:(1)先校准,用机内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的对比度、亮度、屈光镜和峰值等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2)实际拍摄中,观察寻像器图像,并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操纵光圈、中灰滤镜和增益等,使画面曝光正确。
b.&斑纹提示
一般摄像机都有该功能。操作“斑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图像中出现“斑纹”提示,视为正确曝光的标志。(注意:现在有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纹出现电平重新选择设定)。
Sony、JVC摄像机:信号在70~80%时(即0.49~0.56V)出现“斑纹”,为最佳曝光区域。
日立摄像机:信号≥90%时出现“斑纹”,斑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这时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别的办法,使画面曝光正确。
正确曝光手段很多,各有其适用范围,有时对拍摄效果还有影响(如光圈的大小对景深和形变都有一定的影响),必须灵活应用。
要择时(早上、傍晚、阳光、阴天、秋季等);择机位(背景与主体明暗关系、俯仰、逆光等);布光(加灯、反光板等)。
2.&光学调节
光学调节是确保曝光正确的首要操作。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拍摄环境的照度在100~4000lux、摄像机增益在0dB时,可改变光圈实现正确曝光,一般摄像镜头的光圈系数为F1.8(大)~F16(小)。
操作光圈有三种方法。
(1)手动光圈。一般拍摄提倡多用手动光圈,原因有二:一是景物亮度的改变不会引起整个画面曝光的变化;二是曝光比较精确。
(2)自动光圈。抢拍时才用,用菜单可加、减0.5~1档自动光圈曝光量。自动光圈用起来方便,但曝光不够精确。
(3)即时自动光圈。常态为手动光圈。在镜头伺服箱上有“即时自动光圈键”,按此键后为自动光圈状态,给手动光圈提供参考光圈值;松开此键后又恢复为手动光圈状态。摄像师可根据经验在参考光圈值基础上加减一点光圈,以获得正确曝光。&强光下,加入中性密度滤镜(1/16ND),可衰减光线,曝光的减少相当于缩小4档光圈。有的机器中性密度滤镜为1/8ND和1/64ND。
3.&电子调节
当光条件超出光学调节范围时,可使用电子调节。
(1)加增益(Gain)。电路每增加3dB放大量,曝光的提升相当于加大半档光圈,但杂波也随之增大,通常在弱光条件下使用电路增益调节。
(2)超级增益(Hyper-Gain)。在极弱光(最低照度可达1.5lux甚至0.7lux)条件下使用,电路放大量可增加到36dB,一般由开关控制。其缺点是信噪比下减,杂波最大,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用。
(3)加电子快门(Shutter)。在强光条件下使用,以减少图像曝光时间,使运动画面更清晰;但是以牺牲灵敏度为代价,使曝光量下降。正常情况下每场图像曝光时间为1/50s,加电子快门后(一般由开关控制)为1/60~1/2000s,通过菜单可调。其作用是:动态分解力提升,使强光下的运动画面更清晰;降低灵敏度(在曝光正确条件下,可起加大光圈作用);清晰扫描,用于拍计算机屏幕,消除黑、白滚动干扰。&
4.&高亮背景拍摄
有时拍摄主体曝光正常,但其背景过亮而缺乏层次,产生限幅(过曝光)。这时可用开关控制,通过电子方式衰减高亮信号放大量,使过曝光部分仍然可分辨灰度层次,将正确曝光动态范围提高600%。这一功能各摄像机叫法不同:DXC-637P称为动态反差控制DCC(开关);DY-98W称为自动拐点(Autp&Knee)(开关);Z1800称为拐点(Knee&Point)和拐点斜率(Knee&Lope)(菜单调出);日立F2称为对比度(Contrast),开关处于ON位置,用于逆光拍摄时低照度信号提升,但杂波加大。
二&彩色还原正确
通过白平衡、黑平衡调节,以保证彩色还原正确。&
a.&色温(K)
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色温。色温高的光源,色彩偏蓝,如中午日光、日光灯等;色温低的光源,色彩偏红,如白炽灯等。
为使各场景图像不偏色,将不同光条件下白色物体的色温在摄像机内部统一调整到3200K。&也可以这样理解,经过调节,使摄像机在各场景下拍摄白色物体而产生的RGB信号幅度相等。
每换一个场景,都要调整一次白平衡;同一场景随光条件变化也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1)光学调整(粗调)。根据不同的光条件,使用不同的色温片。一般摄像机都有这几挡色温片:3200K,适用于室内白炽灯、日出/日落等场合;5600K,适用于室内日光灯、户外阴天、薄云等场合;ND,适用于户外强阳光、湖滨、雪景等场合。
(2)电子调整(精调)。拍白色物体,调“自动白平衡”(A、B档可存储)。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
(3)全自动白平衡。ATW开关置于ON,“自动跟踪白平衡”功能启动。该功能随时根据最亮处进行白平衡调节,使不断变换场景的白平衡基本正确。这种方式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缺点是不够精确。
c.&色调的变化
使用矢量示波器看彩条信号各颜色矢量点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电视信号中“色”的物理含意。
为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使整个节目偏某种色调,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在前期拍摄中实现。&(1)加滤色片:白平衡调好后,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这时若加偏某种颜色的滤色片,会破坏白平衡,使矢量示波器中“白色”矢量点偏离原点而趋向此颜色,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2)用互补色板调白平衡:如想要偏暖色的画面,则用偏冷色的色板调白平衡。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调白平衡后,“偏冷的”矢量点会跑到原点上,而真正的“白色”矢量点会朝补色的方向偏离原点,整个画面的色调随之改变。
使摄像机画面在光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无关,用开关自动调整,每周调一次即可。(DY-98W机器不用调)。在矢量示波器中可以看到,当黑平衡调好后,“黑色”矢量点也会跑到原点上。
三&如何使画面视觉效果更佳
1.&光的运用
光源,包括硬光(直射光,好控制、立体感强,如逆光、轮廓光等)和软光(散射光,层次、立体感差,如阴天)。
反射光即非发光体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的图景,摄像机捕获的大多是反射光。
透射光即光线穿透被摄物体到达摄像机的图景,一般是逆光。
a.&好的光源
(1)光源的角度较低,这时背景的明、暗层次丰富,主体又可运用逆光拍摄。注意区分高亮背景和逆光拍摄。高亮背景:背景过亮(如天空)而主体发暗,效果很差,要避免。
逆光拍摄:直射光从被摄主体后或斜后方投射到主体,使之有轮廓,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拍摄角度,使背景不要太亮,要暗于主体。这种用光使画面优美、生动。
(2)光源的色彩丰富。在不同角度用互补色的灯加强色彩对比,如暖色的人脸后面辅以冷色侧逆光作为轮廓光。
(3)早上或傍晚之阳光。这时光源的射角较低,背景物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b.&要尽量避免的光
(1)顶光,如中午日光等;(2)散射光,如阴天,日光灯等,层次感下降,画面比较平,无逆光效果可言;(3)光线直射镜头,会产生杂散光雾斑,使反差下降。所以在拍逆光时,镜头要加遮光罩。
2.&景深问题
景深是指画面中被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景深大,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大,可用于拍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景深小,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对比强烈,画面生动。
景深变小方法(三要素):物距近、长焦距(望远)、大光圈。主体在画面构图不变的前提下,物距近比长焦距更为优先。
加大光圈方法:在物距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光圈可使景深变小。在正确曝光前提下,通过减小照明、加中灰镜、加电子快门、增益设为-3dB等方法,可加大光圈。
3.&长短焦问题
a.&短焦(广角):视角大,主体物距近,景深大,形变较大,透视明显(近大远小)。较平淡,适合新闻、体育等动态的、或大场面等的拍摄,也可用于主体近拍、跟拍等场合。
b.&长焦(望远):视角小,物距远,景深小,透视弱,背景向主体靠拢。画面比较生动,适合特写等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以防止抖动)。
4.&“高调效果”
采用过曝光,去掉DCC(Auto&Knee、Knee&Point)功能,加大光圈,使用白色或浅色背景。但在后期制作时,要通过调整减小视频幅度,使之标准。&
5.&反差的改变
在不影响正确曝光的前提下,通过调节摄像机黑电平,达到增强或减弱反差的目的。黑电平上升,反差减小;黑电平下降,反差增大。(后期制作也可改变反差的大小。)
6.&清晰度的改变
在镜头聚焦清晰的条件下,通过下述方法可改变画面清晰度。
(1)轮廓校正(DTL或Detail):对轮廓、细节等强调、夸张或反之。
(2)加柔光镜。使用特技镜片或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上等方法达到柔光目的。如果用凡士林涂到紫外镜片的周围,使镜片中间的一个小圆保持干净,则画面中间清晰,周边柔化(注意:光圈越大效果越好)。当凡士林涂到镜片的全部时,整个画面被柔化。
1.&画面的清晰(调焦或聚焦)
通过调焦或聚焦保证画面清晰,可有几种途径:(1)调节寻像器屈光镜使图像清晰,有利于聚焦;(2)长焦时,景深小,容易聚焦,常用于特写调焦;(3)大光圈时,景深也变小,有利于聚焦。
有些机器提供“精确聚焦”功能键,按此键可瞬间加大光圈10s,便于聚焦。
2.&后焦校准
如果后焦不好,变焦从特写到广角时图像变虚。
后焦校准方法:松开后焦环(F.f.)的固紧螺丝;光圈置于手动、调大;拍3m处物体;变焦由特写调为聚焦,使之清晰;然后调为广角,&再调后焦环,使之清晰。反复几次,固紧后焦环螺丝即可。
3.&近距特写
一般镜头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是:镜头后焦环置于MACRO;聚焦置于∞,变焦环设置为手动,手动调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4.&镜头稳定
尽可能使用三脚架,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时,可以使拍摄画面稳定。肩扛摇拍时,要保持脚不动,起幅时身体扭转,落幅时为正常体位。
1、要抓住拍摄的主体&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例如在拍摄一个儿童观看一项展览品,就要多用近景甚至特写镜头来表现他们的动作、神情,如微笑、凝视等等。&
2、要抓住时空信息集中的素材&
影像画面由于平面框架规范和时间限制,一个画面、—个镜头在短时间内就会在屏幕上消失,加之画幅较小,观众不可能像看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那样长时间地反复欣赏。因此,每个画面的中心内容和形象主体必须醒目和突出,画面造型表现及结构安排应力求简洁、明确,以便观众在一次过的画面中看清形象、看懂内容。这就要求摄像者纯熟地配置好画面中前景后景、主体陪体的相对位置,在视觉表现中掌握好化繁为简、以简御繁的功夫,而不能以杂乱、繁复的充斥“视觉噪音”的画面来影响和干扰观众的视听感受。&
3、要拍摄人物的神态的素材&
在进行家庭影像拍摄时,要注意人物神态的拍摄。一家人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这时应注意多通过人物的眼睛、嘴或视点、视线等特写镜头来表现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如拍摄母亲看着孩子吃东西,孩子那种满足的表情,母亲那种关爱的眼神,这时就要注意其神情的拍摄。如图2。拍摄人物时,对人物外貌特征的拍摄,宜从侧面拍摄,以突出面部的侧面轮廓形象。人物摄像时,景别选择优先选用中景、近景与平摄。采用中、近景别进行拍摄,可以使观众看清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而平拍则能比较完整地表现被拍主体的外形。在过生日、过年、婚礼、旅游等各种场景下的人物神态拍摄方法,这些场景人物神态各不相同,平时要注意观察,拍摄时要用心把握哦。&
4、要捕捉事件高潮的素材。&
在一些日常活动,经常会遇到一些高潮的场面,这时千万不要漏掉。例如在拍摄婚礼时,新郎、新娘热情相吻;在拍摄生日活动时,吹蜡烛时的场面等等之类的场合下,火爆热闹的高潮场面却是不可或缺的影像元素。当我们拍摄一场盛大的典礼时,对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要有敏感的预见性和迅猛的捕获能力,要悉心观察每一位心潮澎湃的人,突出每一个姿态张扬的动作,记录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情绪贯注于镜头里,浓墨重彩地呈现一场人生的盛宴。另外,在拍摄时要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所谓内容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某一场景的画面中保持人物行为动作、现场音响和语言的连贯。一般采用长镜头来拍摄,运用一个长镜头,也就是从开机到关机一气呵成,把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5、要取色彩搭配协调的场景&
如果在摄像机的操作和拍摄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画面光色还原的偏误,给观众的视觉接收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因为摄像机不具备人眼的视觉适应性,它机构本能地记录下光线的色温变化情况和物体偏色情况,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失误。比如白平衡调节不当,就会使画面偏蓝或偏红。因此,当光源色温发生变化或混合色温光源等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色温调控和摄像机的相应操作。如图3。再比如自动光圈优点较多,但它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如果拍摄人物谈话场面时着浅色衣装者忽然入画,摄像机的电信号反馈立即令电机转动、缩小光圈,反映在画面上就会出现突然一暗,仿佛画面中环境亮度陡然暗了下来,影响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6、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把声音与画面割裂的落后观念已经过时,但如何发挥画面同期声的作用和效果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通常认为同期声包括人物现场声、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和动作效果。生活中的形象是包涵着声音的,同期声能够起到传递和增加画面信息量、烘托气氛、表现环境特点等重要作用,是电视摄像中需要认真处理的工作环节。尤其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中,如果在摄录电视画面时隔绝了同期声,那只能是不完整、不真实的画面记录。对新闻纪实类节目来说,同期声是重要的、极富表现力的创作手段之—。要成为优秀的摄像工作者,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录音技术和声音处理手法的基本内容,不仅做好一名画面的合格摄录人员,而且必须是合格的声音采录者。
婚礼摄像是婚礼中极重要的部分,每一个珍贵镜头都不容错过。这就要求摄像师有极好的现场把握能力,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最好能有两个摄像师同时拍摄,远景近景,多侧面,多角度,尽可能忠实地记录下婚礼当天的盛况。对于新人们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从前那种流水帐式的纯记录片的拍摄方法。而是追求内容更加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夸张的娱乐片的形式,以期带来更多甜蜜的回忆。一年半载的看上一回,还能增进夫妻俩的感情呢。在拍摄歌舞场面时,把燃着的香烟放到镜头前,可产生一定的烟雾效果。镜头的变化要模仿人眼的运动规律,因为人眼不会象镜头一样推来拉去。变焦可造成异常的视觉感受。极快速的和极缓慢的变焦相对中速更适合人的视觉习惯。在具体拍摄时,由被摄主体发生移动,给镜头变焦提供动因。在镜头变焦距的同时移动摄像机可使摄像机产生的动作掩饰变焦距的动作。拍摄项链、钻戒等首饰时,可以让灯光师划圈,不要太大,以能让首饰发出闪光为宜。&
&&&&&&&&特写镜头不同于远景、中景、近景,它好比是用放大镜对人物的观查,实际拍出的物体甚至比真实的还要大。在对人物做特写的时候,首先要仔细观察,找出美点。美点因人而异,一般比较常用的特写部位有眼、口、颈、肩、胸、手。或分别拍摄,或连贯拍摄。
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两个人的爱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温,亲吻的镜头若表现的过于真实便缺乏美感。可以采用新娘薄薄的头纱将部分遮掩,或者使用“剪影”的拍摄手法。缩小光圈,并在较亮的背景下,只能看见两个人的影子逐渐合拢。&由恋爱走向结婚,就好象辛勤栽培的小树结出了硕果。他们此时此刻喜悦的心情可以用一曲轻快的音乐配上一段动感十足的画面来表达。动感画面怎样拍,大家可以用电子学里或门的概念来理解:人物静+镜头动;人物动+镜头静;人物动+镜头动。怎样动感才最强烈?那就是人物动正+镜头动反,比如拍摄新娘左手扶着树绕树逆时针转圈,摄像师就要顺时针绕树拍摄。&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道具营造温馨浪漫的气氛。比如向下洒落的玫瑰花瓣,向上飘浮的肥皂泡。
&&&&&&&&&出去拍外景,也许遇到下雨的天气。最理想的状态,是下毛毛雨。朦胧而浪漫,新郎新娘会不自觉地进入一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尽量选择暗一些的背景。用间接的手法,例如拍摄沿着树叶滴落的水珠,来表达雨的效果。如果下小雨:首先选择不会被雨点打湿镜头的机位,再选择浅色或透明的雨伞(当然是给新郎和新娘准备的)。看着雨点落在水面激起的一圈圈涟漪,听着雨点拂上绿叶那美妙的声音,感觉时间都好象凝固了。碰上下大雨也不错,找最适合欣赏雨景的所在,你能拍到平时拍不到的镜头。比如拍摄新娘推开窗户,望向窗外,因为大雨的清洗,环境非常洁净。树木的绿意更浓,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郎端来一杯茶,飘着热气,新娘接过水,心中充满暖意。
&&&&&&&我的一位电视台的朋友,用过一种通过回忆转场拍摄两人从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年代花前月下的一组镜头,是他们恋爱时的真实写照。摄像时为新人导演一些剧情,让恋爱时的浪漫再现,我把它叫做“电影剧情式摄像”。例如:拍摄中可采用八十年代最常用的女跑男追的镜头。用“ADOBE&PREMIERE”拉成慢动作,效果挺不错。又如两个人看到一片艳丽的花朵,新娘喜形于色,伸手采摘,却不料被花刺扎到手指,新郎心疼的抓住新娘的手,张口吮吸,新娘娇羞的缩回手指,把脸转向一旁。观众看到前面的片断,有时能够猜测出后面的剧情。如何避免落于俗套,这就要求摄像师平时多接触生活,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与众不同的剧情。例如新郎从酒店里走出,门童拉开大门,新郎猛然发现大门两边各站一个一模一样手捧鲜花的新娘,新郎左右仔细打量,终于发现其中一个是真的新娘,这时假的新娘慢慢隐去(此法的关键在于用数码特技功能先预存一个新娘的图象)。再如第一个镜头拍摄右方一个小伙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左方。第二个镜头拍摄左方一个小伙子“嗨,你好!”伸手欲握快步走向右方。这时观众一般会认为下一个是两个人握手的镜头。但是,你看到的第三个镜头却是两个人碰面后在用力的摇着新娘子的手,嘴里说着:“恭喜,恭喜”
摄象是不同于摄影,他有自身的语言。此贴个人觉得很不错,希望大家仔细看下。我会想办法,用实际电影中的镜头来说明一些镜头所表达的意思。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主观拍摄:又称主观镜头,即表现剧中人的主观视线、视觉的镜头,常有可视化的心理描写的作用。
  三、影视的画面处理技巧
  淡入:又称渐显。指下一段戏的第一个镜头光度由零度逐渐增至正常的强度,有如舞台的“幕启”。
  淡出:又称渐隐。指上一段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由正常的光度,逐渐变暗到零度,有如舞台的“幕落”。
  化:又称&“溶”,是指前一个画面刚刚消失,第二个画面又同时涌现,二者是在“溶”的状态下,完成画面内容的更替。其用途:①用于时间转换;②表现梦幻、想像、回忆;③表景物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④自然承接转场,叙述顺畅、光滑。化的过程通常有三秒钟左右。
  叠:又称“叠印”,是指前后画面各自并不消失,都有部分“留存”在银幕或荧屏上。它是通过分割画面,表现人物的联系、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由于
  划:又称“划入划出”。它不同于化、叠,而是以线条或用几何图形,如圆、菱、帘、三角、多角等形状或方式,改变画面内容的一种技巧。如用“圆”的方式又称“圈入圈出”;“帘”又称“帘入帘出”,即像卷帘子一样,使镜头内容发生变化。
  入画:指角色进入拍摄机器的取景画幅中,可以经由上、下、左、右等多个方向。
  出画:指角色原在镜头中,由上、下、左、右离开拍摄画面。
  定格:是指将电影胶片的某一格、电视画面的某一帧,通过技术手段,增加若干格、帧相同的胶片或画面,以达到影像处于静止状态的目的。通常,电影、电视画面的各段都是以定格开始,由静变动,最后以定格结束,由动变静。
  倒正画面:以银幕或荧屏的横向中心线为轴心,经过180°的翻转,使原来的画面,由倒到正,或由正到倒。
  翻转画面:是以银幕或荧屏的竖向中心线为轴线,使画面经过180°的翻转而消失,引出下一个镜头。一般表现新与旧、穷与富、喜与悲、今与昔的强烈对比。
  起幅:指摄影、摄像机开拍的第一个画面。
  落幅:指摄影、摄像机停机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闪回:影视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很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和感情起伏,手法极其简洁明快。“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出现的场景或已经发生的事情。如用于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它同“闪回”统称为“闪念”。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装配、剪切之意,指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它大致可分为“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前者主要以展现事件为宗旨,一般的平行剪接、交叉剪接(又称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都属此类。“表现蒙太奇”则是为加强艺术表现与情绪感染力,通过“不相关”镜头的相连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而产生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剪辑:影视制作工序之一,也指担任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影片、电视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艺术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内容完整、有艺术感染力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影视声像素材的分解重组工作,也是摄制过程中的一次再创作。
  四、书中涉及的其他名词
  前景:镜头中靠近前沿或位于主体前面的人或物。在镜头画面中,用以陪衬主体,或组成戏剧环境的一部分,并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平衡构图和美化画面。
  后景:镜头中靠近后边或位于主体后面的人或物。后景在镜头画面中,有时作为表现的主体或陪体,但大多是戏剧环境的组成部分,有时直接构成背景。
  中景:处于画面中间的部分。一般主体会出现在中景或前、中景之间的部位。
  前景、中景、后景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层次,它们可以使画面富于层次感、纵深感。有些画面的层次作了更细致的划分,如斯皮尔伯格《拯救大兵瑞恩》的许多画面构图,可达七八个层次。
  内景:也称“棚内景”。指在摄影棚内搭置的场景(包括室内景或户外景)。
  外景:摄影棚以外的场景,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等实景,以及在摄影棚外搭建的室内景。优点是真实、自然,具有生活气息。
  摄影棚:专供拍摄影视作品使用的特殊建筑物。较大的摄影棚面积一般在400平方米以上至1000平方米,高度为8米以上。棚内四周有为绘制背景用的天片,装有各种照明设施、音响条件,以及隔音、通风、调节气温、排水等设备。棚内可搭建供拍摄的各种室内外布景。
  造型语言:传统意义上指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视觉直观形象的手段和技法的总和。对于影视而言,各种视觉造型艺术的手段和技法(如线条、色彩、光效、影调、构图、透视规律、材料结构、空间处理等)与声音造型诸因素(音量、音色、音调、运动、方位、距离等),共同形成了它们的造型语言体系。 
  画外音:指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画外运用,即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而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旁白、独白、解说是画外音的主要形式。音响的画外运用也是画外音的重要形式。画外音使声音摆脱了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结合功能。
  银幕:一种由反射性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表面可供投射影像的电影放映设备。
  宽银幕电影:本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型电影,采用比标准银幕宽的银幕,可以使观众看到更广阔的景象。目前,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横向压缩画面的变形镜头来拍摄和放映宽银幕影片,使放映画面高宽比由普通银幕电影的1:1.33,变成&1:1.66至1:1.85,故称之为变形宽银幕电影。
  遮幅宽银幕电影:也称“假宽银幕电影”,使用35毫米胶片,拍摄和放映时,在摄影机和放映机片窗前加装格框,遮去画幅的上下两边,以压缩画面高度,但不改变画面宽度,能得到与变形宽银幕电影相同的银幕效果。摄制这种宽银幕电影的方法较为简便,已得到广泛采用。
  声画同步:也即音画同步,指影视作品中的对白、歌曲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
  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2)声画对立。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制片人:英文名称为Producer,一部影片行政上的监督者,地位和负责艺术的导演并驾齐驱。制片人负责为一拍片计划筹措资金、购买电影剧本和延聘导演与其他重要的相关人才,如大卫·塞茨尼克。
电视摄像实战心得
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发布者:BG4XHH&
热度10票&&浏览114次&【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10年1月06日&10:10
电视摄像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实践性很强,仅靠从书本学来的知识远远不够,还要不断地从实践中学习总结,不断地向同行请教借鉴,才能逐步提高。&
  调整好寻像器
  要确保拍到曝光正确的电视画面,首先应该调整好我们赖以作参考的寻像器。具体做法是:将摄像机置于彩条状态,用彩条信号调节寻像器对比度、亮度、屈光值和峰值参数,使寻像器中彩条信号的黑白图像各灰度层次分明,清晰。另外,一般摄像机都有斑马纹提示,打开“斑马纹”(ZEBRA)开关,使寻像器中出现“斑马纹”,根据“斑马纹”提示调整光圈就可获得合适的曝光值。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摄像机,可以通过菜单对“斑马纹”电平进行重新设定。有的是信号在70%—80%时出现“斑马纹”,为最佳曝光区域,有的是信号≥90%时出现,“斑马纹”出现的地方接近过曝光,就要考虑减小光圈或其他办法,使画面曝光准确。
  光学调节,正确曝光
  影响曝光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光线环境的影响。光学调节是确保正确曝光的首要操作。
  摄像机的光圈系数一般为F1.6-F16。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即摄像机的增益在0dB时,改变光圈就可实现正确曝光。摄像机的光圈有自动和手动两档,手动时可配合瞬时自动按钮测光。不太紧急的情况下,提倡使用手动档,它配合瞬时自动按钮测光,曝光比较准确。首先,可利用自动功能大体上测得光圈值,然后根据“斑马纹”提示手动调节一下。如果镜头内有大面积的高亮范围,自动光圈比正确曝光值偏低,观察寻像器手动把光圈加大一点。反之,如果取景范围内有大面积的黑色,使用自动光圈的话,光圈会开得过大,可能造成主体过曝光,应将光圈收小点。自动光圈主要应用于抢拍时使用,它的平均值可以通过菜单调整,加减0.5-1档的自动光圈量。它使用起来方便,但不准确。
  在强光下拍摄,要对光线进行衰减。专业级以上的摄像机都安装了衰减光线的中性密度滤色镜,可根据光线的情况选择使用。但有些低档的摄像机没有中性密度滤色镜,要配合电子快门来衰减光线,否则无法进行白平衡的调节。
  在背景很亮的情况下拍摄(逆光),为了主体曝光正常,背景可能过亮而限幅,此时可以打开摄像机的自动拐点电路(AUTO&KNEE),将正确曝光的动态范围提高600%。逆光的景物边缘被照亮,形成轮廓光的效果。当然,这种情况下最好在主体前补充光照,减小亮暗反差。在拍摄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补光的情况,这时要求人工光和自然光的色温统一起来。否则的话,拍出的画面颜色会失真。当然,如果我们用反光板补光的话,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了。
  黑白平衡的调整和色彩还原
  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分为2步。首先是滤色片的粗调,根据不同的光照条件选用不同的滤色片。其次是电子调整,拍白色物体,拨动白平衡开关,当寻像器显示OK时,白平衡调整完毕。摄像机的全自动白平衡功能,可以根据光线情况自动调节白平衡,使不断变换的场景白平衡基本准确,但缺点是不够准确。
  黑平衡的调整是为了使摄像机画面在黑暗的地方也不偏色,它与场景没有关系,每周调一次即可。白平衡的调整按照先白平衡,再黑平衡,最后白平衡的顺序将会得到更好的图像。
  黑白平衡的调节是为了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但有时我们也需要一些特殊的画面气氛,如早晨和黄昏,色温较低,人们的视觉经验是一片金黄,如果我们把白纸对着太阳调白平衡,将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可以用5600K的滤色片,不用调节白平衡,直接拍摄就可以。
  电子快门的使用
  摄像机在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时,例如赛跑、跳水、球赛等场面时,图像容易模糊。而电子快门的提升恰恰增加了运动物体的清晰度,但却牺牲了灵敏度,使曝光量下降。另外,动态分解力的提升也使有些画面看起来不真实,如喷泉就成了一连串的水珠。清晰扫描功能是可变速电子快门的高科技应用,能准确控制CCD的快门速度,以便与计算机显示器的扫描频率一致,拍摄显示器时,条纹就会减少或消失。
  变焦距镜头的使用
  根据视场角和焦距的大小,镜头可以被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通常,把焦距与像平面对角线接近或相等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水平视场角为45°,焦距通常为25mm。广角镜头指焦距小于25mm,水平视场角在60°-130°的镜头。130°-180°之间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或鱼眼镜头。长焦镜头是指焦距大于25mm,水平视场角小于40°的镜头。景深指被拍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广角镜头的视角大,景深大,可用于拍摄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但广角镜头容易变形,一般拍摄时不能离主体太近。长焦距镜头,视角小,景深小,透视弱,主体向背景靠拢。用长焦拍摄可以虚化背景,利于突出主体,画面比较生动。但长焦镜头容易抖动,所以长焦最好配合三角架或其它的支撑物来使用。作为一名摄像人员,拍摄时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使用三角架。
  近距特写:一般镜头的聚焦清晰范围在0.9m至∞,而近距(MACRO)功能可以拍摄距镜头几厘米的小物体。方法为:将镜头置于MACRO,聚焦为∞,变焦环设为手动,手动调节变焦环,使被拍摄对象清晰。
  录制声音
  在录制声音时,一般摄像机都有自动和手动两档音量控制,自动操作比较方便,但在声源电平低的情况下,容易引入噪声,一般电视人物的同期声采访用手动档,并配合指向性话筒,而不能随意使用机载话筒。我们也不要太相信电平表的摆动,有时话筒线接触不好,从电平表上不一定看出来,最好用监听耳机或摄像机本身的监听喇叭,来判断录音的好坏。
  记者着装
  最后说一下采访记者的着装问题。我认为记者的着装应视采访的环境而定,不能和环境情况反差太大。曾经看过某电视台做的一期新闻节目,记者到一个很穷的革命老区采访,当地老百姓穿得比较破旧,而前去采访的主持人则身穿崭新的毛领大衣,带着皮手套,两者对比相去甚远,再加上主持人冷漠严肃的表情,虽然节目内容还可以,但从画面上看非常别扭,这样的情况,应力求避免。如果记者在着装上和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与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沟通起来也就麻烦。电视节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哪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艺术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紧密团结协作。在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和媒体日益发达繁荣的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在各方面都要努力学习,从每个细节做起,才有可能做好电视节目,赢得一席生存之地。
  参考书目:
  《摄影构图》郭艳民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婚礼摄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