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古诗

中国最美的100句古代爱情诗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是;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网:www.sanwen.net )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上高楼》
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绮遗像》
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24相思***多少,地角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3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34重叠泪痕缄锦字,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芹《枉凝眉》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裏人。-陈陶《陇西行》
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47结发为夫妻,恩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48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乐》
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苦。-戴叔伦《相思曲》
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61玲珑骰影埠於梗?牍窍嗨贾?恢?浚?峦ン蕖堆盍?Α?
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65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69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7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7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72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7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7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8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79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0同心而离居,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81夜月一帘幽梦,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82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83多情自古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84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85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86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87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88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89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90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9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92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9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94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95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9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97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9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9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00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二首其二》首发散文网:本文作者的其他文章05-0305-0305-0305-0305-0305-03: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欣赏,喜欢: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很唯美: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只希望她过得幸福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你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普及一下中国传统古诗词
普及一下中国传统古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击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勇敢的面对未来,该过去的会过去的
作者最新文章唐诗经典与中国传统文化
提供学校:
专业大类: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性质及要求
诗是中国古典时代中流行最广的一种文学形式,而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一个高峰,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局面。无论是体制的完备,还是技巧的成熟,无论是意境的高远,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唐诗都超越了前人并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从古至今,唐诗不仅以它所表现的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和精神风貌给后人以感染,而且以它所显示的异采纷呈的艺术画面和审美情趣给后人以陶冶,成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的文学遗产。学习本课程,不仅要求全面了解教材所论列的唐诗名家的独特个性和创作风貌,正确注释唐诗名篇的字词句章,深入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且要求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对唐诗进行总体把握,涉猎并评析唐诗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唐诗繁荣的原因;唐诗的分期、流派;唐诗与作为文化背景的佛教、道教、科举的关系;等等),从而能够粗略地勾勒出唐诗的发展轨迹。
教学内容提要
本课程以作品讲解为中心,具体讲析三十余位诗人一百多首作品,兼及介绍有关的唐诗及唐代文学史知识,内容包括:唐诗繁荣的原因、唐诗的分期、唐诗的流派。唐诗诗体与唐诗格律。唐诗与佛教、唐诗与道教。唐诗与科举。唐人诗论。唐诗要籍唐诗研究概况简介。
掌握基本唐诗文学史知识。了解唐诗发展的基本面貌。精读百首唐诗。泛读三百首唐诗。
独立完成读书报告。提交一份课程读书报告,在下面的选题中任选一题:唐诗万里行——考察一条与唐诗相关的旅游线路。唐诗中外来文化——西域文化与唐诗的关系。诗风与画风——论古代绘画与唐诗的关系。唐诗中的禅境。唐诗的原意与后世的阐释意。唐代读书人心态。唐人的生活态度。试述一首唐诗的接受与影响。唐诗名篇的统计与调查(广告、书名、片题中的唐诗语汇)。唐诗的实景考察。
辅助教材:参考书:《唐代文学史》(上、下),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文学史》(中),章培恒、骆玉明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三册),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二册),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以上任选一本即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第1版,其后多次重印。《唐诗小史》,罗宗强,陕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唐诗百话》,施蛰存,上海文艺出版社。《唐诗选》,马茂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鉴赏集》,唐诗研究专家集体编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唐诗鉴赏辞典》,唐诗研究专家集体编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清平调一》《清平调二》&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 《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春望》&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草》 白居易&回头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亿,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瞑》&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汉江临眺》&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相思》&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晓》&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孟郊&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 张祜&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 贺知章&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曲》 王翰&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张继&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 韩雄(左边)羽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多情只有春庭月, 犹为离人照落花。 《寄人》 张泌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棹歌》 戴叔伦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杜秋娘
课程二维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扫一扫,知识带着走)诗心不死 情怀依旧——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关注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题:诗心不死 情怀依旧——从《中国诗词大会》看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新华社记者白瀛、史竞男、施雨岑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一场诗词嘉年华暂告一段落。然而,由之引发的各种讨论远未结束。
  千百年前的诗词何以引起当今民众的浓厚兴趣?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复兴之路?
  一颗颗火热的“诗心”成就节目“火爆”
  “这个节目火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人仍有不死的‘诗心’。”节目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说,诗歌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古老的方式,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
  本届《中国诗词大会》的入选诗词从中国诗歌的缘起《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名人诗词,时间跨度数千年。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传媒研究者靳智伟表示,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中国人对诗词有着独特的文化情结,这构成《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社会基础。“当中国人遇到天大的困难或灾难时,甚至当我们一无所有时,我们还有诗。中华民族创作了世界级的华彩诗章,而这些诗章又锻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
  事实上,本届选手已经展现出诗词对他们精神的“锻造”。冠军选手武亦姝说,苏轼“可以根据人生境遇调整心态”,读东坡诗词会让人有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苏轼豁达的人生观也让她有勇气笑对各种人生挑战。选手陈更说,古诗词中关于人性、历史的内容,可以映照在自己当下的生活里,“给你一点引导,让你面对挫折的时候、情绪起伏的时候该怎样去自我修行,像书法一样是修身养性的媒介。”
  2月1日播出的节目中,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以“月”字吟诗,被提醒所说诗句重复了,她脱口而出《诗经·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蒙曼随即点评道:“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武亦姝的谦逊不是装出来的,而是有诗意在她心中,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诗意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静说,“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当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主动选择放弃比赛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正是他们的取舍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
  期待节目展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魅力
  在节目获得好评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节目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考。“我觉得古诗很好,但是,诗好,去读,去品味,实在喜欢背背也无妨,我其实更希望你能自己去创作,唯独求你别当比赛一样去背。”音乐人叁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表达了对节目中“背诵”古诗词的看法。
  这种看法并非吹毛求疵。有一期节目的题目是填空:“风吹()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正确答案是“柳”,但是为什么是柳花,而不是杏花、桃花?而专家寥寥几句的点评,也并没有揭示这句诗的奥妙。
  北京四中语文教师王黛薇认为,“诗词大会”本质上还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其走红和节目“打擂台”式的环节设置有很大关系,主要是考查选手的诗词储备和记忆力。“对于传播诗词文化,节目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学会欣赏,能够理解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而蒙曼认为,作为电视竞技类节目,“诗词大会”采取记诵的方式并没有问题。“在诗歌复兴起步阶段跨过记忆去考创作,就像还没学会走就去跑一样,没有意义也行不通,而且创作的评审缺乏客观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谢琰也建议,下一季可以改变单纯考记诵的方式,而是考理解、审鉴乃至文化史的综合知识,让点评老师用诗词作引子来讲述历史、传播文化。
  事实上,对于诗词背后的含义及其价值观,节目也是时有涉猎。比如节目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就对诗人宋之问进行了辩证评判。“他的一个外甥叫刘希夷写《代悲白头翁》写得非常好,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成为名句,就想窃为己用,外甥不同意,宋之问就用麻袋装土,把外甥害死埋掉。尽管宋之问的诗歌‘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写得很好,但是人品不足道。”
  “今日的我们诵读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刻舟求剑,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去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人的生命情感发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张静说。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
  《中国诗词大会》过后,对于古诗词能否在民众中热起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有效载体,不少人对此寄予期望,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季节目亚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双料冠军彭敏认为,这一波热闹过后,诗词可能还是会回到一个相对边缘的状态,因为文言文的诗歌文体的边缘化,使得古诗词逐渐失去其经世致用的实用价值。“比赛首先是个噱头,但是只要传播力足够广,肯定有一部分影响力会转化为诗词和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因素。相比现代诗歌,大众对古典诗歌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专家指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为此应加大诗词等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中的比重。
  事实上,春节刚过,中办、国办就发出通知,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幼课堂和教材更是其中的重点,近期目标是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王黛薇认为,把传统文化纳入教育考核体系,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她希望不仅仅是考查知识点和记忆力,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希望优秀的学者能够深入浅出做一些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让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得以更好地传播。”
  蒙曼指出,以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时,应注意系统性,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建立一个传统文化的体系,而不是这个学期让孩子背《卖炭翁》,下个学期让孩子学《琵琶行》,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古时对儿童的教育,是非常有学问的,什么阶段读什么都有详细的系统安排,绝不是简单的‘四书五经’可以概括。我们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在于太零碎。”
  在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贺春秋看来,诗词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抄背默释,确实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校正在探索将诗词透露的传统文化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诗词大会上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于刘禹锡的《乌衣巷》,也是课本上有的,虽然要求仅是吟诵,但我们会为孩子讲解其中的魏晋氏族制度,读诗讲史,把古诗词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并且熟记了这首名诗。”
责任编辑: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7日晚在央视播出,来自复旦附中的16岁选手武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昨晚,红透整个春节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迎来总决赛之夜。”  其实,武亦姝在节目里脱口而出的诗句,几乎都是上海复旦附中语文学科第一套校本教材《中华古诗词阅读》中的必背内容。
Copyright (C) 2000 -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节日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