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果,小胡桃仁的功效,川芎,甘草,设药,沉香,口七,党参,贝壳,这些药的作用,刚怀孕妇能吃吗,有什么幅作用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药别名汇编(1).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9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药别名汇编一见喜、穿心莲、揽核莲、春莲秋柳。一枝香、徐长卿、寮liáo刁竹、狼尾拉花、气管炎草。一粒珠、水蜈蚣、水木香、金钮草、金钮子草、三荚草、发汗草。一枝黄花、红马兰花、黄花草、满山黄、黄柴胡。一把针、鬼针草、婆婆针、盲肠草、脱力草。人参、人衔、棒捶、地精、野山人参、移山人参、红参、边条红参、白糖参、全须白人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大力参、朝鲜红参、朝鲜白参、高丽参、别直参。(皮尾参、参须)人中白、中白、尿垢、中白丹、千年冰、万年霜、白秋霜、尿干子。人中黄、甘中黄、甘草黄。人参三七、三七、参三七、田七、田三七、血参。人胞、胎盘、胞衣、紫河车。人头发、黑藜芦、藜芦、力芦、葱白藜芦、葱苒、山葱、山包米、旱葱、毒药草。八角茶、枸骨叶、土功劳叶、功劳叶、枸骨刺。八角茴香、大茴香、八角香、原油香、原油茴、茴香、大斗米。八月扎、予知子、木通子、野香蕉、燕葍子。八角梧桐叶、海洲梧桐叶、臭梧桐叶。儿茶、孩儿茶、黑儿茶、老儿茶、方儿茶、儿茶膏二丑、牵牛子、黑牵牛、白牵牛、黑丑、白丑、丑牛。二宝花、双花、金银花、银花、金花、忍冬花。丁香、丁子香、公丁香、雄丁香、大花、支解香。丁赭zhě石、赭石、代赭石、血师。刀豆子、马刀豆。九菜子、韭子、韭菜子。九香虫、黑兜虫、打屁虫、屁巴虫、屁板虫、椿象、甘背、江背。九节石菖蒲、京菖蒲、细叶菖蒲、细节菖蒲。九孔石决明、九孔螺、石决明、鲍鱼壳、海决明、关决明、鳆鱼甲。九龙根、阴阳莲、活血龙、紫金龙、蛇总管、铜筋铁骨草、斑根、斑杖、大虫杖、苦杖、虎杖。九龙草、舒筋草、伸筋草、石松。九里明、九里光、千里光、千里及。七叶一枝花、金钱重楼、重楼、蚤休、独角莲、枝花头、烛灯台。七叶莲、假荔枝、鸭脚莲。三棱、荆三棱、黑三棱、光三棱、京三棱、红蒲根。三奈、三籁、山奈、沙姜、香姜。三角胡麻、小胡麻、益母草子、茺蔚子、茺玉子、苦草子。三叶鸡血藤(密花豆藤)、白花油麻藤、山鸡血藤(丰城鸡血藤、香花岩豆藤)、鸡血藤、血节藤、血风藤。三匹风、蛇莓、蛇果草、落地杨梅、野杨梅、小草莓、蚕莓。寸冬、川麦冬、浙麦冬、麦门冬、麦冬。干姜、生姜、均姜、老姜、干生姜、川均。干漆、漆底、漆脚、漆渣。干生地、地黄、生地、生地黄、大生地、细生地、怀生地、淮生地。干蟾皮、蛤巴皮、癞蟆皮、蟾皮。土元、土鳖虫、地鳖虫、蟅zhè虫。土三七、景天三七。土狗、蝼蛄、地牯牛。土牛膝、野牛膝、杜牛膝。土荆皮、金钱松皮。土茯苓、白余粮、奇良、奇粮、仙遗粮、过冈龙、过山龙、红土苓、刺猪苓、冷饭团。 土地龙、土龙、地龙、蚯蚓、曲蟮、蛐蟮、赤虫。土木香、青木香、独行木香、独行根、马兜铃根、臭拉秧子。土细辛、马蹄香、马辛、杜衡。大虫骨、老虎骨、虎骨。大发、大海子、大海榄、大洞果、胖大海、安南子、洋果。大海马、海马、刺海马、海蛆、马头鱼、水马。大贝母、贝母、浙贝母、象贝母、珠贝母、元宝贝。大戟、京大戟、红大戟、红芽大戟、龙虎草、膨胀草、下马仙、天平一枝香。大芸、苁蓉、肉苁蓉、肉松蓉、甜苁蓉、咸苁蓉、淡苁蓉、金笋。大黄、大王、西宁大黄、锦纹大黄、蛋吉、南大黄、将军、川军、生军、火参、黄良。 大蓟草、马蓟、虎蓟、刺蓟、刺芥菜、野红花、鸡项草、鸡脚刺。大力子、牛蒡子、鼠粘子、恶实。大翘子、连翘壳、连翘、黄连翘、青连翘、空壳、旱连子。大方八、番木鳖、马钱子、马前、苦实、牛银。大血藤、红藤、活血藤、血藤。大良姜、高良姜、良姜、蛮姜、海良姜。大青叶、大青、松蓝叶、兰叶、马兰叶。大青叶根、板蓝根、菘蓝、菘蓝根、蓝靛根、靛根、靛青根。大胡麻、亚麻子。大腹皮、大腹毛、大腹绒、槟榔皮、槟榔衣、吕宋皮。大腹子、大白、槟榔、槟榔玉、槟榔仁、槟榔子、榔玉、海南子、太白、花太白。 大石韦(庐山石韦)、小石韦(有柄石韦)、石韦、石兰、石剑、石背柳、金星草、金星石韦。 大头花、夏枯草、夏枯头、棒柱头、棒头柱、棒头草、棒槌草、麦穗夏枯、广谷草。 大有芪、西耆、黑皮芪(北耆、卜奎芪;正口芪、口芪)、白皮芪(绵耆、浑源芪;大白芪、川芪;红芪、红兰芪)、黄芪、黄耆、黄七。大狼把草、狼把草、接力草。大荠、菥蓂(xīmì)万荆子、蔓荆子、蔓荆实、蔓青子、荆子。万年青根、万年青、白河车、斩蛇剑、铁扁担、青龙胆、冲天七。山栀子、山栀、黄栀子、红栀子、黑栀子、栀子、木丹。山苍子、山胡椒、山鸡椒、荜澄茄、澄茄子。山药、山芋、怀山药、淮山药、毛条山药、光条山药、薯药、薯蓣、白苕、佛掌薯。山楂、山梨果、山里红、映山红果、酸楂、酸梅子、棠球子、棠棣子、鼠查。山蒲扇、乌扇、乌蒲、扁竹、射干、寸干、夜干、草姜、黄知母。山豆根、广豆根、北豆根、苦豆根、黄结。山茱萸、芋肉、萸肉、山萸肉、枣皮、蜀枣、肉枣、药枣、鸡足。山慈菇、山茨菇、毛姑、毛慈菇、冰球子、光慈菇。山甲片、甲片、甲珠、鲮鲤甲、穿山甲、炮山甲。千年见、千年健、年健、大血荇、大活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当前位置: >>
一、试题靖鲜势矛弓白(一)名词解释 1 、中药 2
《 中药学 》 习题一、名词解释 、 1.中药 2.中药学 3.本草 4.配伍 6.相杀 7.相恶 8.相反 9.相须 11.炮制 12.水飞法 13.煅法 14.煨法 17.中药性能 18.四气 19.五味 16.炙法 21.归经 22.道地药材 23.剂量 24.解表药 26.祛风湿药 27.芳香化湿药 28.利水渗湿药 29.泻下药 31.理气药 32.消食药 33.活血祛瘀药 34.化痰药 36.平肝息风药 37.开窍药 38.安神药 39.补虚药 43.止血药 44.驱虫药 41.息风止痉药 42.收涩药 46.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47.拔毒化腐生肌药 48.毒性 5.相畏 10.相使 15.淬法 20.升降浮沉 25.清热药 30.温里药 35.止咳平喘药 40.平抑肝阳药 45.涌吐药 49.烊化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本书为宋代本草著作( ) B、证类本草 C、新修本草 D、本草经集注 A、神农本草经 2.下列哪本著作历史最悠久( ) A、 《本草纲目》 B、 证类本草 》 C、 《 《新修本草 》 D、 本草经集注 》 《 3.下列那本著作载药最多( ) A 、 神农本草经》 B、 新修本草 》 C、 《 《 《证类本草 》 D、 本草纲目 》 《 4.中药“毒”的概念不包括( ) A、药物的偏性 B、药物的总称 C、疮毒 D、大毒 5.在汤剂中,胶质类药的煎服方法是( ) B、后下 C、包煎 D、烊化服 A、先煎 6.为了加强药物止咳作用,临床多将其( ) B、酒炙 C、蜜炙 D、盐水炙 A、醋炙 7.醋炙是指为了加强其( ) A、止痉 B、止痛 C、止痒 D、止血 8.需冷服的药物是( ) A、佩兰 B、藿香 C、香薷 D、木香 9.有“风药中润剂”之称的药物是( ) A、荆芥 B、防风 C、白花蛇 D、羌活 10.可治疗鼻塞的药物有( ) A、白芷 B、白前 C、白及 D、白扁豆 11.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是( ) A、红花 B、菊花 C、金银花 D、旋覆花 12.通过炮制改变了药物功效的药物是( ) A、炙麻黄 B、煅石膏 C、飞滑石 D、煨木香 13.功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的药物是( ) A、石膏 B、知母 C、栀子 D、芦根 14.善治乳痈的药物是( ) A、鱼腥草 B、蒲公英 C、天花粉 D、红藤 15.长于治疗肺痈的药物是( ) A、板蓝根 B、败酱草 C、鱼腥草 D、蒲公英1 16.治疗湿热痢疾可以选用( ) B、白鲜皮 C、五加皮 D、秦皮 A、合欢皮 17.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 A、桑叶 B、大青叶 C、番泻叶 D、淡竹叶 18.治疗瘀血证可选用( ) A、地骨皮 B、牡丹皮 C、茯苓皮 D、白鲜皮 .痢疾可以选用( ) 19. A、白头翁 B、白鲜皮 C、白芷 D、白前 20.能清热凉血的药物是( ) A、紫草 B、金钱草 C、仙鹤草 D、g莶草 21.善治梅毒的药物是( ) B、猪苓 C、土茯苓 D、连皮苓 A、茯苓 22.天花粉药用其( ) A、花 B、叶 C、仁 D、根 23.咽喉肿痛宜选用( ) A、射干 B、羌活 C、川芎 D、白芥子 24.治疗热毒证可以选用( ) B、黄精 C、黄连 D、生地黄 A、黄芪 25.治疗肠燥便秘宜选用( ) A、麻仁 B、白蔻仁 C、砂仁 D、薏苡仁 26.可以治疗骨刺鲠咽证的药物是( ) A、独活 B、僵蚕 C、威灵仙 D、木瓜 27.具舒筋活络作用者是( ) A、木通 B、木防己 C、木香 D、木瓜 28.下列哪一味药不是同出一物的( ) B、桑枝 C、桑白皮 D、桑寄生 A、桑叶 29.长于舒筋,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之要药是( ) B、木瓜 C、乌头 D、羌活 A、附子 30.防风、秦艽的共同的功效是( ) A、祛风湿 B、退黄疸 C、退虚热 D、止汗 31.退虚热者可以选用( ) A、黄连 B、防风 C、防己 D、秦艽 32.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院腹胀满、宜选用( ) A、苍术 B、神曲 C、木香 D、厚朴 33.厚朴长于( ) A、化湿健脾 B、 行气燥湿 C、燥湿健脾 D、利湿通淋 34.能行气化湿的药物是( ) A、白豆蔻 B、白鲜皮 C、白芥子 D、白及 35.具利水消肿,祛风湿,止痹痛的药物是( ) A、桑寄生 B、防己 C、茯苓 D、秦艽 36.治疗砂石淋证宜选用( ) A、夏枯草 B、金钱草 C、败酱草 D、仙鹤草 37.治膏淋宜选用( ) A、滑石 B、猪苓 C、萆Z D、车前子 38.具有鼓舞气血生长作用的药物是( ) A、黄芪 B、党参 C、当归 D、肉桂2 39.干姜的性味是( ) B、辛苦涩 C、辛甘温 D、辛热 A、辛温 40.治疗胸痹要药是( ) A、沉香 B、青皮 C、薤白 D、厚朴 41.既能通阳散结,又能行气导滞的药物是( ) A、木香 B 枳实 C、橘皮 D、薤白 42.治疗肝郁气滞可以选用( ) A、川楝子 B、使君子 C、牵牛子 D、决明子 43.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者是指( ) A、香附 B、益母草 C、郁金 D、红花 44.沉香治疗喘证,是取其哪方面的功效( ) B、纳气平喘 C、清肺平喘 D、温肺平喘、 A、宣肺平喘 45.可治疗脾胃气滞的药物是( ) A、橘皮 B、桑白皮 C、五加皮 D、茯苓皮 46.具有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 A、乳香 B、木香 C、香附 D、香薷 47.可以治疗呃逆的药物是( ) B、藿香 C 麝香 D、乳香 A、丁香 48.善治油腻肉积的药物是( ) A、神曲 B、山楂 C、稻芽 D、麦芽 49.能降气化痰的药物是( ) A、牵牛子 B、莱菔子 C、决明子 D、川楝子 50.治疗蛔虫证宜选用( ) A、苦楝皮 B、五加皮 C、桑白皮 D、白鲜皮 51.可用治肺胃出血的药是( ) B、白茅根 C、白及 D、地榆 A、艾叶 52.既用于肺胃出血,又治皮肤皱裂的药物是( ) B、三七 C、白及 D、艾叶 A、黄芩 53.止血作用强,而又不留瘀的药物有( ) A、白及 B、仙鹤草 C、旱莲草 D、三七 54.小蓟的性味是( ) A、苦甘温 B、苦辛寒 C、苦甘凉 D、辛甘寒 55.下列哪一味药物以产于湖北蕲春为地道药材( ) A 、生地黄 B、山药 C、艾叶 D 、牛膝 56.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 A、仙鹤草 B、茜草 C、白茅根 D、地榆 57.哪项不是桃仁的适应证( ) A、瘀血痛经证 B、肠燥便秘 C、咳喘证 D、血虚证 58.下列哪味药宜包煎( ) A、五灵脂 B、赤石脂 C、骨碎补 D、补骨脂 59.处方名“甲珠”指的是( ) A、龟甲 B、鳖甲 C、穿山甲 D、蛤蚧 60. “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是指( ) A、当归 B、藁本 C、牛膝 D、川芎 61.葶苈子的功效是( ) A 、止咳平喘 B、补肺平瑞 C、宣肺平喘 D、泻肺平喘3 62.治疗“皮里膜外之痰” ,能温肺化痰的药物是( ) B、白芥子 C、禹白附 D、薤白 A、白术 63.能宣降肺气的药物是( ) A、柴胡 B、前胡 C、白前 D、白芥子 64.用于痰热咳嗽兼有便秘者宜选用( ) A、川贝母 B、浙贝母 C、瓜蒌仁 D、瓜蒌皮 65.朱砂安神的作用是( ) A、宁心安神 B、镇心安神 C、养心安神 D、益气安神 66.酸枣仁的作用是( ) A、宁心安神 B、镇心安神 C、养心安神 D、解郁安神 67.石决明、草决明共具有下列哪些功效( ) B、清肝明目 C、平肝潜阳 D、定惊安神 A、润肠通便 68.下列哪一项属于白蒺藜的处方用名( ) A、沙苑蒺藜 B、刺蒺藜 C、潼蒺藜 D、沙蒺藜 69.全蝎,蜈蚣共同具有的功效是( ) A、息风止痉、祛风明目 B、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D、息风止痉、通络止痛 C、息风止痉、化痰散结 70.不宜久煎的药物是( ) A、钩藤 B、人参 C、威灵仙 D、山豆根 71.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 ) B、石菖蒲 C、石斛 D、石决明 A、石膏 72.下列哪味药不用治风湿痹痛( ) B、独活 C、忍冬藤 D、羌活 A、钩藤 73.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宜选用( ) A、天麻 B、石决明 C、蝉蜕 D、地龙 74.能清肝热的药物是( ) A、旋覆花 B、金银花 C、天花粉 D、槐花 75.下列哪一味药不是矿物药( ) A、石决明 B、磁石 C、滑石 D、石膏 76.治疗闭证神昏,常与麝香配伍为用的药物是( ) B、郁金 C、石膏 D、苏合香 A、冰片 77.治疗热闭神昏,常用的药物是( ) A、郁金 B、石膏 C、冰片 D、黄连 78.治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宜选( ) A、白术 B、党参 C、山药 D、西洋参 79.能养血敛阴的药物是( ) A、当归 B、白芍 C、制首乌 D、熟地黄 80.长于补肺肾定喘的药物是( ) A、蛤蚧 B、杏仁 C、地龙 D、麻黄 81.下列哪一项属于淫羊藿的别名( ) A、淡大芸 B、肉从蓉 C、巴戟天 D、仙灵牌 82.肾阳不足兼肠燥便秘者,宜选用( ) A、肉桂 B、鹿茸 C 肉苁蓉 D、巴戟天 83.人参配伍五灵脂属下列何种配伍关系( ) B、相畏 C、相反 D、相恶 A、相使 84.取凉血止血,可以选用( )4 .A、益母草 B、旱莲草 C、鱼腥草 D、夏枯草 85.可以治疗肺肾虚喘的药物是( ) A、冬虫夏草 B、g莶草 C、败酱草 D、鱼腥草 86.既补血,又滋阴的药物是( ) A、当归 B、白芍 C、熟地 D、鸡血藤 87.能养血敛阴的药物是( ) B、白芍 C、制首乌 D、熟地黄 A、当归 88.治脾盛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宣选( ) A、白术 B、党参 C、山药 D、太子参 89.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寒温性质的药物是( ) A、龙骨 B、生地 C、麻黄 D、荆芥 90.可以治疗肝肾阴虚的药物是( ) A、车前子 B、黄药子 C、女贞子 D、莲子 91.治疗肠燥便秘不宜选用( ) A、桃仁 B、杏仁 C、益智仁 D、郁李仁 92.核桃仁的处方名是( ) B、瓜蒌仁 C、郁李仁 D、胡桃仁 A、桃仁 93.治疗肺胃阴亏,宜选用哪一组补阴药( ) A、龟板、鳖甲 B、麦冬、天冬 C、女贞子、旱莲草 D、沙参、玉竹 94.麻黄根的功效是( ) B、固精止遗 C、解肌发汗 D、除蒸退热 A、敛肺止汗 95.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属下列哪一种配伍关系( ) B、相恶 C、相反 D、相须 A、相畏 96.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味子的功效( ) A、宁心安神 B、涩精止泻 C、敛肺滋肾 D、敛疮止带 97.下列哪味药不属植物的种子( ) A、五味子 B、五倍子 C、沙苑子 D、菟丝子 98.山茱萸具有( )的作用。 A、补肝肾 B、补肺肾 C、补心肝 D、补脾肾 99.具有温肾阳作用的药物是( ) B、蛇床子 C、诃子 D、马钱子 A、白附子 100.被称为具有“透骨搜风” ,治疗风湿诸证的药物是( ) A、蕲蛇 B、僵蚕 C 、地龙 D 、独活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是麻黄的功效( ) A、宣肺平喘 B、温中散寒 C、利水消肿 D、收敛止汗 E、发散风寒 2.治疗肠痈可以选择( ) A、蒲公英 B、大黄 C、红藤 D、败酱草 E、薏苡仁 3.既能退虚热又能凉血的药物是( ) A、青蒿 B、黄芩 C、地骨皮 D、牡丹皮 E、黄连 4.金银花、连翘的共同功效是( ) A、凉血止痢 B、疏散风热 C、清热解毒 D、清热利尿 E、清热生津 5.清热解毒药主要适用于( ) A、温热病 B、疮痈疖肿 C、风热表证 D、咽喉肿痛 E、湿热痢疾5 6.可以用治湿热黄疸者( ) B、龙胆草 C、栀子 D、大黄 E、金钱草 A、黄柏 7.栀子与大黄的共同作用是( ) A、清热泻火 B、清热解毒 C、清热凉血 D、清热利湿 E、凉血止血 8.具清肝明目,治疗目赤肿痛的药物有( ) A、菊花 B、桑叶 C、决明子 D、车前子 E、五味子 9.能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有( ) A、忍冬藤 B、钩藤 C、鸡血藤 D、雷公藤 E、络石藤 10.可以治湿热痹证的药物是( ) A、土茯苓 B、忍冬藤 C、防己 D、木瓜 E、薏苡仁 11.下列功效中哪些不是龙骨的功效( ) B、平肝潜阳 C、软坚散结 D、息风止痉 E、收敛固涩 A、镇惊安神 12.可以治疗肠燥便秘的药物是( ) A、决明子 B、菟丝子 C、沙苑子 D、苏子 E 、枸杞子 13.黄芪的功效有( ) A、补气升阳 B、固表止汗 C、利水消肿 D、托毒生肌 E、燥湿安胎 14.清肝经实火,可以选用( ) B、夏枯草 C、益母草 D、鱼腥草 E、旱莲草 A、龙胆草 15.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有( ) A、牵牛子 B、车前子 C、牛蒡子 D、马钱子 E、地肤子 16.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是( ) A、鱼腥草 B、龙胆草 C、益母草 D、败酱草 E、白花蛇舌草 17.具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有( ) A、车前子 B、枸杞子 C、使君子 D、决明子 E、菟丝子 18.可用治肺痈的药物是( ) B、败酱草 C、薏苡仁 D、川芎 E、红花 A、鱼腥草 19.既能活血又能凉血的药物有( ) B、丹皮 C、玄参 D、生地 E、赤芍 A、丹参 20.湿热泻痢可选用( ) A、黄连 B、黄芩 C、生石膏 D、芦根 E 、射干 21.治疗肺胃阴虚证,宜选用( ) A、沙参 B、麦冬 C、女贞子 D、百合 E、龟甲 22.既能活血,又能补血的药物有( ) A、熟地 B、阿胶 C、当归 D、鸡血藤 E、白芍 23.具有疏肝行气作用的药物有( ) A、薄荷 B、川楝子 C、香附 D、木香 E、橘皮 24.具有补阳作用的药物有( ) A、益智仁 B、肉桂 C 、附子 D 、杜仲 E 、补骨脂 25.既能凉血,又能活血的药物是( ) A、丹皮 B、生地 C、玄参 D、赤芍 E 、茜草 26.青皮配乌药、小茴香等最宜用治( ) A、虚寒胃脘疼痛 B、泻痢腹痛 C、食滞腹痛 D、湿阻腹痛 E、寒疝疼痛 27.活血化瘀药适用于哪些病证( ) A、血滞经闭 B、月经过多 C、跌打损伤 D、风湿痹痛 E、Y瘕积聚 28.下列哪些药物需先煎( ) A、石膏 B、龙骨 C、牡蛎 D、代赭石 E、磁石6 29、天麻可以用治( ) B、麻木不遂 C、风湿痹痛 D、目赤肿痛 E 、热淋尿闭 A、眩晕头痛 30.具有消食导滞作用的药物有( ) A、山楂 B、鸡内金 C 、莱菔子 D、麦芽 E、谷芽 31.治疗下列哪几种头痛可以使用川芎( ) A、风寒头痛 B、阳亢头痛 C、血虚头痛 D、风湿头痛 E 、血瘀头痛 32.辛味药具有下列哪些作用( ) A、发散 B、行气 C、降逆 D、凉血 E、活血 33.具有解毒、利咽作用的药物有( ) A、薄荷 B、牛蒡子 C、桔梗 D、射干 E、山豆根 34.善治行痹的药物是( ) B、薏苡仁 C、白花蛇 D、木瓜 E、桑寄生 A、威灵仙 35.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是( ) A、车前子 B、决明子 C、菊花 D、金银花 E、辛荑 36.功能敛肺、涩肠、生津的药物有( ) A、五味子 B、诃子 C、莲子 D、乌梅 E、山茱萸 37.具有滋阴潜阳作用的药物有( ) B、天麻 C、白芍 D、龟板 E、鳖甲 A、沙参 38、黄芪、白术的共同功效是( ) A、止汗 B、利水 C、补气 D、安胎 E、托毒 39.中药处方用名“妙三仙”指的是( ) A、神曲 B、谷芽 C、鸡内金 D、山楂 E、麦芽 40.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 A、大黄 B、黄连 C、黄柏 D、黄芩 E、黄芪 41.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药物有( ) B、香附 C、木香 D、陈皮 E、枳实 A、川楝子 42.既能补肾阳,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有( ) B、桑寄生 C、补骨脂 D 、淫羊藿 E、巴戟天 A、肉苁蓉 43.生首乌的功效为( ) A、益精血 B、通便 C、补肝肾 D、截疟 E、解毒 44.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药物是( ) A、三七 B、五灵脂 C、蒲黄 D、大蓟 E、茜草 45.苦味的药物一般具有下列哪些作用( ) A、泻下 B、燥湿 C、泻火 D、降逆 E、坚阴 46.能散结治瘰疬的药物有( ) A、夏枯草 B、金银花 C、连翘 D、生地 E、鱼腥草 47.车前子具有下列哪些功效( ) A、清肺化痰 B、利水通淋 C、清热明目 D、燥湿止泻 E、祛风除湿 48.通过炮制改变了药物功效的药物有( ) A 、炙麻黄 B、煅石膏 C、炒栀子 D、飞滑石 E、胆南星 49.下列哪些药物能解毒( ) A、牛蒡子 B、升麻 C、黄连 D、大黄 E、牛黄 50.不宜久煎的药物有( ) A、马齿觅 B、青蒿 C、地骨皮 D、龙胆草 E、藿香 51.治疗湿热黄疽可以选用( ) A、金钱草 B、茵陈蒿 C、大黄 D、升麻 E、栀子7 52.五味子的功效是( ) B、敛肺止咳 C、生津敛汗 D、涩肠止泻 E、滋肾涩精 A、清热解毒 53.应用有毒药物时,常用下列哪些配伍关系( ) A、相须 B、相畏 C、相反 D、相恶 E、相杀 54.能治疗肝气郁滞的药物有( ) A、麦芽 B、香附 C、木香 D、橘皮 E、川楝子 55.山茱萸的功效是( ) A、温中止痛 B、燥湿降逆 C、疏肝下气 D、补益肝肾 E、收敛固涩 56.药物剂量常依据( )来确定。 A、年龄 B、体质 C、性别 D、病势 E、病情 57.下列哪些药物具有止呕作用( ) B、藿香 C、蝉蜕 D、半夏 E、黄连 A、生姜 58.下列哪几组药物同出一物( ) A、肉桂与桂枝 B、大枣与枣皮 C、麻黄与麻黄根 D、木香与青木香 E、山茱萸与吴茱萸 59.细辛配伍麻黄、附子治( ) B、头痛痹痛 C、肺寒咳嗽 D、中风痰迷 E、风寒感冒 A、阳虚外感风寒 60.大量使用( )药时,要慎防血止留瘀 A、温经止血药 B、化瘀止血药 C、凉血止血 D、清热止血药 E、收敛止血药 61.有破血逐瘀之功的药物是( ) B、土鳖虫 C、水蛭 D、僵蚕 E、蝉蜕 A、地龙 62.下列哪些矿物药的剂量可用至 30 克 ( ) B、砒石 C、石膏 D、代赭石 E、石决明 A、磁石 63.桃仁的功效有( ) A、活血行气、润肠通便 B、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C、活血止痛、止咳平喘 E、活血散瘀、解毒消痛 D、活血通经、利尿消肿 64、青皮、枳实均能治( ) B、血瘀腹痛 C、食滞腹痛 D、湿阻腹痛 E、胸痹结胸 A、气滞腹痛 65.郁金的功效是( ) A、活血化瘀 B、行气解郁 C、清心开窍 D、凉血止血 E、利胆退黄 66.治肾虚不固,遗精滑精,常相须为用的两种收涩药是( ) A、莲子 B、乌梅 C、芡实 D、诃子 E、赤石脂 67.治大肠积热,血热便血,痔血,下列哪两药相须而用( ) A、白茅根 B、地榆 C、大蓟 D、槐花 E、仙鹤草 68.治肝肾不足的风湿拘挛麻木,兼见筋骨痿软者,常相用的两味药是( ) A 、淫羊藿 B、蛤蚧 C、巴戟天 D、紫河车 E、益智仁 69.决明子可治( ) A、目赤肿痛 B、目暗不明 C、瘰疬瘿瘤 D、肠燥便秘 E、疮疡肿痛 70.升药又称( ) A、升丹 B、三仙丹 C、丹砂 D、黄升丹 E、红升丹 71.半夏与南星药性功效的共同点为( ) A、辛温有毒 B、燥湿化痰 C、降逆止呕 D、消肿止痛 E、祛风解痉 72.能滋补肝肾的补血药有( ) A 、当归 B、白芷 C、熟地 D、制首乌 E、大枣 73.用治脾湿不运的药物有( ) A、苍术 B、茯苓 C、薏苡仁 D、木瓜 E、独活8 74.能止呕的药物有( ) B、砂仁 C、白豆蔻 D、厚朴 E、佩兰 A、藿香 75 .能治肠痈的药物有( ) A、丹皮 B、大黄 C、薏苡仁 D、茯苓 E、败酱草 76.薄荷的功效是( ) A、疏散风寒 B、清利头目 C、透疹止痒 D、疏肝解郁 E、清肝明目 77.牛蒡子的功效是( ) A、平肝明目 B、疏散风寒 C、透疹利咽 D、清肺涩肠 E、解毒散肿 78.可用治石淋的药物有( ) A、金钱草 B、滑石 C、萆Z D、琥珀 E、海金沙 79.肠燥便秘者,宜选用( ) B、郁李仁 C、附子 D、牛蒡子 E 、肉苁蓉 A、麻仁 80.具有行气止痛作用的药物有( ) A、木香 B、沉香 C、麝香 D、小茴香 E、龙脑香 81.可用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有( ) A、牛蒡子 B、蔓荆子 C、苏子 D、苍耳子 E 、车前子 82.能止血,治疗出血病证的药物有( ) B、枇杷叶 C、侧柏叶 D、大青叶 E 、番泻叶 A、艾叶 83.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有( ) A、葛根 B、芦根 C、白茅根 D、板蓝根 E、山豆根 84.性寒凉的药物有( ) A、石膏 B、代赭石 C、滑石 D、磁石 E、石决明 85.能清热解毒,治疗热毒疮疡的药物有( ) A、黄芩 B、黄柏 C、黄连 D、黄精 E、黄芪 86.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有( ) B、郁李仁 C、桃仁 D、杏仁 E、薏苡仁 A、火麻仁 87.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有( ) B、瓜蒌皮 C、青皮 D、桑白皮 E、五加皮 A、橘皮 88.可用治脾胃气滞病证的药物有( ) A、薏苡仁 B、砂仁 C、白蔻仁 D、瓜蒌仁 E、柏子仁 89.治疗湿热黄疸宜选用( ) A、益母草 B、金钱草 C、夏枯草 D、冬虫夏草 E、龙胆草 90.具有杀虫作用的药物有( ) A、川楝子 B、南瓜子 C、使君子 D、附子 E、禹白附 91.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有( ) A、牛蒡子 B、蝉蜕 C、柴胡 D、薄荷 E、葛根 92.既能活血又能行气的药物是( ) A、川芎 B、木香 C、延胡索 D、马钱子 E、郁金 93.下列哪些属相反的配伍范畴( ) A、五灵脂与人参 B、肉桂与赤石脂 C、贝母与半夏 D、牛黄与朴硝 E、川乌与瓜蒌 94.可用治内伤外感咳嗽的药物有( ) A、紫菀 B、款冬花 C、百部 D、前胡 E、葶苈子 95.可用治风湿痹痛的药物有( ) B、雷公藤 C、鸡血藤 D、忍冬藤 E、红藤 A、钩藤 96.可以治疗外感风热的药物有( )9 A、苍耳子 B、牛蒡子 C、蔓荆子 D 、牵牛子 E、女贞子 97.属于花类药材的药是( ) A、旋覆花 B、天花粉 C、红花 D、槐花 E、野菊花 98.具有行气作用的药物有( ) A、香薷 B、香附 C、木香 D、丁香 E、沉香 99.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药物有( ) B、五加皮 C、桑白皮 D、茯苓皮 E 、生姜皮 A、香加皮 100.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有( ) A、g莶草 B、益母草 C、白花蛇舌草 D、鱼腥草 E、夏枯草 四、填空题 ,共新增药( )味。 1.历代本草著作中,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 2.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 ) ,载药( )味。 3. 本草纲目 》的作者是( ) 《 ,成书于( )朝,载药( )味。 4. 证类本草 》的作者是( ),成书于( )朝。 《 5.我国最早的药典著作是( ) ,成书于( ) 。 《本草经集注》的作者是( ) ,此书首次按( )进行分类。 6. 。 7.中药四气分别是( ) 8.寒凉药具有( )等功效。 9.温热药具有( )等功效。 10.甘味药具有( )之功。 11.中药五味分别是( ) 。 。 12.苦味与咸味的共同功效是( ) 13.辛味药具有( )之功。 14.酸味与涩味的共同功效是( ) 。 15.咸味药具有( )之功。 16.甘味药具有( )之功。 17.归经是以( )为基础,以( )为依据而确定的。 18.升浮性质的药物多为( )之性,沉降性质的药物多为( )之性。 19.解表药多具( )味,主入( )经。 20.麻黄配伍( )发汗作用增强。 21.麻黄治喘,取其( )作用。 22.桂枝治疗痰饮水肿,取其( )之功。治疗胸痹,取其( )之功。 23.温胃止呕又具解表作用的药物有( ) 。 24.细辛的常用量是( ) 。 25.木笔花的正规处方用名是( ) 。 26.具透疹作用、药性偏温者有( ) 。 27.紫苏治疗胎动不安,取其( ) 。 28.治疗头痛,若巅顶头痛宜选用( ) ,白芷长于治( )经头痛。 29.桑叶、菊花的共同功效是( )( ) 、 。 30.葛根治疗泄泻,是因为其具有( )之功。 31.柴胡治疗肝郁气滞病变,取其( )之功。 32.既能疏散风热,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 。 33.善清肺胃之热的药物是( ) 。 。 34.上清心火,下利小便的药物有( ) 35.善泻胃火的药物有( ) 。10 36.黄连、黄芩的共同功效是( )( ) 、 。 37.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有( )。 38.具有苦寒燥湿作用的药物有( ) 。 39.夏枯草散郁结可用治( )( ) 、 。 40.能清泻三焦,又清热解毒凉血的药物是( ) 。 41.具有泻肾火作用的药物有( ) 。 。 42.治疗湿热痢疾可选用( ) 43.金银花的性味是( )( ) 、 。 44.具有清热解毒,清热解表的药物是( ) (只填 2 味即可) 。 45.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斑的药物有( ) 。 46.长于消乳痈的药物是( ) ,长于治肺痈的药有( ) 。 。 47.处方用名七叶一枝花正规名称是( ) 48.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宜选用( ) 。 49.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阴的药物是( ) 。 50.牡丹皮、赤芍药的共同功效是( )( ) 、 。 51.既能活血,又能凉血,还能止血的药物有( )( ) 、 。 。 52.退虚热、退黄疸可以选用( ) 。 53.凉血退虚热,还能治疟疾的药物是( ) 54.具有凉血、活血的药物有( ) (只填 2 味即可) 。 55.长于清退血分中虚热的药物有( ) 。 ,味咸能泻下的药物是( ) 。 56.味苦能泻下的药物是( ) 57.泻下药主要适用于( )等实证。 58.大黄除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泻火凉血外,还具有( )功效。 59.二丑的正规处方用名是( ) 。 60.甘遂醋制的目的是( ) 。 (只填 2 味即可) 。 61.治疗肠燥便秘可选用( )等。 62.既能解热毒,又能祛风湿的药物有( ) 。 。 63.既能祛风湿,又能利水的药物有( ) 64.秦艽长于治风湿痹痛,是因其能( ) 。 65.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的药物是( ) 。 ( 66. )为风药中润剂。 67.治疗湿痹可以选用( ) 。 68.风湿痹痛兼肝肾不足宜选用( ) 。 69.治疗寒痹疼痛的药物可选用( ) 、湿痹可选用( ) 。 70.藿香止呕,主治( )呕吐。 71.具行气安胎作用的药物是( ) 。 72.能治呕吐,又治泄泻者可选用( ) 。 73.既能芳香化湿,又能解表的药物有( ) 。 74.外感风寒,内有湿阻之证宜选用( ) 。 75.具有苦温燥湿作用的药物有( ) 。 76.指出下列药物的特殊煎法,石膏( ) ,砂仁( ) 。 77.茯苓治疗痰饮水肿,取其( )之功。治失眠,取其( )之功。 78.脾虚水湿停蓄者最宜选用( ) 。 79.既能通淋,又能通乳的药物( ) 。 。 80.金钱草的功效是( ) 81.茵陈蒿的功效是( ) 。11 82.泽泻的功效是( ) 。 。 83.既可用治尿路结石,又可用治胆道结石的药物有( ) 84.治疗湿热黄疸,又治血瘀病证可选用( ) 。 85.治疗淋证,若膏淋可选用( ) ,石淋可选用( ) 。 86.茯苓、薏苡仁的共同功效是( ) 。 87.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有( ) 。 。 88.具有鼓舞气血生长作用的药物是( ) 89.具有回阳救逆的药物有( ) 。 90.具有温中止呕的药有( ) 。 91.入汤剂,附子宜( )煎,车前子宜( )煎。 92.能引火归元的药物是( ) 。 93.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属于七情配伍中( )配伍。 94.川楝子的功效是( ) 。 95.具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药物是( ) 。 96.具行气作用,常用治脾胃气滞的药物有( ) 。 97.木香与黄连配伍治疗湿热泄痢,属( )配伍。 。 98.薤白的功能是( ) 。 99.性寒的行气药有( ) 100.胸痹要药是( ) ,鼻渊要药是( ) 。 101.既可消食化积,又可治疗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的药物是( ) 。 102.山楂尤善消( )类食积。 103.善治蛔虫病的药物有( ) 。 。 。 104.炒炭可加强止血作用,可选用( )(只填 2 味即可) 105.治疗小便尿血最宜选用( ) 。 106.性温,善治妇科出血的药物有( ) 。 107.白茅根取其凉血止血宜( )用。 108.治疗人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有( ) 。 109.白及具有( )止血之功,尤善治( )出血证。 110.兼有收敛作用的凉血止血药是( ) 。 111.能止呕、止泻、止血的药物是( ) 。 。 112.能收敛止血,治肺胃出血见长的药物有( ) 113.凉血止血偏治便血的药物有( ) 。 114.既化瘀,又止血的药物有( ) 。 115.入煎剂,蒲黄宜( ) 。 116.川芎的功效是( ) 。 117.具有行气行血之功的药物有( )(只填 2 味即可) 。 118.牛膝分川牛膝、怀牛膝,川牛膝长于( ) ,怀牛膝长于( ) 。 119.丹参与郁金的共同功效是( ) 。 120.既活血化瘀,又利水消肿的药物有( ) 。 121.延胡索醋制的目的是( ) ,川芎酒炙的目的是( ) 。 122.既能活血化瘀,又能通乳的药物是( ) 。 123.风湿痹痛兼血虚者可选用( ) 。 124.三棱配莪术属七情配伍中的( ) ,三棱配牙硝属七情配伍中的( ) 。 125.马钱子的功效是( ) 。 ,法半夏偏于( ) 。 126.半夏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其中姜半夏偏于( ) 127.能祛皮里膜外之痰的药物是( ) 。12 128.枳实、半夏、桂枝均能治疗( )病证。 。 129.白果治疗喘证,主要取其( ) 130.旋覆花入煎剂,需()煎。 131.能载药上行的药物是( ) ,引血下行的药物( ) 。 132.百部的功效是( ) 。 133.既治咳喘,又治肠燥便秘的药物有( ) 。 ,浙贝母长于( ) 。 134.贝母分川贝母、浙贝母,其中川贝母长于( ) 135.有“舟楫之剂”之称的药物是( ) 。 136.善祛风痰的药物有( ) 。 137.十八反中,半夏不能与( )同用。 138.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的药物有( ) 。 139.天南星善治( )风痰,禹白附偏祛( )风痰。 140.具软坚散结,治疗瘰疬的药物有( ) 。 141.治疗声音嘶哑可以选用( ) 。 142.能宣肺利咽的药物有( ) 。 143.治疗风痰病证可以选用( )等。 。 144.性寒的平喘药有( ) 。 145.具收敛固涩,偏治咳喘的药物有( ) 146.咳喘兼便秘者宜选用( ) 。 147.能降肺胃之气的药物是( ) 。 148.安神药分为( )药与( )药两类。 149.朱砂的常用剂量为( ) 。 。 150.能纳气平喘的药物有( ) 151.具重镇之性,既平肝,又安神的药物是( ) 。 152.善清心火的药物有( ) 。 。 153.既能平抑肝阳,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有( ) 154.能息风止痉的动物药有( ) 。 155.服用牛黄,宜( )服。 156.能通络止痛,又能息风止痉的药物有( ) 。 157.既祛外风,又息内风的药物有( )(只填 2 味即可) 。 。 。 158.功能平肝,清肝的药物是( ) 159.开窍药适用于神志昏迷的( )证,忌用于( )证。 160.根据十八反、十九畏的理论,人参不宜与( )合用。 161.具有补脾肺之气的药物是( )等。 162.在补益剂中,可代人参使用的药物是( ) 。 163.应用补气药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滞,宜适当配伍( )药同用。 164.甘草的功效,生用( ) ,蜜炙用( ) 。 165.黄芪与白术的共同功效为( ) 。 166. “平补三焦”的药物是( ) ,平补肝肾的药物有( ) 。 167.亡阳气脱证宜用( )配伍( ) 。 168.既补气,又养阴的药物有( ) 。 169.淫羊藿的处方用名又可写成( ) 。 170.能温补脾肾的药物是( ) 。 171.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可选用( ) 。 。 172.阳虚便秘者可选用( ) 173.淫羊藿的功效是( ) 。13 174.功能补血,活血的药物有( ) 。 ,制首乌偏于( ) 。 175.生首乌偏于( ) 176.既补血又滋阴的药物是( ) 。 177.性温的养阴药是( ) 。 178.天冬、麦冬均能清热养阴润肺,但天冬偏治( )二焦病变,麦冬偏治( )二焦病 变。 。 179.能补肺胃之阴的药物有( ) 180.阿胶的功效是( ) 。 181.熟地用砂仁拌炒,属( )配伍。 182.龟板的功效除滋阴潜阳外,还能( ) 。 183.下列药物的特殊煎法,阿胶( ) ,钩藤( ) ,人参( ) 。 、沙苑( )子,蛤()蚧( ) ,海蛤 184.为下列字注音,拼音及汉字均可:紫菀( ) ( )壳。 185.应用收涩药时,常配( )药同用,以期标本兼顾。 186.具收敛固涩的作用,偏治遗尿、尿频的药物有( ) 。 187.莲子、芡实的共同功效是( ) 。 。 188.枣仁、枣皮的共同作用是( ) 189.五味子与乌梅均具有( )之功。 190.枣皮的正规处方用名是( ) 。 191.入药忌用火煅的有( ) 。 。 192.外用易致皮肤起泡的药物有( )五、判断改错题 1.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中,植物药中占大多数,所以自古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 2.唐慎微所著 《 新修本草 》 ,是我国最早的国家药典。 3.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神农本草经 》 ,其中载药 844 种。 4.树皮类的药物如黄柏、厚朴、杜仲以秋后采收为宜;而根皮类的药物如牡丹皮、地骨 皮、苦楝皮则以春夏时节采收为宜。 5.炮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 6.炮制的方法分为水制和火制两种。 7.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炮制方法、归经、配伍七情等。 8.凡能清热泻火的药物,都具有苦味。 9.作用趋向升浮的药物,其性味多属辛、甘、温、热。 10.咸味药的主要作用是:温肾和养血。 11.凡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药物,都具有咸味。 12.作用趋向沉降的药物,其性味多属苦、酸、咸、寒、凉。 13.归经是以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以五行学说为依据的。 14.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作用趋向。如胃火牙痛,选用寒凉性的升浮 药。 15.中药“毒”的广义是指药物具有毒副作用;而中药“毒”的狭义是指药物具有剧烈 的毒副作用。 16.古代所说的毒性是指能引起中毒反应。 17. “相畏”“相反”都属中药的配伍禁忌。 、 18.中药滋补药宜武火急煎,以防滋补成分损耗。 19.矿石类药物都应先煎,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14 20.荆芥、防风均能发散风热、治疗外感风寒表证。 21.发散风寒药能治疗外感风寒病证。 22.麻黄能发汗,和中化湿,利尿,为“夏月之解表药” 。 23.紫苏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解鱼蟹毒。 24.生姜可治胃寒之呕吐,是因其有芳香化湿的作用。 25.紫苏具有行气安胎之功。 26.桂枝可用治风湿痹痛。 27.生姜能解甘遂、大戟之药毒及鱼蟹毒。 28.麻黄可治疗肾不纳气的喘息病证。 29.白芷性善上行,善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等证。 30.细辛的功效是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消肿排脓。 。 31.防风能润燥生津,故称为“风药中润剂” 32.藁本性善上行,善治巅顶头痛,甚则痛连齿颊等证。 33.白芷主治巅顶部头痛。 34.桑叶、菊花均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潜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肝热之目赤肿痛。 35.菊花有三种:外感风热多用白菊花;清热明目平肝多用野菊花;疮疡肿痛多用黄菊 花。 36.菊花治肝肾不足,目暗昏花,常配伍:附子、肉桂、山萸肉等药。 37.葛根因有升提作用,常用治内脏下垂。 38.薄荷辛温、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39.桑叶、菊花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 40.葛根功能升阳,可用治脾阳虚,统摄失权的便血证。 41.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 42.石膏、知母、栀子均具有清热作用,其中知母偏于清泻,石膏偏于清润,栀子偏于 清解。 43.黄连、黄芩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然黄连偏治下焦病变,黄芩偏治中焦。 44.黄连善于清下焦湿热及泻相火,退虚热。 45.柴胡与银柴胡为两种药物,但药名相似,功效相同。 46.柴胡与银柴胡均能疏肝解郁。 47.黄连与胡黄连同出一物,其功效相同,仅处方用名不同。 48.土茯苓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 49.贯众用以驱虫及清热解毒宜炒炭用,用治止血宜生用。 50.丹皮退虚热,主要取其滋阴清热之功。 51.青蒿能清热凉血,可治实热证。 52.酒炙大黄以清三焦实热为主,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肿 痛。 53.大黄性味甘寒,可用治湿热黄疸。 54.甘遂、大戟、芫花为峻下有毒之品,须配甘草同用,以缓和其毒性。 55.巴豆为辛热之品,有很强的泻下作用。 56.甘遂与玄胡均宜醋制,其炮制意义相同。 57.木瓜能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58.植物的种仁均富含油脂,故都具有润肠通便之功。 59.蕲蛇具有祛风止痉的作用。 60.川乌有大毒,常配甘草以减低毒性。 61.川乌有散寒止痛,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之功。 62.防己祛风湿止痛,可以治湿热痹痛。15 63.防己有汉防己,木防己之分。汉防己利水消肿为长,木防己祛风止痛效佳。 64.威灵仙、防己均能治疗痹痛。威灵仙善治热痹,防己善治寒痹。 65.砂仁、桑寄生均能安胎。砂仁长于清热安胎,桑寄生长于行气安胎。 66.砂仁因是植物果仁,故能润肠通便。 67.砂仁、白豆蔻均有化湿行气之功,然砂仁行气和中而又止呕安胎,而白豆蔻则擅长 于行气温中而止呕。 68.砂仁用治脾胃虚寒吐泻,是取其燥湿散寒、温中止呕、温中止泻之功。 69.车前子的功效是渗湿止泻、温肺化痰,利胆退黄。 70.茯苓清心除烦,治心悸、失眠。 71.泽泻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 72.木通、桂枝均能治水肿。木通取其清热利水作用,桂枝取其通阳化气作用。 73.决明子、车前子均能润肠通便。 74.泽泻性寒能泄肾火,清膀胱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 75.肉桂的功效是补火助阳,温经散寒,解表发汗。 76.附子配肉桂能增强回阳救逆功效。 77.吴茱萸能散寒止痛,开郁醒脾,化湿。 78.黄连配伍吴茱萸,常用于肝气郁结,中焦虚寒,胁肋胀痛,呕吐吞酸。 79.干姜、生姜同出一物,干姜以温中散寒为主,生姜以温胃止呕为主。 80.附子与干姜均能温里、回阳、散寒。干姜偏治中、上二焦病变,附子偏治中、下二 焦病变。 81.车前子、干姜均能治疗泄泻,车前子取其清热燥湿作用,干姜取其健脾燥湿作用。 82.理气药都是辛温香燥之品,易于耗气伤阴。 83.川楝子、金铃子同出一物,其功用有别。 84.木香、香附均能行气止痛。木香长于疏肝经之郁滞,香附长于行胃肠之气滞。 85.川楝子、乌药,均能行气止痛。 86.陈皮、青皮均能行气,但青皮长于疏肝解郁,陈皮长于行脾胃气滞。 87.橘皮疏肝解郁,配伍白术、白芍等可治疗肝气乘脾所致的腹痛泄泻。 88.大腹皮为槟榔的果皮,功能下气宽中,利水消肿。 89.青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90.橘皮辛能行散,苦能燥湿,为脾肺二经气分之药。 91.薤白和葱白名称相似,功效和应用也相同。 92.木香生用以止泻,煨熟用以行气滞。 93.乌药与香附均能理气止痛,而乌药多用治寒郁气滞之证。 94.薤白能通胸阳、散阴寒,故常用于胸痹。 95.橘皮与青皮同出一物,其功效亦相同。 96.鸡内金可用治砂石淋证。 97.中药“炒三仙”由神曲、谷芽、山楂组成。 98.莱菔子具有消食化积,和胃化痰的功效,常与苏子、白芥子配伍用于痰涎壅盛,气 喘咳嗽属实证者。 99.使君子善驱蛔虫,槟榔可驱杀绦虫。 100.止血药可分为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温经止血药。 101.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收敛止血的侧柏叶可用治吐血病证。 102.白及、三七、艾叶、白茅根均止血,然白及取其化瘀止血,三七取其温经止血,艾 叶取其凉血止血,白茅根取其收敛止血。 103.重用寒凉性止血药时,不宜配伍活血药同用,以免加重出血。 104.大蓟、白及均能止血。大蓟取其温经止血,白及取其化瘀止血。16 105.活血祛瘀药多具辛甘之味,多归肝、肾经。 106.川芎可用治各种头痛,如风湿、风寒、风热、血瘀、血虚诸证。 107.延胡索醋炒可降低毒性。 108.益母草与泽兰均能活血疗伤,利尿通淋。延胡索醋炒可降低毒性。 109.郁金性寒善于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110.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之分。川牛膝以活血通络为好,怀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为 优。 111.丹参的功效为养血调经,解毒消痈,安神。 112.桃仁既能活血祛瘀,又可润肺止咳。 113.牛膝生用偏于补肝肾,强筋骨。 114.骨碎补、补骨脂均能活血化瘀。 115.马钱子因其辛温,故能通经活络。 116.三棱、莪术均能行气破血。三棱破血力强,莪术行气力优。 117.苏子、杏仁均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效。 118.桑白皮性温,入肺而温肺平喘,故可用于肺寒咳喘、痰多之证。 119.紫菀、款冬花常相须为用,治疗咳嗽咯痰之证。 120.浙贝母因能软坚散结,故可用治瘰疬、痰核病证。 121.附子、禹白附均能温补肾阳。 122.贝母有川贝母、浙贝母之分。川贝母长于润肺止咳,浙贝母长于清热散结。 123.桔梗能载药上行,故有“舟楫之剂”之称。 124.旋覆花性升浮,善于治上焦病变。 125.石决明与决明子均能清肝明目,前者尚能平肝潜阳,后者还可润肠通便。 126.龙骨因能收敛固涩,故能治疗崩漏下血。 127.朱砂内服 3~10g,入汤剂,或与他药同煎。 128.磁石潜阳安神,纳气平喘,利尿通淋,用于阴虚阳亢之心悸,失眠,头晕,耳鸣及 肾虚作喘之证。 129.远志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行血消肿之功,用于心神不宁,痰阻心窍及痈疽肿 毒。 130.龙骨具有平肝潜阳,镇惊安神,软坚散结之功,用治肝阳上亢,惊痫,癫狂,遗精, 带下。 131.酸枣仁宁心安神,润肠通便,治疗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汗出。 132.琥珀可定惊安神,聪耳明目,治疗惊风癫痫,失眠,血淋。 133.天麻性味甘平柔润,入肝经能养肝阴,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肝风内动之惊痫 抽搐时,有标本兼顾之特点。 134.石决明为清肝明目之要药,常与菊花、决明子配伍治疗肝虚血少,目赤肿痛。 135.天麻性温热,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多用于眩晕、头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 136.代赭石性味苦寒,功善清热解毒,降逆止血。 137.羚羊角入汤剂时应与诸药共煎。 138.蝉蜕、僵蚕均具有祛风止痉作用。 139.全蝎用治头痛,取其活血化瘀作用。 140.蜈蚣、全蝎既息风止痉,又能祛风除湿。 141.人参因产地不同,而处方用名有别。产于吉林省名吉林参,产于美国,加拿大者名 西。 142.人参配伍灵脂属“七情”配伍中的相畏配伍。 143.黄芪治疗自汗,主要取其收敛固涩的作用。 144.在补气血方中,常配入少量肉桂能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17 145.白术可治汗证,主要取其补气固表的作用。 146.服用人参常配莱菔子同用,以防滞气。 147.鹿茸功效是:解毒收湿止痒,补火助阳固精。 148.淫羊霍、仙灵脾是一物二名,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之功。 149.蛤蚧敛肺,故有良好的定喘作用。 150.杜仲、续断均能补益肝肾,故常用于肝肾不足之目昏多泪,视物不清等证。 151.因气能生血,应用补血药时,常配补气药用。 152.白芍既能行气又能活血,可用治气滞血瘀病证。 153.阿胶止血,取其收敛止血之功,用治咳血等病症。 154.当归、鸡血藤均可以补血。 155.沙苑子、潼蒺藜二药均能补益肝肾。 156.补益肺胃之阴可以选用南北沙参。 157.沙参有南沙参、北沙参之分。南沙参偏于祛痰,北沙参偏于养阴。 158.砂仁拌熟地是为减轻熟地的滋腻之性,取其相杀配伍的原理。 159.天冬、麦冬均可养阴清热润肺,天冬作用部位偏于上、下二焦,麦冬作用部位偏于 上、中二焦。 160.五味子的功效是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61.五倍子具有滋肾生津,涩肠止泻之功,用于遗精,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 162.乌梅杀虫,治疗蛔厥腹痛呕吐。 163.莲子补益心脾,可治疗失眠多梦病证。 164.山茱萸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之功,可用治崩漏下血证。 165.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故可用治崩漏下血。 166.硫黄的功效是开窍豁痰,息风定惊、清热解毒。 167.蛇床子辛、苦,温,具有补益肝肾,散寒祛风和燥湿杀虫功效。 168.雄黄、硫黄均为性寒的解毒杀虫药。 169.升药的功效是:解毒杀虫,止痒,止血。六、比较下列各组药物功效异同点 比较下列各组药物功效异同点 1.麻黄与桂枝 2.麻黄与香薷 3.荆芥与防风 4.细辛与藁本 5.白芷与细辛 6.防风与羌活 7.薄荷与牛蒡子 8.桑叶与菊花 9.柴胡与升麻 10.石膏与知母 11.竹叶与淡竹叶 12.黄芩、黄连与黄柏 13.金银花与连翘 14.板蓝根与大青叶 15.生地与玄参 16.丹皮与赤芍 17.丹皮与地骨皮18 18.柴胡与银柴胡 19.黄连与胡黄连 20.青蒿与地骨皮 21.大黄与芒硝 22.大黄与栀子 23.羌活与独活 24.防风与秦艽 25.木防己与汉防己 26.防已与防风 27.桑寄生与五加皮 28.藿香与佩兰 29.砂仁与白豆蔻 30.苍术与厚朴 31.藿香与香薷 32.茯苓与薏苡仁 33.茯苓与泽泻 34.车前子与滑石 35.木通与车前子 36.海金沙与金钱草 37.大黄与虎杖 38.干姜与生姜 39.肉桂与桂枝 40.附子与干姜 41.附子与肉桂 42.青皮与陈皮 43.木香与香附 44.使君子与槟榔 45. 川楝子与苦楝皮 46. 地榆与侧柏叶 47.芦根与白茅根 48.川芎与延胡索 49.郁金与虎杖 50.乳香与没药 51.蒲黄与五灵脂 52.郁金与丹参 53.丹参与益母草 54.玄参与丹参 55.红花与益母草 56.川牛膝与怀牛膝 57.莪术与三棱 58.土鳖虫与水蛭 59.陈皮与半夏 60.柴胡与前胡 61.前胡与白前 62.半夏与天南星 63.天南星与禹白附19 64.半夏与贝母 65.川贝母与浙贝母 66.杏仁与苏子 67.桑白皮与葶苈子 68.酸枣仁与柏子仁 69.蝉蜕与僵蚕 70.全蝎与蜈蚣 71.龙骨与牡蛎 72.石决明与草决明 73.代赭石与磁石 74.天麻与钩藤 75.磁石与龙骨 76.羚羊角与熊胆 77.黄芪与白术 78.人参与黄芪 79.苍术与白术 80.当归与熟地 81.当归与川芎 82.鸡血藤与当归 83.当归与白芍 84.白芍与赤芍 85.生地与熟地 86.熟地与阿胶 87.阿胶与龟甲 88.菟丝子与沙苑子 89.杜仲与续断 90.补骨脂与智益仁 91.沙参与麦冬 92.南沙参与北沙参 93.麦冬与天冬 94.龟板与鳖甲 95.牡蛎与鳖甲 96.五味子与乌梅 97.白豆蔻与肉豆蔻 98.酸枣仁与山茱萸 99.莲子与芡实 100、雄黄与硫黄七、问答题 1.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2.简述中药炮制的目的。 3.药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举例说明中药苦味的作用。 5.辛味药具有哪些作用?分别举例说明。 6.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有哪些?20 7.李时珍说: “升降在物亦在人矣” 。你是怎样理解的? 8.何谓中药的“七情”? 9.试述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 10.应用退虚热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11.大量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须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12.应用活血祛瘀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13.应用化痰药时常配伍哪些药同用?为什么? 14.根据“阴阳互根”之理,在应用“补阳” , “补阴”药时,应分别辅以何类药?为 什么? 15.应用补血药时,常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16.应用收涩药时常配伍何类药同用?为什么? 17.清热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叙述其适应证,并举药物说明。 18.温热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应分别选用何类药物?并各列举一味代表药。 19.简述黄柏与知母治骨蒸潮热的不同机理。 20.大黄与巴豆均属泻下药,二者在泻下方面有何区别? 21.温里药、清热燥湿药、化湿药均可治脾胃疾病,其区别何在? 22.利水渗湿药分为哪几类药,请分别列出各自的适应证并举药物加以说明。 23.峻下逐水药与利水渗湿药均可以治水肿,有何区别? 24.简述清热凉血药与凉血止血药的异同点。 25.根据讲义,活血化瘀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列出其适应证。 26.止血药可分为哪几种止血方法,请分别列举药物加以说明。 27.止血药是否都要炒炭用,为什么? 28.巴豆制霜、荆芥炒炭、生地制熟、百部蜜炙的炮制目的是什么? 29.分别论述知母配石膏、知母配贝母、知母配黄柏的功效及主治证。 30.简述附子配干姜、附子配肉桂、附子配人参的功效及适应证。 31.活血、凉血、补血、止血各适应于何证?请举药物说明之。 32.行气、降气、补气、纳气、升举阳气各适用于什么病证?请举药物说明之。 33.比较温里药与补阳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4.请分别举出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益肝血的不同药物,并区别其应用。 35.请举出五种均能治水肿的药物,并区别其机理和应用。 36.收涩药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请分述其适应病证及代 表药。 37.桑寄生、鸡血藤、巴戟天、薏苡仁、蕲蛇均能治痹,临床上应如何区别使用? 38.威灵仙、附子、木瓜、防己、桑寄生均可除痹,临床上应如何区别使用? 39.肉桂、红花、白芍、川芎、冰片均能止痛,应如何区别使用? 40.延胡索、香附、细辛、甘草、蜈蚣均可治疗痛证,应如何区别使用? 41.生姜、藿香、芦根、半夏、吴茱萸均能止呕,应如何区别使用? 42.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白术均能安胎,应如何区别使用? 43.车前子、莲子、益智仁、苦参、白术均能治泄泻、临床应如何区别使用? 44.木香、白头翁、补骨脂、诃子、葛根均可用治泻痢,其功效主治有何不同?21 45.诃子、大黄、木香、金银花、黄连均能治痢,临床上应如何区别使用? 46.葶苈子、厚朴、苏子、麻黄、沉香均能平喘,临床上应如何区别使用? 47.磁石、地龙、白果、杏仁、葶苈子均治喘证,应如何区别应用? 48.桑叶、款冬花、五味子、杏仁、陈皮在治疗咳嗽方面有何不同? 49.大黄、桃仁、薏苡仁、败酱草、牡丹皮治疗肠痈的区别要点是什么? 50.麻黄、桂枝、猪苓、附子、甘遂均能治水肿,其机理和应用有何不同? 51.麻黄、茯苓、黄芪、益母草、桑白皮均治水肿,其区别要点是什么? 52.贯众、艾叶、棕榈炭、茜草、龟甲均可用治崩漏,临床怎样辩证使用? 53.党参、当归、杜仲、麦冬、莲子均有补虚之功,其区别何在? 54.车前子、金钱草、石韦、萆Z、海金沙均可治疗淋证,怎样选择应用? 55.大黄、决明子、肉苁蓉、当归、麦冬均可用治大便秘结,怎样选择应用? 56.蒲公英、鹿茸、黄芪、煅石膏、远志均可治疗疮痈,怎样选择应用? 57.地榆、小蓟、艾叶、三七、白及均有止血之功,应如何区别应用? 58.人参、朱砂、酸枣仁、柏子仁、百合均能安神,应如何区别应用? 59.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决明子、覆盆子均有何共同功效,应如何区别应用。 60.川芎、附子、冰片、全蝎均能治何证? 61.麻黄、白果、厚朴、蛤蚧均能治何证,其机理和应用有何区别? 62.乌梅、葛根、车前子、补骨脂的共同功效是什么?如何区别应用? 63.请写出麻黄、黄柏、天花粉、茯苓、桑螵蛸的药材来源部位。 64.葛根有生用、煨用之别;何首乌有生用、制用之异;黄芩有生用、酒用之殊;石膏 有生用、煅用之分;其功效各有何不同? 65.请写出月石、枣皮、锦纹、阴阳莲、丑宝、元寸、二丑、新会皮、玉果、金铃子、 大腹子、大力子、淡大芸、仙灵脾的正规处方用名。 66.试述细辛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67.试述大黄的适应证及功效。 68.试述薏苡仁的功效及应用要点。 69.试述牛膝的功效及适应证。 70.朱砂在使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71.试述天麻的适应证及功效。 72.简述鹿茸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73.试述黄芪的性味、功效和适应证。 74.试述甘草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75.从中药学角度,指出下列处方中的错误。 金铃子 9 克 党 参 12 克 川楝子 9 克 白芍 10 克 藜 芦1克 旋覆花 10 克 半 夏9克 川乌 6 克22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胡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