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国民党将军抓中谁最善战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5e131dc4f74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蒋介石麾下将领谁最善战
  蒋介石统治大陆时期的军衔制与新中国不一样。1935年授了一批军衔,蒋介石军衔最高,唯其一人获授海陆空军特级上将。这就相当于新中国准备授予毛泽东的大元帅了。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获授陆军一级上将,此八人这就相当于我们的十大元帅了,他们都是当时的地方实力派,俗称新军阀是也。(此后,1945年,白崇禧晋升陆军一级上将。1947年,陈诚晋任陆军一级上将。他们的陆军一级上将在1949年以前也凑满10人了。)
  1935年同时授予陈调元等20人为陆军二级上将,这就相当于我们新中国首批授予的10名大将了(因为,他们后来还有单单叫陆军上将的。这可能才抵得上我们的上将)。在这其中,蒋介石的黄埔系只有刘峙 、蒋鼎文2人赫然在列。贺耀祖、陈诚、张治中、顾祝同、卫立煌、钱大钧、薛岳、谷正伦、罗卓英、吴奇伟、汤恩伯、胡宗南、李延年、李默庵等只获授陆军中将。陈绍宽任海军一级上将。
  到了1936年,张治中、陈诚、钱大钧、卫立煌、薛岳等9人才获得加陆军上将衔。1938年,贺耀祖也加陆军上将。
  1939年,卫立煌、陈诚晋任陆军二级上将。1944年,薛岳晋任陆军二级上将。1945年时,王耀武、郑洞国、杜聿明等才任陆军中将。
  1945年,张发奎、张治中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加陆军上将衔。1946年,汤恩伯加陆军上将衔。余汉谋晋任陆军二级上将,罗卓英加陆军上将衔。1946年,萨镇冰任海军上将。
  我们可以看出来,算得上蒋介石比较嫡系的这些将领中,1949年之前,陈诚最后军衔最高,为相当于我们新中国元帅一级的陆军一级上将。但是,起步最早的是刘峙 、蒋鼎文,他们两人最早当到陆军二级上将,此后是卫立煌、陈诚、张治中。再就是钱大钧、贺耀祖。胡宗南、汤恩伯最晚,最后居然没有晋任到陆军上将,也只获加上将衔。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少说了薛岳,他们都是派系的牺牲品。
  我什么我要先说军衔的事情?  我觉得网友们在讨论国共将领军事能力比较时,不是很注重可比性,往往把张灵甫这样的低阶军官拿来同共军中如粟裕林彪这样的高阶军官相提并论,但是,在单纯对共军将领军事能力讨论时候,又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林彪决不可能拿来同叶飞比军事能力。在搞一些国军将领军事能力排名时候,也是这样,谈来谈去谈一些低阶军官,或者把张灵甫拿来与白崇禧相提并论,或者把孙立人吹成国军将领中无双人物。  蒋介石在未与日本军队对战前,在中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正是因为他的那些亲信将领们能征善战,才使得他荡平群雄。刘峙、陈诚、胡宗南这些人并非庸将。至于对日本军队作战,实在是国家各方面实力均与人家差老大一截,非单纯是将领军事能力不如人的问题。此后的国共大决战,只能说国民党这批名将黄金时代已过,东风不与周郎便,谈不得也。  项羽打垮暴秦时,所向无敌。虽然最后败给韩信,不能不承认项羽曾经是一名军事天才。李广败亡,后人一样记得其曾经的军事成就。在蒋介石荡平群雄、力战日寇和与共军生死决战过程中,他的这些将领们一样才能有过辉煌岁月。我们后人当凭公心,客观评价这些军事英雄们。  我以为,对军人来说,战绩就是其勋章,不分对内作战与对外作战。我们不能把明明是大败过程中微不足道的小胜凭空拔高,只因为那是对外作战;也不能对曾经统兵百万战无不胜的名将蓄意丑诋,只因为其后来战绩不佳。世上哪有常胜将军,关羽成擒,杨业战死,也不损其英名。
  目前较忙,有时间从刘峙、蒋鼎文先说起。特别是刘峙,后人对其完全不公平,他是立过很大战功的,最早进步并不是拍马屁得来的。鄙薄他是猪的人可曾为蒋立过刘峙当年那样的战功?
  题外话。我觉得共军在1045年以前所有战斗都不值一提,所以要谈共军将领军事能力当直接比较解放战争时期各人表现。共军五个方面军中,打得最好的是林彪,其次是陈毅粟裕(这两人战功分配扯不清,我是倾向于分给陈毅的,毕竟他是真统帅)。彭德怀军队打得并不好,但比刘伯承似乎强一点,最差的当然是聂荣臻了。
  孙立人很厉害,可惜不是嫡系
  为什么这么多人为刘峙翻案呢?前几年有个人(名字忘了)在天涯发贴为刘峙吹B,把刘峙说成蒋手下第一虎将,客观地说,刘峙在中原大战以前的表现确实比较突出,但考虑后来的剿共及抗战,以及解放战争,他的表示只能用渣来形容,不能因为前期表现较好就说明他是一员虎将,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中共的王树声还当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呢?后来的表现怎么样?能说他是虎将吗?运气好的时候是挡不住的,当然运气不能靠一辈子,刘峙与王树声后来的表示说明他们确实不是虎将,刘峙任徐州剿总的时候当时就被人说成是“猪”,并不是后人说的,所以刘峙只能说是庸才,真正的虎将那是什么时候都能有出彩的表现,中共里的,林彪、徐向前之辈,国党里的白宗禧之流,那才是真的虎将
  46年李先今导演的中原突围,就是在刘将军的配合下完成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啊,呵呵
  尼玛兰州,还林打得最好,你不瞧瞧他在东北拿了多少装备。
  楼主说1945年之前的共军么? 确实正规战他们不会打,可是游击战 集中优势兵力机动作战,还是会打的。也正是红一的将领学到这么些,才能在解放战争初期就削弱了国军很大的军力。  
至于刘峙,不能说很强,但也未必很差。中原突围,起码只让共军一个旅跑了出来。 可是薛岳从后面包抄苏中根据地,没有捕捉到粟裕主力,还被敲了不少。 而且就算刘峙谋划能力不强,可他如果像刘备 刘邦一样,能识别是非,使用人才,也可以打胜仗的,否则给他配副手和参谋长作啥?
  作者:徐定钦 回复日期: 17:24:34      
回复      兰州,还林打得最好,你不瞧瞧他在东北拿了多少装备。  ==   翻了几十年的东西,你还翻出来。来搅局么?还是以为别人都不如你知道的多啊,别人都没看到啊。。
  单纯谈战役层面,何公敬之当仁不让。
  杂牌里面是傅作义。在华北,稳稳克制住聂荣臻和贺龙。要没有东野入关,华北难料。嫡系里面是王耀武,记得煮酒里面有文章专门介绍了他。把一个不起眼的74打造成王牌中的王牌,够牛。其他人,像胡琏邱清泉,背景后,长官好,和王耀武不是一个层面
  最厉害的3个:薛岳(三次长沙会战)、  
孙立人(仁安羌、东北战场把林彪赶过松花江)  
胡琏(界牌之战,大别山打残刘邓,南麻击败粟裕,金门战役)
  @徐定钦  17:24:34     兰州,还林打得最好,你不瞧瞧他在东北拿了多少装备。   -----------------------------  最烦这些拿一些次要原因来当客观原因的人!    粟米的无知到无底线。。。    
  蒋介石从1925年任东征军总指挥以来,我算了一下,其大的战争有如下:  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以其第一军和李济深第四军为主力,1925年克惠州,抵汕头,驱逐陈炯明到香港。  北伐:1926年6月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主持北伐军事。武昌一战打得比较苦,遇到的对手是吴佩孚。先是汀泗桥反复冲杀,攻克后,吴佩孚退守武汉,李宗仁的第七军和第八军唐生智、第四军陈铭枢师等部为攻城主力。江西对付孙传芳部,蒋介石指挥谭延闿第二军、朱培德第三军、程潜第六军,占九江,入南昌。何应钦第一军对付福建浙江。白崇禧占领杭州、上海。李宗仁、程潜、何应钦联合攻入南京。1927年4月宁汉分裂后,蒋继续北伐,何应钦、蒋介石、李宗仁分三路,对付张宗昌、孙传芳,孙部退却。6月,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徐州会议,决定共同北伐。白崇禧、李宗仁、孙良诚各领一路,北受阻于日军,南受阻于武汉东征军的威胁。无功而返。此后蒋介石下野,唐生智为李宗仁所败,何应钦第一军、李宗仁第七军击溃孙传芳亲自指挥的直鲁联军。再申北伐。阎锡山进攻张作霖奉军,失败,仅傅作义苦守涿州三月。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总司令:蒋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四个军团总指挥分别是刘峙、陈调元、贺耀祖、方振武,总预备队总指挥朱培德。冯玉祥第二集团军,阎锡山第三集团军,李宗仁第四集团军由白崇禧统率。刘峙攻下台儿庄,5月日占领济南。第四军团方振武被任命为济南卫戌司令,日军挑衅,5月6日,革命军退出济南。此后第一集团军在山东监视日军,冯的第二集团军和白的第四集团军夹攻北京,张作霖皇姑屯被炸死,阎锡山第三集团军进北京,张学良赞同和平统一,张宗昌褚玉璞军队在唐山滦州一带被白崇禧消灭。  新军阀混战:先是李宗仁派兵占领长沙赶走鲁涤平,蒋介石下令讨伐,派刘峙统第一军,朱培德统第三军西征,占领武汉。其后李部又在广州被陈济棠、陈铭枢等部击败。  冯与桂系勾结,蒋介石发兵讨冯,由中央嫡系部队和唐生智部一起讨冯,唐却通电反蒋。何应钦指挥陈济棠第八路军等部挫败张发奎、李宗仁。刘峙率第二路军击败唐生智。唐败后,石友三归诚。  此后阎锡山叛,蒋介石以何应钦对抗李宗仁,以韩复榘、刘峙、何成瑞三个军团对抗冯阎。刘峙第二军团担任陇海路作战。李宗仁被逐回广西,张学良入关,石友三投降,陇海、平汉两路讨伐军会师郑州,杨虎城进西安,冯通电下野。  
  以上内容是我从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总结概括出来的,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打天下时,自己的嫡系中最倚重的就是何应钦和刘峙,此二人屡立战功,在战局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百度一下:刘峙,比毛泽东大一岁,1924年由何应钦介绍,到黄埔军校任教官,1924年底,黄埔军校成立教导团,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刘峙任第一团第二营营长,此时顾祝同、钱大钧、陈继承、蒋鼎文均为营长。1925 年,刘峙参加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因在淡水、棉湖激战中战绩显著,接着又在平定刘震寰和杨希闵的叛乱中建立战功,故在是年接替何应钦升为第一团团长。 此后教导团扩编为第二师,刘峙被任命为副师长兼参谋长,旋任师长,下辖蒋鼎文、陈继承等团。1926年北伐,刘峙第二师担任总预备队,先后参加武昌、南昌的攻城战斗。在南昌战斗中,指挥官王柏龄突然失踪,刘峙便接替了指挥官一职,率第一、二师击溃南浔铁路正面的孙传芳军队,到达吴城。1927 年1月,刘峙在浙江桐庐县横村埠将卢香亭的主力打垮,率军进入杭州。2月,在松击溃毕庶澄部,乘胜攻下上海附近的昆山、太仓、浏河等要地。1927年5月,刘峙被任命为第一路军第十三纵队指挥官,击溃周荫人部,乘胜追击,直达灌云、东海,再克涟水、淮阴,最后驻防江都。   《白崇禧口述自传》说,龙潭战役是北伐最关键一战。1927年8月,孙传芳偷袭龙潭。刘峙将孙军全部歼灭。刘峙因之擢升为第一军军长兼第二师师长。   蒋介石1928年再次北伐,以刘峙的第一军和顾祝同的第九军为主力,沿津浦线向孙传芳发起进攻。刘峙的第一军沿铁路正面攻击;顾祝同的第九军担任津浦路左翼攻击。刘峙在长淮卫与孙军遭遇,一战而胜,并占领了蚌埠。而顾军后撤了60公里,落后了一天。刘峙因之得以统帅一、九两军。  之后的事前已述。  刘峙在对共军作战中也战绩辉煌。1932年6月,刘峙指挥中路军7个纵队(包括陈继承的第2纵队、卫立煌的第6纵队)攻占新集、金家寨,迫使红四方面军离开根据地,受到蒋介石的嘉奖,并将河南新集命名为经扶县以示表彰。  1935年4月,刘峙升为二级陆军上将,兼河南省政府主席。时人称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为蒋的五虎上将,刘为五虎之首。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刘峙名声扫地在抗战初保定战败,1942年的重庆隧道惨案又使其遭重挫,1945年她接替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后改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五、六两绥署之部队围歼李先念部6万人,最终王震纵队只剩4000人返回延安,王树声纵队在伏牛山也站不住脚,化妆离队。1948年,刘峙任徐州剿总总司令,以杜聿明为副,淮海大战,杜聿明被擒,刘峙被解职。  刘峙1930年即担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35年即任陆军二级上将,一战败后,居然沦落到在印尼西爪哇岛的茂物当一名小学教员。在印尼3年后回到台湾,依旧失意。1971年去世。  
    毫无疑问蒋公世界军神,加六星将军衔,全世界仅此一份。    
  继续说蒋的抗日时期大战:  淞沪会战:先是张治中部三个师增援上海,后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指挥张发奎、朱绍良、廖磊、薛岳、罗卓英、唐式遵6个集团军,陈诚任前敌总指挥。坚持3个月,虽牺牲30万,但亦给予日寇沉重打击。  南京会战:唐生智自告奋勇担任防守责任,但仅仅守了9天。  徐州会战:以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副司令李品仙、韩复榘带领孙连仲、孙桐萱、李品仙、孙震、韩德勤、杨森、等集团军、冯治安、汤恩伯、张自忠、等军团共60个师。此役先是韩复榘弃济南被正法,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在台儿庄惨败,我军主动放弃徐州,撤退秩序较之淞沪会战为佳。此战役表现好的有孙连仲部固守台儿庄,尤其以池峰城师伤亡过半,还能占据台儿庄三分之一阵地与敌血战;汤恩伯用兵灵活,反包围台儿庄之敌,并调关麟征、周暑二部击败解围之敌。  武汉会战:白崇禧代李宗仁指挥第五战区,分李品仙、廖磊、孙连仲三个军团。第九战区司令陈诚指挥其战区,以薛岳张发奎2兵团为主及罗卓英部。近5个月,最后放弃武汉。  太原会战: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率杨爱源孙楚部、傅作义部、卫立煌部,最后太原失陷,郝梦龄军长殉职。孙连仲集团军在娘子关包围敌一旅团,几至消灭。  南昌会战:第九战区司令薛岳率罗卓英、王陵基、汤恩伯、卢汉等部,十日后南昌陷落。之后,罗卓英统一指挥反攻南昌,18日后停止进攻,军长陈安宝阵亡。  随枣会战: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发动四月攻势,率廖磊、汤恩伯、李品仙、孙连仲等部,敌在塔儿湾滥用毒气(白崇禧后谓可能不是毒气而是烟雾弹),互有得失。  长沙会战:第一次,白崇禧率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第九战区司令张发奎、第七战区司令余汉谋、第九战区代司令薛岳,敌退却。第二次,以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指挥罗卓英王陵基杨森等,敌退回鄂南原防。第三次,与第二次同,敌退却。二三次战果较大,薛岳之功也。  桂南会战:白崇禧率第三战区顾祝同、第四战区张发奎、第七战区余汉谋、第九战区薛岳,昆仑关之战,最后收复南宁,然亦是敌已占越南,南宁已无占领价值故也。  远征军作战:滇缅路,罗卓英率杜聿明、甘丽初、张珍三个军,师长孙立人克复仁安羌,获英皇赠勋章。师长戴安澜阵亡。我军败退。第一期缅北作战,廖耀湘师孙立人师均建功。第二期缅北作战亦胜,滇西远征,中印公路完全打通。远征军不如驻印军,杜聿明与友军协调不良,故遭挫败。史迪威为中印缅盟军总指挥。  枣宜会战:李宗仁指挥孙连仲、黄琪翔、孙震、王讃进、汤恩伯、张自忠等集团军,黄琪翔克复枣阳,张自忠牺牲。  常德会战:第六战区司令孙连仲、第九战区司令薛岳指挥,敌先占领常德后放弃,我军兵力优于敌。  豫中会战: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分别指挥,胡宗南率部参战,对手为冈村宁次。敌打通平汉线。我军不利平原作战。  长衡会战:薛岳指挥。最后衡阳失守,方先觉苦守48天。  桂柳会战:张发奎指挥夏威、邓龙光、杨森汤恩伯3个集团军,桂林失陷。  湘西会战:何应钦亲自指挥李玉堂、王耀武、王敬久等人部队,廖耀湘第六军为总预备队,最后确保芷江基地。  桂柳反攻作战:张发奎汤恩伯指挥,张部攻占南宁,柳州,汤部进占桂林。  
  马克,留记号
  孙立人、胡琏、黄百韬。    张自忠、王耀武、傅作义、薛岳。    杜聿明。    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 算是平辈
  从上看出,抗日时期,薛岳的战绩最好,但是也不是百战百胜,南昌会战失败,长衡会战也失败。  薛岳,比刘峙小4岁。保定六期,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北伐初期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多次参加反蒋活动。1933年,薛岳任第五军军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湘江战役,薛岳率部重创第五军团,俘红34师师长陈树湘等。红军进占遵义,薛岳以剿共名义兵临贵阳,夺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权。红四方面军南下,受到薛岳重创,迫其退入藏区,重陷绝境。1937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薛岳为滇黔绥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  1946年6月,薛岳时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指挥部队向苏北、山东进攻,解放军被迫放弃淮南解放区,淮阴战役解放军也失利,薛部攻克淮安。1949年2月,调任广东省主席,镇压了吴奇伟在粤东的起义。岁去世。
  @仰天长啸看亡国  22:08:30    @徐定钦  17:24:34       兰州,还林打得最好,你不瞧瞧他在东北拿了多少装备。    -----------------------------    最烦这些拿一些次要原因来当客观原因的人!    ......  -----------------------------  最烦这些随意扣帽子的人,谁说我是粟粉了,换彭去东北肯定打得比林漂亮;彭在西北的“杂牌军”在当时可是卫戍部队的角色。
  楼主没有知识还在胡说八道,什么叫林彪打的最好,我看他也就比华北的聂强一点。  什么叫彭德怀最差?  事实上彭德怀打的是最好,他以2万余后方部队,对付20余万敌人仍然游刃有余。林彪做的了吗?  林彪打的最好,好在那里论兵力他最多,论歼敌数量他排老三。不如华东和刘邓。  谁最强,首先应该看的是他平均消灭敌人的数量,就是,要考虑自己的兵力和消灭敌人的兵力,以最少的兵力,消灭最多的敌人,以1万解放军消灭敌人多少。这个无疑是彭德怀最多,其次是华东和刘邓。林彪和华北的聂差不多。  第二应该看他消灭的敌人时期,46年是最艰苦的时候,这个时期,华东和刘邓数量最多,林彪和彭德怀差不多。  第3,歼灭敌人的质量,林彪和华东最强,其次是刘邓和彭德怀。  第4要看根据地的条件,根据地的条件差,歼敌的难度自然就差,根据地的条件最差的是,刘邓的大别山无后方作战,其次是彭德怀的西北半荒漠地带,再次是华东,叫好是华北,最好的东北。  综上所叙:刘邓,彭德怀,陈粟各有千秋,可是说都交出了比较优秀的成绩。东北林彪和华北基本就是个合格。  林彪唯一最好的是,扩军最快,不过扩军快,可能和他关系还不大,东北大扩军是中央的决策,派遣了多少政治局的头目人物就知道。  在最艰难的46年,47年,林彪率领7,8个纵队。面对国民党一两个师率领些地方部队。龟缩在松花江北不敢动,东北解放军歼敌基本是依靠南满萧劲光指挥的2个纵队完成的。萧劲光指挥2个纵队,面对国民党10余个主力师先是取得了在赛马集歼灭了25师(相当于内地国民党的一个旅),后在红石拉子有歼灭了国民党一个主力旅)。也就是“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战役   这个时期关内,华东,刘邓是歼灭国民党主力的建制基本的是整编师的建制(相当于东北国民党的军)。  面对国民党,对于南满的压力,出现了下级指挥上级的现象。都是南满的萧劲光要求林彪下江南。一但国民党抽调一个师增加林彪方面的实力,他就又龟缩回去了。三下江南东北解放军主力歼灭的国民党最大的部队是一个团。  在东北国民党的总兵力从来没有超过解放军。而,当时,解放军的综合战斗力,总体是比国民党军队强的,南满解放军以两个纵队,就对付东北国民党的主力就是证据。  “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是东北最艰难的战役,该战役的胜利导致了国民党在东北丧失了主动权。该战役的艰苦是因为,林彪畏惧敌人造成的。  事实上,林彪在土地战争时期表现可圈可点,但是,平型关后,其面临装备优势的敌人,就丧失了战斗的勇气。在解放战争,他基本面对国民党军队装备的优势不敢战斗,这个思想,其实从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一直到辽沈战役的围困长春,攻打锦州,防御塔山都有体现。
  再战日本D还能胜乎?T就只能打鱼腩
  最后说国共大决战。  国军强行接收东北:林彪集30万大军于四平街组织国军北上沈阳接收,引起杜聿明部反击,共军伤亡过半,退守哈尔滨、绥芬河一带。  六路进攻解放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30万人进攻李先念中原解放区10万人,最后中原解放军仅余2万人获保存。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46万余人进攻张鼎丞和陈毅的华东解放区,张灵甫74师攻占淮阴,莱芜战役,李仙洲部五万余人被歼。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指挥30余万人进攻刘伯承的晋冀鲁豫解放区,共军定陶战役有胜利。第十二战区傅作义部进攻贺龙、聂荣臻的晋绥、晋察冀解放区,攻占集宁、承德、张家口。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进攻林彪的东北解放区,共军统称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国军重点攻击: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汤恩伯、王敬久、欧震3个兵团四十万人重点进攻山东,张灵甫师被歼。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挥23万人进攻陕北,占领延安。  共军五路反攻:中原战场:刘伯承挺进大别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九江指挥部主任率军进剿,刘伯承进山15万人,出山仅余7万人。陈赓占有洛阳。合并成立中原军区,刘伯承司令,陈毅李先念副司令,占开封、襄樊。西北战场:彭德怀收复延安。华东战场:管文蔚许世友部反击。晋察冀晋冀鲁豫战场:占石家庄、除开太原以外的所有晋中地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副司令徐向前。东北战场:共军发动秋季、冬季攻势。  决战:  济南战役:共军华东野战军准备进攻济南,王耀武以吴化文为西区指挥官,曹振铎为东区指挥官。吴化文起义,济南失陷,王耀武被擒。  辽沈战役:林彪围攻锦州,东北剿匪副总司令范汉杰被擒,援军廖耀湘被擒;围长春,东北剿匪副总司令郑洞国投降;围沈阳,卫立煌已到葫芦岛,沈阳最高指挥官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被俘。  徐蚌战役: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率黄伯韬、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黄维等兵团70万对陈毅华东野战军刘伯承中原野战军60万,黄伯韬自杀,邱清泉自杀,杜聿明被俘。  平津战役: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率60万,对聂荣臻华北野战军10万、林彪东北野战军80万,傅作义在北平洽降。  渡江战役:三野为东路,二野为中路,四野为西路,程潜、陈明仁投共,汤恩伯守上海失利,又福州撤守,沈发藻第四兵团不战而退,共军占太原,守军多战死。彭德怀占延安。马鸿逵兵团屡败,马步芳远走台湾,陶峙岳投降。共军占桂林南宁。二野进攻四川,罗广文宋希濂部战败,胡宗南部战败,卢汉投降,郭汝瑰投共,宋希濂被擒,李弥战败退往缅甸。  生死存亡关头:三野叶飞第十兵团,由萧峰指挥一万余人,进攻金门,汤恩伯率李良荣、胡琏2兵团5万人迎击,共军被俘伤亡万余人。三野王建安兵团进攻登步岛,朱致一八十七军刘廉一六十七军迎击,共军撤退。此后共军卷入韩战,美军协防台湾,终成60年两岸对峙之势。  
  从上面可知,国共大决战前期,国军占优势,打得较好的有杜聿明、刘峙、傅作义、白崇禧、胡宗南,其中最好的是杜聿明和傅作义。但此5人在后期共军转入反攻后均有很大败仗,几乎将一生英名都毁没了。  总起来看,国民党军中,我认为,胜仗大的较多、战绩较突出的就是:  何应钦,刘峙(打天下)  薛岳,孙连仲(抗日)  杜聿明,傅作义(国共决战前期)。  至于后期,自从卫立煌在东北打败仗后,东北丢了,山东丢了,所谓兵败如山倒,也不是什么名将能挽狂澜的了。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很正常。
  通过对战史的仔细查对,我发现很多网友谈的、书上说的都不是很靠谱。  比如,白崇禧,败仗极多嘛,与蒋争天下时被蒋军胖揍,国共决战时对林彪也是一败涂地,全无斗志。在我看来,就是名过于实。  与此人同的就是蒋百里,一生未独立带过兵,当幕僚好像也很少帮主人出过厉害主意有助打胜仗,最大的成就是写了一本书《国防论》。  汤恩伯,其实参战极多,而且很多时候表现不俗,白崇禧在其口述自传中对汤在台儿庄表现就赞赏过。  孙连仲,很少人吹嘘过此人,但看我上面罗列战史,其出现频率很高,而且胜仗还相当多。  孙连仲,本来是冯玉祥手下骁将,其战绩在冯系人马中我以为是最强的。他比刘峙小1岁,与毛泽东同年。蒋介石冯玉祥合流北伐时,孙连仲已经当到冯的第九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十四军军长,后改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指挥韩占元、秦德纯、冯治安、庞炳勋4个军,屡挫奉军杨宇霆部。1928年,任青海省主席。时年才35岁。中原大战后归顺中央,其剿共时,其部下参谋长赵博生、师长董振堂等发动宁都起义。  以后的事情前皆有。  1945年,其副手、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高树勋阵前起义。1947年底,辞去河北省主席等职,任首都卫戌司令。1990年病逝。
  蒋介石到台湾后,我看他的军衔授得很滥,陆军一级上将给了不少人,周至柔、   徐永昌、薜岳、顾祝同、彭孟缉、郑介民、黄杰、黄镇球、余汉谋、高魁元、刘玉章、刘安棋、胡琏等13人都有份,其死后郝柏村也晋升到陆军一级上将,还有死后追赠的,还有海军一级上将、空军一级上将,不少。  相比之下,像刘峙、傅作义、孙连仲这些人当年的陆军二级上将还是很值钱的。在1949年以前,不含死后追赠的刘戡,陆军二级上将也不过25人而已。      
  蒋介石的军队里还有一个军衔光叫上将,好像主要适用于安慰的性质,如死后追赠,如临退役晋升一个,再或者是资历够了给一个。再就是有中将加上将衔,当时因为其对二级上将名额卡得很严,很严肃,二级上将很值钱,很多中将够条件晋升二级上将了,但没有名额空缺,只好得到这么一个待遇,等于是候补,也佩戴上将领章,享受上将待遇,只不过是未正式晋升为上将而已。汤恩伯、李汉魂、李品仙、罗卓英、贺耀祖、钱大钧等人皆不过中将加上将衔。
  作者:里斯商船大副 回复日期: 02:13:18  回复
      孙立人、胡琏、黄百韬。        张自忠、王耀武、傅作义、薛岳。        杜聿明。        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 算是平辈          这位兄弟提的名单,我估计很多人都有这个想法,印象中,这些人,打仗,好像比你说的什么刘峙、孙连仲强多了。  我开此楼也是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并无成见。只是平时阅读历史读物时候感觉到,写书的人很多时候不客观,明明存在的事实闭目不见,喜欢人云亦云。喜欢的人,用文学手法肆意夸大其成就,不喜欢的人,对其很明显的劳绩视若无睹。  胡琏,最辉煌的就是金门岛一战吧。这是一场很小的战斗,共军才投入4个团而已。如果不是美军协防台湾,这种无关痛痒的小战斗不会影响大局,台湾一定会被解决。  胡琏与林彪同年,但起步很晚,1930年才当到营长,而此时刘峙已经当上河南省主席,孙连仲当了2个省的主席了。1937年淞沪会战后才升到旅长,1944年8月抗战几乎没有什么关键仗要打了才当上军长。1945年才获授少将军衔,此时与他同年的林彪早已是蒋介石的头号大敌了。1948年才获授中将军衔,在淮海战役其表现也不值一提,作为黄维兵团副司令孤身逃回。  孙立人比林彪大7岁,比刘峙小8岁,比周恩来小2岁。他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大家估计是因为这一点很喜欢他,像张灵甫北大没念完大家也一样喜欢他一样。但是,1923年的清华,不是后来的清华,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后来读了弗吉尼亚军校,回国后没有在野战军呆过,在什么财政部税警总团混,日子舒服罢了。抗战前期搞什么财政部缉私总队,也是与打仗不搭界的玩意儿,舒服罢了。1941年缉私总队改编,孙立人当师长,这比胡琏起步还晚。参加远征军作战后,才声名鹊起,但老实说,他的这些年所有作为与中国战局毫无关系,说起来好听还玩而已。1946年回国指挥新一军,这才真正见识林彪这样的高手。林彪部队说,“吃才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新一军老实说被打得不成样子。杜聿明屡次向蒋介石告状说孙立人作战不力,就解除其兵权,调离东北。此后就再没捞到什么仗打,也许他也根本害怕打仗。  黄伯韬,我不知道为何提他,懒得说了。
  作者:天高山青 回复日期: 09:25:40      
回复     楼主没有知识还在胡说八道,什么叫林彪打的最好,我看他也就比华北的聂强一点。    什么叫彭德怀最差?    事实上彭德怀打的是最好,他以2万余后方部队,对付20余万敌人仍然游刃有余。林彪做的了吗?  ==  
这里不是讨论林彪的。  说实话,你总是看到表面现象。要是林彪故意不攻城,给国军心理安慰,最后把他们一锅端呢? 洪学智都说林彪就在于一锅端,而非一个一个的吃子。否则,人海攻打长春,怎么也打下来乐。  
彭德怀部队战斗力,本来就是最差的。。。另外你的2万对20多万,扯淡。刚开始西北就有八九万,后来西野15万,外加军区部队10几万,如此30万,超过国军了。
  作者:云老兄 回复日期: 20:47:39      
回复     通过对战史的仔细查对,我发现很多网友谈的、书上说的都不是很靠谱。    比如,白崇禧,败仗极多嘛,与蒋争天下时被蒋军胖揍,国共决战时对林彪也是一败涂地,全无斗志。在我看来,就是名过于实。    与此人同的就是蒋百里,一生未独立带过兵,当幕僚好像也很少帮主人出过厉害主意有助打胜仗,最大的成就是写了一本书《国防论》。    汤恩伯,其实参战极多,而且很多时候表现不俗,白崇禧在其口述自传中对汤在台儿庄表现就赞赏过。  ===  
白崇禧小诸葛的称号,并非浪得虚名啊。 北伐时期,党军第一军失去战斗力,是白崇禧带好的,龙潭战役也是白崇禧指挥的。  
白崇禧管理的广西,称为模范省,广西军队也是作战力最强的。 如果说败仗,他是输过蒋公,不过算是政治上输的,所以叫 “小”诸葛,而非 大诸葛。  
扫荡刘伯承,也有胜迹;回马枪打过陈赓和林彪。 尽管他最后输了,但是他毕竟是国军之中凤毛麟角见识很高 很会打仗的。 美国人评价,国军之中 前期白崇禧最强,后期傅作义最强。这两个人在老毛体系下,未必会表现的比林彪要差。    
蒋百里是拿过日本士官学校第一名而被人吹嘘的,实际上士官学校并非日军最高军事学府。。。。廖耀湘还拿过法国最有名军校的第一名呢。  
刘峙可能能明辨是非,但是蒋公体制下,不允许下面人过多的思考和质疑上层,怕有能力也被压抑了,这个和杜聿铭差不多。  
陈诚和范汉杰打赢了 南麻临朐战役,让华野中野从100万减员到50万左右。这个算最经典的战役了。但是陈诚和范汉杰想去东北搞林彪,马上被搞得灰头土脸。。。南麻临朐实际上是陈毅主张打的。若陈诚真能够打赢粟裕,确实可以和林彪去拼一拼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最能打仗的将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