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怎么才能出线速滑破茧成蝶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中国速滑破茧成蝶怎样才能飞得更高_网易体育
中国速滑破茧成蝶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索契2月14日体育专电(记者马向菲 王镜宇)
十年磨一剑,霜刃今初试。张虹在索契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赛场奋力一搏,冲破中国速滑冬奥无金的坚壁。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速滑人辛勤努力结出的硕果,也是中国速滑真正走向国际一流的契机。因此在雀跃于金牌突破的同时,还要正视中国速滑的不足、弥补自身缺陷,奠定未来腾飞的基础。
厚积薄发终圆梦
从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开始,中国速度滑冰屡屡与最高领奖台失之交臂,叶乔波、王曼丽、任慧、王北星这些当年已经具备夺夺冠力的运动员总在大赛的关键时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错失金牌。虽然中国在冬奥会的奖牌突破从大道开始,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都实现金牌梦之后,速滑却总也迈不过这道门槛。
当中国队11日在最有夺牌希望的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比赛铩羽而归时,无论代表团官员还是媒体都产生了“速滑项目到底何时才能捅破窗户纸”的疑问。仅仅两天后,疑虑被张虹的金牌彻底打破。
这块金牌看似偶然但蕴藏必然。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这块金牌中国速滑已经等待22年。
中国队的外教杰·沃瑟斯庞说,如果一支队伍具备了夺金的实力却迟迟拿不到金牌,总会有人质疑到底队伍出现了什么问题,甚至连中国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金牌说明,中国队只是在等待最恰当的时间奉献出最好的比赛。
中国队连续在1998年和2002年冬奥会颗粒无收,促使速滑界反思与变革。2003年,王北星等6名年轻队员被选拔出来到加拿大“留学”,他们在那里生活、学习,训练和比赛。颇有天赋的王北星迅速从国内默默无闻的普通运动员变为能在世界杯上争金夺银的一流选手。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长肖华认为,“走出去”的措施让运动员们直接面对国际一流的训练与比赛,成才期缩短,效果不错。
“走出去”的运动员成为国内与国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国外的先进训练理念通过他们点点滴滴渗入国内,也令冬季中心产生了“请进来”的想法。2008年,速滑部请来荷兰女教练塞吉尔,还从加拿大聘请了体能教练,现在,温哥华冬奥会男子500米冠军的前教练尹义重在国内指导十几名国家集训队队员。
本土的优秀教练更为中国的速滑事业贡献良多。从50年代起,中国的教练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成绩斐然。张虹的教练冯庆波原来是哈尔滨队教练。2008年,颇有想法和性格的冯庆波接手练习短道7年的张虹,细加雕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金牌。
正视弱点图变革
冬奥会的荣耀是对中国速滑多年努力最好回报,但只有在项目发展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延续辉煌。女子500米比赛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曾发出“中国速滑需要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声音,这一呼吁,在张虹夺冠后也应该继续受到重视。
肖华认为,国内存在的训练水平低下的问题将是速滑发展的阻碍。“教练是项目发展中的主导,只有好的教练才能带出好的队员,”她说。
不同于国外有统一的训练标准,国内无论基层体校还是省、市队,教练上岗前没有专门的职业培训,教授的动作五花八门。肖华说让她头疼的是,运动员被选拔到国家队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正技术动作。“如果这些运动员小时候就形成标准的技术动作,到国家队进一步训练,水平会提高快很多。”因此她希望能够将速滑教程加入专业体育院校课程,使今后的速滑教练在训练中都有章可循。
肖天说认为,大道速滑要在科学训练上有整体突破。由于科学训练的理念没有被普遍接受,无法得到制度保障。肖华在索契冬奥会观察到,加拿大速滑队每次开会时,除了几名教练外全都是科研人员,他们与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长期合作,对如何控制运动员伤病与提高身体机能时常探讨。在像荷兰这样速滑比较先进的国家,责任教练、体能教练、营养师是给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配置”。在国内,往往没有给教练之外的辅助人员的经费,“没有预算”看似不起眼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黑龙江冰雪分校的教练金鑫说,基层教练往往是技术、体能、营养一肩挑,但里面很多东西教练都不明白。
转变悄然发生
尽管中国速滑的发展还面临种种困境,但令人欣喜的转变也在悄悄发生。
充足的后备人才是一个项目长久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世界领先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冰雪项目普遍面临后备人才稀少的窘境,与其他项目相比,速滑国内注册的运动员有800多名,算是“人丁兴旺”。传统冰雪大省的群众基础一直保存,新的地区也加入了冰雪版图。
在黑龙江、吉林等省,速滑是群众喜爱的传统项目。吉林白山市体校教练梁立彦就曾说,“不会滑冰,算不上东北人。速滑的群众基础好,消费便宜,国家重视,我们基层教练和选手干劲都很高。”而下一届全国冬运会放在新疆举行,第一次让全国性的冬季运动会走出黑、吉两省,极大激励了新疆这个颇有潜力的自治区发展冰雪项目的热情,新疆不但新建了国际水准的速滑馆,还为了增加后备人才,与当地100所小学签订了培养小队员的协议。
更可喜的是,地方队也正在放开思想,接受世界先进经验,黑龙江省队、新疆队、哈尔滨队等都请来了外教。黑龙江队的两名荷兰教练平时负责指导在索契参加男子1000米和1500米比赛的田国俊。他说,两位来自速滑强国的教练给队员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这位身体素质极佳的选手已在国内教练手下打下良好的基础,又经外教点拨,有了明显进步,1000米成绩在不到一年时间提高大约3秒。他相信,再经过一个奥运周期,他将会更加出色。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朱晓琳:中国花游姑娘破茧成蝶飞得更高
来源:新浪体育要闻
曾经的那条毛毛虫,不起眼不美丽,无法吸引观众们的眼光。比起那些展开华丽翅膀的蝴蝶,毛毛虫实在是落后了很多,但它可以暗下决心,埋头苦练:终究有一天会在世人见证下,展开美丽的翅膀,破茧成蝶。
中国姑娘们做到了,在伦敦奥运会花样游泳团体决赛中,她们化作蝴蝶在水中飞舞,凭着五次高难度的托举动作,从水下轻盈地跃起,腾空,在空中的舞动,让在场的裁判和观众眼前一亮,夺得了银牌,创造了中国花游奥运历史上的最佳成绩。
花样游泳团体的决赛就如同一个化妆舞会的盛宴。每个国家的代表队都有自己的主题,加拿大是马戏团,西班牙是海洋,俄罗斯是霸气的巨兽,而中国是美丽的蝴蝶。
表演不仅是靠选手们的表情和动作,还有配合主题的音乐、服装和装束,这样全都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加拿大为了配合马戏团的主题别出心裁,服饰和妆容上都选用了荧光色,引人注目;表演上也设置了很多可爱搞怪的动作配合音乐上的奇特音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西班牙队也毫不逊色,她们别致的鱼鳞设计的服装,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暮光,银光闪闪;水中也用腿或胳膊模仿了很多海洋动物的造型。俄罗斯带着霸主的气势出场,入水之前的姿势就霸气外露;动作难度和节奏也比其他选手一下子提高了,看得观众们也跟着情绪激动起来。
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是来自中国的蝴蝶。服装是白色为主的淡雅的设计,比起前面的各种“重口味”,这真是一道“小清新”的风景了。没有夸张的动作,也没有抢眼夺目的颜色,但是水中姑娘们干净利落的动作,配合那悠扬的旋律和天籁般的歌声,就仿佛看到在水中轻盈舞动的蝴蝶。更让人心动的是那犹如蝴蝶破茧而出的托举动作,只凭单臂的支撑,跃出水面,并完成了空中翻腾的动作,漂亮入水,这只蝴蝶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当解说员哽咽着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候,比赛现场的中国姑娘们也留下了幸福和喜悦的泪水。解说员也是当年她们其中的一员,她知道中国花样游泳一路走来的艰辛,从一开始看录像带练动作,到水下艰苦的训练,再后来请来外国优秀教练指导。有现在这么好的成绩背后她们付出了多少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为了可以在水下停留时间长,完成更多的动作,肺活量一定要大,姑娘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在一次测试中居然测出已超过最大值。有的时候由于训练强度大,水下停留的时间会比较长,从水里到水面的时候,不能马上就上岸,要在水里漂一会儿才能适应。本来在普通环境下完成艺术体操已经不易,在水下完成无疑增大了难度,动作既要有美感但又不能缺乏力度,使得溅出的水花也能美观,这项运动简直就是力和美,技术和智慧的完美结合。
她们的付出都在奥运会决赛中这几分钟的绽放得到了回报,让我们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表演,也征服了赛场上的裁判员和观众们。水下与水上的动作交替,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个人与团体的配合,花样游泳的魅力无限,也将感动和震撼更多人。
这支远远落后于强队的队伍用很短的时间就赶了上来,现在已经站在了第二名的位置上。感谢日本教练井村雅代为中国队精心挑选的《蝴蝶》,让姑娘们可以将乐曲的含义与动作相结合,将它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们。更感谢中国花游的姑娘们,她们始终抱着那个梦,也坚信她们能做到,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奋力的拼搏,终于完成了这次蜕变,并且是一次近乎完美的蜕变。
虽然这个盛宴结束了,但中国花游的征途没有结束,完成破茧蜕变的中国花游正展开双翅,让所有人证明当年的那只毛毛虫已经不在,而是拥有美丽翅膀的蝴蝶,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挥动翅膀,飞得更高更远,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原标题:朱晓琳:中国花游姑娘破茧成蝶飞得更高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新浪体育要闻,版权归属原作者]
安徽资讯APP
扫一扫,安徽尽在您手中
万家热线今日合肥
微信扫一扫,使用小程序
每天10分钟,通晓合肥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带领全国各...
今日万家热线
扫描关注今日万家热线微信公共号
短信快捷登录
合作账号登录
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万家账号
发送验证码  中新社义乌10月16日电& (记者 刘长忠)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16日表示,中国将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最大程度地实现便利化,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  张茅在当日举行的第三届工商行政管理创新发展高层研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说,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登记注册制度便利化和“先照后证”的落实,中国工商将协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让企业更便捷地领到“身份证”,更顺畅地办理“资格证”。  他说,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就像“水池”和“鱼”,放宽市场准入,等于投放了一大批“小鱼苗”。单单在义乌,每天就诞生133家新市场主体。有了“小鱼苗”,还要精心培育,使之活得好、活得久。有关研究表明,欧洲、日本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5年,美国竞争相对激烈,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也达8.2年,而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业还不到3年,这说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要改善,自身竞争力还要提升。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让更多小微企业破茧成蝶,飞得更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张茅称,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而工商部门“法定职责必须为”。从世界范围看,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机制就越完善,市场监管就越到位。  他表示,放松政府对企业、行业的管制,避免政府成为“闲不住的手”,尽快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活动空间,落实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的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作者:刘长忠中国速滑破茧成蝶怎样才能飞得更高 
  新华社索契2月14日体育专电(记者马向菲 王镜宇)十年磨一剑,霜刃今初试。张虹在索契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赛场奋力一搏,冲破中国速滑冬奥无金的坚壁。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速滑人辛勤努力结出的硕果,也是中国速滑真正走向国际一流的契机。因此在雀跃于金牌突破的同时,还要正视中国速滑的不足、弥补自身缺陷,奠定未来腾飞的基础。
  厚积薄发终圆梦
  从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开始,中国速度滑冰屡屡与最高领奖台失之交臂,叶乔波、王曼丽、任慧、王北星这些当年已经具备夺夺冠力的运动员总在大赛的关键时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错失金牌。虽然中国在冬奥会的奖牌突破从大道开始,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自由式滑雪都实现金牌梦之后,速滑却总也迈不过这道门槛。
  当中国队11日在最有夺牌希望的索契冬奥会女子500米比赛铩羽而归时,无论代表团官员还是媒体都产生了&速滑项目到底何时才能捅破窗户纸&的疑问。仅仅两天后,疑虑被张虹的金牌彻底打破。
  这块金牌看似偶然但蕴藏必然。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这块金牌中国速滑已经等待22年。
  中国队的外教杰&沃瑟斯庞说,如果一支队伍具备了夺金的实力却迟迟拿不到金牌,总会有人质疑到底队伍出现了什么问题,甚至连中国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但金牌说明,中国队只是在等待最恰当的时间奉献出最好的比赛。
  中国队连续在1998年和2002年冬奥会颗粒无收,促使速滑界反思与变革。2003年,王北星等6名年轻队员被选拔出来到加拿大&留学&,他们在那里生活、学习,训练和比赛。颇有天赋的王北星迅速从国内默默无闻的普通运动员变为能在世界杯上争金夺银的一流选手。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速滑部长肖华认为,&走出去&的措施让运动员们直接面对国际一流的训练与比赛,成才期缩短,效果不错。
  &走出去&的运动员成为国内与国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国外的先进训练理念通过他们点点滴滴渗入国内,也令冬季中心产生了&请进来&的想法。2008年,速滑部请来荷兰女教练塞吉尔,还从加拿大聘请了体能教练,现在,温哥华冬奥会男子500米冠军的前教练尹义重在国内指导十几名国家集训队队员。
  本土的优秀教练更为中国的速滑事业贡献良多。从50年代起,中国的教练带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成绩斐然。张虹的教练冯庆波原来是哈尔滨队教练。2008年,颇有想法和性格的冯庆波接手练习短道7年的张虹,细加雕琢,终于成就了今天的金牌。
  正视弱点图变革
  冬奥会的荣耀是对中国速滑多年努力最好回报,但只有在项目发展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延续辉煌。女子500米比赛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曾发出&中国速滑需要改革,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声音,这一呼吁,在张虹夺冠后也应该继续受到重视。
  肖华认为,国内存在的训练水平低下的问题将是速滑发展的阻碍。&教练是项目发展中的主导,只有好的教练才能带出好的队员,&她说。
  不同于国外有统一的训练标准,国内无论基层体校还是省、市队,教练上岗前没有专门的职业培训,教授的动作五花八门。肖华说让她头疼的是,运动员被选拔到国家队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正技术动作。&如果这些运动员小时候就形成标准的技术动作,到国家队进一步训练,水平会提高快很多。&因此她希望能够将速滑教程加入专业体育院校课程,使今后的速滑教练在训练中都有章可循。
  肖天说认为,大道速滑要在科学训练上有整体突破。由于科学训练的理念没有被普遍接受,无法得到制度保障。肖华在索契冬奥会观察到,加拿大速滑队每次开会时,除了几名教练外全都是科研人员,他们与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长期合作,对如何控制运动员伤病与提高身体机能时常探讨。在像荷兰这样速滑比较先进的国家,责任教练、体能教练、营养师是给高水平运动员的&标准配置&。在国内,往往没有给教练之外的辅助人员的经费,&没有预算&看似不起眼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黑龙江冰雪分校的教练金鑫说,基层教练往往是技术、体能、营养一肩挑,但里面很多东西教练都不明白。
  转变悄然发生
  尽管中国速滑的发展还面临种种困境,但令人欣喜的转变也在悄悄发生。
  充足的后备人才是一个项目长久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世界领先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冰雪项目普遍面临后备人才稀少的窘境,与其他项目相比,速滑国内注册的运动员有800多名,算是&人丁兴旺&。传统冰雪大省的群众基础一直保存,新的地区也加入了冰雪版图。
  在黑龙江、吉林等省,速滑是群众喜爱的传统项目。吉林白山市体校教练梁立彦就曾说,&不会滑冰,算不上东北人。速滑的群众基础好,消费便宜,国家重视,我们基层教练和选手干劲都很高。&而下一届全国冬运会放在新疆举行,第一次让全国性的冬季运动会走出黑、吉两省,极大激励了新疆这个颇有潜力的自治区发展冰雪项目的热情,新疆不但新建了国际水准的速滑馆,还为了增加后备人才,与当地100所小学签订了培养小队员的协议。
  更可喜的是,地方队也正在放开思想,接受世界先进经验,黑龙江省队、新疆队、哈尔滨队等都请来了外教。黑龙江队的两名荷兰教练平时负责指导在索契参加男子1000米和1500米比赛的田国俊。他说,两位来自速滑强国的教练给队员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这位身体素质极佳的选手已在国内教练手下打下良好的基础,又经外教点拨,有了明显进步,1000米成绩在不到一年时间提高大约3秒。他相信,再经过一个奥运周期,他将会更加出色。(完)
责任编辑: 韩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只有开车才能救中国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