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附近有早期原始人类和文化遗址遗址吗

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从1927年发现北京猿人算起巳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经过许多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描绘出一个我国人类起源、发展、进化的大致轮廓。尤其是八十年代初,先后发现的安徽和县龙潭洞猿人头盖化石,山东沂源县骡子鞍猿人化石,贵州的古人类化石等一系列的新材料,对促进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也推动我们对甘肃古人类情况作出深入研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开展古人类研究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解放前,西北地区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仅有内蒙古乌审旗的萨拉乌苏、宁夏灵武县的水洞沟、甘肃庆阳以及山、陕之间的黄河沿岸附近的一些零星材料。
解放后,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全面展开,各地陆续发现了一批古人类化石点和人类活动过的遗址。陕西先后发现过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内蒙古自洽区有河套人,四I;1省有资阳人。这几个省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
相关文章推荐
最近考古发现表明,古人类开化时间提早考古学家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处古人类化石聚集地,从保存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和腿骨分析,他们已经进化到接近现代人的程度,而其年代距今约...
《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01期
从猿人发展成为现代人的过程,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最初的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整个旧石器时代).我国是人类起源的地区之一,地下埋藏的古人类化石相当丰富.过去,由于反动政府对...
《历史教学》1965年05期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肥沃,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大约从一百多万年以前起,我们中华民族的远古祖先,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的广大土地上。解放前,我国虽发现几处古人类化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
我国古人类研究工作从1927年发现北京猿人算起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间经过许多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取得很大的成就,已经描绘出一个我国人类起源,发展,进化的大...
《兰州学刊》1985年03期
四川省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于1985年10月下旬在巫山县大庙发现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一年之后,1986年10月下旬,在巨猿动物群...
《四川文物》1989年01期
迄今,安徽已经发现古人类地点2处,旧石器地点30余处.(图一)这些材料改变了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的布局,提供了研究安徽旧石器时代的宝贵材料.一、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1973冬...
《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试论我国南方地区古人类的几个问题汪洋(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秦岭—淮河以南13个省(区)60个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化石地点所出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据分...
《文物季刊》1997年04期
本文在收集多年来出土的旧石器时代考古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考古材料与当时、当地的地质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与世界,尤其是与非洲相关材料的关系,提出长江流...
《长江文明》2010年01期广东在郁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早期人类遗址(图)_新浪阳江
广东在郁南首次发现旧石器早期人类遗址(图)
南方日报评论
  摘要: 初步研究表明,这些石器标本年代最早可至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意味着广东最早的人类活动时间,可能将从已知的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到数十万年前。
图为郁南磨刀山发掘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逸 实习生/鲁豇蔚)记者日前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广东旧石器时代考古取得重大突破:考古调查队在郁南县、罗定市境内发现了60多处旧石器遗址,采集到200余件石制品标本。初步研究表明,这些石器标本年代最早可至旧石器时代早期。这意味着广东最早的人类活动时间,可能将从已知的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到数十万年前。
  “这是广东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也是广东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文化遗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邓宏文介绍,从2012年底开始,省考古所、云浮市博物馆、郁南县博物馆、罗定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调查队,对西江支流南江流域展开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本次调查取得的成果,也于去年3月得到来自北京大学以及湖南、广西等地考古专家的确认。
  该项考古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下一步将举行专家论证会,对石器的具体年代、古人类的活动、当地古气候环境及遗址保护利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达成协议,在当地建成旧石器考古教学科研基地,计划年内启动。
  南江遗址与“北京人”同龄
  本次调查发现的石器地点群范围广阔,约有2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南江流域中游的两岸阶地上,其中以郁南县河口镇与大湾镇最为密集,还有少数分布在罗定市境内。
  记者在河口镇磨刀山发掘现场发现,刚刚出土的石制品标本零散地分布在探方内,有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等,堆积其上的网纹红土大面积地暴露在外。从山坡俯瞰,可见南江在山脚不远处蜿蜒而过。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河流往往由于下切而不断变深,使原先的河谷底部变成河流阶地,位置越高的阶地形成时间越早。“这次发现的石器主要集中在三级阶地和四级阶地,从阶地和地层的形成年代推断,这些石器的制作年代应不晚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学研究室副教授李宁利分析。
  学界通常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前期时间跨度最大,距今约20多万年至200多万年前。上世纪50年代在粤北曲江狮子岩发现的广东最早“居民”马坝人化石,距今不过13万年左右,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期。“这意味着,南江旧石器所处时代比马坝人还早,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同期。”项目执行领队刘锁强介绍。
  “可以说,这次考古填补了华南旧石器考古研究的空白。”省考古所办公室主任尚杰表示,南江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目前主要还是依据地貌特征、地层堆积与文化面貌进行判断。至于石器制作的具体年代,还需要通过科学的测年工作才能确定。
  本次发掘未见人类动物化石
  在南江旧石器遗址发现的石器类型也可谓蔚为大观。从南江流域采集到的200多件石制品标本,包括手镐、手斧、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状器、凹缺刮器等,其中手镐数量最多,砍砸器与刮削器也为数不少。部分体型粗大的手镐和砍砸器,甚至超过20厘米,重达10余斤。而石片刮削器和小尖状器则体型较小,有的只有5厘米长。此外,考古队还发现了较多石片、石核与断块等。
  “这些石器大多就地取材,用古南江的河滩砾石(即鹅卵石)打制而成,这也是南方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色。”刘锁强说。旧石器时代文物主要根据用途命名,比如手镐的主要用途是采集块根状植物,砍砸器则用于砍树。石块上清晰的打击点证明它们皆由人工打制而成,尽管加工方法比较简单,却闪烁着岭南先民智慧的火花。
  不过,由于本次发掘未发现人类和动植物化石,这些旧石器的主人身份和当年南江流域的自然面貌,到目前还是一个谜。尚杰解释,在河流阶地的强酸性红土中,任何有机质都不可能保存下来。
  “尽管如此,这次发掘对我们的考古方法也有突破意义。”尚杰指出,过去不少学者认为,岭南只有在洞穴里才可能发现古人类遗迹,南江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也将引起学界对河流阶地的重视。“我们将继续对目前的遗址进行深挖,一直挖到古河床为止”。河南宝丰发现一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距今6000年_网易科技
河南宝丰发现一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距今6000年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社郑州六月十八日电(李翠霞)记者今日从河南平顶山市文物部门获悉,文物人员在宝丰县发现一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六千年。专家称,这一罕见的考古发现为研究早期仰韶文化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据该市文物工作队孙队长介绍,这片遗址长二百零五米、宽十五米,在遗址现场内随处可见陶片、骨器、红烧土等生产生活工具、生活遗迹,这些陶片有绳纹的、网纹的和篮纹的,有黑陶、红陶、灰陶,尤其是红陶上有白色和褐色彩绘图案,明显可以看出具有二里头和龙山文化特征。他表示,从这些现场发现的器物分析,这一遗址叠加着仰韶、龙山、二里头三个历史文化时期人们生活的遗迹,距今约六千年。
孙队长说,该遗址位于宝丰县肖旗乡解庄村徐桥村西五百米,北部不远处就是该县文物保护单位——解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片遗址是由当地公路部门在四月下旬修建薛杨公路挖路基时发现的,现场还发现有陶纺轮、骨锥、割剥器,可以断定为新石器时代,应该是一片生活中心区。该遗址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直到夏代,前后延续了两三千年的时间。
据悉,河南省文物部门已对此遗址进行勘测认证,并加以保护。目前,文物部门已展开下一步发掘清理工作。(完)
本文来源:国新闻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组图:灵武恐龙化石遗址
组图:灵武恐龙化石遗址
中国网 | 时间: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一号坑 图/赵颖
    二号坑 图/赵颖
恐龙化石 图/王婷
    灵武恐龙化石地质遗址:探寻来自远古恐龙时代的“线索”
    远古的恐龙时代虽然早已逝去,却仍然与现代人发生着某种丝丝缕缕的联系。从借用恐龙形象的动画片到风靡世界的侏罗纪公园系列影片,我们从没有试图忘记过这个似乎和我们搭不上边界的恐龙世界。而它们也在用一些来自远古时代的“线索”不断警示和提醒着我们,它们曾经存在,也曾经辉煌,它们神奇的消失,也试图向亿万年后的人们诉说些什么。在对灵武恐龙化石地质遗址的探寻中,我一直带着这份对恐龙世界的敬意。
    灵武恐龙化石地质遗迹位于灵武市磁窑堡镇南磁湾,发现于2004年。而这处重要的恐龙化石遗迹的发现有着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2004年4月,灵武当地的一位农民马云因一位朋友生病需用刺猬入药,上山准备捉刺猬,在路上他看到一块硕大的“石头”。由于经常看科普节目,他觉得这块“石头”可能是恐龙肢体。于是拉着亲朋好友到山上去看,并试图说服人们相信他的“观点”。好几个月过去,周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因为巨石露在外面至少两年了,没人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当年11月,马云给灵武市文管所和银川市文物局打电话,报告了自己的“发现”。
    灵武市文管所所长刘宏安接到电话后,带领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初步确认可能是古生物化石。2005年春,文管所请专家对南磁湾山梁的化石进行试探性发掘,挖出了一块长达2.1米的化石,而且与之相连的一块形似动物膑骨的化石也露了出来,并初步判定应该属于古脊椎动物化石。 当年4月,灵武市有关工作人员携带录像资料和部分骨骼化石前往北京,请专家徐星进行鉴定。徐星研究后认为,这些材料说明可能是一类大型的蜥脚类恐龙,一些特征似乎揭示这一属种至少进化到了真蜥脚类这一演化水平。于是,恐龙专家们来到这里,开始展开了大规模的挖掘。
    在灵武恐龙化石遗址的挖掘过程中,也是屡见惊喜。2005年7月中旬,在离挖掘现场北侧不足30米处,发掘人员发现地表曾有化石裸露,其中3只保存完整的恐龙肩胛骨化石竟有1.8米长,一只椎体化石长达1.1米。8月11日,挖掘人员在挖出的一串恐龙荐椎化石上发现了分布密集的神经棘,而且神经棘骨骼关联程度非常好,这在国内外蜥脚类恐龙化石中极为罕见。紧接着,又挖出一些排列整齐的恐龙牙齿化石。11月28日,发掘人员在现场发掘出长28cm宽32cm呈棕黑颜色的恐龙头骨化石。日,发掘人员在一截恐龙颈椎化石前2米处,发掘出22颗排列整齐的恐龙牙齿化石,带有完整的下颌骨颌牙关,现场两位专家确认为恐龙头骨化石。
    灵武恐龙化石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面积较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周边环境未遭破坏的恐龙化石群遗址。专家认为,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发现的恐龙化石为梁龙化石,这在亚洲地区为首次发现,该遗址的梁龙化石可能与南半球曾发现的梁龙化石有某种关联,这将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支持。
    相关资料
    梁龙化石早在1878年由耶鲁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奥塞内尔o查利斯o马什发现并命名。梁龙又称双棘龙,生活在一亿四千五百万年至一亿五千五百万年前,晚侏罗纪时期,分布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蒙大拿州、犹他州和怀俄明州,属蜥臀目蜥脚类。其体型巨大,脑袋却纤细小巧。它们经常成群活动,走路非常慢。梁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梁龙只要十年左右的时间,即可完全长成。梁龙是食草动物。吃东西时,直接吞食树叶等食物。
    梁龙的脖子和尾巴很长,身体很短,又由于背部骨骼较轻,因此体重并不重。虽然其脖子很长,但并不能自由弯曲。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只能吃柔嫩多汁的植物。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图/文 王婷)
  上一页  1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导读: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名录,其头盖骨化石的发现,是中国已揭示的最早、,遗址中除发现房址、灰坑外,该类型文化后来在广大地域多次发现,陶器上刻划符号是中国象形,遗存有中国最早的水稻田,发现大量作为礼器的质地坚硬、薄如蛋壳的黑陶,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早期遗址发现大量人类食用后的贝壳、兽骨和使用后的器具,有铜容器残片发现,它的发现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名录 1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距今200万~1.2万年)
遗存有多处100万年以前的早期人类遗址,分布面广、内容丰富,被有的学者称作“东亚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地”。
2 云南元谋人遗址(距今170万年)
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化石判断,元谋人为早期猿人,已进入直立人阶段,可能已学会用火。
3 陕西蓝田人遗址(距今100万~65万年左右)
出土了亚洲北部迄今最古老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制作粗糙,以单面加工为主,其中三棱大尖状器被认为是蓝田人文化特征之一。
4 北京周口店遗址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距今70万至1.8万年)
北京人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其头盖骨化石的发现,使直立人的存在得到肯定,从而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化序列;遗址中的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拥有丰富的装饰品;遗址内的鲩鱼等水生动物化石表明他们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标志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能力的提高;死者的埋葬方式说明出现了原始的宗教意识。
5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距今15万~10万年)
出土的牙齿化石可以看出丁村人是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的人类,属于早期智人;出土的文化遗物以三棱大尖状器为突出特征。
6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距今3万~1.7万年)
遗址中某些石器的形状与欧洲古文化接近,可能表明了晚更新世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状况。
7 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距今1.25万年)
出土有石器、骨角器和陶器,说明有了炊煮的生活方式;当时人们主要依靠渔猎和采集为生,可能出现农耕。
8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
淮河流域迄今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出土有石磨盘、骨笛、陶器等物品;陶器中的残留物说明当时已开始酿酒;陶器、龟甲上的契刻符号表明,在当时已出现了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
9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距今 年)
遗存有房基、粮窖等遗址,出土了石器、陶器、骨器和粟的碳化物,野生动物及家禽骨骼标本等,说明北方地区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家禽、制作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住房形式为半地穴式,并利用窖穴储藏东西。
10 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距今 年)
黄河中游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出土陶器表明,它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前身。
11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
辽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环形壕沟围绕成排房址,是中国已揭示的最早、最完整的原始村落;出现具有宗教意义的玉器。
12 河北易县北福地遗址(距今年)
遗址中除发现房址、灰坑外,还遗存有祭祀场遗迹以及大量刻陶假面面具,表现了当时的宗教与巫术文化;是探索北方早期新石器文化发生及旱地农业起源的重要线索。
13 甘肃天水秦安大地湾遗址(距今年)
西北地区年代最早的农业遗存,彩陶出现,其中人头型器口彩陶瓶颇为新颖;出现了功
能布局复杂的、迄今所知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房屋建筑遗址群。
14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年)
大量遗存表明,当时的人使用红陶、以壶盛水盛粮、用三足钵烧饭,有氏族公共墓地和随葬品;裴里岗文化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最发达、影响力最大的一支文化。
15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年)
长江流域年代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人们已掌握耜耕技术,建造带有复杂榫卯的干栏式建筑;纺织工具、髹漆技术、独木舟和原始艺术品出现。
16 河南渑池仰韶遗址(距今年)
出土陶器多为红棕色素底,有黑色或暗紫色纹饰,这些彩陶成为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该类型文化后来在广大地域多次发现,代表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主流文化的面貌;是较发达的定居农耕文化遗存,主要栽培粟、黍;出现的诸多技术,如制陶、纺织、文字、历法等,同文献记载中炎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
17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距今年)
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众多遗迹说明,当时半坡人焚毁树木来开垦农田,种植粟、蔬菜,饲养猪和狗;陶器是重要日用器,陶器上的鱼纹图案是特色图案。
18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距今年)
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其中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胎壁薄匀、色泽明丽的白陶器表现出高超的制陶工艺;以该遗址命名的大汶口文化,用独立发展的手工业和男女合葬表明,在其后期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19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距今6400年)
墓内出土用蚌壳摆塑的人与动物图案,其中的龙虎图案被有的学者认为是四宫星象中青龙、白虎的源头;整体蚌塑说明当时以恒星授时、并与测度晷影结合的天文观测与历法系统。
20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距今年)
最完整揭露出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之一,由居住区、陶窖场和墓地组成;居住区围绕中心广场分布房屋;陶盆内壁对称的鱼、蛙和人面纹很有特色,陶器上刻划符号是中国象形文的起源的线索之一。
21 陕西高陵县杨官寨遗址 (距今6000年)
涂朱砂的镂空人面彩陶十分独特;前室后窑式的房屋结构,是迄今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房屋布局与方形壕沟说明正在形成以“城”和“池”为主要特点的城市格局模式。
22 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距今6000年)
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遗存有中国最早的水稻田,用古老而发达的稻作农业使人们重新认识了长江地区的古代文明。
23 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距今年)
遗址中的房屋形式为尖锥形屋顶、半地穴式的圆形房子;制陶业进入用还原焰烧制灰陶的新阶段。
24 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距今年)
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突出特征是彩陶特别发达,纹饰繁缛多变又具有明显的规律,表明画彩技术已达到成熟的程度。
25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距今5300年)
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大型聚落,从出土的玉器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出现了军事装备、权力人物和贫富分化。
26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群(距今年)
新石器时代古城、祭坛与墓葬遗址群,以玉琮为代表的玉礼器群表现出发达的礼玉文明。
27 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群(距今5000年)
密集分布着属于红山文化的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表明当时或许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
28 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距今年)
发现大量作为礼器的质地坚硬、薄如蛋壳的黑陶,尤其以蛋壳陶高柄杯为代表;是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29 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距今4000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从包括殉葬在内的复杂葬俗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地区原始氏族公社解体、阶级产生阶段的生产水平、社会急剧变化的状况。
30 台湾台北圆山遗址(距今年)
早期遗址发现大量人类食用后的贝壳、兽骨和使用后的器具,晚期主要出土绳印纹陶器;圆山人可能是从今广东省的海丰到广州之间的沿海地区迁移至台湾的。
31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年)
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有结构复杂的建筑基础、贵族墓葬、祭祀与观测合一的天文观测遗址;出土玉器、铜器及陶制的礼乐器等,有文字出现;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文明初步建立。
32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距今约4350年)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有铜容器残片发现,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夏代禹的都城“阳城”。
33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距今约4000余年)
大型聚落群遗址,其中心部位有由城垣、护城壕构成的大型城址;出土物中以大量陶器、陶塑工艺品和小型玉器最具特色;它的发现为探索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找到了突破口。
34 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距今年)
墓地显出了等级差别,其中贵族墓地出土了代表权力的铜器、玉器和仿中原铜器的彩绘陶礼器,反映出当时已出现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
35 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距今约3700年)
佩带金银首饰并用其作为陪葬品,是火烧沟遗址墓葬的一大特点;四音阶调式陶埙已经发展成了相当规范的乐器;装饰品表现了畜牧民族风格,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36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距今年)
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宫殿建筑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了早期宫殿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出土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一般认为,这是夏代都城“斟”。
37 河南郑州商代遗址(商代早期)
大型都邑,包括周长近7公里的城墙,出土有甲骨文和陶文符号等;众多青铜范模以及青铜大方鼎表明,青铜器已广泛应用;有人认为它是商代中期的仲丁所建的J都,也有人认为是商代早期的成汤所都的亳。
38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商代早期)
城市遗址,其宫殿营建手法与众多商式青铜器说明,商代文明已经突破中原到达了长江流域。
39 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商代早期)
都城遗址,初步被认为是商汤灭夏之后创建的都城,为夏文化与商文化的分期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40 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墓葬及清江吴城遗址(商代晚期)
江南地区的商代墓地与城址,出土的青铜器、陶器与中原地区的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又有明显的自身特点,表现出商文化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41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代晚期)
甲骨文的发现地,从此证明历史上商代的存在,被认为是盘庚迁殷之后的都城遗址,出土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大量商代青铜器等。
42 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器物坑(商代晚期)
商代祭祀坑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金器、玉石器等,有着极为独特与奇异的形象特征,又受到中原商文明的部分影响,为人们重新认识巴蜀文化源流提供了依据,同时又因其文明形态的异军突起与突然消逝而留下众多谜题。
43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商代晚期~西周)
三星堆文明衰亡后,古蜀国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都邑所在;其“太阳神鸟”金饰反映了古蜀国的太阳崇拜;玉琮风格取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许多象牙来自云南等地,说明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44 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冶遗址(商代~汉代)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资格考试、出国留学、专业文献、党团工作、应用文书、word文档、工作范文、外语学习、文档下载以及中国考古百项大发现等内容。本文共3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