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在哪个子宫的位置示意图图

结肠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6-8]
  (一)结肠的形态与组织结构
  大肠全长约1.5m,由盲肠、结肠和直肠构成。结肠由回盲瓣起止于直肠,介于盲肠于直肠之间,长约1.3m。根据位置,可将结肠分为升结肠(长约12-20cm)、横结肠(长约40-50cm)、降结肠(长约25-30cm)和乙状结肠(长约25-40cm)。见图1
  结肠壁的组织结构由里及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四层组成。粘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三层构成。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由粒状吸收细胞、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内含丰......
结肠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6-8]
  (一)结肠的形态与组织结构
  大肠全长约1.5m,由盲肠、结肠和直肠构成。结肠由回盲瓣起止于直肠,介于盲肠于直肠之间,长约1.3m。根据位置,可将结肠分为升结肠(长约12-20cm)、横结肠(长约40-50cm)、降结肠(长约25-30cm)和乙状结肠(长约25-40cm)。见图1
  结肠壁的组织结构由里及外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四层组成。粘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三层构成。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由粒状吸收细胞、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构成。固有层为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一些淋巴小结,此外还含有大量的胸腺。粘膜肌层为一薄层连续的平滑肌,将粘膜固有层与粘膜下层分隔开。粘膜下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许多较粗的血管和淋巴管。肌层由大量的平滑肌构成,分内环肌和外纵肌。外膜(浆膜或纤维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及外表面的间皮构成,结缔组织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脂肪细胞。结肠壁的组织结构见图 2。
  (二)结肠的血管分布
  结肠动脉血管主要来自肠系膜上、下动脉,即右半结肠(升结肠)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左半结肠(降结肠)动脉来自肠系膜下动脉。结肠静脉血管与结肠动脉血管并行,是由结肠壁内静脉丛汇集成小静脉,在肠系膜缘汇合而成。伴随右半结肠动脉的有结肠中静脉,结肠右静脉和回结肠静脉,这些静脉合成肠系膜上静脉,入门静脉。左半结肠静脉经过乙状结肠静脉和结肠左静脉入肠系膜下静脉,经脾静脉最后入门静脉。
  (三)结肠淋巴系统
  结肠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肠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但分布多少不同,回盲部最多,乙状结肠次之,降结肠最少。结肠淋巴系统分壁内丛、中间丛和壁外丛淋巴管。
  壁内丛 - 包括结肠粘膜、粘膜下层、肌间和腹膜下淋巴网。由小淋巴管互相交通,并与上方和下方淋巴网相连。
  中间丛 - 是连接壁内丛和壁外丛的淋巴管。
  壁外丛 - 包括结肠壁外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淋巴结有四种:
  (1)结肠上淋巴结,处于结肠壁浆膜下方,或在肠脂肪垂内,沿结肠带较多,特别在乙状结肠内显著;
  (2)结肠旁淋巴结,在结肠系膜内,沿边缘动脉的末稍动脉分布;
  (3)中间淋巴结,分布在结肠动脉与肠系膜上下动脉的主要分支之间;
  (4)主(中央)淋巴结,分布在由主动脉起点的肠系膜上下动脉周围 。
  结肠各部淋巴流向有一定顺序,常由壁内丛→壁外丛→结肠上淋巴结→各结肠动脉附近的中间淋巴结→中央淋巴结。结肠各部淋巴管通常沿其结肠血管分别汇入有关的中间淋巴结。
  (四)肠道微菌群(intestinal micraflora)
  人体胃肠道相关信息在大量不同类型和含量的各种细菌。正常肠道微菌群含有400-5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在肠总内容物中约占1/3重量,具有重要功能和代谢活力。胃内细菌很少,多为格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近端小肠细菌类型和数量与胃内相似。延小肠向回肠末端延伸,细菌数量不断增加,当通过回盲瓣即达到结肠后,细菌数量急增,由102-103个/g肠内容物急增至个/g肠内容物,以厌氧菌为主,约占90%。厌氧菌在人体内具有为宿主节省能量的作用,即通过其发酵作用,使未消化的食物转化为短链脂肪酸,而被结肠吸收利用。结肠细菌还可利用食物残渣合成维生素的功能,例如可合成维生素B1、B2、B6、B12、K、叶酸和泛酸等。这些细菌还能产生各种酶例如β-葡萄糖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7α-脱氢酶、和胆固醇脱氢酶等,可作用大肠内某些内容物或成分,有时会生成致癌物质,诱发大肠癌的发生,但细菌产生的某些酶会使通过胃及小肠未降解的前体药物或某些辅料酶解,从而使母体药物释放并吸收。
  (五)结肠的生理功能
  除具传输和贮存食物残渣及提供微菌群的生长环境等功能外,结肠亦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结肠的吸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份和电解质(Na+、Cl- ),并能调节电解质的浓度。部分脂肪水解产物亦可被结肠,尤其是升结肠的吸收细胞吸收,在细胞内形成乳糜微粒,释放至固有膜。结肠各部位吸收能力大小不一,右(升)结肠的吸收能力最大,依次为横结肠、降结肠。病理因素如结肠炎,会降低结肠对水和钠离子的吸收能力。一般而言,结肠本身因不产生酶,其消化功能如前所述,是指细菌的消化作用。
  一般认为,大多数药物均可经小肠很好吸收,若大部通过小肠未被吸收而进入大肠,则认为该药不会有很好的吸收,但有人证明一些主要通过被动吸收转运的药物例如氧烯洛尔、美托洛尔、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双氯芬酸钠及格列本脲等[9]在大肠的吸收速度与小肠相似。一些具有肠肝循环的亲脂性维生素及胆盐和某些甾体均显示满意的结肠吸收[10]。由于大肠与小肠相比,吸收面积较小,为此有研究者[11]假设在结肠膜壁上具有多孔结构或可穿透的部位,就象派伊尔氏淋巴集结(Peyer's patches)那样的或称之为吸收窗的部位,以此来解释某些药物如维拉帕米在结肠有惊人好的吸收。除以上解释外,结肠相当大的脱水流通量(溶剂牵引力)促进水溶性药物的吸收也是不能排除的。 结肠的pH环境及转运时间等对结肠靶向给药功能的发挥会起重要的作用。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直肠  直肠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在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约12一15cm。直肠上端的大小似结肠,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粪便、引发便意及排泄粪便。粪便进入直肠后,直肠通过肠壁 的感受器发出冲动,冲动经神经传至大脑而引起便意和排便反射。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 压力...
此部位应该是小肠。你的情况很可能是凉积造成的,建议忌食生冷食物,吃附子理中丸试试。
肠分大肠、小肠。它的长度则是两者之和了。小肠拥有巨大的厂房。它上接胃,下接大肠,全长5~7米,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而且它的内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突起,这使它的内...
答: 小宝没有牙赤会流口水吗?其实小宝流口水的是因为是怎样的呢?
答: 任何人都会得。预防主要是不要吃脏东西,饭前便后要洗手。
答: 那就看你护理不护理了?你要是平时注意护理的话是不会再严重的,但是你要是不治的话也不好看啊?我脸上原来也有,后来就用祛红&搭档治好了!呵呵,要不你也试试这个吧!效...
答: 治疗:1. 10%葡萄糖钙10毫升加维生素C0.5克静脉注射,每日一次。2. 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敏克静,塞庚啶,安他乐等。3. 外用芦甘石洗剂,湿疹...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人体结肠示意图
人体结肠示意图
发病时间:不清楚
请问结肠位于人体什么部位呢?我今年25岁了,左下腹痛四个月,有吃过中药治疗,但未治愈。请问这个是结肠炎吗 ?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精选回答(1)
白云山汉方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该病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多数会有大便性状以及大小习惯的改变,也有部分是肠炎的表现,症状明显的可以做一下肠镜检查,排除结肠癌的可能,确诊之后应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还应根据分期进行术后的辅助化疗,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几率,其中分期较早的结肠癌,治愈的几率也相对较高,饮食避免过于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点新鲜的水果,蔬菜等。
医生回答(2)
擅长:全科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结肠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将小肠包围在内。结肠的直径自其起端6cm,逐渐递减为乙状结肠末端的2.5cm,这是结肠肠腔最狭细的部位。 (一)升结肠升结肠 ascending colon居盲肠与结肠右曲之间,其长度因盲肠位置的高低而异。升结肠后壁借结缔组织贴附于右肾和腰大肌前面,活动度甚小。 (二)横结肠 横结肠 transverse colon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止于结肠左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横结肠中部下垂至脐或低于脐平面。结肠右曲 right colic fiexure又称肝曲,位于肝右曲下方和右肾下端的前方。结肠左曲 left colic fiexure又称脾曲,其位置较结肠右曲为高,接近脾和胰尾,故结肠左曲的位置较高较深。 (三)降结肠 降结肠descending colon自结肠左曲起,沿左肾与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乙状结肠sigmoid colon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乙”字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
擅长:全科
病情分析: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考虑是结肠炎引起的,结肠位于人体的左下腹。指导意见:建议你最好先到医院外科去做一个肛肠镜检查一下是比较好的,如果检查是结肠炎引起的话,建议你最好先用菌必治输液治疗几天慢慢就会好的。
向医生提问
加载中....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人体内脏器官分布图
&&理论+图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一节 概述(直肠,肛门,肛提肌,括约肌) - 生物医学 - 生物秀
第十二章 肛管、直肠常见疾病第一节 概述一、解剖概要肛管与直肠 肛管起于齿状线,下止肛门缘,长2~3厘米,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肛管向上向后与直肠成80~90°角,前壁比后壁较长。肛管为皮肤所复盖,齿线下方有一光滑区,称痔环,其下界叫白线,位置相当于肛门内括约肌的下端,活体呈浅兰色,…… [关键词:直肠 肛门 肛提肌 括约肌 出血 粘膜 动脉]">
标题: 第一节 概述(直肠,肛门,肛提肌,括约肌)
摘要: [第一节 概述(直肠,肛门,肛提肌,括约肌)]《普通外科学》 > 第十二章 肛管、直肠常见疾病第一节 概述一、解剖概要
肛管与直肠 肛管起于齿状线,下止肛门缘,长2~3厘米,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肛管向上向后与直肠成80~90°角,前壁比后壁较长。肛管为皮肤所复盖,齿线下方有一光滑区,称痔环,其下界叫白线,位置相当于肛门内括约肌的下端,活体呈浅兰色,…… [关键词:直肠 肛门 肛提肌 括约肌 出血 粘膜 动脉]……
《普通外科学》 > 第十二章 肛管、直肠常见疾病第一节 概述
一、解剖概要
肛管与直肠 肛管起于齿状线,下止肛门缘,长2~3厘米,由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围绕。肛管向上向后与直肠成80~90°角,前壁比后壁较长。肛管为皮肤所复盖,齿线下方有一光滑区,称痔环,其下界叫白线,位置相当于肛门内括约肌的下端,活体呈浅兰色,触诊有一浅沟,直肠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长约12~15厘米,起自第三骶椎平面,沿骶骨凹向下向前,到尾骨尖又转向后,形成两个弯曲,这对临床做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必须注意,以免损伤肠壁。直肠上1/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中1/3的腹膜向前返折成直肠膀胱或直肠子宫陷凹、腹膜返折距会阴部皮肤7~8厘米,女性较低。下1/3无腹膜。直肠腔上段较窄,下面扩大成直肠壶腹。肌层是不随意肌,内环外纵,环肌层在直肠下段伸延并增厚,成为肛管内括约肌。纵肌层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连。在参予括约肌和排便活动中起一定作用。粘膜较厚,粘膜下层松弛,易与肌层分离。在壶腹部还有上、中、下三个横的半月形皱襞,叫直肠瓣。直肠下部因括约肌收缩,粘膜成纵皱襞,叫直肠柱也叫肛柱,长1~2厘米,约10个,相邻两个直肠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叫做肛瓣,肛瓣与直肠柱之间的粘膜形成口向上,底在下的袋状小窝,叫做肛窝(隐窝),深约3~5毫米,底部有肛腺开口,此处常积存粪屑,容易感染,发生肛窦炎,肛管与直肠柱连接的部位,常有三角形乳头状隆起,称为肛乳头。上述解剖结构,使直肠与肛管交界处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称为齿线,成为直肠与肛管的分界线(图2-95)。图2-95 肛管直肠纵切面图神经 肛管属体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的阴部内神经(骶2~4),分布于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肛管和肛周皮肤,可控制肛门括约门肌功能。直肠属植物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胸11到腰2脊髓神经,经腹下神经丛与副交感神经(骶2、3、4)相连,分布至直肠止于齿线,交感神经有抑制直肠蠕动,并使肛门内括约肌收缩,副交感神经有增加直肠蠕动,促进分泌和内括约肌松弛,齿线以上直肠粘膜一般无痛感,肛管和肛周皮肤则感觉敏锐,炎症或手术后刺激可引起剧痛,还可引起的反射性肛提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痉挛,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图2-96 肛管直肠血液供应血管 该区动脉有四支,即直肠上动脉、直肠下动脉,肛管动脉和骶中动脉(图2-96)。直肠上动脉是直肠供血中最主要的一支,来自肠系膜下动脉,在直肠上端背面分为左右两支,沿直肠两侧下行,穿过肌层达粘膜下层,与另二支动脉相吻合,在齿线上粘膜下层的主要分支是内痔的供应血管,位于左侧、右前和各后,构成痔的好发部位(图2-97);直肠下动脉来自两侧髂内动脉,沿直肠侧韧带,向内向前至直肠下端,并与直肠上动脉在齿线相吻合;肛管动脉来自阴部内动脉,供应肛管和括约肌,并与直肠上、下动脉相吻合;骶中动脉是主动脉的直接小分支,沿骶骨而下,供应直肠下端的后壁。该区有两个静脉丛:①直肠上静脉丛,位于齿线以上的直肠粘膜下层内,扩张形成内痔。该静脉丛汇成分支后穿过直肠壁,集成直肠上静脉,经肠系膜下静脉注入门静脉;②直肠下静脉丛位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皮肤下层,是外痔的发生部位。直接或经阴部内静脉流入髂内静脉,以上两静脉丛之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成为门静系统和体静脉系统的一个重要侧支循环道路。图2-97 直肠上动脉在内痔发生处的分支示意图淋巴分布 淋巴引流以齿线为界,分为上、下两组。上组在齿线以上,包括直肠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以及肠壁外淋巴网,淋巴液可流向三个方向:①向上经直肠后骶骨前淋巴结,再经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最后流入主动脉周围淋巴结;②直肠下端可向两侧经肛提肌上淋巴结,再经闭孔淋巴结流入髂内淋巴结;③向下至两侧坐骨直肠窝淋巴结,穿过肛提肌至髂内淋巴结。下组包括外括约肌、肛管和肛周皮下淋巴网,经会阴部流入腹股沟淋巴结,至髂外淋巴结。肌肉 该区有肛门外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和纵形肌。肛门外括约肌是随意肌,有括约功能,它由三组,即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皮下部系狭小环形肌束,在肛周皮下,手术切断不会引起大便失禁;浅部在皮下部和深部之间,是椭圆形肌束,起自尾骨,向前围绕肛管两侧而止于会阴体;深部在浅部之上外侧,系环状肌束,在围绕内括约肌的周围(图2-98)。肛门内括约肌是不随意肌,长约3cm,围绕肛管的上2/3,系直肠环肌肥大增厚部分。有帮助排便,但无括约功能。肛提肌是随意,在直肠周围形成盘底的一层宽薄的肌肉,由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三部分组成。耻骨直肠肌部分与肛门外括约肌后部合并,共起肛管括约功能。直肠纵肌向下围绕肛管上部,组成肛管直肠环。有感染时,可沿间隔蔓延,发生脓肿或瘘管。图2-98 会阴部肌肉肛管直肠环 由外括约肌深浅两部,纵形肌、内括约肌以及耻骨直肠肌所组成,起括约功能。肛门部手术时必须注意环的部位,若不慎切断,可造成肛门失禁(图2-99)。图2-99 肛管直肠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 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又称外科解剖间隙。肛提肌上有骨盆直肠间隙,在腹膜返折以下,直肠两侧,左右各1个;直肠后间隙,在直肠和骶骨之间,也在肛提肌上方,可与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相通;肛提肌下为坐骨直肠间隙,在肛管两侧,左右各一个(图2-100)。图2-100 直肠肛管的解剖齿线的临床意义 齿线是直肠和肛管的分界线,线的上、下表层组织、神经、血管,淋巴液回流等都截然不同。为局部的病理变化,症状、诊断、治疗提供了鉴别和处理的科学依据。①表层不同引起癌变不同,线上为直肠癌,多为腺癌。线下为肛管癌,多为鳞状细胞癌,手术时前者应探查肝有无转移,后者查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否;②齿线是粘膜皮肤的分界线,手术时应认真保护这一关系,若手术破坏,交界线下移,粘膜可翻出肛门外,分泌物污染衣裤,给患者造成痛苦;③神经分布不同,对疼痛反应不同,齿线上内痔冷冻、结扎,注射治疗都不会疼痛,齿线下肛裂,感染,血栓外痔等,均可剧烈疼痛;④排便中作用,当粪便下行达齿线时,产生便意感。一旦遭到破坏,将影响排便感,容易使粪便积滞于直肠内。
二、检查方法
(一)体位 根据病情选择体位,常用:1.膝胸位 病人双膝跪于检查床上,头胸部贴在床面、臀部抬高,两膝略分开(图2-101)适用矮小肥伴病人。图2-101 肛门直肠检查体位2.左侧卧位 向左侧卧,左腿伸直,右髋膝关节各屈曲90度,必要时可垫高臀部15~30度,适用于病重,年老体弱的病人。3.截石位 仰卧屈起下肢并抬高外展,同时髋膝关节屈曲,适用肥胖病人。4.蹲位 病人作大便姿势,向下用力摒气,适用于内痔脱出,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等检查。有些病变位置较高,此时肛指也可触及。(二)检查步骤1.肛门视诊 用两手拇指轻轻分开病人的臀部,观察肛门及周围有无脱出物,外痔、瘘口、脓肿、肛裂等。2.直肠指诊 又称肛指检查。检查者右手戴上手套或右食指戴上指套,涂润滑油,用右手食指前端放在肛门口,待病人适应后再轻轻插入肛门口,先试验肛门括约肌的松紧度,然后对肛管直肠四周依次进行检查,应注意肠壁周围有无触痛、肿块、波动、狭窄等。在直肠前壁,男性可扪及前列腺,女性可触及子宫颈,手指抽出时,观察手套上有无血液、粘液。3.肛镜检查 肛镜涂润滑油,缓慢插入肛门,抽出芯子,对好灯光,由深至浅观察直肠粘膜颜色,直肠瓣、有无溃疡、息肉、肿瘤、异物等,将肛镜慢慢往外退出,边退边观察直肠和齿线附近有无病变,如瘘的内口、痔等。上述三项检查发现的病变,采用顺时钟定位法予以记录。如检查时取截石位,则肛门后正中6点,前方中点为12点,例如检查时在肛门前方偏右见一痔团,应记录“截石位11点或胸膝位5点”处有痔一个,见图表示(图2-102)。图2-102 肛门检查后时钟定位法(截石位)
三、肛管直肠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处理
(一)术前准备1.若痔脱出未能复位而有水肿及感染者,应先卧床休息,局部用热敷或热水坐浴,或用润滑剂将其推回,有助消肿,待水肿消退或感染控制后方可手术。2.有严重贫血者,应先治疗贫血。3.术前1日改进饮食。4.术前晚用肥皂水洗肠1次,手术日晨清洁洗肠。肛门手术不需浣肠。(二)术后处理1.术后初2日予以流食,以后改半流食。2.术后注意创口有无出血,24小时内出血多为原发出血,与术中止血不完善有关,7-10天后出血为继发出血,与缝线脱落有关,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3.痔切除术后,大多疼痛较重,适当止痛。4.术后第3~4日起每晚服液体石腊,保持大便松软,有利创面愈合,减少疼痛和出血。5.首次便后开始换药,每日可用温热水或高锰酸钾(1:5000)溶液坐浴后换药。6.术后可能有排尿困难,可行针刺等镇痛治疗,无效时可导尿。7.出院后10天左右,复查伤口愈合情况,肛指查肛门有无狭窄,必要时扩肛。(三)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1.疼痛 肛门手术后末梢神经受刺激,或术中操作粗暴造成组织水肿或伤口感染等,引起疼痛。因此,术后2天内可适当应用镇痛剂和抗菌药物,伤口水肿可温水坐浴。2.尿潴留 多因术后疼痛反射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或肛门内填塞纱布过多,过紧有关。术后止痛,多饮水,解除恐惧情绪,一般能自行排尿。也可针刺治疗,必要时导尿。3.肛门水肿 多与手术操作不当,使肛管皮肤损伤、水肿。术后保持大便松软,温热水坐浴,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外用消炎止痛软膏。4.出血 多与术中结扎不紧,线头滑脱或止血不完善有关,也可由创面大,渗血多或硬化剂注射过深,量过多,造成过多组织坏死而出血,术后10天缝线脱落而继发出血。术后24小时内出血,多数经局部止血,如纱布压迫,上止血粉等,均可止血,少数需重新缝扎止血。若出现脉搏快,血压下降者,应积极抗休克治疗。5.感染 多与术中局部消毒不严或注射污染的硬化剂于痔团粘膜下层所致。当伤口发生红、肿、热、痛时,应及时处理,缝合的伤口可作间继折线,肛门部可理疗或热敷,坐浴,必要时抗菌治疗,一旦脓肿形成,尽早切开引流。6.肛门狭窄 多与切除外痔时皮肤切除过多或内痔注射的药物过多、过深,使组织坏死多,形成疤痕挛缩造成狭窄。术后定期复查,如有狭窄,应用手指作扩肛治疗,多半能有效,少数需整形手术。
相关热词: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肠在什么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