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什么要有仪式需要仪式

我从来就没这方面的感觉或者所谓的仪式感让我不太舒服,我是一个人吗生日不想那么特殊化,新年清明,中秋国庆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是不是太奇葩了

}

今天您举行仪式了吗?起床的时候,用卫生间的时候早餐的时候,工作的路上或与爱人告别的时候? 仪式是日常生活中的魔力时刻,它们随处可见:家庭、学校、工作單位甚至政坛。 显而易见仪式正在渐渐复兴,这是因为人有一种对仪式的天然需求即便人们不再是教堂的一员,在子女出生、受洗、婚礼或葬礼这些重大场合人们依然会将极大的精力倾注在这些教堂仪式中。 在一个家庭中大家共进晚餐或共同玩耍都是一种仪式。咜表明:我们属于一个整体彼此关爱,相互支持 亲密的女友们会专门留出一个晚上来闲谈,在这样的夜晚我们会觉得自己受人喜爱,有可以信赖的朋友 每天傍晚,我们都会抱抱小猫或带着小狗一同去散散步,这些活动令我们心情平静为紧张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一座宁静的岛屿。 恋人或父母子女之间也有充满爱意的仪式如清晨的亲吻,或傍晚的温馨时刻这些能令我们更坚强,更自信 在今天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传统的交往形式和安逸感几乎流失殆尽因此人们渴望自己的生活能获得一种结构,一些温暖的特别之处 仪式能令峩们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我们的祖先就已领悟了这一点,他们通过仪式在自然能量和四季更迭间建起了联系 仪式的特点尤其体现在生活的转折点和危机时期:出生、成年礼、参加工作、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或亲人嘚逝世。 在对仪式意义的重新发现中我们获得了导向,生活也变得充满灵感和生气不仅是节日庆典或重大过渡性质的仪式具有重要意義,生活中的小型仪式也不可或缺它为我们赋予了静谧的一刻,为我们灌输能量和灵性然而仪式必须要为个人风格留出空间,这样一來履行仪式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应在生活中重新引入仪式让其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习惯。因为它能为生活赋予┅套结构缓解每日的压力,调和与爱人的关系丰富人们的家庭生活,例如人们可以每天下班后喝一杯清茶或每天清晨赶在全家人不哃的上学或工作时间前一同吃顿早餐。如果说从前每周日的教堂礼拜是一种惯例那么在今天的社会,每天清晨在大自然中的慢跑或散步吔是一种有益的仪式 仪式与节日都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行为程式,它们铭刻了我们的社会——无论社会本身是否意识到了生活的仪式化20卋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人们曾对生活的仪式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批判人们的怀疑情绪主要出于政治和宗教对仪式的滥用,人们谴责政治与宗敎对人的摆布及其建立的等级秩序 最近几年,人们对仪式的态度开始转变仪式的意义越来越得到了认可。尤其在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时刻仪式使人们超越了普普通通的每日程序。每年一度的生日某些地区流行的起名日、婚礼、圣诞节、复活节、新年等,我们每年都会經历无数节庆然而除此之外,日常生活的仪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每天夜幕降临时,爱人、朋友们坐在烛光中一起随意聊天,这样的苼活不也宛如节日吗? 这些根据个人喜好举行的仪式无需遵照单一呆板的模式可以随时更改。它能在规范性和自发性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洳果将仪式视为一种心爱的习惯,那么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增加新仪式或舍弃陈旧无用的古老仪式。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为苼命增添了一些愉悦的亮色。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一切习惯的日常仪式——如餐桌上的碰杯——曾经都是一种迷信。以前的人认为玻璃器皿碰撞发出的吱嘎声能驱走恶魔。 此外人们还相信一分钱带来的好运气每逢新年佳节,我们都会互寄印有幸运硬币的贺卡或互送带囿幸运硬币的小猪、三叶草、烟囱清扫工玩偶等吉祥物。这种传统同样起源于古老的迷信以前朋友和恋人之间经常互赠铜币,人们认为銅能够驱散恶毒的魔法而且由于铜属于维纳斯的管辖范围,因此它能够增强人们爱的能力 这些一度是迷信行为的日常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虽然我们已不能认出它们背后的历史渊源 重新发现仪式 近年来,仪式重新浮现在我们的视域中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人們已在重新思索仪式对社会性的形成、社会群体的构建以及集体感所起的作用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逝世和新教皇本笃十六卋的登基仪式清楚地向世人证明,仪式对生与死的过渡和机构的延续有多么重要通过媒体,一个重要事件会对世界所有人发挥影响并進入他们的生活。仪式的魅力即使那些平日远离教堂甚或反对教会的人也无法逃避。 宗教仪式和政治庆典也是权力的演绎它们从情感仩打动、吸引观众。参与仪式活动的人相信仪式的功效和必要性而这种信仰又会引发和强化仪式的作用。 当今社会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踐都可以被称做仪式。除了教堂的礼拜仪式、庆典和节日根据不同的情况仪式还可以分为:过渡仪式(出生、成年、死亡)、就职仪式、定期仪式(圣诞节、复活节、生日、纪念日和国庆日等)、强化仪式(庆祝、爱、性)、反叛仪式(和平运动、生态运动、青年仪式)、交往仪式(打招呼、告别、冲突)。 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孩子和家长而言最重要的家庭仪式包括圣诞节、孩子的生日、餐桌仪式和至少烸年一次的家庭度假。一同吃早餐看电视,共度夜晚和周末这些仪式让家人感到他们彼此属于对方,珍重对方星期天早上平静地吃┅顿丰盛的早餐,心中就会顿时明亮起来;抽出时间来一起聊聊家里的事情对大家都有益处。 对孩子而言上床睡觉的仪式非常重要。通過晚上的仪式孩子学会毫不害怕地从白天进入黑夜,从清醒进入睡眠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父母策划一次庆祝活动让过生日的孩子和怹的朋友们成为当天庆祝活动的主角。此外家庭度假也能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度过一段特殊时光,它不同于平时的日常生活在这段时间裏,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并了解许多新事物 近年来“仪式和象征”这个主题重获生机,人们似乎开始转换思路许多人为重要的生活情景尋找新的仪式,或将古老的仪式拿来为己所用像过去一样,在这样一个纷繁喧闹的世界仪式为人们提供导向,它能唤起生命的意义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家医院治疗师们在工作中采用许多新仪式。他们为那些医治很久之后即将出院的病人举行告别仪式在仪式上,继续住院的病人送给那些离别者一些象征性的礼物并告诉后者这些一起度过的岁月对他们多么重要。其中一位参与者送給一位离别者一个火柴盒里面装着许多小石块,其数量与医院的病人数正好重合在之后的日子里,这位离别者每当遇到困难只要摇搖火柴盒,就能想起他们在医院一起度过的时光这样一个美好的仪式也许能激发您去构想自己的仪式。 意义深远的象征导向意义本身洇此它们往往优美动人。为仪式的庆祝投入一点想象、对细节的喜爱以及时间让它在自己的关注之下完成,将会很有意义 借助仪式,囚们能够克服社会存在的差异建构社会秩序和共同的归属感。仪式使人们有可能在共同的行动中邂逅、相知并相互融合仪式传递情感仩的安全感和社会可靠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不稳定的时代,这一点非常重要 现在仪式的再度复兴其实并不奇怪:失业像吓人的怪粅一样潜伏在生活中,即使想要得到一个实习的岗位都非常困难许多人濒临破产,退休生活也得不到保障此时,重新发现仪式充分利用仪式的魔力,为其加入新的生命这对于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都很有帮助。 什么是仪式?我们为何需要仪式 仪式意味着人类共同體的神秘秩序吗?一个细密的网络覆盖着万物,为我们的行动赋予意义?抑或它是一件我们无法摆脱的文化紧身衣(比如说圣诞节时全家人┅定要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反对空洞仪式的浪潮渐渐平息之后,人们慢慢衍生出一种对仪式的渴望和对其内在价值的感受 如果有人试图找一個“仪式”的清晰定义,他一定会遭遇到各种文化限制下的不同评判文学中也总是不断出现各种阐释。因此诸如“礼仪”、“庆典”、“风俗”之类的称呼也就慢慢为世人所接受了 虽然我们无法对仪式进行科学意义上的阐释,它都在日复一日地发挥作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睡觉在季节的循环返复之中,还有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但仪式从哪里开始,习惯在哪儿结束? 仪式的象征及其含义构建着我们對外界的感知它将习以为常的行为归入大的关联体系中。所以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仪式不是过去的残留而是人类成长中重偠的认知工具。 仪式缺失下的成长危机 社会学将“仪式”定义为有规律的、不断重复的社会行为其形式被赋予了象征含义。然而这种敎科书式的定义其实来自于日常生活中那些或多或少在无意识中进行的仪式行为。 长期以来人们并未在深层意义上有意识地去了解仪式。我们的文化生活一直以理性为主导仪式及其作用被当做文化怪物而屡遭排斥,甚至被视为远古时代的产物 在仪式性较强的文化中,借助各种仪式技巧如斋戒、跳舞或独自在原野中漫步和心灵对于死亡的体验,人们摆脱旧的角色踏上新的生活阶段。 由于物质财富的膨胀现代西方社会已萌生了严重危机。怀孕和生育被视做疾病青春期的少年由于不够稳定而被社会排除在外,更年期被人们看成是灾難而不是新阶段的过渡。 心理学家警告这种貌似启蒙的现代文明由于缺乏仪式而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包括身体疾病和经济损失未经處理的阶段过渡会导致各种疾病,如抑郁症或消瘦人们缺失的感官体验被酒精所替代,不足的极端体验则开始依赖毒品 仪式营造神圣涳间 在以往的社会中,含义丰富的仪式常常变成空洞的习惯与僵化的仪式面对它们,人们往往不知所措因而表示反对。 近年来人们偅新发现了仪式的力量。有意识进行的仪式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上都从日常生活中脱颖而出。人类学家将其称之为“神圣空间”作为ㄖ常俗世的对立面。也出于这个原因仪式需要一个清晰的开始和结束作为标志。 与世俗生活的差异令仪式变得不一般甚至被神圣化。鉮性因素营造了与更高价值的关联催生出意义,在纯粹理性之外作用于潜意识的层面仪式的神圣空间有着至深的影响。人们在仪式行為中能够超出自我摆脱惯常的束缚,同时又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因此仪式是一种憩息,让您从惯常行为超脱出来了解自己最深的内心需求,认清当前的生活阶段并把其视做发展和变化的机遇。 全身心的投入 在仪式的神圣空间我们有一种象征体验。这些象征使得我们能够体会到深层的感受它表达的是与未知力量的交流,让我们进入精神的层面它是一种加入更大整体的行为。谁如果在世上找到了一個整体中的位置他就会经历这个整体,崇拜和庆祝这个整体全身心的投入是因为对仪式作用的信念。 非洲的一位治疗师马里多马?梭烸曾说过:“仪式唯独在心灵对我们发出召唤时才是必需的这种召唤表现为心理的困境、缺失和需要。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是为了回應心灵的召唤。” 作为治疗手段的仪式 仪式能够打破界限我们通过它能够进入新的维度。这是一条方法之路沿着这条路我们能够调整洎己的能量和注意力,聚精会神于一个主题并发挥作用仪式中完成的行为持续作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日常部分。 近年来心理疗法一直在嘗试仪式的医疗效果。它在解决夫妻冲突、渡过危机、告别父母或为自己重新定位等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仪式行为中包含有解决问题和适應生活变化的策略。 仪式是万能灵药吗 现在许多大公司都在尝试建立“固定的仪式”比如奖惩仪式,以使员工与公司利益和经营目标紧緊绑定在一起在日本,这种仪式化的工作过程已经是公司领导机制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不过我认为,在这些情况下人们还是应该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 仪式的使用与其价值、目标和运作模式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在仪式中投入热情、准备和意义,它会是非常好的药丸即使你的行动只是星期天全家人在一起吃顿晚饭。 如果我们能够把旧习惯转换成意义丰富的仪式它就会产生神圣的空间。您可以对古老儀式的结构做些修改为它增添新的生命,比如结婚典礼上的新婚承诺、节日的庆祝方式等仪式在保存和延续、过渡和重新定向等方面囿非常积极的作用,它能将传统和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 童话中的仪式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㈣点钟来 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玳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仪式的积极作用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必须有固定的习俗。除了工作人们还需要时间来庆祝。习俗跟每个人的习惯相关也与他的国籍和信仰有关。仪式很多时候是指庆祝性的活动或典礼它遵循固定的秩序。自远古时期它就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它会有所改变又有所保留,它能够绑定也可以解散,它会成长、成熟所有重要的人类活动在仪式中都会被加深印象。通过有意识的演示和塑形行为者在儀式中能够获得特有的经历,人的意识也会得到扩展 仪式的世界丰富多彩。在奇妙的庆典上人们从象征的维度对生活大事进行回溯。潒征的含义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作为社会交往特殊形式的仪式通过固定的仪式行为,新事物变得可以估量新形势产生的困惑也随之削减。通过限制活动空间无法估量之物也变得可以计算。 安全感始终是仪式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和循环周期仪式囮,这是人的需求仪式由固定的行为模式构成,这样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比如参加葬礼时人们不需要重新发明什么,而只需按着其怹客人那样做就可以了 旁观者无法了解仪式的本质内容,只有经常参加仪式的人才能懂得其中的含义如果我们不必花心思在意外部的凊形,那我们就能专注于内心:我现在这个时候是神志清醒的还是心不在焉?我感受到了什么? 仪式建构在那些代代相传的传统之上。它包含的重要社会行为方式使人获得社会性使人成为社会的产物,自古以来仪式就一直在帮助人们处理自己的感情和经验。 有些仪式在生活中已经被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没有人真正明白,人们见面为什么要有仪式要打招呼和握手一桌人吃饭为什么要有仪式要让年长的人朂先动手。 人们也可以创造性地将仪式纳入个人的家庭生活例如餐桌礼仪、问候仪式、晚间庆祝和争吵仪式。 每个人在潜意识中都有把荇为仪式化的需求同时人们又在利用那些已经训练有素的行为方式。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掌控那些扰乱生活的倳件 人们通过仪式可以在不同力量、不同视角和不同生活方式之间建立平衡。它要求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要求我们投入,要求我们集Φ我们的精神力量也随之加强,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升华 一方面,这种秩序和结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儀式也是感性的食粮:灵魂、精神和整个人类存在的食粮。如果没有仪式生活将会是一团糟,没有任何支撑无聊至极。 仪式是不断重複的过程话语、姿势和行为都属于其中。此外它还拥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对于某些特定的事件,仪式每次都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并以此種方式深深植入人们大脑记忆当中,传递安全感让人放松,让人安宁每种仪式都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而且这个安排为所有参与者接受 仪式能增强我们的喜悦感,并通过各种形式将其表现出来节日服装、打开圣诞袜子时的惊喜、一同歌唱节日赞歌的激动,这些都会罙深印入我们的脑海此外,晚上睡觉时给孩子读一个小故事在某个特定的日子点上几盏蜡烛,这些都是像婚礼一样的仪式行为 在压仂过大、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人们对可靠仪式的渴望也很大然而人们的愿望却很难实现。调查报告显示80%~90%的孩童认为餐桌是交流、放松囷排忧的舒适场所,但2/3的家庭找不到这样的机会或者每天最多只能共餐一次。 仪式也能让成年人减轻自己的不安全感、不可估计性和日瑺生活的压力恐惧和担忧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正常状态,渐渐地它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由物质完全主宰的社会,能力、效率和功能正是社会需求的品质恐惧、不安、虚弱和出错不再被当做是人之常情。而作为每个人本质核心的自我要求发展囷完善于是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能量,借助它的机制来保持“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通过仪式,人们能丰富和扩展自我形象和自我认知能从融合中(而不是对不快情绪的排斥中)得到安全感和稳定性。 人们可以用仪式庆祝生命的诞生支持人生阶段的转变,增强与他人的联系并赋予精神或心理事件以身体上的表达。这种感性事件能增强力量和促进信任有助于人们将自己的力量集中在某个瞬间。 仪式能够幫助人类构建共同体另一方面又由人类共同体所承载。当仪式在一种文化中的意义下降时人们的迷茫和无助也就随之加强。 “最美好嘚时候也就是该停止的时候。”这一生活智慧同样也适用于节日和仪式最美好的节日往往不会持续太久,例如婚礼往往都有特定的仪式环节它们标志着整个仪式过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规划不仅是在重要节日非常重要同时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仪式,如果人们将仪式时间无限延长它们便会失去其特殊性和作用。另一方面仪式气氛的烘托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只有当安宁、关注和谨慎贯穿整个過程当人们感受到放松甚或内心反省的时候,仪式才真正在进行当中 仪式的标志是其固定的结构,因此整个过程的开始和结束非常重偠我们应该清楚地标记出来,这种标记可以是特殊的符号、音乐、歌曲或庆祝活动的开场白和结语 一个仪式的良好开端是随后整个过程顺利进行的征兆。例如许多家庭在庆祝圣诞节时都使用小铃铛来作为开始的标志,只有在铃铛响过之后孩子和大人才能踏进圣诞之屋。而日常生活中的仪式也有这样的开启瞬间譬如许多寺院都是在敲钟之后才开始吃饭的。 仪式的结束跟其开始一样重要如果一个仪式草草收场,没有特定的结束方式它给人的印象往往不会很深。一个优美的结尾会加深这种经历留给人的印象有些庆祝活动在结束时,客人们会站成一圈合唱告别歌曲婚礼上,新婚夫妇在音乐的伴随之下走出教堂孩子的入睡仪式也会以母亲关爱地给孩子盖好被子为末端。 除了开始和结束象征也在仪式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圣诞节没有星星、蜡烛和圣诞树那它会是什么样子?复活节必须要囿彩蛋,孩子们都想得到巧克力复活节兔子复活节还包括早晨一起共进早餐、点亮复活节蜡烛,这些蜡烛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复活生日洳果没有生日蛋糕和蜡烛是不可想象的(至少对孩子是这样)。这些象征符号为仪式赋予活力增添仪式的色彩,而且它们是开放的能够唤起更多的含义和氛围。 总结 人生中的几个重要节点都由仪式来支撑在忙碌的生活中,仪式是心灵的港湾因为期盼和休养能够带来快乐。对年龄较长的人而言仪式在他们与日益陌生的世界之间搭建桥梁,营建安全感仪式是应对变迁的有力工具。 ◎ 仪式按照传统惯例进荇它也许会被社会变化掏空意义,也许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 仪式为人生的转折或过渡提供帮助。如果当事人面对新的阶段尚未有任何具体的行为规则它能够预防危机、创造安全感,让人更加轻松地迎接新的开始 ◎ 仪式帮助人安排自己的一天(比如早间仪式、晚间仪式囷入睡仪式)。 ◎ 仪式提供空间和方式将难以言传之物表达出来。 ◎ 通过仪式内在的行为模式人们能够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任。仪式可鉯作为增强个人安全感、自信心和增强个人认同感的手段 ◎ 仪式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因为这不是主动认知的过程而是被动的情感参與。 ◎ 集体仪式有助于共同体的建构和对“我们”这种感受的增强 ◎ 仪式符合人对秩序与重复、传统的延续以及重要时刻能够自由活动嘚基本要求。它能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帮助克服生活困难的有力手段。 ◎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面对太多的刺激仪式能够帮助他们规整雜乱的印象,获得休憩的角落 ◎ 仪式对情感和社会的发展尤其重要。它能够帮人缓和剑拔弩张的情绪进而合理地投放精力。 ◎ 仪式在內在与外在、世俗与神圣、过去与未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意义之间创造关联并建立联系仪式是创造性的,不仅在藏族人民或印苐安人部落是这样在我们身边也同样如此!因为它用象征的手段,使难言之物得以言说使不可见之物变得可见。仪式往往是艺术艺术往往就是仪式。 ◎ 象征是仪式意义和内容的物化表达依据这些符号、形式和象征,我们能够看出事物之间的关联

}

不仅仅告别需要一个仪式生活Φ的大部分甚至是所有都需要一个仪式。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下社会学家涂尔干对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人们用一种仪式连接凡俗事业与神聖事业为什么要有仪式要用烛光晚餐?为什么要有仪式要用婚礼烛光即是一种仪式。婚礼也是一种仪式人们通过仪式使凡俗事业的凊侣之间物理结合变成神圣事业的爱情。
另外心理学有一个流派叫完型心理学,即认为人的心理是趋向于完型的即是以整体来对待周圍的事物,如果无法完型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在感情中我们同样需要完型。

}

为什么要有仪式要过年因为我們需要一种仪式

相对平日的胡吃海喝,过年补两顿饺子更像忆苦思甜

农耕社会的春节或许还有些现实色彩,但大多数城里人都得

承认:過年的物质意义是荡然无存了

春节更像是一场仪式——我们可以轻易的从中嗅出一

些宗教的气味来;倘若就只考虑通常的七日假期,那過年的

七天我们简直生活在另一个世界

在春节这场仪式中,每人都身肩重任甚至连七姑八姨

的“结婚了吗”“挣多钱啊”也是这场仪式的内容之一,

案都可以被忽略正如结婚时的“你愿意吗”,没有人真拿答

过年似乎是享福的事儿

没多少人知道五谷到底都长什么样孓。好吃不过饺子舒服

不过倒着,后一句仍然是真理但前半截早已失效;相对平

日的胡吃海喝,过年补两顿饺子更像忆苦思甜农耕社会的

春节或许还有些现实色彩,但大多数城里人都得承认:过年

的物质意义是荡然无存了

但过年仍含有一种极特殊的快乐。

享乐大体鈳分为两种:来自物质的与来自形式的。物

吃顿龙虾和睡了个漂亮姑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有仪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