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西游记中的唐僧》中的唐僧

浅谈《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我的图书馆
浅谈《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
内容摘要: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取经事业的领导者。表面看,他是一个佛门高僧,但实际上儒家思想在他身上却占据着主导地位。本文试图从其思想、人格、处世原则等方面探析这一问题。  关键词:西游记 唐僧 儒家思想  小说《西游记》中,唐僧是如来佛祖的第二弟子转世,刚满月就被投江,后被法明和尚收留养育成人。他从小在佛门长大,精通“小乘教法”,正所谓“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1],受封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领旨开展取经事业。按理,应该是一个得道圣僧。但是,细读小说,唐僧这个佛门弟子身上扑鼻而来的却是儒家气息,他的身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思想。  一.强烈的忠君思想  小说中,唐僧取经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渡或者普渡,而是为了唐王朝“江山永固”;直接原因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如第13回,他声称取经是为了“圣主皇图永固”[1]。第85回,被妖怪捉住,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是,“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主,辜负那臣子?”[1]并对樵夫说:“事君事亲,皆同一理。你为亲恩,我为君恩。”[1]其忠君爱国的儒生情怀表露无遗。  唐僧给人的印象,就是爱哭,尤其面对高山大河或者困难险阻而一筹莫展的时候,总是涕泪横流,表现出无尽的恐惧与忧愁。取经路上,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不仅有妖精人为地设下重重陷阱,更有因自然条件的恶劣而造成的种种险阻。唐僧对高山大河的恐惧与忧愁,一方面固然是来源于人类自身对自然的崇拜而产生的敬畏心理,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对前途吉凶未卜的担忧。在他看来,自身的安危存亡倒是小事,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完成君主交付的任务。对于他来说,取经的首要意义是对君主效忠。取经在这里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内涵,即取经的成败已不是个人的事情了,它转而成为国家兴亡盛衰的关键所在。[2]如第85回,他流泪对樵子说:“樵夫啊,你死只是一身,无甚挂碍,我却死得不甚干净。”樵子问何故,他回答道:“我本是东土往西天取经去的,奉唐朝太宗皇帝御旨拜活佛,取真经,要超度那幽冥无主的孤魂。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王,孤负那臣子?那枉死城中,无限的冤魂,却不大失所望,永世不得超生;一场功果,尽化作风尘,这却怎么得干净也?”[1]正是出于一种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和责任,唐僧义无反顾地踏上取经的道路,即便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也没有后退过半步。  二.儒家推崇的君子人格  取经路途千里迢迢,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既有高山大河等恶劣自然条件的险阻,又有虎豹妖魔为了吃唐僧肉而千方百计布下的陷阱。唐僧虽然清楚此行“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仍然勇往直前,毅然前行。而且出于对国家和对君主效忠的思想,虽然一路上常常被恐惧和忧愁压得涕泪横流,亦义无反顾,毫不退缩。  一路上,他把持住自己,顶住了财势的诱惑、美色的引诱和权势的笼络。如第23回,观世音与普贤等变成母女四人,以丰厚家产作陪,招赘师徒四人为婿,唐僧虽然“好便似惊雷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但还能“不忘本”,被评价为“圣僧有德还无俗”[1]。第54回,长得非常漂亮的西梁女国国王,愿以一国之富,招赘唐僧为夫,并让他南面称孤,自己为帝后。唐僧为了让女王签了通关文牒,接纳孙悟空的计谋,假意答应留下来为婿称帝,待女王签了文书,一起送三个徒弟出城后才慢慢走下龙车,与女王拱手作别。还有第55回蝎子精逼亲,第64回杏仙女要与唐僧“耍子”等等,唐僧都能把持住自己,守住自身的清白。  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人生气节的推崇。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正好从阴阳两个方面,对君子人格作出规范:一是要求君子具有强健的个性,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二是要求君子具有高深的道德修养,为了真理,为了正义,可以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甚至于生命。这些都为历代儒生所推崇,并构成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特征。[3]唐僧为了效忠国家与君主,顶住恐惧与忧愁冒死求经,经历众多磨难亦毫不退缩,而且不为财势、美色和权势所动,正是这种儒家推崇的君子人格的典型体现。  三.儒家的处世原则  唐僧虽然常常口口声声以佛理教导别人,但更多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所讲的却是儒家的道德伦理教条。如第24回,他对明月童子说:“常言道:‘仁义值千金’,教他赔你个礼,便罢了。”[1]第27回,他对白骨精说:“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随从。这个是不守妇道了。”[1]对孙悟空说:“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1]第36回,他说:“人将礼乐为先。”[1]第47回,他教育三个徒弟“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1]第80回,他对孙悟空说“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1]等等。不经意之中时时刻刻以儒家的道德伦理教条作为价值标准,这深深表现出唐僧的儒家处世原则,同时也散发出他身上那种封建儒生特有的拘执和迂腐。  四.不乏儒雅风流  取经路上,虽然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唐僧常常涕泪横流,但是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儒雅风流的气质来。如第36回,他夜半出门小解,见明月当空,便对月怀乡,口占一首古风长篇,抒发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还把熟睡的三个徒弟叫起来,大家一起共赏明月。第91回,元霄佳节落脚天竺国金平府慈云寺,寺里的僧人邀请去赏灯,唐僧欣然从之,将人间的富贵荣华,男女情爱之事,尽收眼底。按说,唐僧是个吃斋念佛的僧人,早该将尘世的七情六欲挥剑斩去,然而他没有做到。这表露出他内心深处那浸入骨髓的浪漫情怀和儒雅风流的天性。  唐僧不仅精通佛经,而且具有很高的才情。取经路上,他常常见月感怀,迎风流泪,对大自然节气的变化极为敏感,具有诗人所特有的细腻敏锐、多愁善感的特性。即便身处险境,只要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诗才,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如第64回,他被树精摄到“木仙庵”,见那里玲珑光彩,竟忘了身边的危险,兴致盎然地与树精们吟诗作对,谈风论雅起来。第94回,在御花园见有佳作,他马上放下警戒之心,“恣意”地看起诗来。国王邀他依韵和一首,他“欣然不辞”,举笔就和了四首。作为有德高僧,面对他人的吹捧拔高,唐僧也不会不好意思,倒是沾沾自喜,照单全收。第99回,师徒取经东回,在陈家庄看到庄里给他们塑的像,沙僧直言“只是师父的又忒俊了些儿”,他却心安理得地说:“却好!却好!”将典型的名士风流表现得一览无遗。[2]  “不饮酒”是佛门弟子的五条基本戒律之一,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但是唐僧在这个事情上好像比较灵活。他从一踏上取经路之始就破了戒,那是拜他皇兄所赐的。唐太宗关外执酒送行,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以一杯酒、一个号、一撮尘土栓住了他的心,也破了他的戒。第54回,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为婿,并许以王位。猪八戒闹着要吃喜酒,女王笑吟吟,偎着唐僧的香腮问:“御弟哥哥你吃荤吃素?”他大言不惭地说:“贫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1]宴席摆开,女王传杯之后,唐僧也擎玉杯,与女王安席。第87回,帮助风仙郡求雨成功,“次日,大开佳宴”,“郡侯同本郡大小官员部臣把杯献馔,细吹细打,款待了一日。”“自此,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谢;扳留将有半月”。[1]在这里,唐僧对饮酒应该是不会客气的,至于“吃荤”“吃素”的问题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半个月里从头到尾都没有见他提起过。第88回,三个王子要拜孙悟空等为师学武艺,唐僧满口应允,王子大摆宴席,拿出香糯素酒。唐僧师徒一边看“歌舞吹弹,撮弄演戏”[1],一边饮酒用饭,“尽乐一日。不觉天晚,散了酒席。”取经路上,写到唐僧饮酒的地方不下十处。饮酒,恰恰体现出唐僧的真性情来。[4]  总之,小说中的唐僧从出身、打扮、教养、身份、职业等方面来看是一个佛门高僧,但是骨子里却是一个儒家子弟,是一个精神境界非常崇高,又不乏儒雅风流的封建儒生。  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  [2]乐云《内敛与张扬——对唐僧人格心理的双重阐释》,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6月第3期。  [3]曹炳建《“醇儒”人格的反思与批判——唐僧新论》,中州学刊 1997年7月第4期。  [4] 孙建邦《〈西游记〉新论》,牡丹·散文与随笔2006年4月。  黄焕豪,就职于中国石油广州培训中心。
馆藏&26206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西游记》经济学4:唐僧和如来怎么激励下属》的评论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
思客是新华网传播思想力的高端智库平台,聚拢海内外智库专家与行业领袖,聚焦战略决策与公共政策,共同生产和传播有深度的原创内容、智库报告,并依托新华社的媒体基因,将思想转化为决策影响力与社会传播力。
Fri, 13 Oct :26 +0800
https://wordpress.org/?v=4.5.2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747
Sun, 17 Jan :12 +0000
/?p=#comment-92747
<![CDATA[楼主说的极是,顶顶顶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710
Sat, 16 Jan :49 +0000
/?p=#comment-92710
<![CDATA[没钱没团队,没有佛祖宝贝,和大仙们的后台助阵,其时,这个团队也早撒鸭子了,哈哈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708
Sat, 16 Jan :36 +0000
/?p=#comment-92708
<![CDATA[有钱好办事,是一条不破的真理,吹破天让让单身的无薪跟唐僧混三月可以,这看得看去西天的钱途;这特色时代让已成家有崽人无薪跟唐僧混三月,那都是人家老婆孩混到手的想法吧,哈哈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404
Wed, 13 Jan :01 +0000
/?p=#comment-92404
<![CDATA[扶持内生动力,做实力雄厚,胸怀宽广的如来佛。其实人是唐僧师徒三合体。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348
Tue, 12 Jan :40 +0000
/?p=#comment-92348
<![CDATA[内在需求决定动力,不管是商场还是官场了解对象的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好,受教了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335
Tue, 12 Jan :04 +0000
/?p=#comment-92335
<![CDATA[好文章?!!!朱成新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323
Tue, 12 Jan :56 +0000
/?p=#comment-92323
<![CDATA[各有所需,各尽所能。
作者:匿名
/statics/sike/posts/489226.html#comment-92318
Tue, 12 Jan :11 +0000
/?p=#comment-92318
<![CDATA[策略之功,领导之力,大大嘀,乌挠乌挠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西游记》中的唐僧一个鸡肋人物的再剖析一个,鸡肋,唐僧,西游记中,在西游记中,人物的,西游记,西游记唐僧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游记》中的唐僧一个鸡肋人物的再剖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aecdc-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中的唐僧其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