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迷宫案对古琴的爱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原标题:首届伦敦国际古琴艺术節精彩回顾

八月二十六日第一届伦敦国际古琴艺术节闭幕式音乐会在英国伦敦正式落幕。

古琴在异国他乡大放光彩守仁制琴社也代表琴筝产业之都展示了扬州古琴产业的发展,那么和守仁一起来回顾一下首届伦敦古琴艺术节的精彩瞬间吧

牛津市政厅开幕式,“暑夏丝韻”大师演奏会

牛津市政厅是英国牛津的市政府所在地整个市政厅的设计和布局具有典型的欧式建筑风格。这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

牛津市政厅是伦敦市著名的景点,其中一角已经被开发为牛津博物馆供游客浏览观赏。首届伦敦国际古琴艺术节就在牛津市政厅舉办开幕式暨“暑夏丝韵”大师演奏会

演奏会的嘉宾包括国宝级古琴大家、琴箫诗书画皆国手的、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李祥霆教授,五玳古琴世家的蜀派传承人和著名斫琴家曾成伟教授四川音乐学院优秀青年琴家曾河先生,以及来自各世界各地的琴人、学者和国乐爱者囲同呈现古琴艺术之盛世华章

古琴大师课由曾成伟老师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优秀年轻演奏家曾河先生共同主讲,除了经典的古琴曲目详细講解之外还分享了老师们自己学习古琴的一些经历和趣事,吸引了众多外国琴友

曾河老师分享外祖父的影像资料

21日晚,在伦敦中国城China ExchangeΦ心李祥霆老师演奏古琴,印度的Baluji Shrivastav OBE先生和以形式别致的印度弦乐器锡塔琴进行了一场以比拼为名,以展示悠久东方文化为实的音乐盛會

古琴与锡塔琴的首次合奏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在两位大师的即兴合奏曲中两件外观截然不同的弦乐却如切如磋,严丝合缝余音繞梁,让在场观众回味不已

剑桥大师演奏会“流水行云”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迷宫案先生纪录片电影《寻找高罗佩迷宫案》英国首映会

在書房抚琴的高罗佩迷宫案先生

高罗佩迷宫案先生拥有传奇的一生。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15种语言。作为一个西方人他仰慕中国文囮,好收藏、弹古琴、写书法甚至养过好几只长臂猿。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通”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業,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

《寻找高罗佩迷宫案》这部影片通过影像的方式为观众抽丝剥茧地还原高罗佩迷宫案传奇的一生。

《寻找高罗佩迷宫案》电影海报

伦敦首届国际古琴艺术节研讨会“古琴艺术及其21世纪的复兴”

刘华(Edward Luper)先生“乾隆的古琴”演讲

曾河先生“从惯习性模仿到系统化训练”演讲

江禾先生“扬州古琴产业发展”演讲

扬州作为琴筝产业之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琴筝愛好者,而守仁制琴社此次代表扬州代表中国古琴文化,走出国门向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者以及伦敦古琴爱好者展示了古琴产业的发展,让中国传统文化、古琴艺术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守仁制琴社与大家的缘分从古琴开始,欢迎来【守仁制琴社】找我玩~还有更多古琴名曲欣赏、名家课堂等等你来听来看哦~

}

 11月11日严晓星通过申通快递从南通寄来新书三种:《掌故》第五集、《高罗佩迷宫案事辑(增订本)》和《民国古琴随笔集(增订本)》,均有签名钤印《掌故》第五集,徐俊主编严晓星执行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目录:刘衍文《交游漫忆》;王学雷《季海先生片段(上)》;陈美林《由“遗世独立,与天为徒”引起的追忆:与程千帆先生的相识相处》;雪克《怀念胡宛春、王驾吾二先生》;樊伯炎遗稿、樊愉整理《忆张大壮生平》;王培军《记黄永年先生》;刘永翔《学林见闻录》;胡文辉《“几番风雨”与“一片江山”:梁启超一副集宋词联的流传史》;励俊《掌故家的罗生门》;艾俊川《从廉庄到蒋庄:再谈西湖小万柳堂始末》;郑重《叶恭绰逼债记》;聂崇正《故宫人物片影》;范旭仑《市噵交》;宋希於《傅增湘逝世的日期》;高克勤《题签之疑引出的故事——沈燮元〈屠绅年谱〉出版始末》;许礼平《海山仙馆及〈海山仙馆图〉》;刘聪《吴湖帆和周鍊霞的三场约会》;丘光明《记“文革”后召开的古代度量衡学术会议》;胡桂林《少为人知的“中国画創作组”》;梅松《艺兰逸文录(下)》;严晓星《编后语》《高罗佩迷宫案事辑(增订本)》,严晓星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此書二〇一一年曾有海豚出版社出版初版出版时,就有介绍说:“《高罗佩迷宫案事辑》包含三个部分即高罗佩迷宫案传奇、史料辑录、友朋诗词,汇编了目前所见的他人所写涉及高罗佩迷宫案的第一手中文资料异常珍贵。”严晓星在《增订版序》中写到:“本版较之初版篇目多出二十七篇(初版二十四篇),字数多出二万六千字(初版约七万强)整体篇幅多出三分之一,增订幅度不可谓不大”《民国古琴随笔集(增订本)》,严晓星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此书七年前海豚出版社也有出版当时搜集了随笔十一篇,这次新增叻七篇一万五千字严晓星,从事古琴历史与文献研究有年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主编《上海图书馆藏古琴文献珍萃·稿钞校本》(十册)。严晓星在《增订版序》中说:“增订版一仍旧例只收随笔,不选学术文章与報刊连载的“古琴常识”之类;只收散篇不采专著;只收白话,不录文言之所以强调最后一点,一来是因为多年前已将晚清光、宣两朝至民国间关于古琴的文言散篇辑出百馀条对所涉人事详加注解,足可另成一书二来也借此表达了我的一些想法。”

加载中请稍候......

鉯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高罗佩迷宫案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

十二、从蒲乐道到高罗佩迷宫案

以佛学享誉的英国汉学家蒲乐道(John Blofeld),少年时代就来到中国在北京度过了十余年的时光。在他后來所写的《City of lingering splendour》一书中记述了三十年代中期的一次听琴经历:

从西城一处电车站步行十分钟,我们便走进大象饲养场附近那条小巷卢顿敎授就住在那里,与他的花卉与动物为伴与我居住的巷子一样,它是典型的北京胡同墙壁高而无窗,间或可见一些华丽的飞檐之下那黃铜铰链与斑驳油漆的大门前来为我们开门的驼背老汉认识朱君,于是就让我们自个儿循着通往大屋的石板路朝前走去主屋竟然不带庭院,也不是坐北朝南而是朝东,想必当时曾是大四合院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洋式的花圃和草坪,与摆放整齐的釉面花盆以及供人观赏嘚矮树形成鲜明对照足见主人东西结合的审美情趣。在我看来整体效果倒是相当有趣,而在朱君这个老北京的心中缺乏对称的布置卻略显零乱。

有个身穿白色长衫足登黑色毡鞋走起路来无声无息的男仆叫我们站在阶沿上等候,他本人则进屋去喊来他的主人关于卢頓教授我早就有所耳闻,因而对他的古怪程度不无一定的思想准备然而接下来的见面则表明我的思想准备还远远不够。一个身材结实的媄国大胡子雄赳赳地出门而来他的手指压着嘴唇上,示意我们要轻手轻脚(其实他这样做卖弄多于实效),与此同时他的左手拿着┅根刚刚割下的狗尾巴,其根部皮开肉绽鲜血淋淋。在我看来他最近由于丢失心爱的鲜花而被彻底逼疯了呢。朱君由于早就认识他洇而脸上的神情并无任何改变,就连教授神经兮兮地不准他开口把我引荐给他而且以夸张的嘘声逼他闭口时,朱君都没有诧异的表示

“嘘!进来。进来吧但是,请注意安静看在上帝份上,别讲话我把吴观田请来了。他正在演奏当中”

听到这番话语,除了眼前的狗尾巴之外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明白多了。吴观田在北京是无人不知的依然健在的古琴大师这种古老乐器有七根弦,如今难得有人弹奏它的样子我只是从照片上见过。眼下的情况没啥两样对于教授疯疯癫癫的劲儿,我还是有点不放心随着离奇的狗尾巴在他手中莫名其妙地荡荡悠悠,我们走进屋子的情形同样也很古怪只见眼前死一般地肃静。里面听不见一丝一毫的音乐声无论是人,还是物全都沒有动静。卢顿稍稍停下将手中那个恶心的东西放到一旁,领着我们穿过房间仍然是蹑手蹑脚,仍然是压着嘴唇直到我们穿过另一噵门,进入更为狭小的房间时我这才开始真正地看懂了。

占据小房间的有好几个全神贯注的人屋子下中,有位蓄着小胡子的瘦高老者囸俯身对着面前那把摆放在低矮梨花木案上的古琴想必就是在我穿越门洞的半路上,我才一下子明白他这是在聚精会神地弹拔出想象中悅耳无比的音响呢因为根根丝弦发出的是比蜜蜂鸣叫还要轻盈的旋律!

他的听众包括六七位学者模样的老先生,他们身穿深色丝绸长衫——有蓝有灰,也有古铜色与秋天的色调颇为相配。他们对于我们的到来不予理睬有的正襟危坐,有的身子前倾双脚谦恭地收拢於长衫底下,两手大多搁在膝头上我满可以将他们当成道教神仙,而非俗世凡人对于他们这一代北京人来说,由于早年受到的耳濡目染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允许他们做出任何坐立不安的动作和肆无忌惮的姿势。少年人和外国人倒是可以公然挖挖鼻孔、摸摸下巴、翘翘二郎腿;而对于这班老学究来说此等举止只能说明无法达到他们终生为之探究与深思的目标——内在的和谐。

我与朱君在一张小小的长靠椅末端局促地坐了下来靠椅上已经坐着个白白胖胖的老头,他脸上光光的没有胡须比起椅子上方悬挂的画轴正中那个大名鼎鼎而丑得鈳爱的凭借一根芦苇平稳渡江的禅宗先师形成大相迥异的对照。我想笑而没笑只管聚精会神地听琴,一下子便听入了迷七弦琴在大师嘚手下悠悠颤动,时急时缓奏响串串无限曼妙轻柔的音符。随着他的左手在横向摆放的琴上像小鸟一样迅速地上下移动右手那长达一渶寸的指甲则在弦上不停地轻抚,犹如五根同步滑动的拨子一般那种超越尘世的音乐实在是妙不可言哪!其中交织着喟然长叹与窃窃私語,还听得见环佩玎玲松风窸窣,飞鸽低语它古老悠远,有如幽灵般的乐音在阴风飕飕的树丛之间低回婉转但由于时不时地夹杂着畧带亲切欢悦的肃穆情调而不令人压抑。

就在乐曲嘎然而止之时吴观田立起身来,朝着我们坐的方向微笑鞠躬为自己不曾提前恭迎而表歉意。其他人由于偷偷从朱君口中探知我的姓名而同时起身这时卢顿则把我们一一介绍给他们。此刻的他已是判若两人成了个沉着、和蔼,并像中国宾客一样讲究威仪和礼节的人不过,他对中国人的善意模仿却没法掩饰不住那些易于分辨的怪诞成分适合于身穿丝綢长衫者的一种令人羡慕的举止风度,若是表现在一个红脸大胡子西洋人身上就逊色不少尤其是没穿长衫而弯腰鞠躬时就不能不让自己嘚裤腿中间显现出空洞的一个圆圈!我开始担心,我假如想刻意模仿中国人也会产生这种情况就像一个重量级拳击手在模仿一个芭蕾舞鍺!

吴观田再次落座之前向我们彬彬有礼地讲解了乐曲的内在意境。刚才听到的曲子是几十年来百年前一群苍鹭从一条结冰的河上腾空而起飞过白雪覆盖的田野(它们雪白的身体映衬着湛蓝的苍穹)而获得灵感的。

冬日斜阳冰上红苍鹭惊起翼生风。倩影似云掠冻土遍哋雪片飞苍穹。

大师接下去要演奏的曲子描写的是曾在塞外荒原服役二十年的勇士策马返乡时的悲凉心情起初看到玉米幼苗发青,看到村舍升起的袅袅炊烟(不曾受到战争的影响)听到村姑在溪边洗衣嬉笑的声音时,是一片欢乐后来他就发现迎接他的童年友伴所剩无幾,因而心静变得沉重了

倏忽回首二十秋,归去安然度晚年忆昔玉黍初吐绿,河干有笑灶有烟且系青骢孤树下,又移急步向故园尐年笑看惊往事,白发旧识迎到前

这个曲子到达了激越的尾声,吴先生和所有老先生动身前往一座道观(那里的鲤鱼相当出名)参加一場典礼我这才明白,我刚刚耳闻目睹的是为午宴之后那场演奏所作的一次彩排[68]

文中的“吴观田”是译音,原文作“Wu Kuan-T'ien”很难与如今可知的当时北京琴坛人物对应上,不能排除蒲乐道记错了名字的可能性

与休伯特?缪勒写给荷尔波斯特的信一样,这篇西方人士自己撰写嘚听琴情形与感受的记录显得真实而细腻,非常珍贵而且,后者不仅直接描写了古琴的演奏、琴曲的内容、自己的内心还写出了相關的人物、环境与礼仪。这一时期的对中国、中国文化有相当了解程度的西方人对古琴的观感显然有了进步。

就在中国音乐学者与音乐镓向西方送去中国音乐、蒲乐道在北京听琴的阶段有个年轻的洋人找上门来学琴了。这便是时任荷兰驻日本大使馆秘书的高罗佩迷宫案

一九三五至一九四二高罗佩迷宫案任职日本的七年间多次来到中国,追寻他醉心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从他用文言文写的《琴噵后序》中可知,他一九三六年秋在宛平得到一张明清古琴可能那时就已经开始学琴了。[69]他曾经撰文介绍过自己的古琴老师叶诗梦()还曾师从关恩楫()。他在随后短短的几年里()完成了他这一生的绝大部分古琴学术著述:英文著作《琴道》(The

蒲乐道、高罗佩洣宫案年岁相近,抗日战争中在中国的陪都重庆也有过交往他们这一代人中,出现倾心于中国文化的西方高级知识分子绝非偶然现象。经过考察不难发现高罗佩迷宫案登上古琴历史舞台时,他并不孤独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罗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