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神() ()形()状 ()()形体舞伊人如画音乐

当前位置: >>
阆苑仙葩映玉寰――阆中古典园林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阆苑仙葩映玉寰――阆中古典园林研究 姓名:余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指导教师:廖嵘
捅安阆苑仙葩映玉寰 ――阆中古典园林研究摘 要 阆中古典园林是阆中特有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园林,既是川东北古典园林的典型 代表和集中体现,也是四川园林中重要而又独特的一支。论文从阆中古典园林与阆中传 统文化和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互关系入手,在对阆中地区现存众多园林实例和古典园林的 遗址、遗迹,以及有关历史文献资料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 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阆苑奇葩”、“园中之城”、“城中之园”、 “阆苑仙境”等四个层面阐述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构成体系及其艺术特色。 从阆中山水环境、风水格局、城市规划三方面阐述了阆中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通过 对阆中古典园林中“衙署园林”、“寺庙祠观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园林(宅园)”等 主要园林类型,以及对张飞庙、滕王阁、巴巴寺、锦屏山风景区、锦屏书院、川北贡院 等典型园林个案的梳理、分析和研究,总结了阆中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与艺术风格;从 布局营构、景观构成两方面着重剖析了阆中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并就其与 传统风水理论和古代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阆中园林的现状,提出 了关注、保护、利用、继承和发扬阆中古典园林的呼吁,并就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山水城市”规划、居住区公共空间创造、现代居室设计、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个人见解。 阆中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是巧用自然山水的风景式园林,整体上表现为城园一体, 园中有城、城中有园,具体表现为悠然闲静、飘逸洒脱、朴野灵动、外犷内秀的风格特 色。此外,阆中古典园林还具有两个突出艺术特点。其一是古典园林营造与古代城市建 设协调统一,集中表现为“园即是城、城亦是园”。在古代,阆中古典园林的营造在借助 和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的同时与城市建设巧妙结合,形成阆中“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山 水园林城市”特色,这与钱学森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相吻合。因此,对阆 中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建设的研究不仅为寻求和挖掘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个 现实的范例,也为阆中及其他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阆中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 即阆中古典园林与阆中古代风水紧密结合,可以说阆中古典园林是古典园林艺术与传统 风水理论相结合的产物。阆中古典园林在选址、布局、建造等各个环节都受到传统风水 理论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方特异性。因此,对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将进一步实证明这两大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密切关系。 阆中古典园林既是四JI J园林的重要一支,也是阆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阆中 园林的系统调查和特色研究,无论是就四川园林乃至中国园林研究,还是就阆中地域文 化的分支研究来说,都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且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论文的创新点有三,一是对川东北园林的典型代表阆中古典园林进行了研究,对完 善四JII园林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二是从专业(园林史与园林艺术)角度对阀中古典园 林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为阆中古典园林的保护、修复、重建,以及阆中现 代园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三是提出了阆中古典园林的概念,初步总结了阆 中古典园林的总体风格、园林艺术及其两大艺术特色,为引发对其进行更深入、广泛的 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风景园林;古典园林;园林艺术;风水;阆中 英文捅婺Studyon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Abstract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 isnot only thetypical symbol and the concentratedexpression of North―Eastern Sichuan classical garden,but also the important and distinctpartof Sichuan classical garden.This article accomplishe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the classical garden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andgeographicalcondition in Langzhong,surveyed the sites,ruins,relating historic documents and manyexamples of existing gardens,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 and the relating politics,economy and culture environment.Basingessay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constructing system four aspects which inonthat,thisandart charactersof it fromare‘‘Miracle ofLangzhong'’,‘‘garden has city in it’’,‘‘city has gardensit'’,and“Wonderland of Langzhong”.Essential garden typesandtypicalexamples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is essay,which are official garden,temple-shrine garden,academy garden and private garden.Thendetails themajorcharacters and art style,andanalysesthe art of Langzhong classicalgarden making from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landscapetocomposition.Directed thecurrentsituation of 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appealsdevelop it.Finally basing opinionsonconcem,protect,carry down andand personalthe achievements provides some methodsabout applying the theory aboutLangzhong classical gardenin themodemlandscapearchitecture development,“natural city”plan,public space create,modem housedesign,architecture environmentdesign,andSOon.The whole style of classical garden innatureLangzhongislandscape architectureonesuingskillfully.Which it,andgenerally performs city and gardens melt intoanother,gardenhasacity incity has lots of gardens in it.And which emboby expresses leisure and trig,naturalpaceful,elegantandandbeautiful,rough in external and beactiful in inner.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 hastwo typicalcharacteristics besides that.One of them is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between classical garden making ancient city development,marked by“garden is Langzhong classical garden madeuse aandcity,city likesagarden”.In the past,of beautiful natural and extraordinary geographicalcondition,as wellascombined with cityconstruction.Whichforms the characteristics of“natural garden city’’markedby“garden has city init,city has gardens’’that neatly dovetailed with the theory about‘‘natural city’’put forward by the professor XuesenQianin 1 990.Therefore,the stud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garden making and ancient city constructionnotonly providesagood exemplar whichacansupport the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theory,but also supplies development.theoretic guide to other citiesAnothercharacteristicisthecloseassociationbetweenclassicalgardenandtraditional fengshui,that is to say Langzhong classical garden is the product of the associationbetween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rt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bout fengshui.areThesite selection,composition and makingeffectively affected with the traditionaltheory about fengshui,expressing marked local peculiarity.Thus this study will furtherprove the interrelationshipbetweenthe two traditional theories.Langzhong classical garden is the essential constituent of Sichuan classical gardenand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ngzhong culture aswell.Thisevenarticle has theoretic andorrealisticsignificancetoeither study Sichuan gardenChinese gardenstudyLangzhong local culture. This essay has threeinnovations.Firstlystudy the classical garden in Langzhong;afirstly study it in detml,completely firstly putand systematically from and sumupprofessionalstandpoint;forward itsgeneral art stylestwo typicalcharacteristic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Classical Garden;Garden Art;Fengshui;LangzhongIV 图片目录图l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阆苑仙境”………………………………………………………………………………………l阆中地理区位图………………………………………………………………………………。10 阆中古城与周围环境…………………………………………………………………………..2l 阆中古城地理环境……………………………………………………………………………..2l 山、水、城浑然一体……………………………………………………………………………22阆中古城街道布局简图………………………………………………………………………..23 古城观景透视点:华光楼………………………………………………………………………23 风水基本格局示意图……………………………:……………………………………………24 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24古城风水格局构成的景观意象………………………………………………………………26阆中治城图…………………………………………………………………………………….28 西门城楼:阆风亭……………………………………………………………………………~28图13西门护城河与城墙……………………………………………………………………………..28 图14阆中明清时期的十字街………………………………………………………………………..29 图15整洁宁静的古街………………………………………………………………………………..29图16治城内古典园林分布图………………………………………………………………………..32 图17治城外东南面古典园林分布图………………………………………………………………..32 图18治城外西北面古典园林分布图………………………………………………………………..32 图19明代阆中)lllL分巡道署想象复原图…………………………………………………………一33 图20依山傍水的永安寺……………………………………………………………………………..35 图21唐代天宫院……………………………………………………………………………………。35图22府文庙…………………………………………………………………………………………一36 图23 东园……………………………………………………………………………………………..41图24张家大园平面图………………………………………………………………………………。4l 图25浦家大院平面图………………………………………………………………………………一41 图26张飞庙敌万楼…………………………………………………………………………………一44 图27张飞墓及墓亭…………………………………………………………………………………一44 图28张飞庙平面图………………………………………………………………………………_一44 图29夺景亭外,江山如画…………………………………………………………………………..45图30滕王阁平面图…:……………………………………………………………………………….46 目录图3l 图32 图33 图34 图35王~~ ~47 47 48滕玉 台 阁山 庄 ~ 一巴 巴 寺平 面 图巴巴寺庭院……………………………………………………………………………………..48 锦屏山石刻图…………………………………………………………………………………。50图36锦屏山平面图…………………………………………………………………………………。5l 图37“阆风之苑”与“嘉陵第一江山”…………………………………………………………………52 图38碑林……………………………………………………………………………………………..52 图39锦屏书院………………………………………………………………………………………..54图40现存锦屏书院大门……………………………………………………………………………~55图41现存锦屏书院院落……………………………………………………………………………。55 图42川北贡院………………………………………………………………………………………。56 图43 图44 Jfl=}t.贡院大门…………………………………………………………………………………..56 J Sl={t,贡院“十”字走廊……………………………………………………………………………56图45锦屏山风景区分区示意图……………………………………………………………………..60 图46锦屏书院空间分析图…………………………………………………………………………。60 图47李家大院庭院空间分析图……………………………………………………………………..61图48滕王阁空间对比分析图………………………………………………………………………..62图49华光楼远借江南锦屏、临借古城民居………………………………………………………..63 图50白塔……………………………………………………………………………………………..64 图51华光楼…………………………………………………………………………………………..64 图52滕王阁前水口处的山水隔障…………………………………………………………………一65 图53.“幽趣”红墙隔竹林、障松林……………………………………………………………………65 图55华光楼与锦屏山形成的借景与框景…………………………………………………………一65 图54白塔的景框与框景……………………………………………………………………………一66图56从锦屏山“阆风之苑”看古城…………………………………………………………………..66图57滕王阁入口夹景………………………………………………………………………………一66 图58陕西会馆入口夹景……………………………………………………………………………一66 图59“阆苑十景”之四…………………………………………………………………………………67图60阆中古典园林中的匾额、题名………………………………………………………………..70图61锦屏书院大门对联……………………………………………………………………………一70lX 图62巴巴寺“久照亭”大殿项部…………………………………………………………………….74图63圆觉寺大殿…………………………………………………...………………………………..74 图64永安寺大殿……………………………………………………………………………………一75 图65观音寺大殿……………………………………………………………………………………..75 图66凤凰楼…………………………………………………………………………………………..76 图67 明远楼…………………………………………………………………………………………。77图68敕书楼…………………………………………………………………………………………..77 图69边锋楼…………………………………………………………………………………………..77 图70 巴巴寺门亭……………………………………………………………………………………..78图7l滕王阁之夺景亭………………………………………………………………………………..78图72绿树、蓝天、白塔……………………………………………………………………………一78注:文中的图片若未注明出处,则均系作者绘制或拍摄。X 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 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么叠墓王钞莎矿罗年莎月77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 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研究生签名:徐兹导师签名:≥t印占年多月7 7日房场/≯阳昌年f月≯7日 必川农业犬牛螋±牛位论文阆苑仙葩映玉寰一一阆中古典园林研究古罗马诗人、哲学家卢克莱修(前98~前55年)说.壮丽的神的形象首先是在 梦中向人类的心灵显现;伟大的雕刻家是在梦中看见超人灵物优美的四肢结构。每个 人在创造梦境方面都是完全的艺术家.而梦境的美丽外观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前提…。 地球上不同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做过类似的梦,那就是幻想过最理想的生存空间――“乐园”。犹太教、基督教的《圣经》将人类始祖居住的乐园叫做伊甸园,园内生长各种美 丽的树木,出产好吃的果子,景色优美。 伊斯兰教的天国乐园是一座美丽的花同,那里,果实常年不断,诸河流于其间, 有水质不腐的水河,乳昧不变的乳河,饮者称快的酒河和蜜质纯洁的蜜河。 佛教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七重栏檐,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绕, 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四阶华美,楼阁严饰。池中莲花,大如车轮,微妙香洁。彼佛 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 伊甸园、蜜园、西方极乐,实际上正是人类理想的园林蓝图。【}J华先民也梦想过类似的仙居环境―“阆苑”,那里有神山圣水,奇花异木,珍禽异兽,重楼增城,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人们向往的理想乐园。与世界各民 族不同的是,中华先民早早的就将想象中的仙居环境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人间乐园――间中,一个“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人间间苑仙境(图1)。藓 黉螬‰图】“阆苑仙境’Y源于厢上)澎一。h舞。 藩一疮‘:叠&.。誉 焱昝 溅鲞 1绪论1.1文献综述1.1.1四川园林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中享有极高 的声誉。长期以来,周维权【2】、陈从周[31、张家骥【41、彭一刚【5】等一批学者对中国古典 园林从历史考证、艺术形式、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全面、完整、细致的研究, 并取得了大量阶段性的成果,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中国园林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目前关于中国园林研究的著述,无论是地域范围,还是功能类型,基本上还局限于北 方皇家园林,江南和岭南私家园林,各地寺观园林以及风景名胜园林这四大类型,而 其他地域范围,如西南、巴蜀等;其他类型,如公共游赏园林、书院衙署园林、会馆 祠堂园林等,则只有零星涉及。可见,若要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那么在研 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无疑还需进一步地拓展和开掘。 四川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尚待深入系统研究的重要分支,然而却一直被人们所 忽略,其园林艺术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国古典园林分类学上也未有自己的位 置。如周维权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史》、陈从周先生的《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张家 骥先生的《中国造园史》等权威著作都没有对四川园林形成概念,更未给四川园林一 个明确而合理的定位。这些年来已有部分学者开始重视并着手研究四川园林,如罗哲 文【61、蓝先琳17]等。赵长庚先生【81编写了第一部关于四川园林研究的专著《西蜀历史 文化名人纪念园林》,书中就四川西部的园林类型之一――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园林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此外许志型9】、吴薇【lo】等分别就川西古典园林和纪念园林进行了相应研究。他们从地理、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入手,对四川园林(又称川派 园林)的历史发展状况,园林艺术内涵与精神,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 行了有益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研究四川I园林,进而全面、系统地 研究中国园林奠定了基础。 目前对四JIl园林的研究范围一般锁定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一带,研究重点 也限于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桂湖lll】、杜甫草堂f12】、武侯祠【13】、望江楼【14】、东湖【1弱、 三苏祠【16】、罨画池【l 7J等川西园林,而很少涉及四川其他地区的园林,如川东、)fill 等地区。正如四』li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重要一支,川I东北园林也是四川园林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绪1忿1.1.2阆中古典园林研究阆中,一座有着2300余年悠久历史的神秘古城,是女娲、伏曦的故乡,是华夏人 祖的发祥地;是民间风水说的故乡,是古代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是武则天认定有蟠 龙之气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风水古城”【l 8】;是四川的“状元之乡”【19】,是)llJL多元文 化的摇篮;是诗圣杜甫称赞为“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地方【201,是画圣吴道子绘《嘉陵三 百里风光图》的地方【2l】;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阀中古典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艺术载体,作为川东北园林的典型代表和集中 体现,在阆中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风景秀美的神秘古城留下了不凡的足迹。但 是,近代由于铁路、川陕公路等陆上交通陆续取代水运,阆中以前水陆辐辏的交通地 位逐渐下降,随之经济日益衰落,使得阆中经济、文化发展封闭、滞后,阆中古典园 林被隐藏于山重水远的门l北偏远地区,少人问津,随时光流逝,光华渐去。 就目前而言,国外对阆中古典园林一无所知,国内也知之甚少,专题研究十分欠 缺。在互联网上输入“阆中”一词,www.google.com一约有1,50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 输入“阆中园林”约有26,000项符合查询结果,而输入“阆中古典园林”搜索出符合查询要求的结果则为0项; 幽翌盟垒堑鱼丝:璺Q边约有7,460,000项符合“阆中’j的查询结果,约有50,000项符合“阆中园林”的查询结果,而输入“阆中古典园林”搜索出符合查询要求的结果也为0项(查询日期截至2008年6月)。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Ⅺ)中输入关键词“阆中”的检索结果有450篇,而输入关键词“园林”,在检索结果中二次检 索的结果却为0篇(检索日期为1911-2008年);其它数据库的检索结果与前者相同。 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发现,惟县志、碑记中记载了一些从风水角度描述 的关于阆中古代城池、建筑营造的事迹;从历代游历、寓居阆中的文人雅士遗留下的 墨宝中能略窥一些古代造园事例和园林景观;近年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期刊文献等关 于阆中现存园林的描述,多以游记形式进行轻描淡写,对具体的园林景观也只是简单 的罗列,很少从园林山水造景、植物配置、建筑特色、空间布局等园林艺术层面进行 详尽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至于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期阶段、园林类型以及园林特色则完全没有提及。大量文史资料和研究文献对阆中的历史沿革【22】、古城风水【23】、古城建筑㈣【251、名胜古迹、历代名人【18】、民俗文化【26】、宗教圣地、名特产品、旅游【271等方面进行了 详尽研究,对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3 1.2研究目的与意义1.2.1理论意义论文旨在恢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阆中古典园林记忆,为引发对其进行更深入、广 泛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阆中古典园林是川东北园林的典型代表和集中体现, 是四川园林甚至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而独特的一支,是阆中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同时也是阆中文化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有关阆中古典园林的系统调查和特 色研究,将弥补四川园林研究的空缺,为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四川园林,进而完善中 国古典园林研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为阆中古典园林的保护、修缮、重建,以及阆 中现代园林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以利于继承和发扬其艺术精髓。 阆中古典园林有两大艺术特点,其一是阆中古典园林与古代风水的紧密结合,可 以说阆中古典园林是古典园林艺术与传统风水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而古典园林艺术与 传统风水理论的联系正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论文研究将进一 步实证这两大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阆中古典园林与古代城市建设协调统一, 形成“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这与钱学森教授在1990年提出 的“山水城市”的概念相吻合。因此,论文研究不仅为寻求和挖掘传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提供一个范例,而且可为未来阀中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指导。1.2.2实际意义对阆中古典园林的整理可提升阆中古典园林在四JIl园林,乃至中国园林中的地 位,可提高其在省内乃至国内的知名度,这将有助于推动阆中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 的发展,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 阆中“山水园林城市”格局的研究可为未来阆中城市建设提供参考,有助于阆中城 市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提高阆中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论文以阆中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其时间范围界定为大约从周慎王五年(公元前 316年)秦惠文王灭巴,置巴郡和阆中县,直到清末民初(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地域范围界定为阆中市的行政区域。4 论文中涉及的阆中古典园林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阆中古典园林是把 整个阆中市做为一个园林整体,古城为园中主要建筑,周围自然环境构成园林的山水、 花木要素,形成“园中有城、城在园中”的大园林,这是园林扩大化和城市园林化的结 果;狭义上的阆中古典园林即园林学科中普遍意义上的古典园林。 在考察了阆中市内众多古典园林的遗址、遗迹,搜集和阅读了阆中各时期的碑刻、 县志、谱牒、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考据了阆中古典园林漫长的历史沿革以及与之发展 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渊源,从阆苑奇葩、园中之城、城中之园、阆苑仙 境等四个层面详述了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构成体系、园林艺术及艺术特色。从 阆中山水环境、风水格局、城市规划三方面阐述了阆中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通过对阆 中古典园林主要类型“衙署园林”、“寺庙祠观园林”、“书院园林”、“私家园林”的梳理 和分析,以及对张飞庙、滕王阁、巴巴寺、锦屏山风景区、锦屏书院、)JI:IL贡院等典 型园林个案的剖析和研究,总结了阆中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造园风格及其成因;从 布局营构、景观构成两方面着重剖析了阆中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并就其 与传统风水理论和古代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现状,提出了关注、 保护、利用、继承和发扬阆中古典园林的呼吁,同时还探讨了阆中古典园林的研究成 果对于现代园林景观建设、“山水城市”规划、现代居室设计、现代建筑环境设计等方 面的借鉴意义。1.3.2研究方法(1)文献调查与分析 阆中古典园林是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科学的综合体,论文通过对阆中的历史 沿革、古城建设、名胜古迹、风水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名人墨客、诗词歌赋 等相关要素的文献资料研究与分析,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信息和理论依据,为论文的立论提供理论支撑。(2)实地调查研究到四川省图书馆、阆中市图书馆、阆中市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阆中市建设局、 园林局、规划局、旅游局等单位收集关于阆中古典园林的历史资料和现存园林的概况 资料。对现存阆中张飞庙、滕王阁、巴巴寺、锦屏山、锦屏书院、川北贡院、陕西会 馆等部分阆中古典园林实例进行了调查研究,获取园林整体布局、空间组织、山水处 理、植物造景、匾额楹联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收集相关的数据、照片,绘制平面草图,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研究。5 (3)横向相关分析法 阆中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 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进步。因此,对当时间中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的相关分析是阆中古典园 林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研究。 (4)纵向比较分析法 古典园林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艺术有机体,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社会文化 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造园观念和艺术形态。因此通过纵向比较分析不同时间段内阆 中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理清园林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 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园林艺术及其艺术特色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5)案例实证研究法 以现存的具体的经典园林作品为例,以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展示其园林艺术魅力 和提炼理论思想和方法,并为论文的理论总结提供现实依据,验证理论结果的应用价值。6 良j宛f净日巴2阆苑奇葩2.1阆苑花重阆中城 2.1.1“阆中”由来与“阆苑"释名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据考古发现证明,最迟在新石器时代, 阆中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聚落点以至集镇,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 史。阆中县名,始于公元前314年,即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后十一年。公元前 314年,秦灭巴,置阆中县,此后阆中一名除因隋朝避文帝父杨忠讳,有35年改称阆内 而外,二千余年相沿不辍。 “阆”,是阆中地名的缩称,《辞海》中解释:“[阆中】在四川省北部,嘉陵江中游。” 汉语中的“阆”字也仅用于或源于阆中。那么,阆中一名究竟因何而来?据传,有两种 说法。一说,阆中因山得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到:“阆,门高也。”即“阆” 是高门之意。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日阆中。” 即阆中周围山似高门,城在其中,故称阆中。又说,阆中因水得名。《旧唐书?地理志》 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日阆中。”《资治通鉴?汉记四十二》的 解释是:“阀水迂曲、经其三面,县居其中,取以名之”。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 水”。即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故称阆中。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 宋代诗人李献卿在《南楼诗》中称颂阆中“三面江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就是 说,阆中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阆中四面之山称阆山,嘉陵江名阆水,城在阀山阆水 之中,故日阆中。阆山、阆水是地形地貌的体现,可见,阆中是因其天然地形而得名。 阆中素有“阆苑仙境”之誉。“阆苑”,典出《集仙录》中的“阆苑仙葩”,为阆苑仙话、 昆仑神话中“阆风之苑”的简称或美称。“阆苑”一词,《辞海》中有两个义项:一是指 传说中的神仙住处,常用指宫苑。“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 十二”;“阆风山之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旧时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一个是阆苑 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汉语成语辞海》中关于“阆”的唯一成语“阆苑仙境”,亦 即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二是特指唐代滕王元婴所建之阆苑。《辞海》记载:“阆中 别名阆苑,乃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舆地纪胜?利东路阆洲》记载: “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 后避明皇讳,.改为阀苑。”阆中被誉为“阆苑仙境”由来已久,唐初武德及贞观年间,鲁王李灵夔、滕王李元婴先后任阆州刺史,便承古昆仑神话理想,以玉台山为中心,7 修建阆苑;同时建设城市,增修楼宇,使得唐时阆中城“浮郭衢路,制度宏远,隐然 有大国风”,使阆中成为阆苑仙葩,人间仙境。2.1.2多元文化背景阆中历史源远流长,阆苑山水风光秀丽,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 化。 (1)体现完整“龙、砂、水、穴”意象的传统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的山水配置最完全最准确地体现了风水理论的“龙、砂、水、穴”意象, 所揭示的传统风水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281。传 统风水文化对阆中古典园林产生了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2)著称于世的古代天文文化 自汉代以来,阆中就是我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之一,也是天文学人才辈出之地, 出现了东汉任氏父子、汉武帝时期落下闳、三国周氏祖孙三代,以及唐代袁天罡、李 淳风等古代著名天文学家【27】。管星街、天罡街、蟠龙山古观星台遗址、淳风寺、天宫 院等就是纪念这些天文学者的证明。而且,由古代天文文化催生的天文台、观星台、 观星楼等建筑形式成为阆中古典园林建筑的先驱。 (3)历史悠久的巴渝文化 阆中曾为巴予国都,巴人和汉人长期聚居,形成了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巴渝文化。有“舞蹈活化石”【29】之称的巴渝舞,源于商末周初巴师助武王伐纣时的“前歌后舞”。舞风刚烈,音乐铿锵有力,属于武舞、战舞,其“千人唱,万人和, 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30J的勇猛之势无与伦比。《华阳国志?巴志》载:“蜀有 相,巴有将”,也说明巴文化具有刚烈勇猛的尚“武”色彩,并最终体现为巴渝舞威武 雄壮、慷慨激昂的舞蹈艺术特色,堪称形成巴人刚烈威猛、憨厚诚信的人格基调和尚 武少文、粗犷质朴的民俗民风的楷模【3¨。古代尚武的巴文化深刻融入和影响了阆中古 典园林,是阆中古典园林表现出简洁、粗犷、朴野特点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三国时期的蜀汉文化 三国文化在巴蜀地区家喻户晓,在全国甚至周边国家也有相当影响。阆中扼守吉 金牛道和古米仓道,曾是JlI北军事重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长达七年, 遇害后身葬于此。阆中建有纪念张飞的汉桓侯祠(张飞庙),是蜀汉三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阆中古代重要的祠庙园林之一。(5)和谐多元的宗教文化‘ 浏夕巳奇日巴阆中宗教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民族宗教的多样性与和谐性,它同时汇聚道教、佛 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文化,多教和谐共处,尤以伊斯兰文化在西部地区 影响最大。阆中为数众多的寺观园林成为阆中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一支。至今尚存佛教 寺庙22座,道教寺庵2处,伊斯兰教寺院2座,天主教堂1座,基督教堂2处【321。 (6)地灵人杰,英才辈出,雅士墨客,文化极盛 “巴阆山水甲天下,钟灵毓秀而士之”【331。除著名的天文学家外,阆中历代还涌现 出不少重臣良将。从唐朝开科取仕以来,阆中人才更炳耀一时,共出了4个状元,116 个进士,402个举人,享有“状元之乡”的美誉。阆中风光秀丽,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 至此游历、观光、考察或定居。诗圣杜甫前后两年两次在阆中写下了《阆山歌》、《阆 水歌》等58首诗歌,陆游、卢纶、元稹、李商隐、贾岛、五苏、司马光、欧阳修、王 阳明……,还有张飞、吕洞宾、滕王等等皆留下墨宝,赞美巴山阆水和阆中胜事。浓 郁的文人文化为阆中古典园林凭添了一抹优雅的士人气息,使得阆中园林在粗犷和朴 野之后透出些许细腻与含蓄。 阆中源远流长、浓郁独特的多元文化为古典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2.1.3经济技术条件阆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西蜀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早在战国 秦汉时期,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作用,尤其是嘉陵江水道运输作用十分 巨大。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水陆辐辏,古代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中心,是古代川北第一巨邑。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历史上曾是川、陕、甘、鄂以 至京、广诸地的物资集散大埠,南北商贾云集,会馆众多【341。清嘉庆、道光时期,先 后建有陕西、浙江、安徽、广东、福建等会馆,其中设于三元宫的陕西会馆规模最大, 至今犹存。同时商贾移民的聚集和会馆的建立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有利于阆中城市和园林建设的发展。阆中是全国著名风水古城,风水文化浓郁深厚。古时,大至城市营建,小到修房 造屋,皆以风水论,因此阆中古代风水理论和技术条件相当成熟,这对古代园林的选 址、择向、修建、经营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阆中古代建筑技术尤以木 雕和砖雕而闻名。阆中木雕艺术集』If北古代木雕艺术之大成,有平、圆、镂空、深、 浅等技法,综合体现了绘画、雕琢、漆染等工艺,涉及哲学、文史、教育、伦理、家 政、典故、神话、自然、生活诸多领域的传统历史文化内涵。雕刻装饰,玲珑剔透,9 变化万千;做工精细,材料考究;图案质朴,寓意深刻;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的一 大奇观”,是再现唐宋以来民间风情的百科全书[35】【361。阆中古代建筑技艺精良卓越, 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为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而且还赋予园林特殊的 文化气质,提升了园林艺术品位。 古代阆中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民间建筑技艺高超精湛,为阆中古典园林的发展 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技术保证。2.1.4自然地理环境阆中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 北毗苍溪,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041’~106025’,北纬31022、~31051、,处于川西、川 东、』tl:ll:,地区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东南低,全城格局主要受 巴山山脉、剑门山脉和嘉陵江控制。嘉陵江自北而南流经市境中部,嘉陵江之左岸均 系巴山山脉,右岸皆属剑门山脉。绵|j达州图2阆中地理区位图东部巴山山脉由蟠龙、方山、龙山、大仪山四大近似平行的山系排列组成。西部 为剑门山脉,由大罗山系和仙炼山系组成。阆中坐拥四围山势环抱中,城东有自塔山、 灵山、云台山、东山,山峰峭拔,气势险峻;城北有蟠龙山、方山、龙山、玉台山, 巍峨绵亘,气敌篙华;城南有锦屏山、仙桂山系,风姿绰约,光艳照人。阆中山脉, 或蜿蜒磅礴,横亘数里,山气葱郁,林木森然;或悬崖绝壁,陡峭险要,特起一峰, 四面皆下;或岩曲而哆,深不可测j细泉霏下,错落如珠;或古洞幽僻,泉池常清,10 良J夕巳俞B巴丹炉烟青,药池混浊;或曾神仙下游,君主登拜,道士成仙,名贤沓来……在形势和 气韵上皆各具特色,构成阆中优美独特的地形地貌,同时形成阆中风水格局中“龙”、 “砂”意象的骨架结构。 嘉陵江,即西汉水,又名阆中水,亦日阆江、渝水,亦名南津河(见《蜀水考》), 是阆中成为风水宝地和形成优美风光的主要因素。“嘉陵江源出陕西宝鸡县大散关之 阳,西过风县嘉陵谷为嘉陵江,因以得名。西南流至阳平关入四JII境,经苍溪流经苍 阆交界之滴水关下,一折而南,涧溪水入之。流十里,白溪水入之,经龙王滩,过锦 屏山,黄华山,至马哮溪,一折而北。又东至灵岩山下,东河水入之,又十里河溪水 入之。又东行五十里,入南部县界。嘉陵江在阆境内迂曲百余里。,,【221阆中境内有西 河、白溪、东河、河溪(又名构溪)四支流注入江,又有涧溪、滹溪、梅溪、盐井溪、 竹里溪、兔儿河、龙王滩、海棠溪、马哮溪、蟠龙涧等溪流汇入四支流,共同交织成 阆中境内交错复杂的水网,同时也构成阆中风水格局中“水”的重重关栏。 阆中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适宜,雨水充沛,环境湿润,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的气候条件,利于人类居住和动、植物生长。 阆中优美独特的山水结构构成了阆中古典园林良好的山水骨架,温和适宜的气候 环境为阆中古典园林中的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2一支奇葩话古今 2.2.1隋前时期:阆中古典园林的准备、生成及发展初期2.2.1.1思想和文化准备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萌芽于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阆中古典园林因受地理环境影响 和历史条件限制,起源滞后于整个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享受的“奢 侈品”,园林的形成与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早期的 阆中,特别是在汉代以前,经济尚不发达、政治相对迟滞,文化等也处于磨合期内。 其时,造园条件尚未成熟。虽然如此,阆中的本土宗教和神话文化却为阆中古典园林的诞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和文化准备。阆中本土宗教神话系指在阆中古巴氐、巴寅、巴濮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古萨满 文化、道教文化及神话传说,其主要内容包括属于昆仑神话范畴的灵山巫话(神话)和阆苑仙境神话传说的阆苑仙话f37】。灵山巫话源于上古先民山居穴处,山居使先民对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和精神寄托, 从而产生了登山拜山的神山崇拜,进而形成了三台礼制。《尚书?舜典》云:“帝日:‘咨 四岳有能(台)典朕三礼”’。“三礼”即三台之礼,筑三台以祭天、地、人(祖)。许 慎《五经异义》云:“天子有三台,有灵台以观天文,有时台以观四时施化,有囿台 以观鸟兽鱼鳖。”阆中曾为古巴寅王城,传为伏羲所都,深受上古三台礼制影响,形 成了著名的阆中上古三台文化。三台即灵台(灵山)、玉台(玉台山,即古囿台)、云 台(云台山,即古易台、卦台、时台)。阆中的文化和名胜古迹最悠远者都与这三台 (三山)有关,史载灵山因古蜀王鳖灵登山以灵台祭天而得名;云台山为上古中皇真 人修炼之所,黄帝并向其学道,后又是道教创教之山;玉台山则为古巴寅王城之所在, 自然为天子观鸟兽鱼鳖之囿台、囿苑,为天子禁中、禁苑之所在,也是后世唐代滕王 李元婴于玉台山营造阆苑的神话前提。’阆中自古被誉为“阆苑仙境”。从文化发生学角度考证,“阆苑”、“阀苑仙境”之名 的来源本就与阆中有关,是阆苑仙话、昆仑神话中“阆风之苑”的缩写,是古代尚中意 识的产物。“建国方中”、“天子择中而处”及“中央”、“中天”是古代重要的建筑制度、 政治文化制度及宗教制度。阆中为古巴氐巴寅王城,具有浓厚的古萨满文明特征,其 宗教地理文化和民族文化深刻体现了这一尚中意识。阆中城北之玉台山(也称玉京山) 呈东西向,坐北朝南,下临江水,以山设险,为山居时代古巴寅王城中王者之囿台。 禁中苑囿被称为玉京玄都,其间石室洞窟,昆宫重屋比比皆是,是山居时代理想的聚 落,被视为天地中心。山上山丘浑圆如台,且有大青石台如玉,为古之祭祀之灵台。 玉台山隔江与西山相望,形若大门,是上古观景测日之天彭门、天彭阙,其下小溪名 为沙溪,以喻昆仑流沙之象。山下之河为西汉水,也称玉水(渝水),以征天河之象, 唐以前有象征道教玉清天的供奉玉清圣君(后世民间称玉皇大帝)的玉台观。观前至 今仍存象征昆仑天极,宇宙中心的三重石塔。玉台山左前是象征天子乘龙载大旆的蟠龙山和伞盖山,蟠龙山下,伞盖山前是象征进入玉台玄都的关口――神门关。战国秦汉时形成的新王城仍体现了古萨满教昆仑神话理想。左青龙(蟠龙山)、右白虎(西 山)、前朱雀(凤凰山)、后玄武(玉台山)的四象格局,皆取象于天,所展示的是集 天庭神权与世俗王权于一体的京都王城意象,是“天上白玉京,人间紫金城”的神话美学理想【3 71。而且阆中上古阆苑、囿台为巴寅王者观鸟兽鱼鳖之禁中,禁苑,是动物图腾、祖先崇拜的神圣之地,是一个类似于伊甸园的禁地,昆仑神话中名为县圃或阆风。 “阆风之苑”的伏羲与女娲神奇传说与伊甸园的亚当与夏娃传说有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后来,滕王李元婴承古昆仑神话理想,以玉台山为中心,大建宫廷苑囿,拟于仙 境。杜甫《玉台观》诗和李商隐《玉山》诗充分展现了阆苑宫阙的天庭帝都的宗教神12 话意象。 杜甫《玉台观二首》之一 中天积翠玉台遥,上帝高居绛节朝。遂有冯夷来击鼓,始知赢女善吹箫。 江光隐见鼋鼍窟,石势参差乌鹊桥。更肯红颜生羽翼,便应黄发老渔樵。 李商隐《玉山》 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渝)水清沏不贮泥。何日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 珠容百斛龙休睡,桐拂千条凤要栖。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随。滕王之阆苑既有珍禽异兽,又具有动人的神话传说,是一个群仙朝会的帝都,也 是与天下道教宫观、仙岛相通的神圣空间。滕王所造之阆苑源于古囿台、囿苑之制, 其文化形态与作为道教天地中心、天庭传说的玉京玄都非常相似,其文化元素与宗教 地理元素如出一辙。同时,道教神话文化中的玄圃、阆风、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灵 山百神万仙、玉台帝都、阆风玉台、玉京玄都等神话文化元素皆与阆中古代神话传说 和地理概念相同或相似;阆风玉台、玉京玄都、重楼增城等在阆中皆有着现实的地理文化背景,即阆中玉台山一带的古苑囿――阆苑。古阆苑是中国宗教神话文化的原型,阆苑宫阙、玉台灵山也成为天庭帝都在人间的神圣空间和文化象征。 阆中上古三台文化深深扎根于人们心里,古人崇拜山岳,崇尚自然,对天然山川 河搬有着无比深厚的情感,这是阆中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基调,表现出“真山真水、 实山活水”特点的思想和文化根源。阆苑仙境里有神山圣水,有奇花异木,有珍禽异 兽,有重楼增城,是人们倾心向往的理想乐园,也是阆中古典园林产生的思想和文化基础。道教神话或阆苑仙话中虚构的景象已经包含了园林的几大造园要素――山水、花木、动物、建筑等,而促使神话中的理想环境向现实转化并逐渐过渡到古典园林这 一艺术环境的社会因素则是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以及阆中先民对科 学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积极向往。 2.2.1.2阆中古典园林发展初期 在人类历史进入汉代以后,阆中人民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探索科学知识,创 造美好家园。远古先民,为了消灾避难,必须密切关注天象、气候的变化,“仰视俯 察”、“相天法地”。自汉代以来,阆中就是我国民间天文学研究中心之一,在民间形 成了“三代以上,人人知天文”(顾炎武语)的社会文化现象。观象授时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向来是国之要政。汉武帝原封六年(公元前l 10年)阆中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经谯隆推荐,受征聘进行历法改革,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 ――《太初历》,并研制了浑天仪,是“浑天说”的最早代表人物。此外,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任氏父子、三国周氏祖孙三代等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都为古代天文学的 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修筑的天文台、观星台、觇星台、观星楼等,或于家宅院 内高处,或于山腰山颠,既可观象授时,发展科学,又能登高赏景,愉悦心情,服务 社会和精神享受两不误。因此早期天文学家们建造的用于观测天文、气象的各类楼、 台堪称阆中古典园林建筑的最早形式,遗迹至今尚存。人们还常在房前屋后种植瓜果 菜蔬,形成专门的果园菜圃,这也可谓是阆中古典园林中园圃的最初形式。 园圃供给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天文台、观星楼等利于人们生产、军事活动,其功 能虽与园林无直接关系,但其本身已包含着与园林相关的物质因素,可视为阆中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据出土文物与文字记载,公元201年东汉在阆中置郡,益州刘璋筑郡城于嘉陵江 北,与锦屏山相对,三国时张飞曾增修。汉城在今王家嘴与蓝家坝一带,平面呈矩形, 南北长1200m,东西长900m,西临嘉陵江,城垣平面布局规整、对称,东南西北四 方各置城门。汉城依地势构筑,城垣东北角临左河床,地势低洼,城垣呈弧形向内收, 西南隅为嘉陵江水所逼,城垣角线呈300角向东折转,四城门基本对称,因嘉陵江水 逼城,西城门位置偏南,南城门偏东1181。当时汉城规模可见一斑,且城市布局因地制 宜,城门设置非常考究,可推测最迟于东汉时期阆中的建筑技术条件已十分发达。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阆中便有了最早的纪念性建筑,即阆中 人范目在其宅旁南池岸边所建的祭祀汉王刘邦的汉高帝庙(又称汉王庙)。三国蜀将 张飞镇守阀中,死后身葬于此,追谥“桓侯”,自蜀汉始于墓前建阙立庙祀之。同时期 还建有感念巴郡太守、三国名将严颜的严颜寺。东汉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 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侨居阆中,在云台山、文成山观测天象,炼制丹药。 道教主张“清静无为”、“洁身远祸”,过隐居生活。随着各种宗教盛行,阆中的自然风 景胜地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园林化环境的道观庙宇,如明嘉靖《保宁府志》所载云台观, 又名永宁观,创建于东汉桓帝永寿年间(公元155~158年),传张道陵飞升于此,为道 教二十四治之第十七治,历来为著名道观。云台景象神奇秀丽,“山别详其远近,发 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丈,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蜒如龙。因抱 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 西向,连西向之丹岩,下据绝硐,画丹岩临碉上,当使赫嗽隆崇,尽显绝之迹。”【38】 唐福观,一作福唐观,原名集乌观、天目观,在狮子乡天目山上,吴赤乌七年(公元 244年)建,传为葛洪修炼之所。有二洞:一日天目,一日天溪。上有观,下有寺。香14 阀苑奇葩城宫在城南岸塔子山上,肇造于东晋,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赐额,仍名香城。 “香城气象,由陈氏书岩分岭下,高大峥嵘,形势岌粜,突坐于嘉陵江上。而大像崇 冈,偃蹇对峙,若领若袖,四伏盘僻;西望锦屏,相为表里”。139J此时期阆中所建寺 观颇多,且大都建于邑郊风景优美、四乡山野之地。 两汉三国时期的祠庙或许规模不大,造型简朴,装饰简单,也没有刻意去营造园 林化的环境,但寺庙道观自一开始便十分注重周围地势的选择和园林化环境的营造, 这标志着阆中已经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园林。2.2.2唐宋时期:阆中古典园林的蓬勃发展期魏晋南北朝之后,隋朝的大一统结束了历史上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有 所发展,社会安定繁荣。在唐至南宋前期这段时期内,四川无大的战乱,阆中的社会、 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迅速发展,古典园林随之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唐代扩建衙宇,建设城市。造园事迹已有明确史料记载,且造园技艺和水平颇高, 风景名胜园林和寺观祠庙园林得到进一步发展,园林景象已成胜概。《舆地记胜》载: “唐初鲁王灵夔、滕王元婴相继镇阆州,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官苑,谓 之隆苑,后避明皇讳(唐明皇李隆基)改为阆苑,中有王城,宋德之为守,又建碧玉楼 于城之西南隅,亦名十二楼,以成阆苑之胜概。”唐武德和贞观年间,鲁王李灵夔和 滕王李元婴于阆中拟唐代宫苑修建府第宫苑。元婴又在玉台山、锦屏山等风景名胜地 修建了一批亭台楼阁,与江山胜迹交相辉映,如滕王亭子、东楼、南楼等。滕主亭子 在城北玉台山,杜甫《滕王子亭二首》中有:“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东楼乃当时阆中临江饯别之所,多少杨柳依依 相聚时难别亦难的惜别场面犹在昨天。杜甫《阆州东楼送十一舅赴青城诗》:“层城有 高楼,制古丹艟存。迢迢百余尺,豁达开四门。虽有车马客,而无人世喧。游目俯大 江,列延为别魂。”南楼在城南嘉陵江畔,李献卿《南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廓, 四面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伞盖门前半是花。” 据《旧唐书》载:“滕王李元婴,高祖第二十二子也。贞观十三年受封。”元婴生 长于帝王之家,受宫廷艺术熏陶,喜音乐、舞蹈、绘画及游猎,尤以绘画见长,被尊 为滕派蝴蝶画派创始人。元婴还有集亭榭歌舞之好,在诏封为滕王后,先后于山东滕 城、江西洪州、四川隆州(阆中)等县城宏建衙宇行宫,其中包括以其封号命名的滕 县滕王阁、南昌滕王阁和阆中滕王亭子。滕王元婴的文学艺术修养和对园林特有的癖 好,为阆中古典园林注入了新鲜活力,开启了阆中古典园林发展之大门。杜甫《阆山 歌》云:“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也道: 舢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从杜甫、陆游的诗篇中,可以回想当时阆中的 园林盛况。唐时阆中以楼多而久负盛名,俗有“阆苑十二楼”、“阆苑十三楼”之说,历 代到过闽中的著名诗人,无不以楼入诗,如李商隐《望喜楼》中的“若到阆中还赴海, 阀州应有更高楼”;前蜀杜光庭《唐福观》的“曾随云水到此游,行尺层峰更上楼”,“盘 空蹑翠到山颠,竹殿层楼势通天”;以及北宋欧阳修《欧阳公曲》中的“闻说阆州通阆 苑,楼高不见君家”等等。.唐朝宗教盛行,儒释道并举。自唐以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相继传入阆中,加之阀中本土宗教――道教的继承和发展,使得阆中成为四教俱全,中西合融的宗教圣地,寺观园林也因此遍地开花,处处结果。唐时阆中名刹以开元为最,寺在城东, 建于唐初。《唐书食货志》: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铸“开元通宝”钱,开元寺 即取其“开元者开新纪元也”之义。《舆地纪胜》载,住持宣什,博通经典,灵夔异之。 唐元稹在开元寺壁书白居易诗,并题《阆州开元寺题乐天诗》一绝,宋文同有《寄题 阆州开元寺泽师竹轩》一诗,可知当年元稹、文同等都曾寄居过寺园。文同诗云:“泽 师种竹四十年,竹成满院生绿烟。……何时相对明月下,坐彻清影谈幽禅”,可遥想 当年寺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园林景象。圆觉寺亦建于唐初,原有两寺,各 有大殿,后毁于火,仅存其一。圆觉寺有九弯十八塔,香火鼎盛,时有僧侣百余人。 寺中旧藏唐人所书之唐经和明杨普明所书之华严经,皆为上品。明佥事杨瞻、知府李 直、副史来天球、邑人参政任仪等均有诗。诗中圆觉寺,寺隐深山,鸟越云峰,花点 别渚,柳结东风,萝缠石冈,暮霭玄鹤,楼阁晕飞,欲接苍穹,人间胜地,堪媲蓬莱。 其他知名寺观,还有大像寺、铁塔寺、永安寺、东岩寺、天宫院、石室观等。 唐时阆中城虽“浮郭衢路,制度宏远,隐然有大国风”,但官衙府署“圃广而亭榭 至少,宾客往来,无燕劳馆犒之地”,当时名入学士往来阆中多住僧舍。滕王元婴虽 然修建了隆苑、南楼和东楼等一批府第宫苑和亭台楼榭,但于城市整体面貌并无大改 观。直至宋代,历任太守都把建设美化城市作为施政大计,才逐步把阆中营建成嘉陵 江沿岸七城中最为壮丽的城市。ll 8】城市建设也带动了造园活动的兴盛,在修复隋唐古 建筑的同时,又增建了一批新的园林。园林风气十分浓郁,造园活动普及到了每家每户的庭院,衙署园林、私家园林崭露头角,宅园发展兴旺。宋时建城,凡官署、楼台、祠庙、亭阁、庐舍,皆对正南。凡居家庭院,皆有朝 门、照壁,内开天井。在十字街口,多建过街牌坊、楼台;城内空旷处,又建庙宇院 观多处。从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起,’陆续恢复毁于兵火的拂云楼、东楼、南楼、16 良j夕B奇R巴开元寺、桓侯祠、思正堂等隋唐古建筑,又逐渐新建了一批燕劳馆犒之所,以及整暇 堂、思整堂、隐吏堂、将相堂、会经楼、敕书楼、杜少陵祠等庙堂园林和碧玉楼、紫 薇亭、捧砚亭、夺景亭、有翠亭、箕踞轩等风景园林建筑。这些楼堂园林,除注重建 筑艺术和景观布局外,还特别注意风水走向和环境绿化。城外沿江两岸诸山,又修复 和新建了众多寺庙楼阁,如普贤寺、西岩寺等,组成城周风景带,使之与城郭相互映 衬,时人赞叹:古城“丹楼粉堞明灭于远烟高树间”,“秀绝寰宇”。 自北宋至南宋前期,阆中社会稳定发展,物质基础富足,造园技艺愈加成熟,地 方官吏、贵族、文人、富商等纷纷修建私家园林。于阆中任职的某些官员除衙署外还 于城外风景绮丽之处另置宅园,如宋太守朱寿昌筑东园(治平园)于牙城之东,筑云 锦园于北岩。其中尤以东园最为著名,园中有郎中庵、三角、四照、红药之亭,清风、 明月之台,锦屏阁、花坞、柳桥、曲池诸胜,文同著为十咏,黄庭坚著有记。阆中曾 是)ll:lk第一巨邑,经济发达,商贾云集,又是“状元之乡”,文人儒士较多,他们附庸 风雅,喜好园林,或多或少显示出文士风采,在经商发家致富和读书求取功名之后, 置宅构园亦是很自然的事。 总之,由唐至宋,阆中地区经济商贸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交融带动着阆中古典园 林的发展,并将其推进到新的高度,呈现出新的局面。 南宋时,战火使阆中“昔日通都大邑”成为“今日瓦砾之场”,也给阆中古典园林带 来了一场劫难。元时,阆中又成为元军进攻南宋的重要据点,修筑城堡、构筑关隘, 城周七关④就是此时期形成的,可惜园林建设陷入了一段时期的停滞。2.2.3明清时期:阆中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在经历宋元战乱之后,明时阆中社会稳定,经济复苏,城市建设得到大发展,园 林事业更上新台阶。此时期由于文化教育事业受到重视,书院园林开始兴盛。宋明时 期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给养,孕育着地方文化人物的产生,形成了外来文化大师与本 地文化人士的高层次交流。这种交流又与当时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制度相结合,导致阆 中地区书院纷纷兴起,开始了阆中书院园林的历史。 阆中钟灵毓秀,代多闻达,科甲鼎盛,擅美全川。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石室“兴 学”,开官方办学之先河。《华阳国志》记载,在“文翁兴学”的同时,“巴、汉亦立文 学”。古代阆中倡导儒家学义、文治教化,十分注重教育和文人取士。自汉唐以来, 阆中地区人才济济,教育水平仅次于成都地区【401。自隋朝开科取士,到唐朝已基本完①阆中七关:南津关、五吉关、滴水关、梁山关、河溪关、锯山关、土地关。17 善了科举考试制度。从隋唐至清末科举取士的一千余年中,四川全省共有19名状元, 而阆中独有4人,为全省之冠;而且唐代、宋代各有二人④都是兄弟状元,全国罕见。 由此阆中享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激励着世世代代阆中学子读书上进。 宋时阆中就建有州文庙,元为府文庙。明清两代,阆中更大兴黉学,不仅有宫办 的府学、县学,府文庙、县文庙,而且由官方创办书院,民间办学积极响应。阀中共 有书院三百八十多间,起着吸收和传播文化与人才培育的作用,对阆中历史文化发展 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阆中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是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知府 李直在三陈读书岩以将相堂改建的“三陈书院”,而最著名的书院则是明嘉靖四年(公 元1525年)由知府张思聪创建于锦屏山的“锦屏书院”。此外还有月岩山的“月岩书院”、 锦屏山的“云屏书院”等等。儒家十分重视人伦与自然的和谐,提倡“仁者乐山,智者 乐水”的“君子比德”之说,因而书院十分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园林要素作为书 院建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阆中地区的山水环境和气候条件使书院园林建设大大获 益,表现为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 明末清初的战乱使阆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睡,人口锐减,经济萧条,但经过清 初的移民开垦,休养生息,到康熙年间阆中经济得到恢复,商贸运输得到更大发展。据《四川通志》、《保宁府志》等记载:在康熙年间,四川仅余9万人口,而当时阆中也仅有2万人,清朝廷多次下诏从湖南、湖北、广东向四川移民。由于阆中独特的 地理条件和发达的水陆交通,成为朝廷组织移民和民间自发移民的首选。在“湖广填 四川”的五次大移民中,先后有浙江、广东、安徽等地移民云集阆中。他们以自己的 辛勤劳作,或耕作,或经商,建设属于自己的家园,构筑豪华气派的会馆。古代会馆 是客家人进行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习 俗,使他们以省或地区为群体建立起的一种特殊的移民社会组织【411。通过会馆,客家 商人们建立起共同认可和推行的行规,来调整冲突和协调利益。会馆客商见多识广、 追求享受而又附庸风雅,他们在购置私家园林之外,还共同出资营建会馆园林,以追 随当时的园林风潮。如果仅靠个人资产难以独建私家宅园的话,那么通过会馆集资来 满足他们对园林的渴望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最佳选择。 阆中作为当时川北第一巨邑,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是川、陕、甘、鄂以至京、 广诸地的物资集散大埠,南北商贾云集,会馆众多。清嘉、道时期,阆中有著名的四 大会馆――陕西会馆、湖广会馆、浙江会馆、江西会馆,此外还有安徽、广东、福建 等会馆,其中以设于三元宫的陕西会馆规模最大,园林最盛,至今犹存。陕西会馆始④唐德宗贞元七年(公元791年),阆中人尹枢高中状元,14年后其弟尹极又中状元,时称“梧桐双凤”;宋初,秦国公陈省华之子陈尧叟、陈尧咨双中状元,陈尧佐中进士,世称“三陈”。18 目宛俞日巴建于乾隆元年(公元1763年),又名西秦会馆,原为古三元宫,规模宏大,气势非 凡。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四个大殿呈纵轴布局,左右为钟鼓楼与戏楼,其间以廊 坊旱船相连,中有花台鱼池,园林布局简繁有致,建筑装饰技艺精工。现被圈入阆中 市蚕茧厂内,存留四大主要殿堂和花台。阆中市玉台乡的浙江会馆古建筑至今依然保 存完好。商贾移民的聚集和同乡会馆的建立不仅使阆中经济繁荣,人丁兴旺,而且促 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宗教文化上,客家人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带到阆 中,使阆中成为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五教齐全,风水文化、宗教文化、三国文 化等六大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文化汇聚之地,有利于阆中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的蓬勃发展。随着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品位提高了,人们的追求已经从 物质满足上升到了精神享受,加之当时中原、江南发达地区园林文化的影响,阆中地 区许多人士纷纷建起私家园林或宅园。据文献载,自宋以来阆中私家园林就已成气候。 明清是我国古代造园的鼎盛时期,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阀中也出现了众多富有特色的私家园林和宅园。由于园林是一种艺术“奢侈品”,私家园林更是文化高度发达的表征,同时造园与 人力、物力、财力直接相关,阆中私家园林在造园规模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位高权 重、实力雄厚者,园林规模宏大,名山胜地,景致繁盛,反之则小家窄园、拳石勺池。 此时期阆中最宏大最奢华的私家园林当属明宗弘治七年(公元1496年),孝宗第九子 寿王的寿王府。《旧通志》载:“寿王府第,方四里,易军民居室千余家,徙县府、寺、 观、庙宇、公署数十区,为造宫殿房八百五十余间”。其次是地方文武官员的宅邸园 林,由于封建礼制的约束以及物力、财力上的不及等原因,规模较前者小得多,但园 林景致却毫不逊色。蒙氏家族的“蒙家避暑山庄”,乃清乾隆年间朝廷钦赐,远离城市, 地势奇特,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为蒙家及地方官吏休闲之所。民间百姓虽宅地有限、 财力不敌,但是对于院中布置园林,营造理想人居环境的追求却是孜孜不倦的。此类 宅园多依附于邸宅,规模一般不大,将宅院中的天井美化、绿化成为园林化环境。院 内布置书房、楼阁、水榭、亭台等建筑,种植花木、堆山叠石,凿池养鱼等,表现家 园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的意境。2.3小结阆中古典园林在千余年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起几落,至清道光时期, 治城园林景观已蔚为大观,达到其发展的顶峰。阆中古典园林虽没有北方园林、江南19 园林等那样辉煌,但毕竟在巴蜀文化这个特定的文化圈内,在自己独特的历史人文、 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条件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巴山阆水悠然闲静、 飘逸洒脱、朴野灵动、外犷内秀的园林风格,形成了融合多元传统文化的多种园林类 型,成为四川园林乃至中国传统园林中独特而重要的一支,值得我们去深入发掘、整 理、研究和总结。20 园中z城3园中之城阈中乃山水形胜之地,其自然山水环境可堪称绝美的自然风景园林,古城如同园 中小筑,珍藏在自然山水中,使自然风景园林成为处优美的风景名胜园林,即园中 有城,城在园中(图3)。图3阆中古城与周围环境(阆中县志(1982年))图4阆中古城地理环境(源于网上)3.1四面环山,三面绕水“三面江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马鞍岭上浑如锦,伞盖门前半是花。,,E421“其山四合于郡,故日问中”,“闻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日间中。”阆中得名,寓 象其自然地形,名实相符。巴山山脉延至阆中北而,剑门山脉伸于阆中的东、南、西 三面,嘉陵江自北而南,绕城三面。巴山山脉、剑门山脉和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 成古城外围严密的山水缠护,构成古城“四而环山,j而绕水”的山水格局(图4)。间中山环水抱,山青水秀,独具川北传统建筑特色的古老城镇或背山面水,或枕山带水,或依山靠水,与周围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犹如阈苑仙境,诚如钱学森先生所说的山水园林城市。3.1.1阆山、阆水、阆城相依“暝漠轻姻罩郡城,渔舟灯火倒观星。寒山远水江村暮,自在妆成水墨屏。”[421 “阆Z文,iI』壁四合也,巴之文.水曲三折也 古巴西间中郡也,其山自南北万栈纠突嵯岈,窬七盘,拥删剑,而翕聚十蟠龙印斗间,其水自议阶、白水纡萦漩绕, 泛嘉陵,蹄绵谷,而停漕于宋江河溪间。城以上俯而冠者惟山,城以下横而襟者惟 水…”即‘得天独厚的阕山阆水,自古有“阆苑仙葩映玉寰”的美称。东有灵山、文成 山、云台山、白塔山,山峰险峻,气势峭拔;北有玉台山、蟠龙山、伞盖山,层峦滴 翠,洞华府幽;南有锦屏山,号“嘉陵第一江山”,面江而立,两峰峻亘,杂树似锦, 与城廓对峙为屏。其后有印斗山、金耳山、眉山、西堰山、黑松山,秀峰层林,起伏 跌宕.景色深远,气势磅礴。舒展的天际线,极目可收。嘉陵江汇集陇南、秦岭之碧 水,自西北逶迤而来,流经阆中,遇锦屏峰折回东流,在蟠龙山下,淤成一平衍大坝, 古城就位于这“Lr’字形冲积平原上。嘉陵江蜿蜒曲折,江水澄碧。《方舆胜览》载,蜀 有三秀:眉秀于山,问秀于水,普秀于石。”间之水,即嘉陵江,热情奔放,秀丽非常, “像一位情长意绵的少妇,拖着柔长的衣带,从干山万壑中急匆匆跑出来,一到闾中, 便放缓步子,倚城抱廓,兜着圆圈,久久不想离去。”口I】“她以亘古不倦的毅力,悄悄 推开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围绕县城大花盆兜一个u形大半圈,把古城塑造成理想的 生态环境:北有蟠龙背屏,南有锦屏照面,东有白塔拱卫,西有远山戍守的小盆地: 盆地中土质肥沃,田畴玎陌,桑麻如海,绿波荡漾:术筏悠悠拍水,鸿雁奋奋掠空, 江边涣女推波,路旁野花含笑。”∽1问山巍峨武仪,阆水柔情万种,唐代大诗人杜甫 也曾礴叹十此,并谱写了《问山歌》叫、《问水歌》罾以颂之。 在这山水形胜之间,既有四山拱卫之周,又有大江舟楫之便:既有秀色可餐的优 美风景,又有舒畅宜人的生态环境。问中山水拥城,城依山水,阆山、阆水、阆城彼 此融合,相依成景。古城清新的群体结构,对称的平面构图,俊逸的建筑形象,紧凑 的矮墙围垣,不仅在巧妙精致中展现出自身的艺术美,而且完全碰入于诗画般的iIl水 背景,在与自然山水的融合中映射出形象美。 阆中之美,在山在水,在于山景、水景间的巧妙结合,在于融^城市、人居、Ⅱl园、林木、云雾之后的变幻协调。占城以大自然的巧作,构成了以山水为主体的‘l六苑十锦”,形蒙生动,如诗如画。山依 水,水环山,山水偎城,城带11』水,山、水、城浑然体(图5)。图5山、水、城挥然一体罟。嚣凝’;:i:蘸::’i:掣芸豁爹”””“““”“““”““ 鲁。髫墨’潦!;;嚣?:i囊需;军黔”“4““”””_””“““ 吲十z础3.1.2对景、透景、借景相济 ‘喊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42】为了与周围环境巧妙结合,融为一体,闻中古城建设非常注意与自然山水环境取 得良好的对景、透景和借景。城市街道布局结合北高南低的自然地形,东西走向街道 多而长,南北走向街道少而短,不仅减少了建城的土石方量,利于地表排水,而且满 足了良好的建筑朝向和景观取向,也使得建筑高低错落,视野开阔,开户启牖便能欣 赏无限自然风光(图6)。城中大街小巷无论东西南北,多与远山相对,形成景观视 廊,从而将锦屏诸山、蟠龙山、伞盖山、玉台山等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组织到城市 中来,构成古城完整的视觉空间体系,达到山、水、城浑然体的最佳效果(图7)。图6阀中古城街道布局简图(民国十五年)图7占城观景透视点:华光楼古城街巷,长长短短,纵横如织,或远近高低树.或浓淡大小山,无论哪个方向, 皆有景可对,有景可赏。人在画中游,青山扑面来:城在丹青里,山水入城郭。古城 建设除了把街善作为对景视廊外,还于城市内外巧设观景透视点,使得处处有景,从 而达到对景、遁景、借景等景观艺术效果。城南华光楼是城市绝佳的观景透视点,登 此楼可四面观景,隔江南望,锦屏滴翠,舟楫往来,满目青山,天水色;凭栏北瞰, 古城民居,井然有序,街道纵横,车水马龙。华光楼的绝妙正足在于其与城内、城外 同时形成框景、借景、对景、透景等景观效果,从而成为古城标志。柏亭台在城中府 署内,城南锦屏山是其很好的借景和对景,刘人谟《柏亭台》云:“锦屏矗矗阁城南, 谩解奚囊驻骖。江上人行怜静影,山前乌度爱晴岚”。这些透视点不但可以从不同 位置、不同角度观赏问中古城及其四周山』I J风貌,更重要的是扎近了山、水、戢的距 离,增进了山、水、城在人们心理上的融合。3.2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古城环境的绝胜乙处,不仅在于…、水、城的相互交融,完美和谐,还在于龙( 脉)、砂(四周的山峰)、水(河流)、穴(穴场、基址)、向(方位)的至善至美, 自然天成,即“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阆中古城凭借这种自然天成的环境条件,依山 傍水,园地制宜.因其自然之胜,辅以人事之工,营造优美的城市大园林,创造良好 的人居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3.2.1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间中以其传统风水文化而独具特色。古城的自然地理环 境和城市规划布局,不仅体现了山、水、城的完美融合,而且遵循了“负阴抱阳,背 山面水”的风水格局,契合r传统风水理论,其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被国内外专 家认为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图8风水基本格局示意图 注:1祖ll J:基址背后l Jl脉的起始山; 2少祖山:祖山之前的山; 3主山:少祖山之前、基址之后的主峰, 又称来龙山: 4青龙基址之左的次峰或岗阜,亦称 左辅、左肩或左臂: 5白虎:基址之右的移=峰或岗阜,亦称 右弼、右肩或右臂: 6护山青龙及¨虎外侧的山; 7案山:基址之前隔水的近山l图9阆中古城的风水格局 8朝山:基址之前隔水及寨山的远山 9水口山:水流去处的左右两山,隔水成对峙状,往往处于村镇的人口,一般成对地称为狮山、象山或龟山、蛇tli: 10龙脉:连接祖山、少祖山及主山的 JJ脉; ¨龙穴即基址最佳选点,在主山之 前.1J J水环抱之中央,被认为是万物精华的 “气”的凝结点,故山最适f居住的福地。 园中=乙城“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观念中宅、村、城镇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和理想格 局。所谓“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即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左右有次峰或山岗的左 辅右弼山,或称为青龙、白虎砂山,山上要保持丰茂植被;前面有月牙形的池塘或弯 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一个对景山、案山;轴线方向最好是坐北朝南(图8)[45】。 简言之,即“背负龙脉镇山为屏i左右砂山秀色可餐,天心十道穴位均衡,正面临水 环抱多情,前有朝案呼应相随,南向面立富贵大吉”【46J。 就阆中而论,即背负龙脉蟠龙为屏,Ni'-J大巴秀色可餐,天心十道穴位均衡,正 面嘉陵环抱多情,前有锦屏呼应相随,南向面立富贵大吉(图9)。 (1)背负龙脉蟠龙为屏,剑门大巴秀色可餐 阆中“城后倚蟠龙山,前照锦屏山,并本着风水穴法中山向选择最重朝案”,“必 以近案有情为主”的意象而规划。“蟠龙山,为阆城之镇山也,在县治北三里,蜿蜒磅 礴,横阔十余里,西至西岩,东至东岩,皆其旁支”【221。在地理格局上,蟠龙山系形 成城市北部层次深远而高大雄伟的天然屏障,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北可阻挡冷风寒 流,南可迎纳阳光暖流,形成了良好的局部小气候。在景观构成上,衬托了城市背景, 丰富了城市北部天际线。从“仁者乐山”的传统审美理想来看,古人由此得以展开丰富 想象,赋其灵性,象征城市命运【47】。阆中“东枕巴山之余脉,西倚NI'-J之臂腕”,四周 砂山,至善至美,“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伏”,左右砂山,连绵逶 迤,“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48】。 (2)正面嘉陵环抱多情,前有锦屏呼应相随 “阆之为治,蟠龙障其后。锦屏列其前。锦屏适当江水停蓄处,而城之正南亦适 当江水弯还处……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22】。嘉陵江偎城抱郭,绕城三 面,于蟠龙山下,绕成一个“U”形环带。阆中城坐北朝南,迎山接水,位于这个“U” 形冲积洲上。锦屏山为案山,山在正南,为阆中象征,故又名“阆中山”,“花木错杂 似锦,两峰连列如屏”。锦屏山及山后的仙桂山系形成重重朝案,构成城市绝妙对景, 正可谓“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廓如丹青。” (3)天心十道穴位均衡,南向面立富贵大吉 阆中古城布局“前朝后市,左宗庙、右社稷,亦莫不井井有条”。遵此风水格局,在权衡阆中四面山水而择定的城市中心――北大街、西大街、东大街及双栅街的十字交结处,建“中天楼”,其意象应风水“天心十道”之喻。城内其余街巷,皆以中天楼为 核心,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迭分东西展开。城市建筑布局顺应北高南低的自然地理 形势,背北面南,高低错落,视野开阔,通风良好,日照明朗,而且家家户户都可向25 南取得良好的借景与对景。3.2.2阆中古城风水格局的景观意象与景观构成特色阆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最完全最准确地体现了风水理论的“龙、 砂、水、穴”意象,其山水格局,至善至美,浑然天成,不仅契合了传统风水理论, 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而且富含科学和美学成分,包含着丰富的园林景观因素, 使得古城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更为显著。 古城“龙、砂、水、穴”的风水要素与城市建构从远、中、近三个层次构成古城外、 中、内三层景观意象(图10)。第一层外层:自然山水意象,由镇山蟠龙山、朝山 锦屏山及左右青龙白虎砂山界定的外层景观,气象万千,气势磅礴;第二层中层:景 观控制意象,由观星台、“天门”(玉台山滕王阁把守上水口)、“地户”(东山白塔镇 守下水口)及嘉陵江界定的中层景观,山水、风水、天文、人文相结合,控制协调,强龙山“天入合一”;第三层内层:城市核心意象,由古城墙围合,贰:.?..?’...●参o.、腮…一●. ’。●以中天楼为核心,以华光楼为 视觉透视点而界定的内层景 观,集中收敛,丰富多彩。三 个不同层次的景观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构成了阆中古城结景。.中层:’景观控制童象,?\勒j; :::自虎山、--手接:节t\..~≯. 妻参拶誉.一\’。?..J●■▲一.构完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 的景观意象,并从整体上增添 了古城山水园林城市特色。L/’。储霎篙萋掏图10阆中古城风水格局的景观意象古城至善至美的风水格局不仅从精神层面上完善了城市景观意象,而且在物质层面上也丰富了城市景观构 成。风水格局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为基址背景和衬托,山外有山,重峦叠嶂,形成 多层次的立体轮廓线,增加了风景的深度感和距离感;以河流、水池为基址前景,形 成开阔平远的视野,隔水回望,波光云影,画面绚丽;以案山、朝山为基址的对景、 借景,形成基址前方远景的构图中心,使视线有所归宿,同时两重山峦也起到丰富景 观层次感和深度感的作用;以水口山为屏障,形成障景,使基址内外有所隔离,形成 空间对比,使入基址后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景观效果;而作为风水地形之补充的 风水建筑物,如宝塔、楼阁、牌坊以及桥梁等,常以地域的标志物、控制点、视线焦26 园中之城点、构图中心、观赏对象或观赏点的姿态出现,具有易识别性和观赏性。 具体而言,阆中古城风水格局的景观构成具有以下特点: (1)围合内敛的景观 山环四面,水绕三方,城北以蟠龙山为屏障,东西有大象山、西山左右环抱,城 南有锦屏山对应,嘉陵江绕城三面,呈“金城环抱”之势,形成第一道聚合圈。蟠龙山 之北与来脉于大巴山脉的方山山系、龙山山系相连,形成城区北部高大雄伟的天然屏 障,锦屏山之南的仙桂山系自西向东重重朝“案”,东西两侧亦有李家山、蚂蟥山等多 重护卫,形成第二道聚合圈【32】。风水结构多重聚合,封闭内敛,形成一种别有天地的 世外桃源景观。 (2)层次深远的景观 城区北部的蟠龙山及其依托的方山、龙山山系与城区南面的锦屏山及其之外的仙 桂山系,加之左右护卫的多列山系,构成重峦叠嶂、山外有山的多层次立体轮廓线, 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平远、深远、高远”的景观意象,增强了风景的空间深度感和距离 感【49】。 (3)均衡对称的景观以蟠龙山(主山)――城区(基址)――锦屏山(案山)――仙桂山系(朝山)等为纵轴,以东西两侧的大巴山和剑门山为两翼,以嘉陵江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 景观格局,体现出‘?均衡界定’,f50】之美。(4)屈曲动态的景观锦屏山呈笔架式起伏,嘉陵江呈玉带式蜿蜒,蟠龙山系逶迤而来,四周砂山连绵 不断,均富有柔媚的蜿蜒动态之美,缓和了均衡对称构图的严肃性,使风景画面更加 流畅、生动、活泼,体现出“屈曲生动’’与‘‘谐和有情’'【50】之美。 (5)“神仙境界"的景观 阆中别称阆苑,“阆苑”在昆仑山,据说蹬上此山顶可通达天庭,乃传说中西王母 所居之宫阙。昆仑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神仙境界”之一。古城环境通过三个层次来 体现其与昆仑山和天界的联系,展现出阆中山水园林城市的神话魅力。第一,古城西 门不设瓮城而建阆风亭,远接山水,魂系昆仑;第二,以滕王阁和白塔镇守上、下水 口,象征天门地户;第三,以蟠龙山为龙脉,接昆仑祖山,以观象台为载体,表达天 人合一的理想境界。27 3.3阆中城市规划3.3.1古城规划古时阆中设城墙四面环护,东南西北各有城门一道,除西门而外皆建有瓮城各一, 瓮城门与城门错位,分别建有轩昂门楼。《阳宅会心集》云:“城门者,关系一方居 民.不可不辨,总要以迎山接水为主”。古蠛西门迎山接水较难,故其“如有月城(即 瓮城)者,则以外门(瓮城门)收之:无月城者,则于城外,建一亭或做一阁,以收之”。 宋以来,惟西门无瓮城,便建问风亭以收之,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山如画 广场舞 队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