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中国古墓十大无价之宝吗

【图文】时间是无价之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时间是无价之宝
大小:24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a1-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这 10 辆 80 年代的经典车,每一辆都是「无价之宝」!
上世纪 80 年代是巨变的十年。这期间所有事物都在飞速发展,汽车也不例外。在这十年中的汽车也是相当的有趣的——它们有些试图模仿古典的风格,而另一些则在尝试拥抱未来的技术。
而以下这 10 辆车每一辆都是经典,它们可能是 80 年代时人们最喜欢的车(排名不分先后):
1. 1983 丰田 Corolla GT-S
实际上,这款日本的两厢车早在 1983 年就已经登陆北美市场了。但它在某个动漫出现以前(想知道是哪部动漫?关注微信公众号:三马汽车(微信号:newsfunner),后台回复关键词「GTS」,阿漫告诉你!)并没有这么传奇的地位。
虽然这款小小的双门轿车仅有 112 马力 (83 千瓦),但它那轻的跟没有重量似的小身板却赋予了它极大的操控灵活性!
2. 1988 本田 CRX Si
这已经是第二代轻量级的 CRX Coupe车型。在它上面可是搭载了著名的 D16 引擎和采用了在当时而言极度先进的 VTEC 技术!
这是什么概念呢?它快到足以令那些标榜「运动」,而且比它昂贵得多的车型感到尴尬……这在当时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原来本田大法很早就开始「买发动机送车」了!)
3. 1987 Ferrari F40
即便是在今天,这辆法拉利的机械配置依然能够让你印象深刻:一颗 V8 双涡轮增压的「大心脏」(471 马力,351千瓦),碳纤维底盘以及中置发动机技术,这样的组合,在 1987 年当时看来,这款车就像从未来驶来的一样。
4. 1988Callaway Sledgehammer (卡拉威 大锤)
卡拉威大锤?这名字似乎不曾听说过?其实他是基于雪佛兰的科尔维特 C4 而来,但由于它离量产阶段还是太远,所以并不广为人知。
得益于一对高压力的涡轮增压器,这只「野兽」最高可以迸发出 898 匹马力(670 千瓦)!最高时速可以达到 255 英里每小时(410 公里每小时)!简直惊人!
5. 1985马自达 RX-7 FC
这并不是马自达第一次在北美市场推出转子发动机了,但这一次一个东西让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涡轮增压器。
它让这款转子发动机可以产生 200 匹马力(149 千瓦),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足够强劲了。
(嗯……还是那句话「任你涡轮自吸,我自有我转子发动机!」)
6. 1987 别克 GNX
这辆美式轿车可不像它的前辈那样再搭载了「大块头」的 V8 了,而是选择了搭载 V6 「小弟」。
但由于涡轮增压这个「神器」的存在,这款 3.8 升的发动机在当时也能够「奇迹般地」压榨出 300 马力(224 千瓦)和 420 牛米的扭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是实际的数字,在当时别克的官方数字 276 马力是严重低估了 GNX 的实力)。
7. 1981 年Delorean DMC-12
1985 年,《回归未来》这部传奇电影上映,轰动一时。在这部电影中,尽管当时迈克尔·福克斯(Chris J. Fox)和克里斯托弗·劳埃德(Christopher Lloyd)都各自展现了惊人的演技,但实际上真正吸引人的「明星」却是这部 1981年的 Delorean DMC-12。这是一款来自爱尔兰的跑车,配备有铝合金车身和来自雷诺的动力总成。
8. 1985 宝马 M3
为了参加当时的 A 组巡回锦标赛,宝马显然需要一款更大马力的量产车。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他们创造了 E30 M3。它比普通的 3 系更坚固,更强大,更宽,性能明显提高了几个层次。此后 M3 的表现犹如虎入羊群,长期霸占各种赛事的冠军。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9. 1986 保时捷 959
在 B 组汽车拉力赛流行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在尝试加入其中,保时捷也是其中之一。
为此他们设计了一款新的全轮驱动车型,并且搭载一款配备了先进电子设备和双涡轮增压,性能表现相当强悍的发动机。
这辆车一共只生产了 337 辆(加上官方停产之后还继续生产过的 8 辆),而它们现在每一辆都价值数百万美元。
10. 1980 奥迪 Quattro
这辆车是令奥迪真正成为全轮驱动制造商标杆的代表。奥迪现在的四驱标志 Quattro 就是因其而来。它原本是研发用于在 B 组汽车拉力赛中获得优势领先地位的。
由于后来规则改变,规定参赛的车型至少要有 200 辆卖给公众,普通人才有机会真正领略到这辆车的性能。
也是在看到 Quattro 系统在拉力赛中表现的如此优秀之后,奥迪才决定在之后生产的汽车上搭载这项技术。(Quattro 的开山祖师爷,Q5、Q7等一众小弟速来膜拜!)
问题来了,你喜欢哪一辆?
原创声明:本文为「三马汽车( newsfunner )」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三马君,微信 smqc2017 。三马正在高薪招新媒体编辑和实习生,汽车、科技方向,要求有一定文笔基础。邮件请发,,或微信 smqc2017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我们每个人都是无价之宝
有一个年轻人,一着不慎被人骗了5万元,从此一蹶不振。他总是感觉到,天也是灰蒙的、周围的人都在讥笑他、水喝下去是苦的、米饭嚼在嘴里像砂子、连蚊子似乎都在跟他过不去。他一时回不过神来,遂想到河边结束自己的生命。
年轻人到了河边,跃跃欲试想要投河自尽。
一长者发现了年轻人的心思。
长者说,小伙子,反正你也不想活了,留着眼睛也没有用,干脆你临死前把一只眼睛挖给我吧,我给你10万元,其中5万元替你还债、5万元寄给你父母。年轻人想了想,我死了也要至少留个全尸吧,再说5万元钱寄给父母又能有什么大用,就拒绝了长者的要求。
长者说,那这么着吧,反正你也不想活了,不如你把你的一个肾卖给我,我给你20万元;小伙子想了想,坚定地拒绝了。长者说,那就把胃给我吧,30万元;或者胰脏吧,40万元;或者右肝脏吧,50万元;或者左腿吧,100万元;......
小伙子突然明白了,其实我本人不正是一个无价之宝吗?
是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了不起的无价之宝。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
别人轻视我们很不幸,自己轻视自己更不幸!
别人笑话我们很不幸,自己笑话自己更不幸!
别人贬低我们很不幸,自己贬低自己更不幸!
别人抱怨我们很不幸,自己抱怨自己更不幸!
事情发生的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凡事,想好的、说好的、做好的,我们就一定会得好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文不值之物有可能是无价之宝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收藏,其实完全是个人的雅好。评价一件藏品的好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文的东西,在你眼里也许就是无价之宝。
收藏,其实完全是个人的雅好。评价一件藏品的好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某些人眼里不值一文的东西,在你眼里也许就是无价之宝。关键是这件藏品在你 心中占据什么位置,能带给你哪些满足,是一段记忆,一刻宁静,一个悬念,还是一种雅趣。本期“品藏”讲述了几位普通人的收藏故事,他们都算不上收藏家,但 他们对藏品的珍爱、理解、执著,恰恰使某些一掷千金、不求甚解的买家汗颜。生活里因为有了这些藏品陪伴,便充满了愉悦身心的氛围。任性地按自己的爱好收藏 心里喜欢的东西,在不完美中发现美,而不在乎别人提出的真假、贵贱、新老等等质疑,由人评
家传有一把老京胡,迄今已近百年。是民国时,家父在北平的一个旧货摊上淘得的。琴筒中有一标签:“北平和平门外南新华街竹兰轩,徐兰元选造”。
徐兰元是一位有名的京剧艺术大家,作为琴师,被梨园界誉为“胡琴圣手”,曾为谭鑫培、梅兰芳两位京剧艺术大师操琴。上世纪二十年代,徐先生经营了京胡制造销售的老字号“竹兰轩”,地点就在和平门外南新华街路东,数十年中为专业琴师们提供了不少名琴。
父亲酷爱京胡,先后置了十几把,惟对它不离不弃。卖家讲,这把琴曾经为梅先生伴奏过,父亲置之一笑。其实,喜欢它非因“名归”而是“实至”。父亲评价:“其音域宽,如草原放马,纵横无度;其音质好,立而不燥,赛过润嗓的秋梨膏,若登剧场,必惊四座。”
父亲对京胡颇有见地,比如京胡好,首先好在“担子”。担子天然长成,要长成一定的规格和尺寸才堪大用,从上到下分为四截,尺寸分别是:80厘米、90厘米、 100至110厘米、110至120厘米。还有从京胡的弦轴可以判断出京胡的年份,以前的老轴是16瓣或12瓣轴,现在的多为8瓣轴。还有蒙皮上鳞片的多 少也有诸多讲究,多了、少了都不好,以七至八片最佳等。可惜我缺少品鉴乐器的慧根,其他的大多淡忘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父亲的两 个好友时常在我家雅聚,父亲的胡琴,李勋叔叔的月琴,张声炎大爷擅长唱老生,紧拉慢唱,犹如天合,人称中国人民银行的“梨园三杰”。“文革”期间,三人都 被“下放”,父亲去了一家商店,张声炎做了小学老师,李勋背负了很大的罪名,为彼此安全计议,三人暗约不再来往,从此天各一方,再未谋面。父亲心爱的“响 器”自此失声,偶尔,他会取掉码子,用一根竹筷垫起两根琴弦(为了压低音量)低吟一曲,咿咿呀呀满是愁思。
形势好转后,他曾放声拉 过一段时间,京剧曲牌《夜深沉》是他的最爱,其端坐如钟,凝眉展臂,忽而浅吟低诉,忽而响遏行云,直拉得双目含泪。或许年事已高,或许睹物思人情不堪负, 突然就不拉了,只时常从琴套中把那爱琴慢慢取出用细布擦拭。还记得他最后一次为那老弦上松香,松香爆燃时的缕缕异香仍旧铺满我的心底。
父亲于2002年去世,那把传世京胡始终陪伴着我们,尽管琴套已经脆化,那琴却是一座永恒的纪念碑,镌刻着它与主人相濡以沫的日子。
那年去宜兴丁蜀镇,看望紫砂大师汪寅仙后,闲逛进了一家名为“何阁”的古玩店,里面摆满各种杂项,其中一件老藏饰引起了我极大兴趣。没想到就是这串充满谜团的老物件,竟然成了我惟一一件来自西藏的收藏品。
这 是个很有讲究的老藏饰。当时我只觉得它就是一件看着挺少见的项链才上了手,至于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珠子倒没有太多注意,说它是件老藏饰,除了编织绳有点儿 新色,29颗大珠和118颗小珠个个透着一股子老气儿。大琉璃珠分为圆和长圆两种,色泽如焦糖,圆珠颜色略深,小珠则呈一团漆黑,亮光内敛,温润如夜露。 出乎意外的是,珠串里竟然还藏有三颗小天珠,两颗一对的红白三眼天珠,一颗椭圆形玫瑰色缠丝天珠。三眼天珠上下各有两个绿松石六角垫片,不过半个指甲盖大 小,包浆却很明显。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用老天珠来装饰项链,不说奢侈也足够令人咋舌的了,但偏偏看上去还丝毫没有显摆的意思,好像就是为了搭配起来好看而 已。
反复把玩中,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是那个形似虎斑贝的吊坠,不仅个头硕大,而且所用材质令人费猜,初看有点儿像不知名的宝玉 石,摸上去却无石头的冰凉感。从其质感和观感来看,与犀牛角的质地特征最为接近,具有通体密布的竹丝纹,不同于水晶金发丝的根根直线,而是茂密如鬃,呈倒 伏状覆盖整个坠面,再看,金丝无风自荡,顿觉心生动感。由于年代的关系,金丝以外的部分在岁月的沉淀下呈现出棕褐颜色,唯有丝纹依然金黄明亮,清晰可辨。 吊坠被镶嵌在一个铜鎏金带红蓝绿三色珐琅彩的精美坠托上,背面正中位置上,焊有一个类似家族徽记的看似简单却很难一下子准确形容的复杂图案,经过长时间佩 戴,图案中间原有的珐琅彩已经磨损殆尽。明知道这是一件有点儿来历的老藏饰,真想弄明白最初为何会选择如此搭配的用意却并不那么简单。直到今天,藏族女性 在身着传统服装的时候还是喜欢佩戴这样大吊坠的传统藏饰,但已经少了旧时西藏贵族用品的珍贵与稀罕。
我完全没有想到要弄清楚一件带 有徽记的老藏饰会费尽心机而毫无结果,网上查不到,古玩城看不到,直到脑子一动想起进西藏博物馆去看看,最后把馆藏上网的老藏饰反复查询了几遍,仍无可以 作为比较的类似吊坠。实在无计可施时突生感悟,老物件讲究一个缘分,心里知道是个好东西就够了,有的秘密永远属于过去。刚想明白又冒出一个念头,如今的它 除了收藏之外还有什么用?譬如,那两颗三眼天珠可以给女儿做成一对耳坠,缠丝天珠当成项链坠,剩下的老琉璃珠穿成缠腕的手串。再想想那颗还没弄明白的原配 吊坠,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只有接着继续探寻,不受任何干扰地独自把玩可以看得更仔细,琢磨得更透彻,也许有一天什么都会弄明白的。
至今,这串携带着神秘天珠的老藏饰,依然被我家那尊施永高大师雕刻的龙眼木大佛戴在身上。
初见李建军是一个暖意融融的秋日午后,他的朋友都叫他大兵。走进大兵的客厅,不似寻常故作仿古的中国风,也不走被众人标榜的日式的禅意风。在这个处处藏着惊喜的房间里,所有的小物件都保有各自灵魂,它们本应毫不相干,但彼此之间又产生了奇异的和谐。
玄关的右侧是旧式木板门改造成的屏风,方格间挂着两只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做惊讶状的鲤鱼吐水,这是大兵在闽南古城泉州闲逛时从地摊上低价收来的清代工艺品。它虽非名贵古董,但这种逐渐被人遗忘的朴拙的民间手工制品似乎在一照面时就为大兵的家奠定了随心自我的格调。
大兵的大茶桌看似寻常却暗藏玄机。粗糙的长块木头未经过多的打磨,静静地横躺于此,隐约能看到木头本身的纹理,桌沿因为来往茶客的摩挲而显出温润的光泽。桌 旁细瘦的太师椅,没有繁复雕花,没有清漆色泽,寂静地排列一旁。大兵颇为有趣地在茶桌上安置了许多小萌物,简单的茶盘外侧放置一方旧时用来压炕席的黑石 板,板面只有简单的雕刻纹路,但是曾经的主人却用心地将把手雕成一只小狮子。大概它颇为讨客人欢心吧,小狮子头顶的花纹已快被磨平。在它身边,一只来自山西的沙岩小狮子站在黑石板上,两头石狮完全不似京狮的怒目威严,反而有着幼狮般的憨态。它们大致也有着上百的年纪了吧,却依然以懵懂、好奇的姿态看着这个 世界。茶桌右侧的绿植不是现下流行的多肉,而是大兵在断裂的城墙石砖上挖孔简单培育的,别样的搭配有一种奇异的美感。
城砖边放着一 个残破的紫砂壶,这是在烧制中开裂的壶,大兵找人用铁钉锔了起来。紫砂壶玲珑剔透的体态在茶水日复一日的浸润中隐隐泛着光。它原本应是被抛弃的残缺品,几 十枚整齐的锔钉却给了它不同于普通紫砂壶的意趣。茶桌的另一边,大兵放置了黄泥粗制而成的收音匣子,它本来更适合放在黄土窑洞里,大兵却有自己更独特的想 法,他计划着,在空匣子里藏一蓝牙音响。沏茶之际,醇醇老歌从泥匣子中缓缓放出。收音机上倒置着一方马镫,马镫底盘里,点燃的檀香氤氲袅袅,倒坠的铃铛已 被檀香熏出岁月的痕迹。早已失去实用功能的马镫被大兵拾来,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茶室靠窗的大玻璃窗下,错落地摆满了小植物。凑近一 看才发现,花盆大有异趣。有被大兵从海南捡回的盘根错节的树根,简单的几个挖孔即让其变成了独一无二的烛台。从山西拆迁处抢救回来的水纹屋脊瓦,被现代农 业淘汰的旧时猪食槽,只是种上简单的绿植,它们便有着不同于普通盆栽的沧桑与美感。这些本是尘归尘、土归土的废弃物,但都在这个宁静的空间重生了。艺术与 生活,过去与现在,在这个空间里浑然一体,毫不突兀。
泥匣子、残砖、破损的紫砂壶,坐在木椅上,整个人都陷入一种舒缓的平静当中,沏一杯清茶静候知音的到来。我们期待生活的精彩正如我们期待新茶入口时满溢的香气,但喝到最后,只有无味才是茶的真味。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到那些简单的、带着萌意的藏趣。
在我折腾大半年才装修完毕的老宅新家里,终于有了一件可心的圈椅。
提 起这把椅子的来历,还得从今年6月说起。我在保利大厦观看《盛哉大明:文明璀璨的明代特展》时,无意中发现展厅内有一把仿明式的苏作红木圈椅。正好看累 了,就落座在这把圈椅上。无论是靠背板的曲线形设计,还是轻盈下倾的扶手,乃至紧凑的椅身,所有的细节设计都让人感觉很舒服。我即兴为这把圈椅创作了一首 诗:“火中取莲度苍生,铁骨丹心迈征程。红尘历劫犹道场,从容应对映心灯。”只是可惜,这把圈椅不是我的。
之后,我又去国博参观了 《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专题展,一位讲解员详细地为我讲解了展厅内每件明清家具的选材、款式、工艺、审美、鉴定等诸多专业知识。当时,我很自然地 再次涌起收藏一把老圈椅的冲动。当然,最好是黄花梨的圈椅,因为我喜欢这种材质的花纹色泽。
功夫不负有心人,朋友还真的给我按图索骥地推荐了几款明式圈椅。其中,一把据称是清代的花梨木圈椅,以极高的性价比引起了我的关注。然而,等到真的见到这把从福建运来的圈椅时,我却大失所望:圈椅表面新刷了一层清漆,可惜了。
黄花梨或花梨木家具一般都是涂蜡,而不是刷漆。因为这类木材木质坚硬、色泽华丽、幽香可人,日久天长更别有一番古雅的情趣。刷漆后,既看不出圈椅的包浆,木质的油润感也荡然无存。
好在这把牡丹纹明式圈椅的品相良好、造型优美、自然老化痕迹明显,最重要的是其靠背板上有十组行云流水般飘逸的“鬼脸儿”花纹。
为了弄清这把圈椅的材质、年代,我请了几位行家鉴定,他们认为是花梨木材质、民国以前制作的老家具,但目前市场上花梨木家具很多,在确认不了黄花梨时,一般统称为花梨木。黄花梨经济价值很高,但是花梨木就不值钱了。
我 又咨询了中国古典家具收藏家隋立川先生。他认为这把明式圈椅至少是清代早期制作的,是黄花梨材质的家具。因为他在王世襄先生生前与其探讨相关话题时,王老 认为在民国时没有“黄花梨”一说。现在人们所说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家具,其实在明清时期都属于花梨木家具。换言之,如果我这把圈椅是清代早期制作的 花梨木家具,自然就是当年人们认可的黄花梨家具。
在王世襄先生的专著《明式家具珍赏·制造家具的珍贵木材》章节中,专门阐释了黄花梨名称的历史演变过程。他的结论是:“黄花梨古无此名,而只有花梨,或写作花榈。后来冠以黄字,主要藉以区别现在还大量用来制造家具的所谓新花梨。”
不管这把刷了清漆的圈椅是什么材质的、什么年代的,我都视作珍宝。适合我的,就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赵允智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x{0,0,8111}plugin@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书画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