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想当编剧编辑之类,同济大学 编剧需要上哪个专业?哪个学校这个专业好?编剧专业是艺术生学的吗,如果是需要什

成为一名电影编剧,需要何种的特质或者能力?新入行,有什么好建议?
我的图书馆
成为一名电影编剧,需要何种的特质或者能力?新入行,有什么好建议?
【关雅荻的回答(132票)】:
张小北同学完全只凭借自己个人经验,胡说八道,哈哈~~
1、成为一名,啥特质都不需要,要决定干一件事,有毅力和决心是基础,方法和执行力是保障,这算啥特质?干啥都需要。只要你想拍电影,拿起摄影机,手机,就去拍。只要你想当编剧,拿起笔,开始吧,你就是编剧。
2、新入行,可别上来就看《故事》,在我看来很不适合。
《步步为营》这种适合入门,让人对编剧这事没有门槛感,还有类似《26天搞定剧本》啥的,这种ABC的书,适合上来就看。
1)乱翻一下初步入门的书,上面这种,还有其它,网上搜一下吧,乱翻一下。
2)可以翻《世界电影》,每期都有一两个剧本,耐心先读剧本吧。我是98年为了考电影学院,跑到青岛市图书馆找所有跟电影相关的书和杂志,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杂志,双月刊,98年第一期如果没记错,封面是泰坦尼克剧照。这杂志,我一直看到今天,一期没落。这个用来读剧本,网上也有很多剧本了。
3)彭浩翔微博推荐方法,背《心灵捕手》剧本,全背过然后默写,写错了,再背,再写,等你能默写整个剧本了,就可以说你懂点电影剧本了——其实这方法超级靠谱。
记得小时候怎么学英语嘛?就是被英语课文。。。太杯具了。。。
4)《故事》是一本基本具有了不少创作经验和写作经验之后,再看,会更有收获的一本剧作教科书经典。
这书是电影学院文学系研究生剧作方向专业小课用的教科书,剧作专业的本科生这书都是作为参考读物的。
可见小北同学之不靠谱,哈哈哈~~
如果《故事》看着比较晦涩,也可以看看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作基础》和《电影剧作中的啥啥问题》具体书名记不清了,主要经典三幕式,几个情节点这种剧作基本功,书没《故事》那么经典,但看着至少没那么晦涩,当然,推荐原因主要是因为是我的导师翻译滴。。。
5)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一两个完整剧本,《故事》也有点被你翻烂了。
推荐一本牛掰的书叫《千面英雄》,我和小北同学都是深入的研究过这本神话学著作。
作者也是一个研究神话学的历史教授,这书70年代写的,大概,记不清了。
出版没多久,可以说,这书改变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发展方向,成了各Studio高管人手一本。
简单说,这本书告诉你,不同文明和种族的人群,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讲述的不同的英雄历史故事和传说,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中的英雄形象,看似千人千面,但其实他们讲述的是一个具有高度共通性的神话故事,其中的英雄,从他的经历和人物特性角度,也高度一致,就像一个人一样,所以可以说是一个有着千面的英雄。
好莱坞成功地把这个神话学理论应用到好莱坞剧作中,所有的现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你会发现主人公都在延续着《千面英雄》的理论。
这个说来复杂,大家有兴趣的各自google去吧。
国图有当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翻译的一本简体版,推荐淘宝上卖繁体的,不知现在是否还能买到。
或者直接amazon上卖英文的吧,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6)如果你拿到《千面英雄》,发现自己完全看不下去,恭喜你,说明你不适合读神话学。
估计美国人也遇到同样问题,很多热血美国青年都要成为编剧,都知道这本书的重要性,但同样都觉得这书读不下去,咋办呢?
美国人都很热心的,推荐一本the writer's journey,国内尚无译本,唉,真可惜,那我就胡乱翻译成《写手的旅程》吧。
这本书是专门为了电影编剧,帮助这些看不进去《千面英雄》的人,直接把其中神话学理论跟编剧理论相关的部分,拿出来,具体说明每一部分如何对照剧作来进行参考使用,说白了是译本《千面英雄》的编剧专业导读本。
其实当编剧,读书都是扯,还是得自己写,然后跟同行多聊,互相沟通,互相进步吧。
拿起笔,你就是编剧,爱谁谁。
【知乎用户的回答(37票)】:
编剧起步阶段只看一本书:麦基的《故事》。值得反复看。
然后就是多看片子,多写。
看书是为了知道怎么去做;看电影是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多写是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去看书是知道如何弥补差距。如此反复循环吧。
另外,我个人觉得,讲故事的技巧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和练习获得,但讲故事的能力是一种个人天赋。
——————————————————
关雅荻说的《千面英雄》是一本人类学著作,非常晦涩,我看了五百遍都没看完??
The writer's journey 国内已经有中文版了,叫《作家的旅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我在这里先警告一下大家啊,什么《28天搞定剧本》之类的书,如果上来先看这种教你“猴子偷桃”的书,虽然上手快,但容易养成坏毛病,以后难改。虽然《故事》艰深一点,但还是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起,没有捷径,没有秘诀,但基本功练好了,一招制敌。就像萧峰大战群雄,只靠一套“太祖长拳”,凭的是内力,不是花架子。
【唐龙的回答(43票)】:
最近频频有朋友问我:“电影编剧平时在做什么?想成为一名编剧需要什么条件?”,我总是尽量耐心解答,原因很简单:一年前的此时此刻,我在人生岔路口,不知何去何从。幸运的是,有一位编剧朋友不仅为我扫盲,还给指了条明路,领我顺利入行,蒙此恩惠,我一直无以为报。
冬去春来,我已经在圈内一线的电影编剧团队里当了9个月学徒,茁壮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前136线编剧。期间有不少困惑和启发,在此总结,算是交出手中的接力棒,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剧透一下,接下来我们将讨论4个问题:
1.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编剧?
2. 电影剧本的前期开发流程
3. 我是如何从白痴编剧进化为菜鸟编剧的
4. 学习/训练/求职的渠道和方法
一、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编剧?
从考虑入行的第一天起,最困扰的问题就是“我到底适不适合当编剧?”,包括“我不是科班出身怎么办?我天赋够吗?”等子问题。
坦白说,这个问题无法回答,只有做了才知道。也就是说“不存在合不合适,只存在想不想做、去不去做!”
如果你的创作梦/电影梦深埋已久,一直让你心痒难耐,夙兴夜寐;如果你看好片时会汹涌澎湃击节赞叹,看烂片时会义愤填膺恨不得自己上……那就啥都别说了,直接开干吧!
如果你至今连基本的看片、阅读、写作的习惯都没有,那说明你对电影/文字创作不是真爱,也就无所谓合不合适了。
至于是否科班出身,并不重要。我所在的团队里,有不少人是半路入行,有当公务员的,学建筑的……但他们已经跻身一线,甚至公司老板(某业界大佬)也并非科班出身。
非科班出身,最大的问题是积累不足(看片量/写作经验)和知识体系缺失(编剧、导演、拍摄、剪辑、制片的常识),但这并不致命,只是时间问题,来日方长,愿意主动学习即可。
但非科班出身也有其优势,例如对其他行业有深入了解(《纸牌屋》的编剧之一曾是白宫顾问)、有深入的社会经验(《蜗居》编剧六六曾做外贸多年)、没有条条框框(《万万没想到》主创叫兽易小星),只要补足了剧作技巧和创作经验,在其他行业的经历就会助你写出不一样的剧本。
说到天赋,近半年来,我受用最大的一句话是“现在人们努力程度之低,还远未到拼天赋的程度”。我虽深知自己天赋有限,但放眼烂片扎堆的华语市场,平均水平不过尔尔。时无英雄,竖子也有机会成名,何况你我。
此外,文艺圈散漫成性,随便从金融圈拉一个投资顾问、从IT界里抓一个产品经理,打个对折,其拼命程度也完爆大多数文艺工作者。以实击虚,后发制人,并不困难。
再以我自己为例,从互联网转入影视圈9个月,虽颇有成长,但仍处于打基本功阶段,还有太多干货要学、片子要看。较之“天赋”,“纪律”更能影响我的工作表现,在我完成基础训练之前(目测要个两三年),没有人(包括我自己)有资格评估我的潜力和未来成就。与其成天纠结天赋,不如赶紧看两部电影。
二、 电影剧本前期开发流程
概括来说,大致分三个阶段:发想点子、发展大纲、完整剧本。
1. 发想点子
也就是提交创意。在此阶段,创意/点子可以五花八门,渠道也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很多情况下,是某导演/制片自己想拍某题材,找编剧聊天,从无到有发展一个故事(王家卫想拍“民国武林”,宁浩想拍“人的动物性”);
又比如,某投资人/监制想改编某畅销书、网络热帖,找职业编剧着手改编(《鬼吹灯》《失恋33天》);
以上情况,都和新人关系不大。新人更常见的情况是,自己从一个点子开始,创作全新剧本。
这个阶段比较私人,都是新人自己瞎想瞎写,没人管你。因为没有故事,光有点子,没人会理你——点子多少钱一斤啊?百度一搜一万个。
2. 发展大纲
大纲,即故事梗概,用几千字概述你的故事。寄给影视公司、交给上司、发给朋友看的故事,一般都是大纲,因为点子太短,剧本又太长。
这个阶段极为重要,因为大纲是故事面世的第一步,也是所有人讨论、分析你的故事的基础。很多时候,大纲的好坏决定了项目的生死。
看剧本的人,都在讨论些什么呢?概括来说,就是两件事:
a. 技术是否达标;
主题:是否清晰、新颖、深刻,是主流还是小众,是否有话题性;
情节:是否完整、窠臼、矛盾的解决没有说服力
人物:是否有魅力、性格鲜明、有代入感
节奏:是否流畅、是否拖沓
还有类型、语言、情感、手法、风格、格局、体量、题材、调性、完成度……等几十项指标。
b. 是否值得投资拍摄
这个故事最大的价值在哪里?它值得让几百人费钱费力地工作好几个月,将之搬上大荧幕吗?投资是否划算?市场潜力如何?该类型是否适合本公司?能否过审?……
编剧在大纲阶段,需要面对的是反反复复的修改,甚至推倒重来,毕竟故事大纲是奠定一整部电影的基石,而修改大纲的成本最低(相较于拍摄期、后期修改的成本而言)。一般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编剧呆得最久的阶段(至少我是如此),因为这是挑战绝大多数的剧作问题的战场。战斗耗时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对编剧的悟性和心理素质有相当大的挑战。
3. 完整剧本
不少新人直接会用完整的剧本投稿、参赛。但我尚未写过完整电影剧本,就不多说了。
三、 我是如何从白痴变菜鸟的
简言之,就是不断写,不断试错,并扛住压力。
第一阶段:调整时差,适应编剧生活
记得刚进公司的前两个月,我就像一个小学英语水平的人移民美国,六神无主,举步维艰。我连一个完整的剧本都没有读过,讨论会上大家随口举出的片子我没看过(我看片量不过六七百,其他人却是两三千),随口蹦出来的专业词汇——调性啊、格局啊、体量啊,我也不明所以……就像新移民听不懂英语,但被逼硬着头皮听,头都大了。好在久而久之,渐渐有了语感,学会了坐车、点菜等日常对话,勉强生活了下来。
这里的“语感”,大致是了解了剧本长啥样(格式/文风/详略比例),熟悉了编剧的工作状态(写稿/讨论/改稿/看片),习惯了那些行话(计算节奏/详略失当/调性冲突)……
这个阶段不能心急,不要妄自菲薄,企图和有经验的同事攀比。人家科班出身,花了好几年学这个,你才来几天,急什么急?
第二阶段:搞明白何谓故事,何谓电影故事;
到了第三个月,我开始向公司提交我的故事点子/创意,没想到将众人雷得外焦里嫩。到底有多雷呢?拿网上广为流传的分镜图打个比方:
如果下图是同事提交的点子,代表行业内的基本要求。
那本图就是我的业余水平——毋庸置疑的坑爹!
说穿了,就是我根本就没搞明白,怎么去讲一个“故事”,连基本的起承转合都没有。这是考验前辈耐心的时候了,即便让我“负分滚粗”也无可厚非。幸运的是,胸襟广阔的前辈们强忍着恶心,审读了我多篇不堪入目的稿件,并耐心地指出致命伤的前后排序(因为通篇都是致命伤),我开始逐一解决,在一来二去、三番四次、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我渐渐摸到了门道。
期间,我加入了剧本评估小组。在师傅的带领下,将某大公司寄来的剧本,进行全面细致的拆解、分析。当我从作者视角切换到审读人视角,反复研读一个成熟剧本,甚至对作者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开始下意识地反观了自己的旧作,又收获不少。当我再次下笔时,虽然还很烂,但至少勉强算一个故事。
熬过这个阶段,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因为你会被一次次地否定,但你始终要记得,前辈们跟你无冤无仇,骂你是看得起你,是为了你好。哪天他们都不骂你了,那才真的有问题。
在这个阶段,建议像分期付款一样,各个击破技术问题:先搞明白何谓故事大纲,再明白一个电影故事需要有多少情节量,再明白如何让观众对人物产生认同感……
第三阶段,将心得应用于创作
在对剧本的技术问题有了全盘了解之后,就到了应用阶段。“懂了”是一码事,“写了”是一码事,“写好了”又是另一码事。
我刚到该阶段,还在苦苦摸索,就不多说了。
四、 学习/训练/求职的渠道和方法
如果你打算日后成为编剧,你现在需要怎么做呢?
首先是积累,疯狂看片。这是基本中的基本,也是我深受其苦的短板所在。正所谓“熟看电影千八百,不会拍片也会编”。至于看什么片,从高分经典看起,绝对是没错的。
读书方面,若你喜欢读小说,再好不过。至于剧作教材,有两本对我帮助很大:《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著),以及《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二者都是将好莱坞经典类型片的套路进行拆解,甚至给出了创作模板,让你在短时间内对电影故事的起承转合、体量、节奏、结构有一个宏观认识。也许很多老编剧会看不上这些入门教材,认为创作无一定之法,但就算是莎士比亚,在创作前也得学会ABC。
至于训练方法,笔耕不辍是永远的上上之策,尽量坚持写博客、写小说。不过新人切忌闷着头自己写,一定要舍得拿出来给人看,避免陷入死胡同。即便没有懂编剧的朋友可以聊,至少也发到网上,让人民群众给个反应。
说了这么多,无非三个字:花工夫。不管是文笔的锻炼,对故事的理解,对节奏的把握……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新人而言,水平的增长绝对和投入的时间成正比。不要相信什么“把爱好当职业是最痛苦的”之类的鬼话。全职投入和业余把玩,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果你真有强烈的编剧梦,评估自己是否适合的唯一方法,就是赶紧开工写故事。而获得快速成长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入一个全职的编剧团队。
关于求职,最后说两点个人经验。
一是尽量请圈内朋友推荐:不是说走后门,而是分享招聘信息,告诉你哪里有空缺职位,并帮你参考值不值得去。
二是自己一定要有作品(至少是故事大纲),这是最最基本的敲门砖,否则人家凭什么待见你?
本文纯属个人见解,无法代表行业内的基本生态,看看就好,不必较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遇到这么专业、耐心的团队;但我也不像某些人那样,从小就有如何讲好故事的敏锐直觉,或者老早就买得起DV单反MAC做片子……你我殊途,也许同归于前路,也许分道而扬镳,谁都说不准。新的一年,我只能说:“祝你有才!”。
【古越的回答(31票)】:
和单纯的文艺创作不同,编剧是一个更接近于工匠而非艺术家的工种。当然你可以说做到极致的工匠与艺术家无甚分别,但编剧只作为电影/电视剧/话剧这一集体创作成果的其中一个环节,注定了它必须兼顾其他环节的特性,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也更加多样化。
先说文字方面的吧。
首先,你需要有讲故事的能力。几位大牛已经讲得很多了。故事讲得好坏另说,但这是职业门槛,正如编程能力之于程序员一样。我也见过有灵气的年轻人能写非常诗意的文字,诗化语言的小说,然而却不构成故事。这样的文字灵气便不适宜编剧(甚至可以说当编剧是种浪费)。所谓的故事,必然遵循着基本的“起”、“承”、“转”、“合”。
第二,你需要观察“人是怎么说话的”,即对白构架能力。一编剧朋友新招了个实习生,在写一部现代都市剧中抬笔就写“兄台,怎么称呼?”,就是一个典型错误。在这方面有极大的精益求精的空间。记得家师 曾经改我的一个本子,把“给我回去!”这句话改成“滚!”,我问他干嘛这也要改,他说:人在急躁的时候语气会更短促。
【家师语录:你在写对白的时候,能用一个字的时候绝不要用两个字,能不用对白就一个字也不要用。要珍惜对白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都会占据时间,观众十秒二十秒不笑,就会觉得无聊继而转台。】
第三,你需要有镜头感和画面感。在你落笔的时候就要意识到,你的每一个字都会转化成动态画面和声音,尽管你不是导演,但仍然要在头脑中构建出镜头前的每一个场景,并在剧本中给予导演足够的暗示。不要写无法转换成画面的描述性语言,李少红就在微博里抱怨过有编剧写“灰尘在阳光下飞舞”……
接着说说非文字方面的吧。
开头说了,影视作品是集体创作成果,它不仅需要编剧的创作,还有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等各方面的创作以及投资、制片、发行、宣传等等的配合,编剧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沟通能力。作为编剧所需要面对的有投资人/制片人、导演这几个角色(有时候还有演员),如何和他们沟通,如何按照投资人的需求修改剧本,如何跟导演磨合创作都是编剧最要紧的能力,这个能力比讲故事的能力更加要紧,可以说它将耗费你的时间精力远远大过创作本身。而这项能力非实战不可。
进阶一点的能力是为可能涉及到的每一个工种考虑。
为投资人考虑,能省一个景就要省一个景。
【家师语录:设计场景的时候,能用100块的景,绝不要用101块的景,不能达到星球大战的效果,就绝不要写宇宙的景。】
为导演考虑,了解基本的机位和镜头。三个固定机位的情景喜剧就不要写需要拍字条特写的镜头。
为演员考虑,不要写又水又长的台词。
【家师语录:编剧需要记住:哪怕是再厉害的演员,背出你写的东西,都是很艰苦的劳动。你应该让这份辛苦物有所值。】
为服化道考虑,不要用很奇奇怪怪的道具,如果要用先上淘宝搜一搜有没有可能做出来,不然会被道具在背地里骂。
以上七七八八也算总结得差不多,还有漏缺日后再补。
至于如何培养,除了日常下工夫之外,跟个好师父也很重要!
【赤裸裸地拍个马屁:3】
【墨梓的回答(21票)】:
一,阅读方面
做编剧最大的忌讳就是被框架套住,往里死钻,拿别人的方法论当自己的圣经。
比如《电影剧本写作基础》和《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指南》这种类型的书,你在入门的时候的确是必须看的,因为你必须对电影的基本模式、剧本的基本模式有所了解。但是往里钻你会发现很多问题。
《救猫咪》、《编剧步步为营》之类的书也是一个道理,你也得看,但总结出来之后,把你受益的部分取走,就不必再看了。
之所以大家都提倡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因为这本书的确是所有编剧创作的理论中心。它既没有死板的要求你用什么方式去写作,也没有给你一个现成的框架让你用,它只是告诉你在写作的准备阶段、了解电影的阶段和遇到问题的时候应该如何以一个编剧的头脑去思考。你读完它就会发现,其他所有的编剧类型的书,都可以被归结到这本书里面的几句话里来的。
另推荐《编剧的艺术》,《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苏牧的《荣誉》。
二,电影理论基础
编剧必须对电影理论、电影史甚至剪辑等等有所了解。我想这是一个电影编剧的基本素质,如果你对世界电影没有任何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你的剧本写作也许只是建立在一个小而封闭的乌托邦之上。
推荐一些书单:
《世界电影史》
《电影是什么》
《电影诗学》
《伟大的电影》
《一个导演的故事》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雕刻时光》
《伯格曼伦电影》
《电影的本性》
《费里尼:我是说谎者》
《巴赞论卓别林》
《电影的意义》
《施拉德论施拉德》
《电影语言的语法》
《赫尔佐格谈赫尔佐格》
《雾中风景》
《电影艺术》
《电影语言的语法》
还有太多就不一一列出了,不过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的电影方面书籍非常非常多,很容易找。
三,写作练习
写作练习我想不必说了,即使在没有写剧本的空隙,你也必须一直练习写作。
导演的功课也有写作练习,和编剧是一个道理。只是不要以为你是编剧就可以松懈,你也应该保持警醒。
四,电影的观看与阅读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看过100部电影,也不爱看书,他的知识面也很狭窄,他写的剧本,你会看吗?
【王继军的回答(11票)】:
是的,大家都推荐的《故事》是每一个入行的人必看的。
电影编剧嘛:
第一要会讲故事。如果你是一个从小就爱给别人讲故事,并且人家还爱听你讲故事的人,就证明你有这个天份,做编剧是合适的。如果你发现你平时讲故事,周围的人都不爱听,各干各的,各说各的,这说明你还需锻炼,要么你没有这个天份,还是不要入行了,目前我国的伪编剧太多了,乌烟瘴气,扰乱市场。
第二,要快。思路快,点子快,笔头快。一堆人在一起喷剧本,思路慢了就出不来东西。笔头慢了,剧本出不来。
第三才是想象力。好莱坞编剧我不了解。但目前中国的编剧恐怕很少有人能不被“强奸”或者“轮奸”的。你的想象力也许会很丰富,但你抵不过命令你的人,制片人、投资人、导演什么的,这些人会强加给你很多的想法,所以,你只要具备第二个才能,快速的“被奸”就行。等你被煎熟了,你拿出你的第三项才能——想象力来,扬眉吐气地做一点对得起编剧行当的事儿,你就不辱使命了。
第四个本领就是文笔了。初级编剧是手艺活儿,要想升级,就得各方面都讲究了。刘震云,刘恒,什么的,首先是个文学家,之后衍生为次文学家,也就是编剧了。
电视编剧嘛:
要快,体力要好,要有耐心,抗压能力要好。不能有幽闭恐惧症。写电视剧的动不动就被关房间里奋笔疾书,你敢出门就算违约。
另外,我呼吁电视编剧一定要有情怀,有追求啊,别一个劲儿地写毫无意义的肥皂剧,太他妈害人了。
【何乐意的回答(18票)】:
作为一名科班学编剧,但最后却没入行,成为一名记者的人来说,其实我没什么发言权。但我想可以反着回答我欠缺了哪些没有成为编剧,以供你参考。
一、足够勤奋。
写,我不够刻苦,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和任务我不太会写别的。有的同学可以写一种类型题材,把36个情感结构全部使用到,每一个都写一篇,反复写。
看,我可能一周看四部左右,有的同学一天两部,这样累计就比我多了好多。
观察,其实这个我做的还不错,在生活中无时无刻观察别人,什么场合说这个话,无意识使用了什么表情等。
二、情商高,不怕吃苦不怕委屈
学生大多都有做枪手的经验,但是我当年就很幼稚写完了就要钱,制片人觉得我不上道,后面也就不找我了。所以如果你之前能忍耐,不计较得失。和制片人搞好关系,慢慢他就会想到你,你自己又有水平,就会从无名氏到有字幕的。
三、要交朋友
我只是和同学们吃喝玩乐,讨论人生哲学了。而有些同学就积极的和公司联系,有的没毕业就和影视公司签约,当了签约编剧。
我在等待采访两会的间隙用手机回答的。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回答问题,希望不要被折叠。
【解蕴佳的回答(1票)】:
我觉得重要的是观察和体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人性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
个人认为对生活的捕捉最重要,能弥补其他的不足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麦基的《故事》是编剧的神作啊!大学时候,我们影视创作课老头,著名编剧,天天捧着这本书来给我们上课……持续两年啊。。。
【王重阳的回答(4票)】:
以下是个人见解,不见得是所有人都必须相信或遵循的真理。
看了大家的回答,觉得都有个人经验在里面。但有点象图书推荐会。
个人经历不可复制,我只能说一下个人意见仅供你做个参考。
电影编剧 如果你没进过专业的影视院校学习,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从书下手,上面推荐的书都不错,不赘述,
只推荐一本《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美 悉德?菲尔德著,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编剧入门书,受益良多,希望你也能从中受益。
技术型的书,我觉得一本通,本本通。
而且,在写作经验和人生经历不停的积累中,每个阶段就算读同一本书,可能也会有不同的收获。
若你接受过专业培训,写作技术方面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就看下一步;
特质或能力—— 人脉:你说你有才华,人家有干爹;你有好剧本,人家有干爹;你有能力,人家有干爹…… SO,这是编剧需要的能力之一,在中国也可能是最重要的能力. 逻辑思维:写剧本是讲究布局的,很多写小说出身的人,觉得自己也能轻松当编剧,但跨入编剧行业,就开始大叫苦也。感性的人往往会缺少一些理性逻辑,当逻辑严谨的剧本代替肆意感性的小说时,很容易让人大失所望. 而很多理科生当编剧却非常得心应手,我认识的几名编剧都是理科生出身,这得益于他们强大的逻辑性,和面对枯燥布局时能够保持理性。接下来就要说到编剧的第三个特质—— 耐性和毅力: 对于新人编剧,写作的枯燥,对着电脑熬夜,捕捉灵感这些都是必备的考验。
真正的难关来自投资方、制片、编辑、会有总编、导演、演员、甚至会计……大大小小不停的开会,踢皮球,谈论一些重要或不重要,有益或有害剧本的话题……
所以,编剧可能是剧组中最孤独的个体,不停的为了稿费,自我原则,各个方面的压力进行或多或少的斡旋和抗衡,这样一番历练下,你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也可能成为剧组的灵魂人物。但根据多年的观察,大多数编剧(包括知名编剧)成为导演的炮灰。
这条路走起来很难,需要极大的耐性、毅力、智慧、甚至一些潜在的规则(不是潜规则哦)。
4、法律:编剧是一门手艺,也是一门生意。
编剧天生是注定要与合同、法律,法人,版权,商业纠缠到一起。如果你不懂法,就等着交学费吧。
5、真实感:
编剧可以天马行空,但感情必须真实,才能让观众掏钱买票。中国影视2013年 开始流行爱情电影,几个小成本爱情片,吸引了很多票房。就是因为里面的人物感情很真实,无论事件是否真实,但感情真实,观众就会买单,这是铁律。
6、谦虚:这是做人的基本,但有些场合不适用,甚至谦虚会成为致命的伤,可我的本性还是要告诉新人,谦虚过后才能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吹牛。具体把握吧。
7、了解市场、观众:
一开始,你可能认为市场是观众的,但经过一段磨练,你开始明白有些时候,市场不过是制片方、购片方、审片方和投资方、一名有运作权的演员,这些一小拔人的个人取向而已。 编剧如同大海中的小舟,穿行在这些巨浪暗礁之中。这个话题说起来就很复杂,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体会。
如果选择做原创编剧,可能还要面对一些更严峻的问题。但无论是否当原创编剧,或者做任何事,我都相信,耐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守得住原则的人会走得更远。
最后,恭喜你选择了编剧这条不归路。
【楚山孤的回答(1票)】:
没写过电影电视剧,只写过老师的作业,戏曲剧本,写的还是班里最差的,我个人感觉,编剧嘛就要多看电影,戏剧,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这方面的东西,玩弄人物情感这东西,有些人做是匠人,有些人做出来就是大师,还是不一样的。
【田博的回答(0票)】:
《故事》挺好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在我看来,编剧不是编故事,讲故事,是一个在平凡生活中敏感的感受拿出来分享,其实是一个记录时间的行者~~
【徐帅的回答(0票)】:
首先你要会胡说八道,然后你要不要脸的抄袭。你就火了。
【张扬的回答(0票)】:
作为一名非科班正在努力的小编,只能简单表达下个人意见。编剧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学科基础是生理学和心理学,运用的工具是编剧化的文字和设计手法,如此看来的确更近于匠人,与小说等其他文字表现艺术相比,更接近于手艺,因此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基本手艺。很多编剧理论都从人物设计开始不无道理(除非你要讲述的仅是自然风光这一类,那自然不必说),故事素材的积累(这算大话了大家都懂)也是必须,因此平时对人、事物的积累必不可少,观察力对于编剧是基础能力。至于手艺中最专项的部分,比如对立统一、框架设计、冲突类型、反应(动作)等等等等,不做过多叙述,实践为王。《故事》的确是一本很棒的教材,半年读一遍完全不为过,作为入行推荐完全可以。总之通俗来说,编剧得多写多记多观察,别怕不好意思多交流,and很多能力在编剧过程中会慢慢感觉到。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彭浩翔 的建议绝对好用
不建议看《故事》,建议看《编剧步步为营》
如果在北京或原意来北京,可以考虑加入编剧组织,靠师傅领进门,推荐
【电瓶车骑士的回答(1票)】:
他们说的都是编剧写作格式。我想最为主要的是,如何让中国的这些编剧在编故事或改故事时,多一些常识。虽然电影里展现的都是夸大的现实,但是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顾,瞎乱编,那让观众很败胃口。所以我认为除了大家都提出的多写,多看片之外,在写不下去的时候,还是到房子外面走走看看,生活中的常识比人家教你怎么感受生活来的实在。
【JackieFang的回答(1票)】:
引用之前在微博看到彭浩翔导演的一段话“每年都會重看幾次《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每場戲也是他媽的經典,想學寫劇本的同學,別再問怎樣才懂得寫劇本,趕緊把這戲連看三遍,然後把整個電影的場景和對白背默出來,默完後重看,要是發現錯超過三句,就再重看再重默,默到有天所有對白都全正確,那你才可稍為談得上懂一點劇本”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胡佳的回答(0票)】:
不知道问题说的是哪种编剧,
暂时理解为电影编剧好了,
可以看下这本入门书籍,挺不错:《编剧:步步为营》。
馆藏&6828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济大学 编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