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朋友 知道现在李伯伯要当红军小虾米(李伯清)还在讲评书没有 讲的话最近那里可以听到 谢啦

这里一直没有看到过李老师的帖子,前几天看成都电视台发现他又出来讲书了,头发白了好多,真的挺伤心,老人家老了,以前小时候就在听李老师的评书,看刘德一老师的《哈儿(傻子)师长》,庞祖云的棒棒军,现在基本上只剩下了李伯清李老师了,真的是,真怕李老师也走了,四川真的没有啥子听头了  李老师好像以前说过:我们这些吃过苦的人才晓得真正世态的炎凉,才说的出这些评书出来  大家一起8一下李伯清李老师,至少这个帖子成为一个回忆一个纪念也不错  让外地人也晓得哈李伯清李老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貌似出家了哇。。。  不过他的段子我很喜欢。。。  最近出了那么多新闻,真想听他来散打一哈。。。  出家人不理俗世,估计没什么希望了
  顶你一下吧……  李伯清?就是散打的那个?跑到重庆去了,解决了个身份问题,又回来了?          
  自己顶上去~
  成都当时确实李老师混的好惨哦  zf不承认他,只能让你到街边边去说,你说憋的他不得不到重庆啊~
  只晓得假打
  大家看没有看最近的大话60年  四川的朋友们~
    只晓得假打  ————————  你搞懂他说话的意思没有哦~
  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把吹壳子吹出了艺术感的人。。。
  李老师语录:  哎哎哎,小伙子,你想跟那个妹妹爪子,你在爪子,就是你不爪子我们也要误会你爪子,要是你真的想爪子我们也不敢把你爪子
  “日妈李老师得嘛”我记得只熟。。。。  我只喜欢他,原来上学的时候还买过李老师的评书磁带,上学路上听,一个人笑安逸了。。。人家看到我的都觉得那娃娃多半脑壳有点儿乔。  看了哈他大话60年,我和我爸还是在沙发上笑来瘫起。
  李老师这回看上去确实老了,说真的  以前李老师的话,厕所妹妹看到他都是“李老师的嘛,随便屙嘛!”
  自己顶上去~
  李老师经典语录:  以前吃得的时候,没人请客吃饭,现在自己吃不得的时候了,结果一堆人请客吃饭,以前长的帅的时候,没人爱,现在有人爱了,对屋头又是种伤害~
  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肝,你是我心中的四分之三,你死了关我求相干~  当时听到李老师说这句的时候,硬是把我笑翻了的哈~
  “李老师的嘛,随便屙嘛!”  ---------------------------------  就记得这句。。。
  哈哈。以前小时候觉得李老师脑壳有点弹。现在看到二台在放李老师看了,肚子都笑痛了。  李老师的段子只喜剧。
  说了永不回四川,结果还是回来了,  说了出家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结果又上台表演,  其实他就是一演员
   说了永不回四川,结果还是回来了,    说了出家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结果又上台表演,    其实他就是一演员  ————————————————————  这回好像冤枉李老师了  好像是廖健他们把他请上去的  再说了,佛家重地不准冲壳子  可能李老师有点心头慌  O(∩_∩)O~
  李伯清
那些市井的事情还是讲得多扯的
  免不了俗
但是确实能把人笑到疯
  只有市井的,才能逗笑我们撒  他的话现在基本有佛理了
  广告杀,勿复制广告内容勿发外网链接以免误杀谢谢——如花-- dkksdkssa-- 操作时间: 10:27:03 --
  铁观音gg  来四川的帖子都不放过~
  啊- -我在北京 看不到。 啊 李老师啊李老师
  四川的人顶起
  我就是喜欢李伯清的假打!
  哈哈...我从小学就开始听李伯清的磁带......映像太深刻了...
  现在基本上只剩下了李伯清李老师了,真的是,真怕李老师也走了,四川真的没有啥子听头了  ------------------------------------    排这句...以前喃看哈石成金都还将就了,结果人家又失踪了....剩下的真的就很低级很低级了....
  小时候经常跟到我爸爸听李老师的散打 现在虽然都不记得了但还是想得起来当时真的是笑惨了 PS: 好想看&山城棒棒军&哦 想念梅老坎
  李伯清的散打,四川味十足十,吹壳子太有水平了  顶一下    
  李老师又有新的了?  
  确实好笑。。。  
  顶一个。
  排这句...以前喃看哈石成金都还将就了,结果人家又失踪了....剩下的真的就很低级很低级了....      ---------------  那个石成金到底跑哪儿去了哟!有没有人晓得哟!    那个李老师当时去重庆是没得办法才去的哈!  成都这地界都讲关系,李老师出名后好多所谓官方的人都不承认别人的!就是看不起!所以李老师才去的重庆。  
  现在就只剩下李老师了,但是看到那泼他们的关门弟子真的就太恶心了,特别是那个闵天浩,他那个也算散打啊??一天到黑打起四川最帅散打艺人的名号,丢死仙人了,他就是一坨大便,走到哪儿臭到哪儿
  话说~~我老汉跟清伯长得黑像~~~~    当时在重庆的时候 老子天天收到起看李伯清~~/哎~~都好久没有看到    他了.  ............  
  网上视频看的到李老师  不过这回有个段子李老师都讲哭了  当年他那么穷,结果被捧到红的很  说确实太感谢大家了~
  他当年确实是拉偏三轮的,确实也不容易。
  ?看他长的像哪个明星 火爆 请你记住 转告大邑三岔的朋友 怎么才能找到他们啊 王语涵他欺骗我们三四次感觉很气愤 表面说给 今天拖明天的 属于有钱赖着不给型的 结果晚上十一点多偷偷搬家跑了 押金都不够扣得 没办法 打电话不接 求求哪位好心人帮忙     可恨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三岔镇三柏村14组,出了    两个坏家伙,一个叫&肖杰&一个叫&王语涵&,恶意拖欠房东    4个月水电气物管费累计500多元血汗钱,晚上偷跑搬家走人,    打电话不接还放狠话威胁房东,房东找派出所无果,他们    说找不到人没办法处理,太不是玩意了,想通过网络找到    他们,请有同情心的你看到后转发给成都的QQ群,让他们出    来现身。    王语涵身份证资料:    男 汉 日出身     家庭住址:大邑县三岔镇三柏村14组     身份证号码:14251X    手机号:    现在是龙泉某售楼处售楼先生 大概1.83米    高挑偏瘦 脸上有痘痘    肖杰的QQ:    以上情况真实有效,请帮忙转发,     房东电话:    房东不胜感激你
  八李老师的帖子,支持一哈
  早些年,社会上经常会听到一句:“李伯清,我熟得很,以前跟我是--
--(词语自己想起填)关系”。的话来引以为荣,可见当时他在四川有很火。
  上次我们朋友他们学校请李老师过来,李老师就喊他们好生学习  真的是……亲切的老伯伯~
  钱呢?    安?
  确实挺可惜的
  楼上的,你等哈  李老师没死……
  那个石成金到底跑哪儿去了哟!有没有人晓得哟!        那个李老师当时去重庆是没得办法才去的哈!    成都这地界都讲关系,李老师出名后好多所谓官方的人都不承认别人的!就是看不起!所以李老师才去的重庆。    -----------------------------------------------------------  那天我看电视看到石哥了 结果是重播的 娘的    李老师确实是川娱届仅剩的可以说是泰斗级的人物了 从小时候就开始听 他还稍微年轻点的时候更扯点 啥子都说 也更搞笑点 现在都有所收敛了
  老李的嘴巴子硬是会摆,笑人得很,.后一辈的那些人看到就恶心.
  李老师的帖子,要顶的哈!
  作者:与狼共舞啊 回复日期: 01:01:36 
    说了永不回四川,结果还是回来了,    说了出家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结果又上台表演,    其实他就是一演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  一个演员没有得到演员应该得到的尊重,万般无奈才背井离乡啊。
  我喜欢听他的评书.可惜受众面只能是四川.不然比郭德钢好笑深刻多了
    作者:与狼共舞啊 回复日期: 01:01:36       说了永不回四川,结果还是回来了,      说了出家后再也不上台表演了,结果又上台表演,      其实他就是一演员  -----------  谣传。李老师当时虽然去了重庆,但是李老师的母亲还是在成都,他怎么可能永不回四川?记者瞎写的。
  石乘金還沒回來啊?  道聽途說沒的他後我就沒有看了,好久沒關心這個事情我以為他是去學習去了會兒就回來喃?    唉~~~四川的娛樂節目搞得臭的很,為數不多幾個好點的又僅都在扯怪。    我最喜歡看李伯伯擺評書的時候那些動作,肚皮都要笑爆
  想当年我的座右铭就是    生平崇拜两个人,周星驰和李白清
  李老师经典语录  十指尖尖如嫩笋,是剥了壳壳的嫩笋,要不肿那么大一坨你敢要哦
顶~~~~~~~~~~~  
喜欢李老师
顶~~~~~~~~~~~~~~~`  
喜欢李老师
  淑芬~~~~
  其实以前李老师散打过轮子的事情,不过这个碟子一直就没有出,而且没有mv  不过那个碟子实在是顶峰  啥子  一个大西瓜分成两半半,一半分给你一半分给我
  *****广告疯 牧羊人的独角兽-- 我爱上机器娃娃-- 操作时间: 15:47:10 --
  前段时间讲的大话60年还可以~~  不是说石成金去湖南卫视了吗?不晓得是不是真的
    我是四川人,李伯清的段子很生活化,喜欢听,    而且他嘴壳子翻得好快啊~~~~~~
  作者:joyjoylm 回复日期: 14:34:14 
    前段时间讲的大话60年还可以~~    不是说石成金去湖南卫视了吗?不晓得是不是真的  ====================================================     是不是真的啊?   成都电视台的主持人,最喜欢的就是他了,   好搞笑的啊 ,《道听途说》我的最爱。
  四川的都积点口德,李老师也算是四川的名片~~话说以前有一部叫《四喜临门》的,有李老师,刘德一,沈伐。。。多好看的  
  [小广,禁。]——花窈然——-- trrfrr-- 操作时间: 12:32:06 --
  现在老艺术家说实在的,走的差不多了  刘德一啊那些  现在只有个李伯清还在混了~
  在异乡这几年。  除了想妈想家人就是想李老师。    上小学的有段时间。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就要放李老师的磁带。  哎呀。  吃饭都吃不清净。  生怕哪句话没憋到笑喷出切。    看到上面回复的那些我不晓得的背后的故事。  眼睛都湿了。    痛并快乐的人生?李老师。
  misscate
  经典的“火车转弯灯”,“开奔驰送保姆切称两斤耙豌豆儿”。。。
  多喜欢的哈~~小市民的言语蕴含生活最深的智慧
  对啊  李老师说现在的小朋友就是  ‘吃你活该,穿你应该,稍微不对就拜拜’
  有次在机场碰到他,就摆起来了,他还多和蔼的,没什么架子,素质还多高的。不像有些所谓非主流明星,不说话都晓得装疯迷窍的!
  我还没碰到过李老师  想拜他为师,就不知道有没有办法,哎~
  ,哎~  
  我是他的粉丝
  这几年四川人都去搞超女去老。。。    李老师是人民艺术家哈,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
  水总,黄总,浮总几个“总”瞎提劲,商量粉刷月球的业务!印象太深了!
  去年在资阳碰到他  他好像也是走亲戚   和我亲戚正好住到一个小区  他还去逛小区附近的那些专卖店  和店员摆龙门阵啊 合影啊  很和蔼的 点架子都没得  穿得也简单
  - -我很久没看道听途说了  石哥爪子了???    我老爸很喜欢李伯清
他最红那阵子我还小  只记得那个 李老师的嘛 随便屙嘛
  李老师直接说,这个别克是我保姆买菜用的……
  亲爱的消防员叔叔们~~你们好~~    我们家里失火鸟~~失~~~火~~~~鸟~~~    (请用妹妹找哥泪花儿流的曲调来唱哈~~~)
  以前好喜欢的哦  上大学的时候还拉上同学一起看  然后我这边笑得趴在地上  同学一头雾水,然后说  我一直觉得四川话很容易懂  但是为什么他说的我一句都不懂呢/  无奈放弃  李老师,你重出江湖吧~~
  *****小广告自重,饼-- xianya1-- 操作时间: 14:24:47 --
  我也想外地人知道我们四川话  可是……
  一直有想法想普及下四川话  说到这儿,还真有些想哭,上次鲈鱼的节目,说请什么民间的艺人,连重庆的那个语言艺术家都请到了,就是没请成都人  作为四川人,成都人,好耻辱啊,那个时候
   一直有想法想普及下四川话    说到这儿,还真有些想哭,上次鲈鱼的节目,说请什么民间的艺人,连重庆的那个语言艺术家都请到了,就是没请成都人    作为四川人,成都人,好耻辱啊,那个时候    楼上的留言好莫名奇妙哦~~  鲈鱼的节目明明是请了李伯清和吴文各做了一集的~~  还有~~就算没请成都人~~也不是四川人的耻辱~~  ~四川话、四川人、四川的文化~不是小小一个成都可以代表的~~
  其实我觉得重庆言子儿比老李的假打好耍    虽然我是四川的    不过老李有一个段子,我第一次听说就是听老李说的,之后很多小品上都见到了  就是那个打太极的  一个大西瓜呀,中间分开它呀,一半送给你呀,一般送给他
    初中到高中有那么两三年,我和最好的个哥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模仿李老师说段子,你一句我一句。这些段子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但是每次说还是忍不住狂笑。    
  哈哈,前几天才听一个朋友摆了个段子,据说是他第一张磁带监制的人摆的,说他跟李老师是结拜兄弟,李老师叫他的妈妈也叫老妈。那会李老师还没出名,穷的很,饭都没得吃的。有天走到他家里,喊:老妈,给我煮碗面嘛,多放点猪油
  小时候黑喜欢他~黑搞笑
  李老师年轻的时候确实很穷,那个时候哪个都看不起他,要不是当初那个朋友喊他上台,还是恼火,现在红了,人老了
  成都人来顶    喜欢老李
  也是噶  好久没听李老师的散打了  好怀念  小学天天抱到他的磁带听到睡着
  很小很小的时候  那个时候还流行磁带来着  我爸车里放着“。。。。(大意是安排一群人去某厂参观之类的,还分开安排了洗澡)。。。安排是这个样子滴,上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参观!下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参观!”  当年我那幼小的心灵哟~就这样被腐拉~  
  成都月亮村有好多李伯清的散打哦!  有次通宵唱歌。我们恁是看了一晚上。    最搞笑的是他说年轻的时候单位上都是他帮忙写检讨。  检讨必须声泪俱下。  他一般第一句都是 “我请求上级把我枪毙了”
  广告杀,请勿复制广告内容勿发外网链接以免误杀-如花-- kkjpjp-- 操作时间: 20:47:03 --
  唉……顶老李……
  老李现在的徒弟些要是有师傅那么好就对咯
  哎呀!~我从小的乐趣就是他啊!~    呵呵
    哎呀!~我从小的乐趣就是他啊!~        呵呵    ————————————  下次我们组织哈,一起去看李老师?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李伯清老师的评书,我居然上台说了一段
李老师得嘛!随便屙嘛!~~~
一、李伯清简介
我一开始就要偷工减料了,引用2002年,李老师在成都锦城艺术宫举行个人专场演出,开幕式上主持人的对白朗诵来介绍李老师了。
男:一个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拉板车的老百姓,居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
女:一个在公共食堂淘米洗菜的炊事员,居然首创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散打评书。
男:一个蹬三轮、拉大锯的普通工人,今天居然冉冉升起在西南最高的艺术殿堂——锦城艺术宫。
女:一个没有上过艺术院校,没有进过专业文艺团体的普通平民,成长为红透巴蜀,全国关注的平民艺术家。
男: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文化艺术现象,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五千年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女:我们应该认识到,平民艺术家李伯清正是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再次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传播的真理!
男:也许在四十年前,可能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貌不出众的小男人在成都的牛市口、猛追湾、东教场经历的苦难!&
女:在大田坎、五块石、凤凰山,李伯清承受着身无分文的磨练,但是他的心紧紧地贴着老百姓,始终没有离开生活的源泉。
男:是巴蜀大地给了李伯清坚强的毅力,是锦江水给了李伯清超常的灵感!是我们蓉城的相亲父老捧红了李伯清,是华西都市报举办的巴蜀笑星擂台赛让李伯清荣获了巴蜀十大笑星的称号!
女:家乡的思,家乡的情,李伯清始终牢记在心!李伯清动情地说:“是成都的父老乡亲捧红了我,我只有永远不离开四川的老百姓,永远为他们创作,永远给他们带来欢笑,才能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知遇之恩!”
二、喜欢李伯清的理由
我在外地很多年了,四川话一直没有忘记,甚至一直也没有变味,原因之一就是李老师的那些经典的散打段子一直陪伴着我,特别是在那些想家的日日夜夜……
感谢李老师!他把四川的市井俚语升级为了一门艺术,而又没有丧失市井的滋味,有人说李老师的散打评书充斥着一个“俗”字,但我们这些喜欢李老师的,一直认为,李老师“俗”得恰到好处,“俗”得有滋有味!让人一听就觉得亲切,一听就能想起各人生活中的那些渣渣碎碎!我们平淡的生活,在李老师的口中变得这么精彩而有味道!过于的,脱离生活的高雅,脱离当地人民风俗习惯的高雅,是不会得到人民大众欢迎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了!
“龟儿”、“老子”等等是四川人的口头禅,男男女女,哪个四川人要是说他一辈子都没讲过,打死我都不肯信!老李并没有刻意地去避讳这些所谓的脏话,甚至像“你妈个脚”、“背你妈的时”等骂人的话,老李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在他的段子里,这些“脏话”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任何一段故事,老李说起来都比别人更有感觉,显得生动和亲切。
因为地道!所以感觉到亲切!因为贴近生活!所以能让大多数的人接受!因为没有刻意地去标榜和效仿高雅,所以才不会让一般人觉得有距离!李老师似乎还抢救和发明了很多的方言词汇,例如:“假打”、“啥鼎醒”等等!而四川话的“抓子”(干啥子)“那个”二词,更是被李老师发挥得淋漓尽致:
“龟儿老王你和那个女娃子把们关倒起抓子嘛?搞得别个还以为你们两个得抓子!其实喃结果你们两个又没有抓子。当然,就算你是实在要抓子,哪个也把你们抓子不了!但你又何必让别个觉得你们在抓子喃?”
“一个朋友想搞好计划生育,但又想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又‘狗撵摩托——不懂科学’,只好切(去)咨询医生。(就是男性的结扎)但是不好意思开口,我就给他出主意,你要是不好意思,那你就啥子都不要说,就用‘那个’两字。
友:医生!我那个(结扎)了,还能不能那个(过性生活)喃?
医:你这个人咋个的喃?你那个(结扎)了过后,不但还能那个(过性生活),而且比原先那个(过性生活)都还要那个(过得好)!”
喜欢李老师的理由很多,我也一条一条扯不清楚,但是我觉得亲切是最主要的原因!家乡的朋友,尤其像我这样在外地漂泊的,MP3里要是有两段李老师的评书,你走到哪里,闭上眼睛,插上耳机,就觉得给在家乡的两个样!真的!不摆了!
三、模仿抄袭李老师居然让我小小的出了下风头
平时爱听李老师的段子,却从来没有想过我居然也有一回会和李老师一样,散打一盘!当然了,话又说回来,我差得远了!
元旦节学校的联欢会,要求各个教研组出点节目。我在和大家一起排练的过程中,心血来潮说了两三个李老师讲的笑话,他们听懂了过后,哈哈大笑,非要我在联欢会也讲一段。把我给搞得无可奈何!不上是不得行了!莫法,逼都逼到这个份上了只有硬起脑壳来一回。
前一天的晚上,把李老师的段子翻来覆去听了又听,捡了两三段和我们的工作可以挂上钩的,练来练去,基本上算背了下来,虽然和李老师说的莫法比,但是也只有将就去应付了!
老子好紧张啊!龟儿我这个瓜娃儿!还是带眼镜的,居然也要学李老师的样子,去讲点散打评书。下头还矗起他妈的好几百人在看!上台子之前,我的脚都得打闪闪!背你妈的时哦!老子惹到哪个了嘛,非要把我耸上切!
还没有想完,节目就抵拢了,算球了!不管了!讲成啥子算啥子!
下面是我的开场白,前头还是普通话:
“下面是化学组给大家带来的节目《青春圆舞曲》,在节目之前,我先给大家用四川话讲一段我们四川的散打评书!”我话才说到这里,下面居然有了反应!居然有人拍起巴巴掌了,还在起哄欢呼!一看,原来都是是四川的同事,我再稍微环视了一下,有些人的眼神里仿佛有点不屑的表情,好像在说:你这个瓜娃儿会讲啥子!
管球得他的,反正都上来了,拼了!后头接到就是四川话了。
“我们这些当老师的真的非常了不起!不但专业的知识要扎实过硬,而且各种基本功也要求过关,否则就要闹笑话!教师的基本功就多了!你比如说三笔字,不可能老师写的字还当不倒大多数学生,你再比如说普通话,当然,我这个普通话就算是比较歪的了,就不说了。还有简笔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今天我就要说一下这个简笔画。
上回我们切(去)一个学校参观,有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老师,就在黑板上给小学生们画了一个苹果,然后指倒苹果问:‘同学们,这个是啥子?’
底下齐刷刷的回答:‘屁股……’
女老师当场气哭,冲到校长办公室告状:‘这些学生太调皮了,上课捣乱……’
校长一听学生上课捣乱,这还了得!跑到班里,气呼呼地说:‘你们这些同学太调皮了,老师辛辛苦苦教你们一阵,你们一点不体谅,竟然还敢捣乱!’校长越说越气,回身一看,对着讲台就是一巴掌:‘更不像话了,竟然在黑板上画屁股!’
你说这焦人不焦人(急人)!虽然是笑话几句,但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当老师的基本功不过硬,就容易出丑丢人!简笔画是一种基本功,但是我们老师,最多的还是说话,所以,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语言表达,有些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闹的笑话就更大了!
有一回一个学校组织学生到部队军训,其间安排学生到部队的纪念馆参观一番!校长把所有学生召集起来:‘我们和部队领导商量了决定,今天同学们去参观部队的纪念馆。但是喃,因为我们人数太多,所以,我们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男同学去洗澡,女同学去参观,下午,女同学洗澡,男同学参观。我们这个参观啊,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只能用眼镜看,不准用手摸!’下面的学生已经全部呆了,他还没有反应过来,还在有滋有味的讲:‘你们去了要认真地看,仔细地看,看完了回去写个心得体会,明天给我交来!’
你说这个说话不注意好怄人(气人)!
当然了,不光是我们当老师的要注意说话,很多的行业说话不注意也要出问题!比如说导演。有个剧组,因为主要的女演员因为某某原因,不能参加后续的拍摄了,所以戏的内容要作适当的调整。导演开始乱说了:‘今天啊我要向大家通知一件事情。因为我们的女主角身体出了问题,所以后面,我们准备调戏。这个调戏嘛,男演员被我调戏的可能性很小,我主要调戏女演员。所有的女演员,要服从我的调戏,要认真配合我的调戏,否则的话,我扣你全年的奖金!’第二天,导演再到摄影的地方,一个人都没得了,搞了半天,所有的演员都跑到派出所报案去了。
关于教师的基本功问题,我们都扯到演戏高头了,今天时间有限,我说的,大家笑了,其实我说的不算精彩,等会儿,我们化学组的节目:《青春圆舞曲》才是真正的精彩,大家要认真地看,仔细的看,但是要注意个问题,只能用眼镜看,不准用手摸!谢谢大家!”
说了完了上面这些,我就飞也似的逃了。然后换装,准备后面的舞蹈。
演出结束后,我竟然由于紧张过度,感觉到极度疲惫,而后又是肠胃因为紧张而痉挛,隐隐作痛了他妈的两个多小时!真的是狗肉上不得筵席……
上面那些都是我模仿照搬李老师的段子,熟悉的朋友一眼就看出来了,连说话的语调其实都是在模仿,但是演完过后居然还有同事恭维我,说我讲得太好了,我也被说得有点飘飘然。其实我自己晓得我讲得怎么样,当时在台子上的时候,上面的这一段好几个地方还是说错了,好在四川话大家也不是很熟悉,就蒙混过关了!
李老师啊!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你出家的事情,莫名的遗憾,又出现在了2009年的第一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众说】成渝高铁要通了,那个说书的李伯清愣个说……
“高铁要通了啊?好噻!以后1个小时就可以‘杀’拢重庆,不用开车了。”在四川和重庆粉丝众多的超级“男神“李伯清李伯伯就是愣个说的。
越来越近,越来越亲……高铁要通了,看看川渝两地的老百姓都啷个说
李伯清:越来越近,真是高兴
李伯清,上世纪90年代初以自创散打评书红遍川渝,从此频繁往来于成渝两地,并在两地结识了众多演艺同行和圈外好友。
对他来说,成渝高铁即将通车自然是个极好的消息:“重庆是我第二故乡,以后过去看朋友、学生更方便了。”
“就好比拿笔写一个巴字一个蜀字,写得快点也要几秒钟,拿嘴巴说,1秒钟都莫得就讲完了。和原来那些走法比,高铁就有恁个快。”他说。
年近70的李伯清在成都和重庆之间到底打过多少个来回,没人能数得过来。在他的记忆里,最早的通勤方式,是搭运菜的货车走老成渝公路。坐绿皮火车也是个选项,不过那也好不到哪儿去,得一个通宵。因此,在第一条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前,他来重庆演出大多还是走老成渝公路。
“颠安逸,骨头都要给你抖散。”他说,因为路况差,车在路上出状况是常事。“有回我在后排补瞌睡,感觉车一抖,不走了,起来一看,胎爆了。还有回,路上遇到下雨,雨刮又坏了,演出又耽误不得,和司机一商量,他说好嘛,继续走。我们就走一段、停一下,拿帕子把挡风玻璃上面的水抹干净,又走一段,又停下来接着抹。”
后来,成渝间有了高速公路,又有了第二条、第三条。再后来,有了成渝动车。“蜀道难”这三个字,在李伯清的心里开始渐渐淡出。
“原来基本上要1天,有了高速也要4个小时,坐大巴还要久些。动车两个小时,马上坐高铁只要1个小时。等于说以后从成都到重庆比到乐山还要快些。”
“巴山蜀水,几千年的浓浓乡情。不管行政划分怎么分,不管是从情感还是从发展的角度,成都和重庆越走越近都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他说:“早年间成都的蒜苗八分钱一斤,运到重庆要卖两角,中间运输有好恼火可想而知。现在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想何时走就何时走,对我们老百姓来说,什么进步什么发展什么联动,最实实在在的体现就在这里。”
梁福荣:奔走30年,终于等来了高铁
祖籍重庆丰都,生在四川雅安,在重庆沙坪坝上学并留校工作,到成都读研究生,去外地工作负责川渝市场,回成都结婚生子,再到重庆创业,每周必回成都……,梁福荣,重庆市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在川渝都开办有自己的公司,30多年来因求学、工作,在川渝之间奔走了上千趟。
“川渝之间的通行方式变迁,我应该是两地最有体会的见证者之一吧”,梁福荣用夹杂着重庆话、雅安话和成都话的“自语系”说,1979年夏,他接到重庆药剂学校的入学通知书,频繁且漫长的川渝之旅,由此开启。
“当时到重庆来读书,坐的是老成渝线的绿皮火车,要开13个小时,不仅时间长,而且非常挤,根本买不到坐票,人累得不行了,干脆把自己塞进座位下面睡一觉,”回忆起这段往事时,梁福荣脸上显出少年般的兴奋。
成绩优秀,表现突出,梁福荣留校,给校长当秘书,事业小有成就。但他并不满足于此,1989年,梁福荣考取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从沙坪坝踏上西行的火车,告别呆了整10年的重庆。
1992年,梁福荣研究生毕业,去了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珠海。入职某大公司,对方看了他的工作履历,让他回到川渝,负责两地的市场拓展。“两地跑的模式,又开启了,”梁福荣苦笑着说,当时最头疼的事,还是坐车难。
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大巴取代绿皮火车,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不过,由于乘坐大巴车晕车,梁福荣后来还是自己买了轿车,让专职司机送自己往返成渝。他在成都往往一呆就是几天,不便天天带司机,而自己全程自驾又太累,于是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每个周末,司机从重庆开车送他到内江,梁福荣自己再驾车从内江到成都,司机再从内江上大巴,回重庆。有意思的是,每周定时乘坐大巴返渝的司机,在内江认识一“巴姐”,两人后来结为了夫妻。
1997年,重庆直辖,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开始涌向重庆,寻找商机。梁福荣也抓住机会,在重庆开了一家专营医疗设备及诊断试剂的公司。虽然当起了老板,但每个周末回成都的艰苦旅程,还是让梁福荣感到“很恼火”。
2009年,成渝之间开行动车,两地时空距离缩短至两个小时。梁福荣“自驾+他驾”的川渝行走模式,至此“瓦解”。不过,对于梁福荣而言,又快又舒适的动车还是有一点小小的不便:动车只在重庆龙头寺站启停,而自己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九龙坡,市内交通周转,是个难题。
即将通车的成渝高铁,将化解梁福荣30多年来行走川渝所遭遇的绝大部分难题。“高铁只要1个小时,太快了,并且远比飞机宽敞舒适,同时,高铁在沙坪坝、菜园坝和龙头寺都启停,不需要市内交通周转,非常方便”,他说,自己在成渝两地都有业务,随着成渝高铁带来的同城化,生意一定会越来越旺。
许天洪:“爱情线”畅通,不再怕“囧途”
成渝高铁通车,最高兴的莫过于35岁的许天洪了。因为,成渝线是他的“爱情线”。
2006年,彼时26岁的许天洪与贾女士喜结连理。许天洪和妻子都是绵阳人,两人在重庆读书时相识相爱,并在重庆安家落户,婚后很快有了大儿子。
两年后,妻子因工作调动到成都上班,儿子随之一道去了成都。于是许天洪和妻子成了“周末夫妻”,只有每个周末在成都相聚。他由此见证了两地交通工具从长途大巴、自驾车、和谐号动车组直至高铁的一路变迁,也感受到成渝两地间越来越近的时空距离,当然还有难忘的“囧途”回忆。
印象最深的一次“囧途”发生在2011年6月。许天洪自驾经渝遂高速到成都,不料高速路上发生连环车祸,平时最多4个小时的车程足足开了10个多小时。有此“教训”后,许天洪果断放弃了自驾,每个周末都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往返成渝两地。
但“囧途”仍然不可避免。2013年7月一天,由于连降暴雨,铁路发生塌方,成渝动车组通行中断。到长途汽车站购票,又被告知车票售罄。无奈之下,许天洪只得又加入了自驾的行列。
“高铁通车后,往返成渝两地又多了一个出行选择,不再怕‘囧途’啦。”许天洪说,现在妻子已成了两个娃的妈,和两个儿子都在成都,为了这三个牵挂,他肯定会“跑得更勤快”。他希望高铁发车班次更多一点、票价更亲民一点,同时希望像航空那样开通VIP旅客累积里程数,让像他这样的“成渝异地恋”一族,在每个周末可以更快更方便地享受天伦之乐。
王蕾:成渝“同城”,越来越亲
清晨,向东,迎着太阳到达重庆。傍晚,向西,追着余晖回到成都。
“成渝高铁通车后,我将追着太阳上下班,享受逆光而来的幸福。” 王蕾说,高铁通车使自己对成渝“双城记”生活又多了一份憧憬和遐想。
王蕾,成都人,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泰和泰律师事务所2000年成立于成都,系大型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目前,已在北京、深圳、上海、重庆、香港、华盛顿等地设立了办公机构。
王蕾是泰和泰重庆办公室负责人,现在她每周要在成渝之间往返2至3次,自称“钟摆族”。
1995年,王蕾到重庆上大学,那时第一条成渝高速公路已通车,节假日时期,她都是乘坐大巴在两地来回。通常情况下,大巴都会开5个小时,“感觉还是有点久。”
2010年,王蕾从成都到重庆筹办“重庆办公室”并开展业务。那时候,成渝之间通了两条高速公路,一条动车线。
为了节省时间,王蕾曾坐动车“上下班”,但很快她发现这种交通方式“不安逸”。
“由于工作性质关系,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客户,时间灵活性不大。”王蕾,很多时候,由于动车班次少,选乘动车的时间往往会和客户见面的时间发生冲突,买好的票也白白浪费。
无奈之下,王蕾远择了驾车在成渝两地“上下班”。但这样也有苦恼,驾车时间长,如碰上堵车,大半天时间都耗在了路上。几年下来,虽然没有因为“在路上”的时间影响工作,“但我感到特别累。”
“高铁开通后,1个小时,我的‘双城记’变成‘同城记’了,以后下班从重庆回成都,约朋友吃晚饭,可能我到了他还在城里堵起。”
“成渝两地一衣带水,两地语言、文化、饮食基本相同,我在中间走动,就像串亲戚,没有生疏感。”王蕾说,高铁让成渝越来越亲,而那时,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每天将有20人(次)乘高铁往返成渝,服务两地经济发展。
记者 王海达 吴刚 夏元胡勇
编辑 袁尚武 汤寒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伯伯要当红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