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活塞环发动机零配件南京有限公司 活塞表面磷化处理操作工 四班三倒的情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2018最新招聘信息】-猎聘网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人关注
& & & 德国马勒集团在活塞、气缸部件、气门驱动系统、空气管理系统、液体管理系统领域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名列世界汽车行业30强。德国马勒集团是面向全球为汽车及发动机制造业提供高技术零部件的著名跨国公司,马勒在内燃机及发动机外围设备领域独有建树:横跨五大洲、26个国家,拥有140多个生产基地。& & & 德国马勒集团于1999年投资组建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作为亚洲地区的重要战略生产中心,下设活塞、活塞环、轴瓦和凸轮轴生产工厂。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秉承了德国总部的技术、工艺及管理理念,在管理、质量标准、工艺设计理念、技术应用及产品制造方面与德国马勒总部全面接轨。从管理到生产,从工艺到检测,从理念到实践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主要客户为一汽大众、美国通用、沈阳航天三菱、一汽轿车、北京比泽尔、韩国现代、日本小松、日本马自达、日本三菱、美国北极星、奇瑞、沈阳新光华晨等国内外众多著名企业。公司坚持“员工成就公司”的理念,注重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经常派出各类交流人才到德国、日本、巴西、美国、澳大利亚的马勒工厂接受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培训。★公司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与实践机会使员工在职场更具竞争力(马勒海外培训、马勒MDP培训、专业培训机构专业技能培训、公司内训)。★多阶梯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和内部岗位可轮岗培养的人才政策,为应届生拓宽了职业选择面。★内部优先与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方式,为人才提供快速发展晋升的通道。公司福利待遇优厚,★为员工提供五险一金、法定节假日、节假日礼物、健康检查、带薪休假等多项福利。★良好的办公环境,人性化的管理为员工创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公司设有员工餐厅、活动室。★为员工提供上下班免费通勤班车。★员工每周工作五天,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公司在发展壮大中,诚挚邀请你的加盟。www.若您有求职意向,欢迎您致电联系:魏女士
( 共0 个 )
公司规模:人
公司地址:辽宁省营口市渤海大街西103号/营口市站前区大庆路49号
注册时间:1998年12月
注册资本: 万美元
经营期限:日-无固定期限
经营范围:研究、开发、生产不同种类及规格的汽车和摩托车用铸锻造毛坯件、不同种类及规格的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用活塞、轴瓦和轴套以及其它与发动机相关的零部件;研究、开发、生产上述产品生产用的模具、工装和生产设备;提供售后维护服务(前置许可产品除外,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在有效期内生查和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企业名录-营口高新区、中国营口高新区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15:28:44 ][阅读次数:7614 次]
&&&&&&&&&&&&&&&&&&  马勒集团是面向全世界为汽车及发动机制造业提供高技术零部件的著名跨国公司。马勒产品以其高技术含量、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精美,赢得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汽车及发动机用户的信任和青睐,是全球汽车和发动机生产厂家最有权威的合作伙伴。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是马勒集团于1999年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发动机用活塞、活塞环、轴瓦及连杆。公司于日成立,投资总额9760万美元,注册资本4074万美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员工1000人。  依靠马勒总部和亚太区域强大的技术支持,“活塞之父”马勒在活塞上的“Know-how”在营口实现了完全本土化。工厂引进的马勒先进的自动活塞浇注系统,全自动的活塞加工、表面处理、检验和组件装配生产线,实现了活塞的自动化生产,还有严格的过程控制、马勒全球的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技术,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高标准,从而与客户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的伙伴关系,产品除满足国内长安福特马自达、大众、通用、雪铁龙、康明斯、三菱等用户需求外,还出口美国、日本和欧洲等。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下辖活塞、轴瓦、活塞环和连杆4个工厂,引进了世界全新设计理念的轴瓦生产线、德国涨断裂解连杆机加工生产线和活塞环生产线。这为公司今后实现模块化供货奠定了基础。2010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3000万元。  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营口)有限公司将继续致力于马勒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引进,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发动机部件模块化供货,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有效降低客户的采购成本并实现双赢。&
主办单位: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网站制作: 技术支持:车发动机扩建申请报告_甜梦文库
车发动机扩建申请报告
万台乘用车发动机扩建项目 96 万台乘用车发动机扩建项目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证书: 工程咨询证书:工咨甲
年十二月 二一年十二月 目1 1.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录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 1 项目名称 ............................................ 1 项目申报单位 ........................................ 1 法定代表人 .......................................... 1 项目负责人 .......................................... 1 股东及股比 .......................................... 1 主营业务 ............................................ 1 经营年限 ............................................ 2 申报企业主要投资的项目及现有生产能力 ................. 2 企业的近三年经营概况................................. 3 项目概况 ............................................ 4 项目背景 ............................................ 4 项目建设依据 ........................................ 5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 5 项目建设地点 ........................................ 6 项目建设目标 ........................................ 7 项目建设的内容 ...................................... 7 项目建设规模(生产纲领)............................. 8 项目的建设期和实施计划............................... 81.2.10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 9 1.2.11 项目的主要数据与指标................................. 9 1.2.12 产品及国产化 ....................................... 10 1.2.13 国产化 ............................................. 14 1.2.14 国产化供应商 ....................................... 16 2 2.1 2.1.1 2.1.2 2.1.3 2.2 2.2.1 2.2.2 2.3 2.3.1 2.3.2 2.4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5 2.5.1 2.5.2 3 3.1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市场分析与预测...............20 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相符性............................ 20 符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20 符合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 21 符合广州市工业发展规划.............................. 22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 22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符合性 ...................... 22 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符性分析 .............. 23 与行业准入的符合性 ................................. 23 行业准入要求 ....................................... 24 本项目与行业准入的符合性............................ 24 市场分析 ........................................... 25 宏观分析 ........................................... 25 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分析................................ 26 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分析................................ 27 GDP 的增长轿车影响分析 .............................. 29 近 5 年各类汽车销量增速.............................. 30 各汽车企业销量与增长率.............................. 30 乘用车市场预测 ..................................... 31 轿车市场预测 ....................................... 31 中国乘用车各细分市场预测............................ 33 建设方案 ..............................................................................34 建设方案综述 ....................................... 34 3.1.1 3.1.2 3.1.3 3.1.4 3.1.5 3.2 3.2.1 3.2.2 3.2.3 3.2.4 3.3 3.3.1 3.3.2 3.4 3.4.1 3.4.2 3.5 3.5.1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则 ................................. 34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 34 项目组成、面积、人员、设备.......................... 35 组织机构和全厂人员 ................................. 36 设备 ............................................... 37 工艺设计方案 ....................................... 38 加工二车间 ......................................... 38 装配二车间 ......................................... 49 铸造二车间 ......................................... 53 保全中心 ........................................... 56 总平面设计、物流方案................................ 61 总图 ............................................... 61 物流 ............................................... 65 建构筑物方案 ....................................... 72 建筑 ............................................... 72 结构 ............................................... 77 公用动力设计方案 ................................... 81 给水、排水 ......................................... 813.5.1.1 项目建设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81 3.5.1.2 设计范围 ..............................................................................81 3.5.2 3.5.3 3.5.4 3.6 3.6.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90 动力 ............................................... 95 电气工程 ........................................... 98 计算机信息系统 .................................... 111 计算机信息系统现状 ................................ 111 3.6.2 3.6.3 3.6.4 3.6.5 3.7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 112 装配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112 加工铸造工程管理系统............................... 112 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113 职业安全卫生 ...................................... 113 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所依据的标准、规范 ............... 113 设计范围 .......................................... 113 建筑物及场地布置 .................................. 114 生产过程采取的安全措施............................. 114 防火防爆 .......................................... 116 事故照明 .......................................... 117 通风换气 .......................................... 117 电气安全 .......................................... 117 电气接地 .......................................... 1183.7.10 防机械伤害 ........................................ 118 3.7.11 防尘防毒 .......................................... 119 3.7.12 防暑降温 .......................................... 119 3.7.13 噪声控制 .......................................... 119 3.7.14 职业卫生 .......................................... 119 3.8 3.8.1 3.8.2 3.8.3 3.9 3.9.1 消防 .............................................. 120 项目建设依据的规范 ................................ 120 项目概况 .......................................... 120 消防措施 .......................................... 121 环境保护 .......................................... 124 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执行的控制和排放标准 ............. 124 3.9.2 3.9.3 3.9.4 3.9.5 3.9.6 3.10设计范围 .......................................... 125 环境现状 .......................................... 125 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 125 绿化 .............................................. 130 环境保护机构 ...................................... 130 招投标 ............................................ 1303.10.1 招投标依据 ........................................ 130 3.10.2 项目的招投标 ...................................... 130 3.11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303.11.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130 3.11.2 流动资金的预测 .................................... 132 3.11.3 项目新增投资总额和新增总投资 ....................... 132 3.11.4 资金筹措 .......................................... 133 3.11.5 附表 .............................................. 133 3.12 财务评价 .......................................... 1403.12.1 基础数据 .......................................... 140 3.12.2 财务计算及评价 .................................... 141 3.12.3 财务评价结论意见 .................................. 144 3.13.4 3.13 附表 ................................................................................. 146 风险性分析 ........................................ 1583.13.1 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估 ................................ 158 3.13.2 风险防范措施 ...................................... 159 3.14 4 4.1 建设方案分析的主要结论............................. 160 节能 ................................................................................... 160 项目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160 4.1.1 4.1.2 4.2 4.3 4.4 4.4.1 4.4.2 4.4.3 4.5 4.5.1 4.5.2 4.5.3 4.6 4.6.1 4.6.2 5 5.1 5.2 5.3 5.4 5.5 5.6 5.7 6 6.1本项目能源利用设计依据............................. 160 合理用能标准相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 161 主要设计原则 ...................................... 161 主要能源消耗 ...................................... 16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162 电力供应 .......................................... 162 燃气供应 .......................................... 164 供水情况 .......................................... 164 节能措施 .......................................... 165 工艺节能措施 ...................................... 166 物流系统 .......................................... 167 公用动力节能措施 .................................. 167 能源管理及计量 .................................... 171 能源管理 .......................................... 171 能源计量 .......................................... 171 建设用地、征地及移民安置分析 ......................................... 172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 172 厂区现状 .......................................... 172 厂址所处地区交通概况............................... 172 项目建设用地的基本原则............................. 173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 173 项目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174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174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175 自然环境概况 ...................................... 175 6.1.1 6.1.2 6.1.3 6.1.4 6.2 6.3 6.3.1 6.3.2 6.4 6.5 7 7.1 7.2 7.2.1 7.2.2 7.2.3 7.2.4 7.2.5 7.3 8 8.1 8.1.1 8.1.2 8.1.3 8.1.4地理位置 .......................................... 175 地质概况 .......................................... 175 气象条件 .......................................... 175 水文 .............................................. 176 本项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分析......................... 177 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 177 自然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分析......................... 177 自然灾害对项目的影响分析........................... 177 特殊环境的影响 .................................... 179 环境保护措施 ...................................... 179 经济影响分析 ..................................................................... 179 国民经济影响评价 .................................. 179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 180 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 180 增加区域部分居民收入............................... 180 增加区域就业机会 .................................. 180 与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180 增加区域财政税收 .................................. 181 经济安全分析 ...................................... 181 社会影响分析 ..................................................................... 181 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 181 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概况............................. 181 对花都区经济的影响 ................................ 182 对就业的影响 ...................................... 183 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 183 8.1.5 8.1.6 8.1.7 8.2对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的影响 ....................... 183 公用动力设施使用的影响............................. 184 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 184 项目所在地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 ....... 184 主 要 附 件一、附表: (1)设备明细表 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铸造二车间 保全中心 (2)主要设备明细表 给排水 暖通 动力 (3)建构筑物一览表 二、附图: (1)总平面布置图 (2)物流平面图 (3)工艺平面区划图 三、附件: (1)广东省环境保护局粤环审[ 号《关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96 万台乘用车发动机扩建项目(A 地块)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 (2)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粤国土资(预)函[ 号《关于东风日产 乘用车公司花都工厂发动机项目用地的预审意见》 ; (3)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函[ 号《关于提供地块规划控制 要求的复函》 (附:规划控制要求、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书,批准号:外经贸资审字 共 1 张 共 1 张 共 3 张 共 5 页 共 2 页 共 2 页 共 1 页 共 3 页 共 4 页 共 1 页 共 2 页 [ 号 (5)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注册号 》 1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代码:; (7)中国工商银行《资信证明书(正本)》号码:粤 AB; (8)安永华明(2011)专字第
号《专项审计报告》 (9)生产企业投资项目企业基本情况表; (10)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项目基本情况表; 1 1.1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项目名称1.1.1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96 万台乘用车发动机扩建项目。 1.1.2 项目申报单位 公司名称(中文)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英文) :Dongfeng Motot Co.,Ltd.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企业 注册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定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 10 号 1.1.3 法定代表人 姓名:徐平 1.1.4 项目负责人 姓名:殷洋武 国籍:中国 职务:董事长 国籍:中国职务:执行总经理(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 1.1.5 股东及股比 股东名称、 股东名称、注册地及股比序号 1 2 东风汽车公司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股东名称 注册地 中国 日本 股比(%) 50 501.1.6主营业务(1)经营范围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经营范围: 乘用车和商用车及零部件、 铸锻件、1 粉末冶金产品、机电设备、工具和模具的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 对工程建筑项目实施组织管理;与合资公司经营项目有关的技术咨 询、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和售后服务;进出口业务;其他 服务贸易(含保险代理、旧车置换、金融服务等) 。 (2)主要业务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主要业务:为东风日产 乘用车公司花都工厂和襄樊工厂和郑州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提供装车 和社会维修用发动机,并提供部分出口产品。对产品研发、采购、制 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1.1.7 经营年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批准号:外经贸 资 审字【 号,批准的经营年限 50 年。 1.1.8 1.1.8.1 申报企业主要投资的项目及现有生产能力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东风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东风” )与 日本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以下简称: “日产” )的合资企业,创立于 2003 年 6 月 9 日,注册资本 167 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 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领域最广、产品最全的合资项目。东风汽车 有限公司拥有湖北十堰、襄樊、广州花都三个主要生产基地。其中, 湖北十堰为商用车生产基地, 襄樊为商用车和乘用车生产基地, 广州 花都为乘用车生产基地。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设东风日产乘用车公 司、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技术中心、商用车公司、 装备公司等公司和零部件事业部及各职能部门。2 1.1.8.2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 (以下简称: 东风日产发 动机公司) 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属的以生产乘用车发动机为主营业 务的非法人分支机构。 2005 年 12 月 21 日,总投资额为 30 亿人民币的“东风日产发动 机公司”正式于广州花都动工兴建。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现占地 38.45 万平方米,2006 年建成。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包括铸造、 加工和装配三大生产车间及品质检查、 设备保全、 生产物流等各相关 职能部门,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建设初期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发 动机 24.7 万台/年,2007 年启动了 48 万台/年扩建工程,增加 23.3 万台/年的生产能力。发动机生产工艺结合“日产”全球最新的发动 机技术,制造、组装“日产”具有环保特点的全球发动机,并向东风 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广州、 襄樊和郑州等地的工厂提供产品, 创造第一 清洁的发动机生产基地。 随着天籁、祺达、颐达、轩逸、骏逸、骊威、逍客、奇骏等车型 的市场热销,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 (以下简称: “东风日产” ) 不仅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给用户带来美好的驾驶体验, 还正在进一 步落实其对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承诺, “日产”最新的发动机技术 把 带给中国的消费者。 “日产”的新一代汽油发动机系列,在燃油的高 效率和强大的加速性能方面堪称完美的结合。 通过整车部件的高效国 产化, 进一步具体体现东风有限乘用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的 承诺。 ” 1.1.9 企业的近三年经营概况 2009 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全年销售汽车 92.5 万辆,同比增3 长 30.5%,实现了自 2003 年成立以来的历史性超越。其中:下属的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销售 51.9 万辆, 同比增长 48%, 行业排名从第 6 位上升第 5 位;东风商用车全年销售超过 19.8 万辆,中重卡继续保 持行业第一,重卡行业第二;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 20.7 万辆,自 2005 年以来;连续第五年超过轻卡行业平均增长水平,其 中轻卡继续保持行业第二、皮卡行业第一。 东风有限公司
年度销售和利润等情况详见下表。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近三年经营概况表年度 企业经营业绩 资产总额 汽车销量 销售收入 利润 税金 出口创汇 研发投入 万元 辆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单位 2007 年 6,045,513 615,050 7,081,462 257,853 493,464 50,164 134,602 2008 年 6,915,979 716,445 8,709,212 248,249 680,027 65,445 144,466 2009 年 10,211,027 924,984 11,145,877 722,747 1,558,837 23,901 121,2371.2项目概况1.2.1 项目背景 根据公司中期事业计划, “东风日产”正在进行 70 万辆/年的乘 用车能力建设(其中:花都工厂 60 万辆/年,襄樊工厂 10 万辆/年) 。 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年产 60 万辆/年扩建工程正在筹建中。 “东风日产 发动机公司”作为“东风日产”乘用车花都工厂和襄樊工厂及郑州日 产有限公司三个整车厂提供发动机的配套工厂, 应与整车工厂同步发 展。另外,因产能不足,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一直放弃了出口的 机会,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形势,公司拟进一步4 增加产品品种,提升生产能力。 1.2.2 项目建设依据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
年“1?计划”。 根据 该计划,到 2012 年,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发布 15 款以上新车型, 实现年销售汽车 100 万辆和年销售收入 1000 亿元。实现其商用车国 内第一、 乘用车进入第一阵营和巩固轻型商用车国内市场份额第二的 目标。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公布了
年中长期事业发展计划。 并正式启动这个计划, 确定用 5 年左右的时间 “进入中国乘用车厂商 第一集团军”的目标。 ” 1.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 成立以来, 已向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提 供配套的优质发动机,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东风 日产乘用车公司的发展和产能的扩大,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现有 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 需与整车同步扩大生产能力并生产与整车 新车型相配套的新型发动机。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为使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 司” 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尽快增加品种, 扩大生产能力是必要的。 1.2.4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1)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依托“东风”和“日产”的优势资 源,建立国际平台;利用品牌效益,引进并充分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已拥有铸造、 加工、 装配三大生产车间以及公用动力系统和生活辅助 部门。 (2)已生产的各系列发动机国产化率已接近 80%;国产化进程5 快,有利于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并带动周边企业。 (3)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 拥有一批熟悉和掌握发动机生产技 术的业务骨干,包括产品技术、生产工艺、品质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为扩大生产能力,导入新产品做好了人力资源的准备。 (4)现有的运行可靠的管理体系、零部件协作配套系统、能源 动力供应系统为本项目打下了基础。 (5)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开户银行信用等级为 AA+,资金来源 有保证。 (6)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大力支持汽车工业,为”东风日产发 动机公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1.2.5 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在“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西侧,拟征地块,地 块代号:A 地块。6 1.2.6项目建设目标(1)能力目标 将“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现生产能力由48万台/年提升到96万 台/年,为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花都工厂、襄樊工厂、郑州日产汽车 有限公司配套供应整车装车用发动机和 “日产” 系列乘用车社会维修 发动机的供应以及“日产”系列发动机出口的需求。 (2)质量目标 产品质量达到“日产”零部件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达到“日产” 全球同步水平。 (3)环保方面目标 按建设绿色环保工厂的建设目标,废水、污水的处理、废气、 噪声和废弃物的治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保规范。 废水以零排放 建设为目标。 (4)国产化目标 项目建成后逐步国产化率超过85%。 1.2.7 项目建设的内容本项目建设的范围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发动机96万台改 扩建项目,即“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新增48万台/年产能部分。本 次扩建项目拟建在“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旁新征地块(A地块) ,位 于原厂区西侧,新平步大道南侧,拟征地面积28.7537公顷,其中代 征道路用地面积1.698公顷。新厂区主要建设内容是:新厂区建设加 工二车间、装配二车间、保全中心、模具维修车间和与这些车间配套 的公用动力设施、站房,以及各类库房,其中铸造二车间在原有厂区 建设。7 1.2.8项目建设规模(生产纲领) 年生产纲领表 年生产纲领表生产纲领 单位:万台 主要匹配 车型 骐达、颐达、LV 等 骏逸、轩逸等 新型小排量车 天籁、D-MPV 天籁、奇骏等 取消序 号 1 2 3 4 5产 品 名 称排量原设计 至 2011 年 21 16 7 4 0 48本次设计 2014 年 45 22 0 4 25 96备注XH 系列发动机 KH 系列发动机 XH5 系列发动机 VQ 系列发动机 QR 系列发动机 合计1.3―1.6 升 1.8~2.0 升 1.5 升以下 2.5~3.5 升 2.0-2.51.2.9项目的建设期和实施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表项目内容 时间 0.12 0.12 1.5 1.3 2.2 1.7 2.4 3.6 1.8-1.12-1.8-1.12-1.12-2014.6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各子项陆续投入 使用 备注项目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节能专篇的编制 申请报告审批 环境评价报告编制及报审 施工图设计 场地测量及地质初勘 施工图报审 招标、评标、办理施工许可证 工程开工 建安施工 建筑装修及设备安装 室外工程 工程竣工验收 投入使用8 项目建设期2011年~2014年,为4年。 1.2.10 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项目新增总投资
万元(折合 37848.35 万美元,含外 汇 16354.39 万美元) ,含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折合 37778.5 万美元,含外汇 16354.39 万美元) 、增量流动资金 1551.18 万元(折合 232.79 万美元) 。 项目资金全部由公司自筹,为公司自有资金。 1.2.11 项目的主要数据与指标 主要技术数据序号 一 1 名 主要技术数据 年产量 其中:XH 系列发动机 KH 系列发动机 QR 系列发动机 VQ 系列发动机 2 3 新增年销售收入 新增总投资 含外汇 4 5 6 7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新增流动资金 新征地 新增建筑面积 其中:新厂区 原厂区 7 人员总数 其中:新增人员 8 新增主要工艺设备 其中:进口工艺设备 万台 万台 万台 万台 万台 万元 万元 万美元 万元 万元 公顷 O O O 人 人 台/套/条 台/套/条 96 45 22 25 4 202.45 737.10 .
6 343 引入新机型 承担装配 达产年数据 其中新增 48 万台 称 单 位 主要数据 备 注9 序号 9名称单位主要数据
备注全厂动能消耗量折标煤 其中:年耗电量 年用水量 年压缩空气耗量 年天然气耗量吨/年 kW?h kt km? Km?二次能源1.2.12 产品及国产化 1.2.12.1 产品及发动机参数 本项目整车厂新增车型为 LV 系列小型车和 D-MPV 系列公务/商用 车,以及 B/C 平台轿车的新一代产品。 (1) LV 系列小型车 XH 发动机参数(代表产品)10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及变速箱主要 项目 汽缸容积(cc) 排量(L) 工作方式 汽缸排列形式 汽缸数(个) 每缸气门数(个) 压缩比 气门结构 缸径 冲程 最大马力(Ps) 变速箱 数据
自然吸气 L 4 4 9.8 DOHC 109 平动、自动 项目 最大功率(kW) 最大功率转速 (rpm): 最大扭矩(N?m) 最大扭矩转速(rpm) 发动机特有技术 燃油 燃油标号 供油方式 缸盖材料 缸体材料 环保标准 档位个数 数据 80 0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汽油 93 号 多点电喷 铝 铝 欧 IV 4 档、五档(2)PV 系列公务/商用车 VQ 发动机参数11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及变速箱主要 项目 排量(L) 工作方式 气缸排列形式 汽缸数 每缸气门数 压缩比 气门结构 缸径 冲程 马力 最大功率(kW) 变 速 箱 挡位个数 数据 2.5-3.5 自然吸气 V 6个 4个 10.3 DOHC 95.5 81.Kw(ps)/rpm 5 挡自动 5 项目 最大功率转速 最大扭矩(N m) 最大扭矩转速(rpm) 发动机特有技术 燃油 燃油标号 供油方式 缸体材料 缸盖材料 环保标准 百公里经济油耗 变速箱类型 数据 0Nm/rpm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 统 汽油 93 号 多点电喷 铝 铝 欧 III 12l/100Km AT(2) B/C 平台轿车的新一代产品 KH 系列发动机参数 (代表产品)12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及变速箱主要 项目 汽缸容积(cc) 排量(L) 工作方式 汽缸排列形式 汽缸数(个) 每缸气门数(个) 压缩比 气门结构 缸径 冲程 最高时速(km/h) 变速箱 加速时间(0-100 km/h) 数据
自然吸气 L 4 4 9.8 DOHC 109 平动、自动 10.7 秒 项目 最大功率(kW) 最大功率转速 (rpm): 最大扭矩(N?m) 最大扭矩转速(rpm) 发动机特有技术 燃油 燃油标号 供油方式 缸盖材料 缸体材料 环保标准 档位个数 理论油耗(L/km) 数据 105 0 带 CTV 连续可变气门 正时智能控制系统 汽油 93 号 多点电喷 铝 铝 欧 IV 4 档、五档 6.1/100(3) QR 系列发动机13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发动机及变速箱主要参数 及变速箱主要 项目 汽缸容积(cc) 排量(L) 工作方式 汽缸排列形式 汽缸数(个) 每缸气门数(个) 压缩比 气门结构 缸径 冲程 最高时速(km/h) 最大马力 变速箱 数据
自然吸气 L 4 4 9.6 DOHC 109 184 平动、自动 档位个数 4 档、五档 项目 最大功率(kW) 最大功率转速 (rpm): 最大扭矩(N?m) 最大扭矩转速(rpm) 发动机特有技术 燃油 燃油标号 供油方式 缸盖材料 缸体材料 环保标准 数据 135 0 带 CTV 连续可变气门 正时智能控制系统 汽油 93 号 多点电喷 铝 铝 欧 IV+OBD1.2.12.2 产品转让及技术许可 本项目中,扩大产能的系列产品和各项技术许可均继续沿用 2003 年 4 月 15 日,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签订的 《技术许可主合同》 。 1.2.13 国产化 1.2.13.1 国产化原则 (1)符合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适应中国入世需求。 (2)在满足产品规格、技术性能、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 等要求的前提下,采取“等效替代”方式实现零部件国产化。 (3) 有效利用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基础。 供应商的选择遵循公平、 公正的原则。14 (4)零部件国产化鉴定和供应商选择的最终批准权属于东风有 限。 1.2.13.2 国产化目标 目前已生产的 XH 系列发动机国产化率为 71%,KH 系列发动机国 产化率 64%。 系列发动机初期国产化目标 51%, 系列发动机初期 VQ RQ 国产化目标 70%,随着发动机分公司的发展,还将逐步提高国产化率 到 80%以上。 1.2.13.3 国产化计划 零部件国产化计划表 零部件国产化计划表 计划序号 零件名称 一、自制件 1 2 3 4 5 缸体 缸盖 曲轴 连杆 凸轮轴 二、主要外协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燃油泵 起动机 发电机 油底壳 机油泵 机油滤清器 空气滤清器 机油压力标尺总成 凸轮轴支架 摇臂罩 正时链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H 发动机 KH 发动机 VQ 发动机 RQ 发动机15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零件名称 进气歧管支撑架 排气歧管罩(上) 出水管 皮带张紧轮 离合器主动盘 发动机控制模块 电喷系统传感器 凸轮轴前、后油封 活塞及活塞环 排气歧管 水泵及水泵皮带轮 飞轮 曲轴、凸轮轴链轮 曲轴、凸轮轴轴瓦 进、排气门及弹簧 变速箱支架 燃油管总成 燃油软管 密封垫 O 型密封圈 垫圈 紧固件XH 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KH 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VQ 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RQ 发动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产化零件1.2.14 国产化供应商 1.2.14.1 供应商选择的一般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最优采购。 (2)不同车型公用产品采取捆绑选择的原则。 (3)对“东风”或“日产”各自投资关联供应商在平等条件下16 给予优先考虑。 (4)以供应商平台为基础进行选择的原则,新导入的产品(如: XH5 发动机)尽可能在现行同类供应商中选择。 1.2.14.2 供应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具有轿车零部件生产经验,给国内同档次轿车生产同类零 部件; (2)通过 ISO
标准认证,或通过汽车领域的质量管 理体系标准的认证; (3)具有相适应的产品同步开发能力,可随发动机分公司同步 发展。 1.2.14.3 潜在供应商的来源 (1)有关潜在供应商的资料可能来源于国内外的各种展览会、 行业会、新闻媒介、因特网等多种渠道。 (2)任何社会团体、法人及自然人均有权向发动机分公司推荐 符合条件的潜在供应商。 (3)已为东风有限乘用车公司供应商平台零部件供应商。 (4)发动机分公司将按照相同的原则、程序和评价标准选择供 应商,为我所用。 1.2.14.4 供应商评选的必要条件 (1)供应商选择必须由采购委员会(PSSC)会议决定; (2)供应商的选择“东风”与“日产”双方需共同协商及充分 理解下达成一致,最终由发动机分公司决定; (3)供应商必须经过质量保证能力(Q) 、成本(C) 、开发能力 (D) 、生产供应能力(D)等的(QCDD)综合评价。17 1.2.14.5 零部件第二家(B 点)供应商选择原则 以规模效益考虑,原则上同一车型同一零部件只选择一家供应 商,除非原供应商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才予以考虑: (1) 原供应商拒绝公司降成本指标要求, 影响到公司 BP 计划的 实施,第二厂商可比原供应商降价 5%以上且综合效益可降低采购成 本达 30 万元。 (2)原供应商产品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产品质量持续得不到改 善,PPM 值高于公司最低标准。 1.2.14.6 主要的国产化供应商 主要国产化供应商表 主要国产化供应商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部品(零件)名称 英文 SEAL-OIL,CRANKSHAFT PAN ASSY-OIL,ALUM PAN ASSY-OIL,LWR GUIDE ASSY-OIL LEVEL RING-PISTON TOP,STD RING-PISTON 2ND,STD RING-PISTON OIL,STD PISTON SET,W/PIN STD PISTON SET,W/PIN STD PULLEY ASSY-CRANKSHA PLATE-SIGNAL,CAMSHAF TENS ASSY-CHAIN TENS ASSY-CHAIN CHAIN-TIMING CHAIN ASSY-OIL PUMP GUIDE-CHAIN,TENS SID 中文 曲轴后油封 上油底壳(铝油底壳) 下油底壳(钢油底壳) 机油标尺管 活塞第一道环 活塞第二道环 活塞油环 活塞和活塞销 活塞和活塞销 曲轴皮带轮 信号盘-凸轮轴 链条张紧器 链条张紧器 正时链条 机油泵链条 链条导板-张紧侧 供应商名称 上海恩福 广东鸿图 靖江华达 靖江华达 上海日塞环 上海日塞环 上海日塞环 上海科尔本 上海科尔本 上海恩福 无锡住电粉末 宁波华纳 上海椿本 宁波华纳 上海椿本 宁波华纳18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1 33 34 3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部品(零件)名称 英文 GUIDE-CHAIN,TENS SID GUIDE-CHAIN,SLACK SI VALVE-INT VALVE-EXH SPR SET-VALVE,INT SPR SET-VALVE,EXH SEAL-OIL,VALVE LIFTER-VALVE COVER ASSY-VALVE ROC GSKT-ROCKER COVER COVER ASSY-FR MANIF ASSY-INT STAY-EXH MANIF ELEMENT ASSY-OIL FLT BRKT ASSY BRKT ASSY PUMP ASSY-WATER HSG-THERMO OUTLET-WATER OUTLET-WATER COIL ASSY-IGN COVER ASSY-CRANK SEN PLUG-SPARK SEN ASSY-O2,FR HARN-EGI HARN-EGI DISC ASSY-CLUTCH COVER ASSY-CLUTCH 中文 链条导板-张紧侧 链条护板-松弛侧 进气门 排气门 进气门弹簧套件 排气门弹簧套件 气门油封 气门垫片 摇臂罩总成 衬垫-摇臂罩 前罩壳总成 进气歧管总成 排气歧管支架 机油滤清器总成 燃油管前支架 燃油管后支架 水泵总成 节温器罩 出水管 出水管 点火线圈总成 曲轴盖总成 火花塞 氧传感器 线束-EGI 线束-EGI 摩擦片 压盘总成供应商名称 宁波华纳 宁波华纳 北京新韩 北京新韩 广州日弘 广州日弘 上海恩福 太仓舍夫勒 广州马勒 中国内山 广东鸿图 广州马勒 靖江华达 上海马勒 靖江华达 广州东升 广州日立 广东鸿图 广东鸿图 广东鸿图 联合电子 广州东升 上海陶业 上海陶业 广州德尔福 汕头矢崎 重庆爱思帝 重庆爱思帝19 2 2.1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市场分析与预测 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相符性 符合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2.1.1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本项目符 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 需求和发展节能型产品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 (以下简称《国家纲要》 )第二章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把争抢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 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 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东风日产”重视产品的研发,公司 ” 的研发中心通过共享日产全球研发技术及信息, 致力于面向中国市场 的产品开发、 国产化推进等方面的工作, 不断推出适合市场的各类产 品,并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 “东风日产”正在加速提升自主研 发能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 正在逐步实现现地开发, “技术的日产” 让 在中国成为“技术的东风日产”“东风日产技术中心”是中国研发价 。 值链最长的技术中心之一。 “东风日产”与“日产”总部、 “日产”海 外技术中心、以及国内本土供应商、教育及研发机构等展开合作,综 合多方有利资源,加强技术研发。 “东风日产技术中心”在较短时间 内从初期的复制型国产化, 经历协同开发, 逐渐发展到目前的共同开 发,今后要快速形成现地开发能力,形成“东风日产”全价值链竞争 力。本项目生产的产品正是“东风日产”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和改进产 品。另外“东风日产”将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三款年销量 10 万台左20 右的明星车型,以此增强消费者对“东风日产”品牌的忠诚度和好感 度,提升品牌的溢价能力。为了增强成本竞争优势,在保证品质的前 提下, “东风日产”将提高原材料零部件的国产率。 《国家纲要》第二章提出: “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 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 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 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本项目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品牌建设,立足国内消费市场, 利润留在国内,对拉动国内需求起到重要作用。2008 年“东风日产” 产销乘车 35 万多辆。2009 年上半年“东风日产”销量 22.5 万辆, 同比增长了 41.32%,繁荣了市场经济。 2.1.2 符合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 称《广东省纲要》 )提出的“十一五”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快发展汽 车、装备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完善汽车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企业 提高产品的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形成以广州轿车工业为龙头, 汽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协调发展的格局,力争到 2010 年广东省汽 车生产能力达到 150 万辆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汽车产业基地。 ” 《广东省纲要》提出全省“十一五”八项重大工程,其中第五项 是“建设广州汽车产业基地及配套设施项目等,到 2010 年,新增汽 车生产能力 100 万辆左右。 ” 广东省汽车产业现有轿车产能 100 万辆/年左右,基本上未受国 际跨国公司所控制。其中: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建成产能 26 万辆/年, “十一五”期间将发展到 38 万辆/年产能。广州本田汽车有 限公司已经建成 36 万辆/年, “十一五”期间将发展到 48 万辆/年产21 能, “东风日产”花都工厂已有产能 36 万辆/年,产能将扩大至 60 万辆/年。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与整车厂同步发展,本次扩能符合 《广东省纲要》 。 2.1.3 符合广州市工业发展规划《广州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第十一五规划》 中指出 “继续贯彻 落实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零部件与整车 协调发展, 按照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以零部件产业为 突破口,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努力把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 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根植性。 ” 还指出“乘用车产业:扶持乘用车生产企业做强做大。以市场为 导向, 发展中高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产品。 重点扶持广州本田汽车扩 能、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扩能和广州丰田汽车等项目建 设。 东风日产是广州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扶持扩能建设的项 ” 目。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作为为“东风日产”提供发动机的公司 应与整车同步发展。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国产化率已经超过 80%。 2.2 2.2.1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符合性2005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第 40 号令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录(2005 年本),鼓励类项目的汽车项目中:2.……具有自主产权 》 (品牌)的先进、适用汽车、发动机制造。……7.先进的小排量经济 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输车、多轴大型专用车辆。 本项目有国内知名品牌“东风”和国际知名品牌“日产” ,产品 先进适合市场需求; “东风日产”本次投入的新产品之一“LV”是先 进的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产业结构调整鼓励类项22 目。 2.2.2 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符性分析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对汽车工业是重大的利好, 》 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政策方面的导向。 该振兴规 划提出的“规划目标 1. 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 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 1000 万辆,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10%。……3. 市场需求 结构得到优化。1.5 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 40%以上,其中 1.0 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 15%以上。…… 4. 兼并重组取得 重大进展。通过兼并重组,形成 2-3 家产销规模超过 200 万辆的大 型汽车企业集团,4-5 家产销规模超过 100 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 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 14 家减 少到 10 家以内。……7. 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 能、 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 国家法规要求,……。 ”“东风日产”近期目标是提前跻身国内乘用车行业第一阵营,本次扩能符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在国内形成 2-3 家产销规模超过 200 万辆的大型汽车集团和 4-5 家产销规模超过 100 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本次导入的 LV 系列轿车产品符合汽车市 场需求结构优化。 扩大 1.5 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 本次导入的 产品均为节能型和环保型产品, 节能、 环保和安全指标均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符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 2.3 与行业准入的符合性23 2.3.1行业准入要求《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 《国家发改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 的通知》中新建乘用车企业的行业准入条件是: (1)准入技术政策要求 “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 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适用技术。引 进技术产品要具有国际竞争力, 并适应国际汽车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 求的发展需要; 自主开发的产品力争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 参与国际 竞争……。 (2)准入的投资要求 “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 20 亿 元” (3)准入的规模要求 “新建乘用车项目,装载 4 缸发动机的,建设规模不少于 50000 辆,装载 6 缸发动机的,建设规模不少于 30000 辆。 ” (4)对企业产销能力准入的要求 “现有汽车企业异地建设分厂, 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 上一年 汽车销售量必需达到批准产能的 80%以上。 2.3.2 本项目与行业准入的符合性本项目是扩建项目,不但可满足扩建项目的准入要求,亦可以满 足更严格的新建乘用车厂的准入要求: (1) “东风日产”重视研发,产品和制造技术先进,始终坚持引 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2)本项目整车新增产能为 24 万辆/年、发动机新增产能 4824 万台/年。 (3) 本项目整车总投资额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 发动机总投资额 超过 25 亿元人民币。 (4)2009 年“东风日产”花都工厂产销乘用车超过 51 万辆, 为设计能力的 106%。 2.4 市场分析 因“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主要为整车厂提供装车用发动机,因 此与汽车整车市场密切相关。 2.4.1宏观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近几年来, 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007 年 13.0%, 2008 年 9.6%, 2009 年 8.7%。 中国人均 GDP 达到 3800 美元;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 入都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当前宏观经济呈稳中有升, 高增长的良好状 态。 根据“十一五”规划:政府将更关注经济结构的变化,随着 WTO 协议的全面履行, 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预 测,2006 年到 2010 年中国 GDP 继续保持 9%左右的高速增长,
年放缓为 7.7%。 (2)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 据“十一五”规划,中国将实现 47%的城镇化水平(2000 年, 我国城镇化水平为 36.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会促使 汽车消费继续保持旺盛需求, 一方面也为中心城市减轻交通压力, 对 城市交通环境有利。25 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 要尽早推行燃油税, 燃油税的实施将有利 于“鼓励购买、节约使用”汽车消费环境的形成,汽车消费将更加理 性化。 从长期看, 车价下降、 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仍然会促进汽车 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 在汽车后市场, 新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更加细化和周到, 服务品牌 化已显优势,消费者购车和使用环境更加完善。 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 以及消费观念的逐步转变, 未来利用汽车 消费信贷必然突破 10%(2009 年 10%) ,可以使更多的人提前实现汽车 消费。 “十一五”期间,中国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继续完善国道、省 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 达到 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 总之, 汽车消费环境的逐步完善, 将对乘用车市场起到更加明显 的促进作用。 2.4.2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分析 2009 年中国汽车产量 1379.10 万辆,销量 1364.48 万辆,同比 分别增长 48.30%和 46.2%。 中国首次正式超越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大 新车市场。2009 年我国轿车产量 749 万辆,同比增长 47.4%。2009 年轿车销量比上年净增 242.62 万辆,对当年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度 达到 56.31%。在国家鼓励政策下,1.6L 及以下排量轿车销量 2009 年占轿车总销量的 63.45%,比上年提高了 7 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 轿车进家庭的进度在明显加快。 私人轿车消费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三 线城市发展。受国家有关政策影响,2009 年我国二三线城市潜在需26 求得到有效释放,成为 2009 年轿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而一线城 市虽然也呈现一定的增长,但主要表现为稳定增长。2010 年国家对 于汽车产业的支持没有改变,居民的购车需求依旧十分旺盛。从近 15 年汽车平均增速 16.74%看,2010 年中国汽车产业仍将呈现较好的 发展态势。 2010 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速将在 15%左右, 预计需求总量在 1500 万辆左右。但由于 2009 年车市的井喷,目前产能扩张速度则远 不止如此,而车企如果要完成产能扩张的任务,2010 年中国车市的 竞争将更加激烈,其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将尤为突出。 2009 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21.73 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30%,而 2008 年的销量则是 130.82 万辆,份额为 25.92%,销量增幅 近 70%, 份额也提高了 4 个百分点, 显示出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强大 后劲。2009 年,日系车在国内共销售乘用车 219.66 万辆,占销售总 量的 21%;共销售轿车 185.74 万辆,占总额的 25%。而在 2008 年, 日系轿车共销售 155.60 万辆,占总量的 30.83%,或许是基数较大的 原因,日系车企在中国的增长速度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 年, 德系车在国内共销售轿车 143.82 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19%;而 这一数字在 2008 年则是 102.65 万辆和 20.34%,虽然市场份额略有 下降, 但是销量增幅同样超过了 40%。 2009 年在国内共销售韩系轿车 71.76 万辆,市场份额占到了 10%,而在 2008 年则是 36.17 万辆和 7.17%,销量增幅近 100%,市场份额上升近 40%,韩系车上升的空间 仍然相当可观。 韩系车在国内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力, 已经给竞争对手 带来很大的压力。2009 年美系车在国内共销售轿车 97.26 万辆,占 轿车销售总量的 13%;2008 年的数据则是 61.53 万辆和 12.19%。 2.4.3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分析27 (1)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快速发展。2004 年销售量首次突破 500 万辆,2005 年达到 575 万辆,2006 年突破 700 万辆,2007 接近 800 万辆, 2008 年突破 900 万辆, 2009 年突破 1000 万辆为 1364.5 万辆, 位居世界第一位。近 5 年狭义乘用车零售走势 (2)乘用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最快的车型。在持续增长的 中国汽车市场中, 各大车型系列均有较大增长, 尤其是乘用车增速迅 猛,、、、2009 年市场增长率分 别达到 53.0%、18.1%、19.8%、37.4%,远高于世界平均发展速度。 (3)在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中,现在是中国第一,美国是第二。28 2009 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给全球汽车的拉动都很大,全球总量大概减 少 1 千万总量,我国增长 400 多万辆。2009 年中国汽车市场高增长, 销量达到 1364 万辆, 增速 46.2%。 2009 年的 46%的增速已经超越 2003 年的近期最高增速水平,这种增速是举世瞩目的高增长。 (4)汽车市场发展有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期大概 持续五年时间,销售量年增 30%,第二个高度增长期持续时间十年, 年均增长 20%。车价相当于人均 GDP 的倍数,第一阶段是千人保有量 15 到 20 辆, 第二阶段是千人保有量 100 辆左右, 2009 我们国家是千 人保有量 25 辆,因此 2009 年是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起点。 2.4.4GDP 的增长轿车影响分析轿车产量 (万辆)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08 轿车产量 GDP 多项式 (轿车产量)GDP (亿元)000 000 000 50000 0中国轿车销量及 GDP 的增长图 国外市场经验表明, 轿车消费量与人均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我们 可以从以下指标判断中国汽车行业, 特别是轿车行业进入持续快速增 长阶段: (1)人均收入达到
美元阶段,轿车消费呈现快速增 长态势。 (2)国际市场轿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在 70%左右,而我国目 前轿车比例为 50%左右,也说明轿车消费上升幅度空间很大。29 2.4.5近 5 年各类汽车销量增速 近 5 年各类汽车产销增速表增速对比 汽车 狭义乘用车 轿车 MPV SUV 微车 微客 微卡 大中轻客 重中轻卡 2005 年 14% 25% 24% 43% 21% 11% 10% 15% -2% -3% 2006 年 25% 35% 37% 23% 21% 14% 10% 25% 7% 14% 2007 年 22% 25% 23% 18% 50% 8% 8% 8% 21% 25% 2008 年 7% 7% 7% -11% 33% 10% 8% 19% -3% 4% 2009 年 46% 48% 49% 27% 50% 78% 80% 73% 4% 25%上表显示 2009 年汽车增速已经超越 08 年水平的 6.5 倍, 而且超 越 03 年的近期最高增速水平。狭义乘用车中仅有 MPV 的厂家销量增 速低于汽车增速,MPV 的表现较差是 08 与 09 年连续两年的低迷,这 种销量连续两年停滞的情况体现经济压力仍较大。SUV 的 2009 年增 速加快已超越 08 年增速。 2.4.6各汽车企业销量与增长率 2009 年主要汽车企业销量与增长率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企业名称 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 一汽大众 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 奇瑞汽车 比亚迪 一汽丰田 销量 629 809 152 297 增长率% 49 59 34 94 48 36 162 1430 序号 9 10 11 12 13 14企业名称 广汽本田 吉利汽车 长安福特 神龙汽车 东风起亚 天津一汽销量 104 006 222增长率% 19 48 54 52 70 202009 年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除一汽丰田和广汽本田外的增幅均超 过 20%,比亚迪、北京现代、上海通用、东风悦达起亚销量增长速度 超过 50%。 综上所述, 中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 中国汽车 工业会在发展速度上可能会减速, 但同时将会不断完善自己, 逐步从 产业大国迈向产业强国。 2.5 乘用车市场预测 2.5.1轿车市场预测 近年来,乘用车增速高于商用车,而在乘用车领域中,轿车销量 的增长既具有较高的速度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汽车行业普遍分析认 为后期轿车将继续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 中国轿车消费虽然有强劲的 增长潜力,但必将受到来自环境、土地、石油能源等多方面的制约。 油价上涨、 道路不足导致交通拥挤、 大城市空气质量超出人的生理承 受极限等因素都将制约汽车消费的过快增长。 鉴于以上原因及目前遇 到的金融危机,预计安全、环保、节能的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份额将不 断扩大。 年的轿车需求预测(国家信息中心) 2010 年的轿车需求预测(国家信息中心)年份 轿车需求(万辆) 5 263 7 317 9 389 31 年份 增 幅% 229% 289% 382% 472% 504% 749%实际轿车销量800 轿车销量 (万辆)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06 229 289 224 263 291 380预测轿车需求442 317 472 345 504 389 74920072008200920102004 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轿车需求和实际轿车产量 图中所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轿车需求与实际轿车销量的对比。 2009 年度实际销售量是预测量的 1.87 倍,我国实际轿车销量大大突 破国家信息中心的预测数据。 考虑到 2009 年后国际金融风暴等制约因素的存在,预计未来 5 年轿车需求的增长不可能保持翻番式的增长速度, 预计增长率逐步下 降,到 2012 年乘用车的增长率将接近 GDP 的增长率。轿车产量 (万辆)0 600480 504 389 317 345 442 749 801 857 917 981 10301081400 200 0382 278 291 224 263 2242004200520062007F F F F04年国家信息中心预测轿车需求实际轿车产量需求预测(修正)32 2009-
年轿车需求预测图 2.5.2中国乘用车各细分市场预测 中国乘用车各细分市场中长期销量预测表区隔 A LB B LC C LD D E MPV SUV 合计
62.5 85.7 152.5 168.2 32.3 120.1 26.7 37.6 55.2 801
65.2 93,5 161.8 180.1 35.8 135.7 28.6 42.1 60.8 857
67.9 102.7 170.9 192.5 38.8 135.7 30.7 46.8 66.9 917
105 180 220 39 136 31 47 71 981
110 200 230 40 138 31 48 73 1030 (单位: 万辆)
115 215 240 40 145 32 49 75 1081附注:1)资料来源:依据 2005 年国家信息中心汽车市场预测数 据,参考 2009 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情况进行调整。 2)乘用车分类区隔定义如下表。 乘用车分类区隔定义表级别 分类标 准 A 排量&1L 车长&3.6M Spark 爱迪尔 北斗星 奥拓 福莱尔 精灵 路宝 奇瑞 QQ/ QQ6 幸福使者 B C D E 排量 1~1.6L 排量 1.6~2.0L 排量 1.8~2.3L 排量 2.0~3.0L 车长 3.6~4.3M 车长 4.3~4.6M 车长 4.6~4.8M 车长 4.4~4.8M GOL/POLO 富康/爱丽舍/毕 奥迪 A4 奔驰 E 标致 206 加索 奔腾 奥迪 A6 飞度/思迪 捷达/宝来/速腾 东方之子 宝马 5 系 豪情/金刚/美日 比亚迪 F3 景程 别克/君威/君越 /美人豹/自由舰 标致 307 凯美瑞 红旗/明仕/世纪 飚风/海迅/海域 福克斯 凯旋 星 嘉年华 福美来/323 马自达 6 皇冠 派朗 花冠 蒙迪欧 凯迪拉克 CTS/ 派力奥/西耶那 华普海尚/海域 帕萨特 B5 XLR 骏捷 荣御国 产 品 牌33 3 3.1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综述 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则3.1.1(1)采用“日产”先进的汽车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及科学的质 量、设备与生产经营方面的工厂管理经验。产品质量达到“日产”全 球同步水平。生产的产品除保证“东风日产”乘用车装车和社会维修 需要,还提供出口。 (2)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现有厂区不能满足本项目的建设, 本项目需新征土地。 新建生产部门有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加工、 装配、物流建成联合厂房,辅助生产部门:保全中心、废料二场、油 化二库;公用动力部门:第二污水处理站、综合二站房;新增公司办 公楼。 考虑规划发展的需要本次预留了电动车生产用地。 在原有厂区 建设第二铸造车间。 另外本次土建、 公用动力的设计考虑了发展的因 素。 (3)设备选型本着可靠、实用、先进、确保产品质量的原则, 优先选用国产设备,关键、重点工序采用进口设备。 (4)设备采购原则为质量第一、价格合理、多方比较、公开招 标与邀请投标相结合、公平竞争。 (5)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满足国家和地方主 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标准及法规。 3.1.2 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工作制度:根据《机械工厂年时基数设计标准》 (JBJ/T2-2000) , 本项目按全年工作 245 天计算,采用五天工作制。加工二车间、铸造34 二车间采用三班工作制,装配二车间、模具维修车间、保全中心采用 二班工作制。第一、二班每班工作 8 小时,第三班工作 6.5 小时。 年 时 基 数 表年时基数(h) 序号 部门名称 采用 班制 一班制 1 2 3 4 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保全中心 铸造二车间 三 二 二 三 30 设 备 三班制 4910 工 第一、二班 60
人 第三班 1450二班制3.1.3项目组成、面积、人员、设备3.1.3.1 工厂组成面积 工厂组成与面积 工厂组成与面积序号 工厂组成 一、生产部门 1 2 3 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铸造二车间 小计 二、辅助部门 1 2 3 废料二场 保全中心 培训中心 小计 三、仓库部门 1 2 3 4 完成品毛坯库 部品二仓库 第二空容器存放雨棚 辅料库
在原有厂区 新增建筑面积(m )2备注35 序号 5工厂组成 油化二库 小计 四、公用动力设施新增建筑面积(m ) 135 258692备注1 2 3综合二站房 第二污水处理站 油站 小计 五、全厂性设施 28801 2 3办公楼及第二食堂 第二自行车棚 门卫 A、B 小计 总计 其中:新厂区 原厂区
办公楼 3 层、食堂 2 层3.1.4组织机构和全厂人员3.1.4.1 组织机构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组织机构图 东风日产发动机公司” 产发动机公司总经理 GM 发动机分公司党委 Committee of CPC综合处General Affair Department制造处Manufacturing Department质量保证处QA Department党群工作部Party and Mass Unit Department人事总务科HR & General Affair Section装配科Assembly Section总成质量保证科Unit Engine QA Section安技环保科EHS Section加工科Machining Section零部件质量保证科Parts QA Section管理科Planning & Admin Section铸造科Casting Section供应链管理科SCM Section保全科Facilities Maintenance Section36 3.1.4.2 人员 全公司工作人员总数 2029 人, 其中本项目新增人员 1126 人, 新 增工作人员中:生产工人 678 人,辅助工人 330 人,技术人员 78 人, 管理人员 40 人。 新增工作人员表 新增工作人员表序号 一 1 2 3 4 二 1 2 3 4 三 1 2 四 1 2 3 4 五 部门名称 制造处 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铸造二车间 保全中心 综合处 管理科 人事总务科 供应链管理科 安技科 质量保证处 零部件质保科 总成质保科 技术处 综合技术科 装配技术科 加工技术科 铸造技术科 公司办公室 合计 678 330 78 40
15 10 1 1 1 9 9 16 10 15 15 3 2 18 17 50 4 10 2 30 4 20 2 2 54 2 62 6 370 208 100 28 48 20 120 5 5 2 4 5 3 2 3 408 264 124 127 生产工人 辅助工人 技术人员 单位:人 管理人员 合计3.1.5设备37 本项目新增工艺设备总数 736,其中进口设备 343 台。主要进口 设备的论证详见 3.2 章工艺设计方案。 工艺设备汇总表序号 1 2 4 3 部门名称 加工二车间 装配二车间 铸造二车间 保全中心 设备台数 341 134 223 38 其中进口设备台数 174 40 129 0 进口设备占国产 设备的比例% 51.03 29.85 57.85 0合计73634346.63.2 3.2.1工艺设计方案 加工二车间3.2.1.1 车间任务 承担 XH、KH、QR 系列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 的机械加工任务。 承担加工废料的收集和运输至废料场的任务。 3.2.1.2 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表序号 产 品 名 称 XH、KH、QR 系列发动机缸体 XH、KH、QR 系列发动机缸盖 XH、KH、QR 系列发动机曲轴 XH、KH、QR 系列发动机凸轮轴 XH、KH、QR 系列发动机连杆 单位万件 万件 万件 万件 万件生产纲领48 48主要匹配车型1 2 3 4 548 48 192骐达、颐达、LV 等 骏逸、轩逸等天籁、奇骏等38 3.2.1.3 生产性质 加工二车间属大批大量生产。 3.2.1.4 产品特点 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零件结构形状复杂,尺 寸精度要求高,形位公差要求严,如 XH 系列气缸孔直径为 ?780 0.015,椭圆度为 0.015、锥度为 0.02、圆度为 0.0075、圆柱度为 0.01;缸 体、缸盖为铝铸件,曲轴、凸轮轴为铸铁件,连杆为锻钢件。 3.2.1.5 车间组成与面积 车间组成和面积表序 号 部 门 名 称 Ⅰ.生产面积 1 2 3 4 5 缸体生产线 缸盖生产线 曲轴生产线 凸轮轴生产线 连杆生产线 小计 Ⅱ.辅助面积 1 通道 小计 合计 / / 568 568 / / / / 12 352 12 352 面积(平方米) 原 有 新 增 合 计3.2.1.6 主要工艺方案和设备选型 加工二车间为新建车间, 与装配二车间和部品仓库共处一个联合 厂房。 加工二车间按零件分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连杆五个工 段,工艺设计将遵循工艺水平高起点,精益生产高效率,产品质量高39 标准的设计原则,工艺设计采用以专机线、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数 控磨床为主的生产线并配备辅机组成流水式生产线; 设备选型立足国 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的关键工序,采用进口设备,使工艺方案既先 进可靠、又经济合理。 为提高生产效率, 选用高效机床、先进材料的刀具及先进的工艺 切削参数;借鉴“日产”成熟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及科学的工厂管 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线具有良好的柔性,适应多品种生产的 需要。整体工艺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零件的运输采用机械化的运输方式, 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减少 零件的磕碰。 零件的毛坯采用电动叉车由毛坯库运至各生产线毛坯存 放地,缸体、缸盖、曲轴的上下料采用轻型起重机,缸体、缸盖、曲 轴的工序间运输采用辊道或专用小车, 零件成品的运输采用专用小车 运送至装配车间。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指导设计,实行均衡生产;严 格控制在制品数量,尽量减少中间储存。 车间设备采用集中冷却站对铁屑、 冷却液进行集中处理, 曲轴工 段设备均自带冷却液处理装置, 机床设备至集中冷却处理站的冷却切 削液采用空中及地下方式输送。 3.2.1.7 主要工艺说明 (1)缸体:采用加工中心和少量数控专机组成的柔性加工线进 行各平面、定位销孔、油孔、螺孔等部位的加工;缸孔和主轴承孔采 用专用数控精镗设备, 缸孔精镗和珩磨采用在缸体上安装假缸盖后加 工;密封性检查采用干式检漏,最终清洗采用定位高压清洗工艺。 (2)缸盖:采用加工中心组成的柔性加工线进行各平面、定位 销孔、油孔、螺孔等的加工, 凸轮孔半圆孔、火花塞孔、气门挺杆孔40 等全数采用高速加工中心加工, 极大地提高了缸盖线的柔性; 密封性 检查采用干式检漏,最终清洗采用定位高压清洗工艺。 (3)曲轴:采用打质量中心孔工艺、主轴颈采用双刀架数控车 床、连杆颈采用数控内铣加工工艺、滚挤圆角和止推面,主轴颈和连 杆颈采用双砂轮 CBN 数控磨床加工;安装孔、中心定位孔、斜油孔采 用加工中心。 (4)凸轮轴:主轴颈和凸轮加工采用数控车床和高速数控磨床 加工, 孔加工采用加工中心; 凸轮表面精加工采用三次抛光的新工艺, 充分满足在从凸轮的基圆到凸轮顶部各不同部位的异常严格的粗糙 度的要求。 (5)连杆:采用卧式双端面磨床磨削连杆上下面、卧式组合机 床加工螺栓孔,连杆体、盖分离采用涨断工艺,大小头加工采用精加 工自动线,连杆检测、称重、刻印、分组采用自动线。 3.2.1.8 主要工艺流程 (1)缸体主要工艺流程 铣上下面、钻铰定位孔→上下面、孔加工→前后左右面、孔加 工→中间清洗→中间试漏→曲轴瓦盖安装→曲轴孔精加工→精铣两 端面、顶平面→安装假缸盖→缸孔精镗→缸孔珩磨→安装假缸盖→ 最终清洗→压堵盖→最终试漏→下线 (2)缸盖主要工艺流程 上下面粗铣、定位孔加工→上下面、孔加工→前后左右面、孔41 加工→气门导管孔、气门座圈孔加工→中间清洗→中间试漏→导管 座圈压装→凸轮轴盖安装→气门座圈、导管孔及前后端面、下平面 精加工→ 最终清洗→压堵盖→最终试漏→下线 (3)曲轴主要工艺流程 铣端面钻中心孔→车轴大下头外圆、车主轴颈→铣连杆轴颈、 侧面→钻安装孔→钻主、斜油孔→钻拐径、轴颈定位孔→热处理→ 校直→滚挤→精磨法兰外圆→磨主轴颈→磨连杆轴颈→动平衡→抛 光→清洗→下线 (4)凸轮轴主要工艺流程 铣端面钻中心孔→车轴颈→前后孔、定位销孔及 VTC 油孔加工→ 车削止推面及 VTC 油槽→油孔加工→磨削主轴颈→磨削凸轮→抛光 →去毛刺及最终清洗→校直→下线 (5)连杆主要工艺流程 粗磨两端面→大小头孔粗加工→锪螺栓孔端面、钻螺栓孔、攻 丝→割槽、大头涨断、装配→大小头孔精加工→珩磨→压小头衬套 →滚挤小头孔→检测、称重分组→清洗→下线42 3.2.1.9新工艺、新技术(1)大量采用高速加工中心和数控设备组成柔性生产线,加工 精度高、适应性好; (2)缸体缸孔精加工采用安装假缸盖精镗、珩磨工艺; (3)缸体、缸盖试漏采用差压法,补漏采用浸渗工艺; (4)缸盖导管、阀座孔采用枪钻、枪铰工艺; (5)曲轴主轴颈、连轴颈采用双砂轮 CBN 数控磨床加工,圆角、 止推面采用滚挤工艺; (6)凸轮轴凸轮磨削采用高速 CBN 数控磨床加工,凸轮抛光采 用三次抛光的新工艺, 充分满足在从凸轮的基圆到凸轮顶部各不同部 位的异常严格的粗糙度的要求; (7)连杆大头采用涨断工艺; (8)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CBN、金刚石等新型刀具及高压内 冷刀具技术。 3.2.1.10 质量保证措施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加强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 完善质量保证体 系采取如下相应措施: (1)确保设备的 Cp、CpkR1.33 全数合格; (2)线外检测和在线检测相结合,完善检测手段。 (3)工序之间进行自检、互检和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 ,同时 完善质量问题反馈体系。 (4)部分关键设备带主动检测及自动补偿装置,能有效控制加 工尺寸偏差;43 (5)在生产线上设专门检测装置对工件关键尺寸进行 100%检 测, 在生产线边配备了专用检具按一定频次对工件抽查, 在线检测和 线外检测相结合,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 (6) 缸体、 缸盖生产线各配备两台三坐标检查其位置度等尺寸; (7)定期更换刀具,保证加工质量; (8)为了保证零件的清洁度,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普通 清洗机、以及高压、定点、定位清洗机对零件进行中间清洗和最终清 洗。 (9)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 3.2.1.11 能耗 能 耗 量 表序 号 1 2 3 能源种类 电 力 一般水 600Kpa 技术要求 单位 kw m m3安装容量 23449消耗量(t) 小时平均 小时最大生产用水 压缩空气42.5 6038133 1200833.2.1.12 安全设施 本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危及安全、危害健康因素及设计中采用的 防范措施说明如下: (1)在设备布置上考虑了设备间距、设备与通道、柱、墙等之 间的安全距离。 机床布置时考虑了铁屑的飞溅方向, 并采用防护挡板 加以解决。 (2)加工设备的机械传动装置上做一般防护罩,在普通辊道上 方设置人行过桥,设置安全栏杆,车间内部做到人流与物流分开。 (3)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有安全防护设施不齐全、防44 护措施不得力、联锁失效、作业环境不良、操作失误等现象发生,都 有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造成对人员的伤害。 应采取措施避免以上 情况发生。 (4)车间内的地漏均设有盖板。车间危险部位(如地坑、用电 处)设置安全保护栏杆和危险标记。 (5)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有效措施是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避免人机频繁接触; 确保各种安全防护装置、 联锁装置的可靠有效性; 保证设备转动部位的防护设施的齐全可靠性。 (6)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保持各种电气设备、设施 良好的接地(接零)和有效的隔离等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 程,设置必要的安全距离和安全标志,作好个体防护工作。 (7)防止起重伤害的主要措施是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保证设 备正常运行;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严 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8)叉车在车间内的运输过程中应有一套完善的车辆行驶管理 制度、 维护保养制度以及相关的作业区安全管理制度等。 防止可能因 车辆故障、违章行驶、无证驾驶、环境因素不良等原因而造成车辆伤 害事故发生。 (9)零件的搬运、设备安装、维修等作业过程中,应有健全的 管理制度,完善的操作规程。防止现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等可能造 成事故发生。 (10) 设备噪声与振动是车间内比较普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作 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接触的噪声, 主要来源于机械加工的设备; 防止 噪声和振动危害的主要措施是选用低噪声、振动小的高质量设备。45 (11) 机械加工设备在购置时应按照 《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 求》GB12226-90 要求,选用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符合设备安 全要求的机械加工设备。 (12) 机械加工设备存在机械伤害和触电危险, 要求设备均带有 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接地装置, 工人在操作过程中要按规定穿 戴好防护用品,以确保安全。 3.2.1.13 消防 (1)车间通道不得堆放物品,保证运输畅通无阻,车间内设置 消火栓,以免发生意外火灾。 (2)车间大门、通道按消防和物料运输的需要进行设置,车间 内均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建立消防安全队伍,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消防器械使用管 理知识的教育,每年定期两次进行演练,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 维护和保养。 3.2.1.14 环境保护 本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对周围环境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排放 物及治理措施在设计中采用的措施说明如下: (1)设备乳化液、清洗液经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排放,生 活污水也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2)机加工设备全部采用不含氯元素的无毒切削液。顶部敞开 式机床、珩磨机、清洗机产生的油雾和水雾等由吸气罩收集后,通过 管道经油雾净化器吸收后排出, 过滤出的废油由收集器收集。 缸盖线 的镗床等设备自带油雾、气雾净化器。 (3)清洗机设备的蒸气采取局部通风的方式排出,并采用密封46 性良好的排气管接头。为改善生产工人的工作环境设置车间通风装 置。 (4)车间产生的切屑废料交废物回收公司回炉利用。 (5)设备液压、润滑系统换油产生的废油交有危险废物经营许 可证的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由市 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卫生处置。 (6)设备安装采用防震垫铁,震动大的设备做独立减震基础, 基础与设备之间安装减震器, 减少设备工作时的震动, 降低工作环境 中的噪声。 3.2.1.15 引进设备技术论证 (1)缸体、缸盖面孔系加工专机线 缸体专机线:精铣缸体顶平面、前后端面和钻铰油底壳销孔,主 要由三台加工中心组成。半精镗、精镗缸孔和缸孔珩磨,由数控专机 组成,设备带自动测量自动补偿装置,并能监控、预警加工全过程。 缸盖专机线:加工缸盖导管孔、发作、凸轮轴孔、前后端面和底 平面精加工,由数控专机组成。 以上加工内容均为轿车发动机缸体、 缸盖加工的关键工序, 国内 目前尚无同类工序组合的柔性自动线生产厂家, 为保证加工精度、 产 品质量和设备的开动率,减少风险、保证进度,因此需要引进相应的 专机线。 (2)缸体假缸盖拆卸机 XH、KH 缸体缸孔半精镗、精镗缸孔和缸孔珩磨采用在缸体上安 装假缸盖工艺,目前国内无此设备,需引进假缸盖拆卸机。 (3)缸体缸盖中间清洗机和最终清洗机47 高性能发动机对零部件清洁度要求严格,缸体、缸盖为铝铸件, 油道、水道和型腔边缘易产生飞边、毛刺,采用国外定位、高压、常 温清洗,可有效保证产品清洁度要求。目前国内虽有类似产品,但实 际使用效果不佳,设备故障率较高,因此需引进缸体、缸盖中间清洗 机和最终清洗机。 (4)用于缸体缸盖的加工中心 缸体缸盖生产线大量采用加工中心,一般工序采用国产加工中 心,关键工序采用进口加工中心。缸体曲轴孔加工、前后端面及顶平 面精铣、缸孔精加工用加工中心拟引进国外设备。 (5)缸体珩磨机 国内生产缸孔珩磨机制造水平不高,珩磨头达不到平顶珩磨要 求,自动测量散差大,缸孔锥度、椭圆度、圆柱度不能完全保证。因 此需要引进。 (6)曲轴铣端面打中心机床、专用数控车床、热处理设备、动 平衡机 曲轴所采用的铣端面打质量中心机床、 专用数控车床车连杆颈推 刀槽、高频淬火和动平衡设备,国内都有类似设备供应。但这些设备 均为保证曲轴质量的关键设备,为保证产品质量,需引进该类设备。 (7)曲轴连杆颈专用铣床、主轴颈、连杆颈磨床 曲轴连杆颈采用专用数控内铣, 曲轴的主轴颈、 连杆颈精磨采用 双砂轮 CBN 数控磨床, 是曲轴加工的重要工序, 国内目前尚无此设备 供应,需引进。 (8)曲轴、凸轮轴抛光机 曲轴的主轴颈、 连杆颈、 前后油封轴颈抛光是曲轴加工最终工序,48 直接保证轴颈的表面粗糙度。 圆角表面粗糙度低将大大降低曲轴疲劳 强度,目前国内生产的抛光机难以保证圆角、止推面的质量要求。国 内大量生产发动机的公司基本上都采用进口曲轴抛光机, 故需引进曲 轴抛光机。 凸轮轴抛光采用“日产”特有的三次抛光工艺,国内目前无此设 备供应,因此需引进凸轮轴抛光机。 (9)凸轮轴数控磨床 凸轮轴的凸轮粗、 精磨采用双砂轮高速 CBN 数控磨床, 凸轮磨削 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目前国内尚无此设备供应, 需引进凸轮轴高速 CBN 数控磨床。 (10)连杆卧式双端面磨床、大头孔涨断自动线 连杆上下端面粗、 精采用卧式连杆双端面磨床, 质量好, 效率高, 目前国内尚无此设备供应,需引进连杆卧式双端面磨床。 连杆为整体毛坯,连杆体、盖分离采用大头孔涨断新工艺,设备 采用”日产”新开发的大头孔割槽、涨断、装配、拧紧自动线,极大 地减少了连杆加工工序和工时,提高了连杆体、盖合装精度。目前国 内尚无此设备供应,需引进连杆大头孔涨断拧紧自动线。 3.2.2 装配二车间3.2.2.1 车间任务 本车间承担 XH 型、KH 型、QR 型、VQ 等型发动机的装配、试验、 成品存放和发运等任务。 3.2.2.2 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大批量生产性质。49 3.2.2.3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 代表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 代表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机型 项目 燃烧循环 气缸布置 汽缸数 气缸直径 mm 总排量(cc) 压缩比 最大功率(Kw/rpm) 等速油耗 L/100km) 最大扭矩(N?m/rpm) 整机重量 kg 排放水平 缸体重量(最重件)kg XH1.6 多点电子喷射 直列 4 78 :1 84/ 160/4400 98 欧Ⅳ 21.6 KH2.0 多点电子喷射 直列 4 78
105/ 200/ 欧Ⅲ 27 欧Ⅲ 171//3600 QR2.5 多点电子喷射 直列 4 VQ3.0 多点电子喷射 V型 6 95.53.2.2.4 生产协作 主要零部件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和连杆由本公司加工二 车间同步自制供货,其余的外协件由部品二仓库看板送货。 3.2.2.5 设计原则 (1)本车间为新建车间与加工二车间和部品二仓库在一个联合 厂房内。 (2)本次设计新增两条装配线和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装配完的 发动机进入试验区,采用抽检的方式进行点火试验和耐久性试验。 (3)发动机点火和耐久试验机,设备安装在本车间试验区内。 (4)试验和检验合格的发动机转运至本车间成品存放区,不合50 格的成品进入返修区进行返修。 3.2.2.6 主要工艺方案 (1) 根据装配性质划分工段; 按照生产均衡原则进行工艺设计, 合理设置装配线各工段、各装配工位作业内容。 (2) 按照建成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精 益生产发动机工厂的建设目标进行本次设计。遵循工艺水平高起点、 精益生产高效率、 产品质量高标准的原则, 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新工 艺、 新设备及新材料, 将发动机装配线建成敏捷柔性装配生产线以适 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3)按照物流顺畅、短捷、流程合理的原则进行工艺设计。 (4)在满足工艺需要、品质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投资,以 提高投产后的经济效益。 (5)关键设备选用进口设备,一般设备采用国内设备。 (6)采用机械化搬运、翻转设备等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 考虑多品种生产。 3.2.2.7 设备选型 (1)装配线形式:采用机动滚道带托盘的非同步柔性装配线, 该装配线柔性好、维修方便,可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 (2)发动机总成的上线及转运采用电动葫芦。 (3)缸盖螺栓、主轴承盖螺栓以及连杆螺栓等采用先进的数控 定扭矩拧紧机,拧紧采用转角法拧紧工艺。 (4)采用高效、低噪音的电控力矩工具进行一般螺栓的拧紧。 (5)装配线上配置缸盖磨合密封检测仪、整机检漏实验机等在 线检测设备,以提高装配质量。51 (6)油底壳、前罩壳等装配采用以胶代垫新工艺,选用涂胶机 涂胶,确保涂胶均匀。 (7)分装工作区与总装配线相应工位垂直布置,使物流距离最 短。 设备明细详见设备明细表 3.2.2.8 工艺流程 零件清洗、烘干→刻印号码→装曲轴、机油喷嘴→装堵塞、机油标 尺管→装活塞连杆→装后油封、水泵→装前罩壳、集滤器→装铝油 底壳→ 装缓冲板、钢油底壳→装缸盖总成→装配气机构-→装进出水管→ 装曲轴皮带轮→装进气歧管、燃油管→装排气歧管→装油气分离器 →装飞轮、驱动盘→加机油→调试 3.2.2.9 能耗 能 耗 量 表序 号 1 2 3 4 能源 种类 电力 压缩空气 生产用水 汽油 0.6MPa 循环使用 技术 要求 单位 KW m m m3安装 容量 2724.9消耗量 小时 平均 小时 最大 全年 9.17x10 583 .24 1.96x10 1.91x10 8086折标煤 (t) 3.70x10 78.4 4.91 597.92363433.2.2.10 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保护 (1) 防火防爆52 车间内燃油加注工位按防火规范设置消防设施。 (2) 防机械伤害 起重机等设备严格按安全操作规范操作,定期保养检修。 (3)防噪声、防振动 采用低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