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前红烛教鞭绿色版夜迎人,江蓠初绿怨骚人。是什么意思

HTTP/1.1 服务器太忙典故、词汇
典故九疑泪竹 二女事唐虞 二女垂泪  二妃愁 哭翠华 哭苍梧 哭重华 啼斑竹 啼湘 啼舜妇 尧女 女悲  妃泣竹  娥英泣 帝妃  帝子痕 思帝子 怨泪连疏竹 恨竹泪  斑竹染啼血 染竹啼 染筠 楚妃泪竹 江娥啼竹     湘女恨  湘妃怨 湘妃泣 湘妃泪 湘妃旧竹 湘妃血  湘娥竹 湘川别泪 湘川恨 湘水泪 湘泪 湘皇泪雨 湘竹痕  湘篁染泪  湘魂 玉立湘皋  竹上斓斑 竹上泪 粉篁春泪 舜妃啼竹 舜妃悲 舜娥悲  苍梧恨 苍梧泪相关人物唐尧 女英 娥皇 舜 虞舜 蛾皇
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卷一〈母仪传·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东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卷一〈五帝本纪·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江娥啼竹:咏忧伤之情,或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苹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游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典故尧女瑟 帝娥掩瑟 帝子哀 帝子鼓瑟 波上五十弦 湘女怨弦  相关人物女英 娥皇 舜
卷五〈远游〉~72~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玄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而逶蛇。雌蜺便娟?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俳佪。
卷六十上〈马融列传〉~964~
湘灵下,汉女游。水禽鸿鹄,鸳鸯、鸥、鹥,鸧鸹、鸬、鹢,鹭、雁、鸊?,乃安斯寝,戢翮其涯。唐·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也。」
鼓宜尧女瑟,荡必蔡姬舟。
遥知月落酒醒处,五十弦从波上来。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沉怨不知年。
嬴女停吹降浦箫,嫦娥净掩空波瑟。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梦难穷。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
弄玉吹箫后,湘灵鼓瑟时。
帝子应哀窈窕云,客人似得婵娟梦。
凭觞散烦襟,援瑟清夜拊。回感帝子心,空堂有烟雨。
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
(1).次妃。:“﹝ 邾文公 ﹞二妃 晋姬 生 捷菑 。”(2).指传说中 舜 之妻 娥皇
女英 。死后成为 湘水 之神。 汉
:“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舜 既嗣位升为天子, 娥皇 为后, 女英 为妃,封 象 於 有庳 ,事 瞽叟 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 唐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明
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分類:(1).相传为 尧 次女, 舜 妃。 汉
:“ 有虞 二妃者,帝 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2).指少女。 明
叶宪祖 《团花凤》第一折:“呀,原来是一个女娘,问谁家女英,问谁家女英,正在芳龄,为何投身深穽。”分類:相传为 尧 女, 舜 妻。:“大荒之中,有 不庭之山 , 荣水 穷焉。有人三身, 帝俊 妻 娥皇 ,生此 三身之国 , 姚 姓,黍食,使四鸟。” 汉
:“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第一一六回:“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 瀟湘妃子 ,并不是 娥皇 、 女英 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分類:(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2).帝王之子。 唐
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分類:(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分類:亦作“ 江婓 ”。
传说中的神女。 汉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晋
《蜀都赋》:“试水客,艤轻舟;娉 江婓 ,与神游。” 宋
诗:“ 江妃 将底药,软此千里玉?” 清
《折桂令·浩然巾》曲:“分明是 江妃 后尘,又猜疑 孟浩 前身。”分類:相传 三国
孟宗 以孝著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 孟宗 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卧冰泣竹真堪并,他们都感天地,登臺省。”分類:即斑竹。 唐
诗:“入 楚 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唐
诗:“ 嫦娥 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 清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三:“泪竹斑多徵节操,灵雏年小擅文章。” 清 感惺 《游侠传·侠踪》:“ 九嶷山 ,王气死,泪竹红斑。”参见“ 斑竹 ”。分類:(1). 尧 二女, 舜 妃。:“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 汉
:“ 舜 陟方死於 苍梧 ,号曰 重华 。二妃死於 江
湘 之间,俗谓之 湘君 。”(2). 湘水 本有水神,谓之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汉
王逸 注:“君谓 湘君 ……所留盖谓此 尧 之二女也。” 洪兴祖 补注:“ 逸 以 湘君 为 湘水 神,而谓留 湘君 於中洲者二女也。”(3).天帝女。“ 洞庭之山 ……帝之二女居之” 晋
郭璞 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按《九歌》 湘君 、 湘夫人 自是二神, 江
湘 之有夫人,犹 河
洛 之有 虙妃 也。此之为灵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 尧 女?”(4). 湘水 男神。 清
:“ 湘君 、 湘夫人 ,盖 楚 俗所祀 湘山 神夫妻二人…… 屈原 《湘君》篇明言‘望夫君兮未来’,夫君,即指 湘君 也,若女子则不应称夫君也。”近人多主此说。(5). 舜 正妃 娥皇 。 唐
《黄陵庙碑》:“以余考之, 璞 与 王逸 俱失也。 尧 之长女 娥皇 为 舜 正妃,故曰君,其二女 女英 自宜降曰夫人也。”分類:传说中的 湘水 神。“帝子降兮北渚” 汉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反,没於 湘水 之渚,因为 湘夫人 。”参见“ 湘君 ”。分類: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相传二妃没于 湘水 ,遂为 湘水 之神。 北周
《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西临 织女 之庙,南望 湘妃 之坟。” 唐
诗:“ 楚 客肠欲断, 湘妃 泪斑斑。” 宋
词:“ 湘妃 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城崩 杞 妇之哭,竹染 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分類:指 湘妃 。:“感 河冯 ,怀 湘娥 。”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及,堕 湘水 中,因为 湘夫人 。” 晋
《江赋》:“ 奇相 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於 湘娥 。”卷七八五载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明 莫止 :“ 湘娥 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参见“ 湘妃 ”。分類:湘竹。 宋
《江神子》词:“湘筠帘捲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明
词:“ 苍梧 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明
:“尧蓂惊新换,湘筠忆旧斑。”分類:古代传说中的 湘水 之神。:“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洪兴祖 补注:“此 湘灵 乃 湘水 之神,非 湘夫人 也。”一说,为 舜 妃,即 湘夫人 。:“ 湘灵 下, 汉女 游。” 李贤 注:“ 湘灵 , 舜 妃,溺於 湘水 ,为 湘夫人 。”
:“ 湘灵 妆成照 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分類:娥皇 、 女英 的并称。传说中的 尧 女, 舜 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三国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皇
英 。” 唐
诗:“远别离,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清
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 皇
英 。”分類:帝舜 二妃 女英 与 娥皇 的并称。 汉 崔琦 《外戚箴》:“昔在 帝舜 ,德隆 英
皇 。” 宋
《潮州韩文公庙碑》:“ 歷
九疑 吊 英
皇 , 祝融 先驱 海若 藏。” 清
:“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 英
皇 。” 陈家鼎 《洞庭湖舟中感唐希陶见赠》诗:“姊妹欣逢巾幗长, 英
皇 迎尔过 君山 。”分類:谓 湘水 女神弹奏古瑟。:“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明 张景 《飞丸记·芸窗望遇》:“我也曾见 湘灵 鼓瑟曲里称神。”亦作“ 湘妃鼓瑟 ”。 唐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分類:(1).弹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分類:典故 九疑泪竹
典故九疑泪竹 二女事唐虞 二女垂泪  二妃愁 哭翠华 哭苍梧 哭重华 啼斑竹 啼湘 啼舜妇 尧女 女悲  妃泣竹  娥英泣 帝妃  帝子痕 思帝子 怨泪连疏竹 恨竹泪  斑竹染啼血 染竹啼 染筠 楚妃泪竹 江娥啼竹     湘女恨  湘妃怨 湘妃泣 湘妃泪 湘妃旧竹 湘妃血  湘娥竹 湘川别泪 湘川恨 湘水泪 湘泪 湘皇泪雨 湘竹痕  湘篁染泪  湘魂 玉立湘皋  竹上斓斑 竹上泪 粉篁春泪 舜妃啼竹 舜妃悲 舜娥悲  苍梧恨 苍梧泪相关人物唐尧 女英 娥皇 舜 虞舜 蛾皇
卷八十九〈木部下·竹〉~55~
《博物志》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
卷九百六十二〈竹部一·竹上〉~4404~
任昉《述异记》曰:「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卷一〈母仪传·有虞二妃〉~
有虞二妃者,帝尧之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舜父顽母嚚。父号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谐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爱象,舜犹内治,靡有奸意。四岳荐之于尧,尧乃妻以二女以观厥内。二女承事舜于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瞽叟与象谋杀舜。使涂廪,舜归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廪,我其往。」二女曰:「往哉!」舜既治廪,乃捐阶,瞽叟焚廪,舜往飞出。象复与父母谋,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从掩,舜潜出。时既不能杀舜,瞽叟又速舜饮酒,醉将杀之,舜告二女,二女乃与舜药浴汪,遂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父母欲杀舜,舜犹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号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兹,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笃厚不怠。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卷二〈九歌·湘夫人〉~64~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东汉·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降,下也。言尧二女娥皇、女英,随舜不反,没于湘水之渚,因为湘夫人。」
卷一〈五帝本纪·帝尧〉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閒,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江娥啼竹:咏忧伤之情,或咏竹。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愁如湘灵哭湘浦,咽咽哀音隔云雾。九嶷深翠转巍峨,仙骨寒消不知处。
河汉夜阑孤雁度,潇湘水阔二妃愁。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荆山鼎成日,湘浦竹斑时。
妾恨比斑竹,下盘烦冤根。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斑竹年来笋自生,白苹春尽花空落。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唯馀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湘水终日流,湘妃昔时哭。美色已成尘,泪痕犹在竹。
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有虞曾不有遗言,滴尽湘妃眼中血。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万点湘妃泪,三年贾谊心。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上清仙女徵游伴,欲从湘灵住河汉。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南人伐竹湘山下,交根接叶满泪痕。请君先问湘江水,然我此恨乃可论。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回潮迎伍相,骤雨送湘君。
游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
自解看花笑,憎闻染竹啼。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规夜啼江树白。
翠筠不乐湘娥泪,斑箨堪裁汉主冠。
空山竟不从,宁肯学湘妃。
溪草何草号帝女,溪竹何竹号湘妃。
翠帐云屏白玉床,啼鸟休啼花莫笑,女英新喜得娥皇。
娥皇不语启娇靥,女英目成转心惬。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似湘妃泪尽时。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至今楚竹上,犹有泪痕斑。
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商人酒滴庙前草,萧索风生斑竹林。
湘妃独立九疑暮,汉女菱歌春日长。
带露似垂湘女泪,无言如伴息妫愁。
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石门迥接苍梧野,愁色阴深二妃寡。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
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1).次妃。:“﹝ 邾文公 ﹞二妃 晋姬 生 捷菑 。”(2).指传说中 舜 之妻 娥皇
女英 。死后成为 湘水 之神。 汉
:“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 舜 既嗣位升为天子, 娥皇 为后, 女英 为妃,封 象 於 有庳 ,事 瞽叟 犹若初焉,天下称二妃。” 唐
《祭湘君夫人文》:“以清酌之奠,敢昭告于 湘君
湘夫人 二妃之神。” 明
诗之六:“扬舲泝烟沚,遥瞻二妃宫。”分類:(1).相传为 尧 次女, 舜 妃。 汉
:“ 有虞 二妃者,帝 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2).指少女。 明
叶宪祖 《团花凤》第一折:“呀,原来是一个女娘,问谁家女英,问谁家女英,正在芳龄,为何投身深穽。”分類:相传为 尧 女, 舜 妻。:“大荒之中,有 不庭之山 , 荣水 穷焉。有人三身, 帝俊 妻 娥皇 ,生此 三身之国 , 姚 姓,黍食,使四鸟。” 汉
:“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第一一六回:“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 瀟湘妃子 ,并不是 娥皇 、 女英 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分類:(1).指 娥皇 、 女英 。传说为 尧 的女儿。:“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 南朝
诗:“ 洞庭 张乐地, 瀟湘 帝子游。” 明
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诗:“ 九嶷山 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参见“ 帝娥 ”。(2).帝王之子。 唐
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 长江 空自流。” 唐
:“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銼鋭分。” 唐
:“ 太宗 谓尚书左僕射 房玄龄 曰:古来帝子,生於深宫,及其成人,无不骄逸。”分類:(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分類:亦作“ 江婓 ”。
传说中的神女。 汉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晋
《蜀都赋》:“试水客,艤轻舟;娉 江婓 ,与神游。” 宋
诗:“ 江妃 将底药,软此千里玉?” 清
《折桂令·浩然巾》曲:“分明是 江妃 后尘,又猜疑 孟浩 前身。”分類:相传 三国
孟宗 以孝著称。其母嗜笋,冬天无笋, 孟宗 到竹林中哀叹悲泣,竹笋为之出。事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后遂用为至孝的典实。《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泣竹卧冰也不及,百年侍养莫教亏。”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卧冰泣竹真堪并,他们都感天地,登臺省。”分類:即斑竹。 唐
诗:“入 楚 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唐
诗:“ 嫦娥 断影霜轮冷,帝子无踪泪竹繁。” 清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三:“泪竹斑多徵节操,灵雏年小擅文章。” 清 感惺 《游侠传·侠踪》:“ 九嶷山 ,王气死,泪竹红斑。”参见“ 斑竹 ”。分類:(1). 尧 二女, 舜 妃。:“上问博士曰:‘ 湘君 何神?’博士对曰:‘闻之, 尧 女 舜 之妻而葬此。’” 汉
:“ 舜 陟方死於 苍梧 ,号曰 重华 。二妃死於 江
湘 之间,俗谓之 湘君 。”(2). 湘水 本有水神,谓之 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汉
王逸 注:“君谓 湘君 ……所留盖谓此 尧 之二女也。” 洪兴祖 补注:“ 逸 以 湘君 为 湘水 神,而谓留 湘君 於中洲者二女也。”(3).天帝女。“ 洞庭之山 ……帝之二女居之” 晋
郭璞 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按《九歌》 湘君 、 湘夫人 自是二神, 江
湘 之有夫人,犹 河
洛 之有 虙妃 也。此之为灵与天地并矣,安得谓之 尧 女?”(4). 湘水 男神。 清
:“ 湘君 、 湘夫人 ,盖 楚 俗所祀 湘山 神夫妻二人…… 屈原 《湘君》篇明言‘望夫君兮未来’,夫君,即指 湘君 也,若女子则不应称夫君也。”近人多主此说。(5). 舜 正妃 娥皇 。 唐
《黄陵庙碑》:“以余考之, 璞 与 王逸 俱失也。 尧 之长女 娥皇 为 舜 正妃,故曰君,其二女 女英 自宜降曰夫人也。”分類:传说中的 湘水 神。“帝子降兮北渚” 汉
王逸 注:“帝子,谓 尧 女也……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反,没於 湘水 之渚,因为 湘夫人 。”参见“ 湘君 ”。分類:舜 二妃 娥皇 、 女英 。相传二妃没于 湘水 ,遂为 湘水 之神。 北周
《拓跋竞夫人尉迟氏墓志铭》:“西临 织女 之庙,南望 湘妃 之坟。” 唐
诗:“ 楚 客肠欲断, 湘妃 泪斑斑。” 宋
词:“ 湘妃 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城崩 杞 妇之哭,竹染 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分類:指 湘妃 。:“感 河冯 ,怀 湘娥 。”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言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随 舜 不及,堕 湘水 中,因为 湘夫人 。” 晋
《江赋》:“ 奇相 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於 湘娥 。”卷七八五载诗:“殷痕苦雨洗不落,犹带 湘娥 泪血腥。” 明 莫止 :“ 湘娥 含笑倚竹立,山鬼窈窕堂之侧。”参见“ 湘妃 ”。分類:湘竹。 宋
《江神子》词:“湘筠帘捲泪痕斑,珮声闻,玉垂环,箇里柔温容我老其间。” 明
词:“ 苍梧 苦雾压湘筠,猿啼不见君。” 明
:“尧蓂惊新换,湘筠忆旧斑。”分類:古代传说中的 湘水 之神。:“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洪兴祖 补注:“此 湘灵 乃 湘水 之神,非 湘夫人 也。”一说,为 舜 妃,即 湘夫人 。:“ 湘灵 下, 汉女 游。” 李贤 注:“ 湘灵 , 舜 妃,溺於 湘水 ,为 湘夫人 。”
:“ 湘灵 妆成照 湘水 ,皎如皓月窥彤云。”分類:娥皇 、 女英 的并称。传说中的 尧 女, 舜 妃。 汉 班倢伃 《自悼赋》:“美 皇
英 之女 虞 兮,荣 任
姒 之母 周 。” 三国
《叙愁赋》:“观图像之遗形,窃庶几乎 皇
英 。” 唐
诗:“远别离,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清
诗:“微臣有兰杜,何处荐 皇
英 。”分類:帝舜 二妃 女英 与 娥皇 的并称。 汉 崔琦 《外戚箴》:“昔在 帝舜 ,德隆 英
皇 。” 宋
《潮州韩文公庙碑》:“ 歷
九疑 吊 英
皇 , 祝融 先驱 海若 藏。” 清
:“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 英
皇 。” 陈家鼎 《洞庭湖舟中感唐希陶见赠》诗:“姊妹欣逢巾幗长, 英
皇 迎尔过 君山 。”分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江蓠白芷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