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虫?它瓢虫吃什么食物物?是害虫还是益虫?

&&&什么虫吃什么叶&&与植物息息相关的昆虫
什么虫吃什么叶&&与植物息息相关的昆虫
我是那种可以赤手逮蜜蜂的大胆妈妈,所以小萱也是一个从来不怕虫子的小孩子。我俩在外出玩耍的时候,时常会头碰头地在草丛里、树叶上、花朵间研究各种新发现的昆虫,觉得生命真神奇,怎么可以有这样丰富的种类,把大自然点缀得如此生机盎然。
看昆虫们生活的地方,研究它们的成长和需要的食物,了解它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回来找找相关资料和图片,这是个挺好玩的游戏,也是带孩子进行自然观察时一个有趣的重点。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带孩子外出,最容易遇见的昆虫是哪种呢?对了,是小蚂蚁。小萱开始喜欢小虫,也是从认识蚂蚁开始的。
那是个艳阳高照的上午,我带小萱去公园玩,忽然她蹲下发出惊奇的声音:“这里有好多蚂蚁!”我过去仔细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在打架,周围死伤无数:“看起来是两个蚂蚁家族在争夺领地呢。”
“它们干吗要争夺?”
“为了得到更舒服的家,也为了得到更多的食物。地段好的房子,当然抢手啦!”我这么解释着,小萱哈哈乐起来:“太搞笑了!”转眼看到蚂蚁,又开始皱眉:“可是好多蚂蚁都死了!回不了家了。”
“恩,死的都是士兵,它们的工作就是保护国家和占领新地盘。没办法。”
“那还有国王?”小萱一听士兵就联想到《再见小象》中国王与士兵的情景,我趁机开始给她讲蚂蚁家族的构造,各种蚂蚁的分工,甚至连它们放牧蚜虫来得到蜜汁都讲到了。这一天回家,我们从网上找到了蚂蚁巢穴的结构图,也找到了蚁后和卵的照片,当小萱看到蚂蚁喝蚜虫蜜的视频时,惊讶地大叫起来:“真的喝了,蚂蚁也会喝蜜!”
她很快就把蚂蚁——蚜虫——七星瓢虫之间的连锁关系搞清楚了,蚂蚁喝蚜虫制造的蜜——瓢虫吃蚜虫——蚂蚁揍瓢虫。此后再在花枝上看到有蚜虫,她都会问我:“这是蚂蚁养的吗?”而她此后再喝蜂蜜水的时候则总要警觉地看一下:“这蜜是怎么来的?”
于是,这个昆虫课,就从蚂蚁打架跳到了蜂蜜的酿造过程上。新的课题又开始了。
让孩子主动求知的昆虫课
除了寒冷的冬天是虫虫们的潜伏期,其他季节里我们出去玩的时候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昆虫,怕虫虫的妈妈请鼓起勇气来,带你的孩子一起大胆研究它们吧。每一种小虫都有自己的独特之美,让孩子看到这种美,看到微小生命的光芒,会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和探询生命真相的求真精神。
我们要怎样同孩子一起进行对昆虫的了解呢?
从身边常见的虫虫下手
蝴蝶、蚂蚁、蟋蟀,等等这些没有杀伤力又很常见的昆虫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道具带宝宝观察,注意它们是否有翅膀,有几条腿,吃些什么。随身带一个不怕摔的塑料昆虫盒,它可以让我们的观察更容易。
比较虫虫之间的不同
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各选几种做代表,带孩子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的区别。百科知识这样教多好玩。
准备必要的工具书
法布尔的《昆虫记》、《第一次发现》中的七星瓢虫,有图片有讲解的描写昆虫的童书一定要购买一些,在观察过真实的昆虫后,通过阅读来加深孩子的印象,扩展他的知识面。
怕虫虫也有好办法
《三维的微观世界》、《昆虫王国大联盟》、《热带雨林中的昆虫》等等这些专门描述昆虫生活的精彩碟片都应该在家中备一份。我甚至买了碟请幼儿园的老师给小朋友在班里放,对引导孩子爱上昆虫效果很好。
描绘它们的生活
每当孩子认识一种昆虫后,都可以带他们尝试用语言或画笔甚至手工制作来描述这种昆虫的特点及生活环境,自然智能、语言智能和视觉智能由此得到同步发展。
孩子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大人教的。记得小萱很小的时候,见到虫子就会踩死,出门拼命跺蚂蚁,可是在我教她画过小蚂蚁的生活,又观察过许多昆虫之后,她学会小心避免伤害它们了。没有什么能比怀有一颗柔软的心更为珍贵,爱护生命尊重生命是我们必须教会孩子的功课。
不同季节的精灵
沉闷了整个冬天之后,有天忽然从泥土缝隙里看到了探头探脑的小蚂蚁,哈,是春天来了;
天气很热,树上忽然嘶——地一下开始了蝉的聒噪歌声,哈,夏天到了;
走在原野中,清凉的风吹过,天空变得高远,而身边有微弱又凄凉的虫鸣,这就是秋天。
这样多经历几次,孩子就会对什么昆虫对应什么样的季节心中明了,四季也变得更为分明。我们可以在孩子有所发现之后,为他们准备相应的诗歌,来帮助孩子充实心中的画面,同时还可以理解文字的韵律。有条件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在家中喂养一些昆虫,让孩子来照顾它们,虫虫是开启百科之门的亲善大使,与昆虫接触的时候,孩子们能够真切、直接地感受到生命、生活以及生存的美妙和神秘。
适合在家中饲养的昆虫有哪些呢?
蚕、蚂蚁、面包虫、蟋蟀这些都可以。(最好能养在它们无法爬出来的玻璃盒子中,特别是蚂蚁,跑出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实在不敢养的话,买蚕蛹来等待孵化也行。我自己就这么干过。破茧成蝶这个词,一下就让小萱记住了。
蜗牛虽然不属于昆虫,是软体动物,但因为其又乖又好养,也可以在家中留几只,细沙中挖出的小小蜗牛卵是多么可爱呀。
让孩子观察昆虫的蛰伏、苏醒、生长、繁衍,看它们从生到死生命之精彩的短暂,知道什么样的昆虫对植物或动物有害,什么样的昆虫是益虫,它们对自然界的能量循环又有哪些贡献,所有这些做法都会令孩子看到世界细腻的一面,找到生活中更多乐趣。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都将在这个过程中受到锻炼。
有段时间学中医的朋友发现小萱脾胃积热,开了几付中药要我回来煎给她吃,倒药渣的时候,小萱惊讶地叫起来:“有大虫子!”没错,药中一味即是僵蚕。我把那些蚕都挑出来,摆给她看:“许多昆虫都是药材,能治病呢!”“哇!真神奇!”小萱惊叹着。
结果那药她怎么也不肯喝了:“煮虫子水?我不喝不喝不喝!!哇——”
《宝宝聪明就这样简单2:亲子教育中的八大智能开发(动植物篇)》京东商城在线试读连载完毕,更多精彩,请参见原书。呼吁您购买正版图书。
多品类齐全,轻松购物
快多仓直发,极速配送
好正品行货,精致服务
省天天低价,畅选无忧无脊椎动物螳螂又称刀螂,主要种类有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那么螳螂喜欢吃什么害虫作为食物呢?据资料显示,螳螂的食物有棉蚜虫、红铃虫、玉米螟、菜螟、菜青虫、金龟子、苍蝇、蚱蜢等60多种害虫的成虫和幼虫,螳螂还是蝗虫的死对头,所以说,螳螂是一种有益的昆虫。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据说有的甚至可达145毫米,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式,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渐变态。
螳螂生性残暴好斗,缺食时常有大吞小和雌吃雄的现象。分布在南美洲以及东南亚的个别种类还能不时攻击小鸟、蜥蜴或蛙类等小动物。螳螂有保护色,有的并有拟态,与其所处环境相似,借以捕食多种害虫。
螳螂动作灵敏,捕食时所用时间仅有0.01秒。它只吃活虫,以有刺的前足牢牢钳食它的猎物。受惊时,振翅沙沙作响,同时显露鲜明的警戒色。常见于植丛中而非地面上,体形可像绿叶或褐色枯叶、细枝、地衣、鲜花或蚂蚁。依靠拟态不但可躲过天敌,而且在接近或等候猎物时不易被发觉。
除极地外,螳螂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螳螂一般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即使没有头,螳螂仍能存活十天左右。
233人有用442人有用468人有用429人有用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从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开始就提了,从&ldq濮阳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实施方案
为有效有序推进企业和政府去杠杆,增强抗风险能力,营造有利在田里捉虫子吃的益虫、益鸟有哪些?
在田里捉虫子吃的益虫、益鸟有哪些?
09-12-25 &
我是农村人,平时田里捉害虫的鸟,常见的是燕子,或者是麻雀。其他捉害虫的动物,一般有青蛙,蟾蜍,夏天天气热,到了晚上,则有蝙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麻雀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可能也是在中国引起争议最大的类。1958年,人们曾一度将它列为四害之一, 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得它们既无处藏身, 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这迫 使科学家以及决策机关不得不重新寻求更好的对策。在问题没有弄清之前,人们先用臭虫顶替四害之一的麻雀,把 麻雀从四害的罪名下解放出来,还它以清白和自由。而遗留下的问题,将通过科学家长期研究来慢慢澄清。 30年过去了,人们不时听到为麻雀平反的呼吁。难道麻雀不是食谷类鸟吗?全国性的消灭麻雀运动究竟错在哪 里?这自然涉及如何评价鸟类的益害以及如何正确地兴利除弊。还是让我们先从麻雀谈起吧。 麻雀是一类鸟的通称,它们都主要以谷物为食。其中分布最广、适应能力最强的有两种,它们遍布北半球,这 就是在欧、美最常见的、数量最多的家麻雀以及在亚洲最常见的树麻雀。中国广大平原地区的栖息的麻雀就是树麻 雀。麻雀属于文鸟科,这一科的大多数种类生活在非洲,属于热带鸟类,其中一些文鸟已被驯化培育成许多品种, 成为名贵的笼鸟。文鸟科鸟类有集群筑窠的习性,它们的窠都有顶盖,也就是以干草等在树枝间编织成球状的窠, 窠口开在侧面。也有些种类是在树洞里筑窠的。树洞本来就是鸟和鸟窠的良好保护屏障,所以在树洞内编的窠就比 较简单,一般只是碗状的铺垫物。家麻雀在树洞里筑巢,随着人类建筑物的出现,它们很快适应在房洞内筑窠繁殖, 到附近的果园、菜地和田间去觅食。文鸟科鸟类都以植物的种子为主食,其中许多种类嗜食谷物。在热带地区作物 一年四季都成熟的情况下,它们造成的损失异常严重。 大多数雀形目鸟类在育雏期都是以昆虫或它们的幼虫饲喂雏鸟的,麻雀也不例外。在温带地区,麻雀每年可繁 殖3 ~4 窝,每窝平均有雏鸟4 ~6 只,每只雏鸟要经过亲鸟饲喂12天左右才离窠,这段时期内所吃掉的昆虫数量 当然是十分可观的。因而有些科学家认为,麻雀在每年4 ~8 月的繁殖季节,有利于消灭田间害虫,应该加以保护。而待到秋季它们危害作物的时候,再进行控制。 这个想法当然不坏,但真要实行,恐怕还必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麻雀喂雏时所捕杀的昆虫中,有没有专门捕食害虫的益虫呢?其次,即使假定它所捕食的全是害虫,田间害虫的总量中究竟有多少被麻雀所吃掉,剩下的害虫还能不能兴风作浪?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不论是化学防治还是生物防治害虫,人们一般的兴趣不在于每天或每月消灭多少虫子,更关心的是通过这种防治措施,田间的害虫密度是否降低到不致引以为患的水平。如果麻雀专门吃田间害虫,也能抑制它们所取食区域内的害虫密度,那么,麻雀在田间捕虫的时候是均匀地分散在大田的各个角落,还是仅仅集中在田边地脚临近住房的窠址附近呢? 当然,要满意地回答上述问题是不容易的,需要进行人力浩大的长年、大规模研究才行,我们目前还没有这种条件。但是,仅仅以个别地区的小规模观察和实验来看,问题确实很复杂。科学家们在北京顺义地区小麦地内所做的有关麻雀在繁殖期捕虫的实验证明,当麻雀主要以田间蚜虫饲喂雏鸟的时候,它们取食区内的蚜虫数量并没有因为麻雀的捕食而显著减少。而且从北京、上海以及新疆广大麦田地区的实地观察发现,麻雀在田间的活动个体的数量是跟距离居民点的远近成正比的,离居民点愈远,麻雀数量愈少。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拿不出确凿证据证明麻雀在繁殖期间能有效地抑制田间害虫,同样也不能证明它对消灭害虫不起作用。看来这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才能寻得答案。 在远离农作区的城市园林及森林、草原等地区,麻雀的主要食物不是粮食,而且它们在繁殖期间衔虫喂雏,秋冬季节能消灭大量杂草种子。特别是在目前城市鸟类愈来愈少,麻雀能带来生机,是大自然的点缀,应该说是益大于害的。还必须强调的是,以往考虑麻雀或其他动物的益和害时,眼光比较窄小,往往专去追究它吃什么,它能不能吃,毛皮值多少钱。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会感到问题比这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把一个物种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加以考虑,了解它在生态系统稳定以及能量流转方面的作用。特别对于像麻雀这样分布广、数量多的种类,更应慎重对待。例如,荷兰的雀鹰每年所捕食的树麻雀,占实验研究地区数量的30~50%.科学家们在欧洲所调查的一种猫头鹰(仓鸮)中有14% 是家麻雀。同时发现许多其他猛禽也经常捕食麻雀。猛禽是重要的益鸟,在清除自然界的污染方面有重要作用。而麻雀在冬季是猛禽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如果从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所带来的益处来说,麻雀的重要性是显然可见的。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麻雀在流行病学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近年发现树麻雀可以散布家畜、家禽流行病。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判断一种动物的功和过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它们跟人类的关系本来就是错综复杂的。而且益和害是相对的,在研究不充分的情况下,轻易地给麻雀下罪名,并以群众运动的形式搞毁灭性的“消灭”,这是十分错误的。从生物学角度考虑,要想控制或消灭一个物种,就像要从国外引入一个物种一样,都必须采取十分审慎的态度,要深入估价这些举动将会给生态系统带来什么影响。一旦有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有人一定会问,1958年搞了消灭麻雀运动,随后几年园林植物害虫猖獗,这个事实是否已经雄辩地证明麻雀在控制园林害虫方面的重要作用。这话有一些道理,但不全面。那时消灭麻雀,是选择秋季各种鸟类迁徙的高潮期,全国城乡地区在几天之内,同时敲锣、打鼓、放鞭炮,使大量迁徙鸟类成为惊弓之鸟。它们大多数原本是山林之内的野鸟,不像麻雀那么熟悉居民点和人类,忽然碰到这种场面,能活下来的并不多。所以应该说,当年消灭麻雀战役的受害者不光是麻雀,还有更多、更大量的食虫鸟类遭受到灾难。那些主张为麻雀平反的人,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从而误把食虫鸟类的功绩统统算在麻雀身上,当然也是不公允的。 归根到底,对麻雀的不公正评价,可能还是因为我国粮食产量过不了关以及人类对麻雀价值的认识不得当。如果粮食产量很高,不存在人和鸟争粮的问题,那么放手让它们吃个够,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利用这些含有高营养价值的动物蛋白,不是更合算么?欧、美各国每年大量饲养繁殖环颈雉等狩猎鸟类,然后投放在限定的田间放养,待狩猎季节到来之时,有组织地开展营业性狩猎,为国家增加了十分可观的收入。 看来,评价麻雀以及其他动物的功过,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必须作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会发生改变哩! 以前把麻雀列在四害里,是因为当时国情所致,因为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我国粮食极度贫乏,而麻雀却来和人争吃的,而且麻雀繁殖得极快,所以把它当做了害鸟,现在都已经给它平反了,因为它不过是吃了点我们的口中食,又不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疫病,为什么还叫它害鸟呢? 又是麻雀还抓虫子什么的 麻雀如何成了“四害”?   1955年,毛泽东收到农民的反映,说是麻雀祸害庄稼,于是指示:麻雀是害鸟,能不能消灭它们?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找到中科院前任动物所副所长钱燕文。钱回答,我们对麻雀的食性还没有系统研究过,不敢肯定是否应当消 灭麻雀。   但就在几天后,毛泽东同14位省委书记商写了农业40条,即《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其第27条规定:除四害。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   此后5年,麻雀被定性为害鸟并判极刑,各地展开了捕雀运动。      中国科学家论麻雀   1956年10月,青岛举行了中国动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员大会。实验生物家朱洗首先讲了一个故事:1774年,普鲁士国王下令消灭麻雀,并宣布杀死麻雀有奖赏。百姓争相捕雀。不久,麻雀被捉光了,各地果园却布满了害虫,连树叶子也没有了。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去外地运回雀种,加以繁殖保护。朱洗说:“除了在某些季节麻雀是有害的,其他季节是有益的。”   大多数科学家都建议,在没有正式得到科学结论以前,希望政府考虑不要轰轰烈烈地搞运动。   1957年10月,可能是部分地接受了生物学家们的意见,《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除四害内容改为:“从1956年起,在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和蚊子。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消灭。”但不少城市不但没有按规定停止灭雀,反而更加大张旗鼓地开展围歼麻雀的群众运动。上海市第一次灭雀大战进行了3天,灭雀88171只,获雀卵265968只;第二次进行了两天,灭雀598001只。      “替麻雀翻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义大”   就在“麻雀战”轰轰烈烈的的时候,鸟类学家郑作新和他的同事们走遍了河北昌黎果产区和北京近郊农村,采集了848号麻雀标本,一个一个地解剖嗉囊和胃部,以求得各种食物的容量。他的结论是:冬天,麻雀以草籽为食;春天养育幼雀期间,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七八月间,幼雀长成,啄食庄稼;秋收以后主要吃农田剩谷和草籽。总之,对麻雀的益害问题要辩证地看待,要因季节、环境区别对待。他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他的考察成果。   可惜,这科学理性的声音没有传到毛泽东的耳朵里。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他仍然自信地认为,“消灭麻雀”的决策没有错,并说:“麻雀现在成了大问题,还是要除。”就在毛泽东说“麻雀还是要除” 的时候,广大农村传出了“遍地虫灾”的消息。更多的科学家也开始挺身而出,为麻雀翻案。一位科学家甚至斗胆提出:替麻雀翻个案,比替曹操翻案的意义大。   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写了一份“关于麻雀问题向主席的报告”,报告中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  “麻雀案”的最后裁决   日,毛泽东主席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注:作为杭州会议文件,印发给与会者)。次年3月,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以这种方式,毛泽东终于为麻雀平反了。实事求是地讲,在以谷物为主要作物的粮食生产区域,麻雀的确能从人们那儿抢走很多的粮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害鸟也不为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麻雀对有害昆虫的控制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事实上在麻雀多的地区,害虫特别是鳞翅目害虫的数量明显要少于其它地区,这方面它们对农业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当它们需要获得食物时,我们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适当地慷慨一些。可惜的是由于过去我们在生态认识上的不全面,曾对它们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明的遗憾。然而对这些生命造成真正威胁的不是我们曾经那样做过的,而是大规模地使用农药,是我们一些人令人恶心的饮食消费心理,这使得麻雀大面积地减少,有些地区甚至到了绝种的程度,如我国的四川省,在短短几十里,这些曾经与人类相伴了数万年的鸟儿出现了大范围的绝迹。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