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意文学对文学颠覆传统的成语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三亿文库
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24、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 A、将自然视为人的本性 B、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表现对违背人性的都市文明的失望 C、对违背人性的工业化的失望 D、对工业文明的礼赞。 25、以下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作家是(
) A、雪莱B、托尔斯泰C、波德莱尔D、康德 26、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对以下传统文学的颠覆(
) A、现实主义文学B、古典主义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D、后现代主义文学 27、现代主义文学内容上的“向内转”,主要包含(
) A、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 B、指现代主义文学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 C、客观地反映社会 D、表现潜意识心理和表现非理性的世界。 28、现代主义文学隐喻性的表现方式,是指(
) A、用间接的表现方式B、用暗示的表现方式 C、用象征的表现方式D、用抒情的表现方式 29、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
) A、形象并不是某个现实形象的直接摹写 B、形象是一种具有指代特点的符号 C、形象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 D、形象追求某种抽象意味。 30、首先提出现实主义文学应“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哈克奈斯D、列宁 三、判断√× 1、从一种文学思潮中不仅能够看到文学本身的革新要求和时代的审美趋向,而且还会发现这种革新实际是对社会变革的一种回应,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 2、在文学史上,既有以结社方式集聚起来,通过纲领或宣言统一群体创作所形成的文学流派,也有并不存在社团实体,却因为有共同的文学见解并在创作实践中显示了群体特色而形成的文学流派。(
) 3、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全面异化使人们陷入了悲观厌世的情绪当中,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作、变态心理、绝望情绪和虚无思想,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内容。(
) 4、古典主义是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
) 5、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种关于文学的隐喻“在选择、阐释、整理和评估艺术事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种隐喻是将文学比喻为“镜子”,其含义是用镜子的反映来说明文学是对主观情感的表现。(
) 6、文学思潮要求在作家人数与作品数量上的相当规模,呈现群体性特点。(
) 7、现实主义文学出现在欧洲19世纪(
8、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文学产生的时期就出现。(
) 9、文学的形态类型是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流派活动对文学类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 10、与一般文学现象相比,从文学流派中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文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的关联,看到文学活动与各种思想文化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至很难把历史上的某些文学思潮视为单纯的文学现象。(
) 11、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流派为标志。探索建构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是文学思潮的显著特点。(
) 12、《诗经》是在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创作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 13、欧洲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思潮。(
) 14、典型人物就是像同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人物一样。(
)15、典型人物就是类型化人物。(
16、典型人物一定是是圆形人物。(
17、圆形人物一定是典型人物。(
) 18、自然主义就是批判现实主义。(
) 19、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典型”指“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 20、浪漫主义是一种以逼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的文学类型。(
) 21、浪漫主义认为现实是完美的。(
) 22、雨果是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
) 23、文学形象只要概括了某一阶级或某一类人的特征,就具有典型性。(
) 24、文学典型都是反映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 25、类型即典型。(
) 26、文学典型必须反映生活中的主流。(
) 27、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常常同时出现,几乎形影相随。(
) 28、文学流派并不是文学产生之初就有的现象,而是文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了某种传统或创作成规之后的产物。(
) 29、“艺术类型学的研究面对着种类与风格两大问题领域”,“艺术的种类是根据与作品的结构因素相关的客观标示而区分归纳的类型;艺术风格是以创作的活动方向有关的主观的标志为准则而设立的类型。”提出这观点的理论家是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
) 30、文学表现形态的成熟、定型以至成为显示某种文学观念的形态类型,往往是文学思潮或文学流派张扬推动的结果。(
) 四、简答题 1、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区别。 2、简述“现实主义”的三种基本意义。 3、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哪个方面?简述之。 4、简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5、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7、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五、辨析与理解 1、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别林斯基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4、分析《恶之花?美》的象征主义文学特征
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 我这使人人相继碰伤的胸心, 生来是要给诗人激发一种爱情, 就像物质一样永恒而闷声不响。
我像神秘的人面狮,君临碧霄, 我把雪的心跟天鹅之白相结合, 我对移动线条的运动感到厌恶,(见“注”) 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
诗人们看到我这堂堂的姿态, 仿佛借自最高傲的纪念雕像, 他们也会刻苦钻研,消磨时光, 因为,为了迷惑柔顺的钟情者, 我有使万象显得更美的明镜, 我的眼睛,永远放光的大眼睛! 11
注释:厌恶线的位置的移动,即厌恶生命。诗人认为眺望没有生命的自然具有无限的美。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文学思潮,文学思潮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什么意义? 2、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3、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参考答案
填空 1、文化思想
“灯” 4、
5、艺术概括
6、不相识者
7、扭曲、片面
9、主观色彩 10、文学思潮
11、基本主题 12、_典型__ _典型性格__13、___典型环境___14、风格类型____15、艺术虚构_16、_现实主义理论__ _后__17、 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其普遍性在于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 第三,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典型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和一种敞开,提升了读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 柏拉图
19、意识流、超现实、表现、存在、荒诞、黑色20、_颠覆__
选择 1、ABD 2、ABCD 3、C 4、A 5、AB
6、ACD 7、ABC 8、ABC 9、AB 10、C 11、B 12、C 13、A 14、A 15、AC 16、B 17、ABC 18、ABD 19、AB 20、A 21、A 22、ABC
23、AB 24、ABC 25、C 26、A
27、ABD 28、ABC 29、ABCD 30、B 三、判断√× 1、√2、√3、√4、√ 5、×6、√ 7、×8、×9、√10、× 11、×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21、× 22、√23、×24、× 25、× 26、×27、√28、√29、√30、√ 四、简答题 1、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区别。 (1)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流派则是指一批作家,因为思想倾向和文学观念上的见解相近,在创作实践上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并以他们的创作实绩显示了相似的风格特色而形成的创作群体。二者是文学活动的不同类型。 (2)文学思潮的特点体现在对某种文学观念的倡导上,体现了文学活动对社会变革的回应,它往往造成一定的文学创作潮流,但有时却可能主要是一种文学观念的主观要求而未必有很好的创作实绩。而文学流派则是创作活动的产物,致力于创作实践和通过创作成果显示群体特色。 2、简述“现实主义”的三种基本意义。 (1)是指一种文学思潮或文学运动。在这个意义上,现实主义是一个与特定时期相关的概念,指发生在文学史上某个时期的思潮、运动或流派;而作为思潮或流派的现实主义则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历史过程。 (2)是指一种审美理想或文学精神。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根本特点在于它尤为强调文学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关注和参与,这个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具有相当宽泛的包容性,它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严肃对待现实人生的文学,即使在某些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作家身上,人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关注现实的文学精神。 (3)是指文学的一种表现形态或形态类型,其特点是以生活固有的样子来建构艺术世界,把文学视为现实生活的再现。 3、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哪个方面?简述之。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对典型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在对人物形象的创造上。具体观点如下: 第一,典型人物具有整体个性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第二,典型人物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命运,显示了人 4、简述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1)现实主义重视反映人的社会性,通过人与环境的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因素对人的现实生活的影响,自然主义则强调先天遗传对人的作用,强调人的生物性 (2)现实主义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强调细节的典型意义,体现了对艺术概括的高度重视,自然主义则强调表现客观存在的一切,以致细节描写烦琐甚至卑微。客观上把细节描写与艺术概括对立起来。 (3)现实主义要求艺术描写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倾向性相统一,自然主义则主张所谓的纯客观主义。 5、简述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现代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6、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1)浪漫主义具有以理想的追求和表现来映照生活的文学精神。 (2)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3)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 (4)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 7、浪漫主义的自然观 1、浪漫主义文论把自然视为人的本性,这也是浪漫主义文论所说的“自然”的第一种含义。浪漫主义文论通过对这种意义的自然的强调,要求文学表现真实的情感,把诗的抒情视为人对自身热情和生命力的释放。浪漫主义理论对天才、感性的理解,都与这种自然观有一定的联系。 2、浪漫主义文论所说的“自然”的另一个含义是相对于“社会”来说的。浪漫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对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歌颂自然的纯朴与美丽,批判社会世俗生活的平庸和奢靡。在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观中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神秘感,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然题材中常常出现神话甚至宗教的意象。 五、辨析与理解 12
1、有人认为,只有现实主义文学才关注现实人生,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 (1)浪漫主义文学以充满激情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理想追求、主观情感和某种社会心理。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情感的因素比较显著,因此“抒情性”和“个性化”成了浪漫主义“表现性”的主要体现。在创作手法上浪漫主义偏重于理想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采取象征、格复杂丰满、人物具有立体感的特点,这些人物往往有一个核心性格,同时又体现出不同的性格侧面。心态人物是指那种着重展示内在心理过程,表现某种精神体验的人物形象。对于心态型人物,作者并不着重其外在形貌和行为的描述及其性格的刻画,而旨在通过人物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来展示其内心生活的因景,表现某种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这种人物的外在可感性和性格特征都比较模糊,而内在心理过程的展示却非常具体、细致,主观体验的揭示极其深刻,也能在读者的心理层次上引起强烈的共鸣、震动。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看,圆形人物、心态人物均不能用“某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自我,改变客体,表达理想。艺术中的表现具有震憾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 (2)浪漫主义的这种基本面貌显然与现实主义文学不同。现实主义以写实的表现形态来展现生活的面貌,它强调真实而客观地展现生活,以典型化的艺术概括来表现社会现实和人生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都是理想或幻想,与现实生活无关。 首先,从浪漫主义文学发生发展的情况来看,它与当时的文化思潮、文学思潮及社会变革就有密切的关系。它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对王权和贵族的民主运动、民族觉醒在思想文化上的反应。 第二,浪漫主义文学所表现的理想折射出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看法,其中包含着对旧传统、旧制度的否定,对新的社会理想的追求,对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和个性独立的肯定。比如浪漫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对立起来,满怀激情地歌颂自然的纯朴与美丽,批判社会世俗生活的平庸和奢靡。 第三,从想象活动要受生活经验的限制这一原理来看,浪漫主义文学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猪八戒虽是幻想的产物,但其性格特征仍具有人类的特征。 2、有人认为,典型就是代表了某种性格类型的形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个观点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正确的,但在现在的语境之下是不对的。 (1)典型基本上是西方文论创立的一个概念,它最初的意义在希腊文中就有模子的意思,意谓典型就像同一个模子可以铸造出许多同样的东西一样,也是通过一个形象反映了某一类人的性格特点,所以这个术语最初强调的是形象的概括性和普遍性。从典型理论发展的阶段看,17世纪之前,西方的典型观基本上是类型说,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18世纪以后,开始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趋于成熟,把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2)早期的“类型”概念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遍的矛盾,试图超越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所以这类形象所表现的其实是同类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使形象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而“典型“概念则强调人物的整体个性,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典型人物以他们独特的个性和命运,显示了人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从而成为人们观照生活、理解人生和洞愁人性的社会蕴涵对象。 (3)在当代的文学理论中,有人将典型人物划分为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心态人物。其中扁平人物有类型化特点,是围绕着单一的观念或素质塑造的。圆型人物则有性 种性格类型“来概括,因此上面的判断是不对的。 3、别林斯基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1)典型的所谓“似曾相识”,是因为典型人物身上蕴涵了人生或人性中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体现了深广的社会历史蕴涵,显示了人生和人性与社会历史活动密切相关的某种底蕴。以这种普遍性为媒介,典型人物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我们共有的感受、情绪和思想。如鲁迅笔下的阿Q,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人乃至自己身上的一些影子。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欺软怕硬的性格正是我们自我的写照。 (2)说典型人物又是一个“不相识者”,强调了典型的独特性,那些你我都有的感情和思想,在他身上却表现得那么强烈,那么集中,那么富于个性,是一个让人们感到陌生和新鲜的形象;并以这种强烈、集中的个性化表现,显示了隐藏在人们熟视无睹的人生表现和生活现象之下的底蕴或奥秘。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有着独特的表现,他的名言“儿子打老子”、号称是天下第一个说自己的虫豸的等等都是他独特个性的具体表现,它显然与陈奂生的精神胜利表现大不相同。 (3)别林斯基的这一界说道出了典型人物何以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原因,表现了典型人物在表现人生上的独特审美价值。即:典型就是对人生和人性的一种发现,一种敞开;典型的独创性就在于他能从人们熟视无睹的对象中发现奥秘;典型的永恒魅力就是在于以这种发现和敞开提升了读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感受和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让我们意识到人性的可悲之处。
4、分析《恶之花?美》的象征主义文学特征
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 我这使人人相继碰伤的胸心, 生来是要给诗人激发一种爱情, 就像物质一样永恒而闷声不响。
我像神秘的人面狮,君临碧霄, 我把雪的心跟天鹅之白相结合, 我对移动线条的运动感到厌恶,(见“注”) 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
诗人们看到我这堂堂的姿态, 仿佛借自最高傲的纪念雕像, 他们也会刻苦钻研,消磨时光, 因为,为了迷惑柔顺的钟情者, 我有使万象显得更美的明镜, 我的眼睛,永远放光的大眼睛!
注释:厌恶线的位置的移动,即厌恶生命。诗人认为眺望没有生命的自然具有无限的美。
波德莱尔这首诗的题目是“美”,或者说是写他对于美的理解,他把这种理解寄寓在“大理石”的意象上,以大理石的无表情、无感觉来显示诗人的美的理想。“世人啊,我很美,像石头的梦一样”,大理石(物质)的梦(理想)说明美的两面性。大理石像是永恒的,不动的,无言的“我从来不哭泣,也从来不发笑”,但是它的神秘的梦,“永远放光的大眼睛”,却大大减轻了它的冷酷和无生气,显现美和活力与迷人之处。
这首诗充分显示了象征主义文学“暗示性”和“朦胧性”的基本特征。大理石像的意象并未在作品中直接出现,展的各种因素,总结文学发展的经验,顺应文学发展规律,促进文学发展。 2、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 现实主义文学挖掘和展示了传统文学极少涉及的“异化”主题,揭示异化和由之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1)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它是通过“像石头的梦一样”、“天鹅之白”、“纪念雕像”等比喻性的词汇来暗示大理石的特质,让我们通过这种特质在人们心中引起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人对美的理解。诗人所使用的象征具有 “私设象征”的特点,诗句中的某些比喻、暗示,如美的石头与诗人的关系,永恒性与神秘性的并置,不为情感所动,高傲而迷人的特质等等,将诗人对美的理解显示出来。读者不只是在头脑中复现这些跳跃性的意象,还会在意象与意象的关系中去体会词语的指代意义。象征型形象的符号性最为突出、显著,它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表现象征主义诗人内心所感到的世界,并力求把人们从外部世界引向内部的精神世界。(具体分析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此仅为参考。) 六、论述题 1、什么是文学思潮,文学思潮对于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什么意义?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社会变革和艺术创新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思想潮流。文学思潮的出现是文学走向自觉、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意义: (1)冲击旧有文学观念,满足文学的革新要求。 文学思潮体现了文学变革要求的因素,为文学运动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冲击着已经枯萎了的文学和既定的文学观念,显示了新的文学思想和理论势必取而代之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倡导某种新的文学观念所以会成为文学思潮的标志,正是因为文学观念的变革集中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学的要求。表现和满足新的审美需求是促成文学思潮发生的内在原因,文学思潮也因为满足和适应了文学革新的要求而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气。以欧洲文学发展为例,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先后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几个阶段,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对旧有文学观念的摒弃与新的文学观念的张扬。 (2)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 作为群体性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必然要对文学活动产生相当影响。文学思潮以张扬某种文学观念为标志,探索和构建与时代变迁相适应的审美范式,那些实践这种思潮主张的作家、作品和理论家、批评家会以他们的实绩留名于文学史。比如欧洲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中,既有理论家布瓦洛在理论中强调尊崇理性,拥护王权,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为模仿对象,遵守“三一律”,又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这种文学思潮对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对文学活动规律的探讨。 文学思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文学活动与社会文化思潮有机结合的产物。与一般文学活动相比,从文学思潮中可以更直接地看到文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的关联,看到文学活动与各种思想文化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中国五四时期的新文学思潮,既体现了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要求,也体现出时代与社会的巨大变化。文学思潮促进了对文学活动规律的探讨,它帮助我们把握影响文学积极发 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如萨特的《门关户闭》有句台词,“别人就是地狱”,形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表现的就是就是对社会的全面否定,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仿佛一个怪圈,而以逃跑来反抗这种秩序的人才是英雄。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卡夫卡的《变形记》就突出地表现了人的异化感,灾难感,人已经成为非我的状况。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在托麦斯的笔下,天空成了一块裹尸布,地球不过是柴炭和灰烬的混合,风景用自己的线条表明它只是一具巨大的尸体。 (2)现代主义文学对异化主题的表现,呈现出一幅怪异、荒诞、令人失望和沮丧的画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异化主题确实切入了现实社会生活的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现代主义文学所表现得人类社会和前途的彻底失望,却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3、论述现代主义文学的传统的颠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颠覆”是针对现实主义文学而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内容上的“向内转”。所谓内容向内转,包含两个意思,其一是说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观性,即现代主义在整体表现上的主观化。其二是指现代主义把自己的表现对象转向人的心理生活、思想生活、乃至潜意识和非理性的世界。这种“向内转”既是文学兴趣或题材选择上的一种变化,也是文学观念上的变化,他们认为人的主观世界、人的心理生活,尤其是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要比他的外部生活更真实,更能够体现人性和人生的真实。在这种文学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主义文学重视人的内心生活的表现,强调非理性,而不是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通过反映现实生活过程来反映人生和人性。 (2)表现上的“隐喻性”。因为比较关注表现人的心理生活特别是潜意识心理活动,现代主义文学在艺术表现上更多的采用了隐喻性的表现方式,用间接的、暗示的、象征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形象。其形象不象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描摹或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形态,而是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态,作品及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具有引申、隐含或象征的特点。如里尔克的《豹》便通过关在笼中的豹子的形象来隐喻受社会压抑和限制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其意义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暗示的。 (3)形象的“符号化”。所谓的形象的符号化也可以理解为形象的象征性,具有抽象的意味。现实主义文学追求形象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现代主义文学则将形象作为一种符号,隐喻、象征着形象之外的某种观念或意义。这14
就要求读者不能按照形象直接呈现的内容理解形象,而要把这个形象视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感悟其隐含的内容。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变成了大甲虫,它其实就是现代人的象征,隐喻着现代人为物质利益所驱使,人类的生活与甲虫的生活没有本质区别的状况。它不追求细节的生动细致,而是追求其抽象意味。 (4)对文学主题的把握、理解和拓展。与传统文学往往致力于表现人的人性美和鞭挞人性丑不同,现代主义文学更关注的现代社会中的人性异化现象,对异化的反思、解释和批判,是现代主义文学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的集中体现。揭示异化和优质带来的精神创伤与变态心理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现代主义文学表现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与人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竭力表现这种人类难以沟通思想感情的可怕图景,揭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只能是矛盾冲突的关系。 第二,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人对生存与期间的社会的反对,表现了个人全面反对社会的倾向。 第三,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通过表现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资本主义发展对人性的影响。 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现代主义文学对人与自然关系已化的表象,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以物质欲望的张扬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以及迷信技术和崇拜物质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的丧失。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颠覆,显示了文学的巨大变化,也显示了文学变化与社会背景间的密切关系。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反映了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精神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文学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练习:第四章 文学创作(更新)
一、填空 20、在文学理论中,风格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个人所特有的1、作为一种创作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作用及其表现,另一种则是指某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所体的
。 2、文学经典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并不完全是指后人对经21、艺术形式是审美意识
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提典的自觉学习,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
的方式,在无炼 、艺术
的基本方式。 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22、文学创作的最终成果借
形式 而凝定,文学接受者对作3、经典往往会成为后来的文学创作的法则或标准,在有意无品艺术风格的感受也只能从
的把握入手,形式创造对于意之间成为后人从事文学创作的
。 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4、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23、风格形成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因素:
。 24、作家与
,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5、原型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是人类
要素。 的表现。 25、从
的“诗灵神授”说到
的“天才论”都6、灵感虽然带有偶发性,却是
的结果。 是对创作活动中主体的神奇作用的强调。 7、艺术构思不是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梳理和修饰,也不是对现二、选择 实生活经验的复制和延伸,它是对现实经验的
。 1、对文学创作具有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是(
) 8、人生活于其中的时间和空间是有序的,不可逆转的,但文A 作家的人生经验
B 作家的心理特征
学的叙事却常常要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时空顺序,按照 C 作家的创作个性
D作家置身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环境
的需要重新安排时间和空间。 2、制约和规范作家创作活动的因素是(
) 9、文学风格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是
的标志 A 作家的人生经验、心理特征和创作个性等主观因素
10、母题以它的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_
__的转化、浸渗B作家置身于其中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 和凝聚。 C业已存在的文学传统 11、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可以把握、可D业已存在的文学的各种惯例 以分析的意识活动内容,而且还有许多属于_
__意识、与 3、体现在创作过程和作品中的创作个性,主要表现在(
__思维相关的、难以把握的心理对象。 A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上的个性化
12、创作动机指促使创作欲望和创作行为发生的__
__。 B在艺术形象的塑造的个性化 13、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而导致的C 作品意蕴的提炼上的个性化
__,这对创作而言是一种飞跃。 D作家艺术表现的个性化 14、西方文论谈灵感一般强调其
__的一面,而中国文论则4、文学理论之所以关注创作动机,原因在于(
) 看到灵感思维的_
___。 A源于理论探讨的需要。 15、艺术构思是指创作主体以_
__的方式,对创作素材进B源于人们对作家想象和创造的惊异,是什么愿望、意图激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使之凝聚成一个体现了_
___发了作家的想象,使他创造了如此诱人的艺术世界。 的艺术整体的_
__过程。 C源于对作家身世的好奇。 16、 文学创作中情感与_
__两种心理因素的性质和作用D源于批评的需要,分析创作动机有利于理解文本的意义,几乎完全相反,它们各有其特点,而且构成了相反相成的 特别是潜藏的意蕴。 _
__关系。 5、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17、当下性的艺术触发是指创作冲动的__
___形成;长期性A情感推动、引导着想象的展开
B情感影响着对生活材料的艺术触发则是指创作欲望的萌生经历了一个过程。 的感受和理解 18、就创作过程而言,艺术构思的成果,即作家所要表现的C情感对作家理解人生、判断价值形成的影响 思想感情,最终都须通过一定的艺术_
___来表现。 D情感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感受、运思方式和语言操作具有重19、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艺术呈现,是通过要影响。 一系列作品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
。 6、提出“白日梦”理论的人是(
) A、荣格B、歌德G、黑格尔D、弗洛伊德 7、提出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理论的人是(
联系客服:cand5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颠覆传统的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