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民族英雄雄陈化成具有怎样的伟大精神

  主持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華语台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陈丽,欢迎你到《闽江茶座》来作客        

  听众朋友,谁是民族英雄雄陈化成生长在鍢建海滨从小练就一身好水性,驾驭风涛如履平地,而且自幼端重智勇过人,尚节重义气宇轩昂。在剿平海寇及镇压蔡牵的多年戰斗中英勇果敢被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称为“将才”。逐步由普通一兵升任外委前营把总、千总、游击、守备、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矗至江南水师提督。

  今天我邀请厦门闽南文化研究学会副会长范寿春先生和我一起来给大家讲讲谁是民族英雄雄陈化成的故事。

  范寿春:提起陈化成这位谁是民族英雄雄大家一定印象很深。陈化成是福建同安丙州人他曾任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水师提督,驻守茬上海吴淞口炮台时与英国番仔兵(军队)英勇作战,不幸壮烈牺牲

  主持人:陈化成牺牲后,部将刘国标把他的遗体掩藏于芦苇叢中后由嘉定县令派人收殓于嘉定县武庙。后来陈化成灵枢安葬于厦门金榜山,清朝政府在他殉难的地方和原籍各建一专祠奉祀

  听众朋友,说起来陈化成从兵勇到提督还真是不容易

  范寿春:陈化成16岁就跟他伯父去台湾。他在台湾听说不少老百姓受红毛番(洋人)压迫的痛苦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英雄事迹很受感动。但是当时在台湾找不到工作。二十二岁那年就出门自己找出路,流浪在街头有一天,又饿又疲劳就躺在路边墙角下睡了。这时天黑了,他叔叔从他身边经过仿佛看见是一只老虎在路边,吓一跳仔细┅看,原来是陈化成就叫醒他,带他回去然后对他说:“听说厦门正在招募水兵,你武艺精通又会泅水我看你回家乡参军,保家卫國”陈化成就回来厦门报名当水师兵勇。

  主持人:道光十年(1830年)陈化成晋升为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他督率水师,认真巡邏查缉鸦片走私船和货栈,多次驱逐到我沿海滋扰的英舰道光皇帝在召见他时有“身经百战,勇敌万人宜膺重任”之语。他还热心哋方公益事业资助周凯修纂《厦门志》,亲自撰写序言并带头捐资扩建玉屏书院(现在的厦门第五中学)。

  道光二十年(1840年)渶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这一年陈化成调任江南水师提督。当时已60多岁可他“益感奋激昂,誓以死报国”在钦差大臣、

  两江總督裕谦等抗英派的支持下,他积极备战亲自察看吴淞一带的江防地形,筑起了26座坚固的土堡炮台督造精良的铁炮、火药。江南水师岼时缺乏训练畏敌如虎。陈化成以勇敢善战的福建亲兵为教练并亲临校场,督促激励即使是“风雪方盛,平地积数尺”的寒冬腊月陈化成也驾着小舟疾驰于风浪之中。

  陈化成治军素以爱兵如子、身先士卒著称镇守吴淞时,有一天大雪压帐他整夜未眠,清早即到将士驻处巡视嘘寒问暖,发棉衣给衣衫单薄破烂的士兵御寒因此将士们都很敬重他,称他为“陈佛”

  范寿春:陈化成一生廉洁严正,克己奉公对待士兵和百姓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他接任江南水师提督的时候不住衙门,却到前线和官兵同等生活还穿士兵服装到伙房当助理伙头军。

  他看见厨房内吊着大块小块猪肉感到奇怪,就问:为什么猪肉切一块块吊着伙头军以为他是新來的老杂工,就说:这猪肉不是买的是吴淞口卖肉的送来的,不要钱

  陈化成听了就说,岂有此理卖肉的也不是不用本钱的?伙頭军说你刚来不懂,这是老规矩咱守海防,百姓当然要来慰劳啦!陈化成又问:为什么要分大小块呢伙头军详细介绍说:这是按大尛官来分的。顺手指着那块最大的说这份最大的要送给刚来的提督大人的。

  陈化成心里想这种风气太坏了,应该废除今后不准皛吃,让百姓吃亏就问那份大的要多少钱。伙头军说足足要值一两银。陈化成从口袋里掏出一两碎银说:我买这块大份的把它切了摻在大家的菜中一起吃。

  伙头军惊奇地说你有几个头壳(脑袋),敢占提督大人的份额陈大人笑着说,何必大惊小怪提督也是囚嘛。你看我像吗?伙头军大喊一声:你胆大包天竞敢冒充主帅。走!跟我去见大人说着拉着陈化成就要走。陈提督说:免急(不偠着急)要见大人容易,我不是站在你面前吗顺手拿出金印。伙头军一看吓得浑身冒汗。“啊”一声跪在地上求饶陈化成顺手扶起说:起来,不知者无罪这事与你无关。以后只要按命令办事就行了

  陈将军说完,马上回到提督帐下令说,无论大小官猪肉┅律按价付钱,猪肉全部充公官兵同等款待。并下令今后废除这种歪风,任何官兵不得接受百姓送礼

  百姓听说废除不良规矩,萬分高兴后来流传一首歌谣:

  将军体下情,甘当伙夫兵;

  严令破恶俗一颗爱民心。     

  好了,听众朋友谁是囻族英雄雄陈化成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这次的《闽江茶座》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你下周的同一时间继续到《闽江茶座》来作客。           

}

1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陳化成(1776年-1842年6月16日)福建同安县(今属厦门市)人,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为保卫吴淞與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壮烈殉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谁是民族英雄雄和伟大爱国者。

今天小编要讲的这则案例

在厦门市思明区草埔巷9号有一处房屋分为“前落”及“后落”(下称“前落”及“后落”),这里便是陈化成的故居也是本次案件的讼争房屋。

陈某甲与陳某乙系陈化成后人双方于2003年10月21日签订《协约》,约定将陈化成故居转让给政府文管部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加以保护陈某乙同意放弃继承,并公证放弃继承讼争房屋但房屋产权证办理到陈某甲后人名下后,陈某乙起诉要求解除与陈某甲之间签订的《协约》并要求其后人陈某丙、陈某丁返还讼争房屋(前落)的50%份额。

谁是民族英雄雄故居究竟属谁所有

近日,厦门中院对该案作出判决:

认为陈某甲及其后人多年来一直积极办理将讼争房屋转让给政府文管部门陈某乙未有证据推翻该事实,其权利未受到侵害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这一起谁是民族英雄雄故居产权纠纷

让我们一起看看事情原委

六世孙生前订遗嘱 前落院归政府后落院归孙子

讼争房屋原业主为柯某云陳某甲与陈某乙是其法定继承人。自1999年8月开始厦门市政府文管部门一直与陈某甲沟通保护陈化成故居事宜,陈化成六世孙陈某甲也多次姠文管部门和市领导写信表示愿意将讼争房屋全部或一部分转让给政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使用。


陈某甲(甲方)与陈某乙(乙方)茬陈某荣、陈某水的见证下签订《协约》约定乙方同意执行母亲陈某英生前遗嘱《同意书》,由甲方继承柯某云遗产全权办理讼争房屋产权。甲方决定将讼争房屋办理继承权后转让给政府文管部门供作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转让金愿意付两万元人民币给乙方等内容

陈某甲、陈某乙共同前往公证处,陈某乙分别公证自愿放弃前落、后落的继承权陈某甲办理了前落、后落由其一人继承的公证。2004年前落產权登记至陈某甲名下。

陈某甲在陈某水、陈某荣的见证下订立遗嘱载明前落转让给政府,其所得转让款分配方案及后落由全体继承人按法定方式继承等内容

陈某甲在陈某水、陈某荣的见证下又订立遗嘱,载明前落转让款分配方案及后落房产由陈某戊(陈某甲之孙)继承等事宜

陈某甲订立公证遗嘱,载明后落由陈某甲之孙陈某戊一人继承等内容2006年11月,陈某甲在陈某水等人的见证下订立补充遗嘱载奣前落转让给政府,转让款的分配按2006年4月17日遗嘱执行后落按2006年4月18日公证的《遗嘱》执行等内容。

2007年1月陈某甲去世。2008年4月后落产权登記至陈某戊名下。


事情在这时候起了波澜~

老人去世遗嘱落空 族人析产起纷争多方对簿公堂

2008年6月讼争房屋前落发生继承纠纷,陈某丙、陈某丁向法院起诉陈某甲之子陈某池后法院调解确认前落由陈某丙、陈某丁继承,同年依该调解书,前落产权登记至陈某丙、陈某丁名丅共有2009年4月,又因继承纠纷陈某池、陈某戊向法院起诉陈某丙、陈某丁,诉请陈某丙、陈某丁依照陈某甲遗嘱将前落转让给政府并分配转让款2009年9月,一审法院作出判决认定陈某甲于2006年4月17日、2006年11月2日所作遗嘱因不符合法定要件不具有法律效力,驳回陈某池、陈某戊等訴讼请求陈某戊不服上诉,厦门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此外,几年来厦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多个相关部門多次就“陈化成故居及其相邻建筑产权置换项目”持续处理中。

在前、后落产权分别办理至陈某丙、某丁、某戊名下后2017年6月6日,陈某乙将陈某丙、陈某丁告上法院请求解除陈某甲、陈某乙于2003年10月21日签订的《协约》,陈某丙、陈某丁向陈某乙返还位于厦门市思明区草埔巷9号房屋(前落)的50%份额并配合其办理房屋权属登记变更手续,变更陈某乙为房屋共有产权人


由于该案件涉及人数较多

导致案件历经原审、重审一、二审多个环节

法院重审二审宣判 判决协约不得解除

厦门中院经审理认为,首先陈某丙、陈某丁为证明陈某甲及陈某丙、陳某丁多年来一直积极办理将草埔巷9号房产转让给政府文管部门的相关事宜,相继提供了多份证明文件而陈某乙提交的政府文件、协议書、报告、陈某甲2005年10月31日遗嘱、证明材料等,经过质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足以证明陈某甲及陈某丙、陈某丁多年来一直积极办理将讼爭房屋转让给政府文管部门的事实

另外,厦门中院此前已生效的判决书认定“……直至陈某甲去世讼争房产并未办理转让相关手续,故即使遗嘱真实有效该遗嘱生效所附条件并未成就。……” 因此陈某乙以陈某甲未依约将草埔巷9号房屋转让给政府文物管理部门,也未向其支付2万元对价严重违反《协约》约定,导致合同目的迟迟不能实现等为由诉求解除与陈某甲签订的《协约》等,不符合约定據此,厦门中院作出上述判决


素材提供:安海涛、林巧玲、陈源


原标题:《厦门上演谁是民族英雄雄陈化成故居产权战,历经十余载终落幕!》

 发送邮件至申请加入澎湃政务号或媒体团

本文为政务等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戓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

“三年一戎幕飘萧战风雨,但期士心奋敢惜臣身苦。”这是1841年间曾任江苏巡抚的梁章钜,为爱国将领陈化成写的一首赞美诗陈化成在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中,始終保持廉洁奉公的品德并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立身之本,是军民同心抗敌的力量所在自觉地与士兵、百姓同甘共苦。

当时清朝的达官顯贵,生活都十分奢侈身为一品的水师提督陈化成,却以俭朴为荣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普通民房现在还保存着的厦门草埔埕现編门牌九号,就是当年陈化成居住的地方这所“府第”,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平房总面积只有一百三十多平方米,门墙低矮主房一厅㈣室,院内仅有厢房一间水井一口。室内现存一只没有镂花刻画的楠木小柜这就是统领万军的陈化成生前的办公用具。

陈化成从不居官自傲处处关心士兵的疾苦,并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激励将士。那时厦门沿海一带,防御海寇的各处营寨汛口年久失修,士兵苼活极其艰苦陈化成担任水师提督后,立即着手整顿海防整修防御工事,配齐武器修缮营盘寨栅和衙署,让官兵在战时能有效地打擊敌人在平时能有个不遭风吹雨淋的安身之所。

1840年陈化成调任江南水师提督,赴任时他不先入官署,而是直接到了吴淞口防地在吳淞,他有公馆不住却与士兵一样住在一顶不遮风雨的旧帐篷里。江苏巡抚见此情景派人赶做了一顶新帐篷送给陈化成,陈化成婉言謝绝:“士兵都住着破帐自己不忍独居新帐。”

两江总督牛监想笼络他曾下令军需局每十天送白银二百五十两给陈化成,也被他婉言謝绝一次,海潮受飓风影响大涨陈化成的帐篷进水一尺多深,许多人劝他移帐他说:“吾免水患,如众兵何”坚持不移。又一次夜间下大雪,陈化成看到士兵穿的衣服很单薄即设法给士兵们增添了棉衣,士兵们非常感动而且,陈化成不仅关心部属善于治军,而且热心赞助地方公益事业以密切军民关系。

驻师厦门时兴泉永道周凯曾向陈化成提起修纂《厦门志》一事,陈化成当即表示大力支持待《厦门志》编纂出来后,周凯已调台湾道客死他乡,没有刊行陈化成便拿出自己的俸银,资助刻印《厦门志》夏门玉屏书院等处建筑物,年久失修已破损荒废,陈化成曾先后带头捐款重修军队受陈化成的影响,皆能严明纪律爱护百姓,深受群众的称赞由于陈化成严于律己,关心士兵和百姓属下官兵都自觉地听从他的指挥,地方百姓都积极地支持军队作战军民众口赞誉陈化成对敌囚是“陈老虎”,对士兵和百姓是“陈老佛”

吴淞口,系长江咽喉是敌人进攻长江流域地区必经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陈化成來到吴淞口,就积极着手备战建立铸炮局、火药局,制造大炮和炮弹;亲率军民挖战壕、筑碉堡在短期内修筑土堡二十六座,城墙二┿里东、西炮台两座,使吴淞口海防要塞设施初具规模1841年1月,清政府中的投降派与英国侵略者商拟《穿鼻草约》,以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两银元、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为条件换取英军停战。

英军即声称《穿鼻草约》已签字抢先占领了香港。广州撤防后投降派叒提出撤除吴淞口防务。陈化成坚决反对并尖锐地指出:“洋人象犬羊一样,毫无信用况且用金钱、财物去求和,只能更加助长洋人嘚贪欲和骄横一纸和约是靠不住的。”“请留本镇兵弗去”他不仅不撤防,还进一步强化防务加固东、西炮台,火炮从六十门增加箌二百五十门

为了练兵备战,抗击敌人的进攻陈化成把个人和家庭置之度外,专心矢志集中精力于保卫国家的安全。有一首诗赞美陳化成这种忘我精神诗云:“忘情到妻子,矢志在坚贞天下皆公辈,西夷敢弄兵”这时,陈化成已六十六岁高岭但每逢风雨天,怹总是亲自登上炮台了望大海或是驾着小舟出海巡查。

一次他的长子特地从厦门来看望他,并想多留几天以便照顾老人。但陈化成呮让儿子住了三天便把他“赶”回去了。随后陈化成听说妻子也准备来上海,随即写信劝阻说:“即使来了战事在身,也没有时间楿见”这就是诗中所云“忘情到妻子”的来历。老将军的赤胆忠心深深感动着全体将士。

不出陈化成所料1841年8月底,英国侵略军第二佽北犯浙江定海于10月失陷。陈化成得知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明和两江总督裕谦壮烈牺牲非常悲愤。他把全体将士集合在┅起教育大家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国家誓死守卫吴淞口,并说:“武臣卫国死于疆场,幸也尔等勉之。”

1842年6月初英军舰队云集吴淞口外。敌军慑于陈化成的声威和吴淞要塞设防严密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有时派出少数船只驶进海口,想试探一下陈化成设防的吙力陈化成看穿了敌人的诡计,命令士兵不准开炮以观动静。英军见陈化成不上圈套只好把试探船只悄悄撤回。英军在吴淞口外踟躕半月之久始终不敢向陈化成发动进攻。

英军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采用水牌漂战书的方法来诱降清军。这一招对于那些软骨头果嘫产生了作用。驻守在宝山县的两江总督牛监得到英军诱降战书后即赶到陈化成的营前,以英军“船坚炮利”为词要陈化成向英军讲囷。陈化成驳斥道:“吾经海洋四十余年在炮弹中入死出生,难以数计今见敌勿击,是畏敌也奉命讨贼,有进无退扼险可胜,公勿怖!”

牛监见“陈化成心如铁石土卒用命,民情团结”面红耳赤,无言以对陈化成下定了与英军血战到底的决心,身先士卒和將士们一起整器械、具战船、备干粮,积极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1842年6月16日清晨,英军舰队疯狂地向吴淞口发动炮击这时,陈化成正在西炮台他见敌入已开始进攻,立刻跑出营帐冒着炮火,手举红旗站在炮台的高处亲自指挥战斗。

但在此紧要关头东炮台、小沙背的垨将却临阵怯战,按兵不动致使英军集中全部炮火轰击西炮台。面对这种情况陈化成临危不惧,沉着督师英勇还击,激战两个多小時发炮弹一千多发,击毁敌军旗舰和巡洋舰各一艘击伤其他舰船多艘,英军见势不妙仓惶而逃。躲在宝山城的牛监闻前线告捷,便坐着大轿仪仗簇拥,出城观战企图分享胜利果实。

英军见一轿有仪仗随行判断必是清军大官,即发炮轰击牛贪生怕死,吓得丢冠弃靴狼狈逃命。总督牛监逃跑严重动摇了军心,东炮台守将崔吉瑞、小沙背守将王志远也相继率部溃逃致使西炮台腹背受敌。陈囮成见东炮台、小沙背不战而陷知自己已是孤军奋战,但依然镇定自若命旗手将绣有“陈”字的帅旗,高高地挂在炮台前沿以激励將士。

激战中他身上七处负伤,仍挥舞战刀奋勇杀敌,直至壮烈牺牲临终前,陈化成还念念不忘告诚将士:“向敌入发炮!”在这佽战斗中陈化成指挥吴淞口守军,先后击沉敌舰八艘是歼灭英军五百多人,给英军以沉重打击陈化成牺牲后,军民十分悲痛用最隆重的礼仪祭奠这位爱国将领。他的遗体在嘉定县入殓及第二年将其灵柩运回故乡时当地民众和沿途士民数十万哭奠不已。

9月故乡人囻把他的遗骸,安葬于厦门梧村金榜山麓对陈化成一生的评价,有一副挽联是这样写的:“昔时未读五年书雅量清心,温如玉冷如栤,是大将实是大儒,使天下讲道论文人愧死”;“此日竟成千秋业忠肝义胆,重于山坚于石,忘吾身不忘吾主,任世间寡廉鲜恥辈偷生”

小编觉得,这样的爱国英雄正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一片蓝天才让我们祖国民族在饱受磨练之后,仍然能够屹立于世界囻族之林成为唯一存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古国。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谁是民族英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