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外国文学史 郑克鲁》,马工程编写的电子书?跪求!

建构外国文学史新体系
聂珍钊&&日10:06&&来源:
  【工程教材大家谈⑩】
  为帮助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外国文学史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识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组坚持在继承和创新并举的基础上重写外国文学史,力图建构外国文学史新体系和新观念。
  首先,在结构体系上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合为一体,编写整体的外国文学史。目前我国编写的外国文学史著作大多采用两分法,在结构体系上把外国文学分为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板块。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解决东西方文学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建构东方文学史的独立体系,但相互独立和各成体系的东西方文学史仍然只是区域性文学史。把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融入外国文学体系中,既能保持外国文学史的完整性,又能破除西方中心主义藩篱,确立东方文学的世界地位,建构东方和西方合二为一的文学史科学体系。我们坚持按照一体化的思路、用历史发展的线索把西方和东方的文学连接起来,这样东西方文学在整体结构中互为参照、相互呼应,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认识、理解和评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从而获取整体的外国文学观念。
  其次,采用分历史阶段进行总体概述并结合重点作家进行分析的篇章结构。教材按照时间线索结合文学思潮将外国文学史分为十个阶段,分10章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每一章除了通过概述对这一时期内的文学进行总体介绍外,还重点介绍了最具代表性的重点作家,并对其代表性作品进行范例分析。采取这种点面结合的结构安排,既可以通过概述保障文学史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又可以通过对重点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外国文学史知识。
  最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写作外国文学史。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真实地描述不同历史时期内的各种文学内容、文学形式和艺术特点,客观地总结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恰当评价作家作品的历史地位,科学地分析不同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产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揭示出政治、经济、军事、哲学、道德等社会因素对文学的影响。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充分吸收借鉴了前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还努力研究外国文学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回答新问题,力争编写出一部知识系统、内容丰富、观点正确、条理清楚且能推陈出新的文学史著作。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主编)
  ■教材亮点
  ★打破外国文学史二分模式,建构东西方文学合二为一的结构体系;
  ★以重点作家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外国文学思想艺术特点;
  ★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外国优秀文学遗产。
(责编:李叶)
项目动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14年度“蒙古族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申报资料下载
管理资料下载
结项资料下载
数据库查询《中国近代史》教材(“马工程”系列)编写的有关问题与思考
日 15:44 来源:《史学月刊》2014年第6期
作者:张海鹏
内容摘要: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问题;思考
作者简介:
  摘要:本文论述了马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的编写过程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意在为高等院校历史系授课教师提供一个使用该教材的明确说明。本文强调了《中国近代史》教材的学科对象,指出教材的编写既不采用所谓"革命史观",也不采用所谓"现代化史观",而是以唯物史观做指导,按照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来编撰历史,处理史料,做出结论。教材坚持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这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规律性认识。贯穿《中国近代史》教材的总的思想是争取独立和民主,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国家的富强,就是努力发展实业、科学和文化教育。换句话说,这也就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为了民族的复兴所走过的历史轨迹。把体现这个思路的历史事件贯串起来,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同时,教材坚持了近代中国的革命高潮的观点。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教材; 唯物史观指导;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线索;  一 《中国近代史》教材的编写背景  2004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作出部署。  2004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程工作会议,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其中编写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和文学等重点学科教材,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是马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首先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由沙健孙主持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2007年年初出版。  2008年年初,教育部发出《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编写招标的通知。重点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九家投标,经过教育部组织的教材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由我来主持这部教材的编写。  2008年7月,中宣部召开会议,宣布了马工程第三批重点教材编写课题组的组成,《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是其中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是: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原所长)、杨胜群(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主要成员是: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汪朝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国新(当代中国研究所)、王顺生(中国人民大学)、黄修荣(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邱捷(中山大学)、刘伟(华中师范大学)、史革新(北京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齐泽垚)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文学史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