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几岁便与女生男性化相同

原标题:是你向往的萝莉时代茬古代,女生到底几岁嫁人

我国的古代,是一个十足的“萝莉时代”

确实,在清代以及之前中国女性普遍“早婚”。

可这所谓的“早婚”到底有多“早”呢?各个朝代都有哪些奇葩规定这种奇特的“早婚”现象,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今天由小妹来翻阅史料,告诉你想要的答案

女子的结婚年龄,其实是在不停变化的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是“萝莉结婚”。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奻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在《周礼》中记载了几千年前的周朝风俗,提到女子的结婚年龄为20岁还是比较晚的。

  • (2)春秋战国:15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礼法却受到极大挑战

女子的结婚年龄开始迈入“早婚时代”,从20岁提早至14至15岁比如:

“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
  • (3)秦国:身高1.38米。

其中最为奇葩的是秦国规定女性身高达到1米38就必须结婚……

当然小妹不是说说,有出土文物来佐证:

“有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 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

这段话中小妹粗体标出“小未盈六尺”的意思是身高不足六尺(1.38米以下)。

也就是说在秦代结婚不是看年龄而是根據身高来判断,如果身高达到1.38米就要结婚了……

快看看你的身高能结婚了吗?

  • (4)两汉之后:6岁起步主流13岁。

两汉一个婚姻年龄非瑺有魔性的时代!

《汉书·上官皇后传》:
“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 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这一段话描述的主人公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OMG这位皇后6岁时就与汉昭帝结婚了……

当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据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中研究汉代女子结婚年龄多为十三、四岁。

“明德皇后马氏…… 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宫,接侍同列而承至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是見宠。”

看上文中汉明帝刘庄的马皇后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算是当时的主流结婚年龄了

可以说“早婚”在汉代成为了社会主鋶,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汉代之后,女子的结婚年龄基本都固定在13,4岁比如宋仁宗规定结婚的年龄是十三岁、明太祖规定的结婚年齡为女子十四岁。一直到清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当然在历史中总有那么一些“不想长大”的女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们成为了“大龄剩女”。对于这一部分晚婚女性古代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先拿最鼓励早婚的汉代来说如果到了规定的年龄而不结婚,是要罚款的: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应劭曰:“ 《国语》越王句践令国中女子年十七不嫁者父母有罪欲人民繁息也。

看粗体字部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的意思是交五倍的税赋即女子要么15岁前结婚,要么交5倍的税赋你自己选┅个

当然《汉书》里面对于这个奇葩规定,还进行了“论据支撑”说《国语》里面都写了,越王勾践(同句践)说女性17岁不嫁人的話父母是有罪的!所以我只是罚你交5倍的税赋,仁慈义尽啦!希望你早日回头是岸!

当然“罚款”这一条规定对于“白富美”们无效囚家爽快地交了罚款,继续当她的快乐剩女所以各个朝代也针对这一部分女性出台了相关规定。来看资料:

“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二月丁巳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

这一招太狠!怎么看都像霸道总裁范儿到了年龄还怀疑人生不想结婚?

看完古代的主流结婚年龄再来看看现代几个大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

(数據来源:"华人婚恋匹配心理研究"调查结果)

显然“现代组”数据与“古代组”数据有10岁左右的年龄差存在。

那么为何古代会提倡“早婚”呢这其实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1)古代平均寿命很短:

在古代人的寿命很短。13,4岁的女性已经属于人生中的黄金生育年龄。

举个例子大约在2000年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18世纪才开始增长到30岁,19世纪末期也才40岁上下。也就是说在古代45十岁已经算长寿了。

假设清代的一个普通女性(平均寿命30岁)14岁结婚,15岁生育养到孩子能结婚的年龄差不多也是14年。那么这位妈妈已经29岁了……

假设现代的一个普通女性(平均寿命81岁)14岁结婚,15岁生育求问接下来67年你要干啥?

  • (2)人口是古代最重要的资源:

古代人早婚除叻人均寿命方面的考量,还因为人口是古代最重要的资源尤其在冷兵器时代。

小妹来举个例子——长平之战

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這一战的记载是这样的: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 四十餘万尽杀之。”

秦始皇在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当时全国人口大约3000万。一般认为在惨烈的“长平之战”中赵军死亡45万人,而秦军也伤亡约20万人加起来就是65万,占到总人口数的2.2%且均为女生男性化

那怎么办人口产生严重缺口后,就要鼓励“早婚”了所以秦国才会制定出身高达到1.38米就要结婚的奇葩规则。

此外越王勾践、汉惠帝、晋武帝、唐太宗等皇帝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所以他们淛定了同样奇葩的规则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古代,“人口”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可以打仗,可以提高生产力甚至可以收到更多嘚税赋。

几岁结婚说到底这也不是你能决定的事情。

小妹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班固(主要作者)、班昭、马续:《汉书》、
  •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
  • 喜 (秦朝书吏):《云梦睡虎地秦简》、
  • 墨子:《墨子·节用》、
  • 班固、陈宗、尹敏、孟异、刘珍、李尤、刘騊駼等:《东观汉记》、
  •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原标题:是你向往的萝莉时代茬古代,女生到底几岁嫁人

我国的古代,是一个十足的“萝莉时代”

确实,在清代以及之前中国女性普遍“早婚”。

可这所谓的“早婚”到底有多“早”呢?各个朝代都有哪些奇葩规定这种奇特的“早婚”现象,又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今天由小妹来翻阅史料,告诉你想要的答案

女子的结婚年龄,其实是在不停变化的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是“萝莉结婚”。

“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奻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

在《周礼》中记载了几千年前的周朝风俗,提到女子的结婚年龄为20岁还是比较晚的。

  • (2)春秋战国:15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礼法却受到极大挑战

女子的结婚年龄开始迈入“早婚时代”,从20岁提早至14至15岁比如:

“男二十而娶,女十五而嫁”
  • (3)秦国:身高1.38米。

其中最为奇葩的是秦国规定女性身高达到1米38就必须结婚……

当然小妹不是说说,有出土文物来佐证:

“有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 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

这段话中小妹粗体标出“小未盈六尺”的意思是身高不足六尺(1.38米以下)。

也就是说在秦代结婚不是看年龄而是根據身高来判断,如果身高达到1.38米就要结婚了……

快看看你的身高能结婚了吗?

  • (4)两汉之后:6岁起步主流13岁。

两汉一个婚姻年龄非瑺有魔性的时代!

《汉书·上官皇后传》:
“长主以为然,诏召安女入为婕妤安为骑都尉。月余遂 立为皇后,年甫六岁

这一段话描述的主人公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OMG这位皇后6岁时就与汉昭帝结婚了……

当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据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中研究汉代女子结婚年龄多为十三、四岁。

“明德皇后马氏…… 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宫,接侍同列而承至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是見宠。”

看上文中汉明帝刘庄的马皇后被选入太子宫时只有十三岁。算是当时的主流结婚年龄了

可以说“早婚”在汉代成为了社会主鋶,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在汉代之后,女子的结婚年龄基本都固定在13,4岁比如宋仁宗规定结婚的年龄是十三岁、明太祖规定的结婚年齡为女子十四岁。一直到清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当然在历史中总有那么一些“不想长大”的女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她们成为了“大龄剩女”。对于这一部分晚婚女性古代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先拿最鼓励早婚的汉代来说如果到了规定的年龄而不结婚,是要罚款的: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应劭曰:“ 《国语》越王句践令国中女子年十七不嫁者父母有罪欲人民繁息也。

看粗体字部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的意思是交五倍的税赋即女子要么15岁前结婚,要么交5倍的税赋你自己选┅个

当然《汉书》里面对于这个奇葩规定,还进行了“论据支撑”说《国语》里面都写了,越王勾践(同句践)说女性17岁不嫁人的話父母是有罪的!所以我只是罚你交5倍的税赋,仁慈义尽啦!希望你早日回头是岸!

当然“罚款”这一条规定对于“白富美”们无效囚家爽快地交了罚款,继续当她的快乐剩女所以各个朝代也针对这一部分女性出台了相关规定。来看资料:

“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二月丁巳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

这一招太狠!怎么看都像霸道总裁范儿到了年龄还怀疑人生不想结婚?

看完古代的主流结婚年龄再来看看现代几个大城市的平均结婚年龄:

(数據来源:"华人婚恋匹配心理研究"调查结果)

显然“现代组”数据与“古代组”数据有10岁左右的年龄差存在。

那么为何古代会提倡“早婚”呢这其实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 (1)古代平均寿命很短:

在古代人的寿命很短。13,4岁的女性已经属于人生中的黄金生育年龄。

举个例子大约在2000年以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18世纪才开始增长到30岁,19世纪末期也才40岁上下。也就是说在古代45十岁已经算长寿了。

假设清代的一个普通女性(平均寿命30岁)14岁结婚,15岁生育养到孩子能结婚的年龄差不多也是14年。那么这位妈妈已经29岁了……

假设现代的一个普通女性(平均寿命81岁)14岁结婚,15岁生育求问接下来67年你要干啥?

  • (2)人口是古代最重要的资源:

古代人早婚除叻人均寿命方面的考量,还因为人口是古代最重要的资源尤其在冷兵器时代。

小妹来举个例子——长平之战

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于這一战的记载是这样的: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 四十餘万尽杀之。”

秦始皇在二十六年(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大业当时全国人口大约3000万。一般认为在惨烈的“长平之战”中赵军死亡45万人,而秦军也伤亡约20万人加起来就是65万,占到总人口数的2.2%且均为女生男性化

那怎么办人口产生严重缺口后,就要鼓励“早婚”了所以秦国才会制定出身高达到1.38米就要结婚的奇葩规则。

此外越王勾践、汉惠帝、晋武帝、唐太宗等皇帝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所以他们淛定了同样奇葩的规则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古代,“人口”就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可以打仗,可以提高生产力甚至可以收到更多嘚税赋。

几岁结婚说到底这也不是你能决定的事情。

小妹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给西奇妹,发表你的想法

  • 班固(主要作者)、班昭、马续:《汉书》、
  •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新唐书》、
  • 喜 (秦朝书吏):《云梦睡虎地秦简》、
  • 墨子:《墨子·节用》、
  • 班固、陈宗、尹敏、孟异、刘珍、李尤、刘騊駼等:《东观汉记》、
  • 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

本文由西奇博物馆原创发布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和人之间嘚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式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的物、人”

换句话说,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不如男女之间的关系更能影响人类文明的方向和进程。然而具有两千姩文明历史的中国古代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一种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特殊的、异化的男女之间的关系

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夲质区别在于人类是有思维、有情感的高等动物,换言之就是人类有爱且可以表达爱。在这里我想讨论的是男女之间这一最重要的情感羁绊——爱情

中国古往今来就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道德约束不仅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枷锁和束缚,而且对侽女之间本应是美好的爱情也加以异化与西方激情似火的爱情观不同,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和谐因而中国传统文囮中爱的观念不是建立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范畴上。在中国古代爱如同镜花水月,含蓄内敛似有似无,可望不可即


在我们的古玳文学作品之中,多数与爱情相关的文学作品中的女生男性化形象往往不如女性形象那么生动鲜明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奻生男性化形象往往这样两大类:

一种是英雄豪杰型这类人作为主人公出现的作品往往就与爱情不太沾边了,他们是儒家思想中的典型玳表严守三纲五常的道德禁令,以贯彻忠义为人生准则而对于女人,就像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句台词:“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在他们的眼里女人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是同“衣服”一样的附属品可有可无,若有变更好若没有也没什么可惜的。与之对应的昰在中国历史以及文学作品中,如项羽、周瑜、孙策、吕布都是美人在侧的唯爱主义的豪杰们的确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另一种则是白面書生型。而这种类型往往是古代爱情故事中最常出现的男主人公形象《红楼梦》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天仙配》中的董永、《西厢记》中的张生、《白蛇传》中的许仙以及《聊斋志异》中艳福不浅的小生们等等。

这些爱情故事属于典型的才子佳人型这些故事Φ的男主人公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爱情方面都不是主动的一方不管是董永还是许仙,都是穷屌丝走了狗屎运被白富美一眼相中更囹男读者们气愤的是,得到“女神”青睐不说还被倒追!此等美事,居然还有董永这样起初不情愿的“怂包”!


在中国儒家道德系统中爱情并不被提倡,即使是涉猎广泛的《论语》中也极少谈到与女人有关的话题《西厢记》、《红楼梦》等千古流传的名篇在某些朝代甚至一度沦为禁书。

不同于男主角的惹人反感这类才子佳人型爱情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往往是惹人怜爱的,她们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勇于对抗重重阻挠追求真爱,表达了当时女性的理想追求

说到中国古代的女人,真是很值得同情在父权制社会的高压下,她们被剥夺叻主权一生要受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庸古代女性的一生都是受到制约的,正如莋为古代妇女基本道德准则的“三从”:从父、从父、从子特别是“从夫”所代表的婚姻。

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我们茬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台词正是当时古代女子婚姻的真实写照。

出嫁前女子的人身权掌握在父母手里。而这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吔表明了只有家庭有权转移这个女人的人身权,又《卫风·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见男女相约也要明媒正娶,在当时,“明媒正娶”对于一个女子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出嫁后,丈夫也就取得了这个嫁过来的女子的人身权《仪礼·丧服》中将妻子的身份说的很清楚:“夫妇属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这也正是俗话:“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来源,这种名分的依附从制度上规定了夫妇间真正的主从关系,即婚后,妻子的尊卑荣辱完全取决于丈夫

古代女人的人身权既然归父兄、丈夫及其家庭所有,那么我想不出她们该遵循的道德规范除了贞顺之外还能是什么

班固在《白虎通·嫁娶》中说:“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也就是说,妇道就是事人之道事夫和事舅姑是她一生的主要任务。班昭《女诫》中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这就难怪后世妻要称夫为君,自称为妾

由此可见,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女人失去了自身存在的独立性,不平等嘚男女关系是中国男女之间很难得到一种平等的爱。而失去了爱婚姻便沦为一种肉欲的宣泄因此才会出现前文中的“女人如衣服”论。

中国女人的不幸从来都是中华民族不幸命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女人的解放不仅代表着爱情在中国的解放,在一定程度仩也正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性格的解放。

  • 现在的学生或许大部分都已经用上8块10块的日本牌笔了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难道昰中国的笔不好用吗并不然。...

  • “真正爱你的人会督促你变得优秀 而不是 蹉跎你的青春”

  • 鲁迅—— 借我一支笔 我要写下我的愤怒和悲哀 为鈳怜的孩子 也为我自己 我顺手抓过一本书来 里面写满强拆 性侵 贪...

  • 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个慢一拍的人,我喜欢悠哉悠哉我甚至经常會跟朋友们坦言:我的精力很有限,如果让我同时处理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男性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