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树脂活性炭炭高温处理后会变滑变硬

最多3个标签,单个限12个字符内,用','或空格分隔
最多3个标签,单个限12个字符内,用','或空格分隔
字号: T | T
 活性炭是用植物废料如木屑、椰子壳等为原料,经过炭化活化等工序生产出来的一种黑色粉末。它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力,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加工、环境工程等领域,用于脱色、脱臭以及水和气体的深度净化。    据报导,1977年全球消费活性炭18万吨,其中美国有900多万吨淀粉糖浆脱色,耗用了活性炭2.7万吨(最大的消费量是水处理,约4万多吨)。由于活性炭生产是一个劳动条件差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所以近年国际上发达国家大量进口活性炭,压缩国内的生产。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活性炭生产除解决自身需要外,我国目前已成为活性炭出口大国。据我国海关统计,月出口11万吨,创汇6522万美元。我国食品工业部门是活性炭的重要用户,如饮料的水质净化,淀粉糖的脱色,味精、柠檬酸结晶前的净化,我国年产淀粉糖150万吨,味精70万吨,柠檬酵酸38万吨,仅淀粉糖、味精、柠檬酸三个行业,年用活性炭在4万吨左右。其中淀粉糖浆生产用3000吨,结晶葡萄糖生产用2400吨,结晶木糖生产用3000吨,味精生产用25000吨,柠檬酸生产用7000多吨。    应该指出,几十年来,我国食品行业采用活性炭脱色,为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可否认的是,食品企业的脱色,也是一个劳动条件差,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工序。操作工人满脸黑,车间活性炭飞扬,脱色过滤场地尽是黑水,过滤出来废活性炭又成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总之,多年来食品企业均在盼望,能有一种消除活性炭污染的新的脱色方法。    曾经在木糖生产中使用过颗粒活性炭的柱上脱色,可以使脱色过程由间歇操作改变为流水作业,但使用周期太短,一般20次后要更新,成本上比不上活性炭脱色。也有不少单位,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开展了树脂吸附糖液脱色的研究,但由于脱色对象不同,介质不同,所合成的树脂选择性不够,树脂的抗污染能力和解吸性能差,因而脱色负荷低,使用周期短,脱色成本高,始终未能在食品行业实现工业化,最近无锡江南大学和无锡分离技术研究所彭奇均教授等人经过努力,针对糖液和发酵液中除原料中含有的天然色素外,尚含有氨基酸和还原糖生成的类黑精、多酚和酶、空气反应的黑素、水溶性天然色素和葡萄糖结合的黄酮醇类色素、还原糖酸碱降解得到的异戊二烯类色素、鞣质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的褐色物质、酚类和铁离子结合生成的色素等的特点,结合柠檬酸发酵液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树脂合成的配方和工艺条件,改变树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研究合成了适合于柠檬酸弱酸环境下的脱色树脂。进一步又合成了适合于强酸环境(如木糖)以及适合中性环境(如葡萄糖)等一系列脱色树脂,相应地完成了色素吸附及洗脱工艺的最佳选择。2001年分别在江苏宜兴和山东禹城建成了年产万吨柠檬酸和年产2000吨木糖的树脂脱色代替活性炭脱色的工业装置。前者为直径0.5M高4M的8支树脂脱色柱组成,每日投入硫酸解析后的浓柠檬酸液150立方;后者为直径0.4M高5M的6支树脂脱色柱组成,每日投入160立方的玉米芯水解液。两地经过5~6个月的正常运转,全部取代活性炭后,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产率不受影响,而成本下降。因为活性炭一次性消耗,每KG5.5~7元,用树脂脱色,树脂可使用一年以上。只消耗再生剂液碱和酸,根据生产实绩计算,相当于1KG液碱和0.25K硫酸,代替了1KG活性炭。    更重要的是,树脂脱色实现了生产操作自动化。装置占地仅9平方米,车间面貌大为改观,再也看不到肮脏的劳动和污染的环境。因为原来用活性炭脱色,基本上是间歇操作,工序较长,有些操作像活性炭纸袋的解包,尚离不开手工操作。整个脱色过程,包括活性炭解包,向脱色罐投料,加活性炭,加热搅拌,脱色完毕,用压滤机滤出脱色液,再拆卸压滤机,排除废炭,清洗设备,换新滤布,下次再用等,这么多繁杂过程,就被串连的几支柱全给取代了。这一工业规模的树脂脱色代替活性炭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对于传统食品,医药企业的技术改造,实现简化流程,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较易在淀粉糖、木糖、味精、柠檬酸等行业推广,并将对食品添加剂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壹食品中国网)
[来源: ]&&作者:佚名&&
免责声明: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糖酒快讯”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糖酒快讯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糖酒快讯”。
&&&&本站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的文章,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 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投稿邮箱:,欢迎赐稿。
8月28日,中国兼香研讨会暨e代驾与玉泉酒战略合作发布会在哈尔滨…
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刘强东宣布开超百万家便利店,雷军也提出…
新闻报料热线:028-&&&广告服务热线:028-&&&90天使会会员热线:028-&&&
投搞邮箱:&&&&
投诉咨询热线:028-&&&&
投诉邮箱:
成都九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川B2-  下次自动登录&|
当前位置: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强度有多大?(正文)
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强度有多大?
玻璃钢是我们常见的高性能复合材料,但是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在许多性能方面都超过了玻璃钢,它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原料纤维的性能。而碳纤维与玻璃纤维相比,具有高的弹性模量,是玻璃纤维的4-6倍,抗拉强度也略高于它。如碳纤维一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都超过铝合金,甚至接近于高强度钢,弥补了玻璃钢弹性模量低的缺点。又兼相对密度比玻璃钢还要小,因此它成为目前比强度与比模量最高的复合材料之一。下面我无锡威盛碳纤维公司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说。由于碳纤维弹性模最高,其复合材料零件可以允许在极限应力状态下工作,克服了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只允许在低于极限应力60%的条件下使甩的缺点,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也是随纤维含量增加而改善的。复合材料中含有60%-70%(体积)的纤维为最佳。纤维含量更高时,复合材料的整体性就会被破坏,而性能下降。碳纤维复合材料其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这是由于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与基体的界面能阻碍裂纹的扩展,纤维与基体不完善的结合,反而利于传播裂坟的前部变钝,使裂纹向载荷方向的扩展停止下来,一方面,复合材料柔软的基休也其有迟滞和阻碍作用,使脆断裂纹不会延续扩展。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每平方厘米上如受到四吨左右的力,能够承受循环次数高达二千万到三千万次(每分钟二千次循环)而不致疲劳破坏。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有人用枪在十步远的地方,向一块不到一厘米厚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射击,结果不能打穿它。使人感兴趣的是:利用其他纤维(例如玻璃纤维和有机纤维)和碳纤维一起混合作复合材料增强剂时,可使这种混杂纤维复仑材料的冲击性能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大2-3倍。此外,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老化试验中的强度损失,也比玻璃钢小,在自润滑性。耐腐蚀性及耐热性等方面都有显著优点。破纤维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各向异性现象超过硼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是超过玻璃钢,用空间多维偏织形式的纤维填充复合材料时,这种现象比用增强长丝琪充时小,在后一种情况下,交叉铺放纤维,也可使这种现象有所减少。本文源自于无锡威盛复合材料厂。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威盛小编
更多相关资讯:
如果您认为此信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将相关资质证明和您的权利要求发送至,世界工厂网工作人员会尽快回复处理!
热门资讯点击
热门关键词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树脂炭包覆微晶石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pdf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长沙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树脂炭包覆微晶石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
姓名:徐乐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材料学
指导教师:刘洪波
论文以经过纯化、整形处理后的近球形天然微晶石墨为研究对象,采用酚醛
树脂炭包覆、表面氧化.树脂炭包覆以及层间氧化.膨胀.树脂炭包覆等方法对天然
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处理,希望通过这些处理改善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充
放电性能。
以天然微晶石墨为基体原料,自制酚醛树脂为热解炭前驱体,通过液相浸渍.
炭化法制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考察了热处理温度和酚醛树脂炭包覆量对天然
微晶石墨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表面树脂炭包覆改性不会改变天
然微晶石墨的片层状晶体结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的比表面积随酚醛树脂炭包
覆量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和炭化处理过程中挥发性气体的逸出所形成的纳米级微
孔是造成其比表面积和不可逆容量增大,首次充放电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炭
化温度为950℃、树脂炭包覆量为3%时制各的树脂炭包覆石墨的首次脱锂容量由
低至60.1mAh?g一;树脂炭包覆量为5%的样品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由天然石墨
的65%提高到91.1%。
采用双氧水氧化以及双氧水氧化.树脂炭包覆工艺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改性
处理,考察了表面氧化及氧化.树脂炭包覆对天然微晶石墨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
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氧化不会改变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树脂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