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唐诗宋词的异同.doc 3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唐诗宋词的异同
篇一: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且唐代诗人在诗歌方面的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 (《鲁迅书信集》下册699页)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中国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则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唐诗和宋词究竟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从结构上来看。
1、分类: 唐诗的体质完备,《诗薮》:“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古代的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指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近体诗又分
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都是绝句。唐诗有山水田园、边塞、元白、韩孟等诗歌流派。词的别名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引、近)、长调(慢)三类。清代毛先舒《古今词话?词品》: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2、外部形式: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从句法上看,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
二、从声韵上来看。
格律诗的要求:八句——40、56字;平仄相间,粘对合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一韵到底的平声韵(二四六八句必须入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绝句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是歌筵酒席之间写给美丽的女子去歌唱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李清照《词论》中说:“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乃知词别是一家,
知之者少。”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三、从艺术特征上来看。
李渔《窥词管见》:“诗之腔调宜古雅,曲之腔调宜近俗,词之
腔调则在雅俗相和之间。”
田同之《西圃词说》:“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士也;如春
华,而诗则秋实也;如夭桃繁杏,而诗则劲松贞柏也。”
1、题材内容的差异: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词,以
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比如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春望》)等的诗歌。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比如李清照(《一剪梅》)和李后主(《虞美人》)等的词。值得注意的是词并非不可表现刚劲之内容,而是要如刘熙载《艺概》所言“寄劲于婉,寄直于曲”。
2、语言特色的差异: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
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
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3、风格的差异: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
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
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对诗和词应该有了一些认识。本人是
比倾向于词的。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为词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579页443页313页440页122页7386页20页71页987页379页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唐诗、宋词、元曲10大巅峰之作
唐诗10大巅峰之作
——10——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全诗回肠荡气,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境界之阔大,非他人可及。清代诗评家沈德潜盛称:“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边。
这首诗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乃千古名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无通常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如果把这首诗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正因如此,《凉州词》才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虽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也道出了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令人襟怀豪放。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
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成为写愁的代表作。
海天愁思正茫茫
《登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海天愁思”中亦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于丹说,这首诗拥有强大的气魄,是柳宗元辽阔哀愁的体现。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是理所当然。
昔人已乘黄鹤去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诸多诗选,七律部分多以《黄鹤楼》开篇或压卷,是因为这首诗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宋词10大巅峰之作
——10——
《暗香·梅》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疏影》都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物词,曾被誉为姜夔词的代表作。张炎在《词源》中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摸鱼儿》词的评语。
错,错,错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附: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词的背后是陆游与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词中情境,是两人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饱含着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满是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催人泪下。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是姜夔的代表作,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人称姜夔词风清雅空灵,此词表现得非常突出。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中用典虽多,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着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光辉。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是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及婉约词的代表作。这首词影响很大,是宋元时期广泛流传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说:“全词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传,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无怪古人誉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冷庐杂识》卷五)。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表达出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迸发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概,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精神,成为千古名篇。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此词是苏轼词及豪放词的代表作。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被誉为“古今绝唱”。
元曲10大巅峰之作
——10——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只有时光荏苒之后,忽然情到深处、痛处、折磨处,才知何谓相思。
竹篱茅舍人家。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绿水青山依旧,却已不是故国。只好骗了自己,到茅舍人家去暂时寄存自己的心。
两个功名字,千古兴亡事
《仙吕·寄生草》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
糟醃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人生不得志,往往如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颗忧国忧民心,怀古伤今,堪比屈原。
心待足时名便足。
《山坡羊·失题》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
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早星星鬓影瓜田暮”。早星,衰鬓,瓜田,暮色,斜斜长长的影子躺倒在地上……
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双调》沉醉东风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
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
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
这首曲子里满是笑意。古今多少事,都付笑意中。
闲快活!争甚么?
《南吕·四块玉》闲适
适意行,安心坐,
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天地阔,
旧酒投,新醅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
意马收,心猿锁,
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
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
南亩耕,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
四首“闲适”是最能代表元曲风格的——以小品文字写隐逸闲适和人生感悟,几达极致。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应写于马致远中年时,他年轻时也曾热衷功名,奔波漂泊二十年后终于看透很多事,是一个满心伤痕的寡寞男子。
&——2——
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
王实甫(《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很久以后,一起回忆,当年那个纠结的身影,那段相思的日子,那曾经年轻有梦的黄昏,甚至那冷冷的秋风。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双调·庆东原》江头记事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
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
几句杜陵诗,一幅王维画。
猿休怪,鹤莫猜,探春偶到南城外。
池鱼就买,园蔬旋摘,村务新开。
省下买花钱,拚却还诗债。
闲乘兴,过小亭,没三杯著甚资谈柄。
诗题小景,香销古鼎,曲换新声。
标致似刘伶,受用如陶令。
这首曲子写的是桃花源,是心中痴念的想,岁月静好如流水……
唐诗一般指的是格律诗。格律诗是成于唐并盛于唐的一种讲究格律的诗体,所以唐人就把它叫做今体诗或近体诗。它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三类,根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又可分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五种。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一韵到底,讲究平仄,中间两联对仗。
七言律诗:是在五言的每句前面加上平仄相对的两字。
绝句:则是绝取律诗的一半。有四种绝法:一、二、七、八句,三、四、五、六句,一、二、三、四句,五、六、七、八句。
词是成于唐,盛于宋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开始叫曲子,后来也叫乐府。它的句子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又叫长短句。内容多写诗之外的风花雪月、儿女情长,又叫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该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约有八百多种。
分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上)三类。词的分段叫“片”或“阕”,如果是三段以上则叫一叠、二叠、三叠……
元曲有大概念和小概念之别。大概念的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包括套数(散套)和小令。散曲相当于元杂剧的一折,但无宾白科介,即一套曲子组成的清唱。小概念的元曲是小令,小令即单只曲子,我们平常所讲的元曲指的就是小令。
元曲是元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歌体裁。
四大家指、郑光祖、和。
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梧桐雨》白朴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元曲中的戏曲套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以俗语入对。
6、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有别于诗的一种艺术形式,一般按照固定的字数和平仄、韵律要求,配合着一定的曲调唱诵。早在唐朝时后,就有少量词作品问世。而到了宋朝,词的发展达到巅峰。由于宋朝本身的经济和文化都相当发达,文人的地位也很高,为这种文学艺术的提升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宋朝时候国家积弱,对外战争连连失败,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剧烈的动荡也催生了一批叹息个人沉沦,或感慨国家兴衰的词作品。
宋词按照风格,基本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南唐后主李煜,女词人李清照,以及柳永、秦观等人。其词风清扬柔和,温情万种。豪放派则以北宋的苏东坡和南宋的辛弃疾为代表人物,词风似金戈铁马,铿锵有声。尤其南宋以后,朝廷偏安,外敌入侵,使得许多豪放词人,都发出了悲壮的强音。除了辛弃疾外,张孝祥、陈亮等人也是豪放派中的活跃分子。民族英雄岳飞虽然一生留下作品很少,但其一阕《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豪迈悲壮,堪称是豪放派的经典代表作。不过,也有人考证认为,这首词是后人伪托岳飞之名作的。&
宋词和唐诗一样,也是中国古化长河中璀璨夺目的一朵浪花。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组成了各个时代精品的合奏曲。
由于词是要配合着曲调来唱的,每一首曲调,称为一个“词牌”。而每个词牌对应的词,其总共多少句,每一句各有多少字,哪些字要求押韵,都有严格规定。所以宋词的格律要求,丝毫不比唐诗低。
宋词共有上千个词牌。根据每个词牌字数的多少,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我的更多文章:
( 20:26:04)( 01:16:50)( 20:03:05)( 19:53:24)( 13:20:07)( 06:58:28)( 20:00:35)( 12:39:18)( 20:15:54)( 18:28:08)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肖旭&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_古代文学_理论评论_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收录:&&作者:肖旭&&来源:网络搜集&&点击:1721 0   0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点击浏览&&
联盟网站低价转让,现寻求合作伙伴。有意者,请联系群主夏津——QQ:,手机:。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 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 共有6页,您还有5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页次:1/6页
责任编辑:LUYUXUAN&【】【】
  
发表评论请登录 
  
网友点评点赞一族
明清之际传奇…关于古代诗歌…论明清小说插…《红楼梦》:…每一代都有人…“一枝藤杖平…
热门理论专题
其他网友正在浏览...
               
名家评论专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宋词元曲txt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