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史上最强店主文学馆可以改为什么

中国文学史上存在过悲剧吗?为什么? - 知乎399被浏览31947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文学史上存在过悲剧吗?为什么? - 知乎399被浏览31947分享邀请回答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复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点整理 期末复习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文学史上的遗憾.doc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文学史上的遗憾
  汪曾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料到会有两个笔墨官司与他相关――一个是在世时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一个是去世后的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帝》。这两个官司有本质上的区别。前一个是真官司,后一个是笔者借用而已。前一个官司涉及到署名权与稿酬等问题,更由于媒体的介入而在社会上风风雨雨、沸沸扬扬,所幸的是,虽经周折但终究达成一致意见。与前一个官司相比,后一个官司既与实际利益无关,其影响也仅限于文学圈子内,媒体也几乎未介入。然而,所不同的是,汪老已经去世近二十年了,这个官司依然悬而未决。
  我认为,后一个官司也应当厘清,也应当有个合乎事实的结论,不仅对读者、对社会有个交待,而且对于我们认识汪曾祺也不无裨益。汪老生前,笔者曾两次与汪老谈到过《汉武帝》,新近又从汪老子女处获悉一些新资料,我觉得,此文可能为第二个笔墨官司画句号起到一定的作用。
  京剧与小说
  汪曾祺要写《汉武帝》,一开始并不是历史小说,而是历史剧。
  根据汪朗的回忆,汪曾祺在1978年后曾“打算写几个剧本,一个《汉武帝》,一个《荆轲》。为此,他把《史记》、《汉书》仔细看了一遍,并整理了许多卡片”。(见汪朗、汪明、汪朝《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第149―15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下同)汪曾祺在日致陆建华的信中,也说:“我因写戏故,曾翻阅过有关武帝的材料。”(陆建华《私信中的汪曾祺》第10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下同)
  汪老在北京京剧院的同事梁清?锏幕匾湟菜档煤芮宄?:“那时,他(指汪曾祺)已开始收集《汉武帝》的资料,自己做卡片,想分析汉武帝的人格,后来体力不行,住房太小,没有条件写下去。”(见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载《读书》1998年第11期)我以为,这里所说的《汉武帝》也是指的剧本。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尚未有小说发表,头脑里和实际工作中考虑的与接触的基本上是戏,况且还是处于接受审查这个特殊阶段。
  在《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一文中,汪曾祺于论及传统等剧人物性格的简单化时说:“汉武帝这个人的性格就相当复杂。他把自己的太子逼得造了反,太子死后,他又后悔,盖了一座宫叫‘思子宫’,一个人坐在里面想儿子。”(见《汪曾祺全集》第六卷第384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下同)
  在《京剧杞言――兼论荒诞喜剧〈歌代啸〉》一文中,汪曾祺又一次谈到了汉武帝,他说:“汉武帝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充满戏剧性的心理矛盾的人物。他的宰相和皇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他宠任江充,相信巫盅,逼得太子造了反。他最后宠爱钩弋夫人,立他的儿子为太子,但却把钩弋夫人杀了,‘立其子而杀其母’。他到底为什么要把司马迁的生殖器割掉?这都是很可捉摸的变态心理。”(见《汪曾祺全集》第六卷第390页)
  他在这两篇评论传统京剧的论文中都谈到了《汉武帝》,可见,剧本《汉武帝》在他脑海中盘旋了很长时间,至少在七十年代末,他想写的是京剧剧本《汉武帝》而非历史小说《汉武帝》,因为,在此之前尚未发现他要写历史小说《汉武帝》的任何资料。
  既然最初汪曾祺是打算写剧本的,而且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后来为什么不写了呢?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他对写剧本已经越来越厌倦了。他认为:“大部分剧种(昆剧、川剧除外)都不重视剧本的文学性。导演、演员可以随意改动剧本。《范进中举》、《小翠》、《擂鼓战金山》都演出过,也都被修改过。《裘盛戎》彩排过,被改得一塌糊涂。”(见《汪曾祺全集》第六卷第54页)汪夫子来气是事出有因,理所当然的。因为汪曾祺一贯重视戏剧的文学性,并主张戏剧必须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他“想把京剧变成一种现代艺术,可以和现代文学作品放在一起,使人们承认它和王蒙的、高晓声的、林斤澜的、邓友梅的小说是一个水平的东西,只不过形式不同”。(见《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第220-221页)然而,汪曾祺剧本的命运并不佳,尤其是汪曾祺认为,“被改得一塌糊涂”的地方,正是他的一些得意的地方,也是突破陈规的地方。大约是在1983年吧,他曾和在中国京剧院当过编剧的徐城北发牢骚说:“在京剧中想要试验一点新东西,真是如同一拳打在城墙上!”(见《汪曾祺全集》第八卷第210页)用汪朗的话说,“这让爸爸很丧气,却又无可奈何。”(见《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第225页)所以,汪曾祺在1993年5月曾明言:“有人问我以后还写不写戏,不写了!”(见《汪曾祺全集》第六卷第54页)这是汪曾祺为江苏文艺出版社新出五卷本《汪曾祺文集》自序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可见先生的愤怨之情深矣久哉!
  二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稿。由于他在小说上的创作成就,不少报刊、出版社向他约稿、索稿的均以小说为多。有几个出版社还想约写长篇,几乎没有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7页50页67页62页60页35页287页59页291页338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