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红什么时候拜郭兰英老师拜孙悟空为师的小说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郭兰英:民歌传承要靠年轻一代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因出演民族歌剧《白毛女》一举成名、被周恩来总理赞为“人民艺术家”的郭兰英老师回到山西老家,担任“人祖山杯”晋陕蒙民歌大赛总决赛的主评委,助力三地民歌的传承发展。
  8月18日晚,在山西大剧院,郭老一句饱含激情的“现在我宣布,首届山西艺术节开幕”,将本次“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揭开大幕。开幕的前一天傍晚时分,我们在郭老下榻的酒店见到了她本人。郭老一头棕黄色卷发,戴一副黄色镜片眼镜,一袭紫色上衣,端坐床边,腰背挺直,显得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看上去怎么都不像是88岁高龄的老人。
  我们是以其粉丝的身份见到郭老师的,见面时她刚刚午睡醒来,见到我们随之开玩笑道:“你们几个都戴着眼镜呀,那我就不戴了。”说着摘下放在床头,气氛顿时轻松了起来。
  青年歌手“要为人民唱歌”&
  我们从郭老的饮食起居谈起,渐渐聊到此次晋陕蒙民歌大赛,她对在竞选中崭露头角的年轻一代歌手赞不绝口,认为他们的表现“都很好”。
  她充分肯定了这些年轻人的歌声,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各地特色唱法,如内蒙古地区的呼麦、陕西地区的信天游以及山西独有的开花调等等。
  她说,这些特色唱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承与发扬,并给予此次大赛高度评价,认为这次比赛吹响了晋陕蒙民歌的集结号,促进了蒙汉多民族唱法的融合创新。她还特别强调青年歌手“要为人民唱歌”。
  谈起家乡,她滔滔不绝,“山西啊我差不多每年都回来,汾河边上、黄河壶口那些地方,我都去过很多次。每次回来都能感觉到家乡的变化特别大。”
  郭老始终认为自己是黄河的女儿,血液里流淌着的是山西的血脉,内心亦始终扎根山西。谈话间,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首耳熟能详的《人说山西好风光》回响着。透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我们仿佛看到一幅“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的画卷徐徐展开,展露出三晋大地地肥水美的模样。
  对于民歌与歌剧的演唱方法,郭老语重心长地说:“实际上,歌曲都是从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唱的都是人民自己的生活。”
  同时,她也认为自己在民歌方面的成就得益于年少时期深厚的戏剧功底。传统戏剧对于吐词、咬字有很多讲究,唇齿舌牙喉、字头字腹字尾的唱法各有区别,只有做到依字行腔,才能情真意切。
  为民族歌坛培养新生力量&
  郭老四岁开始学艺,五岁登台演出,她的歌从解放前唱到解放后,从战争时期唱到建设时期,歌迷跨越了几代人。可以说几乎中国革命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她的代表作品。在这一点上,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与她相提并论。
  但她从不标榜自我的成功,而是将大多数的精力放在了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上,此次支持晋陕蒙民歌大赛并参与赛前民歌传承研讨会只是她对民歌传承贡献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郭老对民歌传承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怀揣着为民族歌坛培养新生力量的想法在广东番禺创办了郭兰英艺术学校。当时许多朋友不理解她为什么放弃在北京优越的生活,变卖家产创办学校。她的回答是:“我是党的女儿、人民的女儿,我能做的一切都是来自党的培养,人民的哺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离开舞台,走向讲台,把学校办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我的明天!”
  从艺数十载,她默默培养了众多出色的学生。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等当代著名歌唱家皆出自郭兰英门下,老一辈歌唱家里,乔佩娟、贠恩凤、马玉涛、任桂珍等也都向她学过艺。
  今年4月,她还以88岁高龄上讲台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指导剧目,有些唱段还亲自示范,并给学生们认真编排《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等经典的晋剧剧目。
  面对学生们更偏向于学习西洋剧目的情况,她语重心长地讲:“孩子们,我也学过意大利、俄罗斯的唱法,但是我明白,我唱得再好,跟人家比还是差得多。同样,外国人唱中国歌再好,也没有你唱得好。孩子们,我们是中国人,还是回来吧,把中国歌唱好了吧!”
  她还饱含深情地告诉学生们:“我很羡慕你们这些读大学的孩子,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学,连学校的大门都没有见过,是大文盲两眼瞎。唯一有的就是几十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戏剧学习的底子……我真是想赶快把一身的本领都传授给你们,因为我怕哪一天我可能就动不了啦。”
  特别喜欢吃山西“切疙瘩”&
  郭老可谓保养有术,88岁的她皮肤光滑,额头眼角只是稍有细纹,看起来依旧非常年轻。说起郭老的身体,不得不提到她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郭老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她说,这个童年养成的习惯已经伴随了她一辈子。
  细究起来,这与她长年累月的演出工作密切相关。她早年间训练艰苦,每天清晨5时就要起来吊嗓子,之后练功,一上午的训练经常让她的身体疲惫不堪,为了给晚上的演出养足精神,郭老一般到了上午11时左右就开始午睡,一直睡到下午5时左右,自然没有时间吃午饭。
  “下午我妈妈经常给我做一大碗面,让我在登台前吃。”郭老回忆道。吃了妈妈做的面,浑身充满了力气,晚上的演出自然精神抖擞,精彩绝伦。
  她还告诉我们:“我这个生活习惯不是自己刻意养成的,与我的工作相关,不需要大家学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规律作息才是最好的。”
  当我们问起郭老平时用什么来护肤时,郭老摇头,“我从来不往脸上涂化妆品,最多抹一些甘油,我觉得自然的东西最好。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化妆,其实反倒对皮肤没有什么好处。”问到她洗脸是用香皂还是洗面奶,她居然一脸茫然,不知洗面奶为何物。
  郭老特别喜欢山西的面食,尤其是揪片,平遥话又叫“切疙瘩”,这可是她的最爱。她还告诉我们“切疙瘩”该怎么做。共进晚餐时,她只点了一碗揪片。面上来以后,她将西红柿鸡蛋卤一股脑倒进碗里,又舀了一大勺泰椒炒葱花。将卤和面均匀搅拌之后,郭老认真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碗就见了底。郭老虽然是歌唱家,却难得最能吃辣,可谓山西的辣妹子。她还补充说自己的皮肤好,大概也有辣椒的功劳。
  郭老思维敏捷,不失诙谐风趣,且心思细密,虑事周全。晚餐时,我们一行人坐在桌边,将随身带的手提包以及相机直接放在房间门口的桌上。我们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可能会让上菜服务员不太方便,还有可能损坏相机。郭老看到后指了出来,让大家把包都放在靠里边的沙发上。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让我们记忆深刻,所谓“与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李尚鸿 实习生 李文鑫 文/图)&
网站编辑:穆菁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阿宝拜师85岁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 行跪拜礼
来源:山西晚报日 13:25
阿宝拜师  11月21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凡的周五,但对于著名原生态歌手阿宝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拜85岁高龄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郭兰英为师。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两位都是山西人。本报记者作为阿宝多来年的好友,独家受邀来到北京星光影视园的阿宝拜师现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拜师仪式的现场,也是央视《回声嘹亮》的录制现场,阿宝特意邀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李谷一、毕福剑作为观礼嘉宾,将他从《星光大道》走出后十年来的成绩进行了汇报,随后他依据传统礼节向郭兰英行叩拜礼,并敬上谢师茶。  郭老弟子众多,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被称为她的四大弟子。老一辈歌唱家里,马玉涛、任桂珍等也都向郭老学过艺。郭老此番以如此高龄收徒,阿宝或成其关门弟子。  两代山西人一个民歌梦  1929年冬,平遥县香乐乡,诞生了一位注定要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痕迹的女孩——她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40年后的1969年,大同市南郊区,一个叫张少淳的男孩诞生,而他正是后来被称作原生态先锋的歌手阿宝。
相关新闻->->->阿宝拜师85岁郭兰英 行跪拜礼
来源:山西晚报
阿宝拜师  11月21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凡的周五,但对于著名原生态歌手阿宝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拜85岁高龄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郭兰英为师。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两位都是山西人。本报记者作为阿宝多来年的好友,独家受邀来到北京星光影视园的阿宝拜师现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拜师仪式的现场,也是央视《回声嘹亮》的录制现场,阿宝特意邀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李谷一、毕福剑作为观礼嘉宾,将他从《星光大道》走出后十年来的成绩进行了汇报,随后他依据传统礼节向郭兰英行叩拜礼,并敬上谢师茶。  郭老弟子众多,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被称为她的四大弟子。老一辈歌唱家里,马玉涛、任桂珍等也都向郭老学过艺。郭老此番以如此高龄收徒,阿宝或成其关门弟子。  两代山西人一个民歌梦  1929年冬,平遥县香乐乡,诞生了一位注定要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痕迹的女孩——她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40年后的1969年,大同市南郊区,一个叫张少淳的男孩诞生,而他正是后来被称作原生态先锋的歌手阿宝。
(0)(2)(0)相关搜索:..
频道推荐星空热点热点频道阿宝跪拜行礼拜郭兰英为师(图)
&& 09:54:00&&山西晚报
▲奉上谢师茶,阿宝跪拜行礼,正式拜郭兰英为师 本报记者 李婷 摄  11月21日,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很平凡的周五,但对于著名原生态歌手阿宝来说,却是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正式拜85岁高龄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郭兰英为师。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两位都是山西人。本报记者作为阿宝多来年的好友,独家受邀来到北京星光影视园的阿宝拜师现场,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拜师仪式的现场,也是央视《回声嘹亮》的录制现场,阿宝特意邀请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李谷一、毕福剑作为观礼嘉宾,将他从《星光大道》走出后十年来的成绩进行了汇报,随后他依据传统礼节向郭兰英行叩拜礼,并敬上谢师茶。  郭老弟子众多,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被称为她的四大弟子。老一辈歌唱家里,马玉涛、任桂珍等也都向郭老学过艺。郭老此番以如此高龄收徒,阿宝或成其关门弟子。  ○特写  两代山西人一个民歌梦  1929年冬,平遥县香乐乡,诞生了一位注定要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痕迹的女孩――她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40年后的1969年,大同市南郊区,一个叫张少淳的男孩诞生,而他正是后来被称作原生态先锋的歌手阿宝。  今年,郭兰英85岁,阿宝45岁,整整40岁的年龄差,没有阻隔这一对山西人的缘分,就在11月21日这一天,北京初冬一个难得暖意融融的日子里,阿宝正式拜郭兰英为师。中国民族音乐的血脉,在两个喝着黄河水的山西人身上得到传承。  这是怎样的时刻,它的背后又凝聚着哪些故事?  阿宝屡次邀请记者到场声音里透着兴奋  阿宝身上,有种山西男人非常显著的特征,不善表达。在阿宝与记者相识的十年时间里,我们的友谊似乎一直以一种非常恬淡的方式进行着,直到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电话突然密集起来,而话里话外都透露着一个信息:他将有机会拜郭兰英为师,这个人一直都是他心中的神。  阿宝言语间充满了兴奋,每每这个时候,他的语速就会变得非常快,根本容不得别人插话,到最后他会不容拒绝地邀请记者:“这次你一定要来!”虽然此前他并不十分确定郭兰英老师能否答应,但他隐约觉得这事能成。  阿宝和郭兰英的接触称不上很多,但仅有的那么几次接触里,阿宝给郭兰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阿宝说,有时候郭老师会主动关心他、探讨音乐问题,这跟外界传言的郭兰英的“苛责”“不近人情”相去甚远,这让他拜师的念头逐渐强烈起来。  其实,人与人的相交看的就是缘分,翻看郭兰英和阿宝的履历,不难发现他们始终有几个共同的关键词:民歌、漂泊、山西、北京。  经历过在各个戏班、戏曲团、文工团的辗转后,郭兰英在34岁那年,以一场名叫“郭兰英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演出震惊京城,这次演出被视为开创中国民族声乐个人演唱会的先例。  2004年以前的阿宝,同样在各地漂泊中,直到阿宝35岁时,同样在北京,穿着羊肚背心、头扎毛巾的他在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横空出世,从第一周周冠军到月冠军,再到2005年年度总冠军,瞬间名满万家,阿宝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原生态”唱法的第一代言人。  这些或许正是他们奇妙缘分的所在。无论如何,85岁的郭兰英如果真能当场再收一徒,实在值得见证。  85岁郭兰英意外献声再现舞台传奇  11月20日,在《回声嘹亮》节目录制的前一天,郭兰英来到北京,对于长期在广州生活的85岁老人来说,北京的冬天已经很冷了,她特意多带了几身衣服,当然还有一条特制的裙子,这是要在节目上穿的。那天,阿宝专程去拜访郭兰英,告诉她在节目现场会唱她的歌,希望她可以一起唱,不料,老人严词拒绝:“我都80多了哪儿能唱?我不会唱的。”  在这之前的一周,郭兰英出现在武汉中国第二届歌剧节闭幕式上,而当时最大的新闻即是,郭兰英在演出开始前向观众坦承假唱,自称85岁身体不行,赢得观众的敬意。  11月21日录制开始前两小时,郭兰英第一个出现在嘉宾化妆间,一丝不苟地弄头发、化妆,虽然对化妆师的手艺赞不绝口,但还自己动手又涂了几遍口红,“好像有点儿太淡了。”记者进去的时候,她穿着一身灰色的休闲装,显得非常精神,里面是一件漂亮的紫色羊绒衫,记者问她:“里面那件是演出服吗?”她一下就提高了音量:“穿这个上台哪儿能行?”  果真,当她出现在舞台上时已经换了黑色丝绒雕花的裙子,还换上了亮片的鞋子。在她心里,舞台永远是最神圣的地方。对于舞台敬畏,对于观众更是尊敬,从上台开始,这位85岁的老人就言必称“观众老师”,还时刻提点阿宝:“不能忘记观众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当天的节目设置了向三位老师致敬的环节,阿宝先是清唱了郭兰英老师的代表曲目之一《小二黑结婚》,虽然观众反响热烈,不料郭老师在点评时毫不留情面:“词是唱对了,但调子大家是知道的哈!”  随后阿宝又唱起了自己创作的《老爸老妈》,谁知这时在舞台上的郭兰英突然跟着唱起来:“人在外头,心呀心在家,心里头放不下,是我的老爸老妈……”虽然只唱了两句,台下已经是掌声雷动,而阿宝也惊呼:“太惊喜了,她一直说不唱的!”  谁知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在此番阿宝邀请的三位嘉宾中,郭兰英和毕福剑的交情也不浅,在嘉宾互动的环节里,毕福剑提起旧事,说起小时候听郭老师的歌长大,随后就在嘉宾席上唱起了延安时期郭兰英的秧歌剧《夫妻识字》,郭兰英大为惊讶,跟着毕福剑对唱起来,又掀起了现场的高潮。  郭兰英再次在舞台上献声,不知是多少歌迷多少年来的夙愿。而以她的高龄,这样的演唱更显得弥足珍贵。  毕福剑真情“表白”没阿宝就没《星光大道》  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但每当人们提起阿宝,总还是会说起《星光大道》,毕福剑也成为阿宝人生中重要的贵人之一。  就在当天的拜师现场,一贯搞笑幽默的毕福剑在面对主持人小尼和月亮的提问“如何评价阿宝”时,突然变得非常正式:“人们总说没有《星光大道》就没有阿宝,我想说,如果没有阿宝或许也没有今天的《星光大道》。”原来这背后还真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毕福剑回忆说,2004年,央视新推一个栏目叫《星光大道》,至于为什么会选他当主持人他至今不得而知。“那时候我去录了两期节目,觉得特别没意思,真是不想去了,结果到了第三期突然就遇到了阿宝,他当时傻乎乎地也不会说,上去就哇哇唱,结果一下就把观众惊呆了。我就寻思,人类中怎么还有这么发音的啊?这个嗓音之高啊,看着观众的反响,我就想这节目行啊,我才坚持下来的。其实不管是阿宝也好,后来的凤凰传奇、玖月奇迹、杨光等人,要是他们没有真的实力,谁当贵人也没用。”  在三位嘉宾里,毕福剑的年龄最小却“辈分最大”,自从成了全国人民的“姥爷”后,人气爆棚。现场连郭兰英都自称是他的粉丝,不过在称呼上就让郭兰英为难了:“大家都叫你‘姥爷’,我不能叫啊,还是叫你毕老弟吧!”毕福剑也连连表示,这个称呼让他也有晕菜的时候,“就怪赵本山啊,那年春晚之后,我回家,我80多岁的老父亲一见到我就说‘哎哟,姥爷回来了’。”  也许是受了毕姥爷的幽默影响,阿宝十年来在语言上也有着显著变化,毕福剑刚调侃阿宝:“越变越复杂,现在歌路都改成戏路了。”阿宝马上接着说:“哪儿有您变化快,原来叫您毕大哥,现在连升两辈儿叫毕姥爷了。”他们的默契在言语间可见一斑。  十年,一个歌手、一个栏目、一个主持人共同依存、共同成长、共同强大,也许他们可称为彼此生命中的贵人。  郭兰英答应收徒看中阿宝三个条件  其实,直到节目录制前,阿宝仍不太确认是否能当场拜师郭兰英,节目组甚至也准备了两套方案。  郭兰英对于收徒的苛责以及对艺术的严谨,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但当晚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阿宝的设想靠近,郭兰英整晚都显得非常兴奋,不仅献声,还在现场教阿宝扭秧歌,甚至与其他嘉宾不断互动,当阿宝提出了拜师的夙愿后,郭兰英反问现场的观众:“观众老师们,你们说我要答应吗?”“答应。”一切水到渠成。  郭兰英说,之所以肯收下阿宝,是看中他身上的三个条件:一个是孝顺,听他的《老爸老妈》就知道这孩子的心在哪里,不忘父母;第二是他不忘恩情,十年前他从《星光大道》走出来,多少年只要《星光大道》有需要,他就一定会出现;第三就是不忘观众,阿宝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到现在在北京还坐地铁出行,没有明星架子。  一杯谢师茶,一段师生情,阿宝跪拜行礼,梦想终圆。  两代山西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终于成为师徒,郭兰英接受阿宝的叩拜时激动不已,而这一刻,激动的又何止是他们?  (记者 范璐)
无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调用-本站
右侧调用-本站
页面尾部调用-本站第11版:主题策划
阿宝谈师傅
她身体很好 一口气爬三楼
阿宝拜师前,和郭兰英在后台交流 本报记者范璐摄
郭兰英拿起剪刀帮“喜儿”剪衣服
王鸿乐拍《郭兰英》剧照
访谈  从别人口中,能了解一个真实的郭兰英。  
从她的徒弟那里,我们知道了这是怎样一个细心又慈祥的老人,一个精神矍铄又对艺术对观众无比尊重的老艺术家。  
从与郭兰英接触过的学生那里,我们能听到更多,那个为了艺术,不顾八十多岁高龄,依旧把自己狠狠摔在地上的郭老师,让一样学习晋剧的张莎莎懂得了什么是认真对待舞台。而那个总是在片场嘘寒问暖的郭奶奶,也让当时年仅12岁的王鸿乐感到了由衷的亲切,一扫离家拍戏的孤独。  
11月21日,山西籍著名原生态歌手阿宝正式拜85岁高龄的中国女高音歌唱家,晋剧、歌剧表演艺术家,民族声乐教育家,也同为山西人的郭兰英为师。郭老弟子众多,李元华、万山红、刘玉玲、彭丽媛被称为她的四大弟子。老一辈歌唱家里,马玉涛、任桂珍等也都向郭老学过艺。郭老此番以如此高龄收徒,阿宝或成其关门弟子。  
在师傅从艺80周年的日子里,12月20日,记者电话采访了阿宝,从徒弟的口中,了解郭老的另一面。  十年前见郭兰英不敢说话三年前才知道郭老喜欢他
第一次见到郭兰英,阿宝是紧张得说不出话。阿宝跟记者回忆,早在十年前的2004年,阿宝在“原声黄河——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演唱会”上,见到了作为这场演唱会的民歌顾问的郭兰英,见到自己的偶像,阿宝激动但又胆小,“当时真的不敢去和她老人家说一句话,就这样,远远看着她。”  
再见,是两年后的一场演出上,这次阿宝胆子大了些,鼓起勇气和郭兰英照了一张合影。“当时激动坏了!”  
真正和郭兰英的缘分,开始于三年前,也从那时起,他有了拜师郭兰英的想法。“三年前我和郭老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在后台我和郭老聊了很久,聊音乐聊家乡,很投缘。后来我又跟郭老的助理聊,这才从助理口中知道,原来郭老很喜欢我的。其实之前也有想法,觉得如果能拜师郭老那就太好了,但我只觉得是一厢情愿,知道郭老也喜欢我,我就下了拜师的决心。”从那以后,阿宝和郭兰英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  和师傅聊山西小吃为师傅身体棒开心  身为徒弟,在他眼中,郭兰英是长辈、是老乡、是亲人也是艺术家。  
师徒在一起,会聊起家乡的小吃,也会聊起家乡的晋剧。而分开一段时间再见,85岁高龄的郭兰英一眼就能看出阿宝最近又瘦了。而阿宝对这个人生唯一行跪拜大礼的师傅也很是惦念,“我经常给老人打电话,有机会也想去她在广州的家里住一段时间,好好伺候老人。”  
85岁,很多与郭兰英同一批的老艺术家都已经离开人世,但郭老依旧精神矍铄,“她的身体非常好,思维也很敏捷,可能你们都想象不到,师傅爬三楼,蹬蹬蹬就上去了,都不用停下来喘气的。她身体这么好,我们大家都替她开心。”  民歌演唱受郭老指点艺术修养受郭老感染
师徒二人,同出自山西,也同从苦出身,谈起作为艺术家的师傅郭兰英,她给阿宝更多的信心和拼劲儿,要把老艺术家身上的精神,传承下去。作为民歌界的翘楚,郭兰英在中国民歌史上留下了很长的光辉岁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师傅都留下了经典的作品,这在中国民歌歌唱家中是绝无仅有的。”作为徒弟,阿宝也觉得自己任重道远,“我希望从我身上把老艺术家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传承下去,我想让年轻人也喜欢民歌,民歌根据时代的进步而改变,这点上我得到了郭老的指点。”  
但更让阿宝受益匪浅的,是如郭兰英这样的老艺术家对观众的尊重,这种艺术修养,最为弥足珍贵。“我小时候就觉得师傅像神一样,能见到她跟中大奖似的,我觉得当时那种感情是一个喜欢民歌的少年观众对于民歌歌唱家的感情,而师傅对于观众的感情,则是尊重,十分的尊重,把观众当父母。”阿宝对于郭兰英的评价并非虚谈,就在今年的一场音乐会上,85岁的郭兰英颤颤巍巍走上舞台,全场掌声雷动,老人却在麦克风前沉默片刻,并没有开口唱歌,而是和观众讲起话来:“80多岁的人唱《刘胡兰》,简直是不可思议。我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今天我放的是录音,但录音是我自己唱的。其实我很想和这么好的乐团合作,但年纪大了,声音、气息都不好了,只能这样,我很遗憾。”短暂的寂静,然后现场爆发出了更热烈的掌声……  
在徒弟阿宝的耳朵中,能听到郭兰英不断地称呼观众为“观众老师”,就这样短短四个字,就是阿宝一生艺术生涯最宝贵的财富。  
采访即将结束,语速超快,一向说话不暂停的阿宝却停顿了两秒,之后他说想对师傅说点“押韵的感慨”。他这样说——  
我以中国出了一个郭兰英而骄傲,  
我以山西出了一个郭兰英而自豪。本报记者 张洁  学生谈郭老  她就那样狠狠摔在地上
作为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戏校)戏曲系大专班的张莎莎,在2012年被郭兰英钦点,参与了《白毛女》音配像(就是用郭兰英演唱的原音,让演员再表演一遍)的录制工作,饰演被黄世仁苦苦相逼,头发还没有变白的喜儿。因此,在戏剧职业学院排练厅里及在广州电视台的摄影棚里,和郭兰英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天,老人的一举一动,印刻在了这个学小旦的少女的心里。23日,她跟记者回忆起自己与郭兰英相处的点点滴滴,很真挚地跟记者说,内心从来没有如此尊敬一个人。  
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白毛女人选,戏校选择了10个优秀的学生,参与了郭兰英的选拔,“我记得第一天,郭老师就给我们十个人亲自表演了一遍,怎么出场,怎么走位。”在这个学戏的女孩子眼里,注意到郭兰英在排练厅里的一个细节,“她不像别的老师,一般来排练厅都带一个坐垫,这样不至于直接坐在冰凉的凳子上,但郭老师没有,她和我们一样,都坐在冰凉的凳子上。”  
但更让这个女孩子感动的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为了让她们这些年轻女孩子了解白毛女的悲惨,演出她从黄世仁家逃出来后饥寒交迫摔倒在地的凄楚感,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做示范,就那样直接地、狠狠地摔在地板上,“郭老师摔了两三次,那么大年纪,我们都害怕她身体受不了,她的徒弟要去扶她,郭老师说不用,这是戏,要自己来演也要自己爬起来。”  
因为形象符合要求,基本功过硬,张莎莎和另外一个女孩,最终被郭兰英选到广州进行了《白毛女》音配像的录制。而临别时,张莎莎听到郭兰英对她们十个女孩说:“选上的别骄傲,没选上的也别灰心,我还有其他作品,来年再选。”来到广州,经过休整,到了录制的时候,作为背景的芦苇全部用水打湿,并且空调开着强大的冷风,就这样,郭兰英依旧守在又潮又冷的现场寸步不离,和工作人员吃一样的盒饭。她还充当化妆师,亲自把张莎莎穿的喜儿的衣服剪破,又把她的头发整理得更乱,边整理边跟导演和化妆师说,“喜儿的辫子不能放在前面,虽然好看,但不符合她当时的心情和境遇,应该是放在后面,喜儿在逃哪顾得上漂亮。”张莎莎跟记者回忆说。  
就这样录制完成后,张莎莎也回到了太原,依旧她的学戏生活。当她接受记者采访时,正是24日平安夜,张莎莎笑着回忆说,在2012年的平安夜,郭兰英老师还给她打电话,问她现在在干吗,录制完回去后学习生活怎么样,并嘱咐她不要骄傲,踏实学戏。  
郭兰英和孩子们的缘分还不止于此。早在1998年,她就来到戏校,为自己的电视剧《郭兰英》挑选演员,那时年仅12岁的王鸿乐刚刚得了戏曲“小梅花奖”,通过层层选拔,最终被郭兰英选中,担任电视剧中少年郭兰英的角色。24日,记者电话采访了王鸿乐,谈起了这段往事,她记忆犹新。  
据王鸿乐回忆,当时找了很多女孩子来试镜,但都和郭兰英的少年时期不符,“郭奶奶少年时都在唱戏,而且唱的是晋剧,那些女孩子唱不了。我记得我去试镜时,是校长推荐的,因为当时拿了‘小梅花’的就两个女孩子,我们就都去试镜了。后来选上了我,不光因为我是唱晋剧,而且说我长得也像郭奶奶小时候。”  
就这样,从1998年8月份开始,王鸿乐就和其他演员一起,在太谷祁县开始了电视剧的拍摄。“那时候郭奶奶虽然很忙,要管理她的学校,要演出,但她还是经常来剧组看我们表演,指导我们,给我们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同是山西人,又同是晋剧演员,郭兰英对王鸿乐格外注意,没事就过来和小姑娘聊天,当知道她是学小旦的,就语重心长地说:“不要只唱小旦,刀马旦你也要学、青衣你也要学,记住,艺多不压身。”  
那时的王鸿乐感觉郭兰英就是名人,自己父母都是听她的歌长大的,自己父母都没有见过郭兰英本人,当郭奶奶跟她聊天时,小鸿乐刚开始吓得不敢说话,但后来她发现,面前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奶奶,也因此在多年后,记者采访她时,一张口就是郭奶奶长郭奶奶短地叫着,亲切感油然而生。  
演完了电视剧,奶奶和鸿乐的缘分没有断,“她过年会从广州寄贺卡给我,我记得贺卡上写着让我好好学习,祝我节日快乐。”而郭兰英一回山西,鸿乐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的任务,都会去看郭奶奶。“她特别愿意教人,想把自己会的都教给年轻后辈,这样的老人怎能不让人尊敬。”王鸿乐感慨地说。本报记者 张洁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洐道拜花千骨为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