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涧泉菁莪盛,高冈彩凤鸣.什么意思

我的图书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字体: 】&&汪应辰
&&&&&&&&&&
铁爪玉龙鳞,红冠不染尘。五更才报晓,惊动世间人。
陈经略生朝四首
喜咏高秋此日生,门闾佳气想充盈。堂堂体貌千钧重,凛凛精神一座倾。暂使远民瞻玉帐,要知圣主有金城。兜牟却作貂蝉去,五`难淹宋广平。
陈经略生朝四首
妫姓从来莫与京,传家初不为金k。只今八桂苍苍处,倍觉中台两两明。南徼不闻刁斗击,北辕行见衮衣迎。定知天锡公难老,端与邦家立太平。
陈经略生朝四首
挽视人寰但一沤,应缘来作圣时游。英风盖世桂林伯,相业传家户牖侯。号召即看持玉节,姓名已久覆金瓯。他进欲记中书考,简策应须汗马牛。
陈经略生朝四首
欲知今岁好生朝,召节翩翩下九霄。便入三槐新位次,空余八桂旧歌谣。机神照物宜前列,质干参天合后凋。他日凌烟图画处,方瞳炯炯映金貂。
香分净社色专城,冠盖如云照乘明。晓露抛鼻镅抟罚狗绱经营。
次汉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韵四首
五车拄腹成何事,空受才名二十年。一壑生涯长龃龉,迩来行李已三迁。
次汉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韵四首
渊明心远自无尘,岂必山涯与水滨。云气日佳飞鸟乐,寥寥此意付何人。
次汉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韵四首
畴昔持民欲见贤,肯容闾巷快争先。岂知咫尺隔千里,空诵白云长在天。
次汉英教授示和尹少稷韵四首
G宫夫子日扃门,厌听儿曹说怨恩。犹念贫交无与乐,时流妙语到荒村。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圣德临尊极,民心戴至仁。喜逢重午节,共祝万年春。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雨皆应节,和气满平畴。欲识天颜喜,农家麦有秋。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永日虽祥郁,风生殿阁凉。圣心非独乐,均施遍多方。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躬行盛德基王化,密赞成谋授帝图。福及万方天所相,祛邪保假佩灵符。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王业艰难素所知,风单喜见献新丝。盘中更进长生缕,却记新蚕茧馆时。
端午帖子词皇帝合
万年珍木绿阴成,殿阁微凉次第生。简静初非拘月令,怀冲履正自心清。
分韵送胡丈归建安
先生高卧武夷巅,一旦趋朝岂偶然。报国自期如日,归田曾不待来年。怀铅共叹杨雄老,鞭马今输祖逖先。册府风流久寥落,送行始复有诗篇。
复次数语呈知止
斯道有张弛,如天有冬春。雍容贵可久,促近终难亲。槁卉久乃腐,流水汲逾新。虽云不窥圃,乘马复何人。
浮云本无心,人心逐云去。更作归云堂,云归竟何处。
秦皇开郡为桂林,古号名邦五岭阴。山琢玉簪攒万叠,江分罗带绕千寻。
南峰不藏善,逢人说南岩。南岩亦何好,造化秘此缄。烟云印全提,松竹色半酣。去郭十里赢,守戒僧二三。乞身满一日,幽事亦可探。行客问征途,居者索辔衔。萧条野店烟,榫裁掷枕琛念非尘外侣,不分禅味甘。受蜃鏖f人,自缚亦何惭。于时日在房,山色梁蔚蓝。一径盘郁青,群峰列空嵌。冷泉计涓滴,瀹鼎消尘凡。端如常德静,可警疾步贪。联镳出云门,回首怜烟岚。公其吐妙语,胜事须指南。
莲宫高耸月峰坳,自与红尘绝世交。万顷田畴天外种,数声钟磬日边敲。地寒春尽花方绽,寺僻僧闲疏不抄。禅月满堂诗句在,恨无砖玉可相抛。
家叔b次暮春韵呈知止秘校
一日复一日,山间已暮春。人事有怵迫,景物无疏亲。谁知一雨后,满目皆怀新。风光欠管领,付与得f人。
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今代紫薇公,身退道益尊。言行无表q,卓然中所存。云雨自翻覆,谁能动毫分。洗垢既无垢,尚或求瘢痕。嗟我与徐子,昔也扫公门。相期膏吾车辆,从公毕斯文。
龙爪拿开白白云。
一拳打破地皮穿,拿住春风不放拳。直待子规啼夜月,放开青掌始朝天。
鹿鸣宴席上诗二首奉送解元诸先辈
从来人物数成都,果见英髦入荐书。齐鲁风流方演迤,渊云文采自纡余。姓名即上飞龙榜,乡里争迎驷马车。圣世取才三尺在,但惭无地更吹嘘。
鹿鸣宴席上诗二首奉送解元诸先辈
嘉宾式燕正炎曦,风自南来为解围。细听吹仍鼓瑟,即看结绶却登畿。清朝不用V刀布,昼日偏宜著锦衣。太守自怜推不去,栈羊酾酒待还归。
闭门听风雨,不知门外春。兹辰聊散步,霁色如相亲。日月不吾与,花柳随时新。悠悠竟何事,悚然怀故人。
偶见文子失举后诗次韵以广其志
落落开谈四座惊,已应俊气压诸生。高山意远难知已,白雪词高绝和声。此道要须齐得丧,古人初不为功名。芬芳各自随时耳,何用临风嗅决明。
塞外风烟能记否,天涯落日自心知。眼中景物参差是,只欠江州司马诗。
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春雪正纷纷,荒山昼掩门。羡君筋力健,策杖过前村。
云本无心水自流,龙鳞凤翼此中游。遂令巫峡桃源景,顿觉收归在寸眸。
送陈德润赴惠州
山行五日到崇安,欲往从之尚阻艰。闻说惠州天样远,向时音问落人间。
送陈经略二首
英姿卓荦众长兼,暂假威名镇峤南。忽报邮音驰尺一,即看躔次近魁三。照人风采谁居右,致主功名在立谈。远俗岂知如许事,只言无计驻征骖。
送陈经略二首
清明公正复慈祥,触眼平生见未尝。自幸来依骠骑幕,如何又趣舍人装。云霄去路日千里,萍梗微踪天一方。独有此心无远近,岁寒犹欲试冰霜。
送冲公谒六祖道场
直指岭头路,宁论几日回。寻春有消息,寄我一枝梅。
送删定闻人丈归嘉禾
漫作中都士,柴门每自扃。遗经究终始,奇字讲声形。前辈今无几,微言世莫听。扁舟转河贡,已见故山青。
送王献可归信州
月旦于今合改评,一官谋食百无能。君归锦里人应问,好个蓝田崔县丞。
君王自古幸游多,未必南从山涧阿。龙虎真藏金鼎火,凤凰从食玉山禾。云霞落日舒旗帜,琪树西风响佩珂。伊尹乐耕南亩日,想应高隐碧嵯峨。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道大光今古,功成付圣明。超然群物表,但见四时行。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漏转铜壶永,风来玉殿清。天申佳节近,比屋尽欢声。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外物虽无累,诚心每在民。薰风能解愠,亦足助尧仁。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金碧丛中翠艾垂。正当午日一朝时。君王自进长生缕,细剪菖蒲泛玉卮。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弦歌密意寄南风,岂易形容长养功。地厚天高何以报,祝尧惟有寿无穷。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飞来峰下水泉清,台沼经营不日成。胜境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火德方居夏,端符帝运亨。化工初不宰,继照付重明。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和乐天申节,雍容物外身。群生蒙长养,谁复识尧仁。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水殿风来细,槐庭日度迟。对心无外累,动息自随时。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圣治从来本好生,拟销剑戟助农耕。此心自与天无间,岂侍丹缯始辟兵。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年年时节近天申,喜气欢声逐日新。请祝圣人如一口,定知德寿万年春。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冷泉堂上湖山胜,聚景园中草木芳。万物欣欣供燕乐,自然祥暑变清凉。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周室兴王业,尧图授圣人。谁知皆内助,功德古无伦。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仁心均动植,风化正邦家。福庆方骈集,灵符尚辟邪。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心境俱清净,能令五月凉。芬香随处有,不待沐兰汤。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坤元厚德孰能名,履正怀冲本至诚。自是从容常中道,非因欲待晏阴成。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俯视纷华等秕糠,随时邀乐任嫔嫱。宫中斗草知多少,自有金芳芝冠众芳。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自然长寿又康宁,德合无疆万物亨。圣主爱新思尽美,更羞仙X助延生。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中兴虽帝业,内治本阴功。天下供荣养,方知福报崇。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乾坤皆数五,日月正符同。但仰重离照,难名厚载功。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宝殿名康寿,皇心在祝延。愿从重五日,更阅万千年。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阳居大夏方行令,已有微阴次第生。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上古遗书究治终,长编通鉴更参同。端居坐照无穷事,何用江心百铜。
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
晋国燔山求介子,荆人角黍祀灵均。圣君今旧仍从谏,千古忠贤气亦伸。
陶山读书处,景物自天成。幽涧菁莪盛,高冈彩凤鸣。雨余山色秀,云净月华明。静听寒泉响,潺潺洙泗声。
题表上人卷舒轩
高轩聊自娱,俯仰称幽居。世道有兴废,人心随卷舒。圆机应有此,胶柱合何如。愧匪许询辈,时来问满虚。
题常山孔坞碧照阁
门前尘土暗衣冠,池馆无多意已宽。试问主人f适味,冰蚕正自不知寒。
题法海院龙溪亭
微茫云两角,屈曲路一线。未容快先睹。已叹行百转。流溪何从来,神物昔尝玩。舆梁俨坚牢,亭宇复明绚。岂惟济病涉,更可供息宴。信哉善,作此巧方便。茂樾两交盖,清风四挥扇。只恐境中人,却有桑下恋。台山不须问,此去直如箭。何妨酌灵水,一洗眼花眩。举头未及眸,已知梵王殿。
题清虚庵皇甫真人坦之隐居
至人阅世若云浮,来本无心去莫留。应诏子微聊一出,如龙柱史复西游。遍舟绿水霜天晓,夹岸丹枫泽国秋。遥想御香清醮罢,仙鸾飞绕玉华楼。
题郑氏k金堂
子云抱遗经,寂寞饥欲死。谁家千金郎,车马塞闾里。如何今世人,持此欲胜彼。要知圣贤心,不为取青紫,冷暖自所知,吾言聊尔尔。
挽参政王公
辙迹环吴蜀,艰难叹委频。秉钧才数月,去国竟终身。文武才猷远,经纶事业新。襄阳耆旧传,宁复有斯人。
挽吕舍人二首
边蹇成遗老,才闻直禁林。是非终不屈,进退了无心。万事邯郸梦,各秋正始音。心知公不朽,B滋自难禁。
挽吕舍人二首
接物初无间,微言独得闻。相期深造道,不为细论文。自有高山爷,谁知半路分。新阡疑可望,目断只愁云。
挽侍读龙图学士周公
四海声名久,中朝德齿优。金华方入侍,琳馆遽归休。全福人皆仰,孤风世莫留。老成零落尽,不独为吾州。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
节义家传久,艰难始见忠。一心惟徇国,百战竟平戎。环列周庐肃,官仪道路同。细看麟阁上,谁得似初终。
挽宣抚吴郡王二首
太傅元功首,汾阳异姓王。恩荣兼二美,声迹无相望。名载风云会,神游水月乡。维师空赠典,无复见鹰扬。
挽学士张公
俎豆平生事,逢时却论兵。幄中多妙画,外即长城。曾未登三府,何言梦两楹。空余行乐处,画像俨如生。
挽詹事陈公
给谏皆言责,论思本从臣。独公真举职,临事肯谋身。再起名尤重,全归迹已陈。空嗟古遗直,无复见斯人。
风弄芦帘掩复开,闭门一室此徘徊。故人难望扁舟至,远信谁凭驿使回。窗外不知飞霰集,坐中只觉暗香来。新诗亟报春消息,不待天边看斗魁。
本是扶犁客,随缘漫作官。故山应念我,薇蕨已阑干。
宜春士愿朴而虚蒙珥笔之名每欲为邦人一洗之偶笔工傅氏求诗作此
只今头上半儒冠,谁肯公庭弄舌端。试问毛锥将底用,夺标他日万人看。
饥寒驱出故山来,俗事如麻拨不开。问我此行何所得,未尝识面有澹台。
f然绝壑临招担,爷视疑欲干晴霓。林恋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W颜如夏畦。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p。归寻稍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硖荨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语来溪。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H。暗明通壅翻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与酒家沈生
有客堂堂空两手,无人为借太阿来。与君上抉浮云破,放出阳光万丈开。
与谈命郑柯山
柯山落魄一仙翁,二十八宿罗胸中。学术该通明若鉴,襟期豁达气如虹。醺醺痛饮一楼月,落落高谈千古风。一本流年无惜示,贮之他日验穷通。
曲曲湾湾散复收,覆如冈陇仰如沟。能教有漏成无漏,解使邪流入正流。凤侣双双朝殿角,鸳行对对滴檐头。时人莫道身骸小,盖得君王万万秋。
驾言写我居,一览无边春。先生方闭户,不可得而亲,宁逐儿女戏,要观物化新。不见舞雩下,冠者五六人。
赠婺源汪氏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扶疏枝叶连江浙,@赫或名冠魏唐。卓荦高才当企及,青精一饭故宜偿。获通谱系诚倾盖,昭穆从斯永不忘。
【出处】:中华诗词-全宋诗-汪应辰
&&文章录入:剑苗&&&&责任编辑:剑苗&更新时间: 22:58:02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江西状元榜之十一——汪应辰
我的图书馆
江西状元榜之十一——汪应辰
江西状元榜之十一——汪应辰
( 13:42:41)
& &汪应辰(),初名洋,字圣锡,信州玉山(今江西省)人。南宋、、。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五十九岁。(宋史本传不著年岁。此依传中“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推算)五岁知读书属对;十岁能诗。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宰相赵鼎奇之。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举进士第一,年甫十八,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主和议,应辰上疏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之可畏,忤桧意,出通判建州。桧死,始还朝。累官吏部尚书,刚方正直,敢言不避,中贵多侧目。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连贬秩,遂致仕不起。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精于义理,好贤乐善,学者称玉山先生。卒,谥文定。
汪应辰幼年聪慧,被称为神童,他5岁即能读书,对对联不加思考,语惊众人。因家境贫寒,常从他人处借书,读书过目不忘。中状元时,年仅18岁。高宗在殿试时问以吏道、民力、兵事。汪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治道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吾(指皇帝)之一身即正,则天下心悦而诚服。若风草之必偃,自然之理也。”“得十人之心者,可以将十人,得百人之心者,可以将百人,得千万人之心者,可以将千万人。”“而天下之心亦未易服也,刑威不可得而制,权势不可得而胁,惟人主力为善,勤于进德,始足以服其心尔。”高宗读了他的殿试策,以为是个老成之士,唱名时见是个年轻人,非常惊诧,遂赐名应辰,授镇东军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后,因上疏忤怒秦桧,被贬谪长达十七年之久。汪应辰出仕后,曾拜张九成为师,张九成被贬,没人敢与之交往,只有汪应辰时常前往慰问。张九成的父亲去世时,汪应辰照样不远千里前往吊唁。
  绍兴十七年,汪应辰通判袁州时,前宰相赵鼎被秦桧迫害至死。其家属扶丧经过袁州,一路之上没人敢出面相助。到了袁州,汪应辰则公然作文祭奠,又借给赵家兵卒,帮助赵鼎的儿子护丧。为此,他被指为赵鼎的死党,幸有胡寅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说汪应辰曾受知于赵鼎,写祭文表示悼念乃人之常情。秦桧见公论如此,方才罢手。
  秦桧死后,朝廷召汪应辰为吏部郎官,迁右司,任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任内裁减冗员,推崇节俭,并多次上疏言事,连乞补外。不久,以敷文阁直学士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政绩卓著。几年后,入为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因勇于任事,敢于兴利除弊而得罪权贵,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仍屡遭弹劾,遂以病为由,力请致仕。淳熙三年(1176),病逝于寓所,享年59岁,谥文定。
  汪应辰待人温和,遇事有主见,为官刚毅,正直敢言,不避亲疏远近,好贤乐善。在翰苑二年,所撰制诰,温雅典实,人称其为“玉山先生”。
  著有《文定集》二十四卷。
汪应辰诗词选:
家叔沚次暮春韵呈知止秘校
一日复一日,山间已暮春。
人事有怵迫,景物无疏亲。
谁知一雨后,满目皆怀新。
风光欠管领,付与得闲人。
①&怵迫(chùpò):诱迫。语出《管子.心术上》:"不怵乎好,不迫乎恶。"
②&疏亲:疏远与亲近。
③&管领:管辖统领。
陶山读书处,景物自天成。
幽涧菁莪盛,高冈彩凤鸣。
雨余山色秀,云浄月华明。
静听寒泉响,潺潺洙泗声。
①菁莪(jīnɡé):《诗.小雅》中《菁菁者莪》篇名的简称。《诗.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后因以"菁莪"指育材。
②彩凤:即凤凰。
风弄芦帘掩复开,闭门一室此徘徊。
故人难望扁舟至,远信谁凭驿使回。
窗外不知飞霰集,坐中只觉暗香来。
新诗亟报春消息,不待天边看斗魁。
①&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②&亟(jí):急切。
③&斗魁: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枢﹑璇﹑玑﹑权。泛指北斗。
(汪应辰书法真迹)
浮云本无心,人心逐云去。
更作归云堂,云归竟何处。
本是扶犁客,随缘漫作官。
故山应念我,薇蕨已阑干。
①薇蕨(wēijué):薇和蕨。嫩叶皆可作蔬,为贫苦者所常食。
香分浄社色专城,冠盖如云照乘明。
晓露浥妆秋艳曳,凉风吹月夜经营。
①浥(yì):湿润。
②艳曳(yànyè):艳丽飘逸。指落花飘扬。
塞外风烟能记否,天涯落日自心知。
眼中景物参差是,只欠江州司马诗。
①江州司马: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以"江州司马"代称白居易。借指失意的文人。
一拳打破地皮穿,拏住春风不放拳。
直待子规啼夜月,放开青掌始朝天。
①拏(ná)同“拿”。牵引。
②子规(zǐɡuī):杜鹃鸟的别名。
叶细枝柔独立难,谁人抬起傍阑干。
一朝引上檐楹去,不许时人眼下看。
①檐楹(yányínɡ):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饥寒驱出故山来,俗事如麻拨不开。
问我此行何所得,未尝识面有澹台。
①澹台(dàntái):复姓。春秋鲁有澹台灭明,孔子弟子。
题常山孔坞碧照阁
门前尘土暗衣冠,池馆无多意已宽。
试问主人闲适味,冰蚕正自不知寒。
①&冰蚕: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
②&正自:正是;恰好是。
铁爪玉龙鳞,红冠不染尘。
五更才报晓,惊动世间人。
①&玉龙:传说中的神龙。
春雪正纷纷,荒山昼掩门。
羡君筋力健,策杖过前村。
①策杖(cèzhànɡ):&拄杖
云本无心水自流,龙鳞凤翼此中游。
遂令巫峡桃源景,顿觉收归在寸眸。
①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重庆两省市交界处。绵延46&千米,为三峡中最长的峡谷。两岸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神女峰尤负盛名。以幽深秀丽著称。
②寸眸:眼睛的代称。
曲曲湾湾散复收,覆如冈陇仰如沟。
能教有漏成无漏,解使邪流入正流。
凤侣双双朝殿角,鸳行对对滴檐头。
时人莫道身骸小,盖得君王万万秋。
①冈陇(ɡānɡlǒnɡ):山冈。
②凤侣(fènɡlǚ):比喻好友。情侣。
附:《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
未冠,首贡乡举,试礼部,居高选。时赵鼎为相,延之馆塾,奇之。绍兴五年,进士第一人,年甫十八。御策以吏道、民力、兵势为问,应辰答以为治之要,以至诚为本,在人主反求而已。上览其对,意其为老成之士,及唱第,乃年少子,引见者掖而前,上甚异之。鼎出班特谢。旧进士第一人赐以御诗,及是,特书《中庸篇》以赐。初名洋,与姓字若有语病,特改赐应辰。上欲即除馆职,赵鼎言:“且令历外任,养成其材。”乃授镇东军签判。故事,殿试第一人无待次者,至是,取一年半阙以归。舍人胡寅行词曰:“属者延见多士,问以治道,尔年未及冠,而能推明帝王躬行之本,无曲学阿世之态。”
应辰少受知于喻樗,既擢第,知张九成贤,问之于樗,往从之游,所学益进。
初任,赵鼎为帅,幕府事悉谘焉。岁小旱,命应辰祷雨名山即应,越人语之曰:“此相公雨。”鼎曰:“不然,乃状元雨也。”
召为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力主和议,王伦使还,金人欲以河南地归我。应辰上疏,谓:“和议不谐非所患,和议谐矣,而因循无备之可畏。异议不息非所患,异议息矣,而上下相蒙之可畏。金虽通和,疆埸之上宜各戒严,以备他盗。今方且肆赦中外,褒宠将帅,以为休兵息民自此而始。纵忘积年之耻,独不思异时意外之患乎?此因循无备之所以可畏也。方朝廷力排群议之初,大则窜逐,小则罢黜,至有一言迎合,则不次擢用。是以小人窥见间隙,轻躁者阿谀以希宠,畏懦者循默以备位,而忠臣正士乃无以自立于群小之间,此上下相蒙之所以可畏也。臣愿勿以和好之可无虞,而思患预防,常若敌人之至。”疏奏,秦桧大不悦,出通判建州,遂请祠以归。寓居常山之永年院,蓬蒿满迳,一室萧然,饘粥不继,人不堪其忧,处之裕如也,益以修身讲学为事。自是凡三主管崇道观,在隐约时,胸中浩然之气凛然不可屈。
& (汪应辰故居)
&&&(汪应辰故居)
&张九成谪邵州,交游皆绝,应辰时通问。及其丧父,言者犹攻之,而应辰不远千里往吊,人皆危之。通判袁州,凡所予夺,人无异词。始至,或以其书生易之,已乃知吏师所不能及。丞相赵鼎死朱崖,扶丧过郡,应辰为文祭之曰:“惟公两登上宰,皆直艰危之时;一斥南荒,遂为死生之别。事已定于盖棺,恩特容于归骨。”
吏付之火。其子借三兵以归,道出衢州,章杰为守,希桧意,指应辰为阿附,为死党,符移讯鞫,偏搜行橐,求祭文不可得。时胡寅遗桧书,谓此事不足竟,事乃寝。
通判静江府,逾期不得代,乃沿檄归省其母。继差通判广州。时桧所深忌者赵鼎、张浚,鼎既死而浚独存,未快其意。江西运判张常先笺注前帅张宗元与浚诗,言于朝,其词连逮者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狱既具,桧死,应辰幸而免。
明年,召为吏部郎官,迁右司。母老乞外,丞相苦留之曰:“方进用,未应尔。”应辰曰:“亲老矣,不可缓。”乃出知婺州。郡积欠上供十三万缗,朝廷命宪漕究治,应辰谓急则扰民,乃与诸邑蠲宿逋,去苛敛,定期会,窒渗漏,悉为补发。寻丁内艰去,庐于墓侧。
服阕,除秘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李显忠冒具安丰军功赏五千余人,应辰奏驳之。权户部侍郎兼侍讲。应辰独员当剧务,节冗费,常奏:“班直转官三日,而堂吏增给食钱万余缗;工匠洗泽器皿仅给百余千,而堂吏食钱六百千;塑显仁神御,半年功未及半,而堂吏食钱已支三万、银绢六百匹两。他皆类此。”上惊其费冗,命吏部裁之。
金渝盟,诏求足食足兵之策,应辰奏曰:“陆贽有云:‘将非其人,兵虽多不足恃;操失其柄,将虽才不为用’。臣之所忧,不在兵之不足,在乎军政之不修。自讲和以来,将士骄惰,兵不阅习,敌未至则望风逃遁,敌既退则谩列战功,不惟佚罚,且或受赏。方时无事,诏令有所不行,一旦有急,谁能听命以赴国家之难。望发英断,赏善罚恶,使人人洗心易虑,以听上命,然后号令必行矣。”
三十二年建储,以孝宗名与唐庐江王、晋楚王同,诏改为“晔”,应辰以为与唐昭宗同,白左相陈康伯,遂改今名。集议秀王封爵,应辰定其称曰“太子本生之亲”。议入,内降曰:“皇太子所生父,可封秀王。”暨内禅,拟于传位日降赦,应辰言:“唐太宗受禅于高祖,明年正月始改元。”乃从其说。又议改元“重熙”,应辰谓契丹尝以纪年,遂改隆兴。一朝大典礼,多应辰所定。
& &&(汪应辰墓)
议太上尊号,李焘、陈康伯密议以“光尧寿圣”为称。及集议,或谓:“尊号始自开元,罢于元丰,今不当复,况太上视天下如弃敝屣,岂复顾此?”应辰主之尤力。或又言:“主上奉亲,乌得援元丰自却为比?”于是议状书者半,不书者半。
明日,应辰复与金安节等十二人各陈所见,大概谓“光尧”近乎“神尧”,“寿圣”乃英宗诞节,尝以名寺。御史周必大亦以为问,应辰答以“尧”岂可“光”。是语有闻之德寿者,高宗因上过宫,云:“汪应辰素不乐吾。”于是有诏:尊号之议,已尝奏知,不容但已。安节等遂奉诏。
应辰连乞补外,遂知福州。未几,升敷文阁待制,举朱熹自代。在镇二年,会朝廷谋蜀帅,乃以敷文阁直学士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陛辞,特降诏抚谕。入境,以书与宣抚使吴璘,令以抚谕诏申严号令。既至,免利路民饷运,徙沿边戍兵就粮内郡,纵保胜义士复业,存左藏所解白契二百万以备不虞,悉奏行之。有谓蜀中纲马驿程由梁、洋、金、房,山路峻险,宜浮江而下,诏吴璘措置。执政、大将皆主其说,应辰与夔帅王十朋力言其不便,遂得中止。二税勘合,每贯取二十钱,乾道诏旨尝减三之一,有欲增之者,应辰与两漕臣列奏,言:“勘合不以钞计,而以贯石匹两计,是阳为减而阴实增之也。以成都一路计之,岁入三十万,今以所增为六十万,计以四路,不知几倍。虽非兴利者所便,而民受其赐多矣。”
& &(今日玉山)
&(今日玉山)
璘时驻蜀口武兴,精兵为天下冠,既老且病,应辰密奏以关陕大将系国安危,
所当预图。于是执政传旨,若璘不起,令制司暂领其任。暨璘死,应辰遂摄宣抚之职,蜀道晏然。
虞允文寻以知枢密院事宣抚四川,应辰援张浚例,乞罢制司,不许。总所牒委官核四川匿契税,应辰奏:“其不便者四,曰妨农废业,曰纵吏扰民,曰违法害教,曰长奸起讼。比户部已令人自首,州县收并已不少,其未尽者,有见行法令,不宜为此烦扰。”上曰:“论极有理,速罢止之。”
蜀大旱,诏问救荒之策,应辰奏:“利、阆、绵、梓军马粮料,随民力均敷,
官虽支籴钱,民不得半价,若选官就岁熟处籴之,可以宽民力,第无钱束手,乞给度牒。”上曰:“汪应辰治蜀甚有声,且留意民事如此。”给度牒四百,永为籴本振济,遂移书诸路漕臣,亟救荒,且以绵、剑和籴告之,而全蜀蒙惠。
刘珙拜同知枢密院事,进言曰:“汪应辰、陈良翰、张栻学行才能,臣所不及。”
已,得旨召还。邛之安仁年饥,挻起为盗,害及旁郡,即具奏,且檄茶马使招捕。
旬月间,诛其渠魁,余悉抚定。或白之虞允文曰:“汪帅得无掩盗事不上闻乎?”
宣司乃密奏,使人绐应辰曰:“邛寇事未敢奏,不审制司如何?”应辰以奏检报之,允文内愧。将行,代纳成都一府激赏绢估三万三千九百八十四匹。
冬,入觐,陛对,以畏天爱民为言。上曰:“卿久在蜀,宽朕西顾忧,军政民事革弊殆尽,蜀中除虚额,民间当被实惠。”应辰奏:“虚额去则州县宽,尚有两事,曰预借,曰对籴。预借乃州县累岁相仍,对籴则以补州县阙乏,民输米一石,即就籴一石,或半价,或不支,且多取赢。陛下近捐百万除预借之弊,对籴患止数州,愿并除之,则弊革无余矣。”
&&(今日玉山)
除吏部尚书,寻兼翰林学士并侍读。论爱民六事,庙堂议不合,不悦者众。一日,陈良佑登对,上告以“汪应辰言卿在蜀多诞谩。”良佑奏:“臣与应辰昨同从班,应辰请外,得衢州,臣惜其去,同奏留之。时边奏方急,臣不知应辰将为便私计也。奏既上,应辰以此大憾,乃为是说以中臣耳。”上曰:“乃尔邪!”
应辰在朝多革弊事,中贵人皆侧目。德寿宫方甃石池,以水银浮金凫鱼于上,
上过之,高宗指示曰:“水银正乏,此买之汪尚书家。”上怒曰:“汪应辰力言朕置房廓与民争利,乃自贩水银邪?”应辰知之,力求去。会复出发运均输之旨,叹曰:“吾不可留矣,但力辨群枉,则补外之请自得。”乃力论其事有害无利,遂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
韩玉被旨拣马,过郡,应辰简其礼。玉归,谮之于上曰:“臣所过州县,未有若平江之不治者。”上怪之。平江米纲至,有折阅,事上,连贬秩。力疾请祠,自是卧家不起矣,以淳熙三年二月卒于家。
应辰接物温逊,遇事特立不回,流落岭峤十有七年。桧死,始还朝,刚方正直,敢言不避。少从吕居仁、胡安国游,张栻、吕祖谦深器许之,告以造道之方。尝释克己之私如用兵克敌,《易》惩忿窒欲,《书》刚制于酒,惩窒、刚制皆克胜义,可不常省察乎?其义理之精如此。好贤乐善,出于天性,尤笃友爱,尝以先畴逊其兄衢,虽无屋可居不顾也。子达,继登进士第,仕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
注:据《汪氏及徐氏宗谱》记载,永嘉县岩坦镇屿北村始建于唐代,由徐氏所居。后宋朝吏部尚书汪应辰及其弟汪应龙遭秦桧迫害,归隐于屿北后棠塆,至第五代入赘屿北后,徐氏开始迁居至枫林,汪氏一脉日益繁衍。
屿北村四周群山重叠,形似莲花瓣,村落聚冲“莲花心”。于是,村落按照道学“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风水格局的方法,把北向金字山定为“金”,把南方屿北森林定为“木”,把东侧交叉路形定为“火”,把西向(莲花心)肥沃黄土作为“土”,把城河围绕“莲花心”一周定为“水”,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会单元和自然村落。
村居布局采用周敦颐《爱莲说》中“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同时,根据天地星辰二十八宿布局,在民居建筑外围营造了7座宗祠形似古堡,分布在村落的四方,一条护城墙和护城河绕村落一周,在村落四周开设大小城门9处,整个村落犹如荷花绽放。
&(今日玉山)
位于岩坦镇屿北村后塘湾东向山麓,建于南宋。墓面呈长方椅形,坐北朝南,面宽13.3米,进深21.6米,占地300平方米。由墓坛、墓室、墓院组成,地面均用石墁地,其余用块石垒筑。
——摘自:《永嘉文物》
馆藏&2413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问道老版本幽冥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