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经与外国的诗经 荷马史诗诗,同为经典,有何

阅读完《荷马史诗》的一点感想 - 简书
阅读完《荷马史诗》的一点感想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它的上卷《伊利亚特》中塑造了一位英勇无比、高大俊美、体魄矫健的英雄人物形象——阿喀琉斯,他性如烈火、英勇善战,却英年早逝,是荷马史诗中着重描写的人物,是荷马时代追捧的英雄人物。史诗的开篇就是以阿喀琉斯的愤怒开头:“歌唱吧,女神!歌唱帕琉斯之子 阿喀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阿喀琉斯的愤怒缘于个人的利益和荣誉受到了损害,阿家门农抢夺了他的女俘,他一怒之下退出战斗,置十万希腊将士于不顾,从而导致希腊联军惨败。好友帕特罗克洛斯为了拯救希腊人,身披阿喀 琉斯的盔甲参加战斗,虽然扭转了局势却战死杀场。阿喀琉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悲愤之下,独自一人来到特洛伊城下与赫克托尔决斗。战斗将给阿喀琉斯带来荣誉, 离开则将延续生命,《伊利亚特》中这样描写到“我带 着两种命运,走向死的末日:如果呆在这里,战斗在特洛伊人的城边,我就返家无望,但却可赢得永久的光荣;如果返回家园,回到我所热爱的故乡,我的光荣和荣誉将不复存在,但却可以怡享天年,死的终期将不会匆匆临头。”最终阿喀琉斯选择了战斗和荣誉。英雄们用他的生命唱出一曲感天动地的悲歌,他的故事由一代代的诗人歌者传唱,千古流传,他的英 雄行为也为后世所景仰和效法,追求卓越和完美,追求本能的自我超越,追求永恒的荣誉。下面谈谈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讲四点我读这本书时的障碍和隔阂。一、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撞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而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所以刚开始阅读的时候非常不习惯里面情绪化的人物,对我来说,他们的行为太直接性格太火爆了一点。以主人公阿基琉斯作为例子,他性如烈火、英勇善战但又鲁莽自负,后来我发现,《荷马史诗》描写的英雄都是这样,想做什么做什么,完全投入,不计后果,豪情万丈,纵横四海。刚开始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很新鲜。后来再看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它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唤醒。它告诉我生命可以这样活,人可以直接做自己,不需要伪饰不需要假装。但这些东西在我自己目前所处的现代社会是很难,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被抹杀了原始的生命力或者说野性。我们的现代生活是什么样?我们不断赚钱来满足欲望,努力工作为了可以不断购买各种垃圾产品,不断往嘴里塞高热量的垃圾零食,喝垃圾饮料,业余时间看爆米花电影和肥皂剧,一上网就如上瘾般地浏览各色垃圾信息。技术发展、文明进步解放了生产力,现在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贪图安逸、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力,我们可以不用像原始人一样冒着生命危险到处狩猎觅食,超级市场随处可见,有钱就可以买到任何我们想要的食物。我们越来越胖,越来越懒,生命的活力越来越弱。我们被消费社会彻底洗脑,内心极度空虚且脆弱,拼命工作,拼命消费,以此获得一点虚妄的心理安慰和存在感,直到这个消费社会榨干我们的青春,榨干我们的一切。总之一句话,我们被世俗文化绑架,被消费主义洗脑,无法勇敢真诚地活出自己。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被强大的“超我”压制了,它们遮蔽我们的本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各种界限和障碍。这就是我,一个生于二十世纪,活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刚开始读不懂这本书的原因。在我读懂后,再读这本书非常畅快,因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一种儿童般的天真,追求卓越和完美,追求本能的自我超越,追求永恒的荣誉,非常棒。里面豪情万丈、果敢英勇、不畏死亡的英雄们还让我想到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精神现象学》讲到的主奴哲学,在黑格尔看来,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奴隶的主人,是因为敢于冒险,敢于承受死亡的焦虑,他因此获得了自由。而一个奴隶则刚好相反,他不敢冒险。因为害怕和逃避死亡,奴隶被主人征服了,进而处于被主人奴役的状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奴隶社会,但我们仍然被一些东西束缚,比如无止尽的物质欲望、比如对成功权势的渴望。基于此,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一个功利主义者。但事实上,这也会使我们成为自身生命的奴隶。书的英雄告诉我们,通过不畏死亡的冒险,向死而生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正如罗素所说的“最惜命的人最易丧命。”由于我们现代人过于珍爱生命,结果使生命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丧失了。只有一个人不畏惧死亡,认可死亡是生命中必然发生的事情,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自由因死而生,死亡本身就是自由的极限。死亡会让你失去所有你放不下、舍不得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生的枷锁,是自由的羁绊。试着豁出去、把自己交给一个信仰,为荣誉而战、为不枉此生而奋斗,像书中的英雄一样勇敢无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三十岁死,六七十才埋葬的可悲的现代人。二、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碰撞这也是我很重要的阅读障碍的来源。全书处处可见希腊人崇尚武力的精神,作者用了很多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渲染战争的悲壮及美感,比如“两军相遇,激战在屠人的沙场上,盾牌和枪矛铿锵碰撞,身披铜甲的武士竞相搏杀,中心突鼓的皮盾挤来挤去,战斗的喧嚣一阵阵地呼喊;痛苦的哀叫伴和着胜利的呼声,杀人者的呼声,泥地上碧血殷红。”“那击中他的佩罗奥斯跑上去,一枪刺中他的肚脐,他的肠子落到地上,一片黑暗飘来笼罩住他的眼睛。”“他挥剑砍掉他的胳膊和那根颈脖,使他像块溜圆的石 头在人丛中滚旋。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和古希腊人和嗜血好战。而这些东西,坦白讲,我个人很不喜欢。由此我想到女权主义教主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用生物学剖析女性成为第二性的原因。她说,女性天生体力上的弱小、行动能力上的差距让她对世界的控制受到限制。缺乏体力导致了更全面的怯懦,她不相信自己身体有她从未体验过的力量;她不敢进取、反抗和发明;她注定是温顺的、听从的,只能在社会占有已为她准备好的位置。当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多么虚弱的时候,她的自信心便丧失殆尽;于是她开始向女性气质演变,表现出被动性,接受依附性。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就等于失去了自信。所以它给我的一个启示就是,女性应该直面自己的力量,慢慢适应强这个词,并以强为荣,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三、《荷马史诗》里的希腊人思维和《圣经》里面的希伯来人的思维我有《圣经》的阅读经验,而《圣经》和《荷马史诗》都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我刚开始是带着两者有渊源关系的心态去读的书,后来我发现非常痛苦,除了信仰神明,几乎找不到多少相同点,甚至他们是截然相反的。最大的差别,《荷马史诗》是信仰多神,而《圣经》是教导信徒信唯一的天神。特洛伊战争,从理想角度讲,是为“爱”和“美”而 战,是为勇气和荣誉而战;而从现实角度讲,海伦的“爱”和“美”是国家权利和实力的一种较量,勇士们的荣誉也在很大程度上靠掠夺得到的财富和奴隶来衡量。这一切在史诗中 都通过一种率直的方式表现出来。帕里斯迷恋美色。阿基 琉斯追求荣誉,阿伽门农对财富和权力野心勃勃,每个人身上都有因欲念而带来的显而易见的缺点,但他们都不试图去遮掩,反而将欲念直接付诸行动。在这点上希腊人与希伯来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基督徒是讲禁欲的,就是你不能有自己的欲望,那是罪恶的,亚当夏娃就是因为禁不住诱惑偷吃禁果才被上帝驱逐。上帝就是善恶、美丑、灵肉的集合体,是万物的本原。人不可违背神,不能做神眼中为恶的事,否则 神就会对人施以惩罚。细细分析将特洛亚战争,可发现其实他从头到尾都带着“复仇”的影子。这场战争的根源是一个金苹果,由这个金苹果导致了一系列的争斗。但基督教的教义不是这样的。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不可推辞。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逼迫你们的祷告。从这个教导当中可以看到耶稣的法则跟世界的法则不同,他教导门徒更高的道德理念与人性要求。就是“博爱”与“饶恕”。总的来说,希腊文化精神重现世、推崇人的自然原欲、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而希伯来文化精神则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抑制人的自然欲望、向往理想世界的生活。简言之,两种文化的冲突就在于肉与灵、原欲与理性、人本位与神本位的冲突。 但两者确实都对西方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个是从现实生活角度,一个是从精神信仰角度。四、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王朔说过一句话“文化就像食物,不吃,饿死,吃了,你就被它塑造了。”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西化,但其实内心深处我们还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是厌战爱好和平的,这跟我我们的地理位置有关,我们有广袤丰饶的土地,地大物博,所以战争的主要目的仍旧是保卫赖以生存的耕地不受蛮夷入侵。人们内心厌恶战争而又不得不战,这种战争多是被动的。希腊人是嗜血好战的,因为他们的生存空间相对狭隘,对外扩张生存空间成为古希腊人不可遏制的需求。而战争是对外扩张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古希腊人把战争看作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改善生存条件的主要途径。这就是我为什么没办法真正深刻地了解希腊人的嗜血好战的原因。所以遇到这么一本完全不符合我阅读趣味、完全超越我个人生命体验、按照道理完全没理由打开的书,是我和它的缘分,它给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引领我走进另一个世界。
编剧专业 大三学生 读书赏片 摄影写作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21:24:1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诗经》与《荷马史诗》看中西文学比较
官方公共微信《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分析 《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较
诗经与荷马史诗可以说是同时期的东西方两部巨作,然而无论从表达方式还是它们分别对战争和爱情的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诗经采用的是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兴是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它以抒情诗为主,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真实而具有触发感的。诗经善于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感情,增强节奏感。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通过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城市特洛伊的故事来表达希腊人崇尚自由的感情。
诗经中反映的是在足够的生存空间中生活的人们,追求的是和谐宁静的生活,而荷马史诗却是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有着强烈向外部扩大生存空间的欲望。因此,我们看到诗经中战争是激昂和忧伤的,汉民族的军人是有德的君子,也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战争散发着浓烈的血腥气味,里面的英雄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仁厚德性。
毕竟是充有着中国传统思想,诗经中的人们对爱情的表达是含蓄的,男人对看到女子的背影就感到赏心悦目,处在纯欣赏的角度去观察。女子平时都会用丝巾遮住半边脸,她们从小就被灌输“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美丽,矜持的。荷马史诗中人们的爱情是直接而快速的,好像只要有感觉就会迅速相爱。无论男女都很直接表达对对方的爱,故事中的第一场战争赫克耳托就对他的士兵们说爱你们的国家,爱你们的妻子,所以要拼命作战。 《诗经》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将一种细腻的感情或详尽的事件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荷马史诗》作为一种思想开放的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的奔放,在言辞方面多通过直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因此,《诗经》是简而精,而《荷马史诗》则是细而腻。 两者对英雄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诗经》里体现了一种中华文化,对英雄的定义一般都是有智有谋,德才兼备。因此,对于《伊利亚特》所描写的“英雄”阿喀琉斯只不对是一位强悍残忍,野性十足,只懂在沙场上杀人而不赋仁厚之心的一介武夫。但在古希腊文化中,最健美的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是体魄强壮、肌肉发达的人,正如其奥林匹克运动主旨也是以体现人的完美体态。在他们的字典里,勇敢和美德是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式的,因此,在《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赫无托耳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而这一标准就是与中华文化的迥然不同。 此外,两者在所表达式的内容与思想也有所不同。诗经里的主题目是十分丰富的,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一部《诗经》立体地表现了生存环境、事态人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而《荷马史诗》包括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这两部所表达的思想却有所差别。《伊利亚特》主要是歌颂刚强勇武的战斗英雄,崇尚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而《奥德修斯》歌颂的是人的智慧与毅力,同时也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新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贯穿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就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和积极态度。 虽然两者在写法和思想表达上有差异,但不能否定的是,上面的两部东方和西方巨作对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而《荷马史诗》则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是古希腊人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同风格的作品读起来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作品,不同的时期或心态,读起来也别有滋味的。这两部作品是值得我们去阅读的,历久不衰。
接下来,拿几首诗歌和《俄狄浦斯王》来举例说明两者的不同点。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歌开头以雎鸠起兴,借河水之中的小岛上的雎鸠和鸣,引出心中热烈的感情:可爱的姑娘啊,\我\心中的爱人.第二 三节以采荇菜,衬托自己对姑娘的追求:可爱的姑娘啊,\我\日夜追求着你,但不能如愿,只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表达了作者热烈奔放的感情,表现了青年男子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和对自己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痛苦而欢快的情调.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关雎》诗意地描绘了一个完整的爱情审美过程,即人的美(外形美和心灵美)的审美过程。诗的一开始就给出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的图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春天的河边,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她撩拨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爱情的产生常常始于为对方的形体所吸引,而后才有了进一步的交往,继而了解对方的心灵,所以说爱情就是人的美的审美过程。把人在爱情审美过程中主体与自然统一这对关系揭示出来了。《关雎》是一首婚歌,它是强调伦理道德的。所以,诗歌在肯定了审美主体的自然性的同时,又强调了审美主体和社会理性的统一。在诗歌中,这些关系和谐地同构于审美主体,因而形成了理想的爱情审美观。
以上说的是它的情感美。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俄狄浦斯王的》的艺术特点成就:
1,精妙的结构,优化了情节的组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设置多重互为关联的铺垫,利用了巧妙的构思,按照可然和必然的原则组织情节,细致合理地使用每一个事件,匠心独运地引导观众,达到诗人的深层期望,构思的稳健与戏剧冲突并不矛盾。
2,善于刻画人物性格。他用剧情的发展推动性格的塑造,让角色的个性历史服务于创作意图的实现。所以,同一个人在不同作品呢里有了不同的表现,即不同的作品的不同立意决定了同一个任务的不同性格特征。
3,索福克勒斯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包括头韵,谐音,拟声,排比,对称和比喻等。并注意局势结构的实际,精心安排 词句的位置,成功地使用了对称修饰的各种样式。
《俄狄浦斯王》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在情节的整一、结构的严密、布局的巧妙等方面,堪称希腊悲剧的典范。故事集中写俄狄浦斯追查杀害前王凶手这一中心事件。究竟谁是凶手?形成戏剧的“悬念”。接着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发现”、“突破”,使矛盾一个个地揭开,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惊心动魄的结局,紧凑生动,悬念迭起,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不写神而写理想化的人,而且把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使之动作性强,性格鲜明。他把演员从两个增加到三个,这样可以根据剧情的需要扮演各种人物,表现人物的多方面性格。他又以对白代替合唱成为戏剧的主要成分,使悲剧成熟为真正的戏剧艺术。由于索福克勒斯对希腊悲剧的卓越贡献,赢得“戏剧界的荷马”的美称。
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作者一方面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方面也表现人类心智的局限和命运的强悍有力。俄狄浦斯的遭遇是悲惨的,但他的自我结构上首创倒叙式的范例,剧情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在向高潮推进的同时向前回溯,布局谨严,结构紧凑,情节起伏跌宕,发现、突转、悬念等技巧运用得恰到好处。谈荷马史诗和中国《诗经》之不同空间艺术处理--《国外文学》1987年04期
谈荷马史诗和中国《诗经》之不同空间艺术处理
【摘要】:正 在人类历史上,对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的是四大古老民族:印度、希腊、古以色列和中国。这四大民族都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给后代留下了四部巨著:印度的《梨俱吠陀》、希腊的《荷马史诗》、希伯莱的《旧约》与中国的《诗经》。从中西文学比较角度来看,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国《诗经》是欧洲和中国文学的渊源,但荷马史诗是以历史为题材的长篇叙事诗,而中国《诗经》则是短小精悍的抒情诗集。它们在空间艺术处理上大相径庭,形成了鲜明对立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在人类历史上,对世界文学有重大影响的是四大古老民族:印度、希腊、古以色列和中国。这四大民族都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给后代留下了四部巨著:一印度的《梨俱吠陀》、希腊的了荷马史诗》、希伯莱的《旧约》与中国的公诗经》。从中西文学比较角度来看,希腊的荷马史诗和中国《诗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代熙;[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伊求;[J];世界历史;1981年03期
云鹤;[J];名作欣赏;1981年03期
徐毓明;;[J];世界知识;1981年05期
朱州;;[J];世界知识;1981年06期
匡玉;;[J];云梦学刊;1981年03期
余虹;[J];咸宁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甘运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刘以醒;[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5期
陈英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晓望;;[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吴开俊;;[A];第一届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徐长福;;[A];“工程科技论坛”暨首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委员会学术年会工程哲学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王南;;[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赵雨;;[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游孟庭;郑萦;;[A];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论文提要[C];2005年
徐晓旭;;[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刘开会;;[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国亮;;[A];第18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乜小红;;[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倩;[N];中国教育报;2000年
李延祥;[N];中国冶金报;2000年
顾銮斋;[N];光明日报;2000年
阎振起;[N];吉林日报;2000年
伊扬;[N];中国矿业报;2001年
马跃;[N];音乐周报;2001年
马跃;[N];音乐周报;2001年
陈恒;[N];中华读书报;2001年
;[N];江苏经济报;2002年
记者郑捷、陈德昌;[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洪采;[D];复旦大学;2004年
王青林;[D];武汉大学;2005年
宋继新;[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寅丽;[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贤宗;[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王军;[D];吉林大学;2004年
王倩;[D];兰州大学;2006年
李成彬;[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丹;[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张季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解晓毅;[D];西南大学;2006年
张彩虹;[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朱建辉;[D];内蒙古大学;2006年
刘雪飞;[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荷马史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