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正升华府的楼价黄汉宗的故事

汕尾特色.docx.deflate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汕尾特色.docx.deflate
&&广东汕尾的美食,风景,风土人情,让你尽收眼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查看: 2849|回复: 12
叶初春并非海丰知县
关注我们: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17:45 编辑
叶初春并非海丰知县叶良方& && & 在海陆丰有一则流传甚广、言之凿凿的民间故事:将叶初春说成是清末海丰知县,到处搜刮民膏民脂,百姓怨声载道,举人黄汉宗挺身而出,在县府大门上贴下自己撰写的一副嵌名对联:“雷轰枯树,天地不容老叶;雨洒元宵,神人共怨初春。”结果迫使叶初春辞去海丰知县之职回乡。笔者在可塘黄厝港访问黄汉宗后裔时,此故事又有另一个版本:其后裔甚至认为叶初春是使黄汉宗革除举人功名、充军流放的罪魁祸首。
& && & 但笔者翻阅《惠州府志》、《海丰县志》及有关资料,发现终清一代出任海丰知县者,并没有叶初春其人。据查证:黄汉宗60岁被清政府充军时正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当时,出任海丰知县的是蔡逢恩(江西新建籍、举人),接任的是张茂兰(湖南宁乡籍、廪贡)。导致黄汉宗流放充军的嫌疑人应是上述两位知县,跟叶初春毫无关系。笔者再深入考证,发现叶初春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既非海丰知县,亦非清代时人。
& && & 叶初春,直隶吴县人,明史有传云:“初为顺德知县,并以治行徵,至是与张栋并斥,称为‘吴中三谏’”。官至光禄少卿,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参加京试、中式、庚辰科三甲第183名进士(与海丰黄守谦同榜)。翌年被朝廷授予广东顺德县知县,亦即明代顺德县第三十八任知县。到任后,叶初春以重税大肆搜刮民财,全县年田赋税额高达34690石,折征银17954两,闹得民怨沸腾。明万历十年(1582)正月十五日,顺德县淫雨霏霏。县城有文人借机撰花灯棚联以讽之。联云:“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此联将“叶初春”三字嵌得天衣无缝,一时传为妙联。可见此联的原创者并非黄汉宗。
& && & 至于判决黄汉宗流放边疆的海丰知县的两位嫌疑人中,我认为蔡逢恩的可能性最大。蔡逢恩于清同治十年以举人身份出任海丰知县之职将近三年,与黄汉宗接触(摩擦)时间最久。蔡逢恩又是同治版《海丰县志》的总裁,其《重修海丰县志序》末尾落款曰:“同治十有二年,岁在癸酉孟夏之吉。钦加同知街知海丰县事蔡逢恩撰。”说明是年初夏蔡逢恩还在任上,与黄汉宗流放的时间重阳节仅隔数月,是继任知县张茂兰接过此案经办的。此事又可从编修县志的班子得到证明,蔡逢恩所邀的编纂人员有员外郎林光斐,高州府电白县教谕、辛亥恩科举人马逢蕃,叙选直隶州州判、恩贡生林昺开,大挑即选教谕、何宰离、林初开、林蒂南、林锡莪等,几乎囊括了当时海丰县的所有文人,唯独另一位举人、才华出众的黄汉宗竟没有列其中。不仅如此,其诗文也没有一篇收入到县志的“词翰”中。
& && & 综上所述,可说明叶初春并非判决黄汉宗充军流放的晚清海丰知县。这则流传海陆丰的民间故事,是后人为了突出黄汉宗的才智,将在明代顺德县发生的史实张冠李戴地附会到黄汉宗身上。
很好的考据文章,学习!
小阳光 发表于
多谢楼上诸位关注顶贴!笔者多年来考证了海陆丰古代的地名、人物、事件等。其中有白太爷被诬的主要原因,洪辰孚籍贯、姚恭、林铭球等进士,汕尾港的由来及得名的时间,疍民、畲族历史,船澳、东海滘、五里沙、御宴潭、羊蹄岭、海门潮声所在地等等。
本帖最后由 幽壹 于
10:11 编辑
楼主的考校很翔实。学习了,,,
幽壹 发表于
楼主的考校很翔实。学习了,,,
幽壹谬夸也!先代故事,时有谬误,考据不可不慎之。即使县志之载,亦须甄别真伪。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18:44 编辑
南海闻道 发表于
幽壹谬夸也!先代故事,时有谬误,考据不可不慎之。即使县志之载,亦须甄别真伪。
按:此文载于10多年前报刊之原版本。去年个人集《山海探踪》出版时,再予增补其中一段文字重发于下:
叶初春并非海丰知县
& && & 在海陆丰有一则流传甚广、言之凿凿的民间故事:将叶初春说成是清末海丰知县,到处搜刮民膏民脂,百姓怨声载道,举人黄汉宗挺身而出,在县府大门上贴下自己撰写的一副嵌名对联云:“雷轰枯树,天地不容老叶;雨洒元宵,神人共怨初春。”结果迫使叶初春辞去海丰知县之职回乡。笔者在可塘黄厝港访问黄汉宗后裔时,此故事又有另一个版本:其后裔甚至认为叶初春是导致黄汉宗被朝廷革除举人功名、充军流放的罪魁祸首。
& && &但笔者翻阅了《惠州府志》、《海丰县志》等有关资料,发现终清一代出任海丰知县者,并没有叶初春其人。据查证:清同治十二年(1873),60岁的黄汉宗举人被清政府充军。是年出任海丰知县的是江西新建县举人蔡逢恩,接任的是湖南宁乡籍廪贡张茂兰。导致黄汉宗流放充军的嫌疑人应是上述两位知县,跟叶初春毫无关系。笔者再深入考证,发现叶初春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既非海丰知县,亦非清代时人。
& && &&&叶初春,直隶吴县人,《明史》有传云:“初为顺德知县,并以治行徵,至是与张栋并斥,称为‘吴中三谏’”。官至光禄少卿,明万历八年(1580),他参加京试,中式庚辰科三甲第183名进士,与海丰黄守谦是同榜年友。翌年被朝廷授予广东顺德县知县(亦即明顺德第三十八任知县)。到任后,叶初春以重税大肆搜刮民财,全县年田赋税额高达34690石,折征银17954两,闹得民怨沸腾。明万历十年(1582)正月十五日,顺德县淫雨霏霏,元宵花灯被风雨打湿。县城有文人借机撰花灯棚联以讽之云:“霜降遭风,四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此联将“叶初春”三字嵌得天衣无缝,一时传为妙联。可见此联的原创者并非黄汉宗先生。
& && & 据乡老和马黄两姓后裔相传,黄汉宗之所以被充军有两种原因。一是黄举人擅于替弱势群体与强豪打官司,常使海丰知县和当地缙绅难堪而获祸的。二是黄举人的父亲恩贡生黄荣是举人马逢藩的老师,黄举人与马举人又是好朋友。有一天,黄老师和马举人一起到县城灰窑头运粮。年老的黄贡生爬上马车想查看稻谷的质量如何,不想身体失去平衡而仰面跌地,屁股被载粮的车轭所伤,回家医治无效而亡。马举人有感自己没有尽到保护老师的责任,于是为弥补过失,就按照海丰农村的风俗习惯,充当孝子送棺出殡。但到出殡时,黄举人反悔,以在场的两位帮工为证,告到县衙门,非要将已入殓的父亲验尸不可。县官不得已叫忤作开棺检验。结果,黄贡生果然是被车轭撞伤而亡。在旧时代,开棺验尸属于不孝之举,加上诬告也是要判刑的。故此,黄举人被判流放充军。此事亦有疑点,笔者执行主编的《汕尾古今诗词选》,收有黄汉宗被充军离别海丰之际的《答马举人》诗六首,按在两人已经交恶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之事。因此,又有人说这六首诗,是黄举人赠别林植初秀才或是两人交恶之前的赠诗。
& && &&&至于在判决黄汉宗流放边疆的两位嫌疑人海丰知县中,我认为蔡逢恩的可能性最大。蔡逢恩于清同治十年以举人身份出任海丰知县将近三年,期间与黄汉宗接触或摩擦的时间最久。蔡逢恩又是同治版《海丰县志》的总裁,其《重修海丰县志序》末尾落款曰:“同治十有二年,岁在癸酉孟夏之吉。钦加同知衔知海丰县事蔡逢恩撰。”说明是年初夏蔡逢恩还在任上,与黄汉宗流放的时间重阳节仅隔数月。因此,是案应是在蔡逢恩任内判决,至继任知县张茂兰接过此案经办的。此事又可从编修县志的班子得到证明,蔡逢恩所邀的编纂人员有员外郎林光斐,高州府电白县教谕、辛亥恩科举人马逢蕃,叙选直隶州州判、恩贡生林昺开,大挑即选教谕壬戌经魁陈二南,以及吴元翼、梁庚虞、何宰离、林初开、林芾南、林锡莪等,几乎囊括了当时海丰县的所有文人。唯独另一位举人、才华出众的黄汉宗竟没有位列其中。不仅如此,其诗文也没有一篇收入到《海丰县志•词翰》中。& && &&&综上所述,可说明叶初春并非判决黄汉宗充军流放的晚清海丰知县。这则流传甚久海陆丰的民间故事,是后人为了突出黄汉宗的才智,将在明代顺德县发生的史实,张冠李戴地附会到黄汉宗身上。
据了解,民间涉及前代乡贤时,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其实还有不少。例如陆河罗公度(清末民国人物),为海陆丰知名的文化名人。后辈论及他的时候,有些也会出现附会一些异地本广为传播的事情到他身上。不过,这也不一定是后辈有意为之,而往往是以讹传讹的结果。因此,考据这些前贤的事迹时,还是要本着慎重的态度,多思多比对,万不可人云亦云,,,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13:14 编辑
幽壹 发表于
据了解,民间涉及前代乡贤时,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其实还有不少。例如陆河罗公度(清末民国人物),为海陆 ...
进行文史考证,忌人云亦云。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并要经得起各方面的压力。10多年前,笔者在海丰政协文史发表了《莲花山风景区寺庙景观》一文,将鸡鸣寺的始创年代定为明崇祯六年(1633),结果有人责问说:佛教界都将鸡鸣寺定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高僧释印宗首创,你为何与大家的说法相左?有一二位所谓文史委员并借此进行污蔑攻击。1993年夏,笔者与黄忠藻合作的《莲花山旅游》小册子出版后,又有一位主管文化旅游的副县长呼机相询曰:县志办已将鸡鸣寺创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之说写入新编的海丰县志,你主张明崇祯六年创寺的说法,相比提前了60年,有何依据?为此,笔者撰写了《鸡鸣莲花是何年?》一文(后发表于拙著《山海乡魂》),对鸡鸣寺的创始年代,根据历史记载进行论证辩驳。现在,鸡鸣寺和宗教局在其所发表的有关宣传文章中,都采用了我的说法:鸡鸣寺始创于明崇祯六年(1633)。有关海丰马皇后的史实及传说
有关海丰马皇后的史实及传说
近日,有人在海丰大云岭南麓倡建圣云宫,称“圣云宫是我国第一座纪念南明永历圣云皇后的宫庙。”并写出《圣云宫与马皇后简况》的文章派发(以下称《简况》)。文章主要说明如下问题:“1、南明永历圣云皇后,姓马名玉珍,海丰马厝铺彭厝围村人,生于1631年,卒于1662年。1647年5月,永历周皇后去世,8月永历帝纳马玉珍为后,世称马皇后。其兄马吉翔随之入宫为永历帝谋士。1659年永历朝廷被迫逃入缅甸。1661年11月,吴三桂率清兵围缅京,缅王交出永历帝及其宫眷。1662年4月,永历帝、马皇后、马吉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城外蓖子坡。2、1861年,马厝铺贡生、直隶州州判吴元翼与乡人在海丰县大云岭麒麟石旁草创圣云皇后衣冠冢。”文章最后罗列出处,说是根据《明史》、《南明史》、《清史稿》、《中国帝王辞典》、《辞海》等编写。翻遍以上提供的书名,子虚乌有。对比海丰传说中的马皇后以及存在的“马皇后墓”,我们满头雾水,如坠云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请先看看中国的史实记载。
第一,我们按史搜索古代姓马的皇后仅有三位:1、汉明帝刘庄的明德皇后马氏(38—79年),伏波将军马援的三女,陕西兴平人。一生谦逊朴实,史评“在家可为众女师范,在国则可为母后表仪”。2、明太祖孝慈皇后马秀英(年),安徽宿州人,父马三,母郑媪。马父素与红巾军首领郭子兴善往,马父病亡后马秀英被郭收为义女,并许配部将朱元璋为嫡。朱成大业后马夫人擢为皇后。马氏仁慈、聪慧、有见识、能辅政,是古代最贤明的皇后之一。由其是大脚,称“大脚马皇后”,年50逝世,太祖悲恸,不复立后。葬孝陵,谥孝慈皇后。3、明惠帝朱允文皇后马氏(?—1402年),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亲自挑选册封皇太孙妃,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明惠帝册立皇后。建文四年(1371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因皇位立储问题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北京簒位,建文皇帝被迫流落民间,马皇后携太子在宫中自焚而死。明崇祯十七年上谥为孝愍温良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此后再无其他朝代的马皇后。由此可见,中国历史上的马皇后没有广东海丰人。
第二,我们依据历史学家钱海岳()著的《南明史》,以及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专家顾诚()的《南明史》,看看南明永历帝的皇后。1、南明三朝:南明的弘光政权与隆武政权都维持不足两年覆没。1646年12月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拥立为帝,建立永历政权(期间隆武帝的弟弟在广州建立绍武政权仅存在40天,史学上被列入隆武政权),因而南明有三朝。永历政权存在时间稍长,前后维持了16年,但基本上是个流亡性质的逃跑政权。2、永历皇后:永历帝朱由榔仅有一个皇后王氏(?—1662),浙江人,父王略,官粤量郡守,封长洲伯。王皇后出身大家闺秀,有德容、沉静文雅、处事得当。起初朱由榔世袭桂王,王氏为王妃。建朝后永历帝封嫡母马太妃为皇太后,嫡妻王妃擢升皇后。由于永历政权势力成份驳杂,内部矛盾重重,故节节败退。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永历君臣逃入缅甸。永历十五年(1660年)缅甸发生政变,新王设计了“咒水之祸”并软禁永历帝及宫眷。事件之后,永历帝的刘、杨两贵人以及皇亲妃妾100多人感到末日来临而纷纷自尽。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带兵进入缅甸,缅王献出永历帝以及相随的眷属25人。时年4月25日,吴三桂为防夜多梦长、内部政变,决定把永历帝及眷属押往昆明城郊蓖子坡执行绞刑。押解途中,王皇后不甘屈辱而死,于是她与马太后相勉在槛车中互相扼喉而死,悲壮殉难。其后,永历帝父子和国戚王维恭的儿子一同被抬到小庙内用弓弦勒死,并焚尸北门外。云南人民不忘故主,寻得永历帝未烬小骨葬于太华山。
从史实看,永历帝有马太后而没有马皇后,皇后为王氏。而且王皇后是烈女本色的自杀,非被绞杀。
第三,有关史实上的南明奸臣马吉翔其人其事:1、十足马屁精。马吉翔本是北京城内的小混混、京油子,性便黠巧佞,粗通文义。因为拍了大太监高起潜的马屁而当上锦衣卫小吏;崇祯朝覆没后他跑到南京福王那边捞上总兵。后来被大西王李定国捉住,准备处死。狱中,他迷惑了李的心腹龚铭,说没见过西府将军(即李定国)死而有憾,遂被李接见。在这过程中,大概是马吉翔表现出对李的崇拜,并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只关心国家黎庶的人。因而获得李的好感,指示缓刑,成功的马屁术而使马吉翔换得了第二次性命。最后马吉翔再施拍马之术,咸鱼翻身、东山再起,竟然官至永历朝大学士职位。。2、奸臣之死。服侍新主后,马吉翔本性难改,利令智昏,屡次误国。逃亡期间,他为了自保,蒙弊李定国,策划了永历帝进入缅甸。在缅甸受挫后,更是喜怒无常,飞扬跋扈,打人、假传圣旨、爪分玉玺等无所不为,是十足的奸臣。永历十五年(1661年),缅甸王弟发动政变处死胞兄自立为王,即位后向永历朝勒索钱财不成,便设计圈套要永历君臣过河饮咒水盟誓、递结友好。永历帝怕其中有诈、不敢前去,命马吉翔及其弟马雄飞、大臣沐天波、皇亲王维恭、总兵王自金等42名文武官员赴约,到达缅方后悉数被杀,魂断异域。接着,缅军赶到永历行宫杀死永历帝随从300多人,史称“咒水之难”。
由此可见,马吉翔不是广东海丰人,不是什么“皇后”之兄,也不是在蓖子坡同永历帝一起被害。其事迹被史学界列入《奸佞传》。提及《简况》的文章,其目的在于利用历史上确有其人来移花接木,混淆视听。如果马吉翔是海丰人,那岂不是耻辱?
第四、有关贡生吴元翼的情况。吴元翼,字凤仪,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第一名拨贡生,就职直隶州州判,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参与编撰海丰《同治续志》的校对,在海丰史上确有其人。但按吴福钦编撰的《海陆丰进士举人贡生题名录》的考证:吴元翼属于附城东笏人,不是马厝铺人。另外,值得怀疑的是假设马皇后确有其人,吴元翼在与她相隔两百年后如何拿到她的衣冠来海丰大云岭埋作“衣冠冢”?南明灭亡两百年后,世事漫渺,马皇后与他何亲,关他何事?吴贡生的做法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因而上述文章提及吴元翼“草创圣云皇后衣冠冢”的说法显得弊脚。
综上所述,中国的史料记载寻不到海丰马厝铺出了马皇后的有关依据,而且南明永历朝根本没有马皇后。如果海丰曾出过皇后,那么广东通志、惠州府志以及海丰县志都应该有记载。因而史实上海丰没有马皇后。
但是,近代以来在海丰的民间中又确实剩在马厝铺马皇后的传说,这又是怎么回事?这似乎有点来头,我们先来探讨马厝铺地名的由来。海丰古城西门外马厝铺的地名出现于明代,据下街吴姓族谱《隐者公家乘》记载,其邝氏媽携三子于明代从陆丰迁入今联河上围村定居时已有马厝铺的地名。第一,明洪武年间海丰古城西门外马厝铺东侧已经设有南丰驿(古时官府所设为递送公文者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条件的机构,今叫驿站,古叫铺驿,简称铺),马厝铺是海丰驿道西路的必经之地。当时出西门经洗脚桥、马厝铺、黄土坎、宫地埔、佛子岭,再经小液、陇春、王化、味田、茶亭到达平安驿(今平安洞水库)上杨桃岭。由此,马厝铺成为古城近郊东入西出的落脚点。由于夜间城门关闭,晨早开启,当然有人瞄这商机搭建商“铺”供过往民众服务及逗留。在明清时代也许有马姓人家先于此经商,国人习惯以先入者的姓氏加上名词命叫地名,因而称为“马厝铺”。当然,也不排除驿站因为养有几匹马,乡人以为这里是养马的处所,即铺驿,日久叫成“马处铺”。第二,这里有过马厝围村,即今联河彭厝围村原址。相传这里为芙蓉地出美女,这是马厝铺马皇后传说的原产地。或许马厝围的村民最先于南丰驿附近搭建商铺经商,至清雍正七年南丰驿裁撤,邻近生意遂之惨淡,马家撤除商铺而留下“马厝铺”的地名沿续至今。第三,彭厝围村南侧今联河富丽华庭花园的后方风水上属虎地,曾有一座属于联安田心村马姓的大型祖墓,称“虎地公”。解放后破四旧运动中墓棺被人劈开,随葬的丝绸衣服氧化飘向马厝铺空中引起人们一场惊慌,接着引发了马姓与吴姓一场械斗。此前,这座马姓祖墓的守墓人或许就是马厝围最先的居民,因而派生出“马厝铺”的地名。
总而言之,马厝铺肯定就是与马或与马姓有直接渊源关系。后来因为清初的移民缩界或战乱、或流寓、或经商的不确定性,马家搬走了,而地名痕迹依旧。至于在悠长的历史时空里,这里的移民,或说曾经居住的人家也许出过皇家嫔妃(或者她们荣耀后只写原籍而不讲明在海丰临时居住过),以后讹传为皇后。故海丰沾光了“马皇后”的传说。只是由于地处偏隅,史料欠缺,民间与官方记述不明而导致来源难于判断。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马厝铺是古代民间来往必经的驿道,移民在中转停留的过程中留下其家乡原籍有关马皇后的传说,相传日久嫁接成了海丰马皇后的传说。
那么,海丰民间传说中的马皇后又是怎么样呢?传说的版本是多样的,大意可以归为这样:明朝的一个皇帝,有一次梦见海丰有一少女骑一匹黑麒麟,头戴凤钗,指挥十三万人马屯驻河边,预备进京。皇帝甚是奇异,问卜大臣,大臣把头戴凤钗解为皇后之兆。于是皇帝派大臣到海丰寻找。到达海丰城外的马厝铺时,大臣望见有一名脸上长满黑斑的少女坐在小河边黑色大石上,手上挥动着竹竿看管十三只鸭子,就上前问她坐石叫何名?回答是黑麒麟;问她为何拿着竹竿?回答在指挥十三万大军,一只鸭子顶一万军士。回答顺应了皇帝的梦兆,于是大臣吩咐她沐浴准备进京。哗,少女出浴后如污泥出芙蓉,脸上黑斑尽去,美丽异常。于是她被迎入宫廷成为皇后。
皇帝派人千里到偏隅一方的海丰边疆来选后,这故事的传奇色彩够玄。后来还有续上马家如何败落迁走的后段故事。话说马氏当上皇后,其兄当上国舅开始就得意忘形,仗势欺人了。有一次,明知朝廷命官冯总督要经过马厝铺后山岭上的驿道,那天故意叫仆人拿出一双皇帝赐予的官靴到岭上驿道边晒太阳,冯总督经过时看到皇家的官靴赶紧下马跪拜,不敢抬头,待到马国舅玩笑完毕才在家中接见冯总督。冯受此羞辱,决心破败马家龙脉风水。回朝后,他起奏皇帝说皇后家乡后面的驿道山岭崎岖不平,不利官民往来,理应推平建设坦途,以示皇帝和皇后体恤民情的恩德。准奏后,皇帝命冯总督督办此事。于是,马厝铺后面的山岭被铲平了,并立碑原处以示皇恩浩荡,立碑的地方今还遗留有“亭牌子”的地名。殊不知马厝铺是芙蓉地,后面来自大云岭的山岭是芙蓉“花梗”,铲除了山岭就是挊断了“花梗”,芙蓉地也就破坏了。后来马家败落,远迁他乡。这后段故事颇具教化意义。
民间传说是相当丰富的,甚至更离奇的还有传说中的“马皇后墓”,是否这就是海丰马皇后传说之所以存续的来源依据呢?海丰马厝铺今已无人姓马,村民绝大数人姓吴和彭。海丰马姓是个望族,主要集中于联安镇田心村和南笏村、海丰东城幼石街、和荣街以及城西下巷等地,马姓曾于此前在今汕尾市城区信利电子厂的范围内发现传说中“马皇后墓”,一些马姓乡民以此作为公祖来服祀。
为了解开这一谜案,二零零九年的春天我在信利电子厂何姓门卫的带领下到厂内现场考证。那古墓以及先人公媽墓已被厂方圈围起来列入保护,并建有祀亭供人参拜。入内,先人公媽墓边就是“马皇后墓”。墓占地约二十平方米,上建墓亭。移开案台照相,看后颇为失望,其墓碑并未出现“马皇后”三字,从右至左的碑文这样:“正德辛巳年十二月廿八日立&
明故妣慈易马氏媽墓& 孝子徐文题&
公元1995年乙亥岁夏吉修”。姑且不论坟墓的来头,从字眼上看:孝子既姓徐,则非明朝朱姓子弟,墓主就不是马皇后。最后有马氏者解说此墓葬是“马皇姑”。也罢,海丰马皇后传说的重要来源断章了。
诚然,史实有依据,传说可以在不同的年代赋予不断地夸张、扩展、嫁接成份,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版本,,而且传说往往与史实相去甚远。这有如海丰白太爷的传说与史实完全不同:传说中白太爷惧怕海丰民风强悍,破了海丰的牛地。史实上白太爷解民困,兴教化,是一名海丰人民为之建祠纪念的好县令。也有如海丰黄汉宗的传奇与江浙一带徐文长的故事有着许多雷同之处;有如粤东一些磁窑的没落传说是烧制出琉璃制品怕朝廷查封才放弃;有如一些村民的祖先能够发迹传说是得到了意外的横财辅助等等。我们只是期待民间传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自有一些出处罢了!但企图用传说去印证历史,或企图捏造历史材料去印证传说的做法都是极其愚蠢的!
余言未尽。
宗教信仰是我国倡导抚民和谐的政策,我们都应该支持正常的崇拜活动。同时,我们也坚决反对那些借历史幌子进行蒙骗信众的造假活动及其“无良枪手”的误导。认为这样做有沾庙堂尊严、破坏宗教信仰。我们经过慎重查史与咨询文史界、宗教界的许多专家委员,他们均认为《简况》提及有关永历帝与马皇后、马吉翔的文章没有历史依据,甚至有关马氏兄妹作为皇亲出现在南明历史的说法荒谬绝伦!至于海丰马皇后的传说与神宫衣冠冢我们仅仅认为是一种民间故事范畴。
故作为海丰一介好事者,拟文敬请海丰县内外热爱人文历史的专家学者及父老乡亲,多多提供和发表有关马皇后的民间传说、史实材料、遗址迹象等等,或进行评弹!还海丰宗教文化之清净环境,彻底严打文史界存在个别造假的歪风!
12/19 23:40
-先祖梅福的史实与传说概览
浙江 梅魁 辑
汉·梅福名言: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
梅福在江西 据&汉书·梅福传&:字子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少学长安,初为郡文学,后补南昌县尉.永始元年(前16),梅福以一县尉之微上书朝廷,指陈政事,讽
11/19 04:21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史实还是传说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姬宫湦登基称帝.彼时,曾经强盛无比的西周王朝已逐渐衰落,各诸侯国势力尾大不掉,漠北游牧部族屡屡入侵,社会愈发动荡不宁.西周昔日那支威震八方的铁血雄师早已不复昨日之勇,在此消彼长中渐成渺远传说,中央对周边以游牧劫掠为生的少数民族的军事震慑力已经大不如前,甚至难以为继.常年不断地对外战争导致国内生产停滞.民生凋敝,国力损耗巨大,虚弱不堪.
一贯骄奢淫逸.耽于享乐的周幽王重用狡黠诡诈的佞
06/28 00:47
马皇后:靠一双大脚 把受伤的朱元璋背出战场
日 15:50:50
(转自东北网) 核心提示:马秀英就一心帮助丈夫,为他排忧解难--有一次朱元璋在阵前受伤,马氏在危急时刻,仗着有双大脚,竟背着朱元璋逃脱.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邓小秋,原题:&大脚皇后&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历经16年的戎马生涯以后,摆在他面前的大明天下,是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千创百孔,亟需竭尽全力,巩固统治
07/15 01:20
历史上的马皇后不仅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还是个大脚,&马大脚&已经是马皇后的代表,在我国旧社会历史讲究裹脚的年代,朱元璋为何喜欢马皇后?本文翻出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绝对让你觉得马皇后值得朱元璋真心对待! 明朝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死后陪葬在朱元璋的陵寝--孝陵,尊谥为&孝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是明代谥词最长的皇后,也是明代唯一能当得起这么长谥词的皇后.当然,在那些旧文人的眼里,虽然马皇后什么都好,却可惜天生大脚,这是唯一美中不
12/15 07:37
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少人记住的他治贪官.兴科举.轻徭薄赋等功绩,同时也有人惊骇于他残暴多疑.喜怒无常的性格.很多人知道她的发妻是&大脚马皇后&,却不知道朱元璋也有个奇葩的癖好--喜欢强占人妻. 说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少人记住的他治贪官.兴科举.轻徭薄赋等功绩,同时也有人惊骇于他残暴多疑.喜怒无常的性格.很多人知道她的发妻是&大脚马皇后&,却不知道朱元璋也有个奇葩的癖好--喜欢强占人妻. 这一点正史野史都有记载.最有
02/10 03:20
大明贤后 细说马皇后 作者:张海英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数:302 所属分类: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分享 --& 网页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细说体&形式叙述明太祖皇后马秀英的生平,以及有关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展开全部) 目录 一 生逢元末乱世烽火 二 红巾军纷起 三 马氏家世 四 &马秀英&之名的由来 五 大脚与回民之谜 六 养父郭子兴 七 乘龙快婿朱元璋 八 朱元璋家世 九 朱元璋的出生地 一○ &芜蒌豆粥&q
09/21 13:36
马皇后仁慈微谏教化朱元璋 时间: 13:2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朱元璋曾这样夸奖马皇后:&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这话一点不假.马皇后的伟大之处,便是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
03/29 22:16
作者:覃仕勇 所谓史实,就是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事,通过正史记载下来:而传说则是人们通过联想和想象虚构出一些事物以寄托自己的愿望,或者在一些史实上加工,再经过人们口耳相传所形成的故事. 毫无疑问,大多数史实都是残酷的.冷冰冰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而那些从史实衍生出来的传说,总能围绕着这个史实,发散和补充一些更加动人心魄的桥段,其作用就如同鲁迅&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不但增强史实的冲击力,还能挖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传说往往会比原来的史实更
10/26 14:55
(一)金马和碧鸡的传说 昆明东面有一山曰金马山,西面有一山曰碧鸡山,史称“东骧神骏,西翥灵仪”,为云南的象征.早在明代,“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就已视为昆明胜景. 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昆明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金马碧鸡坊就是著名一景.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壁鸡坊历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昆明的象征.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金碧路中段的金马.碧鸡坊,历史上曾有“金碧交辉”之说.高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丰正升华府的楼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