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水诗写的山水诗有哪些

王维山水诗20首
1.王维·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
古木馀衰柳。
来者复为谁,
空悲昔人有。
”孟城口的辋川别墅因旧主宋之问曾遭贬谪并客死异乡,一度荒芜。新主王维抵孟城坳,一见“古木馀衰柳”,乃为昔人而悲,但虑及来者也会为今人而悲,便觉得自己空悲一场。这种“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许有人生无常万事皆空意味。
2.王维·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
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
惆怅情何极。
”飞鸟远去不停(每段距离都包含消失);秋色接连呈现(每次所见都无法长驻)。上下华子冈的坡路,到何处都是时光流逝,诗人为此惆怅至极!虽从飞鸟、秋色的变化已看到万物殊途同归的必然,但求生的意志仍然使他遏制不住感情的冲动。
3.王维·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
去作人间雨。
”看字面,此馆结构精致,还筑于高峻之地,因为它不仅文杏为梁,香茅为宇,而且栋里彩云可以化为人间雨。它原来也许是普通的草庐,但经作者诗化便显露了一种心境,似乎只有寄意淡远,与世隔绝,方可让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得以缓解。4.王维·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
青翠漾涟漪。
暗入商山路,
樵人不可知。
”檀栾指竹林,涟漪指溪水。无边竹林在连绵的山峰中掩映,一片青翠在涟漪的溪水上荡漾。山间是竹,水里也是竹,有时竟分不清眼前是竹林还是水域。结伴行来,暗入商山之路,原来此路连打柴人也不知道,却让两个寻幽探胜的文人发现了。
5.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要刻画人迹罕至的空山、古木参天的丛林,意在营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首先写山间空寂,却加进一点隐约的人语声,愈显空山的静谧;然后写林中阴暗,偏投入一抹反射的夕阳光,倍增丛林的幽深。如此寂寥冷僻之地自是麋鹿所喜、修行所适。
6.王维·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
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
夕岚无处所。
”此时秋山接收着夕阳的馀照,飞鸟腾空而起去寻找曾一起翱翔的旧侣。明艳的绿树时现时隐,傍晚的云烟却越来越多,以至于没有停留的地方了。作者在夕阳西下的一瞬间,捕捉了眼前和谐共存的各种景物,并写下了由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诗句。
7. 王维·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
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
置此芙蓉杯。
”茱萸沜(p&n),是生长着茱萸林的水边地。读此诗,仿佛作者倚着树告诉你:茱萸结下了红红绿绿的果子,很像花儿又开了一遍。山中如果款待留客,就把这茱萸的果实浸泡在芙蓉杯里慢慢品尝吧,这可是山里的极佳饮品呢。多么热情好客!
8.王维·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
幽阴多绿苔。
应门但迎扫,
畏有山僧来。
”窄小的道路被高大的宫槐荫蔽,阴暗之地也多长满绿苔。照应门户的要专心想着为迎客而打扫,怕有山僧贵客会来访。裴迪的同题诗为“
门前宫槐陌,
是向欹湖道。
秋来山雨多,
落叶无人扫。
”可见宫槐陌是门前一条种满宫槐通往欹湖的小路。
9.王维·临湖亭:“
轻舸迎上客,
悠悠湖上来。
当轩对尊酒,
四面芙蓉开。
”诗人驾着轻舟去迎接贵宾,从湖上悠然开来。宾主在临湖亭当窗对酒,四周是一片盛开的莲花。作者如实写来,读者循诗入境,仿佛自己也成湖上一员,乘坐轻舸,来亭共饮,面前知己谈笑风生,四周芙蓉盛开如画,大概神仙中人也不过如此。
10.王维·南垞:“
轻舟南垞去,
北垞淼难即。
隔浦望人家,
遥遥不相识。
”诗人不直面南垞之景,却去写船上所见之北垞:那里三五人家,掩映于波光林霭之间,而一水盈盈相隔,可望而不可即。写得淼漫辽远,仿似飘渺难寻的仙山圣域。其实此地水阔山高,正如诗人所愿,心中自然块磊皆消,连诗句也疏朗广漠起来。
11.王维·欹湖:“
吹箫凌极浦,
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
青山卷白云。
” 船儿载着箫声越过长长的水边,日暮了要给行人道别。行者湖上回头再看,只见青山上舒卷着白云。箫声如诉,日暮催人,湖上回首,山静云飞,无一字说及人情,而离情已深蕴其中。这里的人间聚散,似乎也被作者看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12.王维·柳浪:“
分行接绮树,
倒影入清漪。
不学御沟上,
春风伤别离。
”杨柳生长在御沟岸边,分行邻接,体态绮丽多姿,它的倒影投入水里,模样清且涟漪。岸上树与水中影谁真如果固执于岸上的才是真的,就只能与御沟之柳、灞陵之柳纠结难分。作者表示不愿追随御沟上的杨柳,免得春风来了总为别离而伤感。&
13. 王维·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
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
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水流湍急,尤其雨后,有溅射的石上急流冲下来,但清可见底游鱼可数,鹭鸶常来此觅食。它脚插水中,静候鱼儿游到嘴边,才突然啄取。正当鹭鸶专心觅食,湍流击石溅起水珠打在鹭鸶身上,吓得它振翅飞起。原来是虚惊又落下水中。
14.王维·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
少当千馀岁。
翠凤翊文螭,
羽节朝玉帝。”此诗很像游仙诗,似从“金屑泉”的名称得到启发。诗中说有人梦想成仙,以为每天饮此泉水就能脱胎换骨,活到千馀岁仍然似年少。进而幻想有一天由翠凤开路,以文螭为坐骑,持羽节去朝拜玉帝。如此传说给普通的泉眼涂上了灵圣的色彩。
15.王维·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
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
浣纱明月下。
”由于月明,水才见其清,滩才显其浅,水底之石才现其白。蒲能辨其绿,辨其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亦只有月光特别明亮。家住水东水西的少女来此浣纱也正是被这皎洁的明月所吸引。浣纱少女的出现,给幽静的月夜白石滩带来了温馨的气息。
16.王维·北垞:“
北垞湖水北,
杂树映朱阑。
逶迤南川水,
明灭青林端。
”北垞座落欹湖之北,周围的杂树跟红色的栅栏互相映照。蜿蜒流来的南川水,在青绿的树林上时明时灭。几句简洁的叙述,突出了绿树与红栏、青林与白水的色彩对比,尤其是那时明时灭的河水,在作者眼中更被视为反映了物态之趣和生命之理。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坐”两字即道出了一种孤寂的境界,加上周围是“幽篁”和跟别人隔绝,更将孤寂推到了极致。作者一个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再无别人知,唯有月相照,反而尽情弹琴,时而长啸,似乎异常陶醉于这种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天然乐趣。
18.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辛夷花在无人的山谷里自开自落,既无开放之喜,也无凋零之悲。作者从辛夷花的纷纷开落似乎看到了,它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纯为"任运自在"。“纷纷”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辛夷花此生彼死、亦生亦死、不生不死的超然状态。
19.王维·漆园:“
古人非傲吏,
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
婆娑数株树。
”作者觉得自己跟庄子相似,便为古人辩解,庄周拒做大官(只做个漆园吏)并非因为傲慢,(郭璞《游仙诗》称“漆园有傲吏”)而是自知缺少治理世务的能力。而王维自己此刻当个小官也就够了,因为更留恋数株婆娑树,而无意于奔走宦途中。
20.王维·椒园:“
桂尊迎帝子,
杜若赠佳人。
椒浆奠瑶席,
欲下云中君。
”拿盛满桂酒的金樽迎接湘夫人,还把香草杜若送给她。放有花椒的酒浆安放在光润如玉的席子上祭奠,想请求云中君降临享用。本篇因袭《楚辞·九歌》的传统,向湘君、云中君致敬。九歌倾向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可见王维没有忘怀现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维山水诗与佛教思想
提供学校:
专业大类:
中国古代史
本系列通过佛教盛唐传入的时间、王维跟佛教的关系、王维与山水诗的关系三个方面讲熟了富有王维风格山水诗出现的过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本系列介绍了王维的相关内容。
唐代诗人王维盛唐的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经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但是,因为如此拆分,意思变成了浑身上下脏的很均匀。尽管如此,但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维因父处廉终官汾州司马,徙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遂为河东人。从小天资聪明,九岁时即能写文章,十七岁时写了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脍炙人口,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显示了王维超群的才华。青少年时的王维不仅以文章知名,还擅长音乐,尤善弹琵琶。据传开元九年(721年)春,岐王把他引荐到公主家,在公主面前用琵琶弹奏一曲,名《郁轮袍》,“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大受公主称赏。又进诗若干首,都是人们素所诵读的诗篇,更令公主称奇。公主遂召试官至第,举荐他为解头,一举进士登第。王维同唐室亲王交往较多,并很被看重。宁王李宪乃玄宗长兄,曾让太子位给玄宗,倍受玄宗尊宠,一时贵盛。一次宁王见一卖饼者之妇,长得“纤白明媚”,十分喜欢她,便给饼师很多钱,把她纳为妾,宠爱无比。过了一年多,宁王问她还想念饼师吗?并接来了饼师。她见了饼师后,“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在座的十几个宾客,皆是有名文士,见此“无不凄异”。宁王让大家赋诗,王维才思敏捷,最先赋成,诗云:“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诗以春秋时代息夫人的故事来讽咏眼前这位无人身自由的妇女的遭遇,于是宁王乃将她归还饼师,“使终其志”。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王维山水诗的创作基础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早在《诗经》、《楚辞》中就有一些描写这方面内容的诗句。陶、谢以来,山水田园生活已经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王维在前人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学陶之自然浑成,取谢之细丽精工。加之王维有高度的文学、绘画和音乐修养,因此,王维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作,成为诗坛上开宗立派的大师。此乃其山水诗形成的文学基础。纵观王维的一生,大约可以四十岁为界,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仕途顺利,政治热情高涨,充满济世之志。并写下了很多咏政诗,边塞诗,风格也较为热烈豪放。四十岁后,随着李林甫执政,唐代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他的政治热情受到压抑,逐步走上一条回避政治斗争,追求的闲适的生活道路。他先是在终南山、蓝田、辋川等了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期间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此乃其山水诗。创作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盛唐的殷在《河岳英灵集》中评价王维的诗曰:“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王维山水诗研究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成就最著,也倍受后世批评家关注。二十世纪以来,王维山水诗研究方面的成果尤为丰硕。二十世纪前五十年,未见对王维山水诗进行专门探讨的成果。六十年代初,陈贻焮首先发表了《王维的山水诗》,对王维的山水诗作专门研究,此后,萧涤非的《关于王维的山水诗》和张志岳的《诗中有画――试论王维的艺术特点》也对王维的山水诗发表了很好的看法。文革十年中,王维山水诗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七十年代末,叶式生《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的发表,标志着王维山水诗研究的复苏。此后二十年间,学界对王维山水诗研究的兴趣越来越浓,有关的佳作也不断涌现,较具代表性者如:袁行霈的《王维诗歌的禅意和画意》,较早对王维山水诗与禅宗及绘画之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亦预示着此后二十年间王维山水诗研究的大势所趋;陈允吉的《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则较早地将王维山水诗的意象与禅宗理念结合起来研究;葛晓音的《王维·神韵说·南宗画――兼论唐代以后中国诗画艺术标准的演变》,则较早将王维放在中国古代绘画史、审美观念发展史上进行纵横考察;陶文鹏的《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论王维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可说是国内较早对王维山水诗中的音乐美进行深入探讨的专论;而赵昌平的《从王维到皎然》、《王维与山水诗由主玄趣向主禅趣的转化》两篇长文,则有意踵武上引陈允吉文,通过对玄禅之辨及王维禅宗思想的时代与个性特点的讨论,进一步阐发禅宗意识转化为王维诗内质的必然性与具体形态。综观二十世纪关于王维山水诗研究的诸多成果,可以发现它们又主要是围绕&诗中有画&、&山水诗中的禅意&等问题展开讨论的。诗中有画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在述及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时,也常在引用苏轼的&诗中有画&这一评语后稍加阐释。如苏雪林的《唐诗概论》就认为,王维&本是一个画家,所以能以恬静而鲜明的笔调摄取自然真相&,&而且他的小诗善能捉住一瞬间的印象而清澈生动的表现出来&,如《鹿柴》、《木兰柴》、《北垞》,&写光线变动与西洋画之印象主义相似&,&我们竟可以说他是中国诗里的印象派&。陈贻焮在《论王维的诗》一文中也说:“的确,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写得很美。绚丽的色彩,幽美的境界,真象图画一样,能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官感受。”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学界对苏轼这一论断的探讨更趋细致和深入,且人言言殊,理解各异。 以下为古代文学常识: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其它6条答案
附近的朋友等待您的帮助
包打听移动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还写过什么山水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