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诗句大全的诗句大全!

★重阳节诗句-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 重阳节诗句-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节诗句网站免费提供重阳节诗句,关于重阳节的诗句等最新信息,欢迎访问栏目获取更多重阳节诗句信息。重阳节诗句更新时间: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古诗词有哪些?
血刺聆听rt8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大全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大全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重阳感怀
  【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
&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  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
  【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
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
  【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
  【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  丁巳重阳
  【唐】司空图
 &&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 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缺字:□)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  旅中过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  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座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捓挚翟铡。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留取穷通付上天。
&&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唐】独孤及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李乂
  涌塔临玄地,高层瞰紫微。鸣銮陪帝出,攀橑翊天飞。
  庆洽重阳寿,文含列象辉。小臣叨载笔,欣此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唐】李颀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九日登高
  【唐】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广陵道中
  【唐】罗隐
  秋山抱病何处登,前时韦曲今广陵。广陵大醉不解闷,
  韦曲旧游堪拊膺。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九日登玉山
  【唐】钱起
  霞景青山上,谁知此胜游。龙沙传往事,菊酒对今秋。
  步石随云起,题诗向水流。忘归更有处,松下片云幽。
&&  九日登玄武山旅眺
  【唐】邵大震
  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
  【唐】宋之问
  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九月九日望蜀台
  【唐】苏颋
  蜀王望蜀旧台前,九日分明见一川。北料乡关方自此,
  南辞城郭复依然。青松系马攒岩畔,黄菊留人籍道边。
  自昔登临湮灭尽,独闻忠孝两能传。
&&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唐】张说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一)精选
  九日 唐·王勃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  九日示大圆洪智 宋·陈与义
  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阳夜旅怀 唐·郑谷
  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九日家中 宋·陈与义
  风雨吴江冷,云天故国赊。扶头呼白酒,揩眼认黄花。
  客梦蛩声歇,边心雁字斜。明年又何处,高树莫啼鸦。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雨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  九日 唐·杜甫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恨落晖:一作叹落晖。独沾衣:一作泪沾衣。
  鹧鸪天 宋·郭应祥
  谁道他乡异故乡。泉江风物似湄湘。钗头缀糁萸偏紫,杯面浮金菊倍黄。
  今共古,几重阳。休将往事更平章。舞衫歌扇姑随分,又得掀髯笑一场。
&  清平乐 宋·石孝友
  天涯重九。独对黄花酒。醉拈黄花和泪嗅。忆得去年携手。
  去年同醉流霞。醉中折尽黄花。还是黄花时候,去年人在天涯。
&&  醉落魄/一斛珠 宋·赵善括
  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
  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
&&  点绛唇 重阳 元·李俊明
  秋树风高,可怜憔悴门前柳。白衣去後。闲却持杯手。
  一笑相逢,落帽年时友。群知否。南山如旧。人比黄花瘦。
  (二)佳作
&&  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
  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  九日得新字 唐·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重阳 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  重阳日访元秀上人 唐·司空图
  红叶黄花秋景宽,醉吟朝夕在樊川。却嫌今日登山俗,且共高僧对榻眠。
  别画长怀吴寺壁,宜茶偏赏霅溪泉。归来童稚争相笑,何事无人与酒船。
&&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重阳四首之四 唐·司空图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重阳阻雨 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  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  漂泊 唐·郑谷
  槿坠蓬疏池馆清,日光风绪淡无情。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十口漂零犹寄食,两川消息未休兵。黄花催促重阳近,何处登高望二京。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  婺州水馆重阳日作 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祐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  九日 唐·杨衡
  黄菊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九日 唐·李群玉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半岭残阳衔树落,一行斜雁向人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丝管阑珊归客尽,黄昏独自咏诗回。
&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 唐·张继
  凄凄霜日上高台,水国秋凉客思哀。万叠银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鸿来。
  谁家捣练孤城暮,何处题衣远信回。江汉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  九日北楼宴集 唐·权德舆
  萧飒秋声楼上闻,霜风漠漠起阴云。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风吟蟋蟀寒偏急,酒泛茱萸晚易醺。心忆旧山何日见,并将愁泪共纷纷。
  九日酬颜少府 唐·高适
  檐前白日应可惜,篱下黄花为谁有。行子迎霜未授衣,主人得钱始沽酒。
  苏秦憔悴人多厌,蔡泽栖迟世看丑。纵使登高只断肠,不如独坐空搔首。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  九日寄行简 唐·白居易
  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
&&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唐·白居易
  爱菊高人吟逸韵,悲秋病客感衰怀。黄花助兴方携酒,红叶添愁正满阶。
  居士荤腥今已断,仙郎杯杓为谁排?愧君相忆东篱下,拟废重阳一日斋。
&&  九日贾明府见访 唐·戎昱
  独掩衡门秋景闲,洛阳才子访柴关。莫嫌浊酒君须醉,虽是贫家菊也斑。
  同人愿得长携手,久客深思一破颜。却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龙山。
&&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唐·严维
  上客南台至,重阳此会文。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阳曛。
  务简人同醉,溪闲鸟自群。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参军。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唐·廖匡图
  祝融峰下逢嘉节,相对那能不怆神。烟里共寻幽涧菊,樽前俱是异乡人。
  遥山带日应连越,孤雁来时想别秦。自古登高尽惆怅,茱萸休笑泪盈巾。
&&  九日田舍 唐·钱起
  今日陶家野兴偏,东篱黄菊映秋田。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重阳阻雨 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  九日遇雨二首 唐·薛涛
  万里惊飙朔气深,江城萧索昼阴阴。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神女欲来知有意,先令云雨暗池塘。
&&  庚午岁九日作 唐·齐己
  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乱离偷过九月九,头尾算来三十三。
  云影半晴开梦泽,菊花微暖傍江潭。故人今日在不在,胡雁背风飞向南。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唐·皮日休
  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风撦红蕉仍换叶,雨淋黄菊不成香。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
  十日和张少监 唐·徐铉
  重阳高会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来。黄菊后期香未减,新诗捧得眼还开。
  每因佳节知身老,却忆前欢似梦回。且喜清时屡行乐,是非名利尽悠哉。
&  九日落星山登高 唐·徐铉
  秋暮天高稻穟成,落星山上会诸宾。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岩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遥见客垂纶。风烟不改年长度,终待林泉老此身。
  九日雨中 唐·徐铉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  两绝句 宋·陈与义
  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
&&  九日小阁 宋·韩琦
  池馆隳催古榭荒,此廷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热,蟹螯充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  九日 北宋·王安石
  九日无欢可得追,飘然随意历山陂。蒋陵西井风烟惨,也有黄花一两枝。
&&  有九日道中凄然忆潘邠老句 宋·方岳
  满城风雨近重阳,城脚谁家菊自黄。又是江南离别处,烟寒吹雁不成行。
&&  秋夜 南宋·陆游
  老觉人间岁月遒,愔愔窗户一灯幽。读书已废虚长夜,护塞无共负盛秋。
  病齿何堪食粱肉,残躯惟念制衣裘。重阳卧看登高侣,满把茱萸只自愁。
  九日试雾中僧所赠茶 南宋·陆游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  夔州重阳 南宋·陆游
  夔州鼓角晚凄悲,恰是幽窗睡起时。但忆社醅挼菊蕊,敢希朝士赐萸枝。
  山川信美吾庐远,天地无情客鬓衰。佳日掩门君莫笑,病来纱帽不禁吹。
  重九会饮万景楼 南宋·陆游
  粲粲黄花手自持,登高聊答此佳时。纤云不作看山祟,斗酒聊宽去国思。
  落日楼台频徙倚,西风鼓笛倍凄悲。彭城戏马平生意,强为巴歌一解颐。
&  九日小疾不出 南宋·陆游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
  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壬子九日登山小酌 南宋·陆游
  老怀多感惊佳节,病骨宜寒喜薄霜。玉脍齑中橙尚绿,彩猫糕上菊初黄。
  几年虚负登高兴,何许重寻落帽狂?浅酌易醒归薄暮,又成支枕独焚香。
  重阳 南宋·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  重阳 南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只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漫兴 十八 元·王冕
  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
  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
&&  九日书怀 元·王冕
  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
  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 元·叶颙
  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
  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
&&  客中九日 明·王翃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  九日放舟山塘 清·施何牧
  老去登临兴未删,便乘小艇放溪湾。高原水浅苗初出,密树霜浓叶渐斑。
  九日登鸡鸣山 清·韩畕
  闻道东篱菊已黄,无因移向酒樽旁。西风忽起野烟暮,落叶乱飞山树苍。
  雁带寒声归渚急,江涵秋水与天长。浮云遮尽登高眼,不许愁人望故乡。
  九日杂咏 清·赵与楩
  寒食吊之推,端阳悲郢客。如何重九日,不祀陶彭泽。
  九日 清·万夔辅
  寻诗绕遍一篱花,落叶声中日易斜。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
  满江红 宋·陈纪
  凤去台空,庭叶下、嫩寒初透。人世上、几番风雨,几番重九。列岫迢迢供远目,晴空荡荡容长袖。把中年、怀抱更登台,秋知否。天亦老,山应瘦。时易失,欢难久。到于今惟有,黄花依旧。岁晚凄其诸葛恨,乾坤只可渊明酒。忆坡头、老菊晚香寒,空搔首。
  青玉案 宋·倪翼周
  四时令节惟重九。况此日、逢佳偶。金菊已花杯有酒。瑶池宴罢,一枝斜插,好作渊朋友。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双绾带儿新结就。长情恩爱,随家俭约,素与君同寿。
  朝中措 宋·范成大
  身闲身健是生涯。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醉蓬莱 宋·王之道
  对黄芦卧雨,苍雁横秋,江天重九。千载渊明,信风流称首。吟绕东篱,白衣何处,谁复当年偶。蓝水清游,龙山胜集,恍然依旧。萸实嫩红,菊团馀馥,付与佳人,比妍争嗅。一曲婆娑,看舞腰萦柳。举世纷纷名利逐,罕遇笑来开口。慰我寂寥,酬君酩酊,不容无酒。
  木兰花慢 宋·京镗
  算秋来景物,皆胜赏、况重阳。正露冷欲霜,烟轻不雨,玉宇开张。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婆娑老子兴难忘。聊复与平章。也随分登高,茱萸缀席,菊蕊浮觞。明年未知谁健,笑杜陵、底事独凄凉。不道频开笑口,年年落帽何妨。
  踏莎行 南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念奴娇 宋·张孝祥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水调歌头 宋·吴潜
  宛水才停棹,一舸又澄江。岩花篱蕊开遍,时节正重阳。唤起沙汀渔父,揽取一天秋色,无处不潇湘。有酒时鲸吸,醉里是吾乡。济时心,忧国志,问穹苍。是非得失,成败何用苦论量。年事飞乌奔兔,世事崩崖惊浪,此别意茫茫。但愿身强健,努力报君王。
  水调歌头 宋·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踏莎行 宋·杨炎正
  宿鹭栖身,飞鸿点泪,不堪更是重阳到。一襟无处著凄凉。倚阑堪尽斜阳倒。瘦减难丰,悲伤易老,淡觞消得黄花笑。画眉人去玉篦存,浓愁如黛凭谁扫。
  行香子 北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虞美人 宋·卢祖皋
  清尊黄菊红萸佩。两度云岩醉。帽檐今日更清狂。冷雨疏风、著意过重阳。
  故宫历历遗烟树。往事知何处。漫山秋色好题诗。吟罢阑干、独自立多时。
  玉楼春 宋·刘辰翁
  龙山歌舞无人道。只说先生狂落帽。秋风亦是可怜人,要令天意知人老。菊花不为重阳早。自爱古人诗句恼。与君郑重说残年,残年惟有重阳好。
  减字木兰花 宋·刘辰翁
  旧游山路。落在秋阴最深处。风雨重阳。无蝶无花更断肠。天知老矣。莫累门生与儿子。不用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
  临江仙 宋·姚述尧
  山县登高真胜事,满筵当代英奇。黄花无语笑东篱。龙山真鼠辈,巴岭漫羁栖。醉後风流情更好,笑谈落落珠玑。莫将乌帽任风吹。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清平乐 宋·黄机
  西风猎猎。又是登高节。一片情怀无处说。秋满江头红叶。谁怜鬓影凄凉。新来更点吴霜。孤负萸囊菊盏,年年客里重阳。
  鹊桥仙 宋·黄机
  黄花似钿,芙蓉如面,秋事凄然向晚。风流从古记登高,又处处、悲丝急管。有愁万斛,有才八斗,慷慨时惊俗眼。明年一笑复谁同,料天远、争如人远。
  南柯子/南歌子 宋·黄升
  兰佩秋风冷,茱囊晓露新。多情多感怯芳辰。强折黄花来照、碧粼粼。落帽参军醉,空樽靖节贫。世间那复有斯人。目送归鸿西去、一伤神。
  鹧鸪天 和客中重九 元·蒲道源
  冷落寒芳一径幽。无诗无酒若为酬。一生几得花前醉,两鬓难禁客里秋。思往事,泪盈眸。共嗟日月去如流。短歌谩寄乡邻友,写入新笺字字愁。
  鹧鸪天 九日寄彦衡 元·段克己
  点检笙歌上小楼。西风帘幕卷清秋。绿醅轻泛红萸好。黄菊羞簪白发稠。
  今古恨,去悠悠。无情汾水自西流。澹烟衰草斜阳外,并作登临一段愁。
  折桂令 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满江红 丙午重 元·邵亨贞
  云锁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纵鸟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世乱可堪逢节序,身闲犹有余风度。且凭高、呼酒发狂歌,愁何处。
  采桑子 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三)常用典故
  1、落帽
  《晋书.孟嘉传》:﹝嘉﹞后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寮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着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又:龙山会
  《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2、白衣人
  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又:白衣送酒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3、北海樽
  汉末孔融为北海相,时称孔北海。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又: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太守李衡"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4、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授衣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5、催租败意(满城风雨近重阳)
  据惠洪《冷斋夜话》载,北宋潘大临工于诗,贫甚。临川谢逸致书问:“近新作诗否?”大临答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来,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这就是著名的一字诗。历代多有人续足。
================================================
济源灵山苏东坡《重阳登灵山》一诗
&在灵山宝峰寺有一通清乾隆五十八年()济源名匠李士纯雕刻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重阳登灵山》七言律诗碣石。此诗见清乾隆二十六年(年)《济源县志·卷十六》。诗全文如下:
&俯窥盘谷接天坛,平地危峰岂易攀。
&鳌足断来移海外,天星落处化人间。
&世尘汩没谁常到,樽酒登临我倦还。
&岁岁邦民重九会,孟嘉休独羡龙山。
&此诗中引用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和“孟嘉脱帽”的典故。《淮南子·览冥训》:“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关于“女娲补天”在灵山一带广为流传。相传济源东西石露头两村原为一村。名叫灵南镇。女娲补天完毕,将所剩一石留作补天志石,抛落于灵山脚下,以激励后人。从此,灵南镇改叫天星石露头。由于村名太长,就简称石露头。另,《晋书·孟嘉列传》载:孟嘉随同桓温等人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山上秋风送爽,芳香袭人。突然,一阵山风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旧举杯痛饮。此典故中孟嘉因迷恋龙山美景,沉浸其中,以致于帽子被风吹落却浑然不觉。关于“孟嘉脱帽”的典故。苏轼在《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也曾经予以引用。(破帽多情却恋头)。
&故此诗可作如下解释:
&“俯窥盘谷接天坛,平地危峰岂易攀。”此句指灵山东望孔山盘古,西接王五山主峰天坛峰。灵山虽为平原上耸起一个小山包,但并不易攀登。
&“鳌足断来移海外,天星落处化人间。”此句引传说“女娲补天”。女蜗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将补天多的一块天星石作为志石抛落于灵山脚下。
&“世尘汩(ǔ)没谁常到,樽酒登临我倦还。”说道大家都为尘世所埋没,都不常来到这里。我却举杯登临久久不愿意回去。
&“岁岁邦民重九会,孟嘉休独羡龙山。”指出每年重阳佳节人们都相会登高望远。孟嘉你也不要仅羡慕龙山美景。你要不也来灵山看一看吧。这里定令你陶醉。
=================================================
【九日次韵王巩】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 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
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一、自作聪明的苏学士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请读者从归纳推理的角度,说明苏东坡的续诗错在哪里?(答案见后)
二、王安石难倒苏东坡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据说王安石曾出题刁难苏东坡,他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要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原来那年是闰八月,阴历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这个节气,的的确确是不折不扣的两度春秋.另外,对联的第四字与第十二字都是“春”字,要求下联也具备同样的特征,这就极大地增加了难度.
苏东坡虽是奇才,但碰到这种挖空心思的怪题,想了好久也对不出来,只好交上白卷,受到王安石的耻笑.不过,王安石本人当时并没有亮出他的下联.苏东坡挨了“整”,好比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时间过去几百年之后,直到清朝中叶,对联专家梁章巨才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下联: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三、 王安石再难苏轼联 相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一试。
自作聪明的苏学士(答案)
从归纳推理的角度来说,苏东坡的续诗存在着"轻率概括"的错误。"轻率概括"是归纳推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逻辑错误。"轻率概括"也叫"以偏概全",是指只根据少数的个别事实,就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并且把这个结论看作是必然的、无可怀疑的论断。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出现了这个反例,苏东坡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法得出的一般性结论,也就不能成立了。
=======================================================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